|
鸿蒙1.0推出了。按照华为的说法,明年将推出2.0,后年3.0,逐步完善微内核、外核、编译器、开发环境,最终成为物联网的核心,包括自动驾驶、工业自动化、印刷电路板、交换机、智能手机以及数据中心等。换句话说,鸿蒙从一开始就不是只定位于手机,再现阶段,手机还是立足安卓,但鸿蒙是一旦安卓被封杀后的备胎,尽管“只要一两天就可以转过去”。2 y8 P3 {& G' M7 r, O
. g0 N& o! i, u( D/ b0 {华为声称,鸿蒙有四大特点:1、采用分布式架构,可以实现跨终端的能力互助共享;2、低时延和高性能IPC带来高流畅的使用体验;3、基于微内核技术的可信执行环境,通过形式化方法提升了内核安全,全面提升全场景终端设备的安全能力;4、鸿蒙OS可支撑开发者实现一次开发、多端部署,最终实现跨终端生态共享。鸿蒙的这些特点使得鸿蒙具有很大的军事潜力。/ v8 T: ~2 g* j. s8 P$ a
( S' s: S8 k! P2 }
在现代战争中,数字化、信息化对战斗力的作用越来越大,C4ISR(Command,Control,Communication,Computer,Intelligence,Surveillance,Reconnaissance,意为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侦察)无所不在,操作系统是C4ISR每一个环节的灵魂,从制导炸弹、导弹,到电台、数据链,再到雷达、火控,任何复杂一点的系统都需要操作系统,或者在软件中俱备相应的功能。传统上,军事上的各种任务系统用专用的操作系统,甚至并没有明确界定的专用操作系统,而是在“整体打包”的软件包里俱备相应的操作系统功能。但随着系统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复杂,正规化的完整操作系统就是必要的。这就像一个家一样,小家庭通常夫妻俩在工作之余,自己就把从柴米油盐酱醋到清扫、修理、应酬、报税这些都管起来。但家大业大或者添丁加口之后,就需要钟点工或者保姆帮一把,修理、报税这些也请人家做了。家业更大的时候,就需要请管家帮忙打理了。操作系统就是数字世界的管家。
' l$ Z0 S, G. C- D# `9 s; n. ?4 X K: F, l; {, r
美国海军的“宙斯盾”系统在发展到“协调交战能力”(简称CEC)后,具有更多目标交战能力,最重要的是,具有跨平台的A射B导能力。CEC在一开始时使用Windows NT作为操作系统,因此也很是吃了早期Windows NT各种出错甚至宕机的苦头。一时在动乱中成为风暴中心的香港角国际机场(赤腊角新机场)也是Windows NT实时应用的吃螃蟹者之一,新开张的时候,也是各种宕机、全场瘫痪。当然,问题后来都解决了。在工业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各家也逐渐从早年的自家专用操作系统转向Windows NT(以及后来的2000、7、10)等通用操作系统,当然都是加强的工业版,不是家庭电脑上的版本,增强了输入输出、系统资源和进程管理,避免不受控制的资源占用;锁死各种不必要的功能,避免资源浪费和漏洞。也有走Unix以及Linux路线的。5 J+ i, X9 s6 f
6 r- R5 S; S# Q4 K
手机和各种移动平台出现后,iOS和安卓大行其道。与工业和军用控制相比,手机的应用环境更加纷杂,系统资源的限制更加严厉,但实时和安全要求没有那么高。手机速度慢了,或者要关机重启,顶多被用户骂几句;飞控或者导弹火控赶不上趟,那是要死人的,关机重启更是不可思议的。到现在,还没有iOS或者安卓用于实时环境的报导。反过来,微软Windows用于手机也并不成功。- y! D) K" E0 ~( @, v8 J# c& L
8 _4 X0 S( B6 z
但全新的鸿蒙不仅是新推出的,也采用了全新的结构和理念。华为还没有对宣称的四大特点多做说明,但分布式架构不仅便于跨平台应用,也便于跨终端的互助式运作,这是传统的各自为政的操作系统做不到的,但对高度互联化的未来信息环境是极端有用的。在平台之间不仅传递“我现在要你做xx”,还传递“我接下来要做yy,你准备好了”。这可能从被动的响应变为主动的协调,但也是只有在多平台上共用同样的操作系统内核才容易沟通的。
, P& k+ U/ k' y% _+ n$ o* F) ?5 A8 r! {2 C+ S( p3 }5 z; p' c8 i
低时延对于实时应用的意义不言而喻,这不光要求在架构上保证进程运行顺畅,还需要确保CPU和系统资源的可靠分配,不会因为某些“无赖”进程过度占用资源而妨碍其他进程的运行。高性能IPC(意为进程间通信)则通过更加简洁、顺畅的进程间通信使得总体运行得更快,鸿蒙的IPC据称比安卓快5倍。
. O3 f4 X1 \2 v
' @: k3 @- v: p. j3 d$ G" {* A1 |6 n鸿蒙不是第一个采用微内核的,微内核在历史上也毁誉参半,但在宏内核(也称单内核)和混合内核独占鳌头几十年后,微内核有望成为下一代操作系统的主流,谷歌正在研发的Fuchsia也是微内核。
: z1 `0 G3 a1 q- C' R( P/ n8 K4 ^8 a! V `( S; E1 K
夜长梦多,反过来,夜短的话,想做梦都来不及。简单化地说,微内核就是把夜缩到极短,也因此把可靠性和安全性做到了极大。据说华为的俄罗斯裔数学家在数学上证明了鸿蒙的安全性,这是比基于场景测试的安全性更加可靠的技术路线。也只有简洁的微内核能在数学上证明,复杂的宏内核超出了现代数学和计算能力的极限。/ U T2 c+ q- M
% {, O! F5 Y E
一次开发、多端部署可以顾名思义,便于在不同平台上实现相似的功能,对手机如此,对军用系统也如此。导弹、制导炮弹、制导炸弹、火炮等火控的使用环境和硬件各不相同,但在功能上有很多共通之处,一次开发、多端部署大大简化了研发、升级。
- y0 @! P3 L- p5 w& i
1 o# |8 d7 a( M9 e鸿蒙现在还未必能担当重任,但假以时日,这可以打造为成熟、可靠、高性能、跨平台的实时操作系统,用于各种武器和平台的研发。微内核加服务模块的架构比大而全的现行主流操作系统更加适合从制导武器、单兵电台到战斗机飞火发联控甚至国家指挥系统的各级应用和互联。
+ Z2 f3 {5 v& J. [( P3 F* D- l: f* n( L% R6 H' g) A8 t
这不仅具有巨大的技术意义,信息安全上的意义更加重大。中国对先进武器系统里进口芯片的依赖已经引起足够重视,是在软件(尤其是核心的操作系统)层面上也重视起来的时候了。8 h- ]# b" \3 L9 f
S& {# h/ z) C1 e( x" c r硬件的安全漏洞当然要命,但实际上危害相对容易控制。除了物理隔离,硬件本身只有有限的功率,再大的漏洞也有距离限制。网络化后,距离不再是问题,但这就是软件的范畴了。不通过“通敌”的软件,硬件漏洞是难以通过网络从远方利用的。
, L9 M2 y/ k b1 w
2 k; c. p* n. b, k( L% r“通敌”或者缺乏警惕的软件更要命,被劫持了都不知道,还勤勤恳恳地帮对手数钱。各种Windows和Linux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漏洞,需要不断的补丁,但最大的问题是有没有恶意后门,这是一个无法确认但也无法否认的问题。鸿蒙不仅本质上更安全,也知根知底,杜绝了恶意后门的问题。阴谋论一点,这给中国安装恶意后门提供了机会,也几乎肯定成为美国围堵鸿蒙的借口,但简洁、可以从数学上证明安全的微内核比“相信我吧,我家没有后门”要可靠、可信得多,有助于降低海外用户的心理门槛。) h, q/ L" V0 C" J3 [4 C4 \1 v
0 Z) W& Z6 E& S: @$ E; z
华为的立场是不参与军工,但华为产品是否会被军工使用,这就不是华为能控制的了,就像中国军警要使用华为手机,与华为无关一样。) E7 P m. d; ~6 X. G$ }' u8 {+ s
7 S: W! S" p& ]2 u3 S( x鸿蒙是华为1+8+N的核心和纽带,“1”是手机,“8”包括PC、平板、智慧大屏、车机、耳机、音箱、手表,眼镜,“N”则可以包括太阳底下一切数字的、智能的东西,军用系统当然在内。鸿蒙的军事意义十分重大。' D g( `$ R" \# O) [+ d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