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普拉西战役$ v0 C4 R9 {, o, s
& a& e0 }& u8 A8 H! ^( w3 f. R! u7 r6 x, C9 k0 ^; J1 k1 a
孟加拉的恒河三角洲大概是世界上最富庶的农业区。恒河及其支流浇灌着这块肥沃的土地,养育着千万百姓。平原西部工商业繁荣,数千城镇星罗棋布,能工巧匠日夜操劳,不计其数的精美商品充斥港口和货船;东部有良田万顷,勤劳耕耘的农民居住在绿树成荫的乡村,统治阶级和商人聚居于繁华的城镇。孟加拉的财富在印度首屈一指,莫卧儿朝廷每年从孟加拉获取的税收,扣除当地政府所有行政费用以后,依然高达450万卢比(价值55万英镑)。孟加拉总督以下所有的政府高官都腰缠万贯,挥金如土。
5 n/ D. v$ \2 _4 e! g! ^2 {0 G 5 [7 T! a0 | m t& ]* ~. V2 W/ f6 @
1633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许可,在孟加拉的胡格利(Hooghly)修建一座商栈。1689年,英国人同孟加拉当局兵戎相见,战败以后撤离胡格利。次年双方达成谅解,英国人重返孟加拉,在查塔纳提(Chatanati)修建商栈,后来发展为印度名城加尔各答。1699年,加尔各答即马德拉斯和孟买之后,成为东印度公司第三个总督治所。五十年之后,加尔各答成为孟加拉首屈一指的名城,拥有二十万人口,东印度公司的商社和仓库占地一百英亩。加尔各答总督和一个理事会统治这座城市,依靠皮鞭、监狱、和罚款维持秩序,收取税金。公司雇员普遍从事私人买卖,从中大发其财,享受富豪生活。
# F: Z" z& B+ M * c& y) N- c/ J# r
1756年4月,孟加拉总督阿里瓦尔迪·汗(Ali Vardi Khan)去世,他的孙子、年仅23岁的西拉杰·乌多拉(Siraj ud-Daulah)登上总督之位。西拉杰自幼娇生惯养,生活糜烂,脾气暴烈,对治国一无所知。西拉杰即位之初,加尔各答的英国人窝藏了一个通缉犯,并不顾禁令扩建加固威廉堡。西拉杰怒不可遏,发兵攻打。6月20日,加尔各答陷落。170名英国人被俘,关进外号“黑洞”的地牢。据说其中146人被强行塞入14英尺宽18英尺长的一间牢房里,结果123人因窒息和挤压而死。
0 ~. w: Y$ {0 o9 Q4 J9 X' _ ' ^2 [# J8 G1 ]' k( ]9 G& \
八月间消息传到马德拉斯,克莱夫三番五次请求出兵援救。马德拉斯理事会举棋不定,直到十月间才正式决定出兵。他们最初决定由当地的英军总司令阿德勒克隆(John Adlercron)指挥这次远征,但阿德勒克隆自持皇家陆军上校的身份,不屑于服从一帮商人,也不愿承诺为东印度公司索取经济赔偿。克莱夫积极请缨,写信给伦敦董事会,表示“不但要夺回加尔各答,还要让公司的基业更加稳固长久。”在老领导劳伦斯上校的鼎力支持下,克莱夫终于获得了远征军的指挥权。
8 }! I' y S d& c! Q& {! m ! H( @. F5 m# y' J) Y/ Y4 y9 ^
10月16日,克莱夫率领九百英国兵和一千二百印度兵,乘坐华生中将统帅的皇家海军东印度舰队,起航北上。1757年1月2日,克莱夫领军进入加尔各答,随后将城市移交给东印度公司加尔各答总督和理事会。克莱夫雄心勃勃,计划北上攻取胡格利,甚至打算奔袭三百公里以外的达卡,却被内部纷争搞得焦头烂额。华生中将和麾下的皇家海军将官看不起克莱夫率领的东印度公司部队,双方摩擦不断;加尔各答总督和理事会只关心他们自己的财产损失,对公司利益不闻不问。更有甚者,加尔各答理事会把克莱夫视作“马德拉斯来的外人”,三番五次在华生面前进谗言,试图赶走克莱夫。克莱夫在给友人的信中毫不掩饰对加尔各答理事会的轻蔑:“我很遗憾地说,如何补救私人财产的损失似乎是孟加拉的绅士们唯一关心的事情。这帮人的心真是烂透了,不遗余力地挑拨离间。不过他们彼此之间都内耗不断,对待外人自然不会手软。”
" D8 G, Z( ~- @ V6 ]+ ]3 U 6 w6 J& f* H3 I+ C, ^8 f
2月初,西拉杰率领四万孟加拉大军兵临城下,迫使英国人放弃纷争,一致对外。加尔各答城内的工匠、苦力、仆人、商贩等等得到消息立刻做鸟兽散,英军空有成箱的卢比,却买不到东西,粮草很快便难以为继。克莱夫当机立断,决定在2月4日凌晨突袭印军大营。华生将军意识到局势的凶险,全力相助,从军舰上调拨五百水兵增援克莱夫。
$ [5 F$ z: z0 _ & } d2 g6 }6 _% Y
这天凌晨三点,克莱夫率领1,350名英国兵,800名印度兵,以及七门6磅火炮,悄无声息向北前进。六点时分,英军在大雾弥漫的掩护下冲入印军大营,印军猝不及防,四散奔逃,英军很快逼近西拉杰的中军大帐。此时传来隆隆的马蹄声,浓雾中突然闪现数百铁骑,挥舞战刀斜刺里冲了过来。英军士兵训练有素,迅速转身纵队变横队,在三十码的距离上施放了一排火枪齐射,打得印度骑兵人仰马翻,狼狈逃窜。可惜天公不作美,浓雾越来越厚,到处一片白茫茫。英军迷失方向,混乱当中竟然相互射击。待到浓雾消散,英军发现自己身陷重围之中,受到印军四面攻击。克莱夫率军且战且退,副官和秘书都在他身边战死,最后英军付出伤亡两百人的代价以后撤回加尔各答。
/ O9 q& J' |2 j$ \- C6 q% w# X' e
, R& ?( G: a% ^3 E1 c然而克莱夫胆大包天的突袭震慑了敌人,拥兵数万的西拉杰竟然主动求和。2月9日,双方签订盟约,西拉杰答应恢复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贸易权利,赔偿一切财产损失。此时欧洲“七年战争”已经爆发,英法重新开战。克莱夫雄心勃勃,打算进攻加尔各答以北30公里胡格利河畔的法国据点金德纳格尔,征求西拉杰的同意。金德纳格尔是法国经营了八十余年的要塞,城高壕深,拥有八十门重炮和1,200守军。西拉杰根本不相信英国人能够攻克这座重镇,期望鹤蚌相争渔翁得利,于是慷慨应允。
3 Z1 L9 V3 ?, }; p) E3 l, R 5 y% N% ]" `1 S) z
3月14日,克莱夫兵临金德纳格尔城下,当日便夺取城外的几座炮台。华生中将率领三艘战舰一直开到城墙几十码之外的河面,与法国城防大炮对轰。战斗十分激烈,华生的旗舰中弹百余颗,船身弹洞累累,所有的军官非死即伤,而部署在三艘英舰桅杆上的数百火枪手居高临下倾泻弹雨,也造成法国守军大量伤亡。九天之后,法军不支投降。这场胜利无疑是法国东印度公司遭受的一次沉重打击,消息传到伦敦,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股票立刻飙升百分之十二。: k! N0 n: T0 E2 J( m" c
) o2 ~! G% r1 I' u. \8 Z
西拉杰最终做出历史性抉择,加入法国阵营。他收留了撤离金德纳格尔的法国败军,并写信给本地治里的法军司令德布西,请后者发兵北上,一道攻克加尔各答。德布西在上一次战争中威名远扬,此时手握重兵,控制海德拉巴王庭。自从英法重新开战,德布西便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心腹大患,无论他北上还是南下,都将迫使英国东印度公司左支右绌,疲于奔命。然而德布西令人不可思议地按兵不动,对西拉杰三番五次的请求置之不理。显然由于杜布雷和波尔多内的前车之鉴,德布西谨小慎微如履薄冰,没有巴黎总部的许可不敢越雷池一步。3 W% L3 P, H3 U! M
. @' Y- }7 ]) f. J2 ]德布西的冷淡态度让西拉杰不知所措,这位未经世事的弱冠少年已经接近心理崩溃的边缘。克莱夫4月30日给马德拉斯总督的信中写道:“一天西拉杰撕毁我的来信,赶走我的使节,命令大军启程南下;不一会儿又取消了这个命令,召回我的使节请他原谅。一个星期内他两次威胁要将瓦茨先生(克莱夫的使节)处死。总之,这个人聚集所有的缺点,身边只有奴仆陪伴,几乎被所有的权臣鄙视和憎恨,其中几位正策划将他推翻,已经在谋求我们的支援....我确信,只要这个怪物统治孟加拉,我们就永无宁日....您将很快得到一场革命的好消息,而法国染指孟加拉的任何企图都将成为泡影。”
$ E( O% V* _3 I) I d h$ \) D1 w/ V
克莱夫信中提到的“权臣”,正是贾法尔·阿里汗(Mir Jaffar Ali Khan)。贾法尔是阿里瓦尔迪·汗麾下的将领,曾经因为密谋造反被剥夺兵权驱逐出境。西拉杰继位以后贾法尔重返王庭,官复原职。贾法尔暗地里联络了几位将领,同加尔各答理事会订立秘约,重金赔偿加尔各答的经济损失,赋予东印度公司若干特权,以换取英国人支持他登上孟加拉总督宝座的承诺。克莱夫和他的使节瓦茨(William Watts)是这场政变阴谋的总导演。* n4 J6 }1 h3 j2 t& k
4 i8 D; {0 n# K6月13日,克莱夫给西拉杰送去一份宣战书,然后率领1,020欧洲兵,2,200印度兵,以及八门火炮,启程北上。十天以后,英军抵达普拉西平原,与孟加拉大军对阵。东印度公司的官史记载:“克莱夫对敌人庞大的数量、华丽的服饰和勇猛的外表感到惊讶。”
/ y( ~ M2 I* x- w5 P0 E
2 P* V; y: V! |& E这完全是轻描淡写的笔法,因为克莱夫面对的场景无疑是任何军事将领的噩梦。孟加拉大军总计五万余众,其中包括18,000骑兵;五十余门重炮列于阵前,每门大炮都架在四轮炮台上,由四十头牛拖拽,后面是一头身披猩红战袍的大象,以头顶推动炮台前进。普拉西平原上战鼓隆隆响彻云霄,数百面旌旗猎猎飘扬,法国军官调教过的孟加拉步兵排列整齐的队伍,展现出印度军队前所未有的纪律性。克莱夫以区区三千之众对阵如此庞大的军队,似乎败局已定。
! B1 X& E1 A4 n/ E' V. C B/ [! |! v* s) ~# ^% l+ G, f
' Z5 D; x. Y' {. L/ x/ R
普拉西战役双方的布阵,红色为英印军队,蓝色为孟加拉军队
0 _* r7 ]5 C- p, o3 [8 I+ V! q; ^ j& c$ Y
8 H, A* G1 d4 ]+ l
孟加拉军队的牛拉炮台5 R5 Y$ Q+ B2 L/ }6 U ]' w
! j1 `) a6 U) p1 B7 @8 Q$ K: h% p
# X5 `' ^* B K3 }2 L; w; g8 s/ A英国多赛特博物馆内描绘普拉西战役的模型" |$ {9 `' R$ |+ _. H
, |4 U# }4 s% z% J: k" L- n8 C
/ S1 ?5 B/ i& R- K克莱夫在猎人小屋顶上观察敌情* | Q( Z$ D9 s$ Y; X! u
/ }4 S+ f6 @3 L克莱夫和古今所有名将一样,敢于冒有算计的风险。他对孟加拉军队的状况了如指掌,知道这支大军来源芜杂,缺乏组织,因拖欠军饷而士气低落;将领各怀鬼胎,大多不愿为西拉杰卖命;贾法尔等人依然持观望态度,一旦孟加拉大军受挫,必然战场倒戈。事实证明克莱夫的判断相当准确,他的豪赌赢了个大小通吃。
2 j% y" r8 ]+ Q- x0 x- J ) W6 d! l$ G) p# A
6月23日清晨8点,逼近英军防线的法国大炮率先施射,接着印军五十余门重炮也相继开火。炮击持续三个多小时,火力相当猛烈,克莱夫不得不下令撤离河边的猎人小屋,进入芒果树林躲避。由于英军在芒果园的高大土围后设防,印军炮火虽然猛烈,却无法造成伤害。正午时分突降暴雨,印军和法军的火药大部淋湿,炮声渐渐停歇。这时印军将领马丹汗(Mir Madan Khan)判断英军的火药也已淋湿,亲自带领数千骑兵发起冲锋。未曾想英军对大雨早有准备,火药桶都以油布覆盖,毫发无爽,结果印度骑兵遭到英军大炮葡萄弹的迎头痛击。马丹汗身负重伤,部队溃退下来。
9 g( t7 J, P4 @2 R% S( B , R8 N9 _5 T8 A4 C" {' r5 a
西拉杰原以为胜券在握,得到消息大惊失色,紧急召见贾法尔。他将自己的头巾掷于地上,恳求贾法尔向头巾发誓尽忠效力。贾法尔指天画地海誓山盟,一出帐篷便派人送信给克莱夫,请他立刻发动进攻。与此同时,参与密谋的另一位孟加拉将领杜尔拉布(Rai Durlabh)趁机进谏,请西拉杰即刻返回都城。六神无主的西拉杰于是照办,在两千亲军的护送下逃离战场。这成为本次战役的转折点。" Z2 n. l2 ~+ ]8 {2 O& v% }
. i" {3 b4 t0 a' }# G+ a下午三点,印军陆续撤回大营,克莱夫立刻下令出击,抢占战场中央的一块高地,在此架设六门火炮猛轰印军阵地。印军炮兵企图将重炮转向高地,但是印军炮台非常笨拙,而拖拽炮台的驭牛连续中弹倒地,使得炮台寸步难移。印度骑兵发起数次冲击企图夺回高地,但都被英军击退。战斗非常激烈,英军大部分伤亡在此发生。下午四点半,克莱夫下令前线进攻,印军斗志全无,溃不成军。英军几乎一枪未放便进占整个大营。盘点普拉西战役,英军阵亡仅仅七十人,而孟加拉军队阵亡也不过六百人。% h( f' L1 A5 A( g
& C' f, K$ o1 `( e# n7 Y$ x
* c: o f! R4 v1 T' L
英印军攻克战场中央的高地
+ c1 T3 p9 U+ d, [: [4 h" A ' ]: @' n# D. k* ~1 t
5 R' r6 A# U8 m7 E- l) E2 F% e战役后克莱夫会见贾法尔! J8 W8 T$ t- x* F
. z/ O2 U# j n' Z4 c. ?4 k" R( ^) J' V此后克莱夫率军逼近孟加拉首府,西拉杰闻讯再次逃亡,企图投奔他的法国盟友,不幸在途中被抓获。昔日的孟加拉总督身陷牢笼受尽凌辱,最后被秘密处决。贾法尔在克莱夫的支持下如愿以偿登上总督宝座,第二天便打开西拉杰的金库,按照协议分割战利品。克莱夫本人获得16万英镑,瓦茨获得8万英镑,加尔各答理事会获得200万英镑的经济赔偿。这年底,东印度公司董事会正式任命克莱夫为加尔各答总督。
; o/ j1 K& L0 W/ e0 H; x! a 5 r( \& a6 i- \4 z3 R$ L1 y9 L- L
普拉西战役其实算不上一场战役,却是印度历史上的里程碑,影响非常深远。这场胜利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政治格局,最终导致大英帝国对整个印度的征服。莫卧儿皇帝阿兰吉尔二世(Alamgir II)得知普拉西战役的消息非常高兴。孟加拉总督自立门户,对德里朝廷阳奉阴违已有多年。阿兰吉尔期望借此契机扩大朝廷的影响力,提议英国人接管孟加拉政权,总督贾法尔仅仅掌握军权。克莱夫深知加尔各答理事会的颟顸无能,于是请示伦敦,建议英王出面接受莫卧儿皇帝的馈赠,派遣皇家官员管理孟加拉。
1 x+ Y5 T6 [' b: a2 _4 R
9 e& |6 j0 e" J1 c* _1 T在这大英帝国史上的关键时刻,英国首相皮特(William Pitt,1st Earl of Chatham)却拒绝了克莱夫的提议。此时英王乔治二世已经年过七旬,而即将成为乔治三世的威尔士亲王雄心勃勃,锐意进取。皮特不想让未来的英王继承太多的政治资本,尤其不愿看到英王凭借孟加拉的财源而摆脱议会的财政束缚,追逐个人的荣耀。皮特提议由英国东印度公司接管孟加拉,表示孟加拉的财富流入私人的腰包,要远比流入皇家金库安全。不过皮特表示担忧,东印度公司的行政能力无法胜任这项历史使命,一旦克莱夫卸任离开印度,孟加拉将陷入群龙无首的混乱局面。两人的书信往来持续数年,直到克莱夫返回英国都没有形成决议。
3 a \. N+ n5 Q7 t& r1 u 1 m: _& i7 D& B: F( k) |. k" o; e
与此同时,“七年战争”的战火终于烧到印度。1758年,路易十五派遣拉利伯爵(Thomas Arthur,comte de Lally)主持印度战事。拉利是战功卓著的悍将,但对印度一无所知,而他的傲慢态度得罪了大多数中下级军官。1760年,英法两军在印度梵达瓦希(Wandiwash)相遇,结果英军赢得决定性的胜利,进而围困法国据点本地治里。1761年,拉利率部投降,法国在印度的帝国梦想成为泡影。1 L1 L7 X; K- A( x# o0 w, M" b. w
- d" B0 b9 t; L3 B! P( z/ p
' m8 s7 g" a8 D; ]6 b+ N9 E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