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135|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非 三 布尔战争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2-1 00:01
  • 签到天数: 2488 天

    [LV.Master]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4-30 20:52: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橡树村 于 2012-4-30 20:54 编辑
    2 S  R& l2 u0 |3 d( W2 w; ]. Q, n- [6 R; V7 D) [8 S6 ^
    1 阴谋

    ) x1 k/ B+ G9 H* G/ [. ?! R" o' |. B4 P9 U( n3 x' {; a  K

    埃德加Tom Edgar来自英国的兰开夏郡,是个制造锅炉的工程师,是众多来约翰内斯堡淘金的人里面,非常普通的一个。约翰内斯堡的繁荣吸引了很多来这里淘金的人,虽然金矿基本上都已经被大资本家们控制,但是约翰内斯堡金矿的开采对技术要求很高,对很多技术工种都有需求。因为约翰内斯堡地处偏远,缺少人工,技术工人的薪水也很不错。埃德加这个时候的薪水是每周26镑,是他在英国做同样的工作的收入的四倍。


    % F" X" c, {/ ?- x( V+ }& I

    1898年圣诞前的那个周日,埃德加喝多了,在回家的路上和人吵架,然后打了起来,把对方打晕。周围的人以为这个人被埃德加打死了,所以就立刻报了警。埃德加打完人就回家了,布尔警察就找到了埃德加的家,要求埃德加开门,这个时候差不多已经半夜了。埃德加拒绝开门,一个叫做琼斯Barend Jones的警察就闯了进去。这个行为从法律上来说有些问题,因为警察手上并没有相关的法律手续,不过,那个年头,这也不算啥。闯进去的琼斯立刻遭到了埃德加的袭击,琼斯的反应也很干脆,直接用枪把埃德加打死。这类事情,在当时的约翰内斯堡实在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但是这件事情在当时传起来,就不是这么简单了。传言里面,一个英国人和人打架伤了人,却被警察找上门去打死了,这明显就是谋杀。费兹帕崔克知道这个故事之后,立刻找了埃德加的几个朋友写了些材料,发表到了第二天的星报上。这个星报是约翰内斯堡最大的英语报纸,在英国移民里面的影响力很大。随后,费兹帕崔克组织了埃德加拯救委员会,出面组织的,就是一直在寻找闹事机会的南非同盟。

    . t0 s6 t( |7 `7 ~4 Y$ G1 s6 p

    毕竟是出了人命,琼斯当时就被捕。一开始指控琼斯的罪名是蓄意谋杀,不过检察官随后就把罪名减轻到普通杀人,并用两百英镑的价格取保释放。这个保金也的确有点少,当时一个新移民的轻罪保释金都比这个数字多,这自然更引起了新移民们的不满,当然也就更有闹事的借口。于是,南非同盟就组织起来集体抗议,事件也从一个普通的刑事案件上升到新移民的地位问题,甚至德兰士瓦政府的腐败问题上了,随后新移民种种对德兰士瓦政府的不满都被提了出来。

    8 P. p: n$ o) E: u0 I' O  w! I. m" H

    事情闹大了,英国驻在比勒陀利亚的官员就出面干涉这个事情,史末资就宣布重新逮捕了琼斯。但是南非同盟决定继续利用这个事件,大肆散发传单,在媒体上刊登广告,号召英国人团结起来,要求纳入到维多利亚女王的保护之下,这就成了政治问题。1898年圣诞夜,有五千名新移民聚集到了英国领事馆的门前,向英国官员递交的请愿书。请愿书里面,抱怨多年来这些英国人受尽了德兰士瓦警察的暴行,没有司法公证,甚至在政府中连个代表自己的声音都没有,因此要求女王保护在这里的大英帝国子民。德兰士瓦政府以非法集会为名逮捕了两名南非同盟的人员,这两个人取保的金额被定为每人一千英镑,是琼斯的保释金的五倍。这一行为自然导致了更大规模的抗议,地点也不仅仅局限在约翰内斯堡,还出现在了开普殖民地。1899年1月14日,约翰内斯堡的新移民们举行大规模集会,结果导致与布尔人的暴力冲突。这个事件再次被南非同盟利用,指责德兰士瓦政府煽动骚乱。


    . y7 D6 V, E' g

    米尔纳这个时候并不在南非,而是在英国度假,所以,最初的热闹他没赶上。处理这个事件的是米尔纳的副手巴特勒将军William Butler,当时英国在南非的军队的总司令。巴特勒不觉得这是件多大的事情,他自己的政治观点上也并不偏向新移民,甚至把南非同盟看成麻烦制造者。在他的自传里面,他笔下的约翰内斯堡的新移民们是最腐败,缺乏教养,最不可靠的一群人。他认为这个埃德加事件是南非同盟故意制造出来的,目的就是挑起大英帝国与德兰士瓦政权的直接冲突,解决方法呢,就是妥协,调解。他是按照这个调子向张伯伦汇报这个事件的,也拒绝把请愿书转交给伦敦。不过事情并没有就此平息。琼斯的控罪最终被减轻到误杀,一个显然不了解这个事件政治背景的年轻法官认定这是警察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执法,诱导陪审团释放琼斯。果然,琼斯被宣告无罪。这个法官的父亲正好是克鲁格政府的高层官员,这就更加深了新移民对德兰士瓦政府腐败的指责。这个事件,自然就无法平息了。对于这个结局,策划这个事件的费兹帕崔克很满意。
    / q7 ^8 y6 V' G6 S7 Y. H! K


    * R3 A! u/ I; `

    米尔纳这个时候正在英国推销自己的观点,不过,效果不佳。张伯伦这个时候仍然坚持尽可能避免战争的策略,而在伦敦,米尔纳也很难找到战争的支持者,民众对于克鲁格兴趣似乎并不大,米尔纳所宣讲的克鲁格主义的危险,似乎听众们并不接受。这样的话,米尔纳就需要改变自己的营销策略了,米尔纳现在需要唤醒公众,使他们意识到克鲁格的危险。并且,国际形势对于英国似乎也有利了。持续多年的苏丹叛军已经被征服,跑到了南苏丹插一脚的法国人,也终于与英国人和平解决了冲突,甚至开始与英国人联手对付德国的殖民扩张。甚至连德国人也似乎放弃了对克鲁格的支持,要求克鲁格进行改革,甚至明确提出,如果真有战争,德国人并不会介入。这样的国际环境,使得米尔纳相信,是时候让大英帝国在南非与布尔人打上一仗了。) ^, Z* h/ e- J% D4 M


    * F  L5 I: D  y4 }

    等到米尔纳回到南非的时候,费兹帕崔克与史末资的秘密谈判也陷入了僵局。这个时候约翰内斯堡的金矿大鳄们与克鲁格政府在商业上面的最大矛盾就是炸药的专卖问题。史末资本人倒是表现出了这个问题上面的理解,但是克鲁格却决定要坚持炸药的国家垄断,甚至把这个垄断权直接与德兰士瓦的独立联系到了一起。不顾黄金大鳄们的压力,克鲁格向议会建议,把炸药的垄断权再延长十五年。米尔纳打算在这个问题上作点文章。米尔纳立刻向张伯伦汇报,张伯伦也立刻向克鲁格政府发出照会,说明坚持这个专卖是违反与英国人的协议的,同时通过渠道知会大资本家们,英国政府站在他们一边。二月,约翰内斯堡的矿业协会召开年会,就通过了一项声明,谴责炸药的垄断,抗议克鲁格政府延长垄断期限。这些大公司甚至向克鲁格政府提出,愿意花60万英镑的价钱购买这个炸药垄断。克鲁格拒绝了这个建议,不过,还是开启了新的秘密谈判。  Z; z" U2 G2 L3 a

    8 w( R0 l* W" [1 u  Y4 A- y$ P

    代表克鲁格政府进行秘密谈判的仍然是史末资,还有国务卿雷兹,代表大资本家们谈判的还是费兹帕崔克。这一次克鲁格政府开出了新的条件,是要求矿业公司们维护炸药垄断,在政治上,德兰士瓦政府要求大资本家们减少在媒体上攻击政府特别是克鲁格,支持政府对有色人和印度人的态度,并且远离南非同盟。矿业公司得到的呢,是在开采权、矿业税等方面,政府向大资本家们让步,同时承诺指定有资质的金融人士来监管政府的财务管理。克鲁格也在投票权问题上作了让步,提出新移民申请公民地位后的五年后可以得到投票权,虽然比现有的十四年期限放松,但是与很多移民要求的立刻就拥有投票权还有不小差距。这个条款是完全秘密的,在公开场合,克鲁格开始表示需要进行改革来融合新旧移民之简单的矛盾,建议把新移民获得公民权的年限从十四年降到九年。不过他也表达出了对新移民们的忠诚程度的担心,要求新移民们对新共和国效忠。


    ' B" Y1 s! J$ e  g/ d8 u

    对于这个提议,大资本家们反映不一。主导着谈判的费兹帕崔克认为这是克鲁格在使用一点小恩小惠来加强炸药垄断,同时也在挑起大资本家与普通市民的矛盾,会导致新移民们的分裂,同时疏远南非联盟。虽然费兹帕崔克相信史末资,但是他并不信任克鲁格,甚至认为德兰士瓦议会也不会通过这个提议,所以,他并不看好这个谈判。不过,费兹帕崔克也认为应该继续谈判,目的却不是达成协议,而是要向人们演示,这个政府根本就不打算真正的改革。费兹帕崔克的最终目的,就是把英国政府引入到冲突中来,他坚信没有英国政府的干涉,克鲁格是不可能改革的。费茨帕崔克的立场得到了他的东家维纳和贝特的赞同,但是罗德斯名下的联合金矿公司却对谈判前景表示乐观,甚至表示愿意接受这个条款。张伯伦也被告知了这个提议,表示无论这样的提议是真的还是假的,这怎么说都是好事,是个进步,但是对于具体条款并不支持。所以当联合金矿公司向张伯伦表示自己准备接受条款的时候,张伯伦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指出如果接受这个条款,那么就等于出卖了约翰内斯堡的普通市民。米尔纳的看法与张伯伦相同,认为这是在让大资本家们出卖普通人的利益。
    # L1 g  l3 R4 T

    4 s7 b- n/ n+ [8 ^! U

    在这样的背景下,3月16日,矿业公司们到伦敦开会,最终决定反对这项提议,不过也表示了愿意在炸药的问题上放松,说只要垄断权不再延长,价格也能够再降低一些,就不再反对炸药垄断了。在投票权的问题上,大资本家决定与普通人站到一起。虽然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愿意放弃目前的身份取得德兰士瓦的公民权,大资本家们仍然宣布投票权是问题得到长期和平解决的重要基础,要求五年的选举权追溯期,并且要求重新分配议会席位。当然这些只是资本家们的建议,具体要求还要新移民们自己提出。随后费兹帕崔克明确表示,大资本家们不会背弃普通市民来为自己谋取利益,并再度强调,解决问题需要英国政府干预。并且,费兹帕崔克还指出,德兰士瓦的经济发展,会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最终取得对克鲁格和他的人民的优势。张伯伦也终于加入了公开指责克鲁格的行列,公开表示克鲁格政府不遵守承诺,甚至要求约翰内斯堡的新移民们邀请英国政府介入事端。这个要求立刻得到了响应,很快,南非同盟组织了一份两万多个签名的请愿书,列举了对克鲁格政府的不满。三月底,这份请愿书就送达了英国政府。这一来,张伯伦自己又犹豫了。忽视这份请愿书呢,很显然英国的影响力就会削弱。要是有所反应,给克鲁格政府提出要求呢,可能事情就要闹僵。也就是说,要么就需要打起来,要么就会很没面子。


    3 G: \, x; u3 o. J2 G

    不过米尔纳可没有犹豫,打算立刻借着这个劲头,吸引公众对南非问题的注意,授意费兹帕崔克想办法透露出来这次秘密谈判的细节,让公众看看德兰士瓦政府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按照米尔纳的想法,一旦谈判内容泄露,那么谈判本身自然是很难进行下去了,但是大资本家坚持站在普通人立场这个表态,也就能为人所知了,而约翰内斯堡的英国人所受到的种种不平等待遇,克鲁格政府并不打算改革的态度,也就能成为社会的话题,重新吸引人们注意,有利于推动英国政府采取更加强硬的态度。费兹帕崔克自己不愿意承担泄露秘密的名声,于是,他授意一名记者,并提供资金,贿赂了一名参与秘密谈判的德兰士瓦官员,拿到了德兰士瓦政府开出的条款,发表在4月3日的伦敦泰晤士报上。三天后,开普时报也全文刊登了这个文件。这样,秘密谈判彻底破裂。
    8 ]( i3 T( `9 g. G# l% P


    4 D  n3 U4 L: L1 D0 N! w

    米尔纳立刻部署下一个动作,安排舆论。米尔纳很明白如何利用媒体来引导舆论,与伦敦、开普敦以及约翰内斯堡几个主要媒体的负责人都有很密切的关系。在米尔纳德授意下,这些媒体一起发起了对大资本家坚持与普通人站在一起的立场的赞扬,把这个问题进一步激化,引起其他人对约翰内斯堡问题的关注。这一波舆论的作用并不如米尔纳预期,但是也给了米尔纳一个新的机会:四月,张伯伦决定整理一份关于约翰内斯堡问题的蓝皮书,阐述约翰内斯堡的英国人的待遇问题。米尔纳当然不会放弃这么好的机会,极力鼓吹英国政府直接干预这些英国公民的投票权问题。针对战争的问题,米尔纳大肆贬低布尔人面对全面战争的决心,完全不提十几年前第一次布尔战争的教训,并且指出,面对德兰士瓦政府,本来战争的危险就一直存在,增加一点风险,又有什么呢?米尔纳的观点这次得到了英国政府的支持。5月9日,当英国内阁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一致通过英国政府必须进行干涉。米尔纳计划的第一步,成功了。8 _- ?& h3 @' N0 {8 U/ b9 S

    - k0 L- z% X" |( `( P) l0 L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0-2-8 10:08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沙发
    发表于 2012-5-1 06:48:50 | 只看该作者
    忙了几天,连2都还没读完,村长已经开始3了呀?先留个记号再慢慢读。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2-1 00:01
  • 签到天数: 2488 天

    [LV.Master]无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5-1 16:26:02 | 只看该作者
    2 谈判
    , N# m8 v8 F4 {6 l' D

    ! G& V5 t$ u7 q8 p% }

    到1899年5月份,整个南非都能闻到一些战争的味道了。开普殖民地的布尔人可不想看到战争,这些人大多是中间派,既希望克鲁格进行改革,不继续减弱与开普殖民地的经济联系,维护自己的利益,也不愿意看到自己所在的政权与克鲁格真正对立。开普殖民地总理施莱纳,亚非利康党党魁霍夫梅尔等与两边都有不错的关系,积极斡旋,建议双方当面会谈。夹在开普殖民地与德兰士瓦之间的奥兰治自由州的首府布鲁方登自然就成了会谈的最佳地点。米尔纳根本不看好这样的谈判,实际上,米尔纳根本就不想谈判,之所以要参加,只不过就是为了摆一个姿态,表明大英帝国并不是拒绝谈判的,仅此而已。尽管如此,米尔纳还是开出了自己的谈判要求:居住满五年居民的完全投票权,修改效忠誓言,并且金矿地区在议会至少有七个席位。张伯伦也对谈判的建议表示欢迎,觉得这样至少说明大英政府在考虑使用其他方法施压之前,还是愿意坐下来商量的。当然,他计划的那个针对德兰士瓦政府的蓝皮书,就需要延期出版了。


      f  m- F' U) z; r1 S" l# v  p

    克鲁格同样对这次会谈表示悲观。克鲁格深信战争已经不可避免,并且已经近在眼前了,英国人玩的这些手段,不过就是为了战争找个借口而已。史末资也似乎做好了战争的准备,在他写给霍夫梅尔的信中,表示了如果英国人不使用一个说的过去的理由来选择战争,那么英国人在南非的末日也就到了,全体布尔人需要经历这个血与火的洗礼,要么从此得到全世界的承认,要么毁灭,并且,史末资对战争结果表示乐观。霍夫梅尔可不这么看,明确指出,等到战争来临的时候,至少在殖民地的布尔人,很可能不会帮多大的忙。在霍夫梅尔眼里,这些并没有经过半个多世纪前的大迁徙考验的殖民地亚非利康人,已经连拿枪都不会了。

    0 \/ ^- y9 q4 ^% M6 X

    克鲁格在1899年5月30日乘火车抵达布鲁方登,奥兰治自由州总统斯特恩亲自迎接,也亲自嘱咐克鲁格,该做的让步还是要的,如果继续坚持投票权的十四年居住限制,就有失去老朋友的危险。克鲁格也表示,只要不干涉独立,多大的让步他个人都可以接受,但是要求不能过分,毕竟这些建议还需要议会通过。奥兰治自由州现在是德兰士瓦的亲密伙伴,唯一可靠的战略盟友,老朋友的话不能不听的。


    ; b0 Y; d2 b, i( B* m

    米尔纳晚一天到达,会议在6月1日开始。参加谈判的只有米尔纳与克鲁格两个人,以及一个自由州的官员作为翻译。张伯伦曾经建议希望和平的开普总理施莱纳,议会领袖霍夫梅尔,甚至自由州总统斯特恩也参加会谈,增加和平的机会,但是这个建议被米尔纳拒绝。米尔纳是不需要和平的。两个人连个会谈的计划都没有,想谈的东西也不一样。克鲁格试图商谈比较广泛的一系列话题,但是米尔纳只谈投票权问题。本来米尔纳就对那些技术细节问题并不关心,他实际上根本就对那些在约翰内斯堡的英国人的福利没有兴趣。他感兴趣的只有投票权,因为这个是克鲁格最难让步的地方。米尔纳和克鲁格都清楚,一旦在投票权上松口,德兰士瓦境内大量的英国人口很快就会把这个依靠黄金刚刚富裕起来的国家的控制权拿到英国的手上。数字在那里摆着呢,德兰士瓦有投票权的不过只有三万人,新移民的数量差不多有六七万。不过克鲁格也没有完全把出路堵死,提议说,想让议会通过这样的条件,怎么也需要有点交换条件,那样,也许还可以试一试。米尔纳立刻拒绝可以提供任何条件。


    , S$ P9 M0 L0 k& K- r1 w( F- X# _; S9 V

    会谈的第三天,克鲁格提出了新的改革放案,这应该是克鲁格早就准备好的。在这个新的改革方案里面,1890年以前到德兰士瓦的移民们,两年以后就可以得到投票权,已经在德兰士瓦定居了两年以上的,五年以后可以得到投票权,其他的,需要在七年以后得到投票权。同时,克鲁格建议为金矿区设立五个议会席位。这个要求,已经与米尔纳原来的建议非常相似了,只是五年居住与七年居住的区别,五个席位与七个席位的区别,可以说与克鲁格原来的立场已经有了非常大的让步,只是在具体数字讨价还价。如果米尔纳真的想要和平解决问题,那么在这个基础上,达成协议并不会多么困难。但是米尔纳否掉了这份建议,因为这份建议所提议的投票权最少需要两年时间,不符合他提出的立刻赋予投票权的要求。米尔纳坚持,在这个时间问题上,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随后,米尔纳电告张伯伦,会谈将要失败。张伯伦坚持继续谈判,争取和平解决,但是米尔纳根本不打算给和平一个机会。没等到张伯伦的回电,米尔纳就宣布会谈完全是浪费时间。的确对于米尔纳来说,这个会谈本来就是走个过场。克鲁格对此看得也很清楚,临别时,他明确表示:你要的是我的国家。

    ; U3 v7 h2 s6 @

    这个会谈根本没有耽误米尔纳继续推动战争。会谈前两周,米尔纳就要求英国人需要显示自己的武力了。他提出至少要有一万人,越多越好,驻扎在纳塔殖民地与德兰士瓦交界的地方,借口当然是为了防止布尔人的袭击。随后,还需要安排防卫钻石中心金伯利以及纳塔重镇雷迪斯密Ladysmith的兵力。米尔纳明确表示既然战争不可避免,那么早打要比晚打好,依靠黄金财富武装起来的布尔人,会越来越难以对付。军事准备还包括撤换掉不大喜欢战争的英军驻南非总司令巴特勒将军,于是巴特勒将军就被米尔纳描绘成了克鲁格主义分子。既然是潜在敌人的支持者,那么就不再适合在总司令这个位置上了。巴特勒很快被迫辞职。随后,张伯伦准备的蓝皮书也公开出版了,米尔纳对德兰士瓦的态度非常清晰地表露在这个小册子里面,大家再也不需要猜测米尔纳对待德兰士瓦是个什么态度了。


      Z8 i! s. U4 }' E; y# x" f; p

    史末资仍然在竭力避免战争。通过霍夫梅尔、施莱纳、施特恩,史末资仍然在说服克鲁格作进一步让步。七月,克鲁格在会谈时候提交的改革法案经过修改后被议会通过,修改实际上是在进一步妥协的方向进行的:金矿地区的议会席位增加到六个,投票权也可以向前追溯七年。这样,米尔纳的时间条件都得到了满足,只是要求的议会席位差了一个。斡旋的人们对这样的结果很满意,施莱纳宣布这应该是一个和平解决问题的方案,甚至连张伯伦都表示满意,认为危机结束了。米尔纳对此可不满意。米尔纳要看到的本来就不是问题的解决,而是英国对德兰士瓦的直接控制,是战争。他宣称这个法案是个陷阱,克鲁格政府不可能真正实现这样的要求。不过,姿态还是要做的,米尔纳建议英国设立专门委员会来调查投票权问题。这就又触到了克鲁格的另一个底线:国家主权。


    , @, a1 k' e) u' U3 z

    米尔纳在英国政府也有支持者,张伯伦的副手,殖民次长赛尔伯恩爵士Load Selborne开始提醒张伯伦的表态可能有些轻率了。所以,等到7月20日内阁会议的时候,张伯伦也改了口,开始提醒这里面可能有陷阱。随后,张伯伦开始抬高要价,投票权的问题被抬高到了英国在南非的地位问题。7月28日,张伯伦在下院致词时,提出英国在南非的根本利益在于维持其在南非的霸权地位,现在,是布尔人在威胁英国人的霸权,威胁这个地区的和平。虽然德兰士瓦政府的新的投票权法案可以算是一个重大进步,但是这个动作需要英国人的严格监督。张伯伦承认这个做法是在干涉他国内政,但是,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大英帝国子民的利益。这个立场也得到了总理索尔兹伯里的赞成:问题的关键是需要由英国人,而不是布尔人,控制南非。


    0 s! U" u3 r  s; s. }! s8 r5 o) @

    现在,克鲁格面临的情况就是,做出了重大让步,对方却还不知足,需要监督。妥协派继续劝说克鲁格接受监督,否则就可能直接导致英国人挑起战争,建议克鲁格尽全力避免战争。但是克鲁格已经不打算继续让步了。在给妥协派的回电中,克鲁格明确指出英国人最需要的是德兰士瓦的独立,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元首,他是不可能接受英国人的监督的。不过克鲁格还是继续做了让步,获得投票权的居住年限可以减少到五年,金矿区的议会的席位也增加到了十个,占到了整个议会的四分之一,这已经超出了米尔纳甚至最激进了改革派所提出的要求了,交换条件,就是英国人放弃干涉德兰士瓦的内部事务。

    & q8 I1 p. I5 D- e+ T

    张伯伦对此私下表示满意,认为危机这次应该算结束了,克鲁格已经彻底认输了。但是米尔纳完全不放松,认为克鲁格政府的任何妥协都是不能令人信服的,并且,坚持既然敌人退缩,那么我们就要继续提出要求,坚持英国的霸权,不惜动用武力。这个立场再次打动了张伯伦。现在,无论英国政府内外,还是开普殖民地,德兰士瓦政府,都已经明白了,投票权问题本来就是一个借口,现在,英国人已经不需要这个借口了,再大的让步都没有用。现在,英国政府所要做的,就是利用武力威胁,迫使克鲁格低头,服从英国的霸权,承认英国的宗主国地位。如果克鲁格不向英国霸权屈服,那么,战争就无法避免。8月28日,英国政府向德兰士瓦政府发出照会,接受德兰士瓦政府对于投票权的建议,但是不放弃所宣称的对德兰士瓦的宗主国地位,以及干涉德兰士瓦内政的权利。这个照会一发出,所有人都知道,战争就要来了。米尔纳的计划完全成功。

    % Y$ u) n( f8 }

    , {4 \/ _- I2 x, O. c" T! ]4 \7 J5 G' s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2-5-1 16:57:52 | 只看该作者
    先顶后看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2-5-1 17:05:08 | 只看该作者
    英国人的手段很老道,写得好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10-12 17:40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6#
    发表于 2012-5-1 19:52:51 | 只看该作者
    南非如果没有英国人的统治,发展水平能超过纳米比亚、赞比亚这些国家吗?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2-1 00:01
  • 签到天数: 2488 天

    [LV.Master]无

    7#
     楼主| 发表于 2012-5-1 20:05:34 | 只看该作者
    白天爱黑夜 发表于 2012-5-1 19:52
    6 g/ }* b; w5 W2 N6 f南非如果没有英国人的统治,发展水平能超过纳米比亚、赞比亚这些国家吗? ...
    7 L8 d& ?8 r7 p' [

    1 u6 N. H% P* E: _& W实际上南非战争的结果,仍然是布尔人掌权。也就是说南非战争英国人动用五十万兵力,换回来的政权仍然是不亲英的,而且统治的区域还包括了英国在南非的两块殖民地。这个政权不亲英到什么程度呢?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南非差点就站到了德国那边,经过激烈斗争,才勉强跟着英国的。* X& `  }1 H+ S  O  u

    & L) E! o: c' X所以你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不成立的。/ m' f; l3 g# w2 U

    2 b" [( \& M. g* [( E8 g# f6 v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2-1 00:01
  • 签到天数: 2488 天

    [LV.Master]无

    8#
     楼主| 发表于 2012-5-2 16:31:04 | 只看该作者
    3 宣战

    - p  ~! C7 X& @6 }+ f. L9 G  M0 o2 Z! O! M

    到1899年八月底,英国政府已经明确表示了为了维护自己在南部非洲的霸权,不惜与布尔人打上一场的决心。不过,表了决心是一回事,真的要打仗了,议会是不是能通过,又是另外一回事。说服民众去那么遥远的地方打一场似乎理不直气不壮的战争,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实际上英国内阁连对可能的战争进行一点军事上的准备都有争议,多数官员相信,英国立场这么强硬了,那么克鲁格就应该投降了,忘记了差不多二十年前,是谁领导布尔人掀起了反英战争,还取得了胜利。所以,当战争大臣要求政府为军事准备批准预算的时候,首相索尔斯伯里就要求再等等,不到最后关头,不着急准备。米尔纳的立场在英国政府内部也受到争议,很多官员抱怨米尔纳的立场太强硬了,一点灵活性都没有,一点耐心都没有,不给自己留任何余地。在议会,反对派已经在批评米尔纳在故意诋毁德兰士瓦政府,甚至一些自由党人士已经把这场将要到来的战争称为米尔纳战争。既然走向战争的争议颇多,那么,向德兰士瓦政府发出最后通牒之间事情,就不这么着急了,对战争的准备么,就更不是当务之急。


    , c0 O0 U2 A6 i  p4 C9 N

    政府对究竟是不是要作战犹犹豫豫,军方可不想打一场毫无准备的战争。布鲁方登会谈失败之后的第三天,沃尔斯利元帅Garnet Wolseley就提出了要准备针对克鲁格的战争,需要安排在索尔兹伯里平原进行军事演习,至少动用三万五千人的队伍,至少,这也算是英国人展示军事力量,向克鲁格施压的表示。随后,沃尔斯利元帅又表示需要增兵开普殖民地,驻军至少需要有一万人。这两个建议都没有得到政府同意。不过军方继续为可能的战争进行准备。八月,沃尔斯利元帅提交了德兰士瓦作战的初步方案,要求至少在现有驻军基础上增加五万,随后,战争部计算出要在开普殖民地集结五万人以及所需要的物资,至少需要四个月的时间,当然,如果钱足够多,现在就可以立刻花上一百万英镑,把足够多的骡马,车辆,服装等运送到开普,那么集结的时间可以压缩到三个月。这个建议仍然遭到英国政府拒绝。八月份,英国政府对战争所做的准备,就是增派了两千兵力,加强纳塔的防卫。


    - A& }" [; }8 L0 H0 [3 _# P

    不过就算有所准备的英国军方,所准备的也是一场规模不大的战争,时间也不会有多长。虽然输掉了第一次布尔战争,但是仍然没有多少英国军人会把布尔人当作值得认真对待的对手,沃尔斯利认为战争大约会持续三四个月。毕竟,即使奥兰治自由州也加入德兰士瓦一方,两个布尔人的国家能动用的兵力最多不过只有五万四千人,这些已经是十八岁以上的所有成年男性人口的数字了。这些人基本上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怎么可能是训练有素的大英帝国陆军的对手。能对英国殖民地造成威胁的,也就是那些游击骑兵,但是英国军队会很快横扫南非内陆高原,几场关键战役过后,一直是一盘散沙的布尔人就不会再有什么斗志了,战争就可以很快结束。此外,英国人认为自己是战争的主动一方,真到战争不可避免的时候,肯定是英国人做了充足的准备,然后宣战。这样的话,准备太早干什么呢?九月,英国政府同意增派一万兵力,但是仍然不着急发出最后通牒。按照英国政府的想法,最后通牒要到兵力准备完备以后才会发出的。


    ! @9 K8 p) q! _! G3 R

    大资本家们自然也完全了解将要发生什么。1899年是金矿区在战争前的开采高峰。1899年全年,约翰内斯堡的产金量达到了1895年的两倍,使得德兰士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金国。仅仅七月份一个月,产金量就达到了创纪录的1700万英镑。虽然大资本家们对克鲁格有各种不满,但是这个时期在约翰内斯堡开采金矿仍然是非常赚钱的。1899年,在金矿区的投资总额达到了7500万英镑,三分之二来自英国。不过等到资本家们意识到战争终于不可避免之后,长期投资就成了问题。战争必然导致金矿关闭,这些已经深入地下的金矿一旦关闭,矿井就会被水淹没,造成很大损失。随着战争的前景越来越清晰,矿工们开始离开了。几个月的时间,估计有十万白人离开德兰士瓦,数万黑人工人被迫回家。到九月底,约翰内斯堡三分之二的商铺关门,多数金矿已经无法开工。等到九月底,英国政府开始起草最后通牒,作进一步军事准备的时候,约翰内斯堡的金矿已经基本停产。不过英国政府在最后通牒如何措辞,究竟什么时间发出的问题上,仍然吵得一塌糊涂。张伯伦为这场战争作出的预算是一千万英镑,要说服议会接受这个数字,张伯伦还是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释。对布尔人的战争的问题的听证的时间,被定到了10月17日。


    , C/ T5 a* [  M. S

    克鲁格政府却不打算给英国人慢慢准备的机会。很明显,克鲁格看到除了放弃独立,没有任何让步能够满足英国人的胃口,那么战争就是近在眼前的事情了,英国人正在进行的真正准备,克鲁格也不是看不见。克鲁格立刻开始了战争动员。10月2日,奥兰治自由州政府也决定,一旦与英国人开战,坚决站在德兰士瓦一边。有了盟友的支持,克鲁格政府不打算等了。既然早晚要打,那么等到英国人准备好了再打,显然不是什么明智之举。10月9日,德兰士瓦政府向英国发出了最后通牒,要求英国军队从其边界撤军,并召回所有的增援兵力。这个消息传到英国的时候,是10月10日早晨。正忙着说服内阁和议会向德兰士瓦发出最后通牒的张伯伦忽然发现,自己的难题解决了。

    9 _$ K4 X( h8 E' s; W: ~" A4 [

    不管怎么说,克鲁格这个毫不起眼的政权领袖主动向日不落帝国宣战,还是超出了英国人的想象的。不过英国普通人对这个宣战并不重视。虽然报纸上有了报道,轻蔑、嘲笑显然成了舆论的主流。这场战争很快就被描述成了茶点战争,也就是说喝顿茶的功夫,战争就可以结束了。自然,在英国本土,也看不到任何战争的迹象。但是怎么说,英国人准备战争的步伐是被打乱了,一切事情都需要加快。既然克鲁格政府主动宣战,并且同时宣战的还有另外一个布尔人政权奥兰治自由州共和国,那么战争的准备就再也没有了拖延的借口,所以,英国的战争机器也算是开动了。虽然英国政府准备的是一场小规模战争,一场估计在圣诞节之前就可以结束的战争,但是怎么说,这场战争还是需要派出五万正规军远赴非洲,这差不多是英军在将近一个世纪以来所派出的人数最多的远征军了。英国十九世纪在殖民地的征战中,虽然也有几场硬仗,但是还没有出动过四万多人的正规军,甚至差不多半个世纪前争夺欧洲霸权的克里米亚战争,英国远征军也没到这个数字。这个动静,怎么说也不小。


    2 ]6 C$ `7 a+ K

    这次远征军的首领是布勒将军Redvers Buller,他并没有等到和士兵们一起出发,而是在10月14日就登上了驶向开普敦的客船。布勒这一年已经将近六十岁,也是戎马征战了大半生,到中国参加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参加过加拿大红河远征,跟随沃尔斯利参加过西非的亚森特远征,跑到南非参加了1879年的祖鲁战争,并且在战斗中得到了维多利亚十字勋章。然后布勒又征战埃及,授勋,1891年晋升为少将。战争开始的时候,布勒正驻扎在英国本土。显然,作为一个熟悉非洲特别是南非的将领,布勒看起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 m+ f: C' a0 b; _  ?8 S

    和布勒同船的还有几个战地记者,最著名的一个还不足25岁的温斯顿丘吉尔。丘吉尔已经从桑德赫斯特军校毕业了几年,急于成名的丘吉尔并没有老老实实地在军队里面混资历,而是寻找各种机会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当战地记者就是一个很好的手段。虽然只有几年的时间,丘吉尔已经跑了古巴、印度、埃及、苏丹等几个地方,英国在十九世纪的最后几年的战事丘吉尔几乎一场不落,南非要打仗了,自然也不会少了他。丘吉尔在船上描述了船上人们对战争的展望,说很多人都认为等到船开到的时候,战争大约应该结束了。当然经历过军事训练,亲身体验过战争的丘吉尔并没有这么乐观,不过他个人的估计与英国政府多数人一样,认为战争到圣诞的时候就应该差不多了,他自己已经做好了来年三月份回家的准备。


    % i# t/ T! k' n/ h6 z3 ~

    英国毕竟是十九世纪的世界霸权,这个时候势力遍及全球,总兵力百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英国的军队大半个世纪以来一直很忙碌,征战不断,所以战争动员做起来驾轻就熟。虽然准备有些仓促,但是,10月20日,收到最后通牒后不到十天,第一批英国本土的士兵就登上开往开普敦的运兵船,这个时候,已经有距离南非较近的部队抵达南非。到10月31日,就已经有两万七千名军人,三千六百匹马,42门炮已经都到了海上。最后一批英军士兵是在11月15日出发的,使得英军增兵的总兵力达到了4万7千人。不过,效率再怎么高,这些军队全部抵达开普以及纳塔殖民地,也是十二月的事情了,布尔人会给英国人这么多时间吗?

    ) u1 W: v' j" H; `( {- x  }2 l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2-1 00:01
  • 签到天数: 2488 天

    [LV.Master]无

    9#
     楼主| 发表于 2012-5-3 14:36:10 | 只看该作者
    4 第一枪

    # N! H, B7 c! \4 t1 q; d& b8 B+ P6 O$ \2 R! h0 {. }2 [

    开战的时候,英国人在南非的总兵力不足万人,虽然一些驻扎较近的兵力已经陆续抵达,但是这些兵力是不足以向内陆进攻的,防守就成了这些兵力的主要任务。战略要地不难找,铁路是军队移动的基础,对于开普殖民地来讲,把守住奥兰治河的铁路桥,就能保证大军到来的时候的进攻道路通畅,于是,主要兵力就驻守在这几个交通要道。不过深入南非内陆的马弗京,米尔纳就实在照顾不到了,12日,开战第二天,通向马弗京的电报线就被切断。驻守马弗京的是曾经率领过罗得西亚远征的巴登鲍维尔中校,本来是打算以马弗京为基地进攻德兰士瓦的,现在,只能看他能不能自己守得住了。其实真的应该考虑放弃这个孤立的战略重地的,马弗京距离开普殖民地太远,殖民地的人根本不可能帮得上忙,防守的意义并不大。但是真的放弃马弗京,是一个政治上的冒险,战事一开,一枪不放就丢掉一个重镇,有点交待不过去,所以,只能看巴登鲍维尔的运气了。钻石重镇金伯利近一些,还可以依靠殖民地自己的军队来防守,不过,14号,通向金伯利的电报线也断了。

    8 u, _" e, H1 }: o1 C9 b1 {* O& U

    切断通向马弗京电报线正是德兰士瓦的军队。领袖是德拉雷将军Koos de la Rey。德拉雷这一年52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作战经验丰富。战前,德拉雷被分配负责德兰士瓦西部的军事,重点是马弗京方向。虽然在政治上德拉雷并不支持克鲁格,甚至并不同意与英国人作战,但是,大敌当前,任何政治分歧都要放到后面。10月11日下午,得知最后通牒到期,战事正式开始,德拉雷立刻组织起来兵力,奔向克莱潘Kraaipan。克莱潘在约翰内斯堡西面大约两百公里,是连接开普殖民地的弗雷堡Vryburg与马弗京Mafikeng的铁路上的一个小站。德拉雷手下大约有八百人,还有一队炮兵,带着四门步兵炮,队伍在12日下午抵达克莱潘。这是个没办法防守的地方,只有一个车站和一个商店,已经没有英国人了,只剩下商店老板和车站站长两个人孤零零地守在这里。德拉雷的手下立刻开始破坏铁路,以车站为中心,南北各半英里的铁轨都被搬掉,放到了距离足够远的地方,也在这个时候,马弗京通向弗雷堡的电报线就被切断了,从此马弗京与殖民地失去了联系。随后,德拉雷留下了两个人看守铁路,余下的人分布在铁路东西两侧,等待英国人通过。

    , N! d' {, z# P8 y5 I( x4 Z

    的确要有火车通过。前一天,巴登鲍维尔将军派了一列火车蚊子号,到弗雷堡取两门七磅步兵炮,负责押运的是内斯比特中尉Nesbitt,一行有15个人,不过只有一个是炮手,防卫火车的武器就是一挺马克沁机枪。内斯比特抵达弗雷堡的时候已经是12日傍晚,弗雷堡的人已经知道在克莱潘附近有布尔人出没。不过电报线已经断了,内斯比特没办法和巴登鲍维尔联系上请示,所以虽然知道有点危险,内斯比特坚持上路。晚上六点四十五分,列车开动,开路的是一列武装列车。走了没多远,内斯比特就被告知前面有一段铁路被布尔人破坏了,并且还发现布尔人带着炮。这些都没有让内斯比特改变主意。这一夜,月色并不很好,为了隐蔽,内斯比特下令关闭所有灯光,这样火车只能以每小时两英里的速度慢行。到了晚上十点钟,第一列火车行驶到了铁轨被破坏的地方,脱轨了,这样两列火车都停了下来。这个时候,周围死一样的寂静,似乎没有布尔人的影子。

    ; C# B5 B7 s9 L- V* _

    不过火车再怎么小心,动静也不小,还是惊醒了看守铁路的两个布尔人。很快,布尔人就布置在了列车两边。十点三刻,布尔人开火了。听到枪声,英国人立刻全都回到了火车上。英国人有马克沁机枪还击,不过夜色下看不见目标,也不知子弹都射到了哪里。听枪声应该知道布尔人的人数不少,人数上英国人肯定吃亏,但是内斯比特没想到要撤,他在指望枪战的声音能把援军引来。等到内斯比特被击中,接替他的威廉上士下令撤退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布尔人已经把回去的铁路也破坏了。凌晨一点,月亮沉了下去,夜色更暗了,布尔人趁着黑暗登上了蚊子号,毁掉了蒸汽系统,把刹车卡死,这样,火车更不可能动了。不过黑夜中布尔人也缺乏明确的射击目标,进攻效果也欠佳,英国人还是坚持到了天亮。天破晓的时候,英国人看到了布尔人的援军,还有四门步兵炮。这仗就没办法打了,拿炮打火车并不是什么难事,英国人只有挨打的份。于是,英国人决定投降,只有一个人趁乱逃脱。战斗结束,三门炮,三十支李迈特福德Lee-Metford步枪,弹药以及各种器材落到了布尔人的手上。整场战斗英国人伤了九个人,布尔人一点损失都没有。这样,第二次布尔战争,也叫南非战争,就算正式开始了。


    # n. b1 J# b4 H' W

    不过随后几天,对米尔纳来讲,似乎布尔人又消失了,没有了战斗的消息。虽然首战有一点小小的失利,但是米尔纳并没把这种损失放在心上。米尔纳现在已经开始关心战争胜利后怎么统治德兰士瓦了。克鲁格肯定不能再留在德兰士瓦。在米尔纳以及背后的大资本家们看来,布尔人就像一群羔羊,需要领袖,只要除掉了领袖,那么就没有什么反抗能力了。所以克鲁格必须走,免得影响英国人的统治。政府需要彻底的大换血,那些对政府很有影响力的荷兰人、德国人,必须换掉,全都换上英国人。当然,约翰内斯堡的那些新市民们,会在新政府中起到重要作用,主要政府部门的人选都差不多拟好了。新政权的首都,也不能再是那个布尔人建立起来的比勒陀利亚,而应该是英国资本打造的黄金之城约翰内斯堡,非洲最大的城市。城市现在的名字也太布尔人化了,要不要改个更加英国的名字呢?这是米尔纳的战争,叫做米尔纳城如何?当然,这只是个别人的建议,米尔纳本人可没有公开表示同意。不过英国人想象的体系,与布尔人的体系至少有一点相同,就是坚决保证不给黑人任何权利。黑人么,只能被奴役。

    * X, z8 e( j% V: S; }

    还没等正式开战,在约翰内斯堡工作的黑人就成了难民。金矿停产,大约有七千黑人失去了工作,生计就成了问题。这些人有不少来自祖鲁,现在自然就要回到祖鲁。早就没有了交通工具,这些人也支付不起什么交通工具,这个队伍只能依靠自己的双脚。于是在1899年十月初,德兰士瓦高原上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奇怪的队伍。队伍带头的,是几个喝得醉醺醺的布尔人警察,后面,还跟着一个差不多三十人的乐队,一路上演奏着黑人音乐,很是热闹。后面跟着的才是庞大的黑人队伍。组织这个队伍的,是一个英国人马维克Marwick,他有克鲁格亲自签发的通行证,还有布尔人警察跟随,所以这路人马一路上并没有受到多少刁难。但是队伍的食品供应明显不足,多数人都在饿肚子。好在约翰内斯堡距离纳塔不算很远,等到13日,这群难民就已经走到德兰士瓦与纳塔的边界,碰到了布尔人在前线的军营。布尔人收留了几百个黑人当作劳力,余下的人继续前进进入纳塔境内,要回家至少还需要几天时间。这一队黑人难民是幸运的,那些来自开普殖民地以及周围地区的黑人劳工可就没人管了。为了大英帝国的利益,米尔纳可不关心饿死多少人,更别说是黑人。

    ' f; p' u) o3 x2 O. e: @

    驻扎在德兰士瓦与纳塔边界的是尤伯特将军Piet Joubert的队伍。早在宣战前的1899年十月初,大队布尔士兵们就已经开始在边境地区的桑德斯普利特Sandspruit集结。布尔人仍然没有常备的武装力量,参加战斗仍然完全依靠自愿。有战事的时候,总司令发出号召,愿意来的就带上武器弹药自己到集结地点集合,能来多少人,与战斗的目的,发起人的影响力有很大关系。尤伯特将军是第一次布尔战争指挥布尔人取得马尤巴战役胜利的英雄,声望很高,这又是面向大英帝国的战斗,来得人很是不少。这支队伍要翻越龙山,穿越整个纳塔,一直打到海边去!


      m8 j3 _" I  y/ S$ n+ r

    布尔人的战争计划是在九月份就制订好的,制定人就是年轻的史末资。这个从未接触过军事的年轻人,从这个时候起也是布尔人的军事领袖之一了。纳塔这一路进攻的目标,是攻击防守相对薄弱的纳塔西北部。纳塔西北部三面都被布尔人控制的区域包围,只有一条铁路线与后方联系,英军防守会比较困难。占领纳塔西北部之后,这支队伍要去控制铁路线,然后沿着铁路线一直推进到纳塔殖民地的根据地德班港,阻止英国援军从德班港口登陆,这样,就可以把整个纳塔控制了。按照计划,在这个方向的兵力一共有两万一千人,其中一万五千来自德兰士瓦,六千来自奥兰治自由州。此外,在德兰士瓦西部还有两只力量,其中一路由德拉雷率领,目的是孤立马弗京,还有一路去切断钻石中心金伯利与殖民地的联系。

    6 g( [8 i5 r4 N: e

    史末资认为,战争的关键是控制铁路线,控制了整个铁路线之后,英军的移动性就要大打折扣,给向德兰士瓦进军的英军制造难度。史末资希望像第一次布尔战争那样,布尔人通过几场胜利来打击英国人的作战决心,动摇其国际地位,给英国人的竞争对手德国人、法国人创造机会,从给给英国造成更大的国际危机。能达到这个目标的话,英国人就需要坐下来谈判了。同时,军事上的成功也会鼓励殖民地的布尔人战到自己一边,吸引更过的人参加到战争来,壮大自己的力量,也有利于在谈判上讨要更好的条件。军事准备之外,史末资也非常重视宣传。他立刻组织了长达一百页的文件,名字叫做错误的世纪,描述了英国人从1806年正式控制开普殖民地开始的血腥统治,把造成目前危机的所有责任都归结为那些金矿区的大资本家与大英帝国政府联手抢夺德兰士瓦的财富。这个说法距离事实的确不远。文件用亚菲利康语写成,翻译成英语,散发到国际社会,文章的结尾有一句话,半个多世纪后又被非洲的独立运动者广泛引用:非洲人的非洲。

    7 v* ?# S, Z: d  Q

    虽然布尔人信心十足,但是驻守在纳塔的英军并不大担心布尔人的进攻。纳塔西北部最靠近德兰士瓦的要地,在布尔人进攻纳塔的通道上,是邓迪Dundee,一个建立时间并不长的镇子。这里最早是个农场,因为发现了煤矿而繁荣起来。这里坐落在纳塔西北部的崇山峻岭之中,是个风景很不错的地方。驻守在这里的大约有四千英军,有步兵骑兵炮兵,算是一支兵力比较平衡的力量。驻扎在这里的英军步兵这个时候穿着的已经不是大红色的作战服了,这些兵力都穿着的黄褐色的服装,在非洲的低矮灌木中隐蔽性不错。指挥这个旅的是西蒙斯准将Penn Symons。


    * d( @& k. |4 R0 U

    西蒙斯的部队出现在这个位置并不符合英国作战部的计划。按照作战部的想法,现在殖民地的兵力有点少,需要集中使用,最好都撤到图盖拉河畔的雷迪斯密Ladysmith,甚至可以考虑撤到图盖拉河以南来集中使用。邓迪这个地方,被布尔人三面包围,地势也不大好,补给线也单薄,并不大好防守。但是纳塔的总督不舍得轻易放弃邓迪。邓迪是煤炭产区,为殖民地提供能源的地方,没有了煤炭,火车的运行就是个问题,如果能守住,那么还是守住的好;此外,仗还没打就把兵力撤这么远,政治上也有点不好交待。这个想法也得到了西蒙斯的支持。西蒙斯觉得手下的这些兵力虽然进攻布尔人可能不足,但是防守住几千布尔人的进攻应该不是大问题。至于二十年前不远处马尤巴战役的失败,那也就是那个没打过仗的克里将军不会用兵,西蒙斯自己肯定不会犯类似错误。所以,说服了负责纳塔军事指挥的怀特将军后,西蒙斯就把队伍带到了邓迪。英军并没有办法完全驻扎在只有两条街道的邓迪城内,整个军营放在了邓迪城东。英军营地北面是片开阔地,有一条河流从这里缓缓流过。开阔地的尽头,是塔拉那Talana山。

    + b* \7 |8 y$ M1 G( f7 e

    布尔人在开战的第十天才出现。10月20日凌晨五点二十分,塔拉那山上出现了几个布尔人的身影。敌人来了,整个军营都醒了过来,开始准备作战。被发现的是梅耶Meyer将军率领的布尔人,经过一夜的行军刚刚赶到这里。梅耶带了三门75毫米克勒索火炮,是战前刚刚进口的。架炮需要点时间,大约十五分钟之后,第一发炮弹飞过了英军军营。这队布尔人炮兵的训练水平的确不敢令人恭维,前几发炮弹都没有击中任何有价值的目标。不过英国人组织反击也需要花点时间,移动炮位需要马匹,早晨起来先需要让马匹到河边饮水,再集中起来却不容易。六点钟的时候,一个炮兵营才准备好开始还击,半个小时内,三个炮兵营的十八门炮都加入了战斗。这个火力对比还是很悬殊的,英国炮兵的技术水平也好很多,炮战进行了几十分钟,布尔人的炮火稀疏了下来。到这个时候,英军死亡一个喇叭手,加上一匹母马。


    - i" c) ^8 N2 o2 Q

    按照经典的作战方法,炮兵结束,就应该步兵进攻了。在十九世纪后半期,英国甚至整个欧洲的军队都使用这样的作战方法:先是炮兵对决;把一方的炮火压制住之后,就开始步兵对阵,士兵们排列整齐,分成几排,一边齐射一边前进,阵行一般很密集,甚至是肩并肩;士兵的行动、射击完全依靠指挥官指挥;等到步兵奠定胜局,对方开始撤退,那么就轮到骑兵冲锋了。西蒙斯所熟悉的也是这样的打法。这个战法已经被欧洲列强包括英国自己在很多地方成功应用,似乎没有改变的必要。不过,十九世纪最后十几年武器的变化,给这个战法添了一些麻烦。


    0 N+ f$ {/ x9 A& G" m

    十九世纪最后十多年步枪有一些非常重要的进步,其中一个重要进步就是无烟火药的发明和使用。在整个十九世纪,欧洲军队都在发黑火药的牢骚。由于当时步枪的射击精度不佳,为了提高杀伤力,欧洲军队普遍使用齐射来弥补单支步枪射击速度慢、精度不高的不足。齐射的使用依赖指挥员的口令或者哨声,使用黑火药的弹药发射的时候震耳欲聋的枪声经常掩盖住指挥员的声音,给指挥带来不少麻烦。更大的麻烦是开枪之后的烟雾。差不多几轮齐射之后,弥漫在阵地上的烟雾就已经非常浓了,不仅看不见对方的目标,连自己的阵地都看不到了,大大影响战斗效率。此外,黑火药的使用也给狙击手们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自己隐蔽得再好,一次发射之后,腾起的烟雾就会暴露自己的目标。


    9 k% K7 Q6 [; G9 `' P

    这些问题就促进了无烟火药的发明,到1880年代,无烟火药终于出现了,火药发射时候的烟雾问题基本上解决。无烟火药的出现还带来了很多其他好处。无烟火药的威力要比黑火药大很多倍,火药威力大,那么子弹的初速就高,可以精确射击的有效射程就会远上很多;火药威力大,单发子弹的弹药装量也开始减少,子弹开始小型化,单兵可以携带的弹药数量也多了起来。无烟火药还有相对不怕潮,保存起来容易等等优点。所以,无烟火药一出现就开始被欧洲军队采用。不过英军刚刚在1884年开始换装李梅特福步枪,这款强制在机械设计上有很多好处,但是设计的时候无烟火药还没有发明出来,所以仍然是为使用黑火药设计的。这样,这款步枪面对无烟火药的高热量、高膛压的新状况,就出现了枪支磨损严重,使用寿命大大缩短等问题。等到英军更改设计,选定机械设计与李梅特福步枪类似但是可以很好使用无烟火药的的李恩菲尔德Lee-Enfield步枪,开始在军队里面换装的时候,已经是1895年。英军兵力庞大,换装速度并不快,殖民地的队伍换装要更慢一些,在布尔战争开始的时候,这两种步枪英军都在使用。

    ( u6 [: r' D9 `  Y

    布尔人的武器来源本来基本上都是自备,有什么算什么,政府并不提供,在第一次布尔战争期间,布尔人人不仅有人在使用当时流行的后膛枪,还有人使用落后的前膛枪,甚至猎枪。不过这一次情况有所不同,发了黄金财的德兰士瓦政府在战前购买了大量的新式步枪提供给布尔人使用,其中以德国产的1895型毛瑟枪为主,这样,布尔人基本上都换上了使用无烟火药的毛瑟枪。这一款毛瑟枪在当时在远程射击精度上要比李梅特福步枪甚至李恩菲尔德步枪都要好,这就给了布尔人在武器上的优势。布尔人的战术也与英国人不同。布尔人没有经过什么正规训练,打仗的经验都是打猎和劫掠黑人的时候自己积累起来的,没几个人知道军事教科书上都写了些啥。即使那些军事将领也是依靠战绩和个人声望积累起来的,没有接受过科班培训。而且,布尔人的纪律性真的很差,不大可能排列整齐向英国士兵那样听着指挥官的号子行动、射击,也不愿意完全把自己暴露在敌人炮火之下,会不会被击中完全听天由命。布尔人打仗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钱财,白白送死的事情愿意的人不多,所以布尔人非常会利用地形隐蔽自己。当年步枪准确度并不高的时候,这样的战法因为射击准确度太差,分散射击很难集中火力有效杀伤目标,对付使用原始武器的黑人还可以,但是对于正规军就不行了,所以欧洲各国军队都没有这样做。但是随着步枪的射击精度和射程的提高,这种依靠地形隐蔽来进行的散兵作战的威力就显示出来了。并且无烟火药的使用也很好保护了射手的位置,可以想象布尔人的狙击手会在这场新武器的战争中发挥不小的作用。这样的打法这个时候很被英国人瞧不起,但是这样的打法已经在二十年前黑火药时代的马尤巴战役中证明对英军有效,而现在,有了射程更远更加准确的无烟火药时代的毛瑟枪的帮忙,布尔人就要给英国人找麻烦了。

    0 b9 Y( i& H; A  \2 ]: L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2-1 00:01
  • 签到天数: 2488 天

    [LV.Master]无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5-4 03:48:27 | 只看该作者
    5 连战连胜
    9 R& o3 N& g& e, p$ P$ e

    # V8 T" _+ P6 o" X# d7 y, r4 o; X3 |. i* H4 E3 q! @8 ^: p

    天亮不久,侦察兵报告另有一大队布尔人在向这个方向移动,人数很多,不过,西蒙斯还是有信心在敌人援军到来之前消灭对手,所以几乎把所有的兵力都投到战场,只留了一个步兵营和一个炮营看守驻地。西蒙斯计划,三个步兵营列好队向塔拉纳山上进攻,两个炮营随着跟进,继续攻击山顶上的布尔人,提供火力支援。西蒙斯对步兵的使用非常传统,仍然坚持密集阵形,士兵们紧紧地排列在一起;但是西蒙斯对骑兵的使用却有一些新的想法,骑兵本来应该在最后阶段才使用的,现在,西蒙斯就已经把骑兵派出去了,让骑兵们自己绕到山后,准备阻截逃跑的布尔人。

    # w4 N0 S" [& Y3 }5 ?

    在山谷的河滩上,三个营的英军列队完毕,西蒙斯亲自检阅。队伍有些紧张,毕竟,这些士兵里面基本上没有人真正上过战场,真正体验过现代火器的威力。英国士兵的勇气还是值得赞扬的,特别是来自六十步兵团的士兵。二十年前,就是这个步兵团的三营输掉了马尤巴战役,现在,是向布尔人报仇的机会了。目标并不遥远,越过这片浅滩,就能达到塔拉纳山底下的树林,那里可以提供一些掩蔽;然后,山坡上,有两道原来农场遗留下的石墙。山虽然有点高,但是也不算陡峭,并不难攀爬。布尔人不善于近距离作战,实际上会尽可能避免近身肉搏,那么只要能够冲上山顶,战斗就算胜利了。七点半,步兵开始进攻。


    & `& ^8 h$ ]5 ?1 J9 W, c8 ^

    布尔人的火力意想不到的凶猛,排列整齐密密麻麻的英军,实在是一个不错的射击练习目标,不时有英军士兵中弹倒下。英军并没办法有效还击。英军的齐射需要依靠指挥员的指挥,布尔人却并没有规规矩矩地排列在前面挨打,打几枪就换个地方,等到英军指挥官下令开火的时候,目标早就不知道去了哪里。不过个把人中弹丝毫不影响英军的行进速度,很快,英军抵达了山脚的树林里面,到达第一道石墙后面。再向前走就很有难度了,山坡是一片开阔地,没有多少提供掩蔽的地方,距离却与布尔人近了很多,布尔人的射击自然也准确了很多。石墙只有一个不大的出口,英军只能从这里突出去,这就更降低了布尔人瞄准的难度。英军几次尝试,都被布尔人的火力压了回来,打不出去,进攻停滞了。


    * T' u3 ?) H7 B

    九点钟,西蒙斯将军亲自到前线来了。他已经派了好几个军官来督促进攻,但是却看不到队伍有一丝的前进。前线指挥官简单向西蒙斯将军介绍了情况,说虽然山顶上的布尔人被英军的炮兵压制,但是火力仍然很猛,冲不过去,指挥官建议,最好等到炮兵把山顶上的敌人清扫差不多以后再开始步兵进攻。西蒙斯不同意,也许另外一大队布尔人正在接近的消息使得西蒙斯急于尽早结束战斗。他自己穿过树林,下了马,自己带头冲出了提供掩蔽的石墙,他的随从紧跟着年纪不轻的将军。不知道这位将军这个时候究竟想的是什么,也许,在十九世纪,还有将军在关键时刻需要带头冲锋的传说,而这个传统至少西蒙斯将军是当真的。不过布尔人的子弹并没有因为对方是将军就能拐弯,实际上,将军扎眼的装束显然成了非常好的射击目标。没多会儿,西蒙斯胃部中弹,被随从抬了下来,还不忘督促英军进攻。


    2 [2 A7 A7 f1 U  a' |% F1 Y

    西蒙斯将军的行为还是激励了不少英军士兵,士兵们开始向前冲,在这个时候,也已经有一队士兵从另外的方向找到了上山的道路,英军又开始前进了。十点钟,士兵们都离开了山脚下的树林,到了靠近山顶的第二道石墙的后面。冲到这里的代价还是不小的,石墙后面的开阔地上,遍布着英军的尸体和伤员。不过英军士兵的士气仍然不错,现在到了装上刺刀,最后冲锋的时候了。

    ! t7 V1 A0 Q4 d1 v4 {

    英军的人数显然占了多数,冲锋很顺利,布尔人不喜欢拼刺刀,见到英国人已经上来,就下山撤走。不过,英军的炮兵显然不知道山顶上发生了什么,见到山顶上人影忽然多了起来,从服装上看不出究竟是哪一方在山上,一顿猛烈的炮火立刻向山顶砸来,刚刚有些喜悦的英军士兵,立刻四散开寻找躲避的地方。炮火过了一会才平息,很幸运,布尔人并没有趁机夺回山头,但是这样一耽搁,步兵也就失去了向正在下山的布尔人射击的好机会。布尔人这个时候已经到了山下,上马走远了。现在到应该是炮兵使用炮火攻击布尔人逃兵的时候,但是,英军的炮兵没有接到任何命令,傻傻地原地等待。有可能刚刚犯了大错误的英军炮兵指挥官把远去的布尔人看成了自己的骑兵,不敢再发生误伤。


    6 ~4 g2 _# `* T6 W* Z

    应该在这个时候冲击布尔人逃兵的英国骑兵哪里去了呢?英国人的骑兵迷路了。因为出来太早,不了解战斗情况,这群骑兵跑错了山口,碰到了刚刚赶到的布尔人的援军,乖乖地做了俘虏。这一路布尔人的援军是由埃拉斯莫将军Erasmas率领的,赶到的时候战斗已经快结束,并没有参加作战,而是在另外一座山后面安营扎寨。

    & E, R4 c  o: A+ `  c. q2 x

    这一战,英军总兵力四千,死亡41人,受伤185人,220人被俘或者失踪。布尔人总兵力三千,死亡23个,受伤66人,20人失踪。这场战役算是双方兵力的第一次正式作战,战斗结果是一部分布尔人退出了阵地,三门炮也都扔在了山上,英军取得了胜利。只不过英军的损失明显比布尔人大不少,还重伤了指挥官。

    4 r. C5 N* W% S/ P

    在雷迪斯密的英军要到晚上才知道这场胜利的消息,因为邓迪通往雷迪斯密的电报线在10月19日就被切断了。两个地方之间的铁路线上,距离雷迪斯密不到二十英里,有一个车站叫做宜兰斯拉赫特Elandslaagte,在19日就被布尔人占领。雷迪斯密这个时候是纳塔英军的总部,有一万多英国驻军,很多是匆匆从印度赶过来的,从德班港口下船,立刻乘上火车到了这里,最新的一队20号才到。英军在雷迪斯密的指挥官是64岁的怀特George White将军,曾经任驻印军的总司令,是这次专门从印度调过来增援纳塔的,全面负责指挥纳塔的英军兵力。宜兰斯拉赫特被占领后,英军的骑兵指挥官弗伦奇将军John French在20日就派兵摸清了布尔人的位置,21日早晨,带上了一对人马准备收复宜兰斯拉赫特车站,试图恢复通向邓迪的通讯联系。弗伦奇这一年47岁,刚刚晋升少将,是第一骑兵旅的指挥官,十几年前在苏丹开始显露头角,精明能干。

    , L0 |$ Z+ j2 g- j

    头一天的侦察,弗伦奇并没有发现多少布尔人,所以这次带的兵力不多,只有一个装备着7磅步兵炮的炮兵营,帝国骑兵的五队骑兵,还有半个营的步兵,以及刚刚在殖民地征召的轻骑兵。早晨八点,最前面的骑兵就与防守在外围的布尔人接触上了,布尔人并没有尽心防守,看到人数不占优势,很快就撤到了后面,这样,山后面布尔人的营地就完全显露了出来。赶走了外围据点里面的布尔人之后,英军立刻架上火炮向火车站方向的布尔人营地开炮,不过很快英国人就遭到了反击。情况对弗伦奇不大有利,因为对方的火炮威力比英国人的大多了,射程也远多了,在英军现在的位置上,英军炮火最远射程距离对方火炮也有至少一千码。

    - r2 O$ _( M# }2 ]

    在这里的布尔人,是科克Johannes Kock率领的约翰内斯堡别动队,还有一些从荷兰和德国来的志愿兵。把英国人吓了一跳的火炮,是两门75毫米炮,几年前布尔人从詹姆森手上俘获的。不过科克的队伍不应该出现在这里,按照尤伯特的计划,没有必要这么早就把兵力放到这么靠近雷迪斯密的地方。但是布尔人的军纪一直不严,计划经常被现场指挥官临时改动,这种基本不按照作战计划进行的事情实在很平常。科克的人马也不是同一时间到的,弗伦奇侦查之后,科克的大队人马才赶到这里,现在大约有一千人。摸清了对方实力后,弗伦奇立刻发现自己的兵力火力都不足,下令立刻把炮兵撤出了对方攻击距离,同时发电报请求援军。

    ) ~, Y1 d0 Z3 K$ y0 L7 W" t

    毕竟距离很近,中午的时候英军的援军就到了。现在,英军在这里已经集结了1630名步兵,1314名骑兵,以及操纵18门炮的552名炮兵,总人数3500人,远远超过了布尔人的人数。弗伦奇的作战方案也制定好了,方案和塔拉那山战役的计划相似,仍然是炮兵对决,步兵进攻,最后是骑兵冲击。不过在细节上,又有不少不同。首先是步兵的使用。负责指挥步兵的是汉密尔顿将军,46岁。汉密尔顿有与布尔人作战的经验,二十年前在马尤巴战役中做过俘虏。他对步兵的理解与西蒙斯有很大的不同。几年前在印度作战期间,汉密尔顿已经见到了在现代武器下,肩并肩的密集阵形所造成的灾难,已经开始对传统步兵的使用方法表示怀疑,所以他手下的步兵虽然仍然会保持队形,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要拉开三码,这样显然会大大减少对方步枪的命中率。相比汉密尔顿的创新,弗伦奇对骑兵的使用并没有什么新意,他坚持教科书上的打法,骑兵是胜利后冲锋用的。


    , y. {5 ^: Y- U9 s) z4 Z

    弗伦奇面对的地形比西蒙斯略微有利一些,隔在英军与布尔人之间的是一前一后两座小山,高度都比不上塔拉纳山,坡度似乎也平缓一些,不过山坡上没有多少可以提供隐蔽的地方。两座小山一高一低,距离英军近的山要矮一些,经过一个山脊,连接着后面高一些的山,前面的小山并没有防守。弗伦奇把步兵分成两路,负责所谓正面进攻的是德宏团,正面向两座山攻击,来自戈登团和曼彻斯特团的两个营加上轻骑兵攻击山脊的侧翼。战斗在下午三点半打响,最早开始进攻的是德宏团的士兵,随着指挥官的哨子,士兵们前进,射击,再前进,再射击,再前进。英军的背后,一大片乌云压了过来,要变天了。


    " r  p( t3 Q6 w, u# W2 w( E6 G2 Q

    很快,德宏团最前面的三个连翻过了前面的小山,到了距离布尔人战线九百码的地方。距离近了,汉密尔顿就放弃了列队攻击,命令士兵们分散开,就地掩护,自由射击。山坡上没有多少遮盖物,只有巨大的白蚁堆和一些不深的沟壑成了隐蔽的场所。汉密尔顿的对步兵使用的变化显然起到了效果,大大降低了远距离被布尔人击中的几率,到现在为止,英军还没损失几个人。这个时候,侧翼的部队也取得了进展,也已经到了与布尔人不远的距离,同样匍匐下来与布尔人激烈交火。不久,布尔人撤退了,布尔人第一道防线被突破,这个时候,战斗仅仅进行了十七分钟。火炮的对决实际上还在继续,虽然英军炮火的射程不够,但是布尔人射击的准确性的确不佳,使得英军的炮火有机会移动到了足够近的距离,很快布尔人的火炮就没有了声音。现在,火炮的威胁解除了,英军似乎取得了优势,但是在山顶布尔人的密集火力下,步兵进攻仍然艰难。战斗进行到了一个小时的时候,英军仍然被压在了山脚下。

    0 d* W4 \( g& S8 @9 M9 w

    这一次天气要帮英国人的忙了。四点半,暴雨来了。非洲夏季的暴雨是非常猛烈的,瞬时间,大雨倾盆而下,整个战场都笼罩在水里面,视野里面除了水什么都没有,山坡就象发了洪水一样,把大量的水倾到山下。大雨给射击瞄准造成了困难,却也替英军解除了布尔人的火力威胁,步兵们开始爬山。暴雨持续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已经足够让英国人冲上山顶了。布尔人见到英军上来,立刻撤退到后面的防线,然后英军再次冲锋,布尔人再次后退,英军进展顺利。到了差五分六点,大多数布尔人已经退到了山下。布尔人队伍里面似乎举起了白旗,于是,英军指挥官下令停止攻击,士兵们也都放松下来。忽然,白旗消失了,布尔人重新开火,立刻把英军打退了四十码,几个在前沿的军官受伤。不过这只是一小队人马,实际威胁并不大。短时间的混乱之后,英军开始反攻,几分钟以内,这些布尔人就逃跑了。


    7 e, R: S3 _/ w) d

    现在就轮到骑兵了,山后面平坦的草原,正好是展示骑兵力量的地方。六点钟,暴雨后的夕阳下,骑兵们举起了佩刀和长矛,列队整齐向半英里以外的布尔人冲去。布尔人里面显然没有人体验过这种骑兵冲击的威力,并没引起重视,正在各顾各逃走。没几分钟,排列紧密的整队骑兵就把布尔人淹没了,长矛、马匹冲击着所碰到的一切物体,所到之处人仰马翻,惨叫一片。随后,骑兵们掉转马头,重新列队,再次冲击。到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几个布尔人有斗志了,白旗又立了起来,还能行动的布尔人在大声讨饶,但是,吃过一次亏的英国人再也不相信白旗了,骑兵攻击继续。


    3 C" o$ V. I+ f+ m# i

    六点半钟,天色黑了下来,战斗结束,英国人随军的印度人开始清理战场。布尔人的指挥官科克将军躺在战场上,身受重伤,基本没救了。他的外甥菲利浦科克也受伤躺在地上呻吟。英军里面新招募的轻骑兵有很多就是从约翰内斯堡跑出来的,立刻认出了他们。正是菲利浦科克的儿子在埃德加案件中释放了惹事的布尔警察琼斯,成为约翰内斯堡新市民们的仇恨对象。这一战,英军兵力三千多人,死亡55人,205人受伤;布尔人兵力一千人,死亡46人,指挥官科克当场毙命,受伤105人,181人被俘,其余人马逃走。这一次,英军无疑取得了胜利,不过在伤亡人数上,仍然不占上风。

    & y- p2 ?0 u& P! U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2-1 00:01
  • 签到天数: 2488 天

    [LV.Master]无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5-5 12:26:53 | 只看该作者
    5 雷迪斯密

    % q7 I0 H+ |! |( ?' m" Y# A' Q2 O9 ~7 L3 J# V# ?

    这场胜利对于邓迪的守军帮助不大。在宜兰斯拉赫特的英军欢庆胜利的时候,邓迪的守军正在苦熬日子,看起来一点也不像刚打了胜仗的样子。虽然梅耶的队伍被打跑了,但是埃鲁马斯的队伍仍然在邓迪附近。其实邓迪的守军连庆祝胜利的机会都没有,塔拉纳战役当晚,布尔人的炮弹又开始落向英军的营地。这一次布尔人使用的是外号长汤姆的40磅炮。这种大家伙,搬运起来可不容易,在英军看来,应该老老实实地待在堡垒里面,怎么也不是应该用到野外战场的。不过布尔人打仗真的没有规矩,不仅千里迢迢把大家伙运了过来,还费尽力气,把炮架到了山上,俯视英军营地。这一来驻守在邓迪的英军也就糟了殃,自己的15磅炮射程比人家差了一大截,并且还在山下,一点还手的力气都没有,只能任由布尔人的炮弹袭击。苦熬一夜后,第二天,宜兰斯拉赫特战役这一天,代替重伤的西蒙斯指挥军队的于勒将军Yule向怀特请救援兵,得到的回答是没有剩余兵力,要求于勒坚守等待。第三天早晨,电报通了,英军获胜的消息传来,于勒总算松了一口气,甚至还派出了队伍去截击逃跑的布尔人,不过一个也没见到,骑兵却又丢了几个,同时于勒发现,布尔人至少已经完成了对自己的三面包围。情况不妙,但是怀特仍然派不出来援军。怀特刚接到消息,至少一万从自由州来的布尔人在向雷迪斯密方向运动,大敌当前,怀特无法分兵救援。实际上,22日晨,怀特连在宜兰斯拉赫特待了一夜的弗伦奇的队伍都撤回了雷迪斯密,两天后,这个车站又回到了布尔人的手里。


    " Q/ l" R8 k: K4 s4 C

    仍然守在邓迪的于勒的日子就难过了。虽然英军在这里仍然有两个月的补给,但是弹药并不充足,并且布尔人现在已经占领了水源,随时都可以切断供水。如果水源被切断,不用布尔人进攻英国人就活不下去,所以于勒只能撤退。22日下午,怀特也给于勒发出了撤退的命令。担心受到布尔人的袭击,于勒不敢在白天暴露行踪,就在22日晚10点集结队伍出发。所有人都轻装,丢掉一切不必要的东西。伤员们自然是没办法带走了,只能留在这里。23日天亮的时候,布尔人并没有发现英军有什么异常,照常向英军营地乱放炮,留守在营地的英军伤员只好主动举起了白旗,中午,营地被布尔人接管。一起被接管的自然还有受了重伤的西蒙斯将军。西蒙斯意识仍然清楚,已经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不过他并没有受到布尔人的什么羞辱,当天下午,在帐篷外面布尔人庆祝胜利的声音中去世。布尔人给西蒙斯办了一个还说得过去的葬礼。几天后,大约有三十几个轻伤人员被作为战俘押往德兰士瓦,重伤人员被送回了雷迪斯密。

    5 {7 [% G" u6 `, M2 G. p) O

    布尔人并没有打算追击于勒,不过于勒可不知道布尔人怎么想的。于勒只敢让队伍在晚上行军,一点火都不能点,一点大声都不能出,白天则在山沟沟里面休息。纳塔的春季暴雨频仍,于勒的队伍多数时候都在泥水里面艰难跋涉。怀特也没有干等着于勒,派出了侦察兵去寻找于勒队伍的位置以作接应。24日,为了吸引布尔人的兵力,怀特把四千军队派了出来,寻找布尔人的兵力。布尔人已经很近了,出城七英里,山头上就发现了布尔人。怀特并没有把布尔人赶走的意思,而是打算吸引布尔人注意,减少于勒的部队被袭击的机会,所以,炮击就是最佳的选择。从早晨九点开始,英军开始向布尔人炮击。布尔人的炮火立刻还击,不过这次布尔人并没有那种夸张到只应该出现在堡垒里面的大炮,而且,这些布尔人的火炮使用的仍然是黑火药,为英军确定炮火的位置提供了不少方便。布尔人尝试直接进攻,但是可以轻易被英军的集中火力击退。不过,还是有一个连的英军因为指挥错误跑到了开阔地布尔人的射程内,被布尔人一通射击,倒下了好几十人。除此之外,布尔人再也没有占到便宜。炮击持续到下午一点多,怀特觉得已经实现了自己的作战目的,把队伍撤回了雷迪斯密,向总部汇报又打了一个胜仗。这一个冲突,英军死亡13人,96人受伤,布尔人死伤不详。25日,怀特派出的接应于勒的队伍终于找到了于勒,26日,于勒的队伍终于回到了雷迪斯密,纳塔的守军终于又聚到一起了。


    , d! g( z7 ~' |* }6 a

    到这个时候,开战已经两周。在纳塔的战斗,英军看起来是一场胜利接着一场胜利,在正面战场上,看起来布尔人并不是英军的对手。不过英军在伤亡数字上面实际上是吃了亏的。此外英军里面军官的伤亡实在太大了一些,到这个时候,英军军官的伤亡人数比普通士兵还多。从战略上看,布尔人成功控制了雷迪斯密以北的广大地区,不过这些地方实在就是英军不应该防守的。现在,大队布尔人已经集结在雷迪斯密附近,英军的主力也完全放在了雷迪斯密。英国人能否防守住纳塔,似乎就看这里了。


    ! n. q0 p4 }" b6 q9 V

    雷迪斯密位于图盖拉河北岸,最早在这里定居的白人是布尔人。1847年,通过支持当时的祖鲁王潘迪Mpande,布尔人弄到了这片土地,在这里定居,还打上了克里普河共和国Republic of Klip River的旗号。这个微型政权没坚持多久,1850年就被英国人吞并,在这里建立了城镇叫做温莎Windsor。几个月后,城市又以当时开普殖民地总督哈里斯米Harry Smith的夫人命名,得名雷迪斯密Ladysmith。1860年,这里开始修建堡垒,成为军事要地,控制着连接纳塔南北部的交通。雷迪斯密基本上位于克里普河的冲击平原,处在山谷低地的位置。这里位于纵贯南非东部的龙山的山脚,仍然丘陵起伏,而雷迪斯密就位于地势最低的地方。英军当然并不完全驻扎在城内,怀特将军的一万三千人马散布在雷迪斯密周围。把决战的地方选在这里,至少在地势角度来说对英国人是不利的。周围的山都比城里高出至少500码,一旦英军被围困,那么英国人的炮火就基本没多大用处,布尔人的炮火却可以居高临下,控制在整个城市。不过怀特将军这个时候可没想到会有被包围的那一天,没考虑过放弃这个地方。此外,怀特的作战任务有两个方面,在抵御布尔人进攻的同时,它还需要为布勒将军的进攻打开通道。雷迪斯密从1897年就开始被英国人打造成了物资转运中心,对了这个地方,显然对于纳塔的运兵不利。所以,怀特的计划是在这里击溃布尔人的主力,拒绝了把主力撤到图盖拉河以南的建议。

    ) Z: F/ A% N8 t5 z3 `

    从26日后,雷迪斯密周围的布尔人越来越多,怀特得到的情报,是总人数将会有两万四千多人,分别来自德兰士瓦和奥兰治自由州。人数上看来是布尔人占多数,怀特就开始收缩自己的队伍,把散落在外面的兵力都集中起来,免得被围歼。负责在外面侦查的是弗伦奇将军的骑兵,很快,侦查兵就在城的东面和北面发现了布尔人的营地,布尔人的人数也越来越多。怀特先安排把伤员都送到了后方的彼得马利兹堡,不过,并没有疏散城里面的普通民众。弗伦奇建议趁着布尔人阵脚不稳,先拼一下,打乱布尔人的阵脚,免得被合围,怀特发出了作战命令,但是很快又收回。不久,汉密尔顿也建议先打上一仗,怀特又发出了作战命令,但是临出发前两个小时再次收回。看起来怀特在没有摸清敌人主力的时候,不敢贸然出击。就这样,几天的时间里,布尔人非常从容在布置着自己的包围圈。29日,布尔人竟然在城东北四英里的佩普沃斯山上Pepworth HIll架起了克鲁索大炮,这一下,英军营地和雷迪斯密城大多被覆盖在布尔人的炮火之下。不过这样一来,怀特认定布尔人主力的位置一定就在佩普沃斯山附近。那么,在这个山上打一场如何?

    . W0 s- \6 p& r0 j

    怀特拟定的作战计划仍然采用经典的战术:炮火清理战场,步兵进攻,骑兵冲锋。不过怀特也不是完全抄教科书的战术,他还另外派了一支队伍,去占领佩普沃斯山西北面三英里的一个山口Nicholson’s Nek尼克森山峡。布尔人的兵力分别来自德兰士瓦和自由州,现在看起来两方还没有联合在一起,目前出现在雷迪斯密城外的是来自德兰士瓦的布尔人。尼克森山峡位于连接两批布尔人的要道上,英军占领了这里,就可以防止自由州的布尔人从这里支援,也可以防止战斗结束后布尔人向这个方向逃跑。此外,这里差不多是主战场的侧后方,占领这里以后,也可以协助主力的进攻。率领这支队伍的是卡勒顿Carleton中校,兵力有两个步兵营加上几门山炮,大约有一千人。英军搬运炮和弹药依靠的是骡子,所以队伍里面除了人以外,还有几百头的骡子。因为路途略远,卡勒顿的队伍是最早出发的,时间是29日晚11时。

    7 l( g% q- s& X$ F( F8 K' O& J0 e; M

    紧跟着卡勒顿的队伍出发的是格里姆伍德上校Geoffrey Grimwood带领的英军右路。这支队伍的目的,是绕道佩普沃斯山的东面支援正面进攻。这一路人马有五个营的步兵。最后出发的是率领正面主力的是汉密尔顿,有四个营的兵力。支援中路和右路步兵的,是六个营的炮兵。除此之外,弗伦奇的所有骑兵都被安排到了格里姆伍德的右侧,绕过城东面的朗巴兹山Lombards Kop,到达佩普沃斯山东面一个叫朗山Long Hill的附近机动。计划是等待中路和右路取得胜利后由骑兵对布尔人进行冲击,然后再绕到战场的左侧支援左路。怀特自己跟在汉密尔顿率领的中路指挥全局。因为人数众多,队伍出发不算快,等到怀特自己出发的时候已经差不多过了凌晨三点。刚刚出城的怀特很快就遇到了左路回来的人马,说是负责运送火炮弹药的骡队丢了,派了人在沿途寻找。不过这并没有影响怀特的信心。这一战,怀特把手上兵力的大部分都发出了,显然是志在必得。这个计划只有一个问题,布尔人的主力真的在佩普沃斯山吗?

    ' z* ^4 ?" q" q

    佩普沃斯山上的确有不少布尔人,实际上,布尔人的主力的确就在佩普沃斯山的后面,但是这里不是布尔人的全部。在雷迪斯密正东的朗巴兹山里面,同样驻扎着不少布尔人。这里正好在英军右路的右翼。在这里布尔人有数千人马,指挥官名义上是几天前在邓迪打了败仗的梅耶,但是实际指挥权却拿在37岁的路易博塔Louis Botha手上。10月30日天蒙蒙亮的时候,守在朗巴兹山上的布尔人就很清楚地看着,山下的平原上面,两大队英军正在运动,把侧翼完全暴露给了自己。这样的机会可不多,布尔人的火炮立刻开火,战斗打响了,很快,英军北面,佩普沃斯山上的超级大炮也跟着凑起了热闹,开始把炮弹洒向雷迪斯密城里。

    ' R4 X9 h) b( h4 X& i( @8 w" F" l9 }# k

    英军的右路本来就有点乱。天快亮的时候格里姆伍德清点人马,发现有一半的队伍都掉队了。他现在处在朗巴兹山的西北,与朗山相连的山脊附近,队伍面向着北面的朗山,西面就是汉密尔顿率领的中路。格里姆伍德也没发现应该出现在自己右翼的弗伦奇的骑兵,显然弗伦奇的兵力也没有到位。就在这个时候,格里姆伍德的右侧突然遭到了布尔人猛烈的炮击,立刻就被打懵了。不过英军的炮兵并没有慌张,立刻开始按照原有计划,向佩普沃斯山和朗山上面开炮,按照前一天的侦查结果,朗山上也有布尔人的炮兵阵地,虽然实际上布尔人已经把这里的炮转移了。英军的炮兵的效率还是很高的,很快,布尔人的炮声停了下来,但是没过多久,布尔人的炮火又开始了,布尔人竟然又不顾常规,擅自改变炮位位置。英军现在的炮兵仍然是传统的打法,技术人员确定好目标以后,多门炮火在指挥官的指挥下齐射,这样的效果自然威力很大,压制效果显著。但是布尔人却不和英国人这么打,让各门火炮单个行动,打几炮就换一个地方,等到英军炮兵确定好了新的方位开炮的时候,布尔人的火炮早就转移了,换个地方继续骚扰,弄得英军炮兵有劲没出使,很快,英军的炮兵就承受了巨大损失。炮兵对阵没有个结果,甚至连布尔人的具体方位都弄不清楚,英军步兵就更是没有了用武之地。

    , k5 i2 t5 O* P* a  s7 A( j

    早晨七点,布尔人对英军右路的压力加大了,格里姆伍德觉得自己顶不住了,向汉密尔顿求援。汉密尔顿很快就派来了援军,抵住了布尔人的进攻,但是汉密尔顿自己的兵力就不完整了,再也没有能力组织正面战场的进攻。上午九点,战斗仍然在持续,双方都没有多少进展,但是暴露在平原的英军真的是很好的炮击目标,损失惨重。大约在这个时候,怀特最担心的事情出现了,他得到消息,说发现了大队自由州的布尔人出现在城西面,正打算袭击城里。这可是个大麻烦,怀特只有少数兵力防守城里,要是被布尔人抄了后路可就惨了。见到进攻已经成为不可能,怀特下令部队寻机撤退。这个撤退命令下达得很有些不负责任,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撤退计划,近万人马就需要各顾各地撤退,本来士气就很受打击的英军一下子就乱起来了,各路人马竞赛一般奔回城内,甚至连还没有参加作战的弗伦奇的骑兵都狼狈逃回,添了不少乱子,只有两个炮兵营留在最后面交替掩护撤退,压制住了布尔人的直接进攻,给英军挽回了点面子。也就在局面非常混乱的时候,雷迪斯密忽然运到了一队海军的炮兵,带来了四门12磅炮和两门4.7英寸炮,这一队人马下了火车立刻就被送到了战场,这个新增的火力立刻压制住了佩普沃斯山上的布尔人的炮火,士气低落的英军终于得以安全逃回城内,这一队新到的海军也就成了英军的救命稻草。等到这一片混乱结束,时间还不到中午。这可能是英军在19世纪最丢脸的一次撤退了,被几个在现场观战的英国战地记者大肆抨击,弄得怀特将军很是没有面子。不过,到现在,英军撤回来的只有中路和右路,左路那一千人怎么样了呢?


    + P! A" R' }/ X2 U& @" m) Z

    左路从出发就不顺,行军到一半的时候,卡勒顿就已经发现自己的骡队丢了,派了人回去寻找,回到了城里也没有找到。这样还留在队伍里面的骡子就只有几头了,带的部件连一门整炮也凑不起来,自然也就没有火炮了。等到快天亮的时候,卡勒顿的队伍也没有到达预定地点,而是到了尼克森山峡前面的一个小山传古拉Tchrengula。就连这个小山都和卡勒顿过不去,传古拉山有两个山头,一高一矮,黑暗中,卡勒顿以为自己上的是高的那个,其实是占领的是矮的那个。这也没大关系,布尔人并没有发现这路人马。但是在登山路中,卡勒顿的队伍里面的几匹马忽然狂奔起来,混乱中有士兵以为遇到了敌人,开了几枪,结果又把仅剩下的几头骡子弄惊了。这片嘈杂立刻暴露了英军的位置。附近就有布尔人,布尔人的副司令德维特Christiaan De Wet立刻带领人上了北面高的山头,借着地势掩护,居高临下向英国人射击。英军死板的打法再一次吃了亏,布尔人的位置根本不固定,而英军却依赖指挥官指挥来射击,根本无法形成有效的反击。战斗从早晨五点钟就开始了,几个小时的时间,英军就被布尔人的火力压制着,动弹不得。

    3 m+ e! G  p* c! F

    卡勒顿这里可以看到主战场,那边的进展看起来也不大顺利,这些显然对队伍的士气没多大帮助。九点多钟,主战场的枪炮声稀疏下来,大队人马仓皇回撤的场景更令人没有信心。实际上,卡勒顿也接到了寻机撤退的命令,但是撤退的道路却已经完全被布尔人的火力控制了。十一点钟,主战场沉寂了下来,这支队伍却仍然在绝望地抵抗。大约下午两点,一个英国军官擅自打起了白旗,结果,大多数英军集体响应,卡勒顿想压制也压制不住,只好跟着队伍投降,八百多英军就这么做了俘虏。这样,这场雷迪斯密战役,历时大半天,英军伤亡四百人,八百多人被俘。布尔人的损失大约只有两百。更重要的,是英军没有实现自己的战略目的,惨败逃回。


    . ?. E3 x. q, f

    怀特立刻向总部发电,承担战败的全部责任。不过怀特并没有下令已经没有了士气的军队撤回图盖拉河南岸,尽管这个时候走还来得及。雷迪斯密孤零零地悬在图盖拉河北岸,与后方的联系只有一条铁路线,还需要通过暴雨时期的图盖拉河,并不是一个适合防守的地方。不过,也许怀特已经没有心思思考这个战略问题,也许怀特觉得自己已经无法控制军队,下了命令也得不到执行,反正,英军仍然留在了雷迪斯密,甚至连平民都没有向后方撤退。两天后,雷迪斯密通向后方的铁路线被切断,当天下午,电报线也被割断,雷迪斯密的这一万两千英军就被完全包围。在包围圈的外面,防卫整个纳塔南部的英军只有不足三千人。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2-1 00:01
  • 签到天数: 2488 天

    [LV.Master]无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5-7 20:02:35 | 只看该作者
    6 围困

    * V4 A$ Y$ [* a" K2 ?/ e! u2 `6 o
    % h( m' N. C; E) a0 _# _

    漂在海上的布勒第一次知道南非的战况是在10月29日,这一天,一艘反向行使的轮船送来了最新的报纸,给布勒带来了一些消息。消息晚了两三天,这个时候看起来战事还不错,报纸上说的是英军三战三捷,不过可怜的西蒙斯将军死了。虽然开战就死个将军不是个好兆头,但是似乎战事很快就可以结束了。轮船在10月30日晚九时进入开普敦港,一下船,丘吉尔等战地记者就开始极力寻找最新的报纸,了解最新的局势。布勒当然不至于还在报纸上找消息,已经有军事密电等着他了:怀特当天上午在雷迪斯密失利的报告已经到了。失利的消息媒体还没有立刻公开,布勒仍然在第二天搞了一个轰轰烈烈的入城式,但是这种出风头的事情没持续多久,31日上午十点,布勒就见到了米尔纳,给他出示了怀特的密电文:局势越来越不对劲了。


    , O3 i7 T" U# P( J  x& p

    战事开始一个月,英国人在纳塔殖民地的局面非常糟糕,控制面积丢掉了四分之一也许还可以说是暂时的战略撤退,主力部队的一万多英军被困的成绩就非常难看了。开普殖民地方向英军的成绩也不怎么样,虽然开普敦仍然是非常安全,但是开战没几天,最北面的据点马弗京被围。防守马弗京是巴登鲍维尔,他对战争是早有准备的。虽然是布尔人出乎意料地首先宣战,但是早在开战前的九月19日,巴登鲍维尔就开始布置搭建长达六英里的防线,开挖壕沟,同时囤积大量物资。虽然巴登鲍维尔手上连正规的军队都没有。现在这里有五百名贝专纳兰保护地的地方武装,还有三百名刚刚从罗德西亚征召来的志愿兵,这算是正规一些的兵力。知道这些兵力不足,巴登鲍威尔从城里的市民里面又招募了三百人,还临时武装了三百名黑人放在最外围当炮灰。这里还有一支奇特的少年队伍,叫做马弗京青年团,都是不到入伍年龄的少年组成,带头的只有十三岁。这些孩子们负责传递消息,野外侦查等等,节省了不少兵力。这支队伍后来被认为是巴登鲍维尔在1907年创建的童子军的前身。不过这些兵力仍然不够,巴登鲍威尔还想了很多办法迷惑10月13日就出现在城外的八千布尔人。比如,英军在移动期间,穿越壕沟的时候,会作出躲避铁丝网的动作,实际上,这里根本就没有铁丝网,但是,距离遥远的布尔人看不出铁丝网是否真的存在。巴登鲍威尔还安排当着城里的布尔人以及布尔人间谍的面,英军还布置了大量假地雷,让这些间谍去传达错误信息。至于火炮、探照灯,巴登鲍维尔更是经常更换他们的位置,让布尔人摸不清楚英国人的虚实,虽然实际上布尔人的数量比马弗京的人口都多,但是仍然不敢轻易进攻。就这样,双方在这里僵持下来。

    3 A& _" B. Z( E! _8 w3 Z

    米尔纳还有一个大麻烦,就是罗德斯在战前跑到金伯利去了,现在被困在那里。与约翰内斯堡一样,战事快开始的时候,金伯利的钻石矿就停产了。不过与约翰内斯堡众多的黄金公司不同,现在在金伯利开采的已经只剩下垄断了全世界钻石供应的戴比尔斯集团。戴比尔斯集团很早就开始了防守这个矿业重镇的准备。早在1896年,詹姆森入侵约翰内斯堡失败后,金伯利就成立了专门的武装力量。随着战争的味道越来越浓,金伯利对防守的准备也就越来越热闹。1899年10月,戴比尔斯成功说服开普殖民政府,征召了志愿兵来防守金伯利,还组建了钻石矿炮兵。10月7日,这里的兵力还有了一个指挥官,来自北兰开夏团一营的科克维奇中校Robert Kekewich。这里的兵力比马弗京要多多了,有北兰开夏团的四个连,一些工程师,六门2.5寸山炮,两挺机枪,此外还有120名开普警察,2000名民兵,轻骑兵,以及一些七磅炮。在城内,还有八挺马克沁机枪把守重要地点,城防非常严密。

    1 [* a5 l# V* b; {+ a# _! a

    罗德斯本来不在金伯利的,不过喜欢凑热闹的罗德斯在得知要开战的消息后,主动跑到了金伯利。这一下可吓坏了金伯利的人们。罗德斯可是在南非的重要人物,要是落到布尔人手上,自然会大大加重布尔人谈判的筹码。也就是说,如果布尔人知道罗德斯就在城里,那么进攻恐怕就要积极很多,所以,金伯利的人们并不希望这位大资本家来凑热闹。不过罗德斯也有自己的算盘。他自己身陷围困之中,显然有利于向英国政府施压,增加解围的兵力,尽早结束战事。毕竟矿山每停产一天,资本家们都要面临巨大损失。10月11日下午五点,布尔人的最后通牒到期后两个小时,罗德斯就乘坐火车抵达了金伯利,堪堪躲过了布尔人的袭击。罗德斯的到来给金伯利的防守可带来了不少麻烦。金伯利实际上就是戴比尔斯,而罗德斯就是戴比尔斯的大老板,科克维奇要组织防守,需要动用不少戴比尔斯的资源,都需要经过罗德斯的同意。实际上,罗德斯到了金伯利以后,自己就成了一个指挥中心,完全不听科克维奇的调遣。罗德斯的到来,很快就成了科克维奇的心病。

    # C( V9 a3 M  R# F6 T: v, t

    10月12日这一天,金伯利周边的铁路线遭到了破坏,随后,通向金伯利的水源也被切断了。好在城里有深达百多米的钻石矿坑,大量的地下水就成了城里人口的救命水源。14日,金伯利通向开普的电话线被切断,与殖民地的通讯就只能依靠个人闯关,以及光信号了。金伯利要比马弗京大上不少,整个防线长达14英里,因为准备充分,战前就修成了。城外放牧的一群牲畜忽然成了难题,放掉呢,肯定就成了布尔人的;留着呢,那么城里这么多人口的吃肉就会成为问题。虽说吃肉在被围困的城市里面会显得比较奢侈,但是如果能有一个稳定的肉源,自然不会有什么人有意见。这个问题难不倒戴比尔斯的工程师。这里可能是整个非洲大陆工程技术力量最雄厚的地方了,戴比尔斯的总工程师,美国人兰布拉姆George Labram立刻设计了一个冷冻厂,利用戴比尔斯自己的机械加工建造,于是这群牲畜就成了肉,也有了保存的地方。这个兰布拉姆可是没少在金伯利被围期间解决这类技术问题,可惜后来不幸被布尔人的炮弹击中,没有活到金伯利解围的那天。


    ; }5 `+ X. H" h/ a- w7 f

    虽然断绝了金伯利与外界的联系,但是布尔人并没有很快来围城。实际上,布尔人要等到十一月份才大规模出现在开普的边境附近。11月1日,自由州的布尔人越过了奥兰治河,在开普殖民地里面几乎畅通无阻,一路招纳了不少愿意参战的开普布尔人,边界城镇相继失控,这个局面很令刚刚接到纳塔败仗消息的米尔纳发愁。11月4日,在了解了开普边界的局势后,米尔纳在日记中写下:这是最黑暗的一天。他最担心的,是开普殖民地的布尔人起义。也在这一天,布尔人出现在了金伯利的城边,布尔人的领袖维苏尔Cornelius Wessels向金伯利城里发出了最后通牒,要求投降。科克维奇自然拒绝了这个要求。11月6日,布尔人完成了对金伯利的完全包围,7日,炮弹开始射向城内。不过布尔人并不急于进攻。有几次,科克维奇想把城里面的黑人工人送出去,但是都被布尔人赶回。显然任何增加城内供给负担的事情,布尔人都是愿意做的。


    & y$ f- G' N9 R$ F8 ]2 A

    罗德斯可没这个耐心。11月5号,布尔人围城还没有完成,罗德斯就发出消息,声称金伯利根本守不了几天,把金伯利的防守描绘成非常糟糕。7日,罗德斯再次致电,指明了金伯利沦陷的后果,要求立刻派出援军。罗德斯可以把消息直接发到伦敦,所以立刻制造了很大的噪音。其实实际情况并没有这么糟糕,英军被困的三个地方马弗京、雷迪斯密、金伯利,属金伯利的物资丰富,防守准备充分,实际上是最不危险的一个。但是,罗德斯的政治影响力可是不敢令人小看的,米尔纳只能竭力致电安抚,但是实际上却担心一心维护自己资本利益的罗德斯和布尔人达成什么条件,投降布尔人,那可真的将是灾难。

    2 f- K+ l7 }7 g& }3 j

    所以,面对这个局面,米尔纳竭力要求布勒把兵力都留在开普,有了布勒指挥下的三个步兵师,一个骑兵师,加起来四万七千人的队伍,米尔纳才对开普殖民地的安全放心。这与英军原本的作战计划一致。按照原计划,布勒带来的人马,本来就应该都在开普登陆,然后沿着陆路进入自由州,拿下布鲁芳登,再一路北上直抵约翰内斯堡,最终占领比勒陀利亚,结束战争。不过纳塔的不利局势使得这个计划可能无法实施。如果不去立刻增援纳塔,那么雷迪斯密的守军就有被迫投降的危险。按照现在的情况看,即使布勒进军顺利,抵达布鲁芳登,让需要防守自己家园的布尔人撤回,达到给雷迪斯米解围的目的,也要到1900年1月去了。雷迪斯密现在只有60天的补给,也就是说,看起来只能坚持到十二月底。并且,虽然布尔人不知道为什么并没有渡过图盖拉河,深入纳塔南部,控制德班,但是你不知道布尔人以后会不会这样做。防守整个纳塔南部的兵力现在只有不足三千人,布尔人真要全力进攻,那是防守不住的。不过米尔纳显然在想牺牲掉纳塔来保护开普,来尽快解除金伯利的问题。罗德斯给米尔纳带来的政治压力,在米尔纳眼力是值得牺牲掉雷迪斯密一万两千英军的。


    ) R, T9 f) ^+ Q( H- t

    但是布勒却不能轻易放弃纳塔。得知怀特凭借自己的力量已经不可能安全撤出后,11月4日,布勒向战争部建议改变原有计划,把手上的兵力分成两部分,一半兵力留在开普防守,另一半去纳塔解围。几天后,从雷迪斯密突出围困来做当面汇报的弗伦奇将军见到了布勒,也让布勒了解到了更详细的情况:补给真的还只能维持两个月,弹药还算好,但是唯一能与布尔人的长汤姆大炮对抗的海军炮的弹药不足。最重要的,英军的士气非常低落,这更加坚定了布勒的决心。战争部对怀特不撤回图盖拉河南岸的决定也非常恼火,这个轻率的做法使得整个战局非常被动,所以早在11月1日就致电布勒,询问是否应该直接撤掉怀特的职。见到了弗伦奇之后,布勒也觉得怀特实在是很不称职了,但是要想撤掉怀特也要等到把这一万多人救出来以后。那么,什么时候去救怀特呢?现在士兵们都已经跑到了海上,最早一批兵力应该在11月8号就能到达开普敦,到十一月中旬基本上四万多人都能到位,但是打仗不能只有士兵,物资的准备可没这么快。因为战前准备仓促,运送物资所需要的骡马,牛车刚开始在全球范围内采购,要集中到开普,可是需要一些时间。按照战争部的计算,这支队伍要准备好,达到可以作战的程度,怎么也要等到12月22号了。


    ( h8 Z- l4 y3 U2 J) A) U3 e

    缺少重兵的开普殖民地的安全的确令人担忧。虽然米尔纳是最高特派专员,但是开普殖民政府的独立性很强,想做什么仍然需要殖民政府同意。现在的开普殖民政府总理是布尔人施莱纳,这个政府看起来是中性的,但是,米尔纳对这个与德兰士瓦政府关系密切的人物并不放心。那么逼迫施莱纳辞职,换上一个英国人信得过的?这个主意米尔纳自己都不敢同意,显然这个时候直接开罪还算是中间派的施莱纳只会给自己增加敌人,甚至逼迫开普殖民地的布尔人造反,所以,米尔纳仍然需要施莱纳合作。米尔纳和布勒都想立刻武装殖民地东北部的黑人来对付布尔人。虽然无论在哪里都是被压迫者,但是黑人更加憎恶布尔人,这支武装虽然作战价值不大,但是至少能给布尔人制造障碍。施莱纳却坚持这是一场白人之间的战争,不应该让黑人去凑热闹。施莱纳甚至连在整个开普殖民地进行戒严都不同意。双方讨价还价之下,施莱纳最终只同意在已经被自由州布尔人控制的区域实施戒严,黑人区倒是划归了布勒直接管理。布勒还要求加强对殖民地人员的管理,逮捕那些可疑人士,或者众所周知为北面布尔人服务的人员,但是施莱纳在这一点上坚决不让步。布勒索性直接逮捕了一些人,想把他们送到德班去,生米做成熟饭,等到扯皮结束,战争大约也就结束了。但是布勒手下的人动作有点慢,结果没赶上船耽误了行程,被施莱纳发现了,只好在施莱纳压力下放人,让这些人继续为布尔人提供情报。甚至英国政府都与布勒的战争准备作对,德兰士瓦在东面有一个出海口,是葡萄牙人控制的德拉果阿湾,有铁路线与比勒陀利亚相连,德兰士瓦进口的武器、物资进本上都来自这条通道,到德兰士瓦支援的欧洲志愿兵们,也从这条通道进入南非内陆。布勒要求英国海军对布尔人的共和国实施完全禁运,堵住葡萄牙人的德拉果阿港,禁止武器、食品、人员从这条通道进入布尔共和国,但是英国内阁只批准了武器禁运。

    8 y' U, ]& j" I5 J; L$ m

    无论如何,英军大队人马在十一月份就到了。这是将近一百年来英军派出的最大规模的远征军,庞大的运兵舰队陈列在桌湾的海面上,非常壮观,引来不少围观的人士。布勒的参谋人员很是忙碌了一阵子,上岸的军队并不是按照建制顺序登陆的,不同兵种所需要的物资也非常不同,而目前的局势却需要很多兵力立刻开赴前线,或者转运德班,所以这些人员就把兵力拆到了营的单位,进行临时的组合搭配。混乱了十天后,到11月18日,已经有三分之一的兵力下船或者开赴德班,陆地上,布勒也能够凑出一个师的兵力开往开普东北部金伯利方向,争取重新控制边境地区。看起来局面不错。调兵遣将中,布勒意识到了自己的骑兵不够。虽然数枪支数量,英军有五万支李梅特福,布尔人五万支毛瑟,兵力差不多,并且英军的训练还占优,但是如果数脚的话,每个布尔人都有一批马,而英军只有八分之一的兵力是骑兵,双方移动性的差距显而易见。布勒对这支兵力的构成很不满意。布勒想在开普征召出一支轻骑兵,挽回移动性上的劣势,但是在殖民地征召兵力需要非常小心,这里的主要白人人口可是布尔人,要是征召上来的队伍以后为布尔人服务,那可就热闹了。实际上布勒本来也没有什么时间再去征召一支骑兵,罗德斯给的压力,怀特方面给的压力都不小。布尔人的主力似乎在纳塔方向,布勒决定自己亲自指挥对怀特的营救,22日,布勒就登上了开往德班的船,这个时候,第二师已经有两个旅将近八千人深入了纳塔,担负起了保卫德班和彼得马利兹堡的任务。在开普殖民地,一队英军已经越过了奥兰治河,大约只需要一周时间就能抵达金伯利。在中东部,虽然布尔人仍然在前进,但是英军第三师已经可以守住昆士城Queenstown,弗伦奇的骑兵也回到了马上,守在克勒斯堡Colesburg一线。到这个时候,英军在雷迪斯密失利后的狼狈相,已经完全不见了。

    - p) F: g9 f0 s4 d

    这一个月的时间,布尔人都忙了什么呢?


    # f/ n7 q. n! o0 x& g
    $ o, P4 M1 i; R; L  T# G5 A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2-1 00:01
  • 签到天数: 2488 天

    [LV.Master]无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5-8 22:50:22 | 只看该作者
    7 出兵纳塔
    4 N/ h, `0 h# D$ L$ A6 u; ?
    ( H5 O- `- C* n% L* L& f& ]1 Q

    雷迪斯密胜利之后,尤伯特很可能作了一个非常错误的决定:不乘胜进攻德班。按照很多资料的说法,雷迪斯密的胜利已经超出了尤伯特的想象,觉得不能要求太多了,如果这真的是尤伯特不进攻德班的原因,那么应该说是很愚蠢的。当时就有不少人如此指责尤伯特的这个决定,特别是年轻的布尔人。当然实际情况要复杂很多。如果换到尤伯特的位置上来考虑这个问题,可能结论会不大一样。布尔人本来就不听指挥的,没有纪律性。打仗群策群力这种做法有好处,可以很快更新战术,传播经验,但是也有麻烦,布尔人在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会有人撂挑子走人的,打仗的时候就竟能有多少兵,总司令心理实际上没数。

    2 H3 _4 S* G; x, _& y' ]$ D

    其实仗打到这个时候,布尔人因为在雷迪斯密的胜利看起来在纳塔占尽了优势,但是整个战争进程真的和尤伯特设想的并不一样。首先是在邓迪的小败仗原本不会发生的,如果梅耶能够按照部署晚一天出现在英军面前,与埃鲁马斯的兵力会合,那么就可以前后夹击布尔人,守在邓迪的这一路英军恐怕也就没有什么机会回到雷迪斯密了。然后是科克擅自跑到了宜兰斯拉赫特,在布尔人大队人马还没有到的时候就擅自深入,导致被英军以优势兵力击溃,打了一场没有任何意义的战斗,到目前为止布尔人损失的六百多人,一半都出在这场不应该打的战役上。布尔人毕竟人口不多,六百多人的损失,占了总兵力的百分之一还多,可不是一个小数字了。再有就是尤伯特自己的问题,邓迪的守军安然撤退,而不是被围困在什么无法补给的位置上等待消灭,完全是尤伯特自己放弃追击的决定造成的。这支惊弓之鸟,撤退的时候连重装备都没携带多少,根本禁不住一场进攻的,尤伯特自己放弃了扩大战果的机会。布尔人到现在最大的成果就是围困了雷迪斯密,但是这实际上是因为白痴一样的怀特不撤退,才导致一万多名英军被围困的。布尔人围困的动作很慢,漏洞百出,英军本来有足够的时间撤到图盖拉河南岸,占据有利地势,隔着河与布尔人对抗的,这样布尔人根本没啥办法。能在雷迪斯密围困英军,应该说是怀特送给尤伯特的战果。


    $ A" w1 O: H+ v$ ?

    总的说,到目前为止,布尔人表现出来的缺乏计划是很令人头疼的。雷迪斯密胜利后,布尔人的表现也很不一致,有一半的布尔人信心满满,要求立刻拿下德班,但是也有一半的布尔人觉得已经打赢了,可以回家了。想要回家的人数非常多,一大堆人排着队来向尤伯特请假。尤伯特在拒绝了不少人请假的要求后,向比勒陀利亚发电,要求下达禁令,比勒陀利亚立刻命令铁路禁止运送没有通行证的人向回走,尽管如此,不告而别的布尔人还是越来越多。这样一支打仗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能有多少人的队伍,要保持对雷迪斯密英军的包围,同时还要去拿下德班,其实也不大容易。


    1 \& Y9 p6 e% m8 K# q

    布尔人的计划本身也有问题。虽然克鲁格授意下的史末资制定的战略,是在纳塔方向阻击英军,一直打到海边去,但是在这个战略缺乏细节。在出人意料地在雷迪斯密围困了英军主力之后,布尔人忽然不知道应该干什么了。耽搁了差不多十天之后,11月9日,德兰士瓦的布尔人终于召开了军事会议,讨论三个可能的方案:在英军援军抵达之前击溃雷迪斯密的守军;在图盖拉一线防守;深入纳塔侦查德班防卫力量的虚实。会议决定了第三个方案。随后两天,让尤伯特头疼的事情也是一件接着一件。就在会议当天,一队布尔人忽然开始对英军攻击,并没什么达到效果。问题是,这次进攻作为总司令的尤伯特竟然不知道,这里可见布尔人的组织性纪律性差到了什么程度。11日,自由州布尔人的领袖普林斯鲁Marthinus Prinsloo告诉尤伯特,自由州的布尔人不会参与深入图盖拉河以南的战斗,因为风险太大,这里可见布尔人上层在战略上的分歧。尽管如此,尤伯特还是决定派兵去南面看看。为了不影响对英军的围困,尤伯特带上了路易博塔,还有一千五百人德兰士瓦的布尔人和五百名愿意参战的自由州布尔人。11月13日,这支两千人的队伍抵达图盖拉峡谷,第二天,越过了图盖拉河。在克伦索Colenso的铁路桥上埋了炸药之后,队伍沿着铁路线一路向南。

    8 l) |2 w5 O7 U

    按照尤伯特得到的情报,防守纳塔南部的英军主要驻扎在爱斯特考特Estcourt,位于图盖拉河以南大约二十多英里,人数是大约两千人。尤伯特带领的兵力虽然人数相当,但是这支队伍并没有重炮,显然没有必要与这里的英军直接冲突。换句话说,尤伯特这两千人本来也就不是打算去攻城略地的。不过,落到嘴边的零散队伍,那是没必要放过的。早在11月3日,驻守在克伦索铁路桥的英军就被撤回了埃斯特考特,防守从埃斯特考特到图盖拉河一线的,只有时不时出来一趟的武装列车,但是这列武装列车并没有骑兵随行。这当然是一个不错的目标,很快就被渡过了图盖拉河的布尔人看上了。


    * t9 V- H) M# F6 {9 h1 C

    11月15日清晨,一列武装列车从埃斯特考特开出,列车里面大约有一百五十人,有一门七磅海军炮,在铁路线上向北开去。埃斯特考特北面十几英里的地方,有一条河,铁路在这里从桥上跨过后要向右转,然后进入一个缓坡,路易博塔率领的五百人就等在这里,看着火车从这里经过,路易博塔打算在火车回来的时候再下手。八点钟,晨雾还没有消散,但是列车的噪音早早通知了博塔战斗即将打响。等到向埃斯特考特方向返回的列车刚进入弯道,布尔人的火炮开火了。这一炮并没有命中列车,但是足够告诉英国人这里有布尔人的重兵了。火车司机立刻开始加速,转过弯道后,突然发现了前面铁轨上布尔人堆的石头,这个时候火车再减速已经来不及了,直接撞了上去,除了车头还在铁轨上,携带的三节车厢全部脱轨。也就在这个时候,埋伏在周围的布尔人开火了。英军在这里没有什么防护,而布尔人却远在一英里外的隐蔽处射击。不久,英国人的七磅炮就哑了。不过在交战过程中,英国人还是尽力清理了铁轨上的石头,半个小时后,机车开走,带走了大约五十个人。战斗很快结束,英军死亡4人,14人受伤,58人被俘,布尔人只有四人轻伤。


      O: H' n9 N1 }$ \" [# r: q. u+ [

    这些俘虏里面,就有刚刚抵达纳塔的战地记者温斯顿丘吉尔。按照丘吉尔的回忆,俘虏了他的应该是博塔本人,不过实际上,有这个荣誉的是一个外号叫克鲁格斯多普红牛Red Bull of Krugersdorp的叫做乌溪岑Oosthuizen的人,当然,博塔是这场战役的指挥官,说成是博塔俘虏的也还说得过去。实际上要是没有丘吉尔,博塔可能还不会取得这场胜利,英军在第一次通过这里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发现这里有布尔人,但是急于看到前线的丘吉尔说服了带队的英军上尉哈德恩Aylmer Haldane,没有立刻返回,结果才被路易博塔打了伏击。丘吉尔随后被送到比勒陀利亚,见到了史末资,辩解说自己只是个记者,是非战斗人员,应该被释放,不过丘吉尔克这时候已经是一个有些名气的现役军人,最终还是乖乖成了战俘。

    . b3 h; [0 O1 T

    取得了小胜的尤伯特和博塔并没有去骚扰驻扎在埃斯特考特的英国人。其实,如果这队布尔人真去进攻的话,英军逃走的可能性不小。埃斯特考特地守军得到的关于这队布尔人的消息与实际情况有很大出入。按照在战役中逃走的几十个英军的说法,这队布尔人有重武器,大约至少有七千人,肯定是布尔人的主力人马。在整天都没有消散的浓雾中,如果布尔人进攻的话,英军可能连一点还击的士气都没有。实际上,防守埃斯特考特的英军在得知布尔人出现的消息后,已经把物资都装上了列车,等待一看到布尔人就立刻逃跑。不过这些情况布尔人无从得知,尤伯特还是放掉了这个机会。现在,布尔人分成了两队,分别绕过埃斯特考特,去切断埃斯特考特与后方的联系。雨一直在下,给布尔人添了不少麻烦,这队人马到21日才绕到了埃斯特考特的南面的铁路上,汇合到一起,切断了电报线,补给线,把这两千多英军困住了。

    7 D6 o) I. u* h! R; H# z

    到这个时候,最早一批布勒的援军已经抵达了纳塔,最靠前的一批,已经到达了莫伊Mooi河一线,距离布尔人的队伍并不远。实际上,这队布尔人被夹在了埃斯特考特的英军与援军之间。在埃斯特考特,一直等不到布尔人来进攻的英军指挥官西尔德亚德Hildyard在20日终于发现布尔人在埃斯特考特南面六英里一个叫做维娄格兰格Willow Grange的地方的山上架起了炮,似乎有长期驻守的打算。西尔德亚德决定把这门炮解决掉。西尔德亚德这个时候已经知道在援军就在莫伊河以南,他的计划,就是夺取布尔人的火炮,然后把布尔人向南赶到援军那里,两面夹击消灭这支队伍。两队英军的距离有将近30英里,但是总兵力达到了9千人,火炮的数量也有24门,足够对付布尔人了。


    / C9 a2 A; F# Q( ^; K! O4 ^

    1899年11月22日下午两点半,将近两个营的英军带着炮兵从埃斯特考特出发,五点钟的时候,占领了比肯山Beacon hill,在这里,可以看到布尔人在海兰山Highlands Hills上的营地。暴雨也在这个时候来了。冒着大雨,英军继续南下,目标是布尔人的炮兵阵地。道路非常难走,到了午夜,英军才来到布尔人安放火炮的山脚下,队伍走散了不少。暴雨中,一队英军以为发现了敌人,突然开火,打了一阵子,才发现打的是自己人。凌晨一点,雨终于停了,英军继续爬山,到山顶的时候已经将近三点,却发现布尔人刚刚把炮转移,而也就在这个时候,布尔人突然开火,把弹药洒在了这个山头上。黑暗中英军根本不知道布尔人的人数有多少,抵挡一阵以后匆忙下山,天亮后撤出战斗,回到了埃斯特考特。这一战,英军死亡16人,伤60人,另有八人被俘。布尔人也有伤亡,死亡一个,伤了四个,不过,这点成绩算不到英军的头上,而是击中了布尔人阵地的雷电造成的,同时被雷击中损失的还有六匹马。

    : v4 K/ q! m" h7 Z/ }

    这一战之后,博塔感觉去袭击德班的机会到了,竭力要求继续南下,但是尤伯特并没有这么乐观。尤伯特现在已经知道莫伊河南岸的英军援军的存在,知道手上这两千兵力已经做不了什么。第二天,尤伯特从马上摔了下来,严重受伤,这支队伍也就彻底放弃了继续进攻的念头。现在,本来就不同意与英国人开战的尤伯特似乎对整场战争都失去了信心,致电克鲁格,要求政府尽一切可能与英军和谈,遭到了克鲁格拒绝。不过,考虑到尤伯特的健康,以及这支队伍所处的位置,克鲁格同意这支队伍撤回。


    ! Z. ^1 N. J* T

    这次骚扰,布尔人打了两场小战役,可以说是小胜,但是对于整个战局没有什么好处,相反,英国人却利用这个时间等来了援军。现在,布尔人只能坚守图盖拉河这条天然防线了,再考虑去进攻德班已经是不可能。不过这次出击也给布尔人带来了一个重要变化,身受重伤,对战争缺乏信心的尤伯特离开了军队,德兰士瓦布尔人的指挥权交给了刚刚显露出头角的路易博塔。在博塔的布置下,图盖拉河北岸很快就出现了一道防线。

    + G1 E/ _! a7 j2 O

    时间已经到了十一月底,现在,英国人的援军已经到达纳塔,轮到布尔人防守了。

      X  W  @- G. i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2-1 00:01
  • 签到天数: 2488 天

    [LV.Master]无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5-10 15:28:31 | 只看该作者
    8 进军金伯利
    : R: O1 x: s, R5 H1 }' S5 q0 B
    1 @3 J" W' G0 }6 E; u; A

    在开普殖民地,负责向金伯利推进的是梅休恩中将Lord Methuen。11月20日,他的队伍已经抵达开普边境的奥兰治河,这是英国远征军的第一师。跟在他身边的有两个旅,一共八千人,另外一个旅在队伍后面,负责保护补给线。梅休恩中将对南非这片土地并不陌生,早在1885年,他就跟随华伦Charles Warren将军一起进行过贝专纳兰远征,在这里征召起了一支队伍,对卡鲁高原的荒凉非常熟悉。这里距离金伯利只有74英里,按照计划的行军速度,大约六天就可以到达金伯利。当然,前面有布尔人拦路,至少还需要打上一仗。梅休恩中将对这次行动非常有信心,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下周一就可以到金伯利享用早餐了。


    4 D8 g2 ?1 U( I0 {: w

    布尔人并没有毁掉奥兰治河铁路桥。这条铁路是连接开普殖民地与北面据点的唯一铁路,毁掉了这座桥,至少能够阻碍英国人的运兵。布尔人甚至都没有派兵骚扰过这个战略要地,这里从开战之前,就由殖民地的队伍防守。所以梅休恩的兵力没有费任何力气,就把兵力物资运到了这里。不过这么重要的战略要地都找不到布尔人,也给梅休恩带来了一个难题,布尔人究竟有多少?都在哪里呢?


    " n" n  K1 C* {8 m7 {2 t

    布尔人已经露过面了。在梅休恩抵达这里前几天,在前方侦察的一队骑兵遭到了布尔人的偷袭。卡鲁高原的植被非常稀疏,很少见到树木,连草都不成片,一簇一簇的,很多地方索性就是沙地。这里地形也比较平坦,偶尔有几个小山坡,但是多数地方根本无法提供任何掩蔽。在这样的条件下,四处活动的英军侦察骑兵当然就是很好的射击目标。这队英国人甚至没看到布尔人在哪里就被打了个冷不防,六人死亡,其中有四名军官。这个时候的英军士兵已经都换上了黄褐色的军装,差不多可以混在卡鲁高原黄色的背景里面,给远距离瞄准带来了不少困难,但是英军军官的服装依然鲜艳,在非洲高原酷热的阳光下非常耀眼,自然也就成了袭击的好目标。英军到目前为止的军官死亡率很高,这也算一个重要原因,在纳塔战死的西蒙斯将军已经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对南非有经验的布勒已经意识到了这点,嘱咐同样有南非经验的梅休恩,立刻下令军官都换上普通士兵的服装,以避免损失。


    ( Y! _! e8 K' d

    这次袭击说明奥兰治河北面的确是有布尔人的。但是会在哪里呢?根据开普殖民地提供的地图和情报,在前往金伯利的路上,有两个可能遇到布尔人阻击的地点。一处是大约前方二十英里的贝尔蒙德Belmont,这里距说有将近两千布尔人的营地,另一处,在跨过了莫得河Modder River以后,距离这里足足有六十英里。按照梅休恩的猜想,布尔人的主力应该集中在第二个地点。围困金伯利的布尔人大约有九千人,那么,显然会有一部分来防守这个距离金伯利只有十几英里的要地,这里差不多是金伯利布尔人的最后一道防线。但是更进一步的消息就很难了。承担侦察主力的是在开普当地征召的侦察人员“老虎队”。老虎队的打扮和布尔人没多大区别,长期在卡鲁高原生活所塑造的沧桑模样也和布尔人差不多,不过在帽子上面都有一块豹子皮以示区别,老虎队因此得名。这些人熟悉当地环境,熟悉当地语言,但是仍然很难得到详细的布尔人的消息。


    0 l3 I( I4 C3 F! E7 }/ }! G; M

    梅休恩的骑兵数量很少。因为缺少马匹,布勒分给梅休恩的只有不到一千骑兵,这里面既有冷兵器时代的骑兵,也有配上了步枪的骑马步兵。骑兵数量不足这就给这只队伍的机动性造成了很大的问题。问题还不仅如此,梅休恩还缺乏运送装备的牲畜。现在,所有的物资都依赖铁路。一旦离开铁路线,英军众多的物资的运输依赖的是畜力,而梅休恩手上只有190辆骡车,比所需要的最少数量还少一半。这就使得梅休恩只能选择依靠铁路线行军。梅休恩的计划就是人携带少量辎重在前面开路,工程师跟着修复铁路线,然后由火车来运送大批物资以及援军。21日,梅休恩的大队伍都越过了铁路桥,驻扎在了奥兰治河北岸。22日凌晨四点,英军保留了营地,还给篝火添了不少木柴,做出一副仍然驻扎在奥兰治河北岸的假象,悄悄出发了。


    " y  t! h/ i$ S  v% e

    防守金伯利的兵力不少,全算上,4606人,不过正规军只有596人,加上352名警察,其他都是征召来的志愿兵。因为开战,跑到这里的平民也不少,对于这些人,科克维奇当然需要收留,当然只有白人有这个待遇。这些人口还不至于对城内的物资构成负担,城里堆积的物资,足够维持七十天。不过戴比尔斯还有上万黑人矿工,罗德斯把钻石矿的生产坚持到了很晚,等到想起来把这些黑人放回家的时候,周围已经有了布尔人的兵力,这大群黑人又被赶了回来。显然布尔人打算利用这些人口消耗守军的物资,不过,目前金伯利的资源还算充足。为了了解全局,科克维奇利用钻石矿上高大的井架建起了高达155英尺的瞭望塔,在这里,可以看到周围整个布尔人的防线,甚至能够眺望一下远处的奥兰治河,只不过视线被一片小山阻挡了。虽然这里是个不错的炮击目标,但是科克维奇还是喜欢待在这里。布尔人的炮击是从11月6号开始的。布尔人的大炮并没有什么战略目标,或者瞄准的确很差,并且,很多都是哑弹,所以第一周的炮击几乎没有成果,除了个别人轻伤以外,只有一个黑人妇女正好被炮弹击中,成了唯一的遇难者。

    8 _& z: l8 V* W& U: w- T

    科克维奇现在的问题,除了令人头疼的罗德斯以外,就是弹药。虽然弹药总量充分,但是这个时候对抗布尔人火炮使用的两寸半炮的弹药不足。这个问题难不倒戴比尔斯的工程师,很快,戴比尔斯的工厂就变成了军工厂,这里的材料也堆积得足够多,很快就开始了弹药生产。知道了这个事情的罗德斯也很高兴,立刻宣布金伯利的防守固若金汤,甚至向科克维奇建议腾出来一部分兵力行军220英里去解围马弗京。科克维奇费了很大力气才打消了罗德斯的这个念头。

    ( d% N9 o8 M( R/ X: v

    科克维奇一直到23号才知道援军的具体情况。这一天,负责传递消息的黑人带来了总部的电文,告知了援军的进军计划。电文写的非常简单,即没有告诉是谁带队,也没有告诉究竟来了多少人,不过还是说清楚了,队伍应该在26日抵达金伯利,要求城里到时候打出探照灯给指引方向。科克维奇对这个消息并不吃惊,这几天围困金伯利的布尔人明显在向南移动,那应该是去应付援军去了。科克维奇回电,建议援军不要沿着铁路线前进,这条路线有几个地方的地理位置非常不好,实在太容易被伏击了。知道了援军的消息,罗德斯又活跃起来,要求立刻派兵去支援援军。不过科克维奇并没有这么乐观,现在有传言说北面布尔人围困马弗京的部队可能撤围,集中力量攻打金伯利,所以科克维奇对于是不是派兵出去很是犹豫,决定不出击。这当然被罗德斯抨击为懦夫行为。为了避免与罗德斯吵架,科克维奇还是派了一小队人马,去给布尔人找点麻烦,分散一下布尔人的兵力。


    * M  e* V" ]' h3 z0 E

    第一次袭击是在25日凌晨进行的,在夜色中,一小队英国人在中校斯科特图纳Scott-Turner的率领下悄悄爬上了布尔人占领的一个小高地卡特山脊Carter’s Ridge。这里有布尔人的炮,算是个有些意义的地点。布尔人被打了个冷不防,很快败下阵来,被抓了三十几个俘虏。英军的代价是七人死亡,25人受伤。布尔人对这次袭击显然没有准备,第二天,一个布尔人医生竟然跑到了金伯利,询问是否可以购买一些药品,科克维奇很愉快地答应了这个要求,顺便询问了对方的伤亡情况,布尔人伤亡人数是28人。


    & H! k) n) F" X! ~( R. h2 D

    26日,预定援军到达的日子,科克维奇没有见到任何援军的影子,望远镜里面都没有。27日晚,援军方向忽然来了光信号,给出的信息是“梅休恩爵士感谢金伯利商人送出的雪茄,他不抽烟,把烟都给士兵了”。科克维奇完全弄不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不过至少这个信号说明了两件事情:援军还在路上,援军被挡住了。28日,科克维奇再次发起了袭击,这一次派出了手下三分之一的兵力,争取吸引布尔人的兵力。率领这次袭击的仍然是成功完成上次袭击的骑兵部队,虽然科克维奇嘱咐没有必要强力占领卡特山脊,但是这支队伍还是跑到了那里。这一次布尔人有所准备,英国人遭到强力抵抗,死亡24人,包括指挥官斯科特图纳,另有32人受伤。等到后续人马赶到这里的时候,得知受伤的都已经被布尔人处死了。这个消息,显然不会让金伯利的人们高兴。这个结果自然又遭到了罗德斯的抨击,这一次,是说科克维奇随意冒险,虽然出击这个主意是罗德斯要求的。这一晚,科克维奇一个人登上了瞭望塔,守着给援军指路的探照灯。援军在哪里呢?

    % X+ w4 T( \# D/ M3 S& D
    & L$ k$ {# I3 H2 K6 u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2-1 00:01
  • 签到天数: 2488 天

    [LV.Master]无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5-11 22:42:47 | 只看该作者
    9 莫德河
    3 l& h6 \3 e: a$ }* e8 M; x8 _

    9 l0 j- {$ c! G% w8 C' q$ N

    梅休恩早在23号就遇到了布尔人的阻击,和他设想的一样,就在贝尔蒙德。英军沿着铁路线,在22日就抵达了贝尔蒙德火车站。这个车站后面就是贝尔蒙德山,山后面有布尔人的营地。22日晚,梅休恩下令两个旅八千人向布尔人营地方向进攻。不过英军使用的地图很是不准确,和当地的地形相差不少,这里还有分隔农场边界的各种围栏,给进军造成了不少麻烦,所以,一直到天亮还没有到达贝尔蒙德山。英军的位置也与预期的很是不同,两个旅都跑错了位置。不过英军还是在天亮后发起了攻击,炮火清扫,步兵进攻,最后是骑兵出击,还是标准的战术。布尔人人数要比英国人少了不少,估计不到两千人,虽然抵抗了一阵子,但是看到英军距离越来越近,很快就骑马跑了,英军的骑兵追赶了一下,并没有追上。布尔人并没有走远,而是退到了下一个火车站格拉斯潘Graspan。25日,在这里,英军又把两天前的战斗重演了一遍,结局也是一样的,布尔人抵抗一阵子以后就撤走,英军骑兵追赶不及。两场战役,英军都取得胜利,不过损失有点大,总共伤亡了397人,布尔人大约伤亡了百多个。英军在开普方向的损失,与纳塔战场一样,仍然是大于布尔人的损失。


    ) c; q, r3 W3 |. g

    因为有布尔人的阻挡,梅休恩队伍的进军速度就比计划的速度慢了很多。等到27日的时候,才能看到金伯利城里方向的探照灯,于是给出了雪茄那个奇怪的信号。这里,距离金伯利只有25英里,英军已经走了全部路程的三分之二,前面的最大障碍就是几英里之外的莫德河。按照梅休恩的想法,布尔人应该布置在莫德河后面的斯派得方登山上Spysfontein,仍然在铁路线两边,从地图上看,那里是一个不错的伏击地点。所以梅休恩计划,队伍过河之后,放弃沿铁路线行军的计划,从铁路线的东面走完这最后25英里。不过梅休恩很快就改变了主意。27日晚,前方的侦察兵报告,布尔人正忙着在河两岸挖沟,总人数估计有四千人,跨河的铁路桥上布尔人也安置了炸药。梅休恩虽然不相信河两边会有这么多布尔人,还是暂时取消了绕道的计划。梅休恩估计侦察兵肯定把布尔人的数量弄错了,按照梅休恩的想法,这里布尔人总数应该有九千多,大队人马都应该在后面的山里才对,在河边的最多只有六百人。六百多人显然不被梅休恩放到眼力。28日晨,英军开始向莫德河进发。梅休恩的望远镜里面,几英里以外的莫德河非常寂静,一个人影都没有。


    : ^& Q1 ?% N$ A! Q

    莫德河是瓦尔河的一条支流,向西注入瓦尔河,然后流入奥兰治河。铁路线这里,也是瑞特Riet河与莫德河的交汇处,瑞特河与汇入的莫德河构成了差不多正东正西的走向,上游的莫德河则位于瑞特河北面,弯弯曲曲绕了几个弯,与瑞特河一起围出了一个半岛。布尔人的指挥部就放到了这个半岛上。这个半岛上有一家很有些名气的旅馆,被布尔人当成了指挥部。这个设施实际上还是英国人建的,是当年的开普殖民总督金伯利爵士的度假地,是个风景不错的地方。布尔人的战壕就放在了莫德河与瑞特河的南侧,火炮放到了河的北岸,有六门炮,还有一个火箭炮。为了避免遭到英军炮火打击,布尔人为每门炮都挖好了好几个炮位掩体,免得被集中火力的英军炮火击中。

    & J/ z, C5 @3 e/ k

    负责布尔人作战布置的是率队打响了布尔战争第一枪的德拉雷将军。很有趣的是,德拉雷也是布尔人里面的反战派,和尤伯特的立场相同。这一派的立场主要是,一旦开战,战场只能在自己的领土上,自己的损失太大,如果能够避免战争,最好还是避免。不过战事一开始,并不耽误这些反战的将军们奋勇杀敌,也没有影响克鲁格使用这些将领,德拉雷也就成了负责西路德兰士瓦兵力的康耶Piet Cronje将军的副手,不过也直接向克鲁格汇报。

    - S' T  q! x: U, L

    提出来开挖战壕的正是德拉雷。虽然战壕在十几年后的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欧洲军队的常规防御手段,但是在1899年,这仍然是一个很新鲜的事物。德拉雷想到这个主意的思路也很简单。之前两次阻击,包括德拉雷亲自参与的第二战,布尔人都布置在山顶上,都被很轻易地打跑,说明这不是一个好的战术。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战绩呢?山头的目标太明显,非常固定,对于火力占据绝对优势的英军炮兵来讲,是一个很简单的目标,可以很方便地炮击,在这一点上在山头的布尔人处于明显劣势。此外,布尔人使用的毛瑟枪弹道很平,也不适合射击跑到了山脚下的英军,这样,只要英军能够抵达山脚下,布尔人的射击就无能为力了,等到英军凭借掩护上了山,布尔人就肯定要输了。那么,利用一下毛瑟枪弹道平直的威力如何呢?德拉雷想出来到办法,就是在平坦的开阔地来阻击英军,这样就可以更大地发挥毛瑟枪的长处。但是要在平坦的开阔地作战,也不能学习英国人的做法,一个个排好队了等着被打靶。怎么进行防护呢?壕沟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实际上使用壕沟也结合了这里的地势。莫德河与瑞特河在这里都有高出水面不少的河岸,河岸附近就有不少可以利用的壕沟,本身就是提供掩蔽的场所,略作施工就可以连接起来形成长长的防线,还与原有的地形混为一体,不容易被敌人发现。这里的土地松软,施工难度也很低,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开挖出足够的壕沟。为了方便射击,布尔人还在射程内布置了石头,饼干筒等等目标,用于测距。

    $ ]( }6 d2 u  V2 W4 o

    德拉雷手上只有几百人马,加上与他一起从前面防线撤下来的自由州布尔人,总共不到两千人。好在这个时候,德兰士瓦政府和自由州政府已经决定集中兵力阻止梅休恩的军队,把围困马弗京的人马调了一些到这里。首批援军正好到了,带队的是德拉雷将军的上司康耶,不过三支人马加在一起总人数也只有三千人,人数上不足英军的一半。这些并没有影响布尔人战斗的决心。指挥官里面康耶的级别最高,自然就成了战场的指挥。听到了德拉雷的想法,看到了德拉雷的队伍挖出的战壕后,康耶立刻接受了这个建议。三队人马分开防御,在阵线中间,铁路线附近,防守正面的是德拉雷带领的几百布尔人,东侧是康耶的队伍,西侧是自由州的队伍。铁路上下游都有渡口,为了防止英国人利用这些渡口过河,战壕已经延伸到了渡口附近,整个战壕长达四英里。趁着深夜,布尔人都躲进了战壕,等着英国人到来。


    - a/ Q( E$ M& B) q

    梅休恩并没有想到能在河边遇到多少布尔人,他心里面的战场仍然是河北岸的山峦。必要的侦察还是需要的,英军骑兵一直在前方探查,但是没有发现布尔人的战壕,甚至都没有发现布尔人故意留在地面设测距的标记,看到了也没引起重视。既然前方没有敌人,那么大队人马就可以开动了。1899年11月28日凌晨4点半,英军开始整队出发,第九旅在左侧,警卫旅在右侧,仍然是军队在前面,火车带着物资跟上。梅休恩的计划是先抵达莫德河,安排队伍渡河,渡河之后才开始早餐。打仗么,那是吃饱了以后的事情。

    2 z6 k5 N1 l7 b7 z' D

    凌晨五点半,英军先头部队行进到了距离布尔人的战壕差不多1200码的地方。梅休恩要求手下的军官确认是否发现了布尔人,回答仍然是没有,与河岸结合在一起的布尔人战壕完全欺骗了英国人。也就在这个时候,布尔人开枪了,一开始还是零散枪声,很快,似乎整条河都在向英军射击。听到枪声,英军立刻都匍匐在地,有的人试图寻找掩蔽,但是在这个开阔地,真的找不到什么藏身的地方。有些英军试图匍匐前进,但是最远也就前进到距离布尔人1000码的地方。好在英军还是有很多人马在布尔人射程之外的,炮兵就远远地在后面,所以没多久,英军的炮兵就开火了。英军炮兵的射击目标是河北岸的火车站以及一片茂密的树林。英军到现在仍然没有发现布尔人究竟在哪里,还以为布尔人藏身在河北岸树林里面,车站里面,却根本没有注意到不远处河南岸的战壕。布尔人的炮兵也有了动静,这是英国人唯一可以找到的目标了,但是布尔人仍然是打几炮换个地方,让英军炮火找不到准确位置。这场战斗,就成了布尔人的毛瑟枪与英军火炮的较量,布尔人的毛瑟枪的射程够不到英军的炮兵,但是英军炮兵也找不到布尔人的位置,双方都在浪费弹药,而趴在地上的英国步兵们,只能无奈地等待着,动弹不得。

    ! g; ?7 g, X! o1 j, Y) r

    11月底是南半球的夏季,夏季的卡鲁高原,即使气温不高的时候,太阳也是非常强烈的,而这一天的最高温度大约超过了35摄氏度,耀眼的阳光直射下,土地上几乎可以把人烤熟。英军却只能在炙热的大地上等待,忍受着饥饿,干渴。水倒是可以从后面一点一点传到前面来,但是动作一定要小心,动作稍微大一点,高了一些,就可能成了布尔人子弹的目标,不动的话,自身安全还算是有保障。有一些英军决定慢慢向后方爬,有的成功了,也有的因此丧命。不敢乱动的英军只好自己想办法打法时间,可以偷偷抽几口烟斗,躺着抽烟还算不上很不舒服,有的人索性睡着了。

    ) |  K, d/ V3 s5 V

    梅休恩仍然试图组织进攻,但是很快自己就中弹受伤,却连个布尔人的影子都没见到,幸好伤的不是重要部位。正面进攻基本上是不可能了。那就绕路吧,但是英军手上的地图没有任何用处,根本没有标示渡口在哪里,只能自己去找。英军的警卫旅先在瑞特河的上游找到了渡口,这里是康耶的队伍防守的地盘,康耶手上有六门步兵炮,一门火箭炮,还有马克沁机枪,要从这里突破布尔人的火力防线并不容易,此路不通。第九旅的士兵找到了下游的渡口,这里是自由州布尔人防御的地方。这里没有炮兵协助,地形也有些起伏,给英军提供了一些掩护,英军发现还可以在这里逐渐进攻。阻击了一个上午之后,大约十一点的时候,自由州布尔人的防线出现了问题,士兵开始撤到了河北岸。英国人立刻跟进。撤到河北岸的布尔人利用对岸的农场进行防御,但是这个地方很快就被英国炮兵端掉了。下午一点,自由州的布尔人撤出了战场,渡口终于被英国人占领。

    7 g% ]; A  L( S8 H1 \

    总算是有些英军兵力渡过了河,可以包抄布尔人了,但是这支河对岸的英军很快就被一队刚进入战场的英军炮兵发现了,炮火砸来,把这队英军砸得无法动弹。英军炮兵很快发现了错误,停止了炮击,但是这段时间也让发现右翼失守的德拉雷组织起了反击,通知留在河北岸的布尔人预备队投入战斗。这只队伍的参战挡住了英军的步伐,布尔人的火炮也开始支援,渡过河的这一队英军开始后撤,到天黑时,英国人被布尔人压到了渡口周围。

    ; W1 R4 x4 D- C  a1 d

    战斗整整持续一个白天,大多英军步兵也就在地上趴了十几个小时,天黑后,战斗停止。利用夜色,英军开始从控制的渡口那里渡河,把第九旅的一部分兵力放到了河北岸。天亮后,英军的海军炮首先发言,向布尔人的阵地轰炸,却得不到任何回应,布尔人已经撤了。

    % a# \+ z& n0 I7 h& S
    $ Z6 A9 }4 i' P/ J3 |
    6 w9 u" ~- Q  F$ i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2-1 00:01
  • 签到天数: 2488 天

    [LV.Master]无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5-13 02:54: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橡树村 于 2012-5-15 15:01 编辑 , l5 j. E* e$ n( t& `) a% m6 e
    ( Y9 F! X' d& x$ `5 s# @1 n, p
    10 黑暗星期 上

    2 Q: _) ]4 {) d9 z; b
    - ]% @$ a0 F( ~

    毕竟把布尔人赶跑了,所以也算是胜利,梅休恩立刻汇报了战果,还把这场战斗描绘成英军史上最艰难最困难的战斗。这场战斗虽然热闹了一整天,但是双方伤亡都不大。英军八千多兵力,死亡72人,一些还是自己人打死的,伤413人,布尔人伤亡不足八十人。造成伤亡人数少的原因是布尔人开火太早了,如果让英军再向前前进几百码,英军的伤亡人数就很可能会能增加几倍,甚至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都是可能的。

    ) K% y. R6 D: }' {2 `$ {. U# A4 ?1 n

    实际上,设计出这个打法的德拉雷已经想到了这一点,已经提出了尽可能近距离开火的要求,等待统一命令。这个命令在他自己的队伍,自由州布尔人的队伍里面都得到了执行,但是康耶的士兵对这个命令并不重视,才导致远远开火。康耶是克鲁格的忠实部下,第一次布尔战争的功臣,还是化解了詹姆森入侵的指挥官,可以说是战功赫赫,深得克鲁格信任。不过到了这个时候,康耶的战术有一些保守,对于德拉雷时不时的新主意,并不能立刻接受,两个人已经有了矛盾。现在,两个人的分歧已经体现到了战场上了。德拉雷也对康耶对炮兵的使用不满,认为康耶把炮兵都放到了自己阵地一侧,不照顾兄弟队伍,是导致西线崩溃的原因之一。德拉雷也对康耶决定撤出防线不满。天黑前,德拉雷所在的地方遭到了炮击,德拉雷本人轻伤,但是他的长子腹部中了弹片,伤势很重。因为没有救护车,德拉雷自己与另外一个儿子把长子送到了后方医院,等到返回前线的时候,发现康耶已经决定撤出防线,队伍在撤退,所以也只好撤回来。布尔人撤回到后方医院已经是天亮,德拉雷的儿子已经熬不住了,死在了德拉雷的怀抱里。德拉雷对康耶的决定非常愤怒,致电克鲁格总统表示反对,德拉雷与康耶的矛盾公开化。德拉雷也对自由州布尔人的表现不满,很明显自由州布尔人作战决心与德兰士瓦的布尔人相比要小了很多,毕竟么,自由州的布尔人是被拉到这场战争里面来的,原本这就是德兰士瓦与英国人的冲突,与自由州关系并不大。梅休恩进行的三场战役,第一场是完全由自由州的布尔人打的,很轻易地就撤退,第二场德拉雷参与了,但是防线仍然是从自由州人那里崩溃的,这一战,如果自由州人打得更坚定一些,不至于被英军枪了渡口。德拉雷立刻向克鲁格反映了这个问题,克鲁格直接要求自由州总统斯特恩想办法。斯特恩只得亲自跑到前线督战,鼓舞自由州士兵的士气。


    / z: w2 {; p' V5 U' ?( ~

    英军现在占领了莫德河,距离金伯利已经不足二十英里,在梅休恩眼里,档在两者之间的天然屏障,只有十英里之外的斯派特芳登山Spytfontein。越过了这道屏障,就可以看到金伯利了。不过德拉雷不这么想。这一次对战壕应用的尝试是成功的。当然实际暴露了不少问题,这个需要改进,但是把英军放到平地来消灭,而不是在山顶等待英军的打法,肯定是对付英军的法宝。德拉雷可不愿意在斯派特芳登山上等待英国人,他要把战场放到更接近英军的一个小山附近,利用铁路东侧的一个叫做马赫斯芳登Magersfontein的小山,在平原上挖战壕来阻击英军。这个想法,得到了克鲁格的同意。

    8 f  B* ~2 i0 G$ |9 h3 k) k

    在纳塔,布勒亲自带领的援军已经抵达图盖拉河南岸,驻扎在图盖拉河南岸不远一个叫做弗雷勒Frere的小村子。其实这里更应该叫做驿站,这个位于铁路线上的小站,除了一个还算不错的站长的房子,一个简易旅店,就只有三栋房子。现在,这里密密麻麻驻扎了一万九千英军。布勒放到这里的兵力包括四个步兵旅十六个营,两个骑兵团,一千志愿军,还有五个营的炮兵,六门海军炮。这些兵力,眼前的任务就是渡过图盖拉河,营救被困在雷迪斯密的一万两千英军,然后,就要回师北上,直接攻入德兰士瓦的腹地了。布勒在12月6号抵达弗雷勒,受到了热烈欢迎。到这个时候,虽然梅休恩一路的进攻略有迟滞,但是毕竟是一场胜利接着一场胜利,解救金伯利仍然是指日可待。纳塔方面,英军援军顺利抵达预定位置,没遇到多少麻烦。看起来,英军一到,胜利就会到来。虽然圣诞节结束战争再也没办法指望,但是,看起来也不会拖得太久。

    ' ]; I( ~' A; b" ?+ L

    不过开普方向的另外一路英军也遇到了一点麻烦。这一路是第三师,带队的是加特克里William Gatacre将军。这一队人马并没有进攻任务,而是防守住开普殖民地的东部,防止北面的奥兰治自由州军队袭击。不过,怀特在雷迪斯密被困之后,这一路有不少英军被紧急调到纳塔,加特克里手下的兵力少了不少,也耽误了整个队伍的行动。等到12月8日加特克里的队伍抵达开普东部的时候,这里一个铁路要地风暴山Stormberg已经被布尔人控制了。

      m# I0 l1 H% k/ `) s6 Y

    铁路线对英军的运输非常重要,加特克里决定立刻把这个风暴堡夺回来。当天,大约三千英军就接到命令,到距离风暴山最近的英军控制的火车站莫特诺Molteno集结。这次行动一开始就不大顺,接到命令的士兵们在9号清晨就上了火车,在大太阳底下被烤了一个上午,却迟迟不能出发。火车头还没到位呢。不过无论如何,12月9号傍晚,有两个步兵营将近两千人,两个炮兵营,还有两百五十人骑马步兵到位。有一个营的兵力因为通讯问题根本不知道这次行动。

    + X! |* _( C3 \9 {9 ^1 D

    部队集结之后,匆匆吃了晚餐,就出发了。被折腾了一个白天的英军在晚上继续被折腾,向导很快就找不见了,黑夜中,英军自己摸索,不过总算在天亮的时候看到了目的地,一个叫做鸡西山Kissieberg的山头。山上有布尔人的克卢伯75磅炮,是加特克里选定的进攻地点。先开火的是山顶上的布尔人,不过并没有对英军造成多大威胁,英军几乎以继续行军的步伐抵达了山脚下。不过要赶走山顶上的布尔人还有点技术上的困难。这个山丘有些特色,山顶周边几乎是一圈直上直下的岩石,平时的时候攀爬起来就不大容易,山顶上有敌人的时候,自然就更加困难。当然总是有能干的人的。不久,一小队英军成功爬了上去,却要么被布尔人干掉,要么成了看不清目标的英军炮兵的炮灰。在英军炮兵的视线里,这个山头正好在太阳升起的方向,要看清山顶上有什么,还真不容易。

    4 ]& P4 x3 g; m2 Z5 R) ^

    双方对峙了几个小时,忽然一个英军军官命令自己的部下后撤。结果这个行动立刻得到了大多数英军的响应,队伍开始向后狂奔,没人阻挡得住。混乱中,炮兵和骑马步兵还算是组织起来,为逃跑的队伍做了掩护,大队人马算是保住了,炮兵有两门炮没撤回来,被布尔人俘获。等到稳住了阵脚,加特克里才发现,少了七百人。原来这一队人马没有及时撤退,已经被赶来的布尔人援军包围,投降了。这一战,英军伤亡不足百人,却有将近七百人被俘。布尔人伤亡只有三十几个。英军的黑暗星期,就算开始了。

    5 {) u4 H1 \  ]' w' r( ?: Q

    梅休恩在莫德河休息了足足11天之后,也在12月10号开始了军事行动。梅休恩自己的伤就花了整整一周的时间才痊愈,队伍连续打了三场战役之后,也需要休整,补充弹药。此外,莫德河的阻击也使得梅休恩看到了布尔人的顽强,他要等到他的援军,换上编制完整的新队伍。来的是一直负责维护交通线的高地旅,还有一个骑兵团,以及更多的步兵炮,一门海军炮。被炸了的铁路桥也需要修复,铁路不通畅的话,英军真的走不了多远。看起来金伯利也能坚持一段时间,4号,科克维奇发出信号,告知城里的补给还能坚持40天。


    5 g, B+ {9 a9 `

    12月8号,铁路桥修好,10日,援军也都到了。现在,梅休恩的侦察兵仍然没有送来什么有价值的信息,布尔人在哪里?有多少人?还是一头雾水。针对这个问题,英军特意准备了热气球,这个东西可以飞到天上去,看出很远,布尔人是无法盾形的。不过热气球要到11号才能送到,梅休恩不想等了。按照前几战的经验,梅休恩判断布尔人应该会利用前面不远处的马赫斯芳登小山。这里距离莫得河英军营地六个半英里。梅休恩计划10号夜间行军,等到天亮的时候发起攻击,解决掉这里的布尔人。

    ! y3 V5 s& i% J" W

    1899年12月10日下午,英军开始出发了,先是五个炮兵营,跟着的是三千五百人的高地旅,另外两个旅用作后备队。天上下起了小雨,英军士兵并没有准备雨衣,每两个人包着一块毯子前进。走了三英里之后,队伍停了,梅休恩向高地旅的指挥官做了详细的布置。至少在梅休恩看来,高地旅的指挥官对作战布置非常满意。不过梅休恩不知道的是,离开梅休恩之后,指挥高地旅的沃超普Wauchop将军叮嘱了指挥警卫旅的克维尔Colvile,提前准备吧,你很快就要上战场了。


      B) N$ k, G9 G2 z/ E

    这个时候,英军炮兵已经开始把炮火射向了马赫斯芳登山顶,按照梅休恩的想法,这里应该是布尔人藏身的地方。这是迄今为止英军在南非战场使用的最猛烈的炮火,步兵炮,海军炮齐发,非常壮观,别说布尔人,连英军士兵都很少有时间欣赏到这么壮观的炮击场景。炮击直到天黑才结束,这里面只有一个小问题,布尔人根本就不在山上。


    1 U3 M8 f' |; c

    天黑了以后,英军就地休息,不能点火,不能抽烟。风却继续刮着,把冰冷的雨水打在英军士兵身上,滋味不大好受。半夜时分,命令下来,英军再次出发了。这一晚上根本没有月色,完全看不清路,为了不散失部队,沃超普命令三千五百士兵采用密集阵型前进,整个30个连的队伍只有45码宽,160码长,密密麻麻。为了保持队形,队伍最左面用了长长的绳子,每十英尺打一个结,每一行的最左边的人握住这个绳结。队伍最左前方,是沃超普的司令部的人员,指引着整个队伍前进的方向。雨又下起来了,英军都已经湿透了,卡鲁高原上时不时地蚁丘,浅坑,也给行进的英军带来了不少麻烦,在这样的地面上走路本身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不过英军的队形并没有混乱,就这样,坚持到天亮。


    9 ~! t8 l  o. o  Y+ M+ O

    天亮的时候,雨停了,天色看起来不错,英军终于清晰看到了马赫斯芳登小山。英军的前沿距离山顶大约还有一千码。参谋向沃超普建议,这差不多是密集行军最近的安全距离了,应该转换成作战斗队形,准备进攻。沃超普决定,再向前走走。于是,队伍继续向山顶出发,距离山顶八百码,六百码,五百码。这个时候,沃超普下令,散开队形。三千多人要散开队形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正在混乱中,忽然,山顶上一声枪响,然后,英军发现,正前方四百码的地面上,忽然冒出了一条火线,伴随着震耳欲聋的声音,向英军压了过来。布尔人开火了。


    0 b1 f: ^* y* Q, B& p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2-1 00:01
  • 签到天数: 2488 天

    [LV.Master]无

    17#
     楼主| 发表于 2012-5-15 15:07:35 | 只看该作者
    11 黑暗星期 中
    3 j# b, `, V3 t) i6 ]7 {- N
    1 V9 d2 d4 q# F3 \' n4 Q5 _

    布尔人的这次突然袭击成果依然不佳,甚至都没有打乱英军的指挥序列,因为所处的地势较高,布尔人射出的大部分子弹都射高了。当然,走在前面的英军军官依然伤亡不小,有两名中校在第一轮枪击中阵亡。短暂的震惊之后,英军各级指挥官开始下达命令,把队伍散开。前排的士兵已经卧倒了,开始向前爬行,山坡上的石头,蚁堆很多,能够提供掩护。现在,局面又和十几天前莫德河畔差不多了,在布尔人的火力压制之下,几千英军在山坡上晒着太阳,一动不敢动。

    , ^" `# K( j7 c' G( H1 v

    热气球已经到了,梅休恩下令把热气球升起来,观察战场局面。布尔人要比上一战多了很多,足足有五六千人,至少在人数上优于被压到了地面的高低旅。不过,布尔人长长的战壕也有缺陷,在战壕东侧,山脚下,似乎并没有人防守。梅休恩下令警卫旅从这里突破,不过进攻刚刚开始,热气球就报告说,已经晚了,布尔人已经填上了口子。付出了几十人的伤亡后,警卫旅也被压在了地上。现在,梅休恩把高顿旅派出去增援中路,然后所能做的,就是督战了。一直到这个时候,高地旅的战况还算说得过去,差不多两百士兵甚至已经从东面的缺口爬上了山,不过,这些士兵要么被俘,要么成了布尔人或者英国炮兵的目标。战争进展到这个时候,英军炮兵已经多次把己方突破了布尔人防线的士兵消灭干净,在打击自己突前的士兵方面,比布尔人的效率还高。

      Q; L: G7 J: [+ y

    就这样,英军坚持到了下午一点。按照莫德河战役的经验,只要坚持到天黑,英军至少不能算输。这个时候,一名英军指挥官看到自己的右翼有布尔人,就下令两个连后撤几百码的距离。这可惹祸了。见到有人后撤,其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英军忽然也加入了后撤的行列,整个高地旅立刻乱了起来,士兵们拼命逃跑,军官们试图阻拦,但是没有任何效果。在布尔人欢送的枪声中,这场战役就结束了。这一战,英军死伤902人,大多数都是背对着敌人死亡的。布尔人伤亡236人,主要是英军炮兵的战果。高地旅旅长沃超普将军阵亡,死亡的地方距离布尔人的战壕只有200码。不过到这个时候,梅休恩仍然抱着一丝幻想。也许象上一战一样,布尔人会在晚上撤退呢?第二天天亮后,英国人的热气球再次升空,向梅休恩报告了他最不喜欢听到的消息:布尔人仍然坚守在战壕里。这样,梅休恩就无法宣布自己取得了胜利了。梅休恩致电向布勒请示,得到的回答是继续战斗,或者撤回。梅休恩就把兵力放回了莫德河。解救金伯利的行动,只好告一段落。

    ! \/ J5 ^1 t# U* l9 v# `( J

    两天之内两场很丢脸的败仗,把布勒弄得不大开心。虽然是这次远征军的总司令,但是布勒对于手下将领的选择并没有多大权力。实际上,除了骑兵的弗伦齐将军之外,其他几个领军的将军都不在布勒推荐的名单里面,是战争部指定的。不过,这个时侯布勒还顾不上谴责手下的两位将军,他自己也在准备发动战役,渡过图盖拉河,解救被困在雷迪斯密的一万两千英军。他选定的渡河地点,是克伦索铁路桥上游十五英里的波特吉特渡口。


    / \4 l5 J- [: l9 P

    放弃铁路桥从上游渡河,有很多问题。首先,补给很麻烦。因为英国政府战前一直在扯皮,战争准备仓促,现在布勒仍然缺少运送物资的牛车骡马,大部队补给主要依靠铁路线。如果从波特吉特渡口渡河,那里铁路通不到,补给就会出现问题。战争本身的需要物资可以提前准备,当然如此浩浩荡荡地准备物资,攻进的突然性就没有了,并且一旦出现意外,肯定就会有问题,比如伤员撤到后方就会很困难。现在在英军负责运送伤员尸体的是一队从德班来的印度人,带头的是以后将要享誉全球的圣雄甘地,不过在这个时候,甘地还只是个大英帝国之下的顺民,在前线尽一点大英帝国子民的义务(甘地究竟是在此战前还是此战后组织的英军担架队在布勒的军队中效力,不同资料有不同说法,这里只选取一种)。

    ( f- ]3 c8 A! L3 l1 U1 s

    第二个问题,从波特吉特渡口渡河,就需要至少留一个旅在铁路线上防守补给线,进攻的兵力就要少一个旅。并且,一旦渡河的战斗失败,这支缺乏后勤支援的队伍的撤退会很是问题,有可能向雷迪斯密一样被布尔人包围,甚至有全线失守的可能。不过好处当然也是有的。波特吉特渡口看起来不是布尔人的防御重点,虽然已经有了布尔人行动的痕迹,英国人开始行动后布尔人也会去增强防守,但是应该比守在克伦索的人少。并且,克伦索铁路桥南面是一片开阔地,英军在这里进攻很明显会是不错的射击目标,而河对岸就是起伏的山丘,布尔人应该有了严密的布置,英国人要找到进攻目标并不容易。渡过河之后,道路沿线是长达十英里的山地,山坡起起伏伏,还有峡谷,这些都是布尔人伏击的好地方。而波特吉特渡口两边都是开阔地,至少双方是平等的,渡过之后,山丘只有两英里长,然后,就可以居高临下一直通向雷迪斯密。12月11日,布勒告知怀特,他要从波特吉特下手。


    4 p8 d9 O- B2 ~+ F  O6 C9 P# p

    但是等到12日梅休恩失利的消息传来,布勒改了主意。现在三个师已经有两个失利,布勒自己这一路不能再冒任何风险了。布勒感觉冒险从波特吉特渡口进攻,风险有点太大了。毕竟直接从克伦索进攻,即使不顺利,整个局面也是可以控制的,不会有什么大的后果,而且从这条路进攻的话,怀特也可以派出队伍支援。两支队伍如果能够对布尔人前后夹击,当然是好的。连续两场失利之后,布勒手上这只队伍已经不能有任何闪失了,一旦这支队伍被困在这里,整个纳塔就要失守了,那个时候局面会非常难看。布勒决定放弃原来的计划,转而把克伦索作为战场。布勒进攻日期订到了15号。


    : [# c. J; j6 M/ l

    图盖拉河在这里从西向东而来,一路弯弯曲曲,过了铁路桥之后转了一个大弯,弯向北偏西方向。这样,在铁路桥的附近,就围出了一个三角地带,三角的南面和东面是图盖拉河,西北边则是山丘。布勒看上了这个大约有八平方英里的平地。铁路桥已经被炸得不能用了,不过这一带还有一个铁桥没有被破坏,就在通向雷迪斯米的主路上。桥梁上游不到半英里有一个旧牛车渡口,再上游两英里,还一个叫做庞特Punt的渡口。这个渡口位置不好,图盖拉河在这里拐了一个S型,兜出来一个口袋,口袋的口子在英军这一边,渡口却在口袋的底部。口袋的西面一英里还有一个渡口,叫做布雷德渡口Bridle,这里河道是正东西向的。很显然,从铁桥,旧牛车渡口和布雷德渡口过河应该是明智的选择。


    / v& u2 j! K4 Z

    在这个季节渡过图盖拉河并不容易。图盖拉河是一条谁也摸不清楚脾气的河流,从不远处高达海拔三千米的龙山奔流而下,水流很急,河道很深。虽然纳塔的这个夏季雨水来得比往年晚,但是河流仍然湍急,很可能无法徒步渡河。布勒手上有工兵架桥,但是冒着敌人的炮火架桥,甚至把工兵放到战场最前沿,也不是一个多好的主意。所以,渡河的重点还是应该放在那个还能使用的铁桥上面,至少从那里可以迅速地把兵力弄到河北岸。布尔人应该在哪里呢?英军的侦察兵并没有给布勒一个清晰的答案,不过,按照以往的经验,布勒觉得布尔人应该在远处的山上。


    3 P  _7 z, V9 v4 q( w

    究竟在什么位置来防守图盖拉河,布尔人内部其实有很大的分歧。现在负责战场指挥的是刚刚显露头角的路易博塔,只有37岁,手下一大群灰白胡子的将军,指挥起来还是有些问题的。在博塔的指挥下,布尔人已经在图盖拉河北岸挖掘了战壕。纳塔夏季的草很高很绿,本来就能把人藏起来,有了战壕,隐蔽就更方便了,连火炮都可以有专门的炮位来隐蔽。不过这一带的渡口的确太多,相互之间距离又不是很远,布尔人的战壕不得不挖得很长,不仅需要覆盖前面提到的三个渡口以及桥梁,更上游的渡口都不敢放松。除此之外,在图盖拉河南岸,博塔也布置了阵地。因为图盖拉河过了铁路桥后就弯向了北方,要维持防守阵地的完整,就需要把战线向东延长,这样防线就跑到了图盖拉河南岸。这里的地势也不错,是一个绵延六英里长的山脉的起点,叫做郎瓦尼山Hlanwane。布尔人留住了那个铁桥,就是为了方便与郎瓦尼山的兵力呼应。同时,这个桥梁也是博塔设计的陷阱。按照博塔的设想,一旦在这座桥附近把英军拖住,那么放在郎瓦尼山上的兵力,以及远处上游渡口的兵力,都可以向英军反击。这个计划,一开始并没有引起异议。

    * Y" g, Q# H9 B

    但是英军来的人数实在太多了。13日,英军开始向河南岸最近的一个火车站运兵,同时海军炮开始了向布尔人方向的炮击,这样,布尔人就看到了英军所出动的兵力。英军发射的炮弹都无一例外地从布尔人头上飞过,说明布勒完全没有准备布尔人会沿着河岸的防守,这是好消息;但是多门海军炮的轰鸣,眼前一万多名英军的运动,却吓坏了不少布尔人。博塔手上只有四五千人马,薄薄地分散在几英里长的防线上,看起来很有些令人不放心。最先动摇的就是被布置在郎瓦尼山的两只队伍,当天晚上,这两队人马就擅自撤回了河北岸。


    1 b7 {! Z2 s# `2 N

    郎瓦尼山对博塔的计划很重要,一旦英军在这里架上了火炮,就可以对强渡图盖拉河的英军给予有力支援,布尔人的防线会暴露在居高临下的英军炮火下,不堪一击。偏偏这个时候博塔无法使用纪律来约束这两支队伍。布尔人都是自愿参战的,本来就没什么纪律,不懂得约束,而面对如此多的人的违纪,真的施加惩罚还不知道会激起来什么事情。于是,博塔发出两封电报求援,一封是给围困雷迪斯密的队伍,要求援助,一封直接给了克鲁格。援军是肯定来不了的,因为留在雷迪斯密包围英军的人数已经不够了,分不出兵来,不过两个方面的回电都给予博塔道义支持。拿着这两封电报,博塔召开了前线会议,但是布尔人大多数将领仍然不同意把部分兵力放到南岸。博塔只好暂时同意了多数人的看法,同时再次向克鲁格请求支持。这一次,克鲁格的电报措辞严厉,终于说服了将领们支持博塔的计划,但是这个时候已经是14日早晨,天亮了。白天的目标太明显,布尔人可不能向南岸运兵,等到布尔人再次控制郎瓦尼山,已经是14日晚。如果布勒把炮兵准备的时间缩短一天,早一天发动进攻,这场战役的结局也许会很不同。

      q1 n7 J: ?4 ]( ?) i

    英军持续两天的炮火没有得到布尔人任何回应。博塔有很明确地指令,没有自己的命令任何人不得开火,绝对不能暴露位置,这道命令执行得不错。为了迷惑英军,博塔甚至在山上安排了假炮,故意暴露给英军的侦察兵,让英军确信布尔人就在山上。15日晨,博塔终于看到英军前进了。这可能是英军半个世纪以来人数最多的一次战场行军。四个旅一共十六个营,一万多人,加上炮兵,列队向布尔人方向走来。这个时候天刚蒙蒙亮,在布尔人看起来,黑压压一大片。凌晨五点二十,海军炮又响了,攻击目标仍然是布尔人阵地后方的山头。


    & ], k- `8 g8 c& M6 t( e8 r

    六点钟,行进的英军开始分成了三部分,中路直指仅存的铁桥。不过,这个中路很有些奇怪,因为带头的竟然不是步兵,而是炮兵,并且,已经距离河道很近了,炮兵仍然在前进。虽然博塔没有受过任何正规的军事教育,他也知道,炮兵应该是在后方支援步兵进攻的,而不是在前方开路的,英军这个打法让人看不懂。英军的炮兵在距离河道不足一千码的地方停了下来,展开队形,架好炮位,这个时候中路的英军仍然远远落在后方。寂静的清晨里,博塔可以清晰地听到英军指挥官下达的口令。这十二门炮的目标仍然是布尔人身后的山丘,英军指挥官开始下令点火,开炮。与此同时,博塔也下令点燃了信号炮,战斗开始了。

    点评

    这个系列更新了吗?  发表于 2012-8-27 13:24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2-26 04:44 , Processed in 0.124542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