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和一个老朋友吃饭聊天。老朋友的父亲是国民党空军飞行员,抗战中投笔从戎的。解放战争末尾的时候,对国民党灰心了,跑到香港,但一辈子是中国心。老朋友也一样,普通话都说不利落,但一退休就到云南山村小学里去做义务教师,一去就是5年。老朋友对中国经济很关心,谈到国进民退,使我也对这个事情有所思索。! ?- N8 [ z' r/ U6 c5 h
$ c; h3 M& _. @8 E7 s前些年,中国的国企纷纷合租“航空母舰”,组成一些巨无霸,在不少行业形成事实垄断。银行实际上成为政府投资的结算机构,丧失了商业银行的功用。中小企业、草根企业融资困难,事实上有所倒退。这就是国进民退。政府对巨无霸国企的垄断应该有所节制,垄断使市场和发展窒息,在社会上动荡因素滋生的今天,中国尤其要警惕经济发展机会的窒息。政府政策应该约束垄断,鼓励竞争,扶持草根,这是没说的。银行也应该恢复商业银行的功能,对商业上有利可图的中小企业、草根企业积极扶持。
: S: s4 y$ c; Q
5 y, ` P5 v$ H% A! a但是这不等于国企的壮大本身必然是一件坏事情。国企分央企和地企两种,国进民退大多指央企,但很多成功的中国企业实际上有地方政府的背景。奇瑞、海尔就是两个例子。另外,国进民退集中体现在部分制造业,千夫所指的房地产实际上不是央企主导的,零售业、消费电子行业也不是。央企垄断的典型是汽车、飞机、移动通信、石化等,当然还有铁路。) o0 Z" k8 T, P8 A9 `4 X
! f6 G2 h9 _, j( H& U+ \/ ]如果中国今天依然是一个封闭市场,把国企打散,所有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或许是公平竞争最极端的办法。大浪淘沙,八仙过海,或许会浮现一大批有生机、有创意的新企业,把中国经济推向一个新的高度。问题是,中国早已不是一个封闭市场了。在草根企业大显神通的时候,西方跨国公司乘虚而入,如入无人之境,草根企业很难有还手的余地。试想,如果没有安徽政府的大力扶持,奇瑞要和大众、通用、雪铁龙正面竞争,生存的机会怎么说也高不了。换到外国也一样,美国、加拿大、欧洲、日本算是市场经济了,但今天要启动一个草根的汽车公司,还要指望有朝一日打败大众、丰田、通用,道路肯定是曲折的,前途还不一定光明。( w/ z( Z9 }; A, l
1 } T7 Y- b5 t; }' e对于准入门槛不高的行业,国进民退的现象似乎并不严重,当然进一步的倾斜和扶持依然是必要的。+ l/ f7 L* o/ d" j# e' S6 `
( v" U, _9 O# ^至于银行,在中国审计不发达或者不具备足够信用的条件下,商业银行要实现风险控制是很难的。面对不可靠或者不全面的数据,如何做风险分析?对于投资市场也是一样,有太多不规范现象存在的情况下,盈利和亏损常常不是商业决策的结果,而是政策甚至运气的结果。审计、个人财产申报、企业财产申报、个人信用制度达到一定完备程度后,才谈得上一个健康的投资市场。在此之前,银行的商业化不大可能真正实现。6 t8 e+ X; e) l; ]
4 j; u0 Q4 e- J# B; E) c+ o
在理想世界还没有实现之前,强化国企,扶持草根,或许只能这么双管齐下。这是一个围点打援的战术,用少量精兵死守要点,大部队撒出去,打增援。中国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在死守要点的同时,要培植大部队,打增援。否则就成了国军在抗战中的节节死守了,这是被动的,是没有出路的。中国经济的大部队最终不在国企,尤其不在央企,而在草根。毛主席的人民战争思想在这里尤其重要。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