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05|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旅游] 蓝色的浪漫:罗密欧与朱丽叶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4-17 12:03: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说到罗密欧与朱丽叶,人们很难不联想起维罗那。说到维罗纳,人们也很难不联想起罗密欧与朱丽叶。这大概是西方文明史上最著名的爱情故事了。不过通常人们不大知晓的是,这也是西方文明史上最出名的盗版之作。莎士比亚一生中从来没有到过维罗纳,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也不是莎士比亚的原创,这是根据16世纪英国人阿瑟•布鲁克(Arthur Brook)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传奇》而来的,而阿瑟•布鲁克的这个唯一记载于史册的作品则是从意大利人马太•班德罗(Matteo Bandello)的原作翻译过来的。班德罗是15-16世纪的意大利作家,在曼托瓦生活了很多年,还做过曼托瓦亲王的教师爷。班德罗一生写过很多传奇故事,有些根据法国的传奇、寓言,有些来自东方,当然还有来自古典典故。据说莎士比亚的《第十二夜》也有班德罗的影子。另一个说法是莎士比亚的灵感来自Luigi Da Porto的诗,他出身于维琴察,是军中的随军诗人。当然,只有莎士比亚的生花妙笔,才使得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故事不永远地消失在阴冷的地窖棺材里,才使这样的名句得以传世:

"Good Night, Good night! Parting is such sweet sorrow, that I shall say good night till it be morrow." (Act II, Scene II).

"What's in a name? That which we call a rose by any other name would smell as sweet". (Act II, Scene II).

不过原故事并不发生在维罗纳,而是在离维罗纳不远的维琴察周围的山头上,Capuleti家族和Montecchi家族的城堡毗邻而立但誓不两立,酿成了有情人的悲剧。莎士比亚给罗密欧和朱丽亚搬了一个家,搬到名气更大的维罗纳来了。

维罗纳从罗马时代就是一个重镇。Adige河像马蹄形一样把维罗纳包围在中间,使得这个地方易守难攻。这里也像意大利北方的很多重镇一样,从Etruscan时代开始,就是各方势力争夺的战场。从阿拉里克到查理曼大帝到拿破仑,都少不了光顾这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的日子,意大利政变、墨索里尼被囚而又被德军突击队营救出来后,政变集团的首脑之一、墨索里尼的女婿、意大利外交部长齐亚诺伯爵就是在维罗纳的Castelvecchio城堡里受审,然后在旁边的河岸上被枪决的。齐亚诺的日记后来成为研究法西斯升起到二战结束前德伊关系的重要史料,威廉•夏伊勒的《第三帝国兴衰史》里大量引用了齐亚诺日记。德军从意大利撤离,这里也是最后放弃的阵地。德军在撤走时,特意炸毁了河上的桥梁,阻滞盟军的追击,其中包括一座公元一世纪建造的罗马时代的桥梁。战后,维罗纳人不惜把河流阻断,迫使河水临时改道,把古桥的石料一块一块地捞出来,按原样重建了这座桥。

今天,维罗纳重又成为意大利北部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不过不是因为工农业或者眼下臭名昭著的金融业,而是旅游。作为罗马时代和中世纪的重镇,维罗纳有无数估计。老城中的罗马圆形剧场成为歌剧界最重要的露天剧场之一,每年夏天上演《阿伊达》和其他意大利歌剧。圆形剧场不仅古色古香,也提供天然的理想音响,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无数歌剧爱好者和追风者。河边的罗马剧场也经常用于上演各种剧目,这里也是观看维罗纳全景的好去处。不过维罗纳最吸引旅游者的名胜,依旧是朱丽叶的故居。

莎士比亚给维罗纳制造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人们忘记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本来不是发生在维罗纳,兴致冲冲地跑到维罗纳来找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家和那著名的阳台,但维罗纳人心里明白,这上哪找啊?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才的维罗纳人上穷碧落下黄泉,终于考证出老城里有一处人家,在14世纪时是朱丽叶塔家族的房子,恰好这里的小院里有一个阳台,旁边的墙上有爬藤,依稀有点莎士比亚场景的样子,就是它了。结果这里成为古今中外为情所困之人的圣地。门洞的墙上,涂满了世界上各种文字的涂鸦,估计大多是山盟海誓之类的梦呓。不知道从哪个年代开始,院子里有一个朱丽叶的铜像,朱丽叶左臂轻卷,头微垂,似乎沉醉在情思中,又似乎有点悲伤。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了一个传说,如果一个人要找心上人,只要把手搭在朱丽叶的右胸前,就可以如愿以偿。还有说法要是手搭在左胸全,就可以摆脱眼下的不方便的另一半。所以手不能乱放,否则后果很严重。多少年来,看来还是想找到恋人的人多,朱丽叶的右胸前被摸得铮亮,左胸前似乎光泽要暗淡一点。更加恶劣的是,有些人做怪动作,还自以为酷。可怜的朱丽叶,成为传奇了更加不得安宁,天天被成千上万的人摸来摸去,连逃都没法逃。

都说世界是一个男性社会,但罗密欧的待遇好像远不如朱丽叶。朱丽叶终于有家可归后,维罗纳人再接再厉,在隔了几条街不远的地方,给罗密欧也找了一个家。不过这里很少有人来,也根本不对公众开放。罗密欧和朱丽叶都有了家之后,更有好事者要给他们找一个墓。30年代是,维罗纳的市长对这个事情很起劲,无非也是要发展旅游业,他倒是思路蛮超前的。正好在城南的一个修女院里的地窖里,发现一个墓葬。墓棺的盖板开着,里面是空的,谁也不知道这里葬的是谁。后来有人考证出,这里曾经安葬过一个修女,市长大人不管三七二十一,来一个张冠李戴,这里就成了罗密欧和朱丽叶的墓。今天这里是日本年轻情侣的圣地,在朱丽叶的墓棺里举行婚礼据说是浪漫度高得溢出的事情。不过洋人好像不买这个帐,不大来这里凑热闹。我们也没有去。

维罗那的老城中心的Piazza delle Erbe(不知道这在意大利文里是什么意思?好像好几个地方都有这样一个piazza,看来这个Erbe是有实意的词,不光是地名)是老城的中心,市政厅和很多华丽的老建筑都在这里。广场上布满了小摊贩,有意思的是,很大一部分是温州同胞们的。温州人真是了不起,在欧洲常见到他们的身影,即使在很偏僻的小地方。不过温州人是我们的统称,他们自己内部分得很清楚,青田人、文城人、温州人,等等。在这里也有很多酒吧,有露天的,有不露天的,门外有很多电视机,正好在播放北京奥运的开幕式,我们驻足看了几分钟,正好Sarah Brightman在唱,场景里杂技演员在绕着一个巨大的球横着奔走,很是震撼。

穿过彼得桥(Ponte Pietra),河对岸就是罗马时代的剧场,刚在那一边去看过老城中心的圆形剧场,这边就不进去了。但是爬到山上,看看远近风景。这里是维罗那的制高点,景色不错。老婆突然神神秘秘地说,那边有两个女儿,没穿上衣。过去一看,切,就是两个穿比基尼的女孩在草地上晒太阳。老婆在考验呢,没有通过,被教育了好一顿,郁闷。童子们哪,教训啊!上了阶级敌人的当,教训是惨重的。上了革命同志的当,教训同样惨重。上了阶级敌人的当,还可以化悲痛为力量;上了革命同志的当,就只能化悲痛为……悲痛了。教训很深刻,后果很严重。

到河的那一边去,主要目的地是裘斯蒂花园(Giardino Giusti)。这里有一个villa,但这不是重点,重点在花园。这是意大利花园中的典范,集中了意大利花园的主要设计元素。法国花园、英国花园都是后来才有的,意大利从文艺复兴开始,建筑、园林艺术勃兴,那时法国、英国还是蛮荒之地呢。当然,说他们蛮荒之地或许过分,但近代法国、英国的建筑、园林艺术开始与抄袭意大利风格,这是不争的事实。

作为“始祖”的意大利园林比较朴素,,就是简单几何图案,也没有回归自然的概念。但文艺复兴时代透视、构图的概念和重新“发现”的罗马时代雕刻艺术使意大利花园重点在于用绿树和雕刻构图,花园设计就是一幅幅静止图画的叠加,尤其强调以雕刻为视觉中心,以绿树作为衬托,偶尔点缀以园林建筑小品。典雅的意大利花园是盛气凌人的法国花园难以比拟的,也是回归自然的英国花园不可替代的。法国花园和英国花园都要有极大的地盘才能做出效果,意大利城市土地狭窄,土王合贵族还没有时行远离都市的生活方式,老城市里也没有那么大的地盘,所以意大利花园比较紧凑,适合豪宅级的花园,而英国花园、法国花园则非庄园不可。

裘斯蒂花园分两部分,坡下是意大利花园,铅笔一样的柏树像棋盘格一样分划出基本的几何图形,中间用低矮的修建整齐的冬青勾画很多迷宫一样的几何图形,然后在关键位置很有分寸地点缀几座古雕刻,非常有趣味。坡上是巴洛克花园,相对来说没有太大的特色,只有一个青面獠牙的怪面孔还稍微算点特色。

出得裘斯蒂花园,漫步往渡回河的这边的方向走去。相比于游人兴隆的老城,这里游人稀少,房屋尽管华丽依旧,但显得败落。在懒懒的太阳下,靠墙的老式自行车显露出闲适和不经意,曲折幽深的小街流淌着曾经的辉煌,剥落的墙皮和朽烂的门窗则诉说着无人聆听的故事。这是被时间遗忘的维罗那,是未经粉饰的维罗那,是真实的维罗纳。

河的这边还有Castelvecchio,这里曾经是Scaligeri家族的城堡。Scaligeri家族效忠于神圣罗马,要提防曼拖瓦的Gonzaga家族和米兰的Sforza家族的入侵,所以造了这么一个哥特式和Romanesque风格之间的城堡。城堡的布局是一个简单的方形,一面临河,中间是一个矩形的内院。14世纪的时候,城堡和河对岸之间造了一座桥,桥两侧有城寨保护,一旦Gonzaga或者Sforza家族打得太厉害了,顶不住了的时候,可以逃到河对岸的北方,那里是神圣罗马的地盘。Scaligeri家族最后还是没有顶住,逃往德国。这里在拿破仑时代被法国攻陷,拿破仑还住过这里。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占领期间,这里是一个兵营,1923年交回市政当局,以在传统建筑中巧妙地融合现代元素著称的意大利建筑师Carlo Scarpa在1959-1973年之间整修了城堡,现在是一个博物馆。Scarpa巧妙地将保存了城堡的建筑精髓,但增加了现代博物馆必要的楼梯、通道、水电通风灯光等,还在一个不大好处理的角落,营造了一个好像残破的废墟一样的角落,一个平台悬空挑出,托起一个中世纪的骑士。不像特意建造的,倒像古建筑坍塌了一个角,露出来这么个角落,十分巧妙。内院里有一个超现代的解构主义大师Peter Eisenman的雕刻,老婆还以为是一对废弃的电话本堆起来准备回收的,或者是建筑垃圾。老实说,我也没有看出什么奥妙,理解不了。

博物馆里面照例是意大利遍地都是的中世纪宗教绘画和雕刻,很精美,也很容易引起审美疲劳。在城堡墙上,可以看到红砖的古桥伸向河对岸,黄黄的河水在湍急地流淌,不倦地叙说着听不懂的故事。不过可以肯定地是,故事里面没有罗密欧与朱丽叶。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6 收起 理由
老票 + 6 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2-1 00:01
  • 签到天数: 2488 天

    [LV.Master]无

    沙发
    发表于 2012-4-17 14:51:49 | 只看该作者
    从来没好好读过这个经典。现在辅导九年级的孩子不得不去看这个故事,才发现,朱丽叶还不到十四呀!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4:37
  • 签到天数: 695 天

    [LV.9]渡劫

    板凳
    发表于 2012-4-17 17:08:52 | 只看该作者
    橡树村 发表于 2012-4-17 14:51
    从来没好好读过这个经典。现在辅导九年级的孩子不得不去看这个故事,才发现,朱丽叶还不到十四呀! ...

    赤裸裸的早恋啊~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4:37
  • 签到天数: 695 天

    [LV.9]渡劫

    地板
    发表于 2012-4-17 17:09:40 | 只看该作者
    要求配地图...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12-4-17 21:10:05 | 只看该作者
    老票 发表于 2012-4-17 03:09
    要求配地图...

    地图?这也要配啊?哪里都有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12-4-17 21:12:40 | 只看该作者
    橡树村 发表于 2012-4-17 00:51
    从来没好好读过这个经典。现在辅导九年级的孩子不得不去看这个故事,才发现,朱丽叶还不到十四呀! ...

    那个时候就是这个样子滴,16岁就该当妈了,要不就“晚”了。更绝的是,70年代的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就是用一个16岁的女孩拍朱丽叶,结果还有一个裸体镜头。现在这个电影到底是该禁还是不该禁,一面吵得一塌糊涂,另一面悄悄地用Leonardo DeCaprio拍的那个代替,其实谁都知道,早先的那个更好。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2-1 00:01
  • 签到天数: 2488 天

    [LV.Master]无

    7#
    发表于 2012-4-17 21:23:39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12-4-17 21:12
    那个时候就是这个样子滴,16岁就该当妈了,要不就“晚”了。更绝的是,70年代的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就是用 ...

    其实,莎翁所参考的作品里面,朱丽叶16岁。不过当时的意大利对英国人来说实在太遥远了,有很多奇怪的传闻,所以莎翁又根据传闻给减了两岁。

    当时英国的结婚年龄反而比较高,说是一半以上都在19岁以上,14岁结婚的也不是没有,但是很罕见,千分之一的水平的。

    我这里学校教这个东西,用的是1968年的电影作辅助教材。据说比较忠实原著。你说的应该就是这个版本。

    点评

    就是这个版本。  发表于 2012-4-17 21:29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1-23 11:12 , Processed in 0.073659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