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力量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相关日志

分享 运动乃力量源泉--我的运动策略以及生活感悟
热度 18 redbud 2013-3-22 03:45
今天想找人打网球没找到, 只好再次参加学院的羽毛球活动了,慢慢有点喜欢打羽毛球了,我们都是双打,考的是合作能力,也可以算做一项运动。 不过还是不甘心,我想做几项自己喜欢的运动,跑步是基本的体能训练,每天早上跑半个到一个小时,一个是网球,一个是篮球。一周游泳2次,还有3天,一天打羽毛球作为跟学院的人社交活动,那么我还有两天可以打网球 ,决定在周围广播,争取组织一个打网球的团队。 在打羽毛球的地方拉到了一个可以打网球的人,根据社交网理论,我想找到跟我一起打网球的人,最多经过6个人就能找到了,所以我想找到4个人一起打网球,应该是一个礼拜的事情,最好找到10个人,这样轮流的话,每次打网球找到2-4个人的几率是高的。 做完运动的感觉真的很不一样,力量和能量都上来了,这样训练下去,我要回到我30岁以前的生活习惯了,30岁以前,我每天是2个小时的运动量,不包括家务走路什么的。 自从来到英国,反而习惯坏掉了。这几年的海外生活我总结出来: 自己能力再强,要有团队合作的能力,否则什么事情都做不大。 在生活上面,要有一个社区。 想让自己的业余生活丰富,就要多方面交朋友,多方面撒网。华人的教会一般充当了社区,信仰,和心灵的营养来源,但是华人聚集一起多的问题是界限不清,容易产生谣言等等的矛盾。西人教会只有信仰这一块,社区和交朋友的功能要查一点,界线很清楚,但是缺乏人情味。 所以作为一个个体,要有自己的工作方式,交友方式,社区能力,要建立自己的网络,作为一个成人,这非常重要。不能倚赖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朋友,这样你的负担落在一个人身上。如果你交很多个朋友,你的玩乐的对象和圈子就扩大了,在人际关系上面,压力分散。对于自己的一些心事,就要交一些跟自己性情比较相近的好朋友,这些可以从自己的工作圈子里来,可以从教会里来,对于这些朋友,要有互相的喂养,互相的沟通。 对于单身的生活,除了培养自己各个方面技能,培养跟别人合作,观察别人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训练,要在每次集体和团队活动当中,学习一项新的跟人相处的技能。这样会为将来的家庭生活带来很多的好处。 从运动总结到了单身的生活,发散式思维啊!
个人分类: 流水日记|82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闲聊知识就是力量 —— 语言影响人的思维
热度 2 gordon 2013-3-15 09:20
我们说到鸦片战争时,一个通俗的说法总是说满清政府腐败无能,这样造成的一个结果是在人们的思维里,好像有一个强大的政府就行了。 至于这个政府从哪儿而来,这不是我们关心的。 如果你换一种想法,满清政府压迫人民,造成政府和人民、整个民族的无能。 你如果这么想问题,思维就变成了,大社会,小政府的思路了。 关键是事实是什么,你是怎么想的,语言是怎么表达的,思维是如何传播的,这也是写作十分重要的原因。 ××××××××××××××××××××××××××××××××××××××××××××××××××××××××××××××× 注:我不是搞历史的,本文也不是为了讨论鸦片战争,这只是一个对于大众来说“话题性”很强的一个引子。
317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与辛叫兽共勉,知识就是力量
热度 29 寞洑 2013-3-15 06:22
与辛叫兽共勉,知识就是力量
476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转>一个人的能力是限制他的力量 —— 再论楚汉英雄
热度 7 gordon 2013-2-6 22:00
真是一个惊人的发现: 一个人的能力,有时候会反过来成为限制他的力量。最近和好几个朋友同时慨叹这件事情……大家都很努力、很优秀,到后来却发现自己反过来被限制住了。真正的无奈。 ×××××××××××××××××××××××××××××××××××××××××××××× 忙总也说过这个事,能力强的到哪儿都成,于是就到处流浪。能力平平的,除了这儿,他没地方去,呆时间久了,就成事了,就这样。 刘邦就不会打仗,啥也不会,没有办法了,只好让他当领导。项羽、韩信都是将才,那就领兵打仗去吧。 其实就是路径依赖问题,自己曾经的付出,放不下来,这是他自己的问题。 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党叫干啥就干啥,这就是答案,国家选择的比自己选择的还好。 自由意志,啥叫自由意志,你认为你真的有自由意志吗? 现代民主制度的实际操作就是对“自由意志”最好的诠释:社会的大多数成员在以为自己有选择的自由的时候,其实他们作为个体的“自由”在统计意义上,都是一些可以控制的宏观指标。 ×××××××××××××××××××××××××××××××××××××××××××××× 个人感觉是这个人太贪了,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都不容易,这个人是想再度突破,这个不论对谁都不容易的。原因在于时间约束, 一个资质再平常的人,在一个岗位上干了很多年,都不是一个刚入行,干了一两年的人可比的,而那个人又很贪,幻想着自己把自己其它领域的成功移植过来,而时间又不够,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就要耗费很长时间,再转另一个领域也不会少多少,最后发现时间不够用了。 发了一阵牢骚,自己的能力限制了自己在另一个领域成功。根本就不想适合不适合这件事,如果你不走这条路,和资质平庸的人走一条路,你能和他取得一样的成就吗? 明白了,他说的是,自己的能力限制了自己在另一个领域取得成功,不是能力,而是耗费的时间。 他说的是时间约束限制了自己在另一个领域里取得成功。 刘邦换一个角度就是年轻时候的项羽、韩信、张良、萧何。
371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由无知而来的求证的力量—— 比较优势理论
gordon 2013-2-6 12:19
俗话说,北大的怕清华的,清华的怕哈佛的,哈佛的怕什么学都不上的! 什么学都不上,你在丢掉了知识的同时也丢掉了某些束缚,吃一些拉肚子的烂西瓜,还不如紧紧裤腰带饿一顿。 现在经常听到有个口号叫做“抢占制高点”,很多时候都不顾主观愿望与实际条件的差异,有条件、没条件都要上。最后这些愿望经常会成空,付出不少代价。 前苏联决定跟与美国在航天工业上竞争时,前苏联作为中等收入国家,这些产业不是它的比较优势,意味着与航天有关的一系列产业都需要补贴。 由于资源都被不具比较优势的产业抢走了,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发展所需的资源匮乏,其发展自然不可持续。 要谨防那些一无所获的光荣。不要说什么地大物博、资源无限,也不要扯那些不顾一切的挖潜,这事也怪邓拓,写了一本《中国 救荒史 》,最后老大真是翻了个底朝天,老大威武。 俺是一个没有知识的野蛮人,懂得敬畏,懂得自己的无知,that's all
0 个评论
分享 烟花的力量
热度 16 北京阿新 2013-2-3 15:57
国内的烟花把大桥炸断了。有些人表示不相信。看看德国人做的一些测试吧~ 这些还都是合格烟花,用的火药比这次出事的违规烟花威力小不少的~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TEwNTA1MTY4/v.swf
671 次阅读|9 个评论
分享 <转>刘刚:民国立宪史导读
热度 1 gordon 2012-12-29 06:22
注:毛毛以前是 “联省自治” 的重要人物和活动家,在小军阀 谭延闿 哪儿混;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毛毛是和阎锡山能够说的上话的人,政治经验根本就不是留法、留苏的留学生可以相比的。 还要注意的是一股极为强大的政治力量,就是“梁启超、蔡锷” ,袁世凯就是被这一力量给推翻的。 1918年,湖南的督军和省长是由北京政府任命的军阀张敬尧,人称“张毒”。毛泽东创办的《湘江评论》杂志只出了四期,就被张敬尧查封了。 1919年9月起,在“五·四运动”的感召下,毛泽东等学界人士联络教育界和新闻界策划了“驱张运动”。12月2日,长沙学生和工人举行第二次焚烧日货的示威游行,遭到了张敬尧的武力镇压,从此全省掀起了如火如荼的驱张高潮,毛泽东与同仁一起北上北京,南下上海等宣传,编撰了大量驱张的宣传文稿,发表在报刊上。 湘系军阀谭延闿乘机进攻张敬尧,连战告捷,1920年6月,张敬尧退出了湖南,“驱张运动”取得了胜利。 谭延闿号称民国的“政坛不倒翁”,他第三次坐上了“湘督”的宝座,紧接着便面临着“内忧外患”,“内忧”是因为他不肯分权给有军功的赵恒惕,一人大权独揽,引起内部矛盾。“外患”是南北两个政府都对湖南虎视眈眈。 这时候谭延闿便选择了梁启超提出的“联省自治”概念,以巩固自己的权力,1920年7月22日,谭延闿发表通电,表示要“湘人自治”、“还政于民”,实行民治。而后又通电提出了联省自治,他邀请梁启超起草了《湖南省自治大纲》和《湖南自治根本法》放着备用。 西南各省军阀是纷纷喝采,投机政客更把“联省自治”作为时髦的政治口号,胡适、章太炎、张东荪等人也支持在联省自治的基础上建立联邦制国家。 ××××××××××××××××××××××××××××××××××××××××××××××××××××××××× 民国与清季的立宪虽然有时序的承继,却无法统的延续。清末立宪在君主制下推行,民国立宪却高 扬共和的旗帜。所以,可以把民国的立宪史作为独立的一个时期来考察。它始于1911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到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颁布, 至少从立宪而非行宪的角度说,这段历史算告一段落。我打算把这一时期分成以下几个阶段,宪政知识网以后推出的专题文章是按照这个时段排列的,所以,有一个 脉络可以帮助读者比较清楚地把握这段历史。 而且,一个全新的国家在1911年已经在政治上出现了, 而三十多年来,代表一个民主共和基础的政治大法竟付阙如,难怪局中人感慨万千,局外人觉得不可思议 ! 第一阶段:民国建立到南北分裂。 辛亥革 命一役,是共和向专制的首次公开宣战。此后,各省纷纷独立,纵有清廷的《十九信条》,也无法阻挡共和洪流。就在炮火硝烟中,南方独立各省的代表竟在汉口起 草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这成为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及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的法理依据,也促成中华民国的诞生。继而,参议院制定了《中华民国临 时约法》,这才正式厘定政府和人民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这也是第一次在制度上确立了人民和政府对峙的观念,宪政意义重大而深远。 约法毕竟是 个过渡性的宪法文件,虽然具有共和的性质,却缺乏民主的根基。于是,建立民选的国会,制定正式的宪法,就成为中华民国诞生后的首要任务。 1912年,国会 正式成立,采参、众两院制的模式,由两院议员合组成宪法会议,正式开展起草宪法的任务。1912年,在天坛起草了中华民国宪法草案,这就是历史上的天坛宪 草。虽然由于洪宪帝制横生枝节,这部宪法草案未付表决,但却成为以后讨论中华民国宪法的底稿。 袁世凯掌权后,解散了国会,搁置了宪法草案的 讨论,组成政治会议,并起草了新的约法,史称袁记约法。共和观念既已深入人心,再回复帝制势必遭致唾弃。云南军掀起护国运动之后,洪宪帝制也在举国声讨中 灰飞烟灭。洪宪帝制虽然失败,但却在法律上打断了中华民国的法统,在政治上造成了此后十余年的军阀割据。 继任的黎元洪总统虽曾短暂恢复旧约法和旧国会,但终因一次世界大战的参战问题与国务总理段祺瑞水火不容,旁加张勋的胁迫,终致再次解散国会,并酿出清帝复辟的闹剧。平定复辟之后,段祺瑞重 掌实权,拥兵进京,对黎元洪解散的国会更是置之不理,而组成安福系军阀控制的新国会。 此时,为护法统的连续,孙中山南下广州,组成护法军政府。然而,南方 的军阀表面上拥护护法,实则为了争夺地盘。至此,立宪之事已成遥不可及的奢望。而在政治上,中国已进入南北割据的局面。立宪与行宪,需要一个统一的国家、 相对和平的国内环境。军阀连年争战,遂使立宪失却前提的条件。再者,军阀不同于地方自治州的根本之处,在于军阀始终把政权看成私有财产,全无民主宪政所需 的共和观念。对孙中山来说,他正在思考宪政的新路。 这一时期重要的宪法性文件有: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国会组织法》、《天坛宪草》、《大总统选举法》、《中华民国约法》。 比较重要的论文有: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民族之前途”; 王宠惠:“中华民国宪法刍议”; 吴宗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及其缘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及其缘起”;“天坛宪法草案起草经过”; 古德诺:“中华民国宪法案之评议”;“共和与君主论”; 钱端升、萨师炯等:“国会之解散与袁氏新约法之起草”;“洪宪帝制运动始末简述”; 梁启超:“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第二阶段:省宪运动时期。 有限政府是宪政必备的内涵。分权是实现限权的有效手段。分权包括横向与纵向的分权。南北割据,军阀纷争,统一无望。护法无果而终,北京政府的制宪更是渺茫的影子。部分文人在迁就现实的情况下,希望通过省的自治,先从纵向分权着手,在宪政的建设上做一点文章。 在 省宪运动中,以湖南省最为代表,一时间四川、浙江各省纷纷效仿,也造成了激荡全国的势头。但是,在全国一盘散沙的情况下,省宪运动也逃不脱军阀的操控,而 成为小军阀割据的工具。最终,省宪运动不过使小军阀各占一省,自谋利益,以与挟持中央政府的大军阀相安无事。难怪中山先生曾感慨道:外人断不能瓜分我中 国,只怕中国人自己瓜分起来,那就不可救了。 无论如何,省宪运动在历史上还是有积极意义,特别是对于中央与地方政府权限的见解上,有宝贵的经验上的贡献。对于联邦制的讨论,恐怕也是近代史上最热闹的一个时期。而且,省宪运动的影响直接波及其后的曹锟宪法,因为在这部宪法中,联邦制的味道最浓。 这一时期重要的宪法性文件有:《湖南省宪法》 重要的论文有: 李剑农:“联治思想的由来及其运动的进展”; 王世杰等:“分治与统一商榷书”; 胡适:“联省自治与军阀割据”; 李剑农:“民国统一问题” 注:曹锟支持联邦制,这可能跟曹锟的性格有关。曹锟这个人 好哥们义气,擅于放权,直系集团军权一直是由 吴佩孚掌握,只是这个人个人素质不高。 第三阶段:制宪运动之再起与幻灭。 1922 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束,军阀割据,南北分立依旧。但是,当时的中国还是冠名为“民国”。十余年来,虽然名不副实,但民国还是存在着,而代表民主共和基础 的根本大法竟付阙如。虽然没有宪法更符合当时中国的政治现实,但军阀们恐怕也觉得应该作个秀,需要一块遮羞布,于是,便有曹锟表面支持旧国会的议员,并美 其名曰促成南北统一,实则掩饰贿选的行为。结果,激辩十余年不获通过的天坛宪草,经过修改,在数日之内竟通过了三读程序。1923年,中华民国颁布了第一 部正式的宪法,史称“曹锟宪法”,也即“贿选宪法”。在中华民国历史上,并不承认这部宪法的正统性。 可以看出,凡是本身的正当性遭到否定的宪法性文件,都有一个以人名标识的称呼。如“袁记约法”、“曹锟宪法”。这本身表明了该文件并不是国家的文件,而是个人的东西。并不是共和民主的产物,而是独断意志的表现,当然就没有存在的合法性。 此时期的宪法性文件有:《国是会议宪法草案》;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 重要的论文有: 芮恩思:“中国宪法问题”; 吴宗慈:“旧国会第二次之恢复”; 钱端升、萨师炯:“国会第二次恢复至贿选宪法”。 第四阶段:训政时期与“五五宪草”。 面 对宪法成为军阀政争工具的现实,孙中山改变了行宪的思路。他认识到,在当时条件下,中国宪政的实现不在于是否有一纸宪法的存在,而在于首先革除宪政的障 碍。其一:通过武力的北伐,消除军阀割据的局面,实现国家的统一;其二:通过地方自治,培养人民的责任感和自治能力。而要完成这些任务,首先不是制定宪 法,而是实行训政。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显示了这个新方向,主要体现为大会的宣言和建国大纲。 “东北易帜”后,国内取得形式上的统一,于是,国民党内外的人士主张结束训政,早日制定正式宪法,进入宪政时期。新一轮的宪法起草工作重新开始。宪法的起草始于1932年,主要由国民党主持,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 最 初由吴经熊以私人试拟稿的形式投石问路,其后数次修正,最终于1936年5月5日公布了宪法草案,史称五五宪草。这是一部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五权 宪法”为指导的草案。几乎在同时,也公布了国民大会组织法。准备由各省选举代表,组成正式的国民大会,来表决这部宪法草案。但是,就在1937年,卢沟桥 事变揭开了日本侵华的序幕,中华民国的制宪进程再次中断。 这一时期的宪法性文件有:《中国国民党训政纲领》、《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国民大会组织法》。 主要的论文有: 孙中山:“五权宪法”;“建国大纲及其宣言”; 孙科:“我们需要何种宪法”; 张知本:“宪法草案委员会之使命及草案中应行研究的问题”; 苏松芬:“宪法草案起草经过”; 钱端升:“评立宪运动及宪草修正案”; 萨孟武:“中华民国宪法草案的特质”; 第五阶段: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的通过 抗战结束后,为实现国内和平,避免内战,国共两党及其他民主党派在重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但是,此后内战骤起,政协协议未能实施。国民党于1946年通过了《中华民国宪法》,也就是今日的台湾正在实施的宪法。 这一时期的宪法性文件有:《中华民国宪法》 主要的论文有: 萧公权:“制宪与行宪”。 -------------------------------------------------------------------------------- 台湾学者对民国立宪史的时段划分基本是一致的,笔者主要参考谢振民:《中华民国立法史》和胡春惠:《民国宪政运动》中的划分方式。
330 次阅读|6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16 20:35 , Processed in 0.027242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