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查尔斯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相关日志

分享 早年的工商管理学院
gordon 2017-5-12 14:53
早年,商学院的名声欠佳。不少人认为它们的学术含量不够。哈佛大学1908年成立了全球第一所商学院。1920年,学院被迁移到了查尔斯河对岸的阿尔斯顿,和主校园分开。据说,这样做是因为哈佛大学怕商学院坏了学校的名声,想和它保持距离。二战之后,商学院的教学质量有很大提高,并逐渐开始聘用心理学家任教,名声渐佳。现在一流的商学院,远非当年可比。目前,仍有不少心理学家去商学院任教,但商学院毕业生去心理系任教却不多见。目前大致的分工是:心理学家多从事与管理有关的理论研究,商学院则注重实际运用和经验总结。 ********************************************************************* 工商管理学院,早就今非昔比 以为还是 案例教学呢 呵呵
25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管理为什么要致力于分权呢?
gordon 2017-5-4 17:08
一般来说, 集中化的重要作用,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不过,那些认真谨慎的管理学者所表示的疑虑警告我们,不要幼稚地承认集权的好处。例如 查尔斯哈里斯(Charles Harris)爵士对此说道: “如果说我现在是以彻头彻尾的分权拥护者出现在诸位面前,那只不过是我中年信仰的改变。...在我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注意到了地方决策及行动中缺乏一般知识、对重大原则缺乏理解的情形。它们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以后的岁月里,我越发相信,更强的中央积极控制措施将有助于管理效率和节约;而今,要是我把眼界限于具体细节和直接结果上面,我仍会感到那是毫无疑问的。正是当人们退回到 capability brown 的观点,并试图既见树木也见森林时,这种肯定性才无影无踪了。 ...... 简单的集权将决策职能上升到了最高中央,仅仅把决定下来的行动方案留给下级去执行。 我们不要因为下级犯了错误,就通过要求他以后顺从上级命令,来削减下级人员的权限。要教导他,让他再次尝试;不过,如果他是‘朽木难雕’,那就撇开他。” 任何一个人,如果没有认识到长期后果,几乎总会觉得,亲自决策要比委托下级做决策更“安全”些 。这种集权做法对一个上级人员来说,有多重理由可做依据: 他比下级人员更加训练有素,或技能更高 ;如果由他制定决策,他就能肯定那决策合人心意。上级人员不一定总能认识到的一点是,把整个决策职能都集中在自己身上,会造成工作量的倍增,并且会使下级人员成为多余。 即使是上级人员比下级人员更加训练有素,决策分散化也有两大理由。其中第一个理由,就是效率与合适度之间的区别,仅仅考虑决策的准确性是不够的,还必须重视决策的费用。上级人员的薪金一般总比下级人员高。上级人员的时间、精力必须花在组织工作的比较重要的方面。上级人员如果要制定一项具体的决策,就不得不牺牲本当花在更重要决策上的时间;这样一来,具体决策精确性的提高就要付出过高的代价。 分权之所以常比集权更为可取的第二个理由在于,决策权向上层集中,会在决策制定过程中带来金钱上和时间上的额外代价。 中央决策在精确性上的任何优点,必定在有重复决策过程的费用及下达决策的费用,与之相抵触。 ************************************************************************** 伊恩 哈密尔顿 说了一个笑话: 1896年,我在印度西姆拉任陆军军需兵副司令兼军需局副局长。我的上司,陆军军需兵司令兼军需局局长,是一个聪明而勤奋的工作狂。我们两人就是这样辛苦工作,并驾齐驱地赶阅文件;不过我比较年轻,而他又先被医生命令回欧洲治病。这样我就接替了他,成为 驻印陆军军需兵司令兼军需局局长。不幸的是,那时的政府非常吝啬,不肯出钱另任一副职人员。 总司令要求我以一当二,做双份儿工作。 我虽然感到沮丧,但除了试着做,别无良策 。这一天到来了。 哪知道,12小时的工作竟然6小时就完成了。 原来,我过去任副职时,当一个问题从某一个部门提交给我时,我就必须花时间去考虑和解释那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尽力劝说局长接受我的观点,他是一个谨慎小心的人,当他不同意我的观点时,他喜欢把自己的理由记录下来——要写上好几页理由。即使他赞同我的观点,也喜欢用自己的语言去说明。 现在我已经集局长与副局长于一身,但我还是像从前一样研究问题;但我的工作到此为止。我不必去劝说我的下级。因此,我只需下命令 —— 除了让人畏惧之外,这实在是太简单了。 ************************************************************************** 除了以上讲到的那些,还有另一种批评集权的意见。前面我们一直假定,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上级就能制定出比下级决策更精确的决策。 然而,事实上,这只有在上、下级同样能获得决策所需信息的条件下,才可能是正确的。 当决策必须在限期内做出,或当组织在地理上比较分散时,上述假设可能远非正确的。 较高的管理层次得不到较低管理层次上的第一手材料,这种下情不上达的现象,是大家熟悉的一种管理现象。 集权是工作专业化的必然伴生物,一旦进行了专业化分工,就必须引进一定的程序,以保证群体成员之间的协调;而强有力的协调程序之一,便是决策的集中化。这一点不假。 不过,我们在承认这一论断时,决不可无视于专业化分工相伴随的非常现实的弊处和代价。 ************************************************************************** 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包括彼此就计划进行信息沟通。 注: 有些东西,必须 长期才能看出来; 短期看不出分权的好处
22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怎么查尔斯看起来比他妈还老?
热度 40 晨枫 2016-12-19 00:06
女王90岁的官方照,怎么查尔斯看起来比他妈还老?要是他在女王前面翘掉,一点也不惊讶。这家伙太衰了。
1424 次阅读|24 个评论
分享 挫男就要多努力一点
热度 3 gordon 2014-11-24 13:16
传统上,美国社会的主流价值欣赏品学兼优,又擅长体育、社交的男性。他们高中时代是是查尔斯河上的划艇运动员,是爱荷华农田里的橄榄球队队长,未来是美军上校,IBM蓝血精英和华尔街投行家。 但 这让另一些男性受到了冷落——那些瘦弱、矮小、貌不惊人的男生。这些Nerd往往不被主流认可,但计算机时代的到来,使得Nerd们扬眉吐气:通过比尔盖 茨,扎克伯格这些IT精英们,人们发现,原来高中时代那些躲在角落里,带着厚眼镜,腼腆不说话的“盖茨”们,居然能通过看似呆滞的计算机工作,改变世界, 积累起惊人财富。 1980年代,Nerd文化逐步成型,其标志性电影“The Revenge of a Nerd(Nerd的复仇)”、“War Games”等,都在这一时期推出。他们重复强调同一个主题:貌不惊人的高中男生,通过玩计算机,不仅干掉了学校的霸凌(Bully),还拯救了世界,再 抱得校花归。 这 种文化从最初被视为弱者的Nerd的美国男性,逐步扩展到世界其他国家的青少年中(其实印度、中国的理工男在西方社会的整体形象,就是标准的Nerd)。 好在今天Nerd们已彻底咸鱼翻身,《生活大爆炸》和《社交网络》大热让Nerd们扬眉吐气。这种文化之下,编程,仿佛是传统文化中的美式橄榄球,成为的 男性骄傲的标志——前者代表着巴顿式和华尔街式的领导力男孩,后者代表着比尔盖茨和穆斯克式的腼腆但却能改变世界男孩。 **************************************************************************** 赢弱身体,厚厚的眼镜片,就是比尔盖茨 这样的挫男。 因为长时间没有照到阳光,皮肤有点发白。 不聪明,你能怎么办?只能多努力了。 参考资料: http://www.aswetalk.org/bbs/blog-663-45625.html 计算机与消费文化 —— 为什么男性抢走了计算机岗位 ****************************************************************************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Tg5MzU0NTA4/v.swf
20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一年一度的查尔斯河赛舟(The 49th Head of the Charles Regatta )
热度 11 皇家骑警总监 2012-10-27 10:20
一年一度的查尔斯河赛舟(The 49th Head of the Charles Regatta )
波涛闪烁着光,浪花放声歌唱......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DY1MTIwNDk2/v.swf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DY1NTY0ODY0/v.swf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DY1NTc0MDI0/v.swf
489 次阅读|8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18 02:50 , Processed in 0.02465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