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人类学

相关日志

分享 根据分子人类学分析,汉人扩张中不断融合当地人的说法是不对的 ...
热度 24 silentdarkness 2016-9-6 10:02
历史学家说的汉人扩张中不断融合当地人是不对的,当地人基本被驱逐了,福建人是最好的证明根据分子人类学分析,他们基本上是北方汉人的后代,语言上保留古代汉语尤其多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812/18/22_582773014.shtml
1645 次阅读|15 个评论
分享 中心与边缘 —— 究竟什么是“中国人”?
gordon 2015-7-11 07:25
不限于狭义的“人类学”(人类学传统的民族志) 民族大学的研究水平其实还可以,这个事很敏感,不多说了。 在这个方面,苏联学者也很强。 关于应用:不仅仅边疆地区需要,而且“一带一路”也急需这方面的调查。 注:在地图上提出“大战略”,固然不可多得,知道 “how to do” 更不容易。 ******************************************************************************** 究竟什么是“中国人”? 对于处于“边缘地位”的中国人来说,确实是一个事 。 在美国,两代之间对于中国认同的差距,经常是华裔家庭的梦魇,许多年长的华人始终难以明白,为何他们的子女能否认自己是“华人”。 在东南亚,虽然常受挫于自己的华裔身份,许多家庭坚持华人认同已有数百年历史;是什么力量使他们如此? 对此最激烈的争辩,或者说“中国人的定义”受到最严厉的挑战,可能发生在近十年来的台湾。 由于统一派与独立派激烈的争执,由于大陆中国的武力威胁,在这儿许多人辩论,更多人困惑,到底他们算是台湾人?还是中国人? 而对于在大陆的中国人来说,他们也无法理解,为何在台湾,部分中国移民的后代可以否认他们的华夏族源? 摘自:王明柯《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 王明柯还有一本书,也挺好。《 游牧者的抉择:面对汉帝国的北亚游牧部族 》 ******************************************************************************** 为什么要打开盒子? 以前讲过 朴素价值观,和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层级制教育的 问题。 受西方教育的人爱问 几个为什么?这在 中下阶层,很多都不是问题。中国底层人民的说法是,“学愚了”。 电视剧《武林外传》 吕秀才的“忽悠”术 那为什么要打开这个盒子? 现实的需要,不回答这个问题不行了。
20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中国边疆的离心力,它的影响还大吗 ?
热度 2 gordon 2014-1-22 21:31
中国本身虽然处在西方帝国主义的压迫之下,同时,却利用铁道及火器对蒙古民族实施一种近乎“亚帝国主义”的政策。 这个事没办法,不是故意的。工业化、军事化的必然。 在当代中国表现为“人口对环境的压力”,最近的雾霾也是如此。 在现代军事条件下,中国边疆的离心力顶死会变成一场骚乱,已经没有 “伤筋动骨” 的能力了 。许多问题啊,借助于铁路、火器、大飞机已经解决了,参见“西藏平叛”。 中国历史就可以把 “关陇军事贵族集团” 摘出去了。这一集团的影响力横跨了从秦始皇到清代的历史。 以长城的作为基准划分,是有意义的。公元前3世纪“建造”长城的秦始皇,也只是把以前各国所造的长城连起来而已。也就是说这是一个自然的划分。 代之而起的是步兵复兴,来自西方的文明。 近代中国之所以定都北京,是因为 很多重工业企业在这儿呢。
269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从人类学的角度讲起,中国为什么要走工业化道路
热度 2 gordon 2014-1-22 17:29
一个新时代是由前面的时代演化而成,而并非孤立地产生出来。演化的一半是摧毁,一半是改造其所要代替的东西,需要打倒旧的既得利益,以建立新的权益。 这里最基本的条件不单是政治,而是这个新时代一切复杂潜力的综合作用。 生硬的单纯的政治解释是站不住的。 中国的近代化,西方化、日本的侵略方式、还是从苏联革命经验中取益更有效呢? 中国古代文明有多少将被破坏?在这个古代的基础上建立的近代结构又有多大的稳固性呢? 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得检讨整个历史的地理条件,考察各个区域的差异,在这些区域中,原始社会对地理环境的关系也须加以考虑,由此认识各个区域中社会及政治发展过程的区别。这样,才能对中国及其长城边疆历史的各种势力的演进,做出正确的估价。 在西方工业化及其随之而来的政治运动在中国产生作用以前,在早期中国历史中,移民与征服(是政治势力而不一定是整个人口移动)的方向显然是由北而南,由西而东。 中国的人口繁殖,并没有造成人口压力使之向外发展,而永久占据东三省的森林、蒙古的草原和中亚的绿洲。 这个也得解释为什么, 为什么中国的人口繁殖没有溢出到关外? 在长城线以北的亚洲,那儿没有足够灌溉的河流。虽然在内蒙古的大部地区可以农耕,但是耕作必须从精耕改为粗耕,并更倾向于“混合农业”,即在相当程度上依赖牲畜。中国人曾经屡次越过长城,却是时行时止地犹豫不决。同样,草原民族也屡次侵入中国,然而他们也不可能在长城以南永久地建立草原经济和游牧社会。(人可以过来,但社会结构过不来) 到了20世纪,新情况的产生使得我们更清楚的认识这种现象。 在内蒙古的南部及东内蒙古,中国贸易经济控制蒙古经济的现象,已经转变为由移民出现的中国农业经济代替蒙古游牧经济。这种经济比蒙古原有的经济精深得多,尽管还不如长城以内的中国农业那样精深,因为在草原边缘,还不能从河流或水井中取得足够的水来实施灌溉。 在某些方面,农业表示着中国经济的伸展,而在另一些方面,却与中国内地经济没有直接联系。交通的困难,使从草原向中国输送谷类的工作无利可图。(地多嘛,过剩的粮食向内地运) 因为输送谷类的牲畜在经过农业区时必须厮喂,它们可以在几天内吃掉一车谷物。用车辆或骆驼把谷物向草原上运却是有利的事情。在草原上走,牲畜可以随处吃草,只需对每一个旗政府交一点水草费。这样,谷物可以运到较远的地点,卖给蒙古人做食粮,商人可以用谷物换回盐或牲畜、羊毛与皮革。牲畜可以赶回中国来,以比谷类高的价格卖出。 过去,这种现象时常发生,致使边疆产业调整成为要务。有些汉族边疆移民从粗耕转变为农耕与畜牧并重的混合经济,有些则干脆放弃农耕,专力畜牧。同时,有些游牧民族也在畜牧之外加上农耕,有些则完全从畜牧转到农耕,成为汉人。转变趋势是倾向于游牧经济还是农业经济,则由边疆的复杂关系而定——根据历史循环中移动性的重要性的增降而定。 注:解释看原著吧,这里只陈述一个现象。游牧经济中有定居性和移动性两种,像绿洲、喇嘛庙的经济都是定居的。 红色是 “ 西伯利亚铁路 ” 到了这个世纪之交,蒙古被纳入到新势力的范围以内。西伯利亚铁路绕过它的北部,东北的铁道网改变了东内蒙古的情况,平绥铁道一直到达内蒙古的南缘。铁道整个地使原有的粗浅与精深两种经济的天然平衡变形。从北方,铁道把俄国商人从它的侧面送进外蒙古,俄国移民也随之进入,他们至少进入了邻近内蒙古的布里雅特蒙古及唐努乌梁海。从东方和南方,由铁道送进内蒙古的汉族移民比商人要多,因为铁道运输改变了谷类输出的方向,使中国市场比草原市场更为有利。 火器的发展又加强了这种变化,它以本身的方式改变了游牧移动性及农耕定居性的比例。在旧的调整方法中,边疆社会在向粗耕演变时,会出现适当的移动性,会脱离中国而趋向草原。(就是定居的人多了以后,抢劫的也多了,呵呵) 现在,这种情形已经不可能了。虽然向草原的迁徙逐渐改变了这些汉人的经济制度、家庭与社会制度(例如盗匪与边疆军阀的发展),但这些新的粗放经济的汉人,由于外来的铁轨及火器的影响,并不情愿地保留了与精深经济的中国的联系。 注:现在明白美国人在说什么了吗?就是汉族移民别老往西藏去,呵呵 如果没有这些及其他相关因素,在清朝灭亡时会发生什么情况,这倒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肯定地说,蒙古与中国内地会沿长城边疆而分裂,在清朝逐渐形成的社会变化也会突然地崩溃。旧的移动性与定居性、粗放经济与精深经济的基本价值又会重现出来,重归于它们的自然地理环境与社会形式。 在蒙古内部,喇嘛及召庙势力和王公势力之间将有大规模战争,因为王公所掌握的旧传统将再一次适应重新发生的移动性的需要,而召庙的最大利益却不能与其不动产分离,其利益与产业都是在蒙古整个地臣服于清朝的情况下获得的。 斗争的结果,王公和草原部落制度将获得胜利,而喇嘛教,将如蒙古民族在14世纪丧失在中国的统治而返回草原时那样,再次被消减。或许,喇嘛及其召庙,会像17世纪西蒙古和北蒙古战争时那样,去适应游牧形式。游牧原则在召庙中没有完全被消灭,在距内地较远的地方——外蒙古的西北部及新疆、蒙古——喇嘛们每年夏天照例要离开召庙,住在围绕着轻便的“庙幕”的蒙古包里。 从王公和召庙的根本差异可以解释,为什么外蒙古在蒙古人民共和国统治下,召庙反对革命比王公贵族还要坚决。 蒙古共和国所推行的原则是,让工业以适宜的形式加入到游牧经济里去,这样保全了游牧,却摧毁了游牧部落组织。在另一方面,召庙的政治组织已经不是游牧,它已经有办法在游牧经济上建立非游牧的组织,所以它抗争的时间要长一些。 注:信仰这个问题很麻烦,而且 定居的汉人统治者和定居的召庙之间有竞争,你说统治者会采取什么方式呢 ,呵呵 但在事实上,进入蒙古及中国内地的新势力已经不允许再回到旧日的情况。外蒙古先是沙俄帝国主义的侵略对象,然后又被苏联以对蒙古人民共和国贷款、经济援助、技术援助的政策,和一个由苏联训练并装备的军队所控制。 同时,中国本身虽然处在西方帝国主义的压迫之下,却利用铁道及火器对蒙古民族实施一种近乎“亚帝国主义”的政策。内蒙古的大部分地区,自日本1931年侵入东北起,就转受日本帝国主义的直接压迫。日本对中国及蒙古民族的压迫之剧,很快出现了使这两个民族为共同利益而建立新的合作互助的关系的可能性——就像苏联与外蒙古的关系那样。如果这种关系能够实现,就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蒙古经济和中国经济并不一定是敌对的,在现代条件下,它们可以互相为用。过去所缺乏的是一个良好的协调方法,而现在,工业和机械可以联系草原与农区,联系矿区和城市。如果旧日的社会敌对状态不再延续到将来,他们可以很融洽地合作,而不是一个民族臣服于另一个民族。 按:对于蒙古民族,1939年最重要的一件事是苏联军队对外蒙古及满洲边界上与日本军队作战。这件事必定会引起许多重要变化,外蒙古因此会整体进入战时状态,结果会是苏联统治势力的加强。苏联统治势力的加强可以说是日本侵略的结果。此外,还会出现另一个政治军事的变化,即外蒙古与中国的和解,联合抗日。 ×××××××××××××××××××××××××××××××××××××××××××××××××××××××××××××× 毛不搞工业啊,清朝的领土它就保全不了。 发展经济呢,农业也可以,如陈济棠治粤,效仿日本在台湾的经济治理方式。但是要考虑长期发展,政治和军事的原因,必须搞工业。 而中国大陆搞工业有路径依赖,不论是日本留下的遗产还是苏联都是计划经济。 为东北那点工业基础,又把美国惹了。(美国为什么会过来,把傀儡政权打了,人家肯定不愿意啊,它想倾销工业品,中国成为一个像加拿大、澳大利亚那样的国家,符合美国利益 ;美国做服务业是70年代了,二战结束后美国工业还是很强大,朝鲜战争和越战让日本的工业做大了,美国不得已只好去发展服务业了) 这个也不是老毛能定的。 发展水利是因为闭关锁国,它只好发展水利了。 你要想守好清政府的烂摊子,就必须发展工业。不然的话,就会跟历史割裂,中国历史没办法讲了 。 这可不是小事啊,大脑混乱,最后自杀个球了。最后出了一大堆 “伤痕文学” 作家,呵呵 ×××××××××××××××××××××××××××××××××××××××××××××××××××××××××××××× 最后这一点其实论证不太严谨,要想富啊,工业绝对是捷径,因为工业生产快啊,机器生产多快呢,只要你有需求。 注: 像什么汉文化先进,把游牧民族同化的事,纯属意淫 ,入乡随俗而已。定居呢,游牧地区本身就有定居。 近代游牧地区定居化主要是铁路和火器的影响。
242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对于中国人的人类学研究
热度 3 gordon 2014-1-15 02:03
对于中国的社会学研究还算是比较多的,社会心理学就少,人类学更少。 但对于行为科学来说,后两者也是必不可少的。幸好华人学者还有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今天读到其著作,还是非常震撼的。 人类学,这种基础研究时间跨度很长,但都是基础的工作。 这里提到的“作为人类学家的中国人” 就是许烺光先生。 许烺光先生于1977年获选美国人类学会会长,是社会科学界直至目前唯一当选过会长的海外华人,其著作几乎都是以英文撰写,中文世界很晚才知晓到有这样一个人的存在。 对于中国社会的研究,其价值在于揭示近代中国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例如毛发动的文革和乾隆的 “1768年的中国妖术大恐慌” ,时隔多年再次重现。 ××××××××××××××××××××××××××××××××××××××××××××××××××××××××××××××××× 人类学家许烺光1948年的经典之作——《祖荫下:中国乡村的亲属、人格与社会流动》认为中国的文化人格受五种因素影响而形成: 1.家庭生活中以父子关系 为轴心; 2.因强调男女有别而形成的两性之间的紧张; 3.将儿童作为成人来培养的育儿方式; 4.四世同堂的大家庭理想; 5.父母的绝对权威和权力。 注:将儿童作为成人来培养的育儿方式 ,我在“神童问题” 曾经用教育学和心理学做过剖析。现在有人类学方面的印证,心有戚戚焉 ××××××××××××××××××××××××××××××××××××××××××××××××××××××××××××××××× 中国社会研究还有一个剖面就是中国宗教研究,一个很震撼的事实:在革命体制建立之前 , 中国的庙宇已经成为有组织地破坏的目标。对 “ 自由主义媒体说法 ” 很颠覆的认识。 中国宗教研究还有一层意义:在于宗教和皇权的竞争,中国皇帝总是自称天子,也带有一定宗教成分,它和民间宗教必然有一定的竞争。 杜赞奇 Prasenjit Duara 和 杨庆 堃  C. K. Yang 曾提醒我们,在革命体制建立之前 , 中国的庙宇已经成为有组织地破坏的目标。在孔迈隆 Myron Cohen 所称的清代覆倾 后“反偶像崇拜的民族主义”的运动中 , 中国的新精英们即官员、教育者、社会改革者和城市知 识分子们对民间宗教的敌对行动不断加强 ,这些精英们都是在 19 世纪末引进中国的、遵循西 方模式和课程的现代学校体系中接受教育的 Cohen ,1992 ,p. 28 。李景汉在他对中国北方农 村定县的调查研究中 ,系统地记录了这一反偶像崇拜运动的影响。根据李的调查 ,此运动在 1914 - 1915 年达到高峰。当时一个新任县长就打碎了 245 座寺庙中的泥塑神像并把庙堂变 成学校的教室。但是 ,直到 1930 年 ,整个定县仍有 453 个村庄保留了 879 座仍有功能的庙宇 李景汉 ,1985 ,pp. 416 - 446. 。 民国时期与解放以后反封建迷信的结果是寺庙和其他宗教建筑在一个更大范围内的消 失。 注:这个 C. K. Yang 也很厉害,杨庆堃(Ch'ing K'un Yang,1911年-1999年1月10日),中国民间信仰的研究先驱。 1979年他受费孝通之邀前往北京大学演讲,成为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闭全国各校社会学部门后,第一批到中国发表演说的美国社会学家之一。
26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俺现在怀疑人类学大牛在看草蜢的日志
热度 43 草蜢 2013-11-16 03:22
人类学家Gregory Cochran的博客,是草蜢常常光顾的地方。 Gregory Cochran最著名的书是《The 10,000 Year Explosion》 《万年间大爆炸》 他的主要,也是很有争论的观点是,人类的进化没有从现代人类走出非洲而停止,相反,新石器时代农业革命以后,人类的进化加速了。 这家伙的政治观点和草蜢简直是南辕北辙。但草蜢不得不承认这家伙的智商是顶呱呱的。 他常常在他的博客上放一些新角度的新观点,这是俺跟踪他博客的主要原因。 这是他的博客 West Hunter (西方猎人) 这是wordpress 博客,在国内有可能被墙。 http://westhunt.wordpress.com/ 草蜢这次刚刚写完,藏人和南美安第斯山脉土著的高海拔基因+进化史。 到(西方猎人)博客一看: 乖乖, Gregory Cochran 正在提议如何可以通过优生学加强南美安第斯山脉土著的高海拔适应能力。 安第斯山脉土著于藏人相比,最大的高海拔适应问题是,随着年龄的增高,许多安第斯山脉土著老人会满满出现各种高原反应症状。 显然,这是因为安第斯山脉土著在高海拔山区居住历史没有藏人长,而没有经历藏人一样长时期的自然选择的缘故。 Cochran提出藏人的高海拔适应基因甚至有可能来自于更古老(两百万年)居住在当地的亚洲古人类的混血。 Cochran讲道: 对秘鲁和玻利维亚的人群来说,最简单的解决方案就是引进藏人基因。 因为有生存优势的基因,哪怕是一点生存优势,都会在人群中像野火一样传开。 所以在A和B族群当中,如果A族群当中带有一个具备生存优势的基因,只需要A和B之间很少量的混血,就能将这一个具备生存优势的基因在N代之后传遍B族群。 如果大家不急的话,十几个藏人就够了。当然需要几千年来完成这个传播过程。 当然男人传播基因要比女人更快,更有效率。 让十几个藏人帅哥移民秘鲁和玻利维亚。 还可以鼓励他们向当地的精子库去捐献,一方面给当地妇女现金鼓励。。。 当然,这家伙是开玩笑的。(草蜢也是开玩笑的,这家伙虽然高智商,俺打包票他读不懂中文,更别说蚱蜢中文了)。 但下面的评论 就有人说应该向中国政府申请资金,中国政府肯定对如何让汉人具备高海拔适应能力感兴趣! N年前,小白的蚱蜢读王力雄的《天葬》时,以为王力雄 是 对的,因为藏人对高海拔生活的适应是汉人很难克服的,所以N年后西藏还会是藏人的。 现在看来,自古以来(至少从说汉藏语的族群N千年前进入高原,融合当地原住民以来),这个从来不是问题。
1704 次阅读|11 个评论
分享 人类学 _ 日本的法律和公正
热度 1 gordon 2012-10-26 04:40
http://swf.ws.126.net/movieplayer/-0-2_M6P4AQESM_M6P4B3CH9-vimg1_ws_126_net//image/snapshot_movie/2011/1/V/9/M7MFSB8V9-.swf
367 次阅读|2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2 12:28 , Processed in 0.02878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