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认识自己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近代中国 —— 江湖(转)
热度 2 gordon 2014-5-30 16:15
注:摘自王学泰的《游民意识的影响是全民性的》, 认识自己不容易 。全是贩私盐,跑江湖的,《水浒》就是他们人生观的写照。 为什么 X 会是一个僭主?他们有点像文艺复兴时期的热那亚人,他们自身体现的是商业文化,代表的是商业阶层的利益。但他们向往搞工业。就象现在的干部希望拿一个硬梆一点的大学文凭一样。 为什么《水浒》会那么写,它的主要听众—— 市民阶层为什么这么嗜杀呢? 市民阶层就是这样。 说到游民,中国古代社会组织形式有两种,一种是自发组织的宗法社会,另一种是行政统治、管理。自古以来,中国的行政管理系统都做得非常好。从两 汉以来的户籍制度就可以看出来。一般老百姓都受到双重控制。从宗法角度来说,他是宗法人。从行政控制角度来说,他是编户齐民。二者都是在控制人口的流动。 有的人一辈子没出过村子,有的老太太连县城都没去过,这种人很多。   人们就像一棵树似的,被栽在一个地方。有一天,由于天灾人祸,有些人从宗法中流离出来,这种人被称为游民。 为什么讲游民呢?由于中国的皇权专制社会是可控制的,在不发生动乱的时候是比较稳定的,上面有皇权专制,下面有宗法制度,社会是静态的,但人口是动态的,不断增长,不断有游民产生。 游民产生了,必然跟原来的静态社会发生冲突。   社会边缘人,是处在社会群体边缘的人,在极权制度下,易于被“关注”、在主流社会不受信任,前途缺少光明,易于浪迹江湖和走上造反道路。 《论共产党员修养》说地非常透彻。他说,我们队伍中真正信仰共产主义的有几个?好多人不就是为了找出路吗?有的甚至是为了逃避家庭的包办婚姻。 注:不是君主,而是一个僭主,这本身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他反封建,呵呵 近代 “ 僭主 ” 这个词主要来源于 贡斯当 攻击拿破仑的著名小册子《征服的精神和僭主政治及其与欧洲文明的关系》 ×××××××××××××××××××××××××××××××××××××××××××××××××××××××××××××××××   研究游民问题,更重要的在 于考察社会底层民众对社会的思考, 他们在社会变动中行事方式及其社会地位的变动。他们与主流社会有不同的思想意识,这不仅影响到当时的社会,还对后人有影 响 。游民爬上统治阶级的现象不少见。中国改朝换代的时候,有两类人最活跃,一个是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少数民族(游牧民族)。另外一个就是底层游民。二者都 不受当时的制度观念束缚。   举个当代的例子,山西省有两位著名的劳动模范,一是西沟的李顺达,一是闻名天下的陈永贵。前者是典型的中国农民,每天想的都是“山上绿油 油,牛羊遍地走,走路不小心,苹果碰住头”;而后者就有过游民经历,小时候家里很穷,父亲卖妻鬻子把六七岁陈永贵带到大寨,为了生存,陈永贵学过打烧饼, 走村串巷,有过许多人生经历。他善于与农民打交道,处理问题的方式往往很有技巧。毛泽东说永贵“每年都有个新套套”处理农民问题。在大寨他是外来人,大寨 的大族是贾家。 为什么他能做两面村长,参加维持会? 有人说他是汉奸,我不赞成。在日本人统治之下,谁去与日本人打交道?打交道的都是汉奸?未必。一, 陈永 贵在大寨属于孤门小户,日本要村长,大寨中的主流家族如贾家就不愿意去,自然他这位能说会道的陈永贵就被推举出来。其次,他在村里最穷大胆,有处世经验 的、又没有后顾之忧,所以他也能出来干这个事 。建国后他的发迹也与其善于处世的能力有关。底层人要想上去,有无文化是次要的、必须有丰富的社会知识、有跟 各种人打交道的经验和方法、又能灵活善变(陈永贵后来的“坚持”是因为毛主席把他搞的一套肯定下来了,其本人对毛怀着无限感激,把这一套固化下来,因此 到 了改革开放时代,他反而不能应付了外界的变化了 )。这些正是老实农民李顺达所缺乏的。 ××××××××××××××××××××××××××××××××××××××××××××××××××××××××××××××××× 知识分子    在中国,尤其是清末以来,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造反、革命的人往往不是那种最穷、最苦最过不下去的人,比如蔡元培、毛泽东等革命者,都是“家有恒产”的,您对这个现象怎么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领导造反是一个技术活,得靠两点,第一,你得有知识;第二,即使没知识,也要人情练达、洞明世事。也就是过去说的“世事洞察即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近百年,为什么革命那么多?科举制度的废除是一个重要的契机 。有科举制度的时候,知识分子大部分是自学起家。用一个比喻,此时的知识人是手 工业生产的。1905年,不仅废科举,还兴学校。学校是工厂化的生产知识人。一个小学每年能培养一二百个人,更何况一个县里不止一所小学。当时一个县里有 四五十个秀才就是很多的了, 一办学校,每年就能生产成百上千的秀才 (当时把毕业的小学生视为秀才、中学视为举人)。 西方办学校有企业承接,中国废除科举, 办学校,没有企业承接,培养出那么多的知识人,没有考虑他们如何就业。 这样培养出的高级人士像陈独秀、李大钊这类,他们毕业后,游走于达官贵人之间,写文 章鼓吹变革。底层的知识人去干什么?都去当小学教员?没那么多小学生可以教,于是造反、搞革命也是他们改变自己命运的一种选择。 清末民初上“洋学校”(维 新后办的新学)比以前为了参加科举考试到私塾中去开蒙花费大多了。家里没有钱哪里上得起学? 注:学校扩招就像一个炸药库。不论是法国大革命、还是美国对恐怖分子的研究,都证明 知识分子是恐怖分子的主力。   近百年的社会革命比较多,当然,帝国主义的侵略、国内阶级矛盾是主因。但是,社会上活跃着一帮人,他们有点儿文化,放大社会的不公正,说给 老百姓听,启发百姓自觉意识,也很重要。革命、造反有一帮人提倡就与自发的大不一样。 近代造反本身成了一种职业 ,用列宁的话说,我们是职业革命家,我们就 是干这个的。 职业是什么?是谋生的手段,但给你的东西对不对,他不管。就像卖牛奶似的,为了检查过关,在奶中加了三聚氰胺,但他就是卖奶的,至于你喝了以 后怎么样,这在销售链如此之长的工商社会,操作者是很冷漠的 。如果养奶牛的就是你的邻居,低头不见抬头见,给你兑三聚氰胺的可能性就小很多。   科举制度废除后,产生了很多职业革命家,这跟过去的造反头头不一样。过去的造反派,像林冲,实在是逼不得已,高俅的儿子想霸占他媳妇,他想 委曲求全,但高衙内进攻到底,还要害他,把他发配了。他还幻想挣扎回来与妻子团聚,当幻想意义破灭后,迫害还步步紧逼,只好“逼上梁山”。而职业革命家是 以革命为职业,当然其中有理想主义,但找出路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注:象“两弹一星” 干的活儿,他们是干不了的。象 圣约翰大学 那样的学校,他们是上不起的。 ×××××××××××××××××××××××××××××××××××××××××××××××××××××××××××××××××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zEzMDA1MTAw/v.swf
246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认识自己
热度 5 长林石室 2012-9-16 10:53
人啊,认识你自己-----阿波罗神庙神谕 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道德经 曾经有位哲学家说,当人类把观察的眼光从自然界转向自身的时候,人就开始走出神的范围。但认识自己(这实际上是一种反思)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存在着诸多障碍。 首先得意识到需要对自己进行认识,也就是要存在探究自身的动力。这并不是通常存在的动力,在很多时候人们不会主动觉得需要对自己进行认识。通常意义上说来,认识自己首先是需要对自己这个存在进行反思至少是需要一定程度上的否定。这本身就不是一种自觉的意识。特别是对有些人来说,更是如此。他们被大潮推动着往前走,走久了却觉得是自己在掌握大潮。如果对这个说法表示不理解,可以去采访下经历过人人都是巴菲特的股市大潮的人。所以一般来说,人的反思是需要某种触动,从通俗意义上来说就是失败。从这个意义上说,韦爵爷是不会也不需要反思的,需要反思到是他的师傅--台湾早期著名的革命家、反清复明的先驱和先烈--陈近南同志(陈近南同志是支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的)。 有了反思的机缘,并意味着一定会进行反思。上面说过,反思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否定自己甚至可能是彻底否定;这需要巨大的勇气,这个勇气跟通常意义上的勇气不同。这方面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两千年前世界著名的举重冠军--项羽同志。项羽同志是块举重的好料子,还未成年的时候就已经能举起一只鼎了(要注意到,那时候的鼎一般是铜做的)。后来项羽同志跟随叔父项梁一起加入了陈胜吴广领导的革命队伍,为推翻经济建设过热(修长城、阿房宫、驰道)的秦王朝作出了巨大贡献。特别在巨鹿之战中,项羽同志破釜沉舟以巨大的勇气歼灭了秦的主力军;在关键时刻挽救了革命,挽救了朝廷。革命成功后,项羽同志跟革命队伍中的刘邦同志在谁居住的地盘比较大的问题产生了尖锐的冲突。两人进行了一系列坚决的斗争,项羽同志在所有他亲自参加的斗争中都赢了除了垓下之战,这一战他猜到开头却没有猜到结局---失败。最后项羽同志逃到乌江边,面对着生的希望和死的抉择,项羽同志选择了维护军人的荣誉--自刎。在作这一选择前,项羽同志总结了一下自己失败的原因:“吾起步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也,非战之罪”。LOOK,项羽同志可以不顾死生,勇气不可谓不大,但却没有勇气承认自己的不足。对比刘邦同志,我们就可以更清楚这点。刘邦同志火线提拔韩信同学后,跟韩信作了一次深入的灵魂的交谈。韩信作为革命队伍中的新力量,革命干劲是比较高的。因此他单刀直入的问刘邦同志:“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刘邦同志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和权衡后(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的说法是,汉王默然良久)承认说:“不如也”。刘邦同志 虽然在战场上勇气较项羽少(甚至据说曾经有在逃亡途中遗弃子女的行为)但是在进行反思方面的勇气是高的。所以说有时候,认识自己所需要的勇气甚至是比上战场还大。 那么在有反思的机缘和勇气之后,就能顺利进行了?不,这时候还需要一个参照标准以此来找出真正的不足;在这方面女同学的经验是比较丰富的,因为女同学居家旅行都会带着一样东西镜子。这镜子要是面善解人意的魔镜那就糟糕了,明明没有扑粉、描眉,镜子却说:“放心的出去吧,主人。范冰冰现在都崇拜你耶”,结果可想而知。所以,这个参照体系至关重要,至于什么参照体系最好,这不容易确定。因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情况,标准不一致。比如说张生在莺莺的后花园吟诗几首,人家莺莺根据那时代标准一对,心里琢磨:哇,优质男生,潜力股啊。但张生要是参加非诚勿扰即使莺莺也在现场,最可能的情形是张生刚说两句灯就全灭了(什么,这位同学说还有灯亮着。我这里要提醒这位同学的是那盏是大厅的大灯)。但抛开这些表面的标准,有些标准却是永恒比如说勤奋、实事求是、勇气等。 知人不易,自知更难。
903 次阅读|1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6 03:34 , Processed in 0.019408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