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约翰

相关日志

分享 这个女孩去了约翰霍夫金斯大学
热度 15 席琳 2016-10-17 10:13
这个女孩去了约翰霍夫金斯大学
2016-10-16 美国是人才济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这个俄罗斯裔女孩,我关注很久了,她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浓厚的科学兴趣,14岁就在全美顶尖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后来赢得西门子高中化学竞赛一等奖,2016年被约翰霍夫金斯大学录取,值得继续关注。 女孩获奖的一个试验,是在米之根大学的一个中国教授给指导的。女孩的舅舅,说话有点儿结巴,可是做研究,是一把好手。
个人分类: 科学实验|704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约翰克里斯多夫 —— 大力神 赫拉克勒斯
gordon 2016-6-18 06:16
做了过河卒子,只能奋勇向前 ———— gordon 其实忙总说的80 年代的人,我都没有听说过 。 ———— 是为序 注: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90年代是一个荒芜的时代。 抛弃了藤蔓作物 ,可以长另外的作物 (80年代总归有点弱,有思想的人没钱,总归长不大) 90年代,还算是有点钱 荒原有点钱 ,呵呵 **************************************************************************** T·S·艾略特:荒地上长着丁香 | 赵萝蕤译《荒原》 四月是最残忍的一个月,荒地上 长着丁香,把回忆和欲望 参合在一起,又让春雨 催促那些迟钝的根芽。 冬天使我们温暖,大地 给助人遗忘的雪覆盖着,又叫 枯干的球根提供少许生命。 注: 只有早熟的人,才会理解 四月 。(你喜欢安静的冬天,但是春雷阵阵,春雨的温暖,让你无法将息。你一直睡不着) **************************************************************************** 原野 —— “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圣者克利斯朵夫渡过了河。他在逆流中走了整整的一夜。现在他结实的身体象一块岩石一般矗立在水面上,左肩上扛着一个娇弱而沉重的孩子。圣者克利斯朵 夫倚在一株拔起的松树上;松树屈曲了,他的脊骨也屈曲了。那些看着他出发的人都说他渡不过的。他们长时间的嘲弄他,笑他。随后,黑夜来了。他们厌倦了。此 刻克利斯朵夫已经走得那么远,再也听不见留在岸上的人的叫喊。在激流澎湃中,他只听见孩子的平静的声音,——他用小手抓着巨人额上的一绺头发,嘴里老喊 着:“走罢!”——他便走着,伛着背,眼睛向着前面,老望着黑洞洞的对岸,削壁慢慢的显出白色来了。 早祷的钟声突然响了,无数的钟声一下子都惊醒了。天又黎明!黑沉沉的危崖后面,看不见的太阳在金色的天空升起。快要倒下来的克利斯朵夫终于到了彼岸。于是他对孩子说: “咱们到了!唉,你多重啊!孩子,你究竟是谁呢?” 孩子回答说: “我是即将来到的日子。” 约翰克里斯多夫的结尾。
132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由爱发电 —— 约翰纳什
gordon 2016-5-11 10:54
我 一直相信数字、方程式和逻辑关系。因为它们总是为我指引真理。但在追求了一生的真理之后,我问自己,什么是真正的逻辑关系?真理又是有谁来决定?对于这些 问题的思索让我经历了从生理上到精神上再到幻觉上的洗礼。最终,我还是回到了现实中,我找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发现,在爱的支持下,任何逻辑关系和真理都会 被发掘。今晚,我能在站在这里领奖都是因为你,你不离不弃的陪伴才成就了今天的我。你就是我的真理。 ---约翰纳什
19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柏林爱乐的约翰受难曲演奏会。
热度 6 fcboliver 2014-2-28 08:12
柏林爱乐的约翰受难曲演奏会。
偶昨天忽然心血来潮,想去古典音乐的圣殿之一 的柏林爱乐厅 听场音乐会。于是就订了今天由Simon Rattle指挥的约翰受难曲演奏会。巴赫的这部受难曲介于歌剧和合唱之间,讲述了椰树从入狱到挂掉的故事。因为听不清大部分歌词,偶基本一看歌剧就要打瞌睡,即使Rattle也不能使偶破例。 不过说了,反正闭幕的掌声也提醒我该醒来排照了。 入口处少不了,德国面包。 Sony RX100挺好玩的。 女二号带孕上场。
373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贴身肉搏之中国怎么了(转)
gordon 2013-9-17 16:54
http://finance.sina.com.cn/world/20130903/005916640895.shtml 作者 约翰·罗斯义    目前在世的人们,一生从未经历过这样一件事——美国竟然不是世界工业的领头羊 。世界最新数据表明,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生产国,而且,是“远远”超过。这结束了美国长达一个世纪在该领域的领袖历史,因此,清晰记录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并仔细分析它代表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含义,具有重大意义。   联合国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在金融危机前的2007年,中国工业生产总值只有美国的62%,而到了2011年,中国工业生产总值就已经是美国的120%——2011年,中国工业生产总值达2.9万亿美元,美国为2.4万亿美元。   联合国2012年数据目前尚未发布,所以笔者用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数据来佐证笔者关于以下趋势的判断——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中国工业产出增长了10.3%,而美国只增长2.7%。美国中央情报局《世界概况》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工业总产值3.7万亿美元(译者注:由于中国国内统计与国际统计方法不同,不具有可比性,文中所有国际对比均采用国际通用标准),美国只有2.9万亿美元——意味着,中国工业总产值是美国的126%。   在工业总产值中,我们仅以制造业为例——即排除矿业、电力、天然气、水务的产值——2007年,中国的产值是美国的62%,2011年,这个数字变成了123%。不仅是2011年,中国超过美国的幅度在2012年、2013年继续增大。   不仅美国式微,全球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望中国项背”。2011年,中国工业总产值是德国的346%,是日本的235%。   除了上文分析的联合国数据,另一全球权威统计者——世界银行,该数据进一步显示了这一全球历史性的颠覆,尽管世界银行与联合国的价值统计方法不同。世界银行数据与联合国数据有微弱差异——2007年,中国工业总产值只有美国的60%,2011年却达到了121%。   因此,从联合国、世界银行、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数据都可以看出来,中国从2007年连美国工业产值的2/3都不足,发展到“远远超过”美国工业产值,仅用了6年。   所以,如果说以前中国在全球金融危机前是“世界工厂”,那么现在,中国“世界工厂”地位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大大加强了。   在过去6年中,中国工业产值几乎翻了一番,而美国、欧洲、日本却连危机前水平都还未恢复。8月7日中国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7月至2013年7月,中国工业产值增长了97%,而美国却下降了1%。尽管欧洲和日本尚未公布2013年7月工业产值数据,但2007年7月到2013年6月的数据也可以说明这一问题——欧洲下降了9%,而日本下降了更多,达到17%。   正是由于中国的惊人增长,发展中国家工业产值对全球格局的颠覆才引起了目前的广泛讨论——至可比数据公布之日止,过去6年至2013年6月,发达经济体的工业产值下降了7%,而发展中国家却增长了65%。   从全球格局变化背后的意义来分析,中国工业产值的上涨所蕴含的深意和影响远远超过工业自身,这对于中国人均GDP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关键作用。因为 从生产率来看,与其他经济领域相比,特别是相较于服务业,工业是最容易取得生产率快速增长的领域 ,所以欧洲、日本的工业产值下降以及美国工业产值增长的相对停滞,意味着中国正在缩小本国与发达经济体的生产率差距。   正是由于工业产值的大幅增长,中国得以妥善消化人民币大幅升值的压力,而这又直接产生了积极效应——中国进口的价格相对降低,人民生活水平相对提升。   除了人均GDP、进出口、人民生活水平的积极影响之外,中国工业产值的大幅提升及与各地区的对比,使得“美国工业是否强势复苏”争论结果昭然若揭——目前波士顿咨询公司认为美国工业复苏强劲,而高盛和其他分析机构则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即美国工业并未强势复苏。 而中国的经济学家,如郎咸平,撰文表示美国正在大举复苏,而中国工业正经历危机,此类言论在数据面前,显得如此愚昧——数据表明中国工业产值几乎翻了一番,而美国却丝毫未涨。   然而,尽管进步巨大,中国成就却不可夸大。 中国工业产值目前只是总金额远超美国,而美国仍然是全球实质上的技术领袖 ,中国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赶上。 从全球收入来看,美国工业企业的收入仍然是中国企业的4倍 ——尽管2007年至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收入已经超过德国工业企业,成为全球第三。   通过对全球主要经济体工业产值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与中国工业产值的巨大发展相比,美国引起媒体巨大注意力的油气“水力压裂法”只是微不足道的小插曲而已——正如数据表明的,美国工业甚至连危机前的水平都尚未恢复,更别提巨大发展。   整整100年,美国从未被任何国家取代其工业领袖国地位。中国现已确立了其世界第一工业生产国地位,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步。而世界工业格局的颠覆,不仅是中国,更是世界经济的历史性时刻。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报见习记者 陈莎莎 翻译) ××××××××××××××××××××××××××××××××××××××××××××××××××××××××××××××× 这篇报道透露了一个信息,就是中国的工业很强大,这是切身可以感觉到的。 好像就是最后一厘米不怎么样,就像电信设施一样,以前的电力设施,农电和主干是有差距的,主干老大搞的是妥妥的,不用怀疑。
0 个评论
分享 Hollywood上个世纪人才济济啊。。。
热度 17 中关村88楼 2013-9-2 09:23
美国电影协会1999年弄了个百年回顾,评选了50位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演员,约翰为恩和费雯丽竟都没有进入前十。 the full list of the 25 top male and 25 top female legends is: # MEN # WOMEN 1 Humphrey Bogart 1 Katharine Hepburn 2 Cary Grant 2 Bette Davis 3 James Stewart 3 Audrey Hepburn 4 Marlon Brando 4 Ingrid Bergman 5 Fred Astaire 5 Greta Garbo 6 Henry Fonda 6 Marilyn Monroe 7 Clark Gable 7 Elizabeth Taylor 8 James Cagney 8 Judy Garland 9 Spencer Tracy 9 Marlene Dietrich 10 Charlie Chaplin 10 Joan Crawford 11 Gary Cooper 11 Barbara Stanwyck 12 Gregory Peck 12 Claudette Colbert 13 John Wayne 13 Grace Kelly 14 Laurence Olivier 14 Ginger Rogers 15 Gene Kelly 15 Mae West 16 Orson Welles 16 Vivien Leigh 17 Kirk Douglas 17 Lillian Gish 18 James Dean 18 Shirley Temple 19 Burt Lancaster 19 Rita Hayworth 20 The Marx Brothers Chico Marx Groucho Marx Harpo Marx 20 Lauren Bacall 21 Buster Keaton 21 Sophia Loren 22 Sidney Poitier 22 Jean Harlow 23 Robert Mitchum 23 Carole Lombard 24 Edward G. Robinson 24 Mary Pickford 25 William Holden 25 Ava Gardner
1106 次阅读|8 个评论
分享 zt约翰-穆勒:战胜了风车的勇士
热度 30 万里风中虎 2012-8-18 06:56
http://book.hexun.com/2012-08-17/144853073.html 文章摘自 《经济学大师们》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我无法……以一种坚定的厌恶态度来看待 资本和财富的停滞状态 ,尽管老派的政治经济学家对待它的态度是普遍的反感。我倾向于认为,就整体而言,这对我们现在的境况是一个相当大的改进。我承认,我没有被生活的理想所迷惑,那些坚持生活理想的人认为人类的正常状态是拼命地出人头地,以及人与人之间相互蹂躏、压榨、排挤和践踏,这些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存形态,是很多人最渴望的,而绝不是工业进步其中一个阶段的令人讨厌的病症。 约翰-穆勒从来没有表现出同情心。 他可以体谅空想社会主义者,但从没有在他们的请愿书上签名,或者与他们一起游行示威。 正如拜伦勋爵所说:“我站在他们当中,却不属于他们。” 约翰-穆勒从没有放弃对竞争的信仰,以及对中央集权的托克维尔式的恐惧:“我完全不同意(社会主义者)所宣讲的学说中 最显著和暴力 的部分,以及他们 反对竞争 的雄辩……他们忘记了,无论在哪里,竞争不存在了,垄断就会取而代之。” 在“竞选活动”的最后关头,他参加了一场工人的公众集会。竞选对手冷不丁打出了横幅,上面引用了约翰-穆勒评价英国工人阶级是“骗子”这样直言不讳的话。他的话被继续引用道,“美国的工人阶级要好于外国的工人阶级,因为他们有 愧疚感 ”。此时此刻,任何其他的政治家都被“浑身涂满柏油并被粘上羽毛”了,难以全身而退。约翰-穆勒回忆道:“我被问及是否写过并发表过这样的话,我立刻回答‘是的’。”他的支持者们惊慌失措,开始担心自己的小命不保。“这两个字刚说出口,热烈的掌声就响彻了整个会场。”工人们终于发现了一个他们可以信任的人。 ( 小虎注:工人阶级不需要骗子来领导,他们更需要严肃的批评者帮助他们争取权利 ) 约翰-穆勒于1873年辞世。虽然他没有在战争中打过仗,也很少提高嗓门说话,或者接受挑战,他的一生却一直在斗争。他与顽固者、精英人士、理性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抗争。他向在幼年时期深深印刻在他大脑中的信仰发起了挑战。18世纪英国政论家埃德蒙-伯克曾经哀叹说“ 骑士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诡辩家、经济学家和精于计算的人成功了,欧洲的荣耀永远地消失了。 ”( 小虎注:萨缪尔森改了几个字用来当他的经济学教科书的前言 )的骑士精神仍然激励着约翰-穆勒。他最勇敢的决斗和征服是战胜了他心中的风车。
个人分类: 经济学杂谈|304 次阅读|13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30 15:02 , Processed in 0.02916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