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慈禧太后

相关日志

分享 張戎的慈禧太后
热度 8 席琳 2015-5-5 07:02
2015-5-4 关注张戎有一阵子了,首先是从她的自传体小说《鸿-三个中国女儿的故事》,是二十多年前写的,比较抒情,也比较成功,旧书店里现在卖的多的是,然后是她的《毛泽东-不为人知的的故事》,引用了一些史料,得出一些比较有争议的结论,网上曾经吵的很厉害。现在又看到《慈禧太后-中国现代化的推手》,写得有血有肉的部分应该是在第二十七章和第二十八章,也就是在义和团起义遭到八国联军镇压之后,引用了当时在华西方人的通信和回忆。作者自己认为是在言必有据,秉笔直书,是写历史而不是在写小说。可是稍微翻了翻,给人的总体感觉是她在以写小说的手法在写历史,有个人的喜好和政治因素在里面,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从而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广告效果。作者能把一篇文章就可以说清楚的问题,动辄就能够写成一本大部头的小说,文字的功底,应该还是很强的说。 下面是一个台湾网友的书评,笔者也基本上认同: 張戎經典的那本《鴻》我沒看過,她寫毛的傳記倒成為我奠定對於此翁的基本觀的基礎,當然,可想而知我是怎麼看紅朝太祖,雖然本來就對他沒什麼好感。不過這不是本次要討論的點,只是以此為印象,可以想像張戎的《慈禧》應該是很難講求“客觀中立”。 坦白說,歷史本身就是研究者的解釋跟對話,史學觀小弟就不賣弄獻醜,總之大家都清楚。只是說,傳記要寫的好看,太過講就“客觀”就很難了,舉個例子來說嘛,傅高義的鄧小平傳是中規中矩,可讀性高,但沒什麼特別的“爆點”。 張戎想寫的東西都在封面上定調了,只是小弟還是覺得她“漂白水加太多”,雖然整本書其實會讓人唸起來津津有味,難以釋卷。 筆者本身對於慈禧的了解也說不上深入,大致上都是在研究近代史不可忽略的理解,甚至蠻多來自於高陽的著作,或者是唐德剛的《晚清七十年》等。嚴肅的史學著作不多,跟後面作者引用的那堆書比起來跟是不足掛齒,但有些異議觀點還是想提出來討論。 前面說張戎的“漂白水加太多”,基本上從開卷就出現了,她說慈禧透過替父親張羅處理家務展現出精強能幹這些都還好,進了宮沒多久就“想替丈夫分 憂”,未免有點太過。雖說是官宦出身,但以那個時代的女性來說,是能有多少見識,要說她是耳濡目染,比別的女人“多一點興趣”倒還比較合情理。張戎的做法倒讓我想起了看傳統二十四史的后妃傳那些鯉魚力爭上游的小故事來。 對於慈禧初次垂簾的同光中興基本上定調為掌舵人,到泡泡被日本人戳破,寫成因為交給年輕皇帝親政,“被翁同龢等傳統派所誤”、“放慢了改革以至於被日本追上”、“帝后黨爭掣肘李鴻章打甲午”,一付打輸了都是“They”的錯,要是老娘在結果就不同了,實在有點接受不了這種解釋。今年是甲午年,對岸出了一堆書我一本都還沒翻,不過我對於當年那部〈走向共和〉呈現的方式是比較欣賞的。 基於這個思路下來就是戊戌政變,張戎把他定調為康有為這個空想家的殺人奪權計劃,甚至說他有“稱帝之志”並不惜聯合日本,把江山拱手讓人的誤國大計,而慈禧則是出於“正當防衛”,盡量“低調”處理。筆者看作者書單中有茅海建教授的著作,雖然我只有略略翻過,不過她怎麼得出這結論實在有點好奇。 好吧,深宮內的政爭外人是難以理解,就像是我們今天看中共高層清算都是一樣霧裡看花,大概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吧。反正,至少我們知道,康聖人是救不了國的。 義和團這件事,唐老形容的好“此時的太后只是個女人,不是政治家了”,張戎的論調沒離這太遠。回京後的改革就是老太后的痛定思痛,雖然照慣例又是一切的功勞放大看,都歸在一個人的領導下。 忘了在哪聽來,說晚清中國大概就是被揍一拳醒來,振作一下後又繼續睡,然後再被電的輪迴,按照這邏輯,辛亥年後的改革也只是剛好。基本上,筆者認同自慈禧以後的歷代中國領導人都是等而下之(好像是唐老評的吧),但是她老人家臨終前的這場改革能夠走多遠,雖然只是臆測,但光是問一句要“要保中國還是保 大清”,恐怕就洩了底。社會跟經濟的變革必然帶來政治上的衝擊,國族主義的挑戰是傳統清皇室需要非常強而有力的人才有辦法完成轉型去應付,當時的時空背景 看起來都不允許。更不要提泛民主化,雖然表面上都是在時程內,但鄧小平做不到的事情,慈禧能做到?不管是英雄或者是凡人,都還是跳脫不了自己的“本質”, 就是俗話說的“屁股決定腦袋想什麼”。張戎樂觀的認為老太后活到1916年,君主立憲或許就能夠成真,或許這對一個八十幾歲的慈禧來說,要求會不會太高? 一百年了,現在的華人還在爭的東西,人家還不肯給。這樣的期望可能對一生都在獨裁的老太太來說未免太沉重了。 總的來說,張戎這本著作是個不錯的歷史讀物,但談論到學術性跟嚴謹度未免有些欠缺跟大膽,當然,做為一個觀點去重思慈禧這個人物也未嘗不可,筆者還是會想推薦大家看看。 在本书第二十七章(和西人做朋友),作者认为有三个女人,对1902以后的慈禧太后有重大影响。她们是 1) 美国大使的夫人Mrs Sarah Conger - the doyenne of the diplomatic ladies and a devout and forgiving Christian. Through Mrs Conger's influence numerous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2)慈禧的美国画师 Katherine Carl 小姐; 3)波士顿出生的美国商人和中国老婆所生的中美混血的Louisa Pierson小姐。 在第二十八章中,作者认为慈禧太后在她生命的最后六年(1902-1908)内,做出了至少七项有利于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改革。 第一是鼓励满汉通婚;第二是废除汉族妇女缠脚;第三是提倡妇女教育;第四是废除科举制度,第五是司法改革;第六是鼓励经商;第七是鼓励照相。 慈禧作为 清末乃至中国历史上权倾一时不可一世的政治人物,其政治智慧自当有过人之处,即便是时人,也对她评价甚高。但因此就爱屋及乌,把一切功劳,都说成是慈禧老佛爷的,并以此类推,说她 开启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以及没有慈禧老佛爷就如何如何,未免就矫枉过正,滑天下之大稽了。 这让后来争当中国现代化总设计师的孙中山袁世凯之流们,情何以堪!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552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清末烈士袁昶
热度 9 席琳 2015-2-18 09:20
2015-2-17 记得若干年前,曾经在清谈天地写过一个帖,叫“见义勇为的杭州知府”,发帖后一直不能释怀,因为不知道这位杭州知府是谁。 最近买了本书,书名就叫:信不信由你。书上说呀,清末闹义和团运动的时候,北京的老佛爷慈禧太后给杭州(HANGCHOW)知府袁彰(音译:YUAN CH‘ANG)发了一道上谕:尽杀洋人。这位杭州知府胆大妄为,竟然偷改圣旨为:尽释洋人。杭州府的众多欧洲传教士,皆因此全身而返。结果可想而知,杭州知府,被革职查办,身首异处(SAWED IN TWO AS PUNISHMENT)。这位杭州知府,在中国教课书上,是名不见经传的,不可能也不应该有经传的,可是在西方国家的世界奇异博物馆中,却被称誉为,见义勇为的烈士(THE MARTYE WHO GAVE HIS LIFE FOR STRANGERS)。 这就是历史。 今天看清末时人笔记《 西巡迴鑾始 末 》,有 “忠良受戮 記”一节,才知道原来这位见义勇为的所谓杭州知府,原来就是“擅改电谕,至南北异局”的 清末 庚子五大臣之一的袁昶袁章京( 1846年-1900年7月29日),只不过是被鬼子们给张冠李戴,以讹传讹了。也知道所谓的俄党一说,由来是很久的了。 袁爽秋京卿,許竹篔侍郎,於七月初三日奉旨處斬於菜市口。考其被禍之由:一則因連上三疏,痛底執政諸臣,並力言拳匪宜剿除,使館宜保護,致犯端,剛等之忌。一則因某日當朝會時,皇上執其手而而謂之曰:今日之事當如何?許言:皇上宜乾綱獨斷,萬不可聽信妄言,致觸列強之怒。時太后適出見之,即有不豫色;然又頑固之輩,謂許親於俄,甚至目許為俄黨。故其正法也,雖為李秉衡參奏言許與袁違背廷意,擅改電諭,致南北異局,非斬之不足以震惕疆臣,盡其罪戾等語,然已早伏於廷對之時,及平日俄黨兩字矣 。 根据《清史稿》列传二百五十三记载,袁昶认为 德突据胶湾,其祸急而小;俄自西北至东北,与我壤地相错,蒙喀四十八部将折入异域,其祸纡而大,应该是和林则徐一样的见识,说他是俄党,多少是有点莫须有的意思 : 袁昶,字爽秋,桐庐人。从刘熙载读,博通掌故。光绪二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十八年,以员外郎出任徽宁池太广道。诫僚属,抑胥吏,多所兴革;扩中江书院斋舍,课以实学;建尊经阁,购书数万卷;汰常关耗费岁万八千金,悉还诸公;定专条,纳新关穀米出口税,岁羡数十万;督修芜湖西南滨江圩堤,自大关亭至鲁港,延袤十二里;更穿筑新缕堤三百七十丈,自是蓄泄有资,田庐完固,民歌诵之。 胶州事起,下诏求言,昶条列时政二万馀言,以:德突据胶湾,其祸急而小;俄自西北至东北,与我壤地相错,蒙喀四十八部将折入异域,其祸纡而大。宜及今预练劲旅,痛革吉、奉华靡风习。自顷兵力不能议战,要不可不议守。我朝八旗初制,文武不分途,京外不分途,人皆兵,官皆将,故人才盛,国势强。承平日久,文法繁密,诸臣救过之不暇,於是相率为乡愿,而举国之人才靡矣!金田洪、杨之乱,其始一小民耳,犹穷全国之力仅而克之,况诸国互肆蚕食之心,有不乘吾敝而攻吾之短者哉?夫敌国外患,为殷忧启圣之资。苟得其人,毋拘以文法,则理财、练兵、防海、交邻之策,可次第就理。上亲书其纲要於册,下中外大臣议行。二十四年,迁陕西按察使,未到官,擢江宁布政使,调直隶。未几,内召,以三品京堂在总理衙门行走,授光禄寺卿,转太常寺卿。时财用匮,议整釐税。昶极言釐金名病商,实病民,不可议增。 义和团起山东,屠戮外国教士。昶与许景澄相善,廷询时,陈奏皆忼慨,上执景澄手而泣。昶连上二疏,力言奸民不可纵,使臣不宜杀,皆不报。复与景澄合上第三疏,严劾酿乱大臣,未及奏,已被祸,疏稿为世称诵。追谥忠节,江南人祠之芜湖。 昶尝慨士鲜实学,辑农桑、兵、医、舆地、治术、掌故诸书,为渐西村丛刻。 《西太后艳史演义》第二十九回,有如下一段,把袁昶等人胆大妄为,偷改慈禧太后的懿旨这件事,基本就坐实了。这和张之洞、刘坤一等所力倡的东南互保协定一起,挽大清狂澜于既倒,苟延残喘近十年。 原来当时反对义和团,因而丢去脑袋的,却有五人。在那刚毅、赵舒翘提倡义和拳个当儿,却是立山、许景澄、袁昶,三位首先抗议,由慈禧大大的申斥,后来义和拳戕杀德使克林德,闯出泼天大祸,还不算数,端王、庄王还要求太后电谕各省,凡是有教堂的所在,有洋人的踪迹,一律驱逐。军机章京徐用仪、联沅,知朝廷一律持蛮,不可理谕,宁牺牲个人身命,不能破坏大局,当与袁昶、许景澄密议,遂将电码驱逐字样,改为保护字样,虽由胆大,实具苦心。当时内地洋人,能够保全生命财产,后来同洋人议和,能够有转圜地步,其原因还根据于此。 《 清末忠臣袁昶》这篇文章则说: 袁昶為人務實,他對當時的時局有着深刻的認識。義和團興起時,到處殺戮外國傳教士,文從沈夢了解袁昶多次建議停止行動,但慈禧不聽。1900年7月27日,袁昶被騙出家門關押起來。兩天後,袁昶與徐景澄身穿官服在菜市口被處死。僅僅半年後,光緒皇帝就發諭旨為袁昶等人平反。之後於西湖旁邊建祠,時有老百姓紀念。 所以信不信由你这本书,虽然有一点人云亦云,但也并不是无风起浪。而且书中所用袁昶头像,也和第一张图片对得上。只不过是袁昶本人,从来都没有,当过杭州知府。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97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慈禧太后的闲章
热度 15 席琳 2013-6-29 12:15
2013-6-28 1、2011年朵云轩秋拍,推出了金石缘—印章、印谱暨金石家书画专场。其中,有一方慈禧太后玉印“体和殿御赏”,十分引人注目。 慈禧太后玉印“体和殿御赏” 体和殿,位于清故宫中西六宫的翊坤宫之后,慈禧太后居住储秀宫时曾在此进膳和休息饮茶。光绪14 年,慈禧曾在此主持光绪帝立皇后皇妃的仪式。此印为长方形(3×1.1×4厘米),色白,钮部刻琢精细,中有一圆形穿孔。这方印章材质细腻,篆法圆润,镌刻精到。为光绪时期宫廷造办处制作的慈禧太后体和殿御赏之印,传世极为少见,弥足珍贵。 2、2012年10月7日慈禧太后御宝“体和殿珍赏”青玉玺在香港苏富比拍卖266万港币: 3、2013年北京瀚海春季拍卖会,又惊现清光绪慈禧太后岫坤玉雕双龙钮印章: 慈禧太后玉印“翊坤宫珍赏” 北京瀚海2013春季拍卖会于5月31号-6月2号开始拍卖,拍卖最引人注意的就是一枚慈禧太后的岫坤玉雕双龙钮。根据拍卖公司的介绍,此方印是由岫玉刻制而成,玉质成绿色通透,交龙纽附系黄丝绳绶,印文为阳文“翊坤宫珍赏”,印文四周围绕龙纹、火珠图案。从印钮、印文、材质、刻工等综合考察,此印章为晚清慈禧皇太后时期宫中用岫岩玉制作的 宫殿玺,玺文都是在宫殿名之后加“精鉴”、“御赏”、“珍赏”、“御笔”等字样,且成组出现,同一玺文一般有大长方形、小长方形、大方形、小方形四种规格,每种规格各有两方,其中大长方形玺都是以玺文为中心,玺文周边一方刻有龙纹戏珠图案,另一方则刻飞凤和竹叶纹,正好配成一对 。 据说该印章是从法国回流,2006年在香港苏富比估价为80-120万港币,结果流拍。2011年又在保利上拍。2013年在瀚海的估价为160-260万人民币。 4、Fitzwilliam 博物馆收藏的“丽景轩御览”和“翊坤宫鉴赏”对章。 “丽景轩御览”和“翊坤宫鉴赏”对章 凡是真正看过慈禧太后这两枚馆藏闲章的人,可能就会对上面拍卖会上出现的两枚印章嗤之以鼻了,首先是玉料和颜色就都不对,如果能有机会上手,真假就更不在话下了。 根据Fitzwilliam博物馆以前的副馆长J.P. Palmer先生于1967年在《玉》(Jade)这本书中对这两枚皇家印章(Imperial seals)的图录(Plate No.36)和介绍,这两枚馆藏印章和另外三枚(一枚玉印,两枚寿山印)是1900年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的时候流失的,最早由一位美国记者在天津买到,该记者1902年把这两枚印章带到伦敦去公开拍卖。拍卖清单上介绍说这两枚玉印属于中国皇太后,这样就遭到英国议会的质疑,说这两枚印章可能是偷来的,应该还给中国政府。于是就借口说这两枚印章确实不是英国人所持有的物件,决定不准许上拍。 前不久看到的一枚丽景轩御览玉印,印面是阴文,也没有周围的凤凰纹,材料和颜色都对,应该也是几枚一套的闲章中的一枚才对。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1930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慈禧太后的印章
热度 16 席琳 2012-6-2 13:48
2012-6-1 今天看到一方印章,卖家是一老中,说是青玉质地的,印纽为两个龙头,印面是篆刻阴文丽景轩御览字样,叫价500美金。 丽景轩是慈禧太后的居住过的储秀宫的后殿,原印收藏在英国剑桥大学的 菲茨威廉 (Fitzwilliam)博物馆内,和翊坤宫鉴赏的印章是一对儿。 储秀宫和翊坤宫,都是北京故宫中所谓的西六宫之一。而储秀宫,为西六宫之首,同治皇帝,就是在其后殿丽景轩出生的,而慈禧太后50岁到60岁的时候,曾在此居住十年。 所谓物因人贵,而西太后西太后,也就是这么着来的。 显然,该印章是后仿的了。
个人分类: 拉拉杂杂|1560 次阅读|5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3 17:19 , Processed in 0.027608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