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情感

相关日志

分享 第七期歌手
热度 11 skylark 2017-3-7 20:51
第七期 迪玛希 dadidau 一个忧郁的人,唱着伤情的哈萨克民歌。高音是歌中情感的爆发,专心听,一首很优美动情的歌! 这几天手机里单曲循环播放的是迪玛希第6期唱的:Adagio 李健 异乡人 声音感觉很干净,听着如春风拂面,舒服,入心。 这首歌写得,怎么说呢,只要是有远离家乡的经历的人,应该都能听出泪来,流泪的同时,已经模糊了家乡的含义,内心安稳的地方就是家乡! 写这篇日志,也是因为这首歌。傍晚搜了李健的歌,发现这首:贝加尔湖畔 也非常好听,刚刚一直循环播放这首。 最后我觉得听歌曲有两种层次,一种是以歌词的含义来带动情感,容易引起情感共鸣。一种是即使不知道歌词的意思,就能被感动,被触动。
114 次阅读|23 个评论
分享 生活中先入为主的两件小事
热度 23 higer 2016-10-9 21:06
这两件小事主要是关于婆媳关系的,由于LP刚来北京,我自己对于如何处理婆媳关系也没什么经验,所以心里老想着为了避免以后可能发生的问题,自己预设了很多情况,以致在事情发生或者未发生时采取了一些不恰当的做法,这里记录反思下。 小事一:吃饭的问题 有次吃饭,点了几个菜非常好吃,妈妈和老婆都很喜欢。另外,我和妈妈都点了米饭,老婆拿其中一个糕点类的菜当主食。妈妈看菜都不错,于是吃的很开心,那个糕点也不断在夹筷子吃,但是随着不断吃我心里就越忐忑,越纠结。妈妈在吃我很高兴,但是我又担心妈妈吃的很快,担心妈妈没有考虑到老婆没主食,把糕点都吃完了,于是忍了半天,最好提醒了一下叫老妈慢点吃,留点给老婆。妈妈当时没听懂,老婆也没听懂,后来当大家明白的时候气氛有些尴尬。 此事之后也没多想,有次老婆突然跟我说起这个事情,说她当时根本没在意妈妈吃糕点这件事情,认为既然妈妈喜欢吃,就让她多吃点就行了,反而是我想的太多,小肚鸡肠,先入为主的认为老婆是一个可能会去计较一些小事情的人,从而本来没有任何矛盾的事情可能被我弄得复杂。既可能伤害到老妈的情感,也会将老婆陷入“婆媳矛盾”的一面,而这个矛盾可能是我这个男人造成的。 小事二:隐私或敏感性问题 前几个月天气比较热,妈妈那边没有适合盖的夏凉被,于是我将之前给老婆用的一个毯子拿给了妈妈盖。后来为了迎接老婆过来,特地还把毯子洗了洗。当时在跟老婆通电话的时候,她问我在做什么,我说在洗东西,她问我在洗什么,我支支吾吾半天,然后说在洗毯子,又问我为什么洗,我又支支吾吾,是在给之前老婆盖过的之前给她用的那个毯子洗,还说如果以后她不想盖,就再重新换一条。 其实过后想起这个事情,主要还是自己“小人之心”在作祟。当时支支吾吾半天就是担心老婆会介意我把她的毯子给老妈使用,于是总想把这件事情一笔带过去,但是在老婆面前又不想撒谎,于是最后还是会一五一十的把事情说出来。再之后又为了避免老婆有其他想法,就说大不了重新换一条毯子,其实,如果事情继续发展,我可能会不断找出一个方式去解决之前尝试掩盖的事情。 结果,那次老婆笑笑跟我说,说我太小题大做,她不会去介意这个事情的。我有时候在想,常常我先入为主一些情况的存在,在没有实践经验的情况下总去尝试一些个人的做法去解决,结果往往把事情弄的很复杂,甚至可能让自己到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 总结: 我们不能否定“婆媳矛盾”的存在,至少通过这两件事情无法判断其存在,但是可以判断的是如果这两件事情对应的矛盾真的发生了,那么我一定脱离不了干系。一个男的既要充分了解老婆的个性,又要坚定自己的原则——对老妈要孝顺,对老婆要体贴,如果没有原则,就会因小失大,在一些小事里进退失据。而这些方面的理解依赖于生活中的一些切切实实的实践经验和总结,早日解决夫妻异地的问题是最要紧,坚守心里最基本的原则很重要。而现在,老婆已经过来了。
个人分类: 情感|735 次阅读|18 个评论
分享 我们伟大,因为,他们总是太过渺小
热度 83 子奉不语 2016-8-9 23:25
我们伟大,因为,他们总是太过渺小
今天我在微博上写下这样一段话: 每次奥运都可以极大的激发国人的爱国热情、凝聚对祖国的认同,因为爱国主义就是一种真实朴素自然的情感。每次奥运总有公知们忍不住发声,因为他们始终克服不了心里的阴暗和龌龊。 我从不否认,这世界总是有太多的宵小,这是世界的一部分,他们必然存在, 不然,人们无从知道,什么叫做无耻,什么叫做卑劣,什么叫做不公。 人们也无法理解,光明、勇敢、坦荡、正义,到底有何价值。 另外,我厌恶所谓“心态成熟”的说法…… 我就从不忘记,更不会原谅。因为我不愿意背叛心中的正义。 而那些宣传大度的贱货们, 而那些沾沾自喜的小人们, 他们费尽心血,用金钱、地位、权势……来包装自己,让自己像一个人一样,能有说话的资格, 却只表现出自己的渺小。 他们的渺小,让我们有机会变得伟大。
1140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法西斯主义的造反(转)
gordon 2016-5-27 14:11
如果我们把革命理解为向人类社会不可容忍的条件的 合理造反 ,而所谓合理就是 “穷根究底”并改善一切。那么,法西斯主义绝不是革命的。 当然,它能以革命情绪的伪装出现。但是,那种用鲁莽的痛骂来对付疾病的医生,我们并不把他叫做革命者。 革命者是 平心静气而有勇气地认真地考察疾病的原因 并同疾病作斗争的人。 法西斯主义的造反总是出现在 由于畏惧真理而把革命情感扭曲为 幻想的地方。 注:“焚书坑儒” ,愚民政策,其实非常糟糕。 ************************************************************************ 法西斯主义 “颠倒颠” 法西斯主义,它把旧的父权制宗教的 “吃苦的受虐狂”特点变成了一种施虐狂 宗教。 一句话,它把宗教由受苦哲学的“另一个世界”移植到施虐狂凶手的“这个世界”。 法西斯主义,不同于军国主义 。 法西斯主义是群众运动,而军国主义不是。 威廉二世,绝不等同于希特勒。 ************************************************************************ 这样对 日本二战的法西斯主义就理解了 日本以前是军国主义。 后来出现了 “下克上” ,这是法西斯主义。 注:德、日都出现过这种情况。 摘自 《法西斯主义群众心理学》 ************************************************************************************ 法西斯主义的精神是“小人物”的精神,小人物被奴役,渴望权威,同时又喜欢造反。 所有法西斯主义独裁者都有小人的反动社会背景,这绝不是偶然的。 工业巨头和封建军国主义者为了自己的目的而利用了这一社会事实。 这种小人物很好地研究了大人物的行为,以一种扭曲的怪诞的样式再现了它。 它和农民运动还不一样,它是工业社会造成的。 但心理学基础是一样的。 注:资本主义制度自身的问题。(工业巨头和封建军国主义者 对小人物的压榨,然后小人物搞了一个滑稽剧) 德、日都有这个东西,并非偶然。 ************************************************************************************ 法西斯主义也不是生物本能 生物本能 会趋利避害,但法西斯主义不会。 当然,它依赖于生命体而存在。 就是它的最后肯定会变成生物本能了。 (法西斯主义消退,变成生物本能了) 注: 它既不是生物脑,也不是理性脑 ,而是情绪。 ************************************************************************************ 麦克里恩提出,教条化与偏执狂、自卑感、对欲望的合理化等行为倾向都可以在边缘系统中找到生物学基础。他认为边缘系统中蕴含的力量如果全部爆发,危险性实在不容小觑。按照他的理解, 发出价值判断指令的指挥室,往往不是处于更高进化阶段的新皮质,而是边缘系统中相对低阶的古哺乳动物脑 。前者产生的想法好不好,正确与否,都由后者来加以判断 。 边缘系统(古哺乳动物脑) . 1952 年麦克里恩第一次创造了“边缘系统”这个词,用来指代大脑中间的部分,这部分同样可以称作旧大脑皮层或中间脑(古哺乳动物脑),与大部分尤其是进化早期的哺乳动物脑相对应。
26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也谈《归来》
热度 37 罢了 2014-5-29 11:18
看了枪版的《归来》,质量虽差强人意,但也还能看。 故事平铺直叙,不煽情,不夸张,让人有些淡淡的伤感。不觉得这部电影有多好,但 两个老戏骨确实演得不错,特别是脸部的 细微 表情变化。我个人觉得这部电影平淡、缓慢、滞重、不够深刻,既无美感也无思想,没有完全展现出小说的主题,更谈不上催人泪下。文革中比《归来》里惨的故事不知有多少,记得当年我老爸关牛棚,七年不让回家探亲,尼克松访华那年领导终于开恩,让老爸回家看看年迈的父母与未成年的孩子们。还记得当时我爷爷泪流满面的情景,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爷爷流泪。也记得当时老爸摸着我的头说,都这么大了,认不出来了。更记得自己看到胡子拉扎的老爸,吓得往后退的样子。文革中这样的故事举不胜举,比我们家更惨的多得是。记得上小学时有一天,在上课的时候,突然进来一人,拉着我小学同学的手往外跑,后来才知道那同学的父亲从武康大楼上(九层楼)跳下来自杀摔死了。那些年从武康大楼上跳下来自杀的人还真不少。我们楼上邻居姐姐的父亲也在文革中失踪了,从此她再没见过她的父亲。还有我们对门的一个老太太被逼疯了,天天哇啦哇啦喊叫一通,那嗓音尖锐绝望且恐怖,让人毛骨悚然。《归来》里的人物至少都还活着,冯婉瑜虽然傻了,但依然满怀希望地活着。陆焉识也没那么老弱病残,还能照顾别人,算是不幸中幸运的人了。那些看电影流泪的人,更多地是在为他们自己或亲人在文革中的遭遇流泪,是顾影自怜的泪,电影不过是一根小小的导火线。 这个电影给我最大的感慨不是电影的本身,而是电影之外的故事,譬如巩 俐 拥抱张艺谋的女儿等等。。。。 巩俐与张艺谋的情感属无言的结局, 然无言无声处,处处闻惊雷。他俩分手这么多年,从未听说过指责对方,说对方的不是,这个《归来》更是他俩情感历尽沧桑后沿着心路的归来。无言的结局成就了他们这段情感,若是走到一起,恐怕也成了爱情的坟墓,因为爱情需要距离,有了距离才会 有 思念与盼望。如今他们的爱情应该已升华为惺惺相惜的知己之情;他懂她,她也懂他。说实话,我满羡慕他俩的, 因为谈恋爱要找对对手不容易,有的人一辈子都在瞎谈,而他们俩, 确实找到对手了。最不容易的是,无言结局之后,依然可以做惺惺相惜的知己朋友。
个人分类: 随便哼哼|135 次阅读|32 个评论
分享 <转>热恋中的情侣,为什么 父母越是干涉,往往反而导致他们情感越发热烈 ... ... ... ...
热度 8 gordon 2012-11-10 08:29
这个和大脑的机制有关。 绝大多数时候,我们只能感受到其输出(情绪体验),而对于为什么我们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情绪,却一无所知。有些时候,我们甚至都不知道我们对某些人和事的真实情感是什么。很多时候我们认为很了解自己,是因为我们的理性大脑非常善于为自己的情绪或行为寻找看上去合乎情理的解释。 注: 获得某一个狭窄领域的知识密集度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怎么高估都不为过的。 有这样一个有名的心理学实验,由心理学家Donald G. Dutton和Arthur P. Aron在1974年设计,实验名叫“吊桥上的爱”。实验者选了一些志愿者,表面上称实验的目的是为了研究优美的风景对人的创造力的影响,实验的场所在一处风景名胜,志愿者需要穿过一座吊桥, 一位漂亮的女助手会拦住志愿者,请求填写问卷。对于其中一部分志愿者,女助手在他们已经穿过了吊桥之后拦住他们,而对于另一些志愿者,则在吊桥中间拦住他们。 在问卷填写完毕之后,女助手会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并对对方说“如果你有兴趣,欢迎打电话给我,我很愿意进一步解释实验的细节”。 然而,这个实验的真实意图却是想要知道到底是哪组志愿者中有更多的人对女助手动心,实验人员事后会统计哪组志愿者当中有更多的人会打电话约女助手出去。 两组志愿者唯一的区别便是在桥上还是桥头被拦下来,这个无关紧要的区别跟女助手的吸引力究竟能有什么关系呢? 心理学家认为,当志愿者处在吊桥上的时候,情绪处于高唤起状态,心跳加速,手心湿润,这跟异性吸引所致的唤起状态很相似,人们的下意识会将这种唤起状态部分错误归因为女助手的吸引力。而实验最关键的地方在于,志愿者自己并不认为是这种错误让他们觉得女助手更加具有吸引力,而是真诚地认为女助手就是更有吸引力。 类似的,我们都知道,热恋中的情侣,父母越是干涉,往往会反而导致他们情感越发热烈。但这儿的关键在于,他们不会觉得这是家长干涉的“功劳”,而是真心觉得情感越发强烈。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我们无法直接洞察大脑中发生了什么,绝大多数时候,我们之所以感觉“知道”我们为什么这样那样做,是由于我们的大脑无时无刻在推理“为什么我会那么做”,对于了解自己的人来说,这种推理往往正确,但如果不够了解自己,那么就有可能错误地推断了自己行为的动因。 注:要想逃离中国社会的种种羁绊,你知道你要做些什么了。 我年轻的时候,对学校课程为什么这么设计一无所知,常常以知识广博自诩,是街头辩论、食堂辩论、宿舍熄灯后 床铺辩论的好手。 谨以此文作为青春的纪念。
749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西方人对金属的情感
热度 7 gordon 2012-6-16 11:17
欧洲人对金属的情感就像中国人对土木玉石的情感。其实西方的炼金术和中国炼制丹药的情况相近,制金并不占重要地位,炼金术士们追求的是制药,长生才是他们的主要目标。   十二世纪的欧洲西方的炼金术可追溯到希腊化时期,最早、最可靠的代表人物是佐息摩斯。大约生活在公元350至420年的佐息摩斯相信存在着一种物质, 它能魔术般地使金属出现人所企望的变化。他对这种物质的称呼,经阿拉伯传入拉丁语系后,叫做"Elixirvitae"(长生不老药),也就是类似于中国 所说的"能令人不老不死"的"上品之神药"---"金丹"。   炼金术士相信," 炼金术"的精馏和提纯贱金属,是一道经由死亡、复活而完善的过程,象征了从事炼金的人的灵魂由死亡、复活而完善,所以,他炼出的"金丹"又能延年益寿、提 神强精,并能使他获得享福的生活、高超的智慧、高尚的道德,改变他的精神面貌,最终达到与造物主沟通。不用说,这样的目标是无法达到的。炼金术士也明白这 一点,因而从各方面来作出"说明"。例如,一部炼金术著作解释长生之难求说:"由于它是人世间一切幸事中的幸事,所以我认为它只能由极少数人通过上帝的善良天使的启示而不是个人的勤奋才获得哲人之石的。"而且对服用"金丹"能否治病长生的方法,也故意说得非常微妙。    但是尽管如此,由于长生的诱惑力,直到用化学方法制金的可能性未能被科学证据否定的19世纪之前,它一直都有广阔的市场,甚至像伊萨克·牛顿这样的大科 学家都认为,通过实验来制取黄金,是值得做的。西方的不少国王,也与中国的那些皇帝一样,一心希望通过炼金术使自己达到长寿永生。如英国国王亨利六世、法 国国王查理七世、查理九世、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一世、腓特烈·威廉二世,都是炼金术的忠实信徒。其中特别有趣的,像英国的伊丽莎 白女王,对炼金术士约翰·迪真是宠幸得无以复加,甚至特许他在宫中从事炼金术活动。在号称"炼金术的中心"的布拉格,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鲁道夫二世把炼金 术士迈克尔·梅尔特封为伯爵。   早期的炼金术者的生活时代是从公元一世纪到五世纪。西方最早的炼金术著作是伪托德谟克利特 (Democritus)的名字写的(约公元100年)。西方炼金术认为金属都是活的有机体,逐渐发展成为十全十美的黄金。这种发展可加以促进,或者用人 工仿造。所采取的手段是把黄金的形式或者灵魂隔离开来,使其转入贱金属;这样贱金属就会具有黄金的形式或特征。金属的灵魂或形式被看作是一种灵气,主要是 表现在金属的颜色上。因此贱金属的表面镀上金银就被当作是炼金术者所促成的转化。   炼金术者所采用的一个相当普遍的方法是把四种贱金 属铜、锡、铅、铁熔合,获得一种类似合金的物质。然后使这种合金表面变白,这样就赋给它一种银的灵气或者形式。接着再给它加进一点金子作为种籽或发酵剂使 全部合金变为黄金。最后再加一道手续,或者把表面一层的贱金属蚀刻掉,留下一个黄金的表面,或者用硫磺水把合金泡过,使它看上去有点象青铜那样,这样转变就完成了。   另一种为早期炼金术者加以广泛传播的思想,是一种更原始的观念,即金属是两性生殖的产物,金属本身就有雌雄之分。这种观念在伊斯兰教和中古炼金术里的地位比较重要。    自公元12世纪起,基督教盛行的西方开始翻译阿拉伯和希腊著作,包括炼金术文献。希腊炼金术对欧洲的影响远不及经过了系统化的阿拉伯炼金术所产生的影 响。炼制黄金是欧洲炼金术的主要目标。欧洲学者根据伊斯兰炼金术的理论,作了大量实验。虽然不可能成功,但为化学的发展与出现积累了大量知识。   近代化学的出现,使人们对制金的可能性产生了怀疑,到了17世纪以后,炼金术遭到了批判。
442 次阅读|3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2 14:01 , Processed in 0.028088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