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华盛顿

相关日志

分享 还好,感谢,不然
热度 6 天柏 2017-3-16 01:55
在校友群看到有人又在感谢抗美援朝时的美军轰炸机,联想一下。 1。还好华盛顿没有子孙,不然合众国就成了王国了。 2。还好肯尼迪兄弟都被暗杀了, 感谢枪手们,不然今天的美国就是教皇的附庸,我们新教徒会被迫害得很惨。 3。还好岳飞被杀了,感谢秦丞相,不然他就是刘裕第二,篡党夺权,穷兵黩武,使人民不得休息,那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安逸日子。
728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这下子看谁先眨眼了~
热度 22 鳕鱼邪恶 2016-10-7 04:27
这下子看谁先眨眼了~
俄国国防部宣布,S300和S400已经就绪,准备击落任何对叙利亚军队构成威胁的空中目标,包括飞机和导弹。。。发言人还说,我警告华盛顿的同行们,我们的导弹操作员在发射前可能没时间鉴别空中目标。 现在就看谁先眨眼了~ 。。。。话说,普京真的不可怜可怜奥8,这么不多的天数了,也不让奥8过踏实喽~ 视频: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Q0cTxABUY8
705 次阅读|10 个评论
分享 中国是一个扩大版的“远东共和国” —— 中国经济力量的恢复(转) ... ... ... ... ...
热度 1 gordon 2016-5-6 10:21
华盛顿会议确定了1921-1926年的远东国际体系,对日本既是约束又是保障。华盛顿体系恢复了国际协调原则,限制了日本在战时和战后初期的过火干涉;但也保障了日本在战争中获得的大部分既得利益,迫使列强承认日本划定的本土安全线。《九国公约》暂时稳定了中国的局势。华盛顿会议真正排斥的对象是苏联。在列强当中,只有苏联单方面撕毁了所有旧条约而且呼吁各国全面废约。协约国既不肯承认苏联,又 不肯放任日本通过干涉苏联独霸远东 。于是, 帝俄在东北的既得利益继续掌握在白俄势力手中 。苏联、 远东共和国 和北满构成了国际交涉的空白区域。这时,日本愿意扮演“条约维护者”的角色。主要的“条约破坏者”乃是苏联和苏联资助的广州国民政府。从苏联的处境就可以看出,现有的国际体系对她没有利益可言。 苏联经营远东,是她在欧洲输出革命失败后的补偿行动。在俄罗斯的外交传统中,西进和东进一直是交替展开的。欧洲关系紧张时,她就会在亚洲采取收缩政策。反之亦然。在苏联看来,远东是帝国主义包围圈的薄弱环节。列宁希望中国内乱保持沸腾,因为中国是远东国际体系的薄弱环节。苏联的突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步:苏联进占外蒙古,建立亲苏政权。1921年6月,苏联和外蒙古当局签订《俄蒙修好条约》。第二步:苏联和北京政府外交官展开了解决悬案的公开谈判,同时向地方实力派人物吴佩孚、孙中山等人秘密交涉。他们希望这些地方要人为苏联利益向北京外交部施加压力,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刘敬忠:《苏联占领外蒙古及对华外交活动》,《史学月刊》,2004年2月】1924年5月,中苏两国签订《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十五条》。中国放弃了苏联首先撤出外蒙古,然后才能承认苏联的条件。由此,协约国的远东防疫线打开了第一个缺口。第三步:苏联破坏列强于1919年5月达成的对华武器禁运协定,【张北根:《1919至1921年间英国与北京政府的关系》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文津出版社,2005年5月】单方面向广州国民政府提供军事援助。 1927年,国民政府的北伐取得决定性胜利。英国极力支持的武器禁运政策彻底破产 。国民政府的革命外交如火如荼,条约体系似乎濒临瓦解。南京事件和济南事件接踵而来,英美日相继出兵护侨。第二次义和团战争似乎迫在眉睫,日本势必站在条约维护者的最前列。 注:知道, 当年为什么要反对儒家 了吧,因为是英国支持的,呵呵 ***************************************************************************************** 然而,在短短几年时间内,中日两国就交换了位置。国民政府迁都南京,等于柔性废置《庚子条约》设定的京津安全走廊。她进一步推进革命外交,驱逐内地外侨,没收教会学校,废除协定关税;但英美两国反而采取了妥协和配合的态度。英国提出“对华新政策”,宣布“不干涉中国内部纠纷,同情强有力的国民运动”。【孙莹、丁惠希著 :《大革命时期的中外关系》,第219页】美国表示愿意就修约问题跟中国单独谈判,反对任何制裁和军事威胁。【孙莹、丁惠希著:《大革命时期的中外关系》。】1928年3月 ,中美签署了《南京事件善后协议》。1928年7月,中美签订《关税协定》,规定中国从次年起恢复关税自主权。随后,两国开始展开废除领事裁判权的谈判。英、法、意效法美国,相继签署了类似的协定。【陶文钊著:《中美关系史(1911—1950)》中第三章 “动荡年代”之第四节“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初”。】普西认为:“国务院放弃了华盛 顿会议已经建立的合作政策,突然与蒋介石的国民党商定单独的关税条约,并开始向中 国人要求结束治外法权的压力屈服。”【普西著:《查尔斯?埃文斯?许士传》,第517页 。】从日本的角度看,列强已经放弃了一致维护条约体系的原则。但她只要坚持币原外 交的既定方针,就只能随波逐流。1929年5月到1930年5月,中日两国完成了修约谈判。 这是国民政府革命外交的巅峰,但日本国内的政治平衡因此破坏 。反动接踵而来,日本 一变为主要的“条约破坏者”。 入江昭这样分析日本在三十年代的戏剧性换位:“在华盛顿条约的框架内,列强在 稳定相互关系,鼓励以经济而非军事手段相互打交道以及 通过一步步把中国整合入全球 经济秩序来吸引中国民族主义等方面大体是成功的 。正是这种成功促使日本的一些势力 ——陆海军军官、右翼组织、排外主义知识分子——不顾一切地冒险。它们在国际体系 和全球经济秩序中看到的仅仅是灾难:国际体系在逐渐向中国做出种种让步,而全球经 济秩序则把日本这个国家的繁荣与不断波动的贸易平衡和兑换率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他们谴责日本的领导人制造了这样的形势:这个国家的命运越来越依赖于列强和中国 的善意。除非采取某种行动,否则日本不久就会完全受这些外部力量的支配。日本反国 际主义势力看到了唯一的解决办法:通过用武力赶走信奉国际主义的国家领导人来扭转 国家政策上的这一趋势以及在中国行动时不受华会条约的约束。他们判断30年代初是完 成这些任务的时机,也许这是这样做的最后的机会。”【AkiraIriye,TheOriginsof theSecondWorldWarinAsiaandthePacific,NewYork:LongmanInc.,1987, P.5.转引自王立新著:《美国的国际秩序观与远东国际体系的演变》。】中东路事件暴 露国民政府的实力不足以支持其野心。九一八事变暴露了若槻-币原内阁的迟钝和软弱。 此后,外务省的国际协调派不再有能力履行承诺。“满洲国”变成关东军、满铁和国内 不得志激进派的试验场。在日本国内无法执行、或无法彻底执行的方案,在这里能够实 现。 注:基本上,当年就是类似 “亚洲四小龙” 的经济政策,融入国际分工体系。 ************************************************************************************ 三十年代的日本激进势力是极左和极右的奇特组合。他们将国会视为财团和帝国主 义的代理人,将希望寄托在农家子弟组成的下级军官身上。他们希望帝国扩张能够启动 国际阶级斗争,打倒土地和资本的拥有者英国和俄国,为穷人征服海外的土地。他们的 精神领袖北一辉甚至在战后还同时受到两种极端势力的怀念。   北一辉的理念明显有二三十年代盛行的社会主义成分,在日本国内是无法实施的。 苏联模式、统制经济和五年计划使日本高阶层谈虎色变,认为跟皇国的国体绝不能相容 ,却在日本的满洲开发计划中留下了痕迹。随着初期建设的成功和战争压力的增大,统 制经济的成分越来越重。 ************************************************************************************ 建国后的重工业建设是必须的 可以这么说,不如此,独立性都保证不了。 1943年6月10日,共产国际解散了。 但是,政治这种事情,不好说,呵呵 ************************************************************************************ 对劳动的 “统制经济” 统制经济不可能仅限于资本 。在任何情况下,资本和劳动力都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1937年12月14日,满洲国政府正式颁布《满洲劳工协会法》(456号敕令)。根据该 法令,满洲劳工协会负责“配给、登录、保护、训练劳工。”协会本部设在新京,在新 京特别市和和各省设支部,在东北主要城市设派出所,各支部长和派出所长由伪满各省 次长、副县长或副市长担任。【武居乡一《满洲劳工协会沿革史》,1944年4月,油印, 第10页。(吉林省档案馆藏350-37-234】1938年7月,关东军特务部劳动统制委员会解散 ,将劳动统制政策的决定权移交给设在国务院企画委员会的劳务委员会。1938年《劳动 统制法》规定:25岁到55岁的男子都有服役的义务,在伪 勤劳奉公部 统一调度下,前往 矿山、工厂、森林和军事工地服役。1942年,《国民勤劳奉公官制》、《国民勤劳奉公 法》、《国民勤劳奉公队编成令》、《学生勤劳奉公法》公布。义务劳动制度最终覆盖 全民,整个“满洲国”变成了一座国家工厂。   日本侵略中国,根本目标在于整合全亚洲的资源对抗西方和苏联。“满洲国”由于 地缘政治的关系,对抗苏联的目的性尤为明显。日本军官大桥曾经对后来的中国战区参 谋长史迪威说过:“只有我们能阻止俄国将亚洲苏维埃化的计划。如果满洲国和日本失 败了,那么中国将轻易成为牺牲品。”【芭芭拉?塔奇曼:《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 》,新星出版社,2007,第156页】斯大林体制的特点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尤其是涉 及军事和交通的产业。即使牺牲农业、造成饥荒也在所不惜 。考虑到当时的国际形势, 这种政策的原因不难理解。 日本在“满洲国”的建设出于同样的考虑 ,具有同样的特点 :重工业获得的资金远远超过轻工业和农业。“满洲国”迅速转化为亚洲屈指可数的工 业中心。战争结束时,“满洲国”的工业产值已占全中国七成以上。这个纪录意味着“ 满洲国”的生产能力至少两倍于大后方。在远东的三角外交中,日本和苏联才是主要的 竞争对手。如果不考虑其他盟国的援助,中国只是一个次要角色。超高速的重工业建设 意味着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衡,势必造成国民当前的生活困难和中长期的发展陷阱。 然而,日苏两国的目标都是满足近在咫尺的战争需要。如果在眼前的战争中失败,具有长期 优越性的模式对她们并不是什么安慰 。
36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中国没有经过白领化的阶段
gordon 2016-4-25 11:31
二战的结局增强了严重官僚化的美国政府的权力和威望。 在1939~1945年间,联邦政府的文职雇员增长了将近4倍,即便在经历了5年的裁员之后, 1950年华盛顿所雇佣的平民职员总数仍比1939年高100% 。 在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后,1948年联邦政府的财政支出比1938年的高出将近3倍。 ******************************************************************************** 中国的情况和美国不一样。 中国是因为没有那么多专家。 我们都是用刚毕业的大学生,26块钱万岁嘛,所谓。 至于是不是没用计算机,是用算盘算出来的,这个就不知道了。 有人说有,有人说没有。 不过中国的事情,你懂的。 ******************************************************************************** 信息革命令它们痛苦,就像工业革命令失去土地的农民那么痛苦一样。
20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1969年,美国的言论自由是很迟的事情(转)
gordon 2016-3-6 06:26
按:霍姆斯法官与汉德法官的“偶遇”事件,是美国法律史上脍炙人口的一段故事。难免有演义之嫌,但二人观点的交锋,确有其事。读者可以从 这篇书评管窥“言论自由”在美国的讨论进程。正如书名所概括的,可能是在汉德等人的影响下,霍姆斯在改变观念后,通过提出判决异议,支持对言论自由不合理 限制的突破,进而改变了美国言论自由的历史。其实,这本书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通过霍姆斯与汉德等人的观点交锋,试图展现美国历史上言论自由如何被讨论, 并以怎样的形式,让立法与司法层面接纳较为合理的认识。   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Oliver Wendell Holmes, Jr。,1841-1935)与勒尼德·汉德(Learned Hand,1872-1961)是美国宪法史上两位偶像级的人物。据汉德晚年回忆,许多年前的某天,他曾在华盛顿与德高望重的最高法院大法官霍姆斯有一席 长谈。行将分别时,汉德对霍姆斯说:“再见了,先生。请主持正义!(Do justice!)”正欲离去的霍姆斯听后转身答道:“ 那不是我的工作。我的工作是按照规则来玩游戏 。(My job is to play the game according to the rules。)”   后来的法律人对这桩轶事津津乐道,将两人的对话视为法律与正义关系问题上截然相反的两派观点的象征,并对故事的细节(包括霍姆斯的回答)进 行各种加工演绎,以适应各自的立场需要。(注:关于这个故事的版本流变以及各个版本背后的叙事意图,参见Michael Herz。 1996。 “‘Do Justice!’: Variations of a Thrice-Told Tale,” Virginia Law Review 82(1): 111-161。)在这一过程中,两位伟人的法学思想都遭到了简化与扭曲,霍姆斯成了照本宣科的法条主义者,而汉德实证主义、司法克制主义的一面也为传播 者所遗忘。   倘要恰当理解这段对话背后关键的法理学问题,就必须跳出这些符号化的解读,尝试还原和进入其可能发生的历史情境。西东大学(Seton Hall University)法学院教授托马斯·希利(Thomas Healy)今年的新著《伟大的异议者: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如何改变其观念——并改变了美国言论自由的历史》(The Great Dissent: How Oliver Wendell Holmes Changed His Mind – and Changed the History of Free Speech in America),便为读者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如其标题所示,这本书讲述的是: 曾经转身反驳汉德的霍姆斯,如何最终在汉德等人的规劝说服下,于1919年的短短几个月内完成了思想上更为华丽的“转身”,从原本“按照游戏规则”放任政府对异见者定罪,走向“主持正义”捍卫言论自由,并最终作为最高法院中的“伟大异议者”而载入史册。   这里需要介绍一点背景知识。尽管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立法剥夺言论自由,但 直到20世纪初,英美法律界对言论自由的理解,都基本沿袭了威廉·布莱克斯通 (William Blackstone,1723-1780)在其经典著作 《英格兰法律评论》 里的立场:所谓言论自由,仅仅意味着政府不得预先审查言论、阻止其发表,但是 对 政府事后惩罚已发表言论的权力并无任何限制。 事 实上,宪法修正案通过后不数年,把持政府各机构的联邦党人就制定了专门针对政治对手民主共和党的《1798煽动叛乱法(Sedition Act)》,惩治其“中伤”政府官员的言论。此后一百多年,国会时不时制定诸如此类的限制言论的法律,而法院则从未在宪法层面质疑过这些立法的正当性。 注:天下无新鲜事,这个事情还得另说。   美国加入一战后,国会又陆续通过了《1917间谍法(Espionage Act)》及其修正案《1918煽动叛乱法》,规定所有反战言论——包括所有政府认为 可能影响到前后方士气、征兵、协约国关系、战时债券销售等等一应相关 事务的言论——均为犯罪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约有两千人因违反这两项法案而遭到起诉并定罪。譬如 某位电影制片人,仅仅因为发行了一部讲述美国独立的纪录片,便被判刑十年——政府的 理由是,英国军队在电影中的反面形象,会使观众对英美结盟抗德一事心生反感,从而危害战争前景。   绝大多数法官对政府镇压反战言论的做法采取了默许纵容的态度。地方法院的主流意见认为,只要发表言论者“内心对美国参战抱有敌意”,政府就 有权假定此人具有煽动叛乱的主观意图,将煽动叛乱视为其言论“自然而可能的后果(natural and probable consequences)”并据此定罪。   时任纽约南区法官的汉德对法律界同仁在言论自由问题上的颟顸与麻木忧心忡忡。其实早在《间谍法》制定一个月后,汉德便在全国第一起相关案件 ——“《群众》出版社诉佩顿(Masses Publishing Co。 v。 Patten)”——的判决中富有远见地指出, 惩治煽动性言论的法律很容易沦为政府打压反对意见的工具 ;为了避免这一恶果,我们必须对何为“煽动”做出实 质性的严格规定,以明确使用“直接鼓动(direct advocacy)”不法行径的语言作为定罪的必要条件,而 不允许政府通过诛心的方式“假定”言说者的意图 。遗憾的是,汉德的见解并未得到其他法官的响 应,其在《群众》案中有利于言论方的判决也很快被第二巡回法院推翻。与此同时,汉德本人更遭到行政部门打击报复,丢掉了本已到手的晋升巡回法院法官的机 会。   失落的汉德将最后希望寄托在偶像霍姆斯身上。 最高法院其他那些半截身子入土的老古董们,在许多问题上的看法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他们对言论自由的态度只会比下级法院的法官更抱残守缺、更顽固不化 ; 只有霍姆斯,从1905年事关最长工作时间制的“洛克纳诉纽约(Lochner v。 New York)”,到1918年事关童工保护的“哈默尔诉达根哈特(Hammer v。 Dagenhart)”,他时不时与最高法院的保守派主流站在对立面上,写出一篇篇文采斐然脍炙人口、广受进步主义者推崇的异议意见书。或许他会在言论自 由问题上同样开明,或许他能在恶法筑成的高墙上凿开一道缺口?   1918年6月的某天,联邦最高法院结束一年工作、开始夏休之后,汉德偶然地在火车上初次遇到霍姆斯。尽管内心无比激动,他却没有像其他追 星族那样滔滔不绝地对偶像表达景仰之情,而是迅速将话题引向对近期各项煽动性言论案件的讨论。这次旅途拉开了接下来整整一年两人往来交锋的序幕,也为《伟 大的异议者》一书提供了叙事的原点。本文开头所引两人在华盛顿的对话,应当就发生于这一年时间内。   汉德的说服工作一开始并不顺利。 霍姆斯对“言论自由权”概念并不热衷 ,他既不认为言论自由有任何高于公共秩序或国家利益的内在价值(他在给 汉德的信中说:“言论自由与免于注射疫苗的自由并没有什么不同”),也不认为世界上存在什么应当免于多数人意志侵犯的“天赋权利”。如果民主社会的立法者 决定惩罚某些言论,那么法官们的工作,就是一丝不苟地解释与执行这些法律,而不是成为民主决策的拦路石。 用霍姆斯自己的话说:“ 倘若我的同胞公民们想要下地狱,我就帮着他们下地狱。这是我的工作 。”   1919年初,关于《间谍法》是否违宪的一系列官司终于打上了高院,而在所有这些案件中,大法官们均以一致意见维持了对言论方的定罪。3月 份,霍姆斯为“申克诉合众国(Schenck v。 United States)”、“弗洛沃克诉合众国(Frohwerk v。 United States)”、“德布斯诉合众国(Debs v。 United States)”三案起草了判决书。其中申克案最广为人知, 霍姆斯在此援引了“在剧院中造谣大喊失火而引起恐慌”的例子,以佐证一个后来相当著名的标准: 但凡能够导致“明显而当前的危险(clear and present danger)”的言论均不应得到保护 。 但在一周后的弗洛沃克、德布斯两案判决书里,霍姆斯并无一语提及“明显而当前的危险”,而是依旧诉诸当时广为流行的“自然而可能的后果”标准,足见其本意并未将“明显而当前的危险”作为有别于主流的、更严格的定罪条件。   汉德一封又一封地给霍姆斯写信,激烈批评他在这些案件中的判决:剧院火警与一般旨在表达观点的言论具有本质区别,不可混为一谈;没有任何证 据表明拒服兵役的传单会导致“明显而当前的危险”,将其与剧院火警相类比是极其严重的错误;至于“自然而可能的后果”更是含糊武断,为政府滥用权力敞开了 大门。而霍姆斯也不断回信反驳,说:“我完全不能理解你的论点所在。”   所幸汉德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早在几年前,东海岸一批年轻的进步主义政法学者已经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霍姆斯,和汉德一样将其视为最高法院里 少数“可以改造好的对象”。记者沃尔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1889-1974)、英国政治经济学家哈罗德·拉斯基(Harold Laski,1893-1950)、将在二十年后坐上大法官交椅的费利克斯·弗兰克福特(Felix Frankfurter,1882-1965)、以及其他一些新生代“公知”们,在华盛顿成立了“真理之家(House of Truth)”俱乐部,频繁邀请霍姆斯参与他们的谈话,向其灌输进步主义思想。(注:关于“真理之家”的来龙去脉及其在霍姆斯“伟人化”过程中的作用,参 见Brad Snyder。 2012。 “The House that Built Holmes,” Law and History Review 30(3): 661-720。)   申克等案判决后,“真理之家”的年轻人对霍姆斯大为不满。除了当面与霍姆斯争论、表达愤慨之外,他们还特地邀请了哈佛法学院的学术新星泽卡 赖亚·查菲(Zechariah Chafee, Jr。,1885-1957)——他刚刚在《哈佛法学评论》上发表里程碑式的论文〈战时的言论自由〉——在高院夏休期间与霍姆斯促膝长谈。尽管查菲本人在 会面后十分悲观,认为霍姆斯的旧观念已经根深蒂固无法扭转,但是事实上,汉德、查菲、“真理之家”的影响,正悄悄在霍姆斯的心底生根发芽。   夏休过后甫一开庭,霍姆斯便在“阿布拉姆斯诉合众国(Abrams v。 United States)”案中令世人大吃一惊。此案的性质与几个月前申克等一系列案件并无区别,其余大法官们甚至还顺理成章地预备公推霍姆斯再次主笔一致意见判决 书,然而此时他的立场却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坚决认为言论方不应被定罪。尽管最高法院最终还是以7:2维持原判,但霍姆斯的异议意见书犹如一枚重磅 炸弹,掀沸了法律界的一潭死水,也鼓舞了随后数十年言论自由支持者们在“煽动罪”问题上的不懈斗争。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在举国上下因为俄国革命的消息而陷入“红色恐慌”之际,霍姆斯的异议显得格外不合时宜 ,一时间千夫所指,甚至 连累到了查菲——他因为撰文为霍姆斯辩护,险些被遭到政府压力的哈佛开除(当时终身教职制度尚未建立)。接下来一连串煽动言论案中,大法官们一如既往地以 多数意见压倒霍姆斯的反对,将言论方定罪。直到霍姆斯逝世二十二年后,高院才在“叶茨诉合众国(Yates v。 United States)”中,首次将“明显而当前的危险”标准用于保护“煽动者”的言论权。   至于汉德在《群众》案中提出的将“直接鼓动”作为定罪必要条件的主张,就连霍姆斯也仍然无法理解和接受。力图说服其余同行的汉德在此后数年 里四处碰壁,最终心灰意冷,连自己也放弃了这个主张。 必须等到1969年里程碑式的“布兰登伯格诉俄亥俄 (Brandenburg v。 Ohio)”案,汉德当年的洞见才被高院采纳,构成沿用至今、对言论自由极尽保护的“ 布兰登伯格标准”——“明确鼓动且相当可能导致迫在眉睫的不法行动 (to expressly advocate, and to be likely to produce, imminent lawless action)”——的三要素之一 。而此时,一生仕途多舛、屡次与大法官席位交臂失之的汉德,也已经去世八年。   《伟大的异议者》着眼于从汉德初遇霍姆斯到阿布拉姆斯案判决的前后短短一年,妙趣横生地展示了霍姆斯如何从对言论自由问题漠不关心的实用主 义信徒一步步成为后人传颂的“伟大的异议者”。霍姆斯与汉德等人在学理上的往来交锋或许会令一般读者望而却步,但希利在书中并未枯燥地复述他们的观点和论 证,而是将其融合在对霍姆斯私人生活——从收藏癖到婚外情——的叙述之中娓娓道来。希利试图说明,在霍姆斯的转变过程中,理性论辩的力量固然是根本的,但 他本人的性格与情感需求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一位膝下无儿的古稀老人,霍姆斯急切地渴望年轻人的友谊与亲昵 ,而他内心深处对名誉与受崇拜感的热爱, 也使得他无法在受到汉德或者“真理之家”的进步主义者们批评嘲讽时决然转身离去,反而会为了迎合他们的喜好,下意识地从自己原本的立场上退缩。理智与情 感,人性的光辉与软弱,在希利笔下生动地交织,共同构成历史前进的推动力。无论从叙事艺术还是学术水准上看,这本书都是难能可贵的读物。   当然瑕疵也在所难免。譬如读者或许会困惑,为何路易斯·布兰代斯(Louis Brandeis,1856-1941)在书中出场如此之少。布兰代斯1916年进入最高法院,在申克等一系列案件中与其它大法官一样支持定罪,但在阿布 拉姆斯案中却与霍姆斯同时转变立场,力主保障言论自由。史学家们一般认为,在两人的交往中,布兰代斯对霍姆斯的影响远大于后者对前者的影响。那么,布兰代 斯在霍姆斯立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相比较于汉德、拉斯基、弗兰克福特、查菲等人,究竟孰大孰小?布兰代斯本人有时也参加“真理之家”的活动,他的转变究竟 有其自身思想渊源,还是同样来自这些年轻世代的说服?书中对这一重要历史线索的忽略,不免令人遗憾。   对布兰代斯的忽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希利处理这段历史时的 简单化、辉格化倾向:世界潮流浩浩汤汤,言论自由不可阻挡 。然而倘若我们考虑到言 论自由原则如何在规范层面得到辩护的问题,就会发现 情况远比辉格史叙事所呈现的复杂得多 。霍姆斯、布兰代斯、汉德、查菲等人在阿布拉姆斯案之后形成的, 只 是表面的“统一战线”,他们在最核心的问题 ——言论自由的法哲学、政治哲学、道德哲学基础为何——上, 均有着深刻的分歧 。譬如前面提到,霍姆斯(以及布兰 代斯)虽然接受了汉德应当保护言论自由的结论,却一直无法接受汉德用以保护言论自由的“直接鼓动”标准。类似地,作为同时转变立场的大法官,霍姆斯与布兰 代斯之间也有着重要的区别。   霍姆斯在阿布拉姆斯案的异议书中声称,之所以 有必要保障言论自由,乃是因为“观念的自由交易”与“思想市场的竞争”是获得真理的最有效手 段 。在对言论自由的诸多辩护中,这恐怕是最流行、然则也是最肤浅的一种。倘若言论自由仅仅具有基于通达真知的工具价值,我们便大可放心地禁止任何人表达已 经确凿无疑的谬论, 譬如地心说或登月骗局说 。至于观念领域种种“市场失灵”的现象,更是直接打击了这一理论所仰赖的经验前提。   与霍姆斯不同,布兰代斯的言论自由观奠基于其共和主义政治哲学: 对政治事务的自由讨论是民主政治的基础与内在需求,是公民的政治义务,也是 培养其民主素质与美德的必要条件。对言论的压制,只能造就擅权专断的政府与迟惰无能的公民 。然而由此推出的言论自由原则,固然能为政治异见提供充分的保 护,却无法说明对非政治性言论的自由表达意义何在,进而造成应用范围的局限。   简而言之,不同的规范理论基础意味着对言论自由的不同理解,而这些不同的理解又将在实践中导致不同的后果。 “布兰登伯格标准”在煽动罪领域 的确立固然是一大进步,但其它领域中围绕言论自由原则内涵与适用范围的争论却远未停息。 这些争论绝非都像希利所暗示的那样黑白分明善恶了然,更多时候,它 们折射出我们在回答终极规范性问题时的局限与努力、困惑与坚持。或许,汉德在向霍姆斯发出“请主持正义!”的呼吁之后,还应当接着对转过身来的他说:“请 ——就像所有法律人本该做的那样——持久地追问、求索、争论、反思:‘何为正义?’”   (林垚,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候选人) ******************************************************************************* 或许,汉德在向霍姆斯发出“请主持正义!”的呼吁之后,还应当接着对转过身来的他说:“请 ——就像所有法律人本该做的那样——持久地追问、求索、争论、反思:‘何为正义?’”
26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土耳其现在一定急火攻心,煮熟的鸭子要飞
热度 86 寞洑 2015-12-2 05:52
土耳其现在一定急火攻心,煮熟的鸭子要飞
土耳其开始向土叙边境集结军队,据报道装备包括KORAL便携式雷达干扰系统和大约有1000辆作战车辆,车辆中 括豹2主战坦克。 兵力为其第一集团军的四分之一。 同时美国一名高官在华盛顿警告土耳其:游戏已经改变, Enough is enough,土叙边境必须被封锁,对全球的威胁正在从叙利亚通过土耳其向全球扩散 看来这次气候大会大佬们已经把势力范围划好了,但在大会上一心想和普京谈谈的土总统连普京的衣服角都没抓到,看来这个游戏根本没土耳其啥事情。不过土耳其现在看到煮熟的鸭子要飞,一定气得 急火攻心,可惜他就没搞明白,他锅里从来就没有鸭子,他所谓的鸭子都是幻觉,包括那个东突厥斯坦鸭。
2138 次阅读|22 个评论
分享 中国极端的经济情况(转)
gordon 2015-6-13 21:46
好多年以前,中国控制票子的办法,就是收支从银行走。 这个办法是从苏联学过来的。 那时候,国民政府的金融业和美国很像,各个地区发各个地区的票子。   1929-1933年的大萧条之后,美联储的权力向华盛顿的联邦储备委员会集中。这时,美联储真正开始作为一个整体管理全国的货币供应。不过,在马丁担 任美联储主席的时代管理货币比现在容易得多。那时候银行的资产组合里有大量的政府债券,同时除了接受存款以外并没有太多其他的融资手段。马丁如果希望货币 供给增长率降低,只要提高利率,银行希望扩大贷款的想法就落空了。因为利率上升,债券价格下降,在没有其他融资手段的情况下,扩大贷款额必须出售债券,这 就必须权衡降价出售债券的成本和贷款所获得的收益。难怪有人说,在经济扩张、利率开始上升的时候,马丁只要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静坐不动,几乎就可以让贷 款总额反射性的减少,使货币供给年增长率降低 。现在美联储要抑制通胀,减低货币供给增长率可要费劲得多。一则金融市场的发展使得银行筹措资金的能力 大大增强,它们不必只靠出售政府债券来扩大自己的放款总量,二来当年银行运用资金占全国企业融资总额的3/5,而现在只提供不到1/4的信用,金融脱媒现 象让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作用相对降低,你即使控制了银行也不见得就能控制全国货币的供给。无论如何,不管调节货币的难度增大了多少,执行货币政策以使美国 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控制通货膨胀率已经成了今天美联储的主要目标。 ************************************************************************** 呵呵,有时候读读历史很有意思 摘自《我在美联储监管银行》 1913 年的联邦储备体系实质上是银行间的合作企业,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十分有限,各储备区可以有不同的再贴现率。这种局面维持得不长。 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严重地打击了资本主义经济,联邦储备体系的控制权开始逐渐转向华盛顿。在这次严重的经济衰退中,美联储广受批评。美国人开始着手加强美联储的协调统一。在 1935 年的银行法中美联储完成了结构的调整。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大大增加了,它通过 1933 年创设, 1935 年正式组织完成的公开市场委员会,成为政策制定的中心。该委员会由 7 名联邦储备委员会委员和 5 位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共 12 位成员组成。在 5 位行长中,纽约储备银行的行长为常任成员,而其他 4 个席位由另外的 11 个储备银行行长轮流担任。联邦储备委员会的主席也是公开市场委员会的主席。为了控制货币,所有地区储备银行都必须依照华盛顿的要求,但它们还可以保持各自不同的贴现率,然而随着通讯革命的风起云涌,到了 60 年代连这也变得没有任何意义了,因为这种差距在片刻之内,就会因为套利操作而消失。 在马丁担任美联储主席的 1951-1969 年,华盛顿已经完全变成权力集中的全国市场的单一指挥中心了 。 注:它这个东西是谁搞的呢,是威尔逊总统搞的。 本来是准备效仿欧洲建立中央银行,但是美国又惧怕央行权力过大,还有就是联邦政府借此扩大权力。后来威尔逊总统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就是建立一个分权的中央银行。
20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电厂爆炸华盛顿停电——这是帮兔子PX洗地么
热度 36 常挨揍 2015-4-8 09:56
停电发生时,美国务院正在举行例行记者会。发言人哈夫不得不借助手机的亮光查阅资料,回答记者们的提问。 中新社华盛顿4月7日电 (记者 刁海洋)美国首都华盛顿及周边地区7日下午发生大规模停电。美国白宫、国会、国务院等联邦政府机构,华盛顿市内交通以及马里兰大学校园均受此影响。 http://news.sina.com.cn/w/2015-04-08/051831690968.shtml
1435 次阅读|21 个评论
分享 主席先生,欢迎登机
热度 43 holycow 2015-2-27 04:04
什么样的航空公司能够脑残到开一条一周只飞一班的航线,每个星期四晚上从纽瓦克飞到南卡州的哥伦比亚,然后星期一早上再飞回来? 也许UA一点都不脑残。 NYNJPA,就是纽约和新泽西港务局的前主席David Samson每个周末要飞去南卡的Aiken度假,Aiken离哥伦比亚市50迈。 港务局负责管理纽约新泽西地区的机场,包括纽瓦克。UA是纽瓦克的最大租户。 这个Samson,曾经著名地堵了乔治.华盛顿大桥的车道,就是为了给他老板的对头一点color see see。 Samson是2011年当上主席的,UA的这个航班2012年开通。 2014年3月28日Samson因堵桥事件辞职;三天后UA取消了这条航线
1158 次阅读|11 个评论
分享 一个幽灵,一个中俄联盟的幽灵正在华盛顿徘徊。在不断扩张的横跨欧亚大陆贸易和商务中 ...
热度 2 silentdarkness 2014-5-20 12:31
一个幽灵,一个中俄联盟的幽灵正在华盛顿徘徊。在不断扩张的横跨欧亚大陆贸易和商务中,一个在牺牲美国的基础上建立的中俄联盟令人不安。 —— 亚洲时报
664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现代艺术
热度 12 黑洞的颜色 2014-4-24 00:22
最近带孩子去了华盛顿,不能免俗地又参观了若干博物馆。National Gallery of Art 是每次不能漏过的,虽然也不敢说长了什么艺术细胞。不过这次一致同意不去收藏现代艺术的东馆。 不可否认少数现代艺术还是给人以艺术上的愉悦乃至震撼的,可是这样的作品实在稀有,在我这样俗人看来多数不过是想象力或者能力贫乏之下的故作玄虚,我小孩用了颇不敬的语言描述这样的作品,很有笑果。然而有时候不免自疑,以为或许真的有我们不可及的鉴赏品味在。 今天看到一个新闻,极大的鼓舞了我这俗人的虚荣心。 http://www.cnn.com/2014/04/21/justice/new-york-art-fraud-scheme/index.html?hpt=hp_t2 说的是一对西班牙艺术商卖了几十万美元的 ‘一些著名现代艺术画家的作品’ 给若干私人及画廊,实际上却是一位中国来的街头画家(Pei Shen Qian)的仿品,现在东窗事发了。 私人也就罢了,说明看起来全世界的土豪都差不多,画廊里的专家们的鉴赏品味似乎也未见高明呀。 “As alleged, the defendants tricked victims into paying more than $33 million for worthless paintings which they fabricated in the names of world-famous artists...” 这里 ‘worthless’ 和 ‘$33 million’ 的区别说明这些所谓现代艺术作品的价值在于名声,或者叫做炒作,而和艺术无关。 “ In court documents, prosecutors allege he received between several hundred and several thousand dollars for paintings the art dealers and galleries sold for millions.” 看起来这个才是真正的价值?
1815 次阅读|9 个评论
分享 直勾钓鱼
热度 30 诸葛坚强 2014-1-9 23:55
【为生命停电】美国曾经有一只麻雀被路边裸露的几根五十千伏高压电线缠住,发出的惨叫声引起了路人的注意,他们立刻拨打了110,警察通知白宫,总统在半小时内作出决定,派专机撞断了位于华盛顿的全国总电线,让全国暂时停电,救援人员花了半小时救下了小麻雀。伟大的国家能为任何卑微的生命停下脚步。
730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华盛顿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3)
热度 22 groovy26 2014-1-3 17:15
华盛顿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3)
在论坛也发了。。生产自救欢迎送花评分 传送门: http://www.aswetalk.org/bbs/thread-27353-1-1.html 二战之后的部分。。晨枫珠玉在前我也是选着贴。。。 老对手 Mig15和F86。这里我有点疑惑,tg空军军徽里面的八一应该是黄色的吧。。估计又是这边的人乱涂,或者我孤陋寡闻… 说到F86和mig15的性能对比,我个人感觉是Mig15因为有了一台牛X的发动机(英国货),所以用比较粗糙落后的气动达到了较高的爬升率…但是据之后文献里,mig15的操纵特性,并没有F86好,高速下mig15的滚转非常的迟缓,而低速就更比不了 使用了前缘襟翼的F86了。更不用提F86率先使用了火控雷达(或者叫测距器)与瞄准具交联,自动计算瞄准提前量。F86也装备空调…要我是飞行员我还是愿意飞F86的。不过作为朝鲜战场上的中国空军,他们那会儿的装备实际上是到我们和世界一流最接近的时候。。 冷战部分 mig21 F4 远处还有F105和F100,以及一发SA2 A-6,舰载轰炸机,后面是一架UH1 X-35B 垂直起降型 前景是AIM-120先进中距空空导弹。 X-35B的动力总成…技术含量极高 非主流角度的黑鸟,真的太大了 乱入一发导弹,AGM76 是AGM47的陆地型号,AGM-47本来是准备用在F-12(SR71的战斗机型号)上的,后来没有服役,AIM-54不死鸟就是这型导弹的直接继承 AIM54不死鸟和AIM7麻雀构成了冷战后期到21世纪初美国航母编队的防空能力 很多人喜欢的大猫,这个角度是我最喜欢的角度。这架F14是仅有的拥有实战战果的F14之一 还被改成了F-14D,更换了发动机。 非主流角度…F-14也不小 侧面标准照,应该是一家三口吧,可见妈妈对这些东西毫无兴趣。。。坐在那里好久了。。 以这张作为结尾,杜勒斯机场这边场馆的维修车间。仍有很多飞机在维修准备展出。每年来恐怕展品都有些许不同
151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华盛顿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2)
热度 10 groovy26 2014-1-3 16:46
华盛顿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2)
在论坛也发了。。生产自救欢迎送花评分 传送门: http://www.aswetalk.org/bbs/thread-27353-1-1.html 来航空部分~ 个人对军事航空比较感兴趣… 贝尔P-59和北美X-15,前者是美国的第一型喷气式战斗机,奈何性能还不如螺旋桨式战机,所以根本没有进入一线部队服役。后者是火箭动力的亚轨道试验机,其实也可以算作亚轨道飞行器,X-15不仅可以通过舵面控制姿态,也装备了RCS(反推力),用以在大气层边缘空气十分稀薄的地方控制姿态。X-15目前仍旧保持着载人飞行器的速度高度记录。X-15一共制造了三架,摔掉一架,还有一架在代顿的USAF博物馆。 一战飞机,德国的信天翁式战斗机。一战头号王牌红男爵的绝大多数战绩都是在这型飞机上获得的。在信天翁服役的时候,协约国一方的很多飞机甚至还不能控制油门…调整发动机转速的方法是间断的给发动机火花塞断电,让发动机间隔性的熄火(blip),而 真正等到换成福克Dr.I三翼机时协约国一方的骆驼式、SE5、spad13等高性能战斗机都已经差不多服役,Dr.I已经毫无装备优势可言,反而由于性能过于极端(盘旋性能太好,但是速度过慢),战场交换比并不突出。 二战部分,英国喷火,性能不错,航程实在不行…个人觉得最多算是截击机吧 意大利的Mc202,因为是战败国的机型,特别产量又不大,所以很罕见了 下面是P51D,这飞机太有名了…到处都能见到 Bf109G,因为Fw190A的高空性能一般,所以109G型是西线拦截盟军重型轰炸机的主力。 著名的Me262,第一种投入战场时用的喷气式战斗机,只不过老被当成背景…耶格尔,阔日杜布… Fw190 P47D 后期型涂装,这会儿盟军已经不需要迷彩了…恨不得让德国空军看见自己找上门来。 日本的人操导弹 世界上第一种投入实战的喷气式轰炸机 Ar 234。 因为发动机推力不足,起飞的时候需要有固体火箭助推,发动机短舱外侧就是助推器,助推器头部有降落伞以供回收。这架飞机是孤品,世界上仅存这架。 Do335 纵列式发动机布局非常罕见,二战后期的重型战斗/轰炸机。一共生产了不到40架,仅存这一架。 Me163,唯一一种投入实战的火箭式战斗机。 在广岛扔下原子弹的B29 Enola Gay号。近处的两架有浮筒的那架是爱知晴岚攻击机,用在潜水母舰上的攻击机型号,仍然是孤品…另一架是紫电改战斗机,二战末期日本陆航的高性能战斗机,现在世界上还剩3架… 另外的角度,Do335真的不小,感觉我见过歼10或者F16也就这么大 珍珠港之后从航母起飞空袭东京时,指挥官杜利特驾驶的那架B-25的一片残骸,仔细看还能看到中文,不过得倒过来… DC展馆的舰载展厅,高处悬挂的是SBD舰载俯冲轰炸机,珊瑚海、中途岛的主力。
74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华盛顿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1)
热度 13 groovy26 2014-1-3 15:54
华盛顿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1)
在论坛也发了。。生产自救欢迎送花评分 传送门: http://www.aswetalk.org/bbs/thread-27353-1-1.html 说来之前只是大概知道华盛顿有个关于航空航天的博物馆,之后更深入的了解还是看到的晨枫的这篇文章 http://www.afwing.com/gallery/National_Air_and_Space_Museum/National_Air_and_Space_Museum-1.htm 这才知道了原来这个博物馆有两个场馆,DC市中心一个,杜勒斯机场那边还有一个 混入美帝后的第一个寒假果断就去这里吧。其实本来想去俄亥俄代顿的USAF博物馆的,奈何距离实在不近,俄亥俄又没什么其他好玩的也没有其他人愿意去…而且实在时间不多出去三四天就得回来接着学术。最后在华盛顿呆了两整天,主要就去了这两个博物馆,穿插着看了点其他地方。 关于博物馆的背景啊之类的高大上的内容请戳晨烈日涅夫滴文章..开头有链接。 照片拍了很多,也是捡着发。并没有严格按照DC市中心和杜勒斯机场这两个场馆的区别来发图。 Ps. 杜勒斯机场这边的停车费确实坑爹啊,那么偏僻的地方15块一辆车… 天气不大好,大门 绝大多数的照片都是用广角拍的,场馆里人很多,想要拍到比较干净的只能凑近,就有少许畸变了。。 被中导条约干掉的两种中程弹道导弹SS20和潘兴,导致现在世界上大规模装备中程弹道导弹的就tg一家了。。 民兵3 从60年代服役到现在的井射洲际弹道导弹 民兵3的制导部件,这部分应该是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 某种拦截器,算是早期的KKV 验证型号 打开的像伞骨一样的东西是为了增大迎头面积,提高碰撞概率。现在tg的kkv也逐渐靠谱了 不知道怎么翻译Homing Overlay Experiment Test Vehicle(HOE) 图片上看过无数遍的ASM135空射反卫星导弹 搞过反卫星的也就是老美和tg 不过老美海基空基都试过 晨枫之前去的时候,杜勒斯这个展馆展示的航天飞机还是那架没去过太空,只做过滑翔测试的企业号, 几年之后,航天飞机已然全数退役,散布于各个博物馆,杜勒斯这个馆就换成了发现号,原来的企业号被放在了纽约的无畏号航母博物馆上。 斑驳的机体倒是比原来那架企业号有感觉的多。 华盛顿市中心这边展示的阿波罗登月舱 阿波罗联盟测试计划的示意 相比之下联盟飞船小多了,我们的神舟也就是比联盟稍大一圈。而这里也只是阿波罗飞船的指令仓和服务舱。
106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美国生活趣事
热度 80 不爱吱声 2012-9-13 22:01
在美国会说中文的纯种美国人真的遇见的并不多,更别提在同一个城市,甚至就在一个动物园里了。 到了华盛顿,想去孩子看大熊猫,于是就去国家动物园。华盛顿的地铁是我见过美国最好的地铁系统了,非常整洁,但是地铁站修的地方不太合理,出了地铁要走两条街才到动物园。当时也不太清楚多远的路,就问旁边的一金发美女(LP问的啦),那姐们说他正好也要去那边,可以带我们一起走,结果走走聊聊,她居然用地道的北京话与我们聊起了北京的事情,甚至她说她知道老五道口在哪里!原来她小时候在加州上的学,选学的第二外语是汉语,并去过北京语言学院。 这个算是科班出身让我们碰上了也属于凑巧,毕竟是首都吗。后来,在动物园里玩累了休息,又跑来一对中年夫妇让我们给他们照相,我助人为乐了一把,并让他们看看效果,结果让我大吃一惊的是他们看了竟然用东北话说“挺好,挺成功,谢谢!”简直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但是在看来看去他们不像我们那旮沓的银。一问,原来他们从中国领养了一个小孩儿,然后就让他们的中国邻居教他们些汉语,他们会的不多,也不知道发音准不准。莫非他们的邻居是宋丹丹? 但是上面这两起还不算最邪门的。最厉害的是发生在熊猫馆。儿子挤到前面去看熊猫。我远远地看着,看了馆内的照片及介绍觉得仍然意犹未尽,就给LP普及为什么熊猫比人还值钱。我说食色性也,对熊猫也一样,当然关于食,就是什么竹子开花了之类的谁都知道,就不用我介绍了。我要说说熊猫的性,一般熊猫一年只交配一次,一次产子也很少,就这样他们还有些性冷淡,我以前见过一篇报道说中国哪哪动物园里的饲养员先给熊猫看“毛片”,然后让熊猫交配,提高受孕率。。。这时候,旁边站着的一位绝对绝对的纯种美国老大哥,向我柠笑着赞许道:"good point!" 我惊愕地向他点点头,然后赶紧偕妻带子逃之夭夭。 美国首都人民真是见多识广! ================================== 这篇文章其实是2004年写的了,之所以今天想起贴过来是因为刚才上网无意间发现了关于熊猫性冷淡科学家给他看毛片的报道, http://www.39.net/mentalworld/bylt/bylt_q/93934.html 这篇报道是2005年,比我这篇文章还晚呢,呵呵。于是想起来就去自己新浪博客挖出这篇文章,稍微修改下贴过来了。
个人分类: 生活拾趣|493 次阅读|34 个评论
分享 吃喝玩乐在DC, 好怀念啊.
热度 19 landy 2012-5-18 03:38
n多年前离开华盛顿前一个秋天在河里写的,搬过来, =================================== 看到大家讨论DC好玩的地方,发个帖子在这里列一下我的心得,算是对我在DC附近待了三年多的纪念吧。 1。National mall 区域, 那么多博物馆,纪念物,都不是盖的 粗略数数:林肯纪念堂,杰弗逊纪念堂,罗斯福纪念堂,越战纪念墙,韩战纪念雕像,华盛顿纪念碑,新修的二战纪念建筑群组。国会山,白宫。 航空航天博物馆,艺术博物馆(东,西馆),自然博物馆,美国历史博物馆,这些都是国家级的。还有大屠杀纪念馆,美国土著印第安人纪念馆,建筑博物馆。都不要钱。随便哪个仔细看看都是一天。 就像ragtime说的,这里晚上也很好看,黄昏的时候,站在林肯纪念堂的台阶上,保管你迈不动腿(也可能是逛一天累的 )。这里补充一下,半夜去也很爽,我曾经有一次在夜里3点多去过,别有风味,尤其在当晚我误闯五角大楼停车场,还在Ford Myer军营门口被人撵走之后。 春天的时候,这里有樱花节,沿湖满是盛开的樱花和熙熙攘攘的人群。 冬日的下午,逛这些博物馆曾是我最惬意的享受。 2。 阿林顿国家公墓,很喜欢的地方,庄严肃穆,一个大国的尊严在那里有很好地体现,来这里你感到这个国家真的非常honor those who have served the nation。 曾赶上过一次全套的出殡。从FBI特工开车清场开始,到四匹高头大马拉的灵柩,几十名礼兵的仪仗,然后是家属车队,到了墓穴,数次鸣枪,敬礼,最后到仪仗兵送遗孀先走为止。 3。荡舟波多马克河,懒得自己划,可以先去WANSHINGTON HARBOR那里喝点啤酒,吃点海鲜,然后再上旅游公司的船,坐到Alexandria下船,逛逛当地有很多意思的小商店,然后再坐地铁回DC. 4. 在George Washington Memorial Parkway 上开车进出城,在现在这个金秋时节,两旁植被最是好看。 5。Gerge Town,韵味十足的贵族老城区,坐落在这里的George Town大学的校园很美。你可以去找找蒋凯瑞同学40个房间,价值2000万的豪宅。这里的 M STREET是DC最著名的商业街,两边的名牌店,特色酒吧不胜枚举。不过,我最喜欢的节目是每年万圣节去那里看满街的鬼怪,很过瘾的,好几万猛鬼靓女上街。还让我赶上无聊执勤警察铐走打扮成仙女的美女,也不知道他们想干什么。 6。去肯尼迪音乐中心看演出,经常有免费的。 7。据朋友说去Dupont Circle泡吧很不错,听说是DC同性恋的大本营。我只在那里白天看别人下国际象棋。 8。时间充裕的话,延50号公路一直向东开,不到一小时会到一个叫安那波利斯(Annapolis)的所在,这个小town有很多老建筑,有个小而精致的港口,有马里兰州的州政府(小得让你惊讶,人家不像我们一个省有4-7套班子),更重要的是,这里有和西点(美国陆军军官学院)齐名的美国海军军官学院,满街一身白衣胜雪精神的不行的美国海军帅哥军官,我领好几拨姑娘去过,都口水流的哗哗的,军校凭证件随便进,里面有一个不错的海军博物馆。 9. Mount Vernon,华盛顿故居,在DC南面,开车约半小时,要门票, 10.关于吃,DC里面没有好吃的中餐馆,唐人街又贵又破,只有陈希同题名的大牌坊还勉强可以一看,非常不建议单独花时间去看/吃。好吃的中餐馆全在马里兰和弗吉尼亚。(老黄历了啊,听说现在情况不同了) 11. Potomac河边有一个海鲜市场, 马里兰的蓝壳蟹那可是赫赫有名, 我每半年怎么也得呼朋唤友至少大吃一次,一个人能干掉8,9个。这个周末就准备去这个海鲜市场,然后在朋友家螃蟹宴庆中秋. ================== 最近要回去玩一次,从朋友那里打听到一些吃喝玩乐,都记下来: 1 地中海菜 Lebanese Taverna 2641 Connecticut Avenue Northwest, Washington 2 海珍楼 Seven Seas Restaurant. 1776 E Jefferson St. Rockville, MD 蒜子烤鱼,纸火锅,蹄髈不错 3 峨嵋小馆已经不行了,厨子去了巴山蜀水 Sichuan Pavilion 410 Hungerford Drive Rockville, MD 240-403-7251 4 海鲜自助 (Annapolis) Buddy's crabs Ribs 100 Main Street, Annapolis, MD 21401 (410) 626-1100 5 马来槟城 Penang Maylaysian Cuisine. 4933 Bethesda Avenue. Bethesda, MD 佛x飘香,滨城豆腐,肉串 6 法国菜,Montmartre 周末brunch 超值 327 7th Street Southeast, Washington, DC 20003 (202) 544-1244 吃过饭,品品旁边的比利时咖啡,然后逛逛eastern market的艺术品小市场 7 当然永远不要忘了海鲜码头的蓝壳蟹
6111 次阅读|8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2 08:42 , Processed in 0.046655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