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爱吱声 标签 贸易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贸易

相关日志

分享 微观经济学读书笔记2:农业技术改进对农民来说是好消息吗 —— 中美贸易 ...
gordon 2017-4-19 01:58
据说,懂了需求和供给两个概念,就算是一支会说话的鹦鹉都能够成为经济学家,那我们就用需求、供给以及弹性这三个概念,来分析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农业技术的进步对农民来说是个好消息吗?假设你是一个农民,靠种植小麦为生,你辛苦的努力,来通过亩产更多小麦来赚更多的钱养家糊口。突然有一天,中国农业大学宣布发明了一种新的杂交品种,可以让小麦的亩产量增加20%,那么这个消息对你来说,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呢? 这里我们需要进行一下分析,而不是凭直觉来回答这个问题 ,这里面设计一些概念,边分析边说。核心都是基于下面这幅图 这幅图就是需求供给图,根据需求和供给的理论,随着价格的增加,销售商品有利可图,所以供给量会随之增加,而同时需求量会随之减少,他们中间的交叉点就是 平衡 点,在这个点上,市场上所有的人的愿望都得到了满足,卖家卖出了东西,买家买到了东西,而且大家对价格和销量都非常满意。 随着农业新技术的出现,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农民可以产出更多的小麦 ,于是也就愿意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上供给更多的小麦,于是,表现出来的就是:供给曲线向右发生了移动:从S1移动到S2。 而 这种新技术的变化并不会改变消费者对于小麦的需求 ,所以需求曲线是不会发生变化的,那么这时,新的平衡点就出现了:原来的平衡点是3元/斤和800斤,而 新的平衡点就变成了2元/斤和810斤,那么这时我们来看看农民的收入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从3×800=2400元变成了2×810=1620元, 于是,有趣的结论出现了—— 农业技术的进步导致了农民收入的降低 。 ********************************************************************** 为 什么会有这个结论呢,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弹性——衡量需求量或供给量对其某种决定因素的反应程度的指标。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公式就是:需求价格弹 性= / ,其中P是价格,Q是数量,这是利用中点法推出的公式,就不细解释了,需求 价格弹性得出的数值,说明了价格变化对于需求变化的影响,反之亦然,如果弹性小于1,则说 这个需求缺乏弹性,即对于价格的变化,反应不明显 ,如果弹性大于 1,则说这个需求富有弹性,对于价格的变化反应明显。 对于小麦来说,首先这种物品比较便宜,其次它有较多的替代品,所以这种商品的需求一般是缺乏弹性的(需求量对于价格的变化反应不明显),表现在需求曲线上 就是很“陡”,于是也就出现了上面的情况。 那么, 为什么新技术带来了农民整体收入的降低,大家却还是去使用先进技术呢?这个问题的回答涉及了竞争的核心,对于任何一个既定的价格,使用新品种生产并销售会 带来更好的总体收入,因为每个农民对于整体价格的影响毕竟是微乎其微的,但如果所有农民都使用新的技术,那么就会带来上面描述的总体收益减少的现象了。这 其实也说明了为什么技术越来越进步,人们被越来越鼓励离开农业的原因,因为食品需求缺乏弹性,所以技术进步只会让农民的收入变差,那么只能通过用更少的人 来分享来保证个体收入。 ************************************************************************ 大学扩招可以提高你的收益吗? 错,只会提高你的成本,让你变得更糟糕。 但是会 提高整个社会的产品 的品质。 毕竟受教育的劳动力多了嘛,产品品质 自然会提高一些。 只是对公共有利,对你个人是不利的。( 你填了社会的坑 ) 产出有弹性的商品,例如 智能手机这类的,这需要研发能力。 ************************************************************************ 跟文艺界 明星一样,赢者通吃。 ************************************************************************ 那美国应该和中国贸易吗? 在经济好的情况下,应该是, 在经济不好的情况下,就会改变产能,生产牛肉的产能 转变为 生产土豆。 当然交易更好,但是牛肉卖不出去呀。 ************************************************************************ 其实经济不好,美国比中国还难过, 土豆怎么都有人要,生活必需品。 但是经济不好,牛肉就没人要了,要转产,折腾来,折腾去。 ************************************************************************ 片面的强调技术进步,而不考虑风险,是不完善的。
16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微观经济学读书笔记1: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 中美贸易 ...
热度 1 gordon 2017-4-19 01:48
在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中,提到了经济学的十大原理,其中第五条: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是一条很有意思的理论。举一个例子来看看就知道了。 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人,一个牧牛人和一个种土豆的农夫,他们都可以生产牛肉和土豆,但他们两个的能力有所不同,牧牛人是个强人,他生产土豆和牛肉的能力都要强于农夫, 在这样的生产能力下,为了自给自足,农夫每天花 8 小时生产 4 单位的牛肉和 16 单位的土豆,而牧牛人每天花 8 个小时生产 12 单位的牛肉和 24 单位的土豆。 可以看出,牧牛人生产两种商品所花的时间都强于农夫,那么如果牧牛人与农夫交易的话,其结果如何?不论哪种商品,牧牛人自己做肯定都要比农夫成本低,那么交易中牧牛人是否吃亏了呢? 这里假设牧牛人以 1 单位牛肉换 3 单位土豆的价格,与农夫进行交易,前提是农夫只生产土豆,而他则减少土豆的生产,将更多的时间用以生产牛肉,每天交易 5 单位牛肉,那么结果及比较是怎样的呢? 结 果已经很明显了,通过贸易,农夫和牧牛人每天所能拥有的牛肉和土豆都增加了,这真的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虽然牧牛人很强(生产成本低),但在交易中他同样能 够得到超出自己能力的收益,也就是说, 再强的人,通过交易也可以获利 ,能力弱的人也可以获利,这是个真正意义上的“共赢”。 *********************************************************************** 为了解释这种现象,我们先引入几个概念: 1 ,绝对优势:用比另一个生产者更少的投入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上面的例子中,牧牛人就是拥有绝对优势的一方,他生产土豆和牛肉的投入都比农民少。 2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必须放弃的东西,上面的例子中,牧牛人生产一单位牛肉所需要的时间是 20 分钟,而这 20 分钟如果他用来生产土豆,则可以生产 2 单位,那么他生产 1 单位牛肉的机会成本就是 2 单位土豆,以此类推,可以得出农夫和牧牛人的机会成本 3 ,比较优势: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的行为。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牧牛人生产 1 单位牛肉的机会成本要低于农夫, 他在生产牛肉上具有比较优势 ,而农夫生产 1 单位土豆的机会成本也要低于牧牛人,他在生产土豆上具有比较优势。 从 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可以在生产所有物品上都拥有绝对优势,却不可能在生产所有物品上都具有比较优势,而专业化和贸易的好处就是基于比较优势 的,因为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比较优势,于是交易就变得有利可图了, 其奥妙就在于,用于交易的商品,其价格一定是低于自己生产的机会成本的 ,例如对于农夫, 他买 1 单位牛肉需要付出的代价是 3 单位的土豆,而如果他自己生产,则机会成本是 4 单位,这中间 1个 单位的差值,其实就是他在交易中获得的利益,反之,对于牧牛人也一样。 这其实就是经济学的十大原理之一:贸易可以使社会上每个人都获利,因为它使人们可以专门从事他们具有比较优势的活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样是利益最大化的。 这里面其实还有个定价的奥妙,也就是前面没讲的, 为什么牧牛人给出的价格是 1 单位牛肉换 3 单位的土豆呢? 其实这也是跟机会成本息息相关的,牧牛人生产牛肉的机会成本是 2 单位土豆,农夫生产牛肉的机会成本是 4 单位土豆,那么这个定价一定是在 2 ~ 4 之间的某个数值,这样双方都能获利, 如果定价低于 2 单位土豆,那么大家都会去买牛肉 (因为这个价格低于两个人的机会成本),如果定价高于 4 单位土豆,那么大家都会去卖牛肉(因为这个价格高于两个人的机会成本),但事实是这是个两个人的交易,必须有一个买方一个卖方,不能都是买方或者都是卖方,这就是定价的道理。
205 次阅读|1 个评论
12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28 03:45 , Processed in 0.018953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