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政治

相关日志

分享 女人与政治 。
热度 28 fcboliver 2017-6-10 20:39
梅阿姨一手挑起了这次的英国议会选举,本来是想用选举结果压制反对派,加速脱欧议程。结果却选脱了,成了保守党20年来的最差结果。就在社会各界猜测她是否要辞职时,梅阿姨厚着脸皮宣布的留任。大有”老娘又不用装绅士“的架势。上次选脱后辞职的喀麦隆大叔哭死在家里。 再看英国的老对手德国,更是女性政治家一手遮天。帝国女首相正在谋求他的第4个任期。成功后,墨奶奶将再领导德国5年。培养党内继承人这种事从来就没人敢提过。除了墨奶手下的国防部长,经济部长,劳工部长等是女性外,其他5个主要反对党中的3个也是由女党魁领导的。 女性对政治的执着,是他们的男性竞争对手所比不了的。男人嘛,要找小三,要打球,要交狐朋狗友,要做点小生意。爱好就是弱点,到了社会高度透明化的今天,在选举时就会被爆出丑闻。所以,我预计如果未来的选举还按现在的规矩来的话,世界上的女首脑将越来越多,越来越强。
850 次阅读|15 个评论
分享 1000个哈姆雷特……
热度 22 大卫 2015-4-21 12:22
1475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历史成因
ademxue 2013-5-16 20:30
欧洲的资本主义民主政治是在封建制度解体过程中与政府集权制共同发展起来的,在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中,资本主义民主政治被视作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对应的政治制度,而且这种对应关系是唯一的。这种理论框架当被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引入中国史研究时与中国的历史事实发生了严重抵触,从而形成中国现代官方史学理论中最根本的矛盾,这一矛盾也是造成中国的现代史学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进行严重的误读和曲解的根源所在。 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并非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唯一的政治模式,甚至不是正常的政治模式,这是解开一切理论症结的关键所在。中国在东周时期封建制解体之后,从生产关系上讲已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这听起来荒谬其实却是事实。认为荒谬的原因在于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资本主义民主制政体做绝对对应的先验性结论作为前提,通过没有观察到中国出现民主制政体而反推中国没有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然而这种对应关系只是一种公理性假设,既无法被理论也无法被现实所保证。实际的情况是,政府集权制才是资本主义社会正常的政治模式,这为世界各主要文明的发展历史所证明,资本集权是作为亚欧大陆文明边缘区的北欧文明所发展出的独特政治模式,随着它在现代社会建立起世界范围的影响力而将其特殊性转为普遍性,更通过当地发展出的社会理论将其论证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正统政治模式。这其中包含的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非常明显。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封建生产关系的差别在于所有权的占有形式不同。封建制生产关系是所有权与使用权合一的有限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无限垄断。封建制生产关系下,所有权依等级分级垄断,有限竞争。而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所有权开放自由竞争,最终兼并的结果是造就了一个具有绝对垄断地位的超级所有权,其人格表现为政府集权下的皇帝或资本集权下的金融资本家。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造就了典型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雇佣劳动关系,租金和工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雇主和雇工的收入方式,雇主通过出借生产资料的使用权以收取租金,而雇工则通过出借其自身劳动力的使用权而赚取工资。作为政府集权模式收入来源的税收,其本质是垄断了土地矿产等资源的集权政府通过向人民出借资源使用权所收取的租金。而作为资本集权模式收入来源的利息,其本质则是垄断了货币的金融大资本向人民出借货币使用权所收取的租金。在所有权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制度下,对不同资源的垄断对象差异造就了不同的集权模式和政治模式。 而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等于所谓工业大生产也是线式社会理论的先验性结论,以自然动力取代人工动力的大工业只是一种形式的技术进步,而技术进步是无法与生产关系简单对应的。这种思维模式源于欧洲传统的社会发展理论,如用铜器或铁器等工具指代一个时代及其相应的政治和社会模式,这种简单对应无论在理论和现实上都站不住脚。以中国没有出现机器大生产便否定中国没有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是一种本末倒置的逻辑推导。 对中国而言,从战国时代起,雇佣劳动制度就开始成为社会的主流生产关系,从雇工、雇农到雇佣官僚莫不如此,作为雇主阶层的地主和商人构成了社会中的大资产阶级,一直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生活产生决定性影响。由于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具有无限制流动性,其所垄断的资源并非固定和单一。因地主阶级主要垄断土地资源便否认其资产阶级性质是非常狭隘的,资本家阶层并非由固定的职业和其垄断的具体资源对象决定,而是由其在生产关系中的性质及所采用的生产方式而决定。地主与商人都采用了雇佣生产关系,这就使他们在阶级性上无本质差别。多数学者受制于线性理论的制约在晚明社会中拼命寻找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实在是可笑之极,如此可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资本主义民主政治本质上讲也就是商人干政,中国及其它世界主要文明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都采取了政府集权而没有走上商人干政的政治模式,其原因在于,其社会中的商人即资本家阶层可以通过合法和正常的途径进入国家政权,从而享受相应的政治权利。集权政府并不排斥资本家进入政府内部,而未进入政府的民间大资本其社会权利同样受到政府保障,这似乎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然而它却是导致北欧发展出商人干政的政治模式的根本原因。受制于中世纪欧洲的民族政策,寄居欧洲的犹太人不但面临着随时可能到来的反犹浪潮而颠沛流离,即便被允许定居也被限制在专门的犹太聚居区。当他们外出活动必须佩带标识犹太人身份的徽章,如同印度的贱民出门必须鸣锣开道以便让上等种姓者回避。犹太人只被允许从事有限的、基督徒所不齿的下贱工作,而这其中就有商业和放贷。这一限制反而成就了犹太人,当犹太人积累起足够的资本时便被欧洲封建主所相中,向其借贷以解决财政困难,由此培育出了欧洲最早的金融资本势力——宫廷犹太人。然而宫廷犹太人即便富可敌国,积攒起足以左右国家社会的资本实力,但由于其民族身份特别而无法融入正常的社会体制,在政治体制内只是作为毫无地位保障的利用工具。宫廷犹太人通过对统治者的服务换取了少许包括可以不用佩戴犹太人的标志等政治特权,这种作为正常人生活的权利对犹太人却成为一种特权,由此便不难理解这种财富与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的悬殊差距为何会最终迫使宫廷犹太人为维护自身利益进行反抗。他们通过暗中密谋操纵货币和政府财政左右国家政治,并最终通过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政体推翻了日耳曼贵族的集权制政府,架空了政府权力,宫廷犹太人也转化为犹太金融资本家垄断了资本主义体系上层,从幕后操纵国家和社会。这也就是马克思所谓犹太人用自己的方式解放了自己。而欧洲近代的资本主义革命本质上也是犹太人的民族解放运动。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之所以要用一个傀儡政府作为障眼法实在是犹太人不得已而为之,由于欧洲历史悠久的民族狭隘传统使他们无法以公开身份控制政权。犹太人第一次在欧洲以公开身份参与掌控国家政权是在布尔什维克主政苏联的时期,但不久便被赶下政坛。直到今天,即便犹太金融资本家已经控制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财富,然而他们仍然居于幕后垂帘听政,这既为长久以来的历史原因所造就,也有着犹太资本家与欧洲各民族资本间从未消弭的矛盾斗争的现实原因。 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是欧洲的狭隘民族文化下催生出的畸形产物,是犹太民族从社会夹缝中发展出的生存策略。没有历史上日耳曼基督徒对犹太民族的奴役和压迫,就没有今日犹太人的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资本主义政治非善非恶,对其缔造者犹太民族的神圣化或妖魔化也是不可取的。中国之所以要反对资本主义政治体系及其背后的犹太金融大资本是因为它们威胁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利益,在这问题上无论上下左右派本不应有所矛盾,只是各自被各自的主义遮住双眼而化作宗教狂热者,只忙于彼此的圣战却不顾脚下的土地即将倾覆。
29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小困惑
热度 10 猪头猪脑 2013-5-15 11:05
近30年来,中国一直是全世界发展最快的国家(没有之一),各方面都走在了世界各国前列,在速度上远远地将西方发达国家和金砖国家、所谓的小龙小虎国家甩在身后。成绩是显著的,当然现在所谓的政治体制不能完全适应迅速的社会发展,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大多数:公知”和无聊的呐喊者再三要求向西方学习政治体制改革,我很想知道的是,一个经济发展迅速,各方面稳定的世界级国家为什么不能开拓新的政治形势而非要学习那些明显落后的国家政治体制吗,所谓的公知是一个什么心态,无知者为什么不想一想这个问题?
1114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窟窿帮今日诞生,目前排名垫底~~o(∩_∩)o~~
热度 14 nova2000 2013-2-8 20:55
窟窿帮(第四个窟窿)本帮为nova2000在网上既第一个窟窿:天涯;第二个窟窿 新浪;第三个窟窿;西西河之后建立的第四个窟窿o(∩_∩)o 1、本帮以讨论经济问题为主 2、本帮不讨论任何政治话题 3、本帮可以讨论除政治外的其他任何话题 审核要求: 1、经济类论文门槛:至少在网络上有一篇原创经济类帖子,字数不得低于2000字; 2、西西河会员可以免于经济类门槛限制 注: 1、本帮不设帮主,只有监察,nova2000自领长期监察一职; 2、本帮没有严格上下层级关系,因为只有需要执行效率的组织才有必要设置严格的上下层级关系
个人分类: 意淫哲学|749 次阅读|14 个评论
分享 <转>杂谈关于莎士比亚戏剧中的政治
gordon 2012-12-29 11:39
成功是一项可计划、能预期的人类活动,和我当初想象的根本不同,感觉很失落,其实我更喜欢那种“几个彪形大汉一冲的那种感觉”,我为什么会更喜欢哪种感觉呢?莎士比亚历史剧的感觉,只可惜事实不是如此。 人的思维判断受周边环境的影响,大陆这边历史剧实在是太多了。 顺便说一句,我极喜欢莎翁的历史剧,年轻时候的 “大爱” 就是 凯撒被刺杀后,安东尼为凯撒的辩护。 受萨翁的历史剧影响到现在,真是一个蠢蛋。 ××××××××××××××××××××××××××××××××××××××××××××××××××××× 如果单从莎士比亚极富冲突感的情节来看,似乎的确可以认为他具有对君主专制的同情甚至拥戴:他对英雄人物的渲染,领袖具有伟大的力量支配臣民的命运并带领 他们,无知而易被煽动的“暴民”,甚至对于暴君恺撒也是那么同情…但是如果我们放到具体的时代背景下去看,站在“王权”对立面的是什么人呢?是残酷镇压基 督教的罗马天主教廷,是鼓动“暴民”叛乱,勾结外敌的封建领主。 对都铎王朝的社会和经济研究表明,伊丽莎白女王当政期间确实是英国国家迅速崛起,海外贸易 急剧拓展的关键时期;而莎士比亚历史三部曲中的主角之一的亨利4世当政期间,也是英国从中古社会过渡到近现代统一的王国的关键时期。我们也许不能这样简单 类比,但是我们的确可以从这里理解莎士比亚对于王权政治和“英名君主”的向往。 更为重要的问题是:对于已经确立的政权,人们依据自身的理念和愿望实行变革 的合法性何在?以暴力、暗杀或鼓动流血的方式对专制政权的反抗是否就是天然正义的?上述隐含的问题和复杂的人性胶合在一起,充满了矛盾和不确定性。麦克白 的下场固然很能说明莎士比亚对阴谋者的一个判决,然另一个阴谋者Claudius(哈姆雷特的叔父)和他的暴力的终结者Hamlet都倒在了血泊中。除去紧张的戏剧因素,从 政治哲学角度来看最深刻的作品也许要算Julius Caesar。莎士比亚是矛盾的,他赋予他的悲剧的中心人物,例如像Brutus和Hamlet最深厚的同情,但他们最终难以摆脱命运的制裁。 Antonius和Fortinbras分别是两出戏中最后站在舞台上的人;莎士比亚并未把理想寄托在他的悲剧舞台的主角身上。 注:  福丁布拉斯 Fortinbras—— 挪威王子。在《哈姆雷特》剧中只有短短的过场戏。但他的重要性在于,全剧的最后台词由他说出,似乎象征着一个更为光明的未来,阐述了剧作主题。 说起Julius Caesar这出戏,不得不多说两句。我以为这是莎翁所有政治戏剧中最耐人寻味的,恺撒在第三幕即被刺身亡,此后他的鬼魂却覆盖了整个舞台,直到最后 Brutus自杀结束。剧中第三幕,在恺撒被刺后Brutus对民众的讲话,以及Antonius的煽动性演说,是最得“广场政治”精髓的文本。他们的演 说也成了英语语文中的经典。我们以前读书时,教阅读的一位王居恒老先生曾经在课上整段背诵这些演说词,令人至今难忘:   Be patient till the last.   Romans, countrymen, and lovers! hear me for my   cause, and be silent, that you may hear: believe me   for mine honour, and have respect to mine honour, that   you may believe: censure me in your wisdom, and   awake your senses, that you may the better judge.   If there be any in this assembly, any dear friend of   Caesar’s, to him I say, that Brutus’ love to Caesar   was no less than his. If then that friend demand   why Brutus rose against Caesar, this is my answer:   --Not that I loved Caesar less, but that I loved   Rome more. Had you rather Caesar were living and   die all slaves, than that Caesar were dead, to live   all free men? As Caesar loved me, I weep for him;   as he was fortunate, I rejoice at it; as he was   valiant, I honour him: but, as he was ambitious, I   slew him. There is tears for his love; joy for his   fortune; honour for his valour; and death for his   ambition. Who is here so base that would be a   bondman? If any, speak; for him have I offended.   Who is here so rude that would not be a Roman? If   any, speak; for him have I offended. Who is here so   vile that will not love his country? If any, speak;   for him have I offended. I pause for a reply.    下面再举几个例子,说明我个人觉得在对“莎士比亚戏剧中的政治哲学”的研究中值得加以追问,或者说有必要关注的地方。首先是莎士比亚的英国传统。我们认 为莎士比亚是一经典,然这个经典和古希腊的残篇很不同;前者是给大众看的,不需要“秘传”。在这个经典传统里,有好几股交汇的力量:一派是浪漫主义的前 驱;一派是英格兰的民族主义;一派是基督徒的宽容与和解精神及其与一报还一报(tit for tat)的底线正义的紧张。这些也都是我们人类历史舞台上最普遍和永恒的问题,从这个意义说莎翁的戏剧是对于人类政治和公共事务最经典的探讨之一。    第二点就是,莎士比亚与他的前人、同代人即后人的文本的联系。 莎士比亚37部戏剧,所采纳的材料既有前人的旧作,也有直接来源于史料、史书和史诗。 对他 影响很大的两部作品是Holixhed的Chronicles of England和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列传》。前面已经说过,从莎士比亚以后浪漫派、启蒙主义这些登上舞台,一直到19世纪民族国家的兴起,写于这一 时期的文献著作也是浩如烟海。对剧作文本的版本考据也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但是我个人觉得,对文献的搜集和整理对于中国人不是难事,这一直是中国人的强项。 明成祖永乐元年,也就是公元1403年组织编纂《永乐大典》,历5年,成书22877卷,共计11095册,3.7亿字,这是何等本事!而当时英国还陷在 百年战争中,英语语文还处在乔叟时代。莎士比亚和英国历史上其他文人的比较是有趣的,他有宗教虔诚,却又和后来的弥而顿、约翰逊博士那种清教徒式的虔诚不 同。莎士比亚“爱国”,“讲政治”,约翰逊博士却说“爱国主义是恶徒最后的容身之所”。我们前面提到过在对政治的一些看法上,他表现出来的和休谟的联系; 但他显然不是休谟那样的怀疑论者和异教徒。类似这方面的研究在比较文学领域内已经做的比较充分,因此,从政治哲学出发的研究,要想新鲜并有见地,必须有更 敏锐的洞察和更大的智慧。   第三点,就是前面谈到过的基督徒的宽容精神,以及尤其是晚年表现出来的“和解”。这决不仅是个人修养和道德的事情, 一定关乎政治。还是回到我们前面所说的冲突和政权的合法性,如何理解政权更迭的合法性和现实政治的合理性。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和反思可以延伸到黑格尔所说的 那种“安抚我们的挫折感和平复我们对社会及其历史的愤怒”的政治哲学中的和解精神,以及罗尔斯的理性的“反思均衡”,诸如“即使对于一个由偏见和愚蠢鼓动 起来的统治意志和粗暴压迫普遍流行的社会,我们也不需要对它采取绝望的敌视态度”的意见。相关的讨论可以参见白格的另一篇文章《普遍冲突和自由主义:我们 应该站在哪里?》。 注:白格就是 席天扬 ,纽约大学政治学博士生 ×××××××××××××××××××××××××××××××××××××××××××××× 科斯定理,讨价还价和政府:对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反思 席天扬 从柏拉图到霍布斯,一个永恒的政治学主题是:为什么形形色色的自利、短视以及具有各不相同的偏好的人们能够联合起来,组成政治上的共同体,并遵守共 同体内部的规则?显然,必定有某种力量促使人们摆脱最初的离散状态,结为同盟。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把这种力量归结为对共同的善(good)的追求,善在 本质上是一种德性(virtue);在古希腊城邦中,人们追求一种良好的政治秩序,实际上就是在追寻过一种有德性的生活。而启蒙时代之后的思想家往往认 为,人们之所以联合起来,是为了取得更大的共同利益(common interest)。正如休谟在《人性论》中所说,个人势单力薄,不足以取得对自然界的胜利,而社会却使其弱点得到补偿,正是社会“使他在各个方面都比他 在野蛮和孤立状态中所能达到的境地更加满意,更加幸福。” 然而,休谟亦指出,仅有这些共同利益还不够,重要的是人们能够意识到这些利益的存在。在他看来,至少有两个重要因素阻碍人们的合作。其一是在蒙昧状 态下的人们不具有认识共同利益的知识和能力,因而在最初他们是凭借着自然情感的导引,并借助于某种强制力量(诸如亲属情感,家长权威等)而保持合作。其二 是人性中的自利倾向,将有可能把合作导向失败。 事实上,休谟提出的这些问题,在20世纪博弈论的研究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就是以“囚徒困境”、“集体行动的悖论”为代表的一系列问题的出现。这些 问题均表明,社会合作的实现,其背后必须有某种合作强化机制确保该合作的实施,这些机制可能是事先签订的契约,中立的第三方仲裁人或者其他的组织,等等。 政治和社会生活之所以可能,是因为这些合作强化机制限制了人们自然倾向中阻碍合作的本能。到此为止,政治学研究的主题,就从传统的追问“人们为什么合 作?”,转变为对上述的各种合作强化机制的研究,具体的说,就是要考察不同的机制,在不同的背景下,具有怎样不同的作用?
31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人生大于政治
热度 14 楚天 2012-11-30 00:41
人生大于政治
在中国“政治”这个词一直很神圣。说某人“政治上很强”是很高的赞誉。 林彪语录有一条“突出政治”。 林彪坠落以后,大家改口说“政治挂帅”,一个意思。 当时的首要政治概念是“毛主席革命路线”,谁有非议就被“全党共诛之”。其它显赫的概念还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无产阶级专政”“党的基本路线”“无产阶级司令部”等等。“爱国主义”在政治概念中排在第20位左右。 后来其它政治概念一个个弱化,“爱国主义”的名次越来越靠前,现在依然神圣,谁有非议就被“全国共讨之”。(爱坛也是“全国”的一部分,所以俺赶紧补一句:我认为作为一个政治概念的“爱国主义”,与作为一种感情的“爱中国”不是一回事。) “政治”用英文怎么说,谁都知道是“politics”。问题是,“politics”没有一点神圣的意思,有时甚至是负面的。如果有人说你会搞“politics”,那是骂你。 苏炜说:“人生比政治大、青春比意识形态大”。 这两句话其实总是对的,只是到了中年以后才变得显而易见。小孩、成人、老人之间的差别,健康人和病人之间的差别,比左派和右派之间的差别,华人和洋人之间的差别,更重要无数倍。 看待一个人,比“左右”更重要的还有“真伪”、“善恶”、“美丑”。同这几条相比,“左右”实在是太次要了。 从下面这篇文章里挑出一句话,联想出这篇日志。图是从诗坛水墨安静MM那里转来的。 http://www.aswetalk.org/bbs/thread-18807-1-1.html
个人分类: 月影日知|1202 次阅读|10 个评论
分享 政治经济学抱朴仙人
闲云野鹤 2012-10-30 20:35
政治经济学抱朴仙人
0 个评论
分享 <转>威廉.配第的“政治算术”
gordon 2012-7-8 08:56
注:重要的是改造世界而不是认识世界,配第这本书本意是 为政府出谋划策 , 而 不是探索科学真理 。侧重点在design ,而不是knowledge ,也就是说他的数据有些是不确切的。但是作为开山鼻祖,苛责也是不现实的。 所以说,设计的关键是要有一个知识库 Knowledge Base 。   在威廉.配第(1623—1687)众多的经济学著作中,《政治算术》是一部颇具创新色彩和历史影响的著作。这部著作写作于1671到1676年之 间,由其子谢尔本男爵在1690年出版。配第写作《政治算术》期间,英国、荷兰和法国在国际经济、政治、军事领域正处于错综复杂的竞争状态。英国经济快速 发展的时代还没有到来,与竞争国相比,英国国力在各方面都缺乏优势,国内舆论于是呈现一派悲观气象。配第写作此书的目的,正是为了扫除舆论界弥漫的悲观气 氛。 他试图证明,一国国力不仅取决于自然条件,更取决于经济政策;只要实施适当的经济政策,英国的国力就可以大大增强 并超过荷兰、法国,最终取得世界霸 权。 配第用来分析和论证其观点的,是一种被他叫做“政治算术”的方法。在该书前言中,配第对“政治算术”作了如下概括:“ 与只使用比较级和最高级的词语以及单 纯做思维论证相反,我采用数字、重量和尺度等术语来阐述我的观点(作为很久以来就想建立的政治算术的一个范例)。使人们从感官上理解我提出的论据,并了解 那些本质上有可见依据的原因 ,而那些以某些人易变的思想、观点、品味和情绪为依据的原因,则留待别人研究。”简单来说,“政治算术”就是一种用可度量的数 字来比较、说明、解释、阐述的方法。在配第看来,与单纯用文字阐述的方法相比,用数字来说明问题具有确定和精准的特点。因为在文字表述中,可能存在词义的 混淆,语气的模糊等问题,这会给解释和理解带来困难。以数字的方式进行比较和说明,数字本身的确定和精准可以克服分析过程的不确定,增强解释力并增强解释 的可接受程度,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歧义,最大限度地提高沟通的效率。在《政治算术》中,为了比较英国、荷兰、法国的国力强弱及其未来可能的变化,配第使用 了土地、人口、港口、税收、消费、利息等等方面的数字。每一个观点的解释和说明,都尽量使用数字。利用这样的方法,配第的证明和分析显得明确而精炼,避免 了单纯的文字阐述带来的冗长和模糊。这种方法,实际上是一种统计的方法,也有现代经济学所谓“实证”分析的意味。配第对数字的重视和依赖,因为他相信科学 性就蕴涵在数字之中。如熊彼特所说:“配第总的来说是一位理论家;不过他属于这么一种理论家:对他们来说, 科学实际上就是测量 ;他们创造出处理数据的分析 工具,而从心里鄙视其他任何工具; 他们概括出的规律是数字与推理的联合产物,决不允许把数字与推理分开。 ”配第的这样的观念的形成,与他长期从事科学工作 有关,当然也与同时是重要的数学家的大哲学家霍布斯(1588—1679)对他的影响有关。 事实上,不仅在《政治算术》中,而且在其他经济学著作中,数字都是配第用以解释和说明,用以比较和分析的基本工具。尽管如此依赖“政治算术”,配第并不认 为这是经济分析唯一有效的方法,更不相信仅仅凭借数字或者“政治算术”就可以对经济问题给出圆满的解释。“坦率地说,我用上述依据(如果它们可以被叫做依 据的话)是不能透彻地说明问题的。就如在掷骰子时不能预言掷出的点数一样;也如即使运用迄今发现的入射线和反射线,或入射角和反射角最精确的知识(如果不 经过长时间练习)也打不好网球、台球或滚球一样。”对自己精心构建的“政治算术”方法,配第表现出罕见的谦逊。配第相信“政治算术”作为一种数学或者统计 的方法在解释和说明问题方面的优势,但他同时又诚实地承认,“政治算术”仅仅是一个解释和认识复杂现实的工具。 工具只是获得思想的手段而不是思想本身 ;而 且,数字或者其他可度量的工具,仅仅是方便分析并使分析精准化的条件之一。要想获得对事物的全面认识,除“政治算术”外,还需要更多的东西,比如相关的知 识和技巧,以及想象力、逻辑推理能力,等等。 配第在经济学历史上的崇高地位,是由他对经济学方法论的贡献奠定的。配第是经济学历史上第一个自觉地研究和探讨方法论问题的思想家。配第的“政治算术”方 法,将经济现象之间的关系处理成数量关系,这在相当意义上预示着古典经济学时代西尼尔(1790—1864)的“纯粹经济学”,也预示着现代经济学的实证 分析。对此,熊彼特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说配第的“政治算术”是“鼓舞人心的启示”,是“富有启发性的纲领”。不过,作为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配第对“政治 算术”的理解和应用是有着严重缺陷的,这种缺陷与科学精神有关,也与时代局限有关。 在对“政治算术”方法的进一步解释中,配第说:“ 这些用来表明我下述展望和论旨的数字、重量和尺度都是真实可靠的,即使不真实,也不会有明显的错误。即使 这些展望和论旨原本不真实、可靠和明显,但如果运用君主权力,也能使他们变得真实、可靠和明显。 能够证明为真实的东西,也就是真实的,而且,即使他们是错 误的,也不会错误到破坏以其作为论据的论证;但至少利用他们足以使我推导出表明得到我所追求的那种知识的方法。我目前只想详细论述十点主要的结论,如果将 来这十点结论被认为是重要的,并值得进一步讨论,希望所有聪明而有独创性以及公正而正直的人,能够纠正论旨中(这些推论以论旨为依据)可能出现的错误、缺 点和不完善之处。而且,我认为由政府来阐明靠私人努力不能弄清楚的这些问题的真相,是再合适不过的了。”按照配第的理解,数字、尺度、重量等实证材料是用 来证明论点的,实证材料的真实性并不重要,只要能够在形式上证明论点就有效。也就是说,自圆其说才是分析和证明的目的,真实性并不值得追求。配第的研究路 径与现代经济学的“实证分析”如出一辙。首先确立论点,再根据论证的需要寻找和组织数据材料;如果已有材料不能提供有效的证明,则可以对材料进行调整或者 重新寻找和组织新的材料。这样,论点总是可以被证明的。事实上,在配第的时代, 由于统计机构正规的统计材料的缺乏,他用以证明论点的数据材料,除少部 分来自教会机构的出生和死亡人数统计外,大多来自估计、推测或者想象。所以,在配第使用数据的地方,经常会出现“据估计”,“据推测”这样的字眼。 用这样 的方法得到数据,难免草率和牵强。比如在计算伦敦人口时,用安葬人数乘以30,因为他推测每年30人中有一人死亡;因为1664年从英国出口的牛、羊、牛 油和牛肉的数量比1641年多1/3,配第由此推测英国1664年的人口比1641年多出1/3。配第“政治算术”应用中的问题,还表现在论点是否真实和 正确的问题。论点不能证明自身,而数据的证明似乎也仅仅是一种权宜之计。于是,为了推广自己的观念或者论点,配第求助于政府在意识形态领域可能的控制、操 纵和影响力。其实, 配第著书立说的核心目的不是探索科学真理,而是为政府出谋划策。 这样,符合政府利益的论点自然是正确的论点,只要是“正确”的就是有效 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因此而无关紧要。这样来理解,配第所主张的作为一种方法的“政治算术”,其客观性和科学性就丧失殆尽了。 在经济学方法论发展的历史上,配第还是第一个提出“科学研究非道德化”命题的思想家。就科学发展而言,这一命题有着积极而科学的意义。可以想象,如果研究 过程总是纠缠于伦理和道德,总是满足于是非善恶的论争,科学将永远原地踏步,其发展和进步将遥不可及。在这个意义上,非道德化就是科学化,就是客观性和真 实性。不过,从这一命题派生出来的,可能是一个功利主义的结论——只考虑最终结果对主体目的实现的有效性或者有用性,其他的一切,动机或过程,动力或约 束,伦理或道德,真实或客观,一概不重要。于是,在“政治算术”应用中,既然目的是证明论点,则论据的真实性就不再重要;进一步,论点的真实性也不重要, 只要正确就可以接受,而正确与否似乎又可以来自强权。这样,配第的“政治算术”最终走向科学的对立面。 这样的理解有些让人沮丧。不过可以确定的是,作为一种经济学独特的研究方法,配第的“政治算术”对于经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意义不仅体现在它使经 济学具有了自己独立的方法,还在于这种独立方法的存在对于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并发挥其影响具有重要的标志性价值。在经济学走向科学化的过程中, 配第的“政治算术”所体现的追求客观和精确的观念一直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在相当意义上,配第“政治算术”所追求的,也就是经济学的科学化目标。所以,剔除 配第在《政治算术》中的方法应用某些“糟粕”之后,“政治算术”仍然是经济学重要的研究方法。 ===================================================================== 下面是我写的对上文的一些注释: “与只使用比较级和最高级的词语以及单 纯做思维论证相反,我采用数字、重量和尺度等术语来阐述我的观点(作为很久以来就想建立的政治算术的一个范例)。使人们从感官上理解我提出的论据,并了解 那些本质上有可见依据的原因,而那些以某些人易变的思想、观点、品味和情绪为依据的原因,则留待别人研究。” 比较级与最高级 在英语中通常用下列方式表示的词:在形容词或副词前加more(如 more natural,more clearly )或加后缀 -er(newer,sooner )。典型的是指形容词或副词所表示的质、量或关系的增加。英语句子中,将比较两个主体的方法叫做“比较句型”。其中,像“A比B更……”的表达方式称为比 较级;而“A最……”的表达方式则称为最高级。组成句子的方式是将形容词或副词变化成比较级或最高级的形态。 统计学是研究不确定性现象数量规律性的方法论科学 比如说研究人的行为,沿着海岸线葡萄牙可以到达印度,但是哥伦布非要从反方向绕一圈,照样到达印度。 但是由于某些原因,比如说成本,可能走某一条航线的人就会多一点,这就是统计可以找到的统计规律性。 配第的朋友约翰•格朗特,通过对伦敦50多年的人口出生和死亡资料的计算,在1661年,写出了第一本关于人口统计的著作。 他在《对死亡表的自然观察和政治观察》一书中对当时英国情况的分析揭示出一系列的数量关系。 如男婴出生多于女婴(14:13),男性死亡多于女性,一切疾病和事故在全部死亡原因中占有稳定的百分比,等等。 格朗特虽然没有提到统计学这一名词,尽管他的方法也不完善,但是他在实践中却已应用了现代统计中的大量观察方法去发现规律性的问题。 在政治算术学派的著作中只是应用了数据,而并没有专门论述如何搜集数据,以及如何利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等 ,因此它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统计学。 ======================================================================= 影响非常大的统计规律性就是圆周率 ,经过长期的实践发现圆周长与直径的比是个常量。 很多人都不知道为什么要求圆周率,其实就因为它是个常量嘛,它本质是个关系,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求出这个常量以后,当然后面的计算都简单多了。 注:知道圆周长与直径的比是个常量以后,这个常量的值是多少,依然不知道,又搞了半天,才知道它的值是多少。
45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zt甘肃卫生厅长称"愿牺牲政治前途换真气学发展"
热度 18 奉孝 2012-5-26 18:28
http://news.sina.com.cn/c/2012-05-26/021924481359.shtml    卫生厅长连表决心   昨日,甘肃省卫生厅厅长刘维忠在其实名认证微博中称,“甘肃人穷啊,医改摸索点传统的、简单的方法,包括食疗、无药治疗(锻炼、针灸、刮痧、真气运行等)方法治病。”   刘维忠称,现在已经有了初步效果,卫生部年鉴统计, 连续2年全国平均住院费、门诊费除西藏外甘肃最低。(说句实话,应该是甘肃经济比较落后把) “我50多岁了,如果牺牲了我的政治前途能换来甘肃中医的发展和患者受益,我愿意”。    多家医院尚未推行   今年2月21日,甘肃省卫生厅就已经下发红头文件,号召全省医务工作者学习运用真气运行法。此前已成立的甘肃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真气运行研究室,作为培训基地。该文件要求各市、州卫生局、厅直单位等单位,认真组织人员参加师资培训;建立真气运行训练室。   昨日,记者走访兰州市几家医院,其工作人员均称,虽然收到这份红头文件,但尚未在医院推行。一三甲医院中医科医生称,他此前并不知道真气运行法具体含义。听说有人参加这个培训,他们整天忙得不行,没工夫参加,参加的“是医院里的闲人”。   此说法得到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真气运行研究室成员魏清琳证实。她说,目前推广真气运行学的医院只有他们一家。
753 次阅读|10 个评论
分享 温家宝:政治体制改革不成功 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
热度 35 游泳 2012-3-14 15:37
温总理您好。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很高兴能在您最后一次的两会后记者会上提问。我的问题是,最近几年您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到了政治体制改革,引起了很大的关注。请问您多次反复提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因在哪里?中国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难度又在什么地方?谢谢。 是的,这些年我多次谈到政治体制改革,应该说已经比较全面和具体了。如果问我为什么关注这件事情,我出于责任感。粉碎“四人帮”以后,我们党虽然作出了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实行了改革开放。但是“文革”的错误和封建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清除。 随着经济的发展,又产生了分配不公、诚信缺失、贪污腐败等问题。我深知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而且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 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 ,已经取得的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社会上新产生的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新发生 。每个有责任的党员和领导干部都应该有紧迫感。 当然,我深知改革的难度,主要是任何一项改革必须有人民的觉醒、人民的支持、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在中国这样有13亿人口的大国,又必须从国情出发,循序渐进地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改革只能前进,不能停滞,更不能倒退,停滞和倒退都没有出路。 我知道,人们不仅看我说什么,我的理想和信念,更看我通过自己的努力。 总理认为文革是历史悲剧,有人想复辟文革总理不答应。
个人分类: 时事|1200 次阅读|20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5-30 13:26 , Processed in 0.033156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