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爱吱声 标签 地球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地球

相关日志

分享 理工男要统治地球了吗? ———— 这个作者的科学观非常 正 ... ... ...
热度 2 gordon 2017-6-11 07:53
这篇文的经典之处,在于一些细节。 几乎大陆的老师很少教你的,这个作者的科学观非常 正 科学涉及到一些伦理问题 。 在心理学领域,像 早期的高空爱情 实验,已经不让做了。 紧张产生一些生理的现象,你以为是爱情 。 像行为主义早期的一些实验,吓唬小孩那种。 从现代的角度,科学伦理都是问题的 受限制, 这就需要你更聪明。 ************************************************************************** 理工男要统治地球了吗? 撰文:Emma Pierson 翻译:陈哲震 作为一名计算机学科的博士,我酷爱大数据。但我并没有把数据看得太过神圣,因为我学到的一切知识,都是通过数据而得来的,不管是性,还是莎士比亚。一些把数学神圣化了的人也因此愤怒反驳过我。十几岁的时候,我在斯坦福大学学会了计算机算法,通过这种优雅又致命的武器,我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出最危险的通缉犯,也可以透过人们在网上的发言察觉到他对政府的不满。 计算机科学的确很奇妙。但问题在于,硅谷的许多人认为计算机科学超越一切。比如招聘会上,那些面试员态度很鲜明,他们只对计算机科学背景的人感兴趣;比如工资对比,计算机工程专业学生明显要比其他非工程专业高出不少;再比如,当人文学科的学生透露自己的专业时,他们会受到质疑与不屑。 我曾见过一些杰出的计算机科学家对自己正在研究的人群表示出可悲的无知,我对他们进行了当面嘲笑。我曾见过 一些军事科学家以孩童般的热情向人展示自己创新研制的杀伤性武器,却对这些武器的目标攻击人群闭口不谈 。世界上最恐怖的事情莫过于,科学家可以就如何枪击同类进行一场学术对话,却无法给出这样做的理由。 许多计算机学科专家对非技术性研究方法不甚了解,充满蔑视,这种状况令人担忧。而在我的日常工作中,会不断遇到代码无法解决的问题。在在线教育平台 Coursera 担任程序员时,我编写了一个算法,可以参考用户性别对其推荐相应课程,但公司并没有将其投入使用,因为我们发现,这个算法根本不会向女性用户推荐计算机科学课程。 事实证明, 计算机算法加剧了社会差距 ,其影响已经扩散到包括刑事司法和信用评分在内的社会各个领域。这其实是一个两难困境,拿刑事司法领域来说,一个满足了基本统计需求的算法,更有可能将黑人被告判为高危罪犯,即使这些黑人不会再犯。 对此问题我表示无能为力,因为我在算法教材里找不到解决办法。而在塔-内西斯·科特斯关于制度歧视或者米歇尔·亚历山大关于大规模监禁的著作里,我或许会找到相关事实。 我的个人编程项目也出现了同样棘手的伦理问题。我是否应该编写一个程序,来下载厌食症咨询网站上公布的数千名患进食障碍的青少年的联系方式?又是否应该编写一个程序,在各大高校的论坛上匿名发帖,说自己有自杀倾向,来调查一下哪所高校的师生最支持自杀呢? 顺便说一句,我的答案是“不”。计算机的伟大与危险之处都在于,它可以把你的奇思妙想变成现实,并且影响他人。一个冲动的想法经过计算机编程后,可能会伤害成千上万的人。 或许,如果让计算机科学家负责他们最擅长的编码,把管控产品的任务交给其他人,办事效率是不是会更高?事实上,这远远不够。 程序员编程的速度往往十分惊人,而且行业内幕不为外人所知。等到相关法规出台时,可能数百万人已经受到了伤害。在其他专业领域,人们上岗之前往往要接受道德培训。部分原因在于, 对于像医生和律师这样的职业来说,职业道德极其重要 ,尤其是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之下。 此外,需要有计算机科学家的帮助才能制定相关行业法规,因为他们有必要的技术专业知识。如果你对词嵌入(word embedding)一窍不通,又如何能规范词嵌入领域的算法歧视现象呢? 以下是一些具体做法。 首先,大学应该扩大计算机科学专业学生的知识培训范围。我曾调查过八所顶尖学府的计算机本科课程体系,发现 大多数学校并不要求学生学习计算机科学中的伦理与社会问题 (尽管有些学校会提供相关选修课程)。 这类课程确实不太好教,计算机科学家们也往往不够重视。他们不习惯非定向思维,对自己的数学能力非常自信,并且相信实用主义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但无论如何,大学还是要勇于尝试。教授需要让学生对计算机科学充满敬畏;要让学生知道,他们掌握的技能不仅可以使自己发家致富,还会毁灭生命;还要教他们学会谦卑,让学生明白,数学能力再优秀,大千世界里他们还有很多未知的事情。 通过学习社会类课程,程序员危害社会的可能性会有所降低,而且可能会因此造福社会。算法交易等领域对社会虽无大用,但是回报可观,因此许多顶尖学府在这些领域投入了大量技术型人才进行研究。 斯坦福大学的计算机学科专家吴恩达同时也是 Coursera 的联合创始人,他在斯坦福大学招聘时对众学子劝诫道:“你必须问自己为何要学习计算机科学。很多学生可能会回答,因为我可以设计出最流行的社交媒体应用……而我认为,我们可以创造出意义更大的东西。” 科技公司也应当采取一些措施。企业应该反思一下自己产品中的社会和伦理问题。比如,谷歌和微软研究了算法歧视,Facebook 调查了回音室效应,这些都值得称赞。 Facebook 用1010万用户行为数据解释“回音室”效应 当外部研究者评估产品影响时,企业应该积极配合,尽量说明自己的算法工作原理,在数据使用协议允许的范围内适当公布数据。(研究人员还应允许在不被起诉的情况下进行算法检测。) 招聘面试时的问题也不应只局限于计算机算法,还应考察对方的社会伦理知识。同时,学生也应该学会如何应答招聘经理的提问(微软的 CEO 曾在技术采访中被问到,如果看到一个婴儿躺在十字路口他会怎么做,而他的答案当然不是常人都能想到的将婴儿抱起)。 企业应该雇佣一些被自家产品侵犯过的人群或者非产品目标用户的人群,他们的脸部可能无法被计算机视觉系统识别,他们的笑容可能无法被 emoji 表情捕捉,他们的简历可能跟公司不大相关,他们的住房选择可能受到了公司政策的限制,他们可能深陷网络巨魔的圈套(企业为网络巨魔提供了平台,却没有加以有效控制)。招聘一些其他领域科学家进公司来,让他们参加午餐会谈,使其对公司原有的世界观造成冲击。 倾听这些非计算机领域科学家的意见,可能会减缓硅谷的发展脚步 ,因为不同世界观的碰撞难免产生分歧。但是,当有人提出理性的反对声音时, 适当放慢脚步只会有益无害 。在今天这个数字战场会决定总统选举输赢的时代里,科技巨头们需要放缓自己前进的步伐,不忘初心。
57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地球脉动 第二季
热度 19 youyouyuyu 2016-12-14 16:49
BBC最新纪录片 豆瓣评分9.9分 地球脉动 第二季 1080p合集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jHH7546 密码: sj3w
2318 次阅读|11 个评论
分享 逗娃?斗娃!
热度 66 老马丁 2016-12-14 05:20
斗争是长期的,要时刻准备斗争是长期的,要时刻准备斗争是长期的,要时刻准备斗争是长期的,要时刻准备斗争是长期的,要时刻准备斗争是长期的,要时刻准备斗争是长期的,要时刻准备斗争是长期的,要时刻准备斗争是长期的,要时刻准备斗争是长期的,要时刻准备斗争是长期的,要时刻准备斗争是长期的,要时刻准备斗争是长期的,要时刻准备斗争是长期的, 1. 学校的确是洗脑的地方。我前不久和我儿子出去玩,在河边发现了一些芦苇的果实,看着像火腿肠,我摘了一根下来玩,就是这么 个玩意儿。 他不让我玩,让我扔掉。我说这是我发现我采摘,就是我的。他明显不同意,一直和我搏斗,抢夺。最后逼急了,他说,这是地球的... 好吧, 我只能远远的把火腿肠抛还给地球。 回来的路上再次经过河边,我一口气采了两根,让他一手拿一根,这下好了,忘了地球。 2. 最近在家工作比较多,儿子一放学回家就扑过来要我带他打游戏。我家打了两年的坦克世界坏了,不久前不得已跳槽到战争雷霆,小孩对飞机狗斗的兴趣浓厚。为了避免瞎用汉语,从第一天开始我就制止他使用无师自通的“打飞机”, 代之以“打空战” 。 有时候我正工作到一半,他吵着要空战,怎么赶他走呢?我点开 个网页,google一下“小女孩”,随便点开一个照片,问他:喜欢和这个女孩交朋友么?于是他就害羞的走掉了... 我还准备了个问题库,以免那个问题问多了不灵了。问题库里的问题有:这个女孩是你们班上的么? 这个女孩有你们班上的女孩可爱么?这个女孩你想认识么? 你想我介绍这个女孩给你认识么? 终极大招, 装着要关电脑的样子: 来,爸爸现在带你找这个女孩玩去...
个人分类: 生活笑笑事|275 次阅读|22 个评论
分享 地球爆炸的那个点是怎么来的?
热度 33 老财迷 2016-6-23 23:06
丫丫刚才问:地球爆炸的那个点是怎么来的? 我:你是说宇宙爆炸的那个点吧? 丫丫:对,就是那个点,它是怎么来的? 我:那个是奇点,.........,等你暑假了我们一起看书学习,好吗?
1448 次阅读|22 个评论
分享 权力的逻辑 —— 粮票换鸡蛋
gordon 2016-4-27 16:40
这国的人骨子里都是迷信权力的,读书是为了做官,所以,这国的读书人基本上也是不信知识的。他们所有对事物的判断和分析,都是另一种对权力的致敬!另外一 种的表现就是试图跟权力抖个机灵而已。如果权力那么牛逼,为啥还要改革开放?为啥直至今日整天还喊着改革?没有人能战胜逻辑,权力也不能!这个简单的道 理,就像没人能抓住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一样简单! 中国人认为权力就是一切。奴性,跟风,富不过三代,一切皆由此而来。 ********************************************************************** 呵呵,这孩子 “粮票换鸡蛋” ,这么简单的道理都搞不明白,智商真是有问题 哈哈
8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从空中观察地球,更直观
热度 1 gordon 2016-4-25 16:35
http://view.inews.qq.com/a/MIL2016042501262604 下视那会不能做,飞机下视早就能做了。 问题在哪儿呢,就是没人拍那么多照片。拍完也没地存 也没办法分析,垃圾信息。 现在有大数据就好办了,存储、分析都可以搞。 而且图像信息,丢一点无所谓。 图像信息存储占空间很大,好处就是丢失一点无所谓。 ************************************************************************* 这怎么知道的,你攒过“电影服务器” 就知道了。 双备的话,成本太高。 视频服务器,无所谓的 ************************************************************************* 航母就像漂在澡盆里的橡皮鸭子一样无所遁形 注:这还是小事情,关键是能找出其运动规律。(大数据量在哪儿呢) 平时就照照,它总不能不出航吧。 不训练战斗力怎么保证? ************************************************************************* 这玩意挺美,美的很。 早该有一个了
14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地球人真恶心
热度 16 船长阿道克 2015-11-26 13:20
714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星际穿越》里的没看懂的一个地方
热度 10 天狼星 2015-2-15 17:31
刚看了《星际穿越》,片中说由于靠近黑洞时间变慢,他们登陆的那个水星球上的一个小时是地球上的七年,那么该星球的重力不是应该大到他们一登陆就被压成纸片吗?如果假定该星球质量跟地球相差不大,造成时间变慢的因素来自于黑洞而不是该星球本身,是既然黑洞对时间的影响都已经强到这个地步了,什么原因导致该星球还没被黑洞给吸进去?
688 次阅读|7 个评论
分享 推荐 《重生成猎豹》作者:来自远方 BL
热度 1 小乌龟 2014-11-30 13:19
罗乔穿了,从贰拾壹世纪的地球,穿到了洛萨星球大年夜草原。 成了壹只被称为退化种的公猎豹。 为了生存养孩子,与猎豹比赛跑,和花豹比爬树,同狮子抢土地,和鬣狗斗殴 这是壹只猎豹养家糊口的艰苦奋斗史 http://www.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1580141 哈哈,很欢乐的二货,二得有理由!耽美
个人分类: 小说|58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奥巴马感叹地球要失控:世界转太快没人管得住
热度 30 nj_power 2014-10-10 10:47
总统不好当啊 他也是第二任期了,转眼就要下台了,这是下台前的哀叹
968 次阅读|9 个评论
分享 地球有救了,地球人又可以上天堂了。
热度 20 jerf71 2014-9-15 01:26
国际减排行动见成效 地球臭氧层有望几十年内修复 2014年09月13日 (日内瓦综合电)世界气象组织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报告说,得益于国际社会协同致力于减少排放消耗臭氧层的物质,地球臭氧层有望在未来几十年内得到修复。 两个组织日前发布的《2014年臭氧层消耗科学评估报告》指出,国际社会于1987年达成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简称《蒙特利尔议定书》)为减少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做出巨大贡献。 基于《蒙特利尔议定书》及相关协定开展的行动,成功降低了曾用于冰箱、喷雾器、绝缘泡沫塑料和灭火器等产品的氟氯化碳和哈龙等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 报告指出,如果能够全面遵循《蒙特利尔议定书》,中纬度地区和北极上空的臭氧层有望在本世纪中叶以前恢复到1980年的基准水平,南极部分地区有望在晚些时候恢复到这一水平。 据了解,随着《蒙特利尔议定书》的落实,在近50年里可在全球范围内预防200万皮肤癌病例的出现。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雅罗说,“针对臭氧层的国际行动是一个环保成功的范例,这将鼓励我们展现同样的应急和团结能力来解决气候变化的更大挑战。” 不过,该报告警告说,替代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氢氟碳化物对于臭氧层无害,但包含多种强效温室气体,氢氟碳化物正以年均7%的速度增加。如任其发展下去,氢氟碳化物在数十年后可能会成为导致气候变化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2014年臭氧层消耗科学评估报告》由来自30多个国家的200多名科学家编写和审查,为四年来首次推出的全球臭氧层最新综合报告。
732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地球还有多少资源
热度 4 然后203 2014-5-17 10:09
结合了US Geological Survey、Worls Energy Report等数份报告得出的估算图。 可以看到,工业金属的剩余储量尤为紧缺,在未来20~30年间很快将面临短缺,而化石能源方面似乎不必太担忧。
634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人间四月天,地球很危险
热度 15 做客地球 2014-4-16 09:36
哇,这是对着我来的吗? ------------------------------------------ B.P.R.D. 超自然调查防御署(简称B.P.R.D或者BPRD)是麦克·米格诺拉漫画作品中的一个虚构机构,负责保护美国以至世界免受神秘主义,超自然等活动的侵害。几位超能力者为此机构服务,其中包括地狱男爵Hellboy。BPRD最早出现在地狱男爵的漫画里,但也为很多在B.P.R.D名下的漫画所用。B.P.R.D.全称Bureau of Paranormal Research and Defense,即超自然现象研究和防御局。 成立于1945,其成立的目的是为了抵御来自纳粹德国操控的各类超自然力量的威胁。这个秘密机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美国和英国政府。Bruttenholm教授是B.P.R.D.创始人,同时也是第一任负责人,直到50年代后期他退隐归田。现任负责人是Thomas Manning博士。
个人分类: 没有分类|152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好玩的Google 地球#飞船上能看到长城吗?
热度 18 njyd 2014-2-11 01:32
  飞船上能不能看到长城?几年前在网上曾有过讨论,最后何院士一锤定音:根据计算,长城的宽度对于飞船上的宇航员来说,小于眼睛的最高分辨率,所以肯定看不到。   另据说有人采访过杨利伟说有没有看到长城,杨回答说没看到。   最早想到用Google 地球来分析这个问题是2008年,那年回了一趟内蒙插队的地方,在我们插队的公社(现在叫苏木)所在地,原先的土路已经变成沥青路面,幅宽整十米。回来后就想在Google 地球上找,但那时那一片还是低分辨率照片,根据我们队傍的一个盐湖,和象是公路的细线(直线)还有模糊的房屋大约分辨出公社的位置,还把当时拍的一些照片放在那里。   一两年后,变成了高分辨率照片,根据原先放的照片,确认当时找的定位是准确的。   这问题就来了,在低分照片时,测量上面的公社所在地道路(卫星照片上最细的线条)宽度大约是三十米,说明分辨率大约是三十米。而道路实际是十米宽,当时两头三米宽的道路也能隐约看到点,说明低于最高分辨的线条状物体也能在照片上显现出来。   可惜改成高分后,原先的低分在历史状态中也看不到了。   不过高分照片上也能找到点证明,下面的照片是我们插队的旗(相当于内地的县)某处的卫星照片。   照片上可以看到一条沥青道路,道路上的分割线和,两条高压线。   放大,再用Google地球上带的测量工具测得:分割线的宽度60多cm,高压电线是70cm左右。   显然,分割线和电线都不可能这么粗。   这差不多是照片上最细的线,说明分辨率大约是50-60cm。   想起俺拍过这条高压线的实景,就是下面这张:      每条是四根线,在卫星照片上混到了一起,但就这样照片上的宽度大约是实际的两倍。   道路分割线到处都有,一般宽度大约是十五厘米左右,不会有多大差别。   这张照片说明是最高分辨率二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细线条也能显现出来。   更小的能不能显现呢?咱们想想夜晚看星星,你能看到的星星用几十倍的望远镜看,还是一个点。说明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更小的东西也能看到。   这合适的条件是什么?理论俺不会,我认为就是视细胞受到的光剌激与相临的有较大的差别,只与光剌激的大小有关,与物体的视直径关系不大。   单个视细胞受到的光比周围明显得大就容易区别,小就难了,所以在大白天找个小黑点很困难,夜里找个亮点容易。   另外,这看到看不到还有个标准问题,你是明确的看到长城的模样还是看到一根细线条知道是长城。前者需要长城投影有五到十个以上视细胞的宽度,后者只要有一个视细胞的宽度受到较强剌激就够了。   以上说明,只拿视角小于人眼的分辨率来证明宇航员看不到长城是不成立的。至于杨利伟的回答,只是说没看到,不是看不到,我怀疑杨利伟在天上时一直是老老实实的,根本没去看长城。   当然,飞船上看长城还需要不少条件,天气、长城与周围景物的对比度,宇航员的视力,还要有足够的时间来分辨看到的是什么,以前后三十度算,一分钟不到就飞过去了。   天气就不用说了,需要运气;从八达岭长城的卫星照片上看,在夏季还是有相当高的对比度;宇航员多数是飞行员出身,视力自然高于常人;最后一个条件,需要事先训练,知道长城在哪里,知道长城形成的细线条的形状,还要有快速分辨地标的能力。辩识地标本来就是飞行员的长处。   所以我认为宇航员看长城正好在看到看不到之间,我们普通人上去肯定是看不到的,宇航员不经事先准备也看不见,经过事先训练准备,再遇上好天气,可以看到确认是长城的细线,想要看出长城的具体模样还是不可能。   下面两张是长城的不同的卫星照片,从Google地球上切下来的,我故意把长城缩的比较小,但还是能看到。各位看看能不能从上面找到长城的细线条?   虽然是我自己做的照片,我返回去看还得对照大照片才能找出长城。
193 次阅读|20 个评论
分享 地球不小,就是很巧
热度 102 爱菊轩 2013-12-13 19:42
今天,啊不,昨天,我第一次独立开长途高速,去港口接游轮旅行归来的表姐夫妇。吹个牛吧,我驾驶技术一般,但认路水平一流,出发前只看一遍地图,不用GPS就能找到地方。 这次上了岛从高速下来准备沿岛西部的海港大道去码头,结果被一溜卡车和拖车堵在左道上动弹不得---卡车也要左拐上这条路,拐过去之后也是交通灯,所以每次绿灯只能过去一辆大拖车。我一看这架势,赶紧改直行,重新上高速,沿着岛中部的百老汇大道一口气冲到21街再往西拐就是港口了。这个临时路线完全凭之前的模糊记忆推断,身后的豆包儿可没法帮我看地图。 总之是顺利接到了表姐,到岛上的老城区去游览了一番。上车我跟表姐说:"其实有个朋友这次也在这条船上,可惜船开了我才知道,否则就托他路上帮你们一下了。" 表姐夫妇是临时决定去游轮旅行的,头天晚上七点豆包儿爸爸给他们订好票,连舱位都没法选了。吃完晚饭想去填注册信息的时候,发现邮轮公司的网站出了问题,关闭维护。所以几乎可以说我们是最后一分钟赶上订票的。 当天晚上急匆匆帮表姐夫妇收拾行李,恶补这趟旅游的攻略-----他们俩英语不灵,船上船下的吃喝玩乐都要事先指点清楚才行啊。好在他们这次乘的就是我们夏天乘的同一条船,我熟。 到爱坛查我的游轮旅行日志的时候发现不爱吱声同学刚刚给我这个系列挨个送花,想起他说要上船了,我就跟轩说:"不爱会不会也是明天上这条船啊?"。轩说:"不会吧,孩子们都得上学哪!"。 我想想也是,之所以让表姐夫妇在这时候上船,就是因为学校还没有放假,否则下一班船就赶上带孩子全家出游的旅行高峰,票价立刻翻番。 所以,当第二天送走表姐回家看见不爱同学那条开船记录的时候,我后悔得要命:早一小时联系下该多好! 表姐说:"没事儿,这趟玩得挺好的。我们去玛雅遗址那天遇到了一个小伙子带着家里老人旅行,帮我们翻译导游的讲解,所以我们什么都没落下。" 我问:"带着老人?没带孩子?是不是中等个子,留小平头,东北人,清华毕业的...?" 表姐说:"嘿,你怎么知道?你这孩子真神了哎!" 如果我不是在开车,肯定要抚掌大笑:内就是我们的朋友不爱吱声啊! 本周六德州帮要在我家会一会加州地主,表姐夫妇就可以再见到这个热心帮助过他们的小伙子了。
个人分类: 趣事多多|306 次阅读|39 个评论
分享 好奇号呼叫地球请回话!
热度 36 九九 2013-10-4 06:36
好奇号呼叫地球请回话!
美国联邦政府关门,NASA,NSF等国家科研机构职员被休假。之前传闻说由JPL(NASA的喷气推进实验室)主持运作的好奇号火星车被迫进入休眠状态。 但今天的 新闻 出来辟谣说,由于喷气推进实验室是隶属于加州理工的私人性质的合同工(对于NASA),它的职员并不属于NASA雇员,所以好奇号的运作并不会受到影响。 The shuttering of the federal government hasresulted in NASA shutting down almost completely — but for the time being at least, the Mars Curiosity rover won't be affected. A spokesperson for the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which operates both Curiosity and the older Spirit rover, has clarified to International Business Times that JPL is a private contractor owned by the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s such, its personnel aren't among the 17,701 NASA employees that were furloughed today after theUS Congress was unable to pass a funding bill . That means at the moment Curiosity will continue to operate as scheduled, even if its Twitter account has gone offline.
208 次阅读|3 个评论
12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17 23:24 , Processed in 0.035190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