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爱吱声 标签 最大的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最大的

相关日志

分享 劳动与健身 ——— 丧失了人生的意义而苟全性命, 这才是人生最大的不幸。 ...
gordon 2017-6-10 02:55
寡头时代的贫富两极分化啊, 一个是 喜欢工作并且爱好、投入时间较长,专业化程度高,收入高 一个是,被动的为生活而奔波。 ******************************************************************** 有闲阶级啊,很早就出现了 例如 印度的波罗门,或者日本的武士阶层,或者毛时代的解放军 红与黑, 军人或教士 不是说,有闲阶级不劳动,有闲阶级也劳动。解放前的地主都是劳动的。 跟容克一样,容克本身就比较穷, 本身就是劳动的。 ******************************************************************** 是一种 “布衣王侯” 的生活。 ******************************************************************** 摒绝劳动不仅是体面的,值得称赞的,而且成为保持身份的、礼俗上的一个必要条件。在累积财富的最初阶段,以财产为荣誉的基础这一观念还十分幼稚,十分含糊。这时摒绝劳动是拥有财富的习惯证明,因此也就是社会地位的习惯标志,于是由财富具有价值这一牢不可破的观念,引起了对有闲的更加牢不可破的坚持。一件事物的得以被觉察的特点,就是这件事物本身的特点。结果是,按照人类性格的既定法则,旧习惯立刻牢牢抓住了财富的这种习惯的证明方式,把它看作其本身就是极端可贵、可敬的,从而把这种观念安置在人们的思想习惯中;生产劳动则在同时、同样的演变过程中成为在双重意义上、在本质上无价值的。 这种习惯势力终于使劳动在社会的眼光中不止是不光彩的 ,而且对一个高贵的、生而自由的人说来,简直在道义上是不允许的,是同高洁的生活不相容的。 这种禁忌劳动的倾向,对各阶级在生产事业上的分化还有更进一步的影响。当人口密度增加,以掠夺为目的的部落逐渐成长为定居的产业社会时,支配着所有制的管理机构和社会习惯,也在范围方面和巩固程度方面逐渐扩大和增进。这时要用率直的劫夺方式来累积财富已经不大可能,而基于逻辑的一致性,要通过生产途径来取得财物,对心高气傲的和两手空空的这两种人来说,又同样是办不到的。他们可走的只有两条路,不是沦为乞丐,便是贫困度日。因此明显有闲的准则,在任何场合如果能够不受阻挠地按照它自己的倾向演进,就必然要出现一种从属性的、在某种意义上说是虚假的有闲阶级: 这种人一贫如洗,生活朝不保暮,但在道义上毅然不屈 ,认为不能在生利事业前降志辱身。 有些先生们和太太们,当年也曾阔过 一个时候,而今却一败涂地,这种情形直到现在也并不是不常见的。这种人对于纵然是极其轻微的体力劳动也深恶痛绝;这种牢固存在的感觉,对一切文化发达的民族以及在金钱文化上比较落后的民族说来,都是很熟悉的。 有些人娇气十足,长期习惯于温文尔雅的作风,对体力劳动的羞耻感竟会那样强烈,以致碰到危急关头,甚至连自卫本能都会完全丧失 。我们可以举个例,据说波利尼西亚地区的某些酋长,为了保持尊严,他们宁可挨饿,也不肯用自己的手把食物送到嘴里。诚然,这也许是由于——至少部分是由于——酋长身上有着过分的圣洁性和不能碰触的宗教禁忌,这种禁忌通过他的双手的触摸会扩展到其他东西身上,因此他所接触过的任何东西,不宜供作人类食用。但是要晓得,这种禁条本身就是从对劳动的轻视或者把劳动看成与道义不相容的这类观念而来的;因此,波利尼西亚酋长们的举动,即使从宗教意义上来解释,也可以看出,它比表面上所看到的,实在更加切合于“有闲是光荣的”这个准则。还有一个更好的、或者至少是更加不会发生误解的例证:法国某国王, 据说由于要遵守礼节,不失尊严体统,拘泥过甚,竟因此丧失了生命 。这位国王在烤火,火势越来越旺了,而专管为他搬移座位的那个仆人刚巧不在身边,他就坚忍地坐在炉边,不移一步,终于被熏灼到无可挽救的地步。但是 他虽然牺牲了,却保全了最高贵的基督教陛下玉体的圣洁,没有被贱役所玷污 。 丧失了人生的意义而苟全性命, 这才是人生最大的不幸。
38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心理上很纯洁的人” 根本就 不适合从事科学工作。
热度 3 gordon 2017-4-11 18:05
在回答奥古斯特 孔德 关于经济现象不能割裂开来研究的主张时,马歇尔写到:“说统一的社会科学具有更高的权威是徒劳的。无疑,如果这个存在的话,经济学乐意在它的羽翼下寻求庇护。但是它确实不存在;没有迹象证明它的存在。徒劳的等待是无益的;我们必须利用我们目前的资源做我们能做的事情。” 各学科是离散的,我们只知道部分的知识;还有玻璃心,完美都是错的 呵呵 这是我今天最大的收获。 ****************************************************************** 甚至书本上的知识,也不能给你 “保全” 的保证。 例如非线性,不是搞复杂学科的,很多人是不明白的。即使明白了,也建立不出非线性方程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建立的数学模型都是简化模型,总是某些因素是我们没有考虑的 你要心理上很纯洁的话,这就很麻烦了 我觉得,心理上很纯洁的人不适合从事科学工作。 ****************************************************************** 参考阅读: 抄袭的进化优势 http://www.aswetalk.net/bbs/home.php?mod=spaceuid=663do=blogid=67936 成本内化 —— “资本” 为什么在中国经济发展中 处于关键位置 http://www.aswetalk.net/bbs/home.php?mod=spaceuid=663do=blogid=67932 ****************************************************************** 基本上,像 崔永元,罗永浩这样的人,都不是现代人,不具备现代性 我们说的现代,就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不列颠和平下的 先进文明的欧洲,利用科学,彼此之间疯狂的杀戮 关键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社会影响太小了,对西方社会影响大。 中国正是从 第一次世界大战,从五四运动 开始,国家逐渐兴旺的 。所以观感和西方社会 不一样。 ****************************************************************** 实际上,如果我不说, 大部分人都不会知道 为什么台湾的互联网产业没有发展起来。 这也是Google 太作了 如果Google 不做,中国的互联网经济就会被抑制 ,或者说 金融抑制 中国会比现在艰难的多。
29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看漫画的岁月 —— 嫁人别嫁 “理工男”
gordon 2017-3-16 16:58
高级知识分子,总是有 “精确” 的毛病 反而是 像《廊桥遗梦》的记者,才是真正的爱人 正因为不懂,所以才 “不求甚解”。 但总能很文艺的完成工作。 一个“中专”水平的技工和文学青年的合体。 闲来爱摆弄一些小东西,排列组合, 拆开装上,但不追求原理 。 ****************************************************************** 做“理工男” 是我一生中犯的最大的错误
10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妹妹的学校,又录取两个MIT
热度 26 席琳 2017-3-16 10:25
2017-3-15 昨天是MIT正常申请发榜的日子,妹妹六点钟从学校训练回来的路上,说麻烦六点二十八分把我给叫醒。我说好吧,偷偷从后视镜瞄一眼,结果妹妹路上根本没有睡觉,一直在和班上申请MIT的同学们在线上聊天,比自己申请发榜还着急。 六点二十八分准点,还没等我提醒,妹妹突然就从后面大声叫起来,说她那个叫苏乾达的尼泊尔同学,又被录取了。尼泊尔的这个同学,家里很穷,学习很努力,虽然十年级的时候AP选了很多门,结果给考砸了,可是最终成绩仍然在前十之内,跑步很好的,健步如飞,自己又打一份工,所以就被普林斯顿和MIT都给盯上了。希望最大的两个中国男孩和一个中国女孩,都没有被录取,尤其是其中的一个男孩,中美混血,号称是学校历史上前所未有地 聪明, 学习优秀,人缘也好,可是仍然没有被MIT录取,让人有点儿惋惜。 今天又知道一个白人男孩被录取,妹妹说,也没看出,这个同学有什么特别优秀的地方。 这样算起来,妹妹的学校,今年总共有五个同学被MIT录取,离学校历史最高纪录,还差不少 。 这五个同学中,除了妹妹和苏乾达是亚裔,有一个非裔,一个拉美裔,一个白人。三个男同学,两个女同学,也算是均衡。
个人分类: 点点滴滴|750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萧武 | 韩国最大的问题是它本来就不该存在
热度 30 natasa 2017-3-14 16:44
http://mp.weixin.qq.com/s/R31ig8poZCbc5oez_vZWWg 所谓战国七雄中,最悲催的肯定要属韩国。七国之中,数他最小,国力最弱,这也就算了。更悲催的是,他的周边全是大国、强国,谁他都惹不起。秦国、楚国、魏国、齐国,和韩国相邻,没有一个他能惹得起的。 韩国最早的时候没什么名堂,在诸侯中出名还是在著名的赵氏孤儿的故事中出现的韩厥,因为他有存赵之功,赵家平凡冤假错案、落实政策之后,韩厥才晋升晋国上卿,和智氏、魏氏、赵氏并列。不过,即使是晋升上卿之后,他在晋国几大家族势力中,也仍然是最弱的。 分晋之前,智氏想打击和削弱赵魏韩三家,也是先向韩家索要土地。之后,魏韩两家又被智氏裹挟,围攻赵家。生死存亡之际,赵家派人游说,也是劝说魏韩两家反戈一击。魏韩两家倒戈,导致智氏大败,从此晋国就只剩下了赵魏韩三家,直到最后彻底瓜分了晋国。 不难看出,韩国在分晋之前就是在几大家族势力之间来回游走捞点便宜,靠这个生存。分晋之后,韩国又处在几个大国势力交锋的地带,也只能继续被裹挟。起初魏国强大,就依附魏国。秦国崛起,又改为依靠秦国。秦国靠不住了,投靠楚国。楚国靠不住,再改为投靠赵国。来来回回,反反复复,是正儿八经的所谓朝秦暮楚。 春秋晚期,各国公族都呈衰落之势,卿士大夫家族势力比较强大,架空了国君。除了赵魏韩三家瓜分了晋国,齐国也被田氏所篡夺。所以,进入战国之后,各国国君如果不想被架空被取代,就得变法。这些变法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一个加强君主集权,基本没有例外。而且,谁先变法,谁就先强大起来。这也是法家在这一时期名人辈出、主导各国内政的主要原因。 率先变法的是魏国,魏国任用李悝变法,魏国率先在北方诸国中成为霸主。韩国虽然是小国,但是在分晋之后不久,也消灭了郑国,并将国都从阳翟迁到了郑国的新郑。在灭郑的时候,韩国俘虏了郑国原来的一个“贱臣”,也就是身份地位比较低下的官吏,这个人就是申不害。到韩昭侯时期,申不害得势用事,担任韩国国相,主导变法。 申不害在韩国变法的目的、主要措施等,都与李悝在魏国相去不远。一方面是富国强兵,一方面是加强君主集权。不过,申不害与其他法家人物的不同之处在于,他除了强调法,更强调术。他认为,君主应该无为而治,大臣则应该循名责实、名实相符,君主只要用术把大臣管好,下面具体操作的事都应该交给大臣们去办,君主不用太操心。 这当然是典型的道家思想。表面上无为而治,背地里则主要靠帝王心术。这与秦魏变法的不同之处是明显的,商鞅和李悝都强调法本身的中立性,而且确立之后就不能轻易变更,王孙贵胄也得奉行。但申不害这套想法却不同。他的思路明显更强调君主集权,要君主将生杀予夺的大权紧紧握在自己手中。这是因为,当时韩国在立国之初,就面临着几个大家族的威胁。所以,这在当时看是非常有必要的。但这么做同时也留下了隐患。权力集中在君主身上,国家的兴衰自然也就系于君主一身。君主贤明,国家自然富强昌盛,君主暗弱,国家自然衰败。这是自然之势。 不过,申不害为相期间,韩国总体来说还是强大了不少的。在他为相之前,秦国、魏国、齐国都曾入侵过韩国。在申不害为相期间,韩国周边环境有所改善,至少几大势力没入侵韩国。这对韩国来说,就算是天大的喜事了。所以,史书上一般也认为,申不害为相期间,韩国算是达到了小康之治。 但是,韩国的战略环境并没有办法从根本上缓解。战国初期,魏国和秦国、齐国争霸,韩国今天被魏国裹挟进攻齐国,明天又跟着齐国讨伐魏国。魏国衰落,秦国崛起,秦国和楚国又开始争霸,韩国只好又在秦国和出国之间来回摇摆。秦国来了投靠秦国,楚国来了投靠楚国。投靠了还不行,还是要挨打,又再倒戈。 这对一个国家来说,是不是很悲催?那当然是一定的。国家虽然小,好歹也是个国家,君主虽然是小国君主,也是个君主,今天卖身投靠这个,明天投靠那个,肯定谁都不愿意,都觉得自己挺委屈,不愿意。 但是,辩证地看,正是几大势力的起起落落、浮浮沉沉,谁也没用取得压倒性的优势,实力均衡没有被打破,所以韩国还可以充当几个大国势力之间的缓冲带,一直残延苟喘的存在到公元前230年的原因。而在公园230年之后,不光是韩国,其他几个大国也都先后被秦国消灭了,也没比韩国多活几年。 韩国能够绵延二百年,被称为所谓战国七雄之一,但除了申不害为相的十五年之外,其他时间都是在充当强国走狗、附庸,跟韩国自己对自己的战略环境认识不清楚关系很大。 战国周边的强国主要是秦国、楚国、齐国和魏国。魏国早早衰落,就不去说了。在秦国、楚国和齐国几大势力之间,真正对秦国的生存威胁最大的是谁?让历史事实说话。 秦国光是在战争中消灭的韩国军队,史有明载的记录如下: 前317年: 秦败韩师于修鱼,斩首八万级,虏其将麿、申差于观泽。 前308年-307年: 秦将甘茂破韩国宜阳,斩首六万。 前293年: 韩、魏伐秦。秦白起击败魏师、韩师,斩首二十四万级,拔五城。 前275年: 秦相国穰侯伐魏。韩救魏,穰侯大破之,斩首四万。 前264年: 秦伐韩,拔九城,斩首五万。 前256年: 秦伐韩,取阳城、负黍,斩首四万。 而韩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战争中,没有出现这种几万人被斩首的记录,而秦国却从公元前317年开始,保持着几乎每十年就要大举进攻并消灭韩国有生力量一次的节奏。要知道,韩国是小国,每十年能养出来个四五万人的军队,是很不容易的。但秦国显然比韩国更清楚这一点,所以每十年就要收割一次,让韩国没有什么喘息的机会。 除了每十年就来韩国收割一次韩国军队有生力量,在韩国的大事记上,还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特点,在周边的几大强国中,秦国是唯一一个不断蚕食韩国领土的,其它几大国虽然也有规模大小不等的入侵韩国的记录,也有零星的占领韩国领土的记录,但是秦国是频率最高的,也是先后夺取韩国领土最多的强国。 从张仪为秦相的时候起,秦国就确立了远交近攻的战略。也就是说,对距离比较远的大国采取相对比较友好和平的策略,而对邻近国家则始终保持攻势,不断打击和挤压。与秦国相邻的国家主要是楚国、魏国、赵国和韩国。其中,赵国和秦国接壤的领土主要是今天陕北、内蒙黄河沿岸的地带,相对比较荒芜,秦国下大力气争夺的必要性不大。楚国本来就强大,秦国一时半会儿也不可能取得绝对优势,自然没有必要硬顶。魏国自从霸权衰落之后,就一蹶不振,但仍然有自卫能力。只有韩国相对来说最为弱小,而且是秦国出函谷关与六国的必经之路,自然是秦国进攻的主要对象。 也就是说,秦国对魏国、楚国虽然也先后发动过多次大规模战争,也夺取了一些领土,但这些都不是秦国的战略主攻方向,而是进攻性的防御,是为了解除魏国和楚国对秦国的威胁。只有韩国,是在不断被秦国打击,而且夺取领土最多。 韩国如果能够清楚到认识到这一点,那么韩国就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对自身生存威胁最大的秦国,是必须坚决抵抗的,没有丝毫妥协余地。理智的选择当然是,而且必须是,宁可割让领土给楚国、齐国等大国,以换取他们支持韩国来抗秦,也不能割让领土给秦国。但韩国不但没有,反而始终抱着机会主义的态度,不但秦国打过来占领了地方就给秦国,而且经常在面临威胁的时候主动割让土地给秦国。 当然,除了秦国,其它几个大国对韩国也并不友好。因为韩国处在几个大国伐秦的必经之路上,所以只要其它几国联合伐秦,战场就要摆在韩国领土上,而且必须裹挟韩国参加。而这种联合伐秦往往无果而终,草草了事,几乎没有什么胜绩,结果自然是秦国更为深刻的认识到,韩国的存在并不能为秦国提供太多的屏蔽。 主动割让领土给秦国,带来的结果是韩国越来越穷蹙,而且,韩国被秦国裹挟着进攻其他国家,为虎作伥。其他国家没有能力报复秦国,就拿韩国开刀,在韩国面临秦国进攻的时候,也经常袖手旁观。这样,韩国不但自己的领土被实实在在的压缩,韩国的国际生存空间也在被秦国不断挤压。 但韩国如此全心全意的卖身投靠秦国,甚至韩王已经主动朝见秦王,以秦国藩臣自处,也并没有换来秦国对韩国网开一面的照顾,反而成为六国之中首先被彻底消灭的国家。反而是赵国在韩国的生死存亡之际,倾举国之力出兵救援,虽然功亏一篑,但很显然比秦国对韩国要好多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战国最弱小的国家,韩国最大的悲哀并不是他处在几个大国势力的交汇点上,而是他本身就不该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存在,存在的每一天都是在等待着下一次挨打。所以,韩国被秦国最终彻底消灭,对韩国反而是个解脱。在这之后,韩国所处的位置上再没有出现过独立的割据政权。
1680 次阅读|19 个评论
分享 加入sdr ,就是中国最大的利好
热度 1 gordon 2017-1-2 09:10
加入sdr ,就是中国最大的利好 直接影响其后,若干年的走向 ***************************************************************** 这一决策的影响是长远的,就像当初的计划生育政策 (控制论的应用) sdr 和人口政策进行了很好的对冲 ***************************************************************** 如果不出什么大事的话,中国的经济将蒸蒸日上,新发明将层出不穷 ***************************************************************** 原因很简单,因为人口的原因,将会导致当下的中国 ,个人财富的暴涨 这是中国社会从未遇见过的情况 ***************************************************************** 关键的关键,就是怕老龄化问题 这也是我一直强调的, 金融是核心 像什么芯片、电动汽车,都不重要。 什么高科技,都不重要 当然不是完全不重要。 相对于中国的社会问题来说,这些都是次要问题。 注:未来无需预测,只会超乎想象的好。 只考虑抗风险就行了 跟开车一样,搞的太猛,发动机熄火了。 ***************************************************************** 当下的体制,是我所见过的跟中国发展速度最匹配的体制。 一般都是正反馈,就它是负反馈 一般都是加油的,就它是扯后腿的, 扯后腿,太棒了 ***************************************************************** 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体制 你说,整出来一个 老是扯后腿的体制,也是不容易的呀 因为中国经济,早年 就是 “人工干预” 的东西,老是 “过热” ***************************************************************** 有没有更好的政策工具箱 这个,慢慢想想吧 也不能天天 “座哪儿” 没事干,喝茶看报纸
25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让人愉快的事儿
热度 29 清风徐来 2016-12-14 06:55
1、每天上下班路上都听樊登读书,最近是佛法的主题,陆续听了《正念的奇迹》、《透过佛法看世界》、《正见.佛陀的证悟》、《次第花开》,在网上看一行禅师写的佛陀传记《白云故道》。佛法充满智慧,让人心生欢喜。 2、周末把老太太接到家里,做了红烧鲳鱼,老太太很喜欢吃。大洋同学给姥姥和舅舅弹了两支吉他曲子,听着叮叮咚咚的琴声,让人心生欢喜。 3、通过分享二维码,影响了56人加入樊登读书会,自己的会期延长到明年5月了,欢喜。 4、罗胖说文章对他影响很大的4个人是连岳、雾满拦江、李笑来、和菜头,一直以来自己也在看这几个大咖的文章,确实是受益匪浅。欢喜。 5、坚持写日记,基本上每天可以轻松超500字。刻意的持续的练习,总能看到进步,欢喜。 6、10月开始在简书写作,陆续发了十几篇,收到打赏累计600余元,其中最大的单笔打赏是老乔给的200元。咪蒙说,不能上升到金钱的爱不是真爱,老乔的行动证明了是真爱。 7、找了个周末和同学几个去太原看老姜,老姜开豪华越野全程陪同,一路谈笑风生。平遥古城和晋祠都是蛮好的地方,游人不多,闲逛着很是惬意。欢喜。 8、按照一行禅师的办法修习正念,感觉烦恼渐熄,清明自在升起。欢喜。 9、微信上建了个小区读书群,能和爱读书的邻居们一起交流,实在是欢喜。
556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两则
热度 18 席琳 2016-12-8 12:47
2016-12-7 1、小不点儿的志愿 我们家小不点儿,以前最大的志愿是做一个魔术师。 后来在领导的劝说下,同意当医生,好在我们动不了的时候,给我们看病。这不,每天揪着领导的耳朵,看耳朵眼。 最近的志愿又变了,想去当侦探了。 可是又害怕看到死尸。 2、公司里的那点事 从明天开始,公司里的领导要换了。不是领导走人,也不是我要跳槽,是部门重组,马照跑,舞照跳,一样的工作,从前的同事,成了顶头的上司,从前的顶头上司,则成了新的同事。 还是那句话,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坐看潮涨潮落。
个人分类: 点点滴滴|57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庇古谈 学习经济学(转)
gordon 2016-11-8 01:48
注:我第一次知道他,只是因为他的名字很奇怪,叫屁股。 他现在好像不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一般的经济学教科书里找不到他的名字,wikipedia上的介绍也只有100多字。不过,我读了他的一些文字,发现我的想法同他很接近,他想走的路似乎也是我想走的路。他说:卡莱尔宣称,求知欲是哲学的开端。但经济学的起源则是出于对肮脏简陋的街道以及生命中的不快乐表示厌恶的社会热忱。如果你关注社会现实的话,那么你就无法回避经济学;如果你一旦开始思考“为什么世界上有穷人和富人之分,以及这样是否合理”,那么从此你就很难摆脱这个问题了。 庇古30岁时,接任他的老师马歇尔出任剑桥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在就任演说上,他说: 如果不是希望人类社会活动的科学研究可能会导致……社会进步的实际结果,我自己可能会……认为花在研究上的时间是错误。学习经济学的目的,是希望世界可以变得更加美好一点,人间的悲惨可以少一点。尤其当你看到政治家制定出错误的经济政策,整个国家为此付出代价的时候,这种感觉就会变得更加强烈了。套用雨果在《悲惨世界》卷首的题词就是:“只要这世界上还有愚昧和困苦,那么,经济学就不会是无益的。” 我其实以前就思考过类似的问题,当时我就觉得经济学的最终目的在于推动社会进步。当然,愿望是一回事,现实又是另一回事。学术本身对于社会的影响是很有限的,落实到一个具体的经济学研究者身上,就更是如此了。但是,庇古说得好: 希望经济学知识的发展将大大改变现实事件……是非常渺茫的。我们的创造不太可能有市场。然而……我们培育我们的花园。因为 我们追随的不是思想而是一种冲动 ——一种探求的冲动——这至少不是可耻的,虽然可能被证明是无用的。(完) ********************************************************************** "在我们以纯理论状态思考时,我们可能最接近于最实际的应用" ———— 庇古在 《福利经济学》 里引用怀特海的 说白了,经济学就是一门研究怎么发财的学问。它和社会学紧密相连,所以也承接孔德 正是因为它想研究显示问题,所以才研究 “是什么” 或者“很可能是什么”,而不是 “应该是什么” 的规范性的科学。 ********************************************************************** 庇古、怀特海、孔德,他们有着关联性的看法。
15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不慎掉进狮虎山时对付猛兽的办法。
热度 26 njyd 2016-10-11 20:56
你如果坐或站在汽车上面,猛兽会认为你与汽车是个整体,这个整体比它大得chang捕食过的,它不知道有多厉害。所以经常可看到视频中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坐敞蓬车出去视察,很安全。 之所以猛兽会认为你与汽车是个整体,是因为它在野外从来没见过大型动物背着另一个跑的情况。 另一个例子,训兽员手里都拿着根鞭子,用处主要不是用来鞭打动物。因为动物同样认为鞭子是人手的一部分,当它发狂时先会来咬鞭子。花子的打狗棍也是起这个作用。能看到训警犬的假设敌都是只要在手臂上加防护,当假设敌与它对打时它只会去咬那活动最大的手臂,不会咬没有防护的身上和腿。 当然这都要是人正面与动物对峙的条件下,这种时候动物要咬你先向着威胁物来,也就是先咬打它的鞭子或棍子。空手与它对打它会先咬手,如果你掉头逃跑,它知道你没有威胁,那就是对着脖子来了。 但是坐车上还有另一种情况,你坐在车里开着车窗喂它。因为猛兽经常从洞里捕捉动物,这时它会把车窗看做山洞,所以你在车里开窗比坐在敞蓬车上喂动物更危险。 另外,猛兽非常忌讳受伤,受了伤捕食能力就会下降,这就意味着只剩下一条路:饿死。所以除非饿极,猛兽都只会在保证自己不受伤的情况下捕食。当你表现出可能会伤害它时一般都会放弃。 所以当你不慎掉进狮虎山面对猛兽时,一定不能逃或缩在地上,要站立正面对它,要虚张声势大声叫喊,当它靠近时做出象要攻击它的动作。如果地上有棍子一类物体拿起来对着它,没有的话也可以脱下上衣拿在手上对它挥舞。 任何方法都不能保证万无一失,但以上的办法至少能多拖一些时间。 最近看过几个视频,一是掉进虎山后缩在角落向老虎作揖求饶,这有什么用?老虎试探几下后一口咬住把他拖走了。他最大的错误是缩成一团,这样让老虎看来很小,容易捕捉。 北京野生动物园那是被背后上来咬住。 台湾那个基本上用的是我上面说的办法,只是在腿上被咬一口,保住了生命。其中有一阵子事主是把上衣抓在手里挥舞,被狮子一爪打掉了。狮爪上来也是试探。 另外还看过一个节目,主持人在非洲野外,他用一卷手纸向凑上来的狮子扔过去把狮子吓跑了。
251 次阅读|13 个评论
分享 首次实现南海深海盆全覆盖监测。(20160905 《中国海洋报》
热度 32 silentdarkness 2016-9-23 14:41
海洋国家实验室突破深海潜标水动力学优化设计等关键技术 近日,来自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功能实验室的一个研究团队,圆满完成2016年南海潜标观测网作业任务航次凯旋。该航次共布放潜标38套,回收潜标42套,进一步完成了对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区域海洋潜标观测网——南海潜标观测网的维护及扩充,首次实现对南海深海盆的完整全覆盖监测,部分潜标观测数据已经通过通信卫星传回。 专家表示,实现“透明南海”是认识南海、经略南海的物理基础,对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建设海洋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但南海长期连续观测资料的匮乏,极大地制约了对南海海洋科学研究及海洋环境安全的保障。 自2009年以来已成功布放系列深海长期观测潜标259套次,成功率达100%。南海潜标网目前在位潜标34套,并于本航次首次实现全面覆盖南海深海盆的深海多尺度动力过程长期连续观测,是目前国际上针对区域海洋组网规模最大的潜标观测网。 南海潜标观测网的建成与运行,标志着“透明南海”工程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将为我国构建“透明两洋一海”观测网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同时,这也标志着海洋国家实验室“透明海洋与国防安全”重大战略任务已全面展开,下一步将在现有潜标观测网基础上,拓展以水下机器人观测为主要平台、以卫星及无人机为载体的三维立体实时观测体系。
2083 次阅读|16 个评论
分享 黑历史文摘
香盈袖 2016-9-11 18:43
文字材料——党员学习 20160912 格局化的趋势,是向两极化发展,不是向多极化发展。为什么? 2014 年国民生产总值前 10 个国家,美国是最大的,第二就是中国,往后是日、法、英国、巴西、俄罗斯、印度。这些国家经济增长无论如何丢过不去 3% , 2% 都算好的,差不多都是负的。就算这些国家维持 5% 的增长,他们有可能缩小跟中国和美国的差距吗? 我们先看跟美国的关系。美国是 17 万亿,印度、俄罗斯、意大利、巴西,都是 2 万亿,美国增长 1% ,他们得增长 8% ,美国增长 2% ,他们得增长 16% ,可能吗?就算做到了,也仅仅是维持跟美国的差距不变,不是缩小。日本、德国跟美国的经济关系,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日本是美国的 2/3 ,德国是美国的 1/3 ,当时美国只有 6 万亿,日本 4 万亿,德国 2 万亿。现在经过了 20 年的发展,美国 17 万亿,日本 5 万亿,德国将近 4 万亿,日本从原先美国的 2/3 变成现在将近 1/3 ,德国从原先美国的 1/3 变成接近 1/4 。 差距是在缩小是是在拉大?全世界除中国之外,所有国家跟美国的实力差距都是进一步拉大。没有中国,美国世界霸主地位,今天仍然如日中天,而且是更加强大。 美国的相对衰弱,相对于谁?就是相对一个国家,就是相对中国。中国 2014 年是 10.6 万亿。最近美国的战略研究中心做了一个重新的统计报告,根据 20 年中国的统计情况以及我们修订的统计数字和经济普查调查结果,他们认为中国的 GDP 至少得增加 10% 。不是中国故意隐瞒,是中国经济没法精确统计。大量非正式经济你哪统计?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普通表格;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riority:99;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0cm; 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0.5pt; mso-bidi-font-size:11.0pt; font-family:"Calibri","sans-serif"; 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 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 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 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 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bidi-theme-font:minor-bidi; mso-font-kerning:1.0pt;}
0 个评论
分享 亲王和方舟子这个事儿
热度 36 猫元帅 2016-8-5 13:32
亲王和方舟子这个事儿
语法错误,应该是“方舟子和亲王这个事儿”,主动一方在前。 方舟子属于乱咬,吃饱了撑的没事儿找事儿。 但是亲王在这件事上不占理。 错了就是错了,没什么可说的。 也没必要解释那么多。说一个文学创作就够了。其实越解释越下不来台。 这年头就是踩来踩去,一不小心踩着肩膀就上去了。 可能赵葛二位先生也有这个想法吧,反正我觉得二位的文章有失身份。而且总结里面的第一条说的很不严谨,不是一个严肃的学术人的言语。后面那个模拟字体变迁也没什么道理,而且也是最不可能的变化。 记住行草书是产生于楷书之前的。 实际上这种写法到了隶书时代,最大的可能是左边目右边两短横下面目的最后一笔是一长横。而到了楷书时代,则很可能只是繁体马字的上半部分而已。大家可以用毛笔写写试试,很顺手的。 我最讨厌知识分子的一点就是自称超然于外不涉政治,可是写出来的东西总是围着政治转。自称学术可是干的事儿全是经营。
1432 次阅读|31 个评论
分享 珍宝岛:抗美援朝后中国最大的反坦克炮战(转)
热度 4 gordon 2016-6-23 21:37
说实话,我不清楚,当年苏军条令是怎么讲的 这个密集射击啊,本来就是苏军在二战时期总结出来的经验。 库尔斯克会战,德军有个 费迪南坦克,就是打不动。 用的是 203 榴,正面装甲打不动,增加密度,总有东西是脆弱的 跟现在的 “金属风暴” 概念差不多,打出来是一堵墙,一堵火力墙。 ************************************************************************ 库尔斯克会战 “菲迪南德”重型坦克歼击车,苏联人几乎没有任何坦克和炮兵武器可以应对这种战车,无论他们从多近的距离射击。( 200毫米 正面装甲,超长身管88毫米火炮 ) 苏军还布设了密集雷网,并组织了2 个快速障碍设置队。在6 日的战斗中,这些快速障碍设置队的队员顶着德国凶猛的炮火布雷。而一旦德国坦克为了躲避地雷而降低速度,苏军火炮就将给予凶猛的炮火打击。这种炮击虽然精度不高,但在时机得当而且足够密集的前提下,有时却非常有效:一发203榴弹炮弹甚至从德国的701 号“菲迪南德”车长舱门钻了进去,把这个70 吨重的庞然大物炸了个粉碎。 注: 当年苏军多难啊 相对来说,咱们都有苏军条令了。 不就是 85 加农炮 打不透 坦克的正面装甲嘛。 ************************************************************************ 珍宝岛:抗美援朝后中国最大的反坦克炮战 珍宝岛自卫反击作战已经过去四十年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期,中苏关系恶化,苏军在中苏边境地区挑起制造事端达数千起。苏方无视国际惯例,强称位于 乌苏里江主航道我侧的珍宝岛等岛屿为苏方所有。苏军边防部队凭借其武器装备上的优势,不断对我进行武装袭扰,制造流血事件,多次打伤我边防战士,抢走枪支 弹药。为了捍卫我领土主权完整,我军被迫对一再入侵我珍宝岛的苏军进行自卫反击。我军最多时部署6个炮兵营,其中85加农炮兵营协同步兵分队,于1969 年3月2日、3月15日、3月17日进行了三次自卫反击作战,发射炮弹三千余发,共击毁苏军坦克、装甲车17辆,指挥车和卡车各1辆,击毙击伤敌军200 余人,缴获T-62新型坦克一辆及部分作战物资。我军以较小的代价,对屡次猖狂侵犯我珍宝岛的苏联边防部队予以沉重打击,取得了重大战果,打出了我军威、 国威。苏军将多种15和毫米加榴炮、"冰雹"BM-21火箭炮等重型火炮用于珍宝岛作战,但因其隶属关系复杂,指挥手段落后,火力运用呆板,多次炮击均未 对我构成较大威协,我军极少因苏军炮击受到伤亡。珍宝岛战役后,炮兵部队充分认识到我军一直采用的苏式炮兵作战指挥手段的落后, 决心发展现代化的快速反应 炮兵系统 ,抛弃苏式炮兵指挥体系。 (一) 3月2日的战斗,我公司边防站巡逻分队和侦察分队,在苏军边防分队入侵我岛首先开枪 的情况下,放弃以棍棒冷兵器对敌斗争的准备,出敌不意,以短兵器对敌侵入我岛上的边防分队实施猛烈还击,击毙苏军下米海洛夫卡边防站站长伊万上尉等三十多 人,击毁敌指挥车、装甲车各一辆,取得首战胜利。战斗结束后,苏军向珍宝岛当面增派了一个坦克营和三个炮兵营,妄图伺机报复。为了粉碎敌人新的武装入侵, 做好充分作战准备,根据上级命令,沈阳军区炮兵派出85加农炮四一三团二营、122加农炮二十团二营和37高炮六二0团二营,于3月7日和12日从驻地出 发,经四昼夜铁路输送和360公里的摩托化行军,于11日和15日分别到达珍宝岛作战地区。经过短暂的战斗动员,85加农炮兵营于14日在距我前沿七公里 地域选择了遮蔽发射阵地,构筑工事,擦拭准备弹药,积极做好战斗准备。 3月15日上午8时许,苏军出动20余辆坦克、装甲车及100余名边 防军,在纵深炮火的掩护下,多次向我岛上1号阵地发起冲击。守岛分队在我内河岸边2、3号阵地的火力支援下,以七五无后座力炮、四0火箭筒和反坦克手雷近 距离向敌开火阻击,击退敌二次冲击。下午14时,前指首长判断敌可能向我发动更大规模冲击,将对我守岛分队构成严重威胁。遂命令85加农炮兵营派出两门火 炮,迅速前出至209高地西北侧,准备实施直接瞄准射击,抗击和歼灭入侵的敌坦克`装甲车,积极支援步兵分队作战。 炮兵营指定五连四、六班,迅速向前机动。15时20分,两门火炮到达指定位置。因周围树林遮挡视线,不便于发扬火力,副连长赵子明、副政指华吉昌带领两个班战士,迅速向前推炮四十余米,将阵地设在距珍宝岛1700余米,通视状况良好的公路旁,并很快的完成了射击准备。 战 斗准备刚做完,敌20余辆坦克、装甲车和百余名边防军,向我守岛分队发起第三次冲击。15时35分,四、六班接到开火射击命令,六班长立即指挥全班向已冲 入我珍宝岛西南端,妄图从侧后攻击我1号阵地的先头一辆装甲车首先开火,四班随即也向该装甲车集火射击。因射击距离约1800余米,而85加农炮直射距离 仅为900米,属超直射距离射击,加之火炮仓促展开,未及构筑火炮驻锄,射击精度受到一定影响,两门火炮均是第三发炮弹命中目标。打则必歼,两门火炮集火 射击又打几发,直至敌装甲车起火冒烟被彻底击毁。击毁第一辆敌装甲车后,四、六班士气大振,在视界受影响不能集火的情况下,分别转移火力,对从岛上树林中 窜出的另两辆敌装甲车猛烈射击,直至敌两辆装甲车中弹起火被击毁。之后两个班又对另一辆敌装甲车行集火射击并将其击毁。在我炮火打击下,敌坦克和装甲车很 快乱了队形,到处乱窜。此时四、六班因被击毁的敌装甲车硝烟弥漫,观察困难,遂转入对敌坦克、装甲车群行急促射击。战斗过程中,敌人发现我四、六班暴露的 阵地,立即向我四、六班阵地进行炮击,几十发炮弹落在附近爆炸,有的弹片打在火炮防盾上,我干部战士发扬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越战越勇,毫不退 缩,始终坚持战斗。不久,敌一辆坦克从沟里冲出来向我射击,两门火炮立即同时集火向坦克直瞄射击, 因敌T-62坦克炮塔呈椭圆流线型,炮塔装甲正面厚达 230-350毫米,侧面达90-160毫米,我发射的85加农炮穿甲弹命中后多发跳飞,难以击穿,但我两门火炮行集火密集射击,终于命中其薄弱部位,将 其打得冒起了滚滚浓烟 。这时,又有两辆装甲车刚树林中窜出,即刻被我击伤,冒着浓烟仓皇逃回树林。战斗持续三个多小时,至17时17分结束,两个炮班共消 耗弹药90发,击毁击伤坦克、装甲车六辆。 (二) 在四、六班向敌开火射击的同时,我四一三团二营其余16门85加农炮,根据 前指首长命令,从遮蔽发射阵地向岛上敌坦克、装甲车群行间接瞄准集中射击,并以炮兵火力支援岛上步兵分队战斗行动。我炮兵营根据敌坦克、装甲车战斗队形的 变化,及时修正射击诸元,对敌进行多次猛烈的炮兵火力急袭。在火力急袭间隙,以一个连火力行监视压制射击,始终保持火力优势,为步兵分队提供及时有效的火 力支援,对粉碎敌人包围冲击、保障岛上步兵分队稳定防御,起到了关键作用。3月15日的战斗,我炮兵与步兵反坦克兵器共击毁击伤敌坦克、装甲车10余辆, 毙伤敌100余人。 战斗过程中,我指挥观察所发现珍宝岛敌岸216高地西侧无名高地人员活动频繁,似是敌临时指挥机构。经请示前指首长批 准,炮兵营集中火力对该目标实施突然猛烈的急袭射击,顷刻间上百发炮弹覆盖了无名高地,硝烟散去后,再见不到苏军人员活动。几天后,通过苏联报纸报导,才 了解到该无名高地确系敌临时设立的前进指挥所。敌指挥所被我炮兵火力彻底端掉,据判断当即击毙最高指挥官伊曼边防总队队长列昂诺夫上校和比金边防总站站长 杨辛中校等多名苏军军官。我炮兵取得的这一重大战果,狠狠的打击了苏军的嚣张气焰,极大地削弱了苏军的战斗士气。 3月17日15时,苏军又 出动坦克、装甲车掩护步兵侵入我珍宝岛,并向我2号、3号阵地及纵深进行炮击,妄图拖走3月15日被我七五无座力炮击中,并被反坦克地雷炸断履带,瘫痪在 我内河冰面上的T-62坦克。16时许,我85加农炮营奉命对入侵之敌实施炮火打击,我全营火炮再次以突然、猛烈、迅速、准确的炮兵火力,挫败了敌拉回 T-62坦克的企图,遭我炮火猛烈打击的敌坦克、装甲车慌不择路的逃离我珍宝岛。此次战斗仅进行了一个小时,我炮火击毁击伤敌坦克、装甲车各一辆,协同步 兵毙敌30余人。 (三) 3月15、17日二次战斗,85加农炮兵营共消耗弹药3196发。由于珍宝岛作战地幅狭小(长 1700米、宽500米),特别是3月17日战斗,前指首长根据军委“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策略,要求炮兵火力远弹不能超过乌苏里江主航道,近弹不能 打到我步兵阵地,炮兵火力运用要“打得准,打得狠”的要求。加之目标机动性强,获得战机稍纵即逝,所以战斗中我85加农炮兵营急袭射击的火力之强、火炮发 射速度之快、射击目标火力密度之大,都是我军历来反坦克作战绝无仅有的。每次火力急袭,各门火炮为了不失战机,痛歼入侵之敌,不顾火炮每分钟最高发射速度 六发的技术要求,炮手都是以体能极限来最大限度的发扬火力。有的装填手连续装填几十发炮弹,累得站不住了,就跪在地上继续装填。由于火炮急袭时间较长,火 炮发射速度过快,火炮身管都被打红了。战斗结束后检查火炮时发现,所有火炮身管军绿色保护漆都变成了铜褐色,这种情况是我军炮兵过去历次作战都未曾有过 的。 我85加农炮兵营对敌坦克、装甲车群行集中射击,由于火力密度大,取得了明确的火力突击战果。战后,我上岛清理战场的分队,发现被击毁 的敌坦克,顶部被命中引起燃烧;被击毁的装甲车,或者遭我间瞄射击击中顶部开了“天窗”,或者遭我直瞄射击,两侧装甲被贯穿窜了“糖葫芦”。敌坦克、装甲 车中弹起火燃烧,有些乘员来不及逃跑,身体即被烧焦,其状况惨不忍睹。这一战果对苏军精神上的振憾和打击是强烈的,引起了巨大反响,出现了厌战反战情绪。 而我军122加农炮兵营,两次作战一直作为炮兵预备队,尚未能发扬火力参加炮击作战。从而表明,现代局部战争,炮兵火力的突击作用是至关重要和毋庸置疑 的。 3月2日、3月15日、3月17日的三次战斗,我军先理后兵,后发制人,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苏军,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作战的重大 胜利。战斗中,苏军纵深火炮不断向我前沿步兵阵地和我前出两门85加农炮阵地,以及我209、135等高地指挥所、观察所进行炮击。同时对我通向2号阵地 的后方通道和4号桥等纵深目标(最大纵深6.5公里)也发射大量炮弹。从拣拾到的冰雹火箭弹尾翼、152加榴炮引信、160迫击炮尾翼等看出,苏军将多种 重型火炮用于珍宝岛作战。但因其隶属关系复杂,指挥手段落后,火力运用呆板,多次炮击均未对我构成较大威协,我军极少因苏军炮击受到伤亡。 (四) 苏 军遭我沉重打击后,并不甘心失败,仍不断向珍宝岛当面增兵,妄图将边境武装冲突升级,进一步寻机报复。针对苏军新的动向,军委和军区首长,决心既准备小 打,也准备应对中打和大打,遂命令军区炮兵于4月7日,再调集四个炮兵营、二个高炮营开进珍宝岛战区,至此我在珍宝岛战区共部署了六个炮兵营(85加农炮 营1、122榴弹炮营3、122加农炮营2),三个高炮营(37高炮营1、空军57高炮营1、空军100高炮营1),高炮主要用于掩护我前指和步兵、炮兵 阵地的对空安全。 4月上旬,我炮兵前指根据上级作战意图,拟制了两个炮兵火力反击预定方案,随时准备对入侵之敌予以更沉重的打击。正是我炮 兵、防空兵协同其他部队在珍宝岛地区做好了随时应付苏军较大规模的进攻准备,兵力对比出现了对苏军不利的变化,才迫使苏军不敢轻举妄动,未能挑起更大规模 的武装冲突。直至5月和6月我国和苏联分别发表声明,局势相对缓和,我大部分炮兵营从6月份开始陆续撤出珍宝岛作战地区。 珍宝岛自卫反击作 战我痛歼入侵苏军,取得重大战果,使中苏关系进一步紧张。苏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和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元帅、部长助理朱可夫元帅等强硬派领导人,提出拟对我实 施“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妄图对我发动全面战争,以求“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的威协”。根据苏联的动向,毛主席遂提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要准 备打仗”等战争动员口号,全国很快进入临战状态。各大城市连续几年大搞地下坑道、人防工事。重要军工厂根据“山、散、洞”的原则,向大三线山区转移。军队 训练重点转向“三打”(打坦克、打飞机、打空降)、“三防”(防空袭、防原子、防化学)。“兵民是胜利之本”,举国上下积极响应号召,全面开展备战工作, 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1969年9月,在新中国成立20周年的前夕,我国在西北成功的进行了地爆核试验和空投氢弹(300万吨级) 试验。这两次核试验表明了我国军事实力完全具有对抗核打击的能力,对苏联发动全面战争的企图起到了巨大的威慑和遏制作用,在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军事、政治影 响。1969年10月20日,中苏两国领导人举行外交谈判,从而由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引发的核危机得以解除,中苏双方边境紧张对峙局势逐步缓和,一场巨大的 战争灾难得以避免。 2008年10月,中俄边界全线勘定,两国签订了边界议定书,珍宝岛等岛屿从法律意义上正式回归祖国。珍宝岛自卫反击作战已四十周年,回顾这一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边境武装冲突,让人们无比惊叹的永远载入历史史册。 注:张相良为沈阳军区原炮兵部部长,参加珍宝岛自卫反击作战时任军区炮兵前指作战参谋。文中内容均是他本人根据参战经历和有关内部资料整理讲述的。将四十年前珍宝岛自卫反击作战的真实情况展现给读者,并作为珍宝岛自卫反击作战历史资料的补遗。
44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2016年6月份即将上线的坚果S1激光电视到底有多强悍?
热度 5 twqltwql 2016-6-5 05:03
http://www.chinaz.com/news/2016/0520/533202.shtml 前不久,坚果智能影院发布了坚果S1激光电视,并发出“要彻底颠覆液晶电视”的口号,就连噱头颇大的乐视超级电视也深感恐慌,120寸不再是最大的电视屏幕了。那么,到底什么是激光电视呢?对比之下出真理,不如来看几个关于激光电视的对比,带你读懂激光电视。     激光电视VS投影仪 从外形上看,坚果S1激光电视与投影仪好像没有非常大的区别,但是两者还是有本质上的不同。主要可从三个方面理解: 其一是普通投影仪采用的是LED光源,灯泡寿命一般为2-3年,而更换灯泡既费时又费力。但是坚果S1激光电视采用的是激光光源,寿命为10年以上,更没有更换灯泡的烦恼; 其二是普通投影仪必须在光线较暗的场景下效果才好,难以摆脱“见光死”的宿命,而坚果S1拥有高达4000流明光强,在有光的环境下显示效果依然卓越; 最后,普通投影仪投影距离一般为4米以上,占地空间要求大,这也是一直以来投影仪未能代替电视的重要原因之一。相比之下,激光电视由于使用了超短焦投影,120寸画面仅需60多厘米,比传统投影仪极大节省空间。  激光电视VS液晶电视 液晶电视自1931年发明以来,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但是它始终摆脱不了便携性差,屏幕尺寸局限的缺点,而随着屏幕尺寸的增大,成本呈指数增长。而且液晶电视是通过电子束撞击荧光粉而显示,会产生强大的电磁辐射,对眼睛造成伤害。 相比之下,坚果S1激光电视非常便携,你甚至可以在旅行时中带上它,由于屏幕尺寸超大,可以拥有在电影院的观影体验。另外,机中的激光光束是经过专门的扩束整形设备后再投射到屏幕上的,非常安全且不伤眼睛。  坚果S1 VS乐视超级电视 前不久,乐视发布120英寸的超级电视,它显然更像是一个噱头。首先是高达49.9万的价格,这样的价格在很多三四线城市都可以买一套房子了,对于普通用户必然是望而却步。即便是消费能力强的高端用户,安装也是一个大麻烦,据说它安装需要起重机吊装,而且,该电视技术并不成熟,难免维修繁琐。 而坚果S1既满足了用户对大屏幕的追求,又完全不必担心乐视超级电视那样的弊端。它的最大尺寸高达300英寸,并且尺寸可以调节,这相当于你同时买了40寸,50寸,60寸等甚至任意尺寸的多款电视,而且价格仅16999,是乐视超级电视的3.3%。在外观设计上,它采用了富含中国特色的鱼形设计,美到窒息,宛如一款装饰品,完美地与客厅融为一体。而且相比乐视超级电视的硕大笨拙的显示屏,它连显示屏幕都去掉了,只需要一面墙,就可以进入极致的影院体验。 坚果S1与同类产品PK: 其实激光电视的说法很早就有,比如LG、光峰、海信都发布了自己的激光电视,海信激光电视最大尺寸100英寸,3000流明光强,但是因为光机和影响核心部件都是依赖国外进口,所以价格高达59999。 而坚果S1最大尺寸300英寸,是海信的三倍,4000流明光强。由于核心部件均是自己研发,性价比逆天,只需16999。 而且坚果S1基于自主研发的OS系统,搭建了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内容生态。截止目前,坚果把爱奇艺、V电影、豆瓣、音悦台等优质资源整合。打破了传统分类,构建了更有带入感的场景,如旅行记、音乐人集、恋爱季、音乐瘦身营、精品影单等主题,打造场景化的用户观影体验,为用户带来最新最High的感受。 坚果正在搭建一个“硬件+软件+内容”的生态王国,说它是中国激光电视第一品牌并不为过。  液晶电视“终结者”      现场展示的坚果X1参数表示,1920*1080的分辨率完美呈现1080P高清内容,支持4K高清精美画面,亮度达到950ANSI流明,引领智能微投进入1080P高清高亮新时代,透射比1.13:1,同时具有全自动对焦功能,让清晰始终如一,拥有独家专利的高品质影院音效,此款机器的定价为4999元 读完之后的感觉:传统电视要颠覆的节奏。什么 各大面板快要掉坑里了吧?上市的厂家看谁转身快?
个人分类: 黑科技|755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日外相:美国投原子弹“非常可悲” —— 奥黑,哈哈,这个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傻逼 ... . ...
热度 2 gordon 2016-5-25 11:28
大哥,他用重炮啊 ******************************************************************* 【炮弹消耗】 南昌会战10天,日军仅毒气弹消耗18000发 榴弹炮弹、野战炮弹、加农炮弹、山炮弹总计消耗8万发, 南京保卫战8天,日军仅消耗105榴弹炮、150榴弹炮、240榴弹炮弹等、高达10900发。 衡 阳战役8月1日到8日,日军第3次总攻,运送炮弹高达10万发。 冲绳战役日军和美军打了3个月。日军消耗21300发炮弹 ******************************************************************* 硫磺岛和冲绳日军消耗的炮弹主要是迫击炮弹,因为美军海陆空火力占压倒优势,日军野炮 重炮 根本就用不起来。1937年太原战役日军砸向国军的炮弹是1942年瓜岛日军砸向美军炮弹的20倍 ******************************************************************* 重武器不行,日军炮火一个齐射,国军一个团一个旅瞬间就残了,上海太原都如此, 特别是日军空优下以空飘气球指挥炮击,又准又猛, 美日开打后同样厄运落到日本人头上,瓜岛美军一顿炮火,数以千计的日军精锐瞬间倒在血泊中 ******************************************************************* http://video.weibo.com/player/1034:dcbbb896c0d86cc86fdffefdd23557f6/v.swf 民國21年的一段國軍校場校閱,具體地點不詳
256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汉10年式75山炮(转)
热度 1 gordon 2016-5-23 12:03
沪造克虏伯 75 毫米山炮是中国从 0 到有,是划时代的第一种自产山炮,是中国山炮的开山鼻祖。 日本 41 式山炮,则是民国初期到抗战结束之前国军各派系部队山炮的中坚力量,也是我国自产数量最大的山炮。 ******************************************************************************* 到日俄战争之前,日军才开始大量装备自己组装生产的 31 式山炮。 在日俄战争中,基层日军对老旧的 31 式山炮极不满意。这种山炮属于 19 世纪末期过时的产品, 虽然也采用后膛装填,却没有制退机构 ,这导致 炮的射速极低 ,每分钟仅仅 2,3 发。 而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山炮都采用了先进的退管装置,每分钟射速高达 10 发甚至更多。 火炮的射速是非常重要的, 31 式火炮射速还不到敌人火炮的三分之一,岂不是 3 门炮才能抵得上别人一门好。 除了射速低下以外, 31 式火炮各方面技术都已经落后,射程极近,经常被不知道哪里飞来的俄军炮弹击毁, 火炮重量偏大,炮弹威力偏小 ,看来被淘汰是必然的了。 31 式山炮在日俄战争中,相对俄军的三英寸火炮不占任何优势,也从未在炮战中占过上风。要知道,俄军因为是固守,火炮的数量是远远不如日军的,就这样尚且无法取得炮兵上的优势,如果双方势均力敌又该如何? 在 20 世纪最初几年,世界火炮技术突飞猛进,德国美国英国都研发最新式的管 退 式山炮,日本自然也不能落后于人。 日俄战争结束后不久,明治 38 年 (1908 年 ) ,新式山炮的研究工作交给了日本最有名的大阪兵工厂,由炮兵上校岛川文八郎负责。 岛川文八郎负责是著名武士家族后代,当时已经 44 岁。他是炮兵出身,曾去德国法国比利时留学多年,学习兵器制造技术,回国转为军火工程师。 他曾经东京炮兵工厂板桥火药制造所长,制造日本历史上最初的无烟黄色炸药。由于能力出色,在日俄战争爆发前,他被提升为大佐,并且任命为野炮兵第 3 联队长。 日 俄战争中,岛川文八郎作为一线炮兵指挥官,深感日军火炮的落后,恨得咬牙切齿。岛川文八郎虽然是留学的高材生,但此人性格粗暴,谈吐粗俗,在战争期间经常 用脏话大骂国内火炮设计人员。由于火炮精度不够,射程有限,浪费了大量炮弹,又补充不上,他一边骂骂咧咧,一边号召部下, 无论用什么办法都要去捡到炮弹 壳,交回部队,以方便后方提高炮弹产量 。炮兵在实战中,炮兵保命尚且困难,谁还管炮弹壳,没人去拾。无奈之下,这个家伙只得自己掏腰包一个炮弹壳 3 钱,让士兵收集起来交给兵站部。 换成一般人早就破产了,好在他是著名武士家族,家产颇丰,还是应付的了得。 在战争后期,日军高层找到岛川文八郎,希望他负责制造新式山炮,饱受落后山炮之苦的岛川文八郎立即表示同意。 岛川文八郎是一个军工生产大师,有丰富的设计经验,加上他又做过炮兵,对火炮的问题非常熟悉,对部队需要什么样子的火炮也最为了解。 经过长达 4 年的研究工作,又参考了西方先进火炮的设计,直到 1911 年,也就是明治 41 年才大体定型。由此,这门火炮被叫做 41 式山炮,也就是明治 41 年的意思。 这也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款真正自产的山炮。 不过,定型以后,却发现性能上还有种种不如意之处,岛川文八郎为此大发雷霆,要求项目组立即改进。日本人的一个民族性就是精益求精,这个设计组在岛川文八郎的每天咒骂下,又用了长达 6 年时间完成的细节上全部改进,并且在 1917 年正式批量装备部队。 1917 年也是大正六年(明治已经挂了),所以该炮也有个别称叫做大正六年式 75 山炮,其实都是同一门炮。 站在当时的技术水平来说, 41 式山炮是一门性能非常优秀的山炮,绝对是世界第一流水平。 它采用了先进的液压机械复合制退机构技术,火炮的射速高达每分钟 10 发,后期采用更先进的一体式炮弹射速更高达每分钟 20 发,相比 31 式火炮提高了 6,7 倍之多。 火炮射程也增加到 6 公里,当时世界主流山炮,如克虏伯之流射程也就是 5 公里左右。 41 式火炮的其他结构和 31 式大体类似,但又做了简化,大大减轻了重量。山炮可以分解成 6 块,由 6 匹马进行背负,以适应山地作战。而 山炮全重仅为 540 公斤,拆卸以后平均每块也就 100 公斤左右 。 当时日军引进西方和阿拉伯先进的马种,负重 150 公斤还可以跨越较宽的障碍,这 100 公斤不算什么! 山炮初速 360 米每秒,这个初速在当时还是很不错的,使得火炮威力较大,弹道性能也良好,非常低平,炮击很准确。 日军方面对 41 式山炮做了仔细的测试,最终认为该炮性能完全可以满足实战需要,所以大批量制造和装备部队。 41 式火炮早在 1917 年开始大量生产,直到 1945 年日本投降还在日军中大量使用,甚至朝鲜战争期间志愿军还装备了一批,换句话说,这种火炮使用时间长达 30 多年,是相当了不起的! 而日军对于 41 式火炮和弹药的加工技术非常讲究,质量关把的很严格,堪称用尽心思。所以这也大大增加了 41 式火炮的口碑。它的一些炮弹在中国仓库中存放到 70 年代,只好储存了 30 年之久。在处理弹药,拆卸弹体的时候,却发现锈蚀并不严重,可见质量之好。 而岛川文八郎也因为此炮得到日军高层的认可,从大佐提拔为少将,最终在 1919 年 4 月,成为技术军官的顶峰,也就是陆军技术本部长,并被任命为大将。 这对于岛川文八郎其实极不容易,如果不是成绩如此辉煌,他怎么也不可能爬上去,因为此人粗暴的脾气让几乎所有上级都受不了! 41 式山炮理论上性能不错,没想到实战性能更佳。只是日军自一战青岛战役以后,没有大规模的作战,进入西伯利亚也算不了什么。 在 1931 年 9 月入侵中国东北的战斗中,由于张学良公然违背国民政府抵抗令,擅自撤退,日军轻松占领东三省。但在黑龙江等地,日军还是遭遇部分东北军的抵抗。 日军在 918 中自然是进攻一方,而东北军固守阵地,往往是修建过时的坚固工事。即使没有坚固工事,由于东北天气非常冷,只需要用泥土石子加上木头搭建简易工事,再浇上一层水,一旦结冰也就坚不可摧了。 当时日军 还没有装备后来大量使用的 92 步兵炮 ,掷弹筒又打不动,一度无可奈何。 此时 41 式山炮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本来 41 式山炮是师团炮,也就是配属日军师团(相当于国军的军)使用的支援火炮, 但实战中发现它非常使用用于一线支援部队作战 ,就下发到联队(相当于国军的旅)一级使用。 战斗中, 41 式山炮仅有 500 多公斤的重量,让两个强壮的炮兵就能够推着做短距离的移动 。平时用 6 匹马背负的机动性很高,基本人能走的,山炮都能到。如此, 11 个炮兵班和 1 门山炮组成的小组和也随时可以跟随步兵营或步兵团前进,直接可以在最前线作战,非常适合在一线步兵的火力支援。 而且该炮射速高,炮弹威力大,又非常精确,完全可以作为直瞄火炮使用。 41 式火炮在 918 中,往往被日军推到 1,2 公里上开炮,直接在近距离打击东北军的工事。 东北军则由于装备较差,依靠射程几百米的轻武器根本无法还击,所以很难守住阵地。 但 41 式山炮当时并没有防盾,这容易导致炮手的伤亡 ,后期就增加了一个。 随后 41 式山炮又参加了热河战役,长城会战, 128 战役。这些战斗中, 41 式山炮更是发挥极大作用。在热河长城的山地, 上海附近水网纵横的环境下,野炮行动不便,一线炮兵几乎完全依靠轻便的 41 式山炮。 日军利用轻便又有很大威力的山炮,将只有轻武器的国军完全压制。在长城会战中,一些地方国军被日军山炮却无力还击,一战下来伤亡是日军 4,5 倍。 由此, 41 式山炮的名气就越来越大了。 但到了 30 年代,随着世界火炮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经服役 20 年的 41 式山炮开始变得落后 ,日军在 1934 年退出了更为先进的 94 式山炮,开始大量装备部队。 不过,以 41 式的性能还足以满足实战的需要,所以在 94 式 75 山炮大量装备的同时, 41 式山炮也没有全面淘汰,仍然大量装备部队,只是逐步有师团一级,降为联队一级。 当时日军联队都下辖一个山炮中队,装备 4 门 41 式 75 毫米山炮,这是联队一级口径最大的支援火炮了,联队的总人数大约是 3800 人。 而师团一级也不是说全部淘汰了 41 式山炮,很多师团的炮兵联队,还是装备 36 门 41 式山炮! 这样一直到战争结束,没有太大的变化! *************************************************************************** 中国的仿造和引进 本来日本的火炮跟中国有多大关系?看起来似乎完全无关,其实不是这样! 日 本作为东亚的强国,一度也是军火出口大国。早在清末日本还没有自产军火能力的时候,就开始做中间贩子,将西方美国的军火走私到中国。到了民国初年,中国军 阀混战,更是日本的很好机会。西方为了制止中国的内战,对中国进行了长达十年的武器禁运。但日本并不在乎这个禁运,仍然通过各种手段对中国军售,一度成为 中国军火的第一进口国。 而日本除了赚钱考虑以外,更像《战争之王》里面的老军火商西蒙一样,试图通过军售以实现自己的战略目的。 他们有意的对部分军阀进行大量军售,妄图扶持这些军阀成为中国利益的代言人 ,击溃英美支持军阀在中国的控制。 所以, 41 式火炮很快也就传到了中国。 而 41 式火炮在中国主要由三个军阀生产,第一就是奉系军阀张作霖。张作霖早在 1922 年就用重金和出卖部分东北的权益,从日本购买了全套的火炮生产设备,开始生产先进的 41 式 75 山炮。 这也就是大名鼎鼎的东北奉天兵工厂(也叫沈阳兵工厂)! 不过,张作霖生产的火炮种类众多,包括山炮野炮榴弹炮,甚至还有还有日本 38 式 150 毫米榴弹炮这种大家伙,所以山炮并不算主角,处于次要地位。 1925 年奉天兵工厂通过购买全套日本设备加上从日本进口核心部件(诸如炮管),完成了 41 式山炮的自产,取名为辽 14 年式 75 毫米山炮。但生产了 6 年时间,也只生产了 75 门而已,平均每年不过 13 门,平均每个月 1 门。 而与此同时其他火炮生产数量则较大,诸如辽 13 年式 75 毫米野炮生产 105 门(仿造日本 38 式野炮),仿制奥式 21 倍口径 100 毫米轻型榴弹炮生产 300 门(其实大体是零件组装),另外还有其他一些各种型号火炮,总数也有 200 门左右! 所以,这区区 75 门 41 式山炮也算不了什么。中原大战中损失一部分, 1928 年,奉军退出关外,当时奉军还有两个团的 41 式山炮。 后随着 918 东北军溃败,山炮部队也就丢了大半,到了抗战初期已经损失殆尽,这两个团已经淘汰剩余的少量火炮,全部换装了从苏联引进的 76.2 毫米野炮。 第二个军阀就是直系的吴佩孚。 吴佩孚在当年是比张作霖还要厉害的军阀头子,他们的直系也是国际社会承认的中国合法政府。 直系也比较注重武器装备的生产和外购。当时他控制了中国两大兵工厂,也就是汉阳兵工厂和金陵兵工厂。 早在 1921 年,汉阳兵工厂仿造 41 式 75 毫米山炮,造出了 汉 10 年式 75 毫米山炮。它的性能和 41 式一模一样 。 不过,汉 10 年式 75 毫米山炮的产量较少,到抗战前仅生产 68 门! 而直系因为作战频繁,仅仅第二次直奉战争就损耗了大量武器装备,这区区 60 多门山炮到直系灭亡时候也所剩无几了! 而中国仿造 41 式山炮的最大军阀,就是大名鼎鼎的山西王阎锡山。 阎锡山是日本士官军校的高材生,对日本的军火装备和战术都非常了解。 从 1911 年辛亥革命后成为山西督军,到 1949 年太原会战败给徐向前,离开山西,前后控制该省长达 38 年之久。 阎锡山是个军阀,也是民国历史上仅次于张作霖第二个厉害的军阀, 是一个少有的实干家 。 辛亥革命以后,阎锡山成为山西督军,实力却是非常弱的,仅有 1 个旅 2 个团。 阎锡山有心扩大兵力,却畏惧实际控制北方的军阀领袖袁世凯的威慑,只好装傻充愣,暂时保持晋绥军现有规模。 直到 1916 年袁世凯被气死,段祺瑞无力有效控制山西,阎锡山这才开始大量扩充部队 。晋绥军瞬间增加到 4 个旅又 7 个团,另外还有一个炮兵团和一个骑兵团,总兵力突破 2 万人。 部队增加了好几倍,遗憾的是战斗力却没有相应的增加。 在民国各派系军阀中,晋绥军是公认的战斗力平平的部队。历史上除了脱离晋绥系的傅作义 35 军以外,晋绥军没有什么大的胜仗,所谓的胜仗基本也就是打比自己更弱的对手。 阎锡山对晋绥军很了解,他知道晋绥军战斗力较弱,并非就是训练,组织什么的原因,更多是山西人的特点。 山西这个地方的人,有本事的老百姓大多以经商为荣 ,阎锡山自己也曾是一个小商人,后来因为赔光了本钱没办法才去考了军校。 一个地方一旦商人多,民风必然比较温和,重享受,不愿意随便拼命。 山西人为民还不错,精明能干,为兵则不行,打起仗来不狠不凶,官兵多惜命,往往打不了硬仗。 其实这也并不是山西一个省如此,全世界都是这样。以日军为例,日军最厉害的第六师团,编组地在九州的熊本,这个山区非常贫困,民风好斗,男人古代多以当兵为生。所以日军第六师团的战斗力在日军中数一数二! 而第二师团编组地是日本北面自然条件较为艰苦的仙台,也就是鲁迅留学的地方。这个地方的民风也相对比较凶悍,所以第二师团战斗力比较强。在 918 初期以区区半个师团就敢深入东北军 10 多万大军内部四面出击! 而同样装备和训练的其他师团,就不如第六师团和第二师团。 以最早编组的第 1 师团为例,这支名义上的老牌劲旅比起第六师团就有很大差距。因为第 1 师团编组地是东京,这个商业城市的民风温和 ,在江户时代 200 多年都是这样。所以控制东京的日本古代大名往往都不屑于在本地征兵,而在东京附近比较贫穷的长野县招兵。 晋绥军也是这样,在抗战初期打的很烂。诸如大同战役,和日军一碰就垮了!日军因为此战队晋绥军极为蔑视,甚至说:在山西难打的是中央军,至于晋绥军,只要用木棍挑着钢盔晃几下,就会把他们吓跑了! 后来平型关战役(非中共平型关战斗)晋绥军打的还可以,但在最后关键时候没顶住,功亏一篑,没有能够歼灭或者重创日军第五师团! 而在 1916 年的阎锡山心里很清楚,他 不可能短期内改变山西的民风 ,所以很难改变晋绥军士兵战斗力较弱的特点。 那么, 现阶段唯一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部队战斗力的方法,显然只有一个,就是装备更先进的武器 ,要超越其他军阀。 不过,在当时,山西却根本没有这个条件。 山西在当年的华北属于普通省份,并不算很穷,但也绝对不富裕。全省适合耕地的面积不大,全部集中中从大同到太原的一系列盆地里面,商业虽然相对发达,但都是老式的商业,比较票号,钱庄,丝绸,茶叶,食盐等等,进入民国以后被西方洋鬼子的经济入侵几乎搞垮。 至于工业几乎没有,军工业就更别说了。 当时山西只有一个军工厂,就是满清传下来的山西机器局。这个山西机器局是清光绪二十四年( 1898 年)由山西巡抚胡聘之主办的。 最初仅仅用白银银 480 两,买了 308 亩和庙宇房屋,也就是为了胡聘之自己博取一个搞实业的名头,便于升官而已。 所以到了 1900 年,八国联军杀入北京,慈禧狼狈逃到陕西的时候,这个所谓的兵工厂只能修理一些枪械,另外只能制造洋鼓、洋号、大刀、长矛等莫名其妙的玩意。 虽然军工生产不行,主管的官员却非常擅长拍马屁。 史料记载:在太原期间,慈禧护驾卫队的枪只需要修理,山西机器局奉旨挑选技术精湛的工匠,对枪只进行了精心修理,为此,工匠徒弟都得到了奖赏。慈禧太后当场将一件“团龙马褂”赐予建造厂房的监工陶庆春。 黄马褂不能改变山西兵工厂一穷二白的现状,到了阎锡山接手的时候,该兵工厂已经办了 16 年,虽然表面上有翻砂、铁工、木样、机器等四厂,工匠 200 多人,却还造不出一杆新式步枪,只能造早就被淘汰的满清抬枪! 阎锡山这个家伙有千般不好,却有一点是好的。这个人极为务实,而且精打细算,一旦决定干什么,绝对不开空头支票,也不乱花一分钱,而是下苦功夫去干。 1914 年(民国三年),阎锡山将山西机器局改组为山西陆军修械所,隶属山西督军署军械局,随即开始了兵工厂的大规模建设。 只是此时袁世凯还没死,阎锡山不敢动作太大导致被袁盯上,所以一切都是暗中做,仍然以修理枪械为主。 到了 1917 年袁世凯翘了辫子,阎锡山开始大张旗鼓的公开做了。他 和汉阳兵工厂达成协议,由他们代为培养技术人员 ,并亲自选派山西大学优等生张书田等 10 人赴汉阳兵工厂学习制造枪砲技术。同时,阎在财政极为紧张的情况下,筹款 10 万元扩建陆军修械所。 随后逐年投入,到了 1921 年,工厂从 200 多人扩大到 900 余人,从十几部破烂机器发展到 182 部先进机器。当时手榴弹月产 1 万枚、步枪子弹月产 2 万 4 千余发, 甚至还有一条生产线用于生产军用罐头 ,这在当时还是军阀里面的第一个。 1923 年到 1925 年晋绥军第二次大扩军,规模增加到 4 万多人。 扩军需要大量武器装备,兵工厂自然也随着扩大。 1923 年,工厂职工增加到 1840 人,机器 320 部,除了生产弹药和步枪以外,甚至仿造成功了重机枪。同年,从 1920 年就开始筹划的炮厂正式成立,第一款火炮是晋造 12 式 75 山炮。这种火炮是仿造德国克虏伯公司的产品! 其实晋造 12 式 75 山炮与其说是自造,还不如说是组装,因为所有零件全部都是德国进口的,一年内组装了 30 门。后来陆续组装了一批,到抗战前,一共组装了约 200 门。 其实,阎锡山早在 10 年前就表现出对火炮的极度需求,只是当时没有这个能力。他在 1918 年前后利用参战借款向日本购买 41 式山炮 12 门、三八式野炮 12 门,花了不少的钱。这批日式火炮对于缺乏炮兵的晋绥军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后来阎锡山 断断续续向日本购买了一批 41 式山炮,装备了一个炮兵团 ! 购买外国货花钱太多,财政吃不消。 阎锡山从来就说:我们山西底子薄,张作霖是 10 块钱当 1 块钱用,吴佩孚是 2 块钱当 1 块钱用,我们是 1 块钱当做 10 块钱来用 。 所以火炮自然还是以仿造为好,至少比较省钱! 所以,晋造 12 式 75 山炮也是阎锡山翘首企盼多年的产物。 晋造 12 式 75 山炮的性能平平,在 20 年代已经属于落后的火炮,根本不能让阎锡山满意! 阎锡山是日本军校毕业,深知炮兵对于军队的作用。而山西全是山地,山炮是晋绥军最需要的武器,自然给予百分之二百的关注。 于是,从 1924 年开始,阎锡山引进了日本的技术,开始仿造先进的 41 式山炮,这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山炮之一。 阎锡山给它的名字是晋造 13 式 75 山炮! 相比晋造 12 式 75 山炮完全依靠进口,只是在山西组装。晋造 13 式 75 山炮开始实行了一定程度的自产,由于山西工业能力很弱,所以炮管等核心部件仍然需要重金从日本进口。 不过毕竟部分零件无需进口,省了很多钱! 晋造 13 式 75 山炮是晋绥军炮兵的主要力量,所以生产数量最多。 到了 1928 年, 在军阀混战中, 41 式山炮表现出射程较近的缺点 ,阎锡山下令将射程增加。遗憾的是,工厂没什么设计能力,最终只增加了 1 公里的射程,该火炮和之前的晋造 13 式 75 山炮几乎完全一致,但阎锡山仍然命名为晋造 17 式 75 山炮,不过外界很少有人知道,一般都还把他当做之前的型号。 晋造 13 式 75 山炮的生产数量比较大,从 1924 年开始,生产到 1930 年阎锡山因为中原大战下野,平均每年 100 门左右,到了 1931 年一共生产了 700 门。 其中 1927 年,该兵工厂进入鼎盛时期,阎锡山也将将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改名为太原兵工厂。全兵工厂职工人数猛增为 15000 余人,拥有各种设备 3800 余部。兵工厂每月生产能力为:山炮 30 余门、迫击炮 100 余门、机关枪 30 余挺、冲锋枪 90 余枝、步枪 3000 枝、迫击炮弹 9000 余发、子弹约 400 余万发。 自然,所有炮管以及特种钢材等核心部件仍然是从日本引进的。 随着大量火炮的制造,晋绥军连续两次扩军,在 1927 年因为参加北伐捞到很多好处,兵力增加到 8 个军,另有 8 个炮兵团,超过了 13 万人。 1929 年,阎锡山在桂系和中央军,西北军和中央军的激战中隔岸观火,同时又吸收了一些中小军阀,晋绥军达到历史上的高峰,兵力扩充到 10 个,另外还组建了 4 个保安纵队,骑兵和炮兵也进一步增强,使总兵力达到了 20 万。 需要说明的是,阎锡山发展兵工厂几乎没有扰民。开始他试图通过增加税收充实财政,没想到瞬间引起学生运动,学生们冲入政府打砸抗议。阎锡山被迫宣布停止增加税收,改想其他办法。 当时民国初期,民间除了钞票以外,还大量使用银元和铜币。比如鲁迅写的一点小事里面,他抓了一大把给车夫的就是铜币。 山西盛产煤矿和铜矿,但当时煤并不值钱,但铜如果作为矿卖,也不值钱。阎锡山左思右想,最终决定通过铸造铜元来扩充财政收入,来搞兵工厂。 这其实是一个好办法,铸造铜币和发行钞票有一定的不同。 阎锡山当时本身使用晋票,不能在外省流通,你发行越多的纸币,其实就是在搞垮本省经济 ,捞一点钱也是暂时的,长久以往是死路一条,更别说学生还虎视眈眈,恨不得再砸一次政府。 而 发行铜币则可以流通全国,增加的铜币对于山西省来说也许很多,在全国来看也就没什么了 。 于是,阎锡山用了 7 年的时间,以区区 10 万元投资,铸造了 6800 枚铜元,获得了 360 元的利润(一说 1200 万元),这笔钱可不是小数字。 除了通过铜元捞钱,阎锡山甚至把钱投入金融期货领域搞投资,据说这样也赚了 200 , 300 万。要知道,阎锡山的胆子可真大,当时期货极为动荡,上海几乎每天都有投资商跳楼自杀,估计他也是被逼急了! 晋绥军的炮兵阵地,这是百灵庙战役 ************************************************************************************* 抗战显威风 阎锡山为什么投入如此之大也要建立炮兵,其实原因并不复杂! 这些炮兵让本来战斗力虚弱的晋绥军脱胎换骨! 在中原大战期间,晋绥军杀入山东,和原属西北军,先听命于蒋介石的韩复榘军大战。 韩复榘有 6 万之众,战斗力在西北军中属于相当厉害的 。 没想到,在实战中,仅有迫击炮的韩复榘部队根本抵抗不住晋绥军炮兵的猛攻 。韩复榘的主力部队从 6 万被打成 3 万多人,一度支持不住,韩向蒋介石表示要率部放弃山东省,在蒋介石的严厉劝阻下才勉强留住。但山东的中央军因为缺少炮兵,也不是阎锡山炮兵的对手,德州,济南先后被晋绥军占领,韩复榘和中央军几乎崩溃。直到中央军在青岛全面登陆,这才避免了全面的失败。 不过, 1930 年以后,阎锡山就没有再制造什么火炮! 这主要是晋绥军在中原大战溃败,兵力锐减到 10 万左右,现在的 9 个团炮兵已经足够,再增加似乎没有必要,只需要大量生产炮弹即可。 所以晋绥军在抗战爆发前,共有 9 个炮兵团,其中 1 个团装备晋造 18 年式 88 毫米野炮(仿苏罗通式 88 毫米野炮), 1 个团装备从日本购买来的原装 41 式山炮以外,其余 7 个团全部装备晋造 13 式 75 山炮。当时每个团是 36 门,每个连 4 门!每团人数一千余,马三百余匹,枪三百余支。 抗战很快爆发,作为华北堡垒的山西省自然成为日军重点进攻目标。 阎锡山虽然知道日本不可能放过他,却也不想彻底把本钱拿出来拼掉,所以一开始没有大规模使用炮兵部队。 没想到,大同战役中,只有轻武器晋绥军和日军一接触就溃败,晋北大同地区很快沦陷。阎锡山一面向蒋介石要求帮助,一面开始调兵遣将。在随后平型关战役中,国军其他派系部队开始和晋绥军并肩作战,一举造成第五师团近万人的减员,但最后因为侧翼被攻破,被迫放弃了平型关。 平型关战役中,阎锡山仍然藏私,对于炮兵的使用限于营连规模 。 到了日军攻破雁门关和平型关,直接杀入阎锡山的核心地盘忻定盆地,再退就是太原了。阎锡山见到了背水一战的地步,只得破釜沉舟, 在忻口会战中使用了晋绥军全部炮兵部队,共 9 个团, 200 多门山炮和野炮。 对于此战炮兵的作战,有专门的描写,摘录如下! 由于第五师团在忻口会战中连遭重创,伤亡很大却没有进展,师团长板垣征四郎没有办法,一再向华北派遣军司令寺内寿一大将求援。寺内此时已经抽调 2 个旅团加入战场,现在手上实在无兵可用。无奈之下,他只得调动在河北后方驻守的中国驻屯步兵旅团第 2 联队!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是地方卫戍部队,本来是不应该到前线作战的。此次到了这种地步,也就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 日军以第 2 联队为基干,增补了大量坦克,工兵,骑兵,组成了近万人的一个萱岛支队,火速增援到忻口一线。 这是日军第三次增援了,这三次增援规模都在 1 万人以上。 萱岛支队在 10 月 24 日投入忻口战场,但仍然进展非常缓慢。整整 10 多天内,日军在忻口以蜗牛速度前进,还付出了巨大伤亡。 鉴于如此的困境,日军恼羞成怒,居然开始使用大量毒气弹,并且发射大量燃烧弹,但也没有什么战果。 也许有有些朋友奇怪,为什么日军进攻如此不顺利, 主要还是国军防御顽强,地形适合防守 ,另外就是国军的火力是日军进入山西以来最强大的。这主要是国军炮兵和空军的功劳! 晋绥军是国内军阀部队中仅有的一支比较强大的炮兵部队。本来晋绥军炮兵和张作霖的奉军炮兵,中央军炮兵并称全国三强。但 918 以后,张学良丢弃了可以制造火炮的奉天兵工厂,奉军炮兵由此一蹶不振。 晋绥军就成为全国军阀部队中仅剩的一支比较强大的炮兵部队。 此次 忻口战役是决定晋绥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所以阎锡山破釜沉舟的将 9 个团全部运到忻口前线,并且命令太原兵工厂将库存的 8 万发炮弹全部拿出来使用,每天都用火车运送弹药到前线 。 由此,忻口前线国军火力大大改善,炮兵的轰击也是日军伤亡 3 万多人的重要原因。 晋绥军炮兵第 21 团首先赶到前线,刚刚把火炮进入炮位,日军就开始了进攻忻口,也就产生了抗战以来,北方战场第一次大规模的炮战。 21 团官兵回忆,因为日军炮兵进入山西以后,基本没有遭受过国军火炮的射击,所以日本炮兵从上倒下非常骄狂。我们炮兵观察员通过望远镜看到,日军 24 门野炮就在云中河北岸露天放置,没有做任何隐蔽,甚至连日军炮兵军官的肩章和军刀都看得一清二楚。 21 团官兵非常气愤,在得到上级允许以后,立即开炮射击。日军离得比较远,而 晋绥军的 41 式山炮的射程仅有 6 公里,在接近 6 公里的时候射击精度不高 ,实际并没有给日军造成什么大的损失。日军野炮随即还击,双方炮战一天,晋绥军炮兵损失大于日军。 到了晚上,晋绥军炮兵经过仔细研究,决定将火炮向前推进几公里,然后在第二天抵近射击 。 此举也就是将火炮推到了第一线,这对于炮兵来说是非常危险的,这样不但会遭到日机轰炸,还有可能遭到日军步兵攻击。 可惜此时官兵杀敌心切,顾不上自己安全。他们连夜将火炮前移 2 公里,第二天天刚亮,晋绥军 21 团等几个团上百门大炮抢先开炮。晋绥军炮弹雨点一样砸向日军炮兵阵地,不但完全压制了日军炮兵,还真把日军轰傻了! 日军野战炮兵遭遇这种规模炮击后,立即乱成一团,炮兵四散奔逃躲避, 后方牵马的辎重兵一再试图冲上阵地将大炮往后拖,都被晋绥军炮弹拦截,一次次被轰走,就是上不来。 经过一天轰击,到了第三天日军被迫将炮兵全部撤到后方,不敢在放在第一线。 第三天开始只有不到开始一半的日军火炮开炮,这样导致一线日军火力大减 ,当时国军步兵反攻受到的阻力也大大减小。 防御如此,进攻呢? 以掩护国军反攻南怀化阵地为例,晋绥军炮兵前后调用上百门火炮轰击。每天天一亮就从太原通过火车运来大量炮弹,打到傍晚就全打光了。 当时炮兵们冒着日军飞机扫射和日军火炮还击,从早到晚拼命射击。由于战斗紧张,射击强度大,炮兵们一般全身都是大汗,此时已经是山西的深秋,天气非常寒冷需要穿棉衣,但晋绥军炮兵一般脱掉棉衣,甚至赤裸上身操作。 打到激烈时候,连伙夫,马夫都帮着搬炮弹,擦炮弹。 10 月 14 日下午,日军汽车 20 多辆开入南怀化前线。由于不知道晋绥军炮兵的威力,前面七辆汽车一路冲入日军一线阵地阵地,被晋绥军一顿轰击, 4 辆卡车被炸毁, 2 辆起火燃烧,仅剩 1 辆逃走。 而当时和晋绥军并肩作战的中央军第 2 师直属炮兵营的 12 门日本原装 41 式山炮,一次齐射就击毁日军阵地上的 3 辆坦克 ,击伤数辆。 10 月 18 日日军出动主力强攻南怀化外的 204 高地,双方步兵激烈争夺,一天易手 13 次之多。 期间中,中日炮兵都给予一线部队炮火支援,由于很多时候中日两军进展肉搏,国军一旦伤亡殆尽支持不住的时候,就呼叫炮兵向他们的阵地轰击。 晋绥军炮兵含泪射击,一顿火炮将不到千米的山头全部覆盖,上面上百中日军官兵全部被炸死。这是比编造出来的所谓向我开炮的王成剧本,更为真实的历史。 这种打法,晋绥军炮兵损失也不轻。 晋绥军火炮数量不少,却都是射程仅有 6 公里的山炮,只在日军中不过是联队一级的火炮, 也就是大队装备的 92 步兵炮以上一级的火力支援火炮。 而日军在旅团和师团一级还装备大量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 75 野炮和 150 毫米榴弹炮。 火炮好坏,第一就是射程远,第二要打得准,第三才是射速快。射程有差距,后面两个再好也无法扭转。因此晋绥军和中央军的往往被日军的重炮压制住。 以日军旅团装备的 38 式和 90 式 75 毫米野炮来说,它的射程高达 14 公里,超过 41 式山炮一倍有余,对晋绥军炮兵有着很大的威胁 。 而日军的师团配备的 150 毫米重炮,不但射程远,威力也巨大,压制晋绥军 75 毫米山炮还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除了火炮以外,日本空军也非常讨厌。由于知道国军火炮厉害,日本空军首要攻击目标已经改为晋绥军炮兵。当时国军空军只有有限的制空权,日军飞机则肆无忌惮,可以反复的俯冲轰炸扫射,晋绥军炮兵是无力还击的,只能转移阵地。 同时,它们还屡次使用侦察机观察晋绥军炮位,修正己方火炮射击精度,这些都是晋绥军炮兵不能比拟的。 炮战几天以后,日军炮兵在白天逐步占据了上风,他们用远射程野炮压制晋绥军火炮,同时使用空军大力轰炸。 晋绥军炮兵和中央军炮兵白天一旦开火,立即遭受日军炮兵还击,更讨厌的是日军飞机的轰炸,一度遭受很大伤亡。 以晋绥军炮兵 26 团第三营为例,他们全营 360 多名炮兵伤亡 230 多人, 12 门山炮被击毁 9 门,营长陕文光也受伤了。 这样打下去太吃亏,由此晋绥军炮兵开始被迫转变作战方法。 一方面他们修筑坚固的防空防炮工事,一方面他们停止在白天的炮击,转为夜晚炮击。 晋绥军炮兵白天不开炮,而是精确测量敌人所在位置!到了晚上 200 多门火炮则根据白天的测量数据猛烈开火,杀伤日军有生力量,破坏日军阵地。 这样一来,日军无法有效还击, 晋绥军炮兵就安全多了,同时也可以杀伤不少日军,尤其可以配合部队夜袭作战 。 这 23 天时间内,晋绥军炮兵一共发射了 4 万多发炮弹,平均每天发射 2000 多发。这恐怕是 1943 年之前,国军最大规模的炮击水平了。 一般认为,日军在前线中损失的 3 万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晋绥军炮兵的功劳。此战如果没有晋绥军 200 门大炮,日军伤亡仍然是有限的。 日军自己也有大量的41式山炮,它能够适应各种复杂地形! 各派系的法宝 918 期间东北沦陷,奉天兵工厂被日寇占领,仿造 41 式山炮也就无从谈起。其实就算日军不占领奉天,该兵工厂也不过是来料组装,只要和日军开战也就无法生产这种山炮。 而抗战爆发以后,由于阎锡山的太原兵工厂的仿造 41 式山炮的炮管全部靠从日本进口,此时自然就断了来源,也就无法生产了。加上太原会战,阎锡山没有及时撤退兵工厂,导致相当一部分机器设备被日寇缴获,所以自产火炮也就无从谈起了。 41 式山炮由于很适合实战,被大量用于国军各派系 中。中央军也有一定的装备,诸如南口战役的汤恩伯主力师,就装备 2 门 41 式山炮。 甚至八路军也有不少 41 式山炮! 八路军有一个炮兵团,在 1938 年正式成立的时候一共配有山炮 12 门,其中绝大部分是晋造 13 式山炮!不过, 之前都是游击战,没有攻坚战,迫击炮足可以完成任务,山炮部队很难发挥作用 ,真正的大战就是在百团大战。 我党的资料中详细的表述了山炮的作用,摘录如下:  炮兵团受领任务后,立即展开了紧张有序的战前准备工作。 3 营营长张福臣率领 9 连的干部同新 10 旅侦察分队一道,进入敌占区现地侦察了作战路段的敌 情、地势、涵洞、桥梁、车站、碉堡、通讯设施等。与此同时,炮兵团参战连队开展了深入细致的战斗动员,指战员们抓紧时间认真检查了火炮、弹药和装具等,很 快做好了战斗准备。   新 10 旅旅长范子侠根据本部担负的破袭任务,决定战役发起后,首先摧毁正太路上的桑掌桥。该桥位于阳泉以西,长达 300 米,是正太路上最长的石 桥。敌人在桥东筑有坚固据点守备。为了确保首战胜利,炮兵团 3 营 9 连长赵大满带领 1 名观察员和 2 名侦察员连夜赶到桑掌桥侦察地形、敌情。并经过反复做工 作,争取了的当地维持会长,从而获得了该据点敌人兵力、装备和碉堡的详细情报。    8 月 20 日晚,部队以隐蔽迅速的动作到达桑掌桥后按预定部署立即展开。范旅长亲自带领赵连长选择炮兵阵地。最开始把阵地选在河滩上,因天太黑, 看不清敌人碉堡,判定不出炮目距离,山炮无法装定表尺瞄准。他们继续向敌人据点摸索前进,一直摸到了敌人设置的铁丝网外边,当即决定把发射阵地选在铁丝网 外距离敌人不到百米的一块豆角地里。为了不被敌人发现, 炮手们将火炮拆开肩扛着部件步行 400 余米,迅速占领了阵地 。此时,日寇亦有所察觉,用机枪向我阵 地疯狂扫射。范子侠旅长立即发出步炮协同攻击命令, 山炮第一次发射,就打哑了敌堡里的机枪。接着三发,发发命中敌堡 。范旅长高喊着 “ 炮兵打中了,冲啊! ” 步兵以迅猛果敢的动作冲进敌人据点 ,很快,数十名敌人被我干净利落的彻底消灭了。战斗结束后,被俘日军士兵由衷地感叹我军炮兵抵进射击的勇气和技术,说 “ 八路军的大炮上了刺刀! ” 。攻克据点的同时,工兵彻底炸毁了桑掌桥,我军首战告捷!  次日,右翼纵队乘胜西指,攻打距离桑掌桥 7.5 公里的坡头车站。该据点四周有石围墙,由敌人一个中队守备。范旅长决心兵分三路,合击敌人车站据 点,并 规定以炮兵开炮为攻击信号 。炮兵 9 连冒着大雨涉水渡河,于午后赶到破头车站。赵大满连长决定在车站对面一个有围墙的果树园里设置阵地,距敌约 400 米。   黄昏时分,赵连长考虑到 天黑后火炮瞄准困难,会影响射击效果,便主动建议步兵营长和教导员,抓紧时机发起攻击 。并说: “ 我保证炮弹击中车站,你 们带部队冲上去,一定能把车站拿下来 ” 。征得步兵指挥员的同意后,赵连长下令开始射击。第一发炮弹落在票房后院里,修正方向距离后,第二发准确命中站房。 又连续 4 发,均命中目标。敌人在我猛烈炮击下,顿时乱作一团,根本组织不起有效的防御 。我步兵按照预先规定的信号,在炮声、枪声、手榴弹声中三路合击,很 快全歼守敌,占领了车站,取得了第二仗的胜利。 8 月 23 日,新 10 旅继续进攻坡头车站以西位于山边的狼峪车站。在车站上方半山腰处有一座高达七、八米的大碉堡,有两层射击孔,居高临下瞰制着车 站。范旅长和赵连长经过现地勘察,决定把炮阵地设在敌堡西边 1200 米处。敌人龟缩在车站和碉堡里悄无声息,不知道在搞什么鬼名堂。为了探清虚实,引敌出 洞,足智多谋的范旅长心生一计。他命令部队隐蔽待命,看他的旗号行动。自己换上一身鬼子的 军 服,拿着面太阳旗,沉着地向敌据点走去,一边走一边晃动旗帜。守敌发现范旅长的动作时,还以为是救兵到了。纷纷从碉堡中出来窥视,有的拿着旗帜朝范旅长走 过来,有的站在碉堡外面等候。双方越走越近,就在敌人快要察觉事态不对时,范旅长果断挥旗下令发起进攻。还没等敌人反应过来,我各种武器一起开火。 炮 9 连 以准确猛烈的射击摧毁了碉堡 ,车站票房也中弹起火。 步兵部队以猛虎扑羊的气势迅速攻入车站,胜利完成了战斗任务。   我炮兵发紧密配合右翼纵队,三战皆胜,阳泉至寿阳段的敌人据点相继被我攻克,扫清了破路的障碍。接着部队、民工昼夜奋战,把这段长 30 多公里的铁路、沿线桥梁、车站等破坏殆尽。 我炮兵发紧密配合右翼纵队,三战皆胜,阳泉至寿阳段的敌人据点相继被我攻克,扫清了破路的障碍。接着部队、民工昼夜奋战,把这段长 30 多公里的铁路、沿线桥梁、车站等破坏殆尽。   与此同时,配属中央纵队的总部炮兵团教导营第 1 连,在团长武亭和营长姜彩斌的率领下,经过长距离行军到达平定以西地区。战役发起后,他们首先配 合第 386 旅第 772 团作战,攻打平定县西南的敌重要据点冶西村。 22 日晨 7 时, 772 团以两个连进行强袭,因敌工事坚固、加之地形于我不利,激战终日未 能奏效,于黄昏撤出战斗。 25 日 16 时, 772 团第 1 营再次强袭,两门山炮向敌碉堡、工事发射 27 发炮弹,大部命中,步兵在炮火掩护下实施近战,歼敌 30 余名,仅 10 余敌狼狈向平定方向逃去。至此,除段延、芦家庄外,寿阳以西,榆次以东之正太路,已完全为我控制。   紧接着,炮 1 连又跟随 385 旅陈锡联旅长攻打落摩寺。陈旅长亲自带领连队进至落摩寺敌人据点北面近处,这时步兵还没有到达。遂隐蔽在一块距离敌 人大约 200 米的玉米地里。 炮连只有 4 支自卫步枪,陈旅长认为时机难得,不顾自身安危当即命令炮兵射击敌碉堡,首发命中,又连射两发,碉堡被轰跨 。步兵听 到炮声后立即加快行军速度, 15 分钟后到达战场投入战斗,很快拔除了这个据点,歼敌 30 余名,缴获架退式山炮一门。   至 9 月 10 日,历时 20 天的百团大战第一阶段胜利结束。在这一阶段中,八路军总部炮兵团 9 连和教导营 1 连先后 5 次配合步兵作战,都出色地完成了 任务,受到了步兵部队首长多次表扬: “ 这次 有你们炮兵配合作战,对提高步兵的战斗情绪和完成作战任务都起了积极作用 。 ” 并赠送炮兵若干慰问品以示表彰和关 怀。 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双方也普遍使用 41 式山炮,而且都在生产山炮的 75 毫 米炮弹。但此时41式山炮早已过时,它的最大问题在于射程太近,仅有6公里。而日本推出新式的94式山炮射程高达8公里多,而抗战之前国军引进先进的博福 斯山炮射程高达10公里。当时全世界,已经没有射程如此小的山炮了。只是因为国军和解放军的炮兵水平都很低,这才让41式山炮可以继续发挥作用! 甚至到了朝鲜战争,解放军仍在使用这种山炮,因为它很适合朝鲜这种山地地形,甚至还参加了上甘岭战役。 整个朝鲜战争中,解放军损失晋造 13 式山炮 17 门,日制 41 式山炮 57 门,损失就这么多,由此可见装备了多少门 41 式山炮。早第五次战役结束时,解放军还装备着日制 41 式山炮 140 门。当时这些火炮都已经志超使用了 10 年以上,长则 20 年之久。 ******************************************************************************* 胡乱的攻击 其实很多五毛攻击国民政府,理由是阎锡山和张作霖都可以批量生产火炮,但国民政府生产的不多,这完全属于胡扯淡。 第一, 大家可以看到,无论是张作霖也好,阎锡山也罢,为了生产这种山炮都投入巨大的财力和时间。光是阎锡山,从 1920 年开始筹备,直到 1924 年才开始正式仿造 41 式山炮, 大规模生产则是 1927 年以后的事情了 ,前后花费了 7 年之久。 这七年内,山西省内部是完全和平的,根本没有内战 。张作霖也是这样,在奉天兵工厂成立的 10 多年内,东北境内基本和平。而国民政府之前并没有自己的兵工厂,而在中原大战胜利之前,也仅仅控制上海,金陵,汉阳,巩县兵工厂而已, 当时已经是 1930 年,从此时开始到 1937 年 1 月之间,满打满算不过 7 年时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根本没有停止过 ,上海兵工厂所在地上海被日军攻占,金陵兵工厂所在地南京这个首都也被日军威胁,被迫迁都,兵工厂还能好好运作吗!政府财政也是严重赤字,哪有阎锡山,张作霖这样的巨额投入! 第二, 国民政府接手的后略加调整, 1931 年汉阳兵工厂每月生产山炮 2 门,上海兵工厂每月山炮 6 门, 其余兵工厂不能生产山炮 ,这样全年为 96 门,也强于奉天兵工厂的年产 26 门 产量了,至于阎锡山的炮厂已经停产了。而 之后几年,因为国军尚且无法满足轻武器的生产,所有主要力量均放在轻武器方面 ,到了抗战前已经有长足的进步。这个 无数论文都写了,不多说了。至于重武器,尤其是大中口径火炮, 造价高,投资大,造出来一些过时的火炮,是得不偿失的 ,所以抗战前大体保持着之前的规模,没 有继续扩大。同时通过外购买了一些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火炮。其实国府在 1936 年新投资在湖南株洲建立大规模的炮厂,只是建立一般抗战就爆发,无功而返。由此, 国府着重扩大比较容易生产,一线急需,投资又不大的迫击炮 。两家主要兵工厂的迫击炮年产量从 800 增加到 1800 门,产量提高了一倍多。 第三, 至 于所谓自产的火炮,无论国民政府,张作霖,阎锡山其实都不能自产,全部是来料加工,关键部位需要进口,制造钢材的特种钢也需要进口。阎锡山太原兵工厂需要 的锰铬等合金钢无法自产,全部靠进口。1936年太原兵工厂通过自己的育才炼钢厂自产的碳素钢修复了几门损害的山炮。没想到忻口战役中, 这几门火炮刚发射 一个基数炮管就变形 ,炮报废了!至于生产设备也全部是高价从国外进口!其实生产火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购买国外火炮,到自己组装, 就经过了近 40 年时间,从组装到自产又有 10 多年时间。生产中大口径火炮必须建立在一个国家重工业基础上,所需要的钢材,加工机械,加工技术都是相当不容易的,也无法一蹴而就。阎锡山和张作霖两个军阀有这么好的条件,花费 10 多年也没有搞定,你能期待国民政府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短短几年就搞定了?这岂不是痴人说梦! 第四, 抗战之前,张作霖的兵工厂已经垮了,无法生产火炮。阎锡山在抗战后,炮管等零件进口路线中止,也完全停止了生产。而国民政府还生产了少量火炮,但 因为投资大,见效慢,性价比太差,干脆放弃转为迫击炮的生产 。这样一年生产 30,40 门火炮,相比日军每年光是大口径重炮就可以生产 800 门的能力,又算得了什么。所以, 关注迫击炮显然是完全正确的 ,最终抗战期间生产累计生产了 1 万 2000 多门迫击炮和 550 万发炮弹。这些一线支援型武器,在后来战斗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其实道理很简单,稍微动脑子就可以理解,只是有些人是不能动脑子,有些人是不愿意动脑子! **************************************************************************** 国军太关注枪了,对弹关注不够。 又受到金融的影响,等转过来想生产弹的时候,已经 “鞭长莫及” 了 呵呵
283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美人鱼 —— 人生最大的转变
gordon 2016-5-20 07:45
你倒是跑的挺快,不是一代人能解决的 后来我才明白了,就是 “你跑的快,肯定有人在后面拉你” ,呵呵 “阳光底下没新鲜事” *********************************************************************** 以前我说话也不是那么尖酸刻薄。 我年轻的时候,对人说话尖酸刻薄不理解。 更令我生气的事,说话尖酸刻薄的人都好有钱。 他妈的 哈哈 *********************************************************************** 美人鱼的故事,倒是我年轻时的经历 只是我不知道为什么 因为我父母是以强悍见长的 不是以智慧见长的 注:团队里有分工 *********************************************************************** “千门八将” ,我们家属于那种望风、打手,出苦力的 不是以智慧见长 *********************************************************************** “千门八将” 正将:即以千术开局糊口,也就是开局的主持。 提将:赌档的塘边鹤,专门负责劝人入局玩。 反将:用反面方法或激将法,来诱人入局。 脱将:当个局穿帮,帮人逃脱走路。 风将:专门收风或情报,也就是望风的,视察环境的。 火将:负责武力解决,即打手及杀手。 除将:负责讲数,以及散局的善后。 谣将:专门散布谣言,引诱“老衬”(受骗者,羊牯)相信慌言入局。
20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警察国家的两难 —— 视事太易 (转)
热度 1 gordon 2016-5-13 21:53
政府为了维稳而建立庞大的警察队伍,但最终破坏社会稳定的必然还是这些政府仰仗的警察。 文|郭建龙(行者,自由作家) 我的研究课题之一,是总结世界上国家转型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 由 于最近几年最大的教训来自于中东的阿拉伯革命,所以我对该地区进行过较为深入的访问学习,但学习的结果却让部分人士失望。我的结论是:在缺乏成熟反对派的 地方实行革命,即便能够推翻原政府,也很难建立另一个稳定政权,很可能会陷入到混乱之中。从这个意义上,我对革命抱有深深的疑虑。 但是,为什么革命不一定有好结果,却有如此众多的革命发生?如果概括为一句话,就是:革命不得不发生,是被前政府逼的。 一 般来说,要发生革命的地方往往具有两个特征:第一,它是维稳式的警察国家。第二,政府财政出了问题,已经养不起维稳机构(特别是警察),只好允许他们自己 找食吃。如果这两个条件具备了,那么这个国家的政权可能出现这样的现象: 首先是长期的死寂,如同铁板一块,仿佛没有尽头,但突然间,铁板绷断了,让人们目 瞪口呆。 这是一场脆断,使得人们对突然到来的革命无法做出恰当的反应,不仅让统治者狼狈下台,还害得社会陷入混乱,于是,整个社会为独裁政权做了陪葬。 我们可以从阿拉伯革命的首发地突尼斯,以及革命的高潮地埃及,去看一看这两个特征如何让一个国家陷入革命和混乱的。 突尼斯的脆断和拯救 时 间定格在2010年12月17日。这一天,突尼斯Sidi Bouzid市的一个蔬菜水果小贩 、26岁的Mohamed Bouazizi在早晨时,还充满了对生活的渴望,他的目标是买一辆运货卡车,好好做生意,供养家里的八口人,甚至还要帮助一个妹妹交大学的学费。可是中 午时分,他却将自己身上倒满了汽油,纵火自杀。 Bouazizi之死引起了人们普遍的愤怒,这导致了阿拉伯世界的一场惊天变局,革命爆发了。 但是,如果仅仅追究这件事本身,人们却完全可以将它视为一场普通的执法事件,政府甚至可以坚持说,自己并没有做错任何事情。为此,我们回顾一下案情。 这 天早上,一位市场执法者、45岁的女官员 Faida Hamdi( 注意,她是女性,不是暴徒 )负责在路上执法,她发现了Bouazizi的小摊,走过去检查他的证件。按照该市的规定,摆摊是需要证件的,而这 证件需要由市场执法部门签发。Bouazizi没有这个证件,Hamdi按照规定扣押了Bouazizi的蔬菜水果。据称,为了进货,Bouazizi花 了200美元。 Bouazizi之前曾经被抓过一次,那一次,他依靠行贿给了警察约合7美元,就要回了自己的货 。这一次,他还想按照上次的办法来做,可是或许是因为嫌钱少,或许是为了秉公执法,Hamdi拒绝了他。 Hamdi的大公无私招来了小贩的反抗,随后,他们发生了言语的冲突(也可能有肢体冲突,但不确定),随后Hamdi叫来了警察。经过认定,Hamdi没有任何错误,小贩就是缺乏证件,属于非法经营,于是货物被没收。 Bouazizi还是不死心,这一次,他跑到了当地市政官员那儿继续申诉,还是没有效果。法律就是法律,没有证件就是没有证件,一个小贩没有权利去质疑政府法规的权威性。 到这时,早上还幻想着买车养家的Bouazizi却连200美元都不剩,他自杀了。这种自杀到底是一时钻牛角尖,还是的确舍不得200美元,到底是政府错了,还是小贩错了,不同立场的人仍然可以争论,但是,革命却等不及争论的结果,突然间爆发了。 可一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执法事件如何会演化成一场革命呢?这要从突尼斯的政治结构说起。 在Bouazizi自杀后,并没有马上死亡。他在住院时,突尼斯的最高领袖、总统Zine el Abidine Ben Ali甚至跑到医院去看他。总统认为自己也是仁至义尽,并没有做错什么。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在阿拉伯革命之前,突尼斯的统治者Ben Ali已经执政了20多年(从1987年开始)。Ben Ali虽然是一个独裁者,但在突尼斯的发展问题上,却是很有功劳的。在他的任上,开始大规模发展私营经济,引进外资、搞活开放,使得突尼斯人的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 问 题出在Ben Ali的维稳思路上。为了维持突尼斯形势一片大好的发展环境,必须保证政治的长治久安。为了保证政治稳定性,就要求反对派暂时闭嘴,等突尼斯经济搞上去 了, 成了发达国家,那时反对派再想说啥就说啥吧。不过,按照Ben Ali的观点,到时候突尼斯就没有反对派了 ,因为社会发展得这么好,人人都为突尼斯的成就唱赞歌还唱不完。 为了让反对派暂时闭嘴,Ben Ali不得不勉为其难地建立了超过突尼斯财政承受能力的警察力量,进行维稳工作。任何一个以维稳为目的的政权,必须要建立一支超强的警察队伍,这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 当数量庞大的警察队伍建立后,接下来就出现了另一个问题:警察也是人,也需要吃饭养家。警察的数量一多,依靠政府财政吃饭的人数就大大增加。 由于突尼斯的财政并不算宽裕,总统就不得不采取另一个做法:让警察自己去找食养活自己。也就是说,因为出不起高工资,政府给警察的薪水是比较低的。但是,警察可以通过一定的罚款来补贴自己。 这种以罚养警的做法,必然产生一定的操作空间。我之所以说“操作空间”,不说“腐败地带”,是因为警察可以不明着腐败,也照样获得灰色收入。 警 察国家的一个特征是:许可证多,规矩多,需要缴钱的项目多 。这样一来,警察就可以将腐败所得变成“合法收入”。比如,如果警察向某个小贩直接要钱,那是腐 败,可是一旦政府规定,从今往后禁止小贩在街上摆摊,除非有许可证,如果没有,就要没收或者罚款,这就让几乎所有的小贩处于“非法经营”状态,而警察可以 “合法”地运用权力来获得收入了。 当然,直接腐败也是存在的。但我们必须清楚:警察国家的确可以让警察“合法地获得非法收入”,甚至比腐败获得的还要容易还要多。 Bouazizi就死在了这样的合法没收之中。甚至到他死时,政府还认为自己是没有错的,有错的是那些违反政府规定的人。 总结起来,突尼斯的状况就是:维稳必须要有超过社会承载能力的警察势力,为了养活大批警察,又必须让他们自己搞出一定的收入,而警察为了获得收入,必须将许多生意变成非法,再从这些行业中获得薪水之外的收入。政府必须允许警察这么做,并在必要时为警察背书。 但政府没有想到的是, 一旦为警察背书,就必须为警察所有的行为负责 ;一旦有人死去,人们对警察的怒火必然会转移到政府头上。 另外,由于小贩的确是非法的,在大部分情况下,他们都夹起尾巴做人,看上去警察可以为所欲为,这就 产生了社会的超级稳定 。 可是,一旦人们对于警察和政府的怒火爆发出来,就会立刻席卷全国,形成一次失控的革命(脆断)。 那么,在什么情况之下,会发生脆断呢? 答 案是:在维稳经费出现困难的时候。由于警察以维稳为目的,这样的警察执法效率会越来越低下,但是花钱能力却越来越高上。有一天,当政府财政出现困难,即便 加上警察罚款收入依然无法保障警察的执法积极性时,社会就会出现脆断现象。这时一个小小的火星,都会引起整个社会的爆炸。 政府为了维稳而建立庞大的警察队伍,但最终破坏社会稳定的必然还是这些政府仰仗的警察。 在 突尼斯革命后,幸运的是,Ben Ali虽然是个独裁者,在任时却给反对派留了一条生路,镇压而不灭绝。许多较为成熟的反对派虽然失声,却依然存在。另外,工商业和法律阶层也有较为独立的 地位,所以,经过了革命后几年的混乱,在成熟反对派、工商界、法律界的共同努力下,算是暂时稳定住了局面。不赶尽杀绝,这也算是Ben Ali对突尼斯的一个贡献。 在突尼斯之外的其他国家,则缺乏这样的幸运。 *************************************************************************** 埃及的循环往复 我们往往认为,埃及革命是一种传染的结果,也就是革命从突尼斯传染进入利比亚,再传入埃及——埃及革命不是原生性的。 但实际上,埃及革命也是一种内生的行动,人们对于社会的不满早就隐藏其中,而爆发的导火索,也是维稳的警察们。 在 埃及,最著名的受害者是青年Khaled Mohamed Saeed。2010年6月6日,Saeed在一个网吧上网时,突然间遭到了埃及安全警察的突袭。安全警察将他带出网吧时,Saeed拼命反抗,遭到了警 察的毒打。警察把他的双手拧在背后,把他的头往石头上、铁门上、台阶上死撞,将他的头撞烂。有两个医生路过赶快施救,却毫无希望。就在医生试图救人的时 候,警察还在继续击打着Saeed已经死亡的躯体。 到底为什么要抓捕Saeed,是一桩迷案。根据警察的声称,之所以抓他,是因为他涉嫌偷窃和携带武器(不是嫖娼),但这个指控是有疑问的。 令人发指的是,在他死后,警察往他的嘴里塞了一嘴毒品,试图伪造他因为服食毒品身亡的假象。 结果,这个青年不仅死去,还背上了携带武器、偷窃、吸毒等一系列罪名。由于人已经死了,连伸冤的机会都没有。 这个案子令人震惊,就在于埃及的维稳力量已经有了操控一切的能力。他们可以无故抓人,可以随便把人打死。他们随身携带毒品,随时用来栽赃。他们是法律之外的上帝。 埃及的安全警察之所以如此嚣张,就在于他们是穆巴拉克总统离不开的打手,已经和独裁政权牢牢绑在了一起。 埃及的政治和社会要比突尼斯复杂得多,穆巴拉克总统的前任萨达特就死于极端分子的暗杀,而穆巴拉克上台之后,也是大肆动用强力手腕,既镇压极端势力,也镇压反对派。这些措施都要求有一个超乎法律之外的维稳组织。 但是,埃及的财政状况比突尼斯还要糟糕 。为了赎买底层人民的不反抗,政府拿出大量的钱财来补贴穷人,供给他们廉价的食品和用品。同时,穆巴拉克总统的家族和盟友、军队的头目们又分走了很大的一块饼,剩下的饼还要用在和以色列的斗争上。 与前任总统相比,穆巴拉克实际上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减少财政开支,比如, 和以色列关系正常化,节省了一大笔军费 。 但是这笔节省出来的钱转瞬间又用在了内部维稳上,安全警察队伍的不断膨胀,使得总统还是养不起。到最后,穆巴拉克也采取了与突尼斯同样的措施:允许警察们自己找食吃。 结果,警察们立刻利用手中的权力,将组织黑社会化。他们随意抓人,随意制定规矩收取保护费。这种权力的扩张让人不寒而栗。 到了Saeed死亡之时,人们已经预感到,如果这种态势继续发展下去,那么任何人都不会再有安全感。于是,Saeed的死亡就成了一个反抗的契机,这个青年死亡的照片传得到处都是,一个名叫“我们都是Saeed”的运动随之兴起。 这时的埃及已经处在脆断的前夜。但是,由于“超级稳定”的特性,很多人根本看不到任何的革命前兆。 恰好此时,突尼斯小贩Bouazizi的死亡引起了埃及人的共鸣,于是,脆断终于发生,革命开始了。 革 命最初,人们是希望发动针对于维稳机构的大游行,目标不是指向穆巴拉克总统,而是指向了警察,要将这个维稳机构砸烂。但是 悲惨的总统却发现,自己的政权已 经无法和警察相分离了 。他无法充当中立的角色,因为他就是警察们的大老板,警察的一切所作所为,要么来自于他的授意,要么来自于他的默许。 而人们也迟早会意识到,要想反对警察,必须把目标转移到对政权和总统的反对上。就这样,穆巴拉克总统稀里糊涂地因为几个屁民的死亡而下台了。 更令人感到悲伤的是,埃及和突尼斯不同,这个国家缺乏成熟的反对势力,工商阶层也不够发达,商人们和政府捆绑过紧,当革命推翻了现政府之后, 埃及立刻陷入了无法组织起有效行政机构的困境 。 当人们对混乱厌烦了之后,又将另一个与穆巴拉克类似的人推上了台,西西总统按照穆巴拉克模式重新建立了一套以维稳为目的的政权。 从这个角度说,埃及的革命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果,只不过又开始了另一个循环,这个循环仍然以维稳为目标,但必将以脆断为结局。 ******************************************************************************* 乌托邦里的维稳 谈完突尼斯和埃及之后,我们试着再进一步,设想一个虚构的国家。在这个国家中,皇帝以维稳为目的建立起了庞大的警察组织,并钳制舆论,防止人们反抗。 但 是,这个国家与埃及和突尼斯不是一个等级的,它拥有着更多的人口,更广阔的国土,更要命的是,它有着更强大的政府,也拥有着更加逆来顺受的人民,同时,它 的财政如此丰裕,想雇佣多少警察就可以雇佣多少警察。这样的一个超级国家,是否能够依靠维稳而实现长治久安,避免脆断的命运呢? 由于这样的国家是不存在的,以下的论述只是基于假想之上。 首先,这个超级国家在很长时间内能够保持稳定。因为政府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可以依靠“往死者嘴里塞毒品”,或者“虚构嫖娼”的方式,将事情掩盖过去。由于人们缺乏怀疑精神,也必然倾向于认可政府的权力。 但是,这个超级国家最终还是会出问题,原因不在于软弱的社会和犬儒的人民,而在于维稳机构本身。 维稳机构每做一件事情,都必然会蚕食掉一部分的社会经济活力,在最初表现得还不明显,日积月累,即便经济再强大,也总有在维稳的幌子下被吸干的那一天。 一旦经济被吸干,政府将无法再获得丰裕的财政;一旦财政无法养活庞大的警察群体,而政府又离不开警察的维稳,就必须允许他们自己找食吃。 于是,各种抓嫖抓赌,各种许可证,各种以维稳名义收取的费用,必然呈现几何级数攀升,警察们扰民的程度终将达到一个阙值。 在他们扰民增加的同时,执行能力却在逐渐下行,到一定程度,已经无法控制社会的稳定。这就是革命爆发之时。 最终,再大的超级国家,只要一旦走上了维稳的道路,哪怕持续的时间再漫长,也必然以脆断为结束,脆断之后的结局也必然更加混乱。 实际上,世界上已经有许多国家走在了脆断的道路上,只是有的已经接近终点,有的还需要等很久。正是这种时间上的不确定性,让很多执政者抱有侥幸心理: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或者:我不当崇祯。 注:债务是独裁国家的困境,例如西班牙。 以王权为担保的无节制债务简直是任何一个帝国的附骨之蛆
173 次阅读|0 个评论
123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9-25 20:42 , Processed in 0.062877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