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信仰

相关日志

分享 管理为什么要致力于分权呢?
gordon 2017-5-4 17:08
一般来说, 集中化的重要作用,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不过,那些认真谨慎的管理学者所表示的疑虑警告我们,不要幼稚地承认集权的好处。例如 查尔斯哈里斯(Charles Harris)爵士对此说道: “如果说我现在是以彻头彻尾的分权拥护者出现在诸位面前,那只不过是我中年信仰的改变。...在我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注意到了地方决策及行动中缺乏一般知识、对重大原则缺乏理解的情形。它们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以后的岁月里,我越发相信,更强的中央积极控制措施将有助于管理效率和节约;而今,要是我把眼界限于具体细节和直接结果上面,我仍会感到那是毫无疑问的。正是当人们退回到 capability brown 的观点,并试图既见树木也见森林时,这种肯定性才无影无踪了。 ...... 简单的集权将决策职能上升到了最高中央,仅仅把决定下来的行动方案留给下级去执行。 我们不要因为下级犯了错误,就通过要求他以后顺从上级命令,来削减下级人员的权限。要教导他,让他再次尝试;不过,如果他是‘朽木难雕’,那就撇开他。” 任何一个人,如果没有认识到长期后果,几乎总会觉得,亲自决策要比委托下级做决策更“安全”些 。这种集权做法对一个上级人员来说,有多重理由可做依据: 他比下级人员更加训练有素,或技能更高 ;如果由他制定决策,他就能肯定那决策合人心意。上级人员不一定总能认识到的一点是,把整个决策职能都集中在自己身上,会造成工作量的倍增,并且会使下级人员成为多余。 即使是上级人员比下级人员更加训练有素,决策分散化也有两大理由。其中第一个理由,就是效率与合适度之间的区别,仅仅考虑决策的准确性是不够的,还必须重视决策的费用。上级人员的薪金一般总比下级人员高。上级人员的时间、精力必须花在组织工作的比较重要的方面。上级人员如果要制定一项具体的决策,就不得不牺牲本当花在更重要决策上的时间;这样一来,具体决策精确性的提高就要付出过高的代价。 分权之所以常比集权更为可取的第二个理由在于,决策权向上层集中,会在决策制定过程中带来金钱上和时间上的额外代价。 中央决策在精确性上的任何优点,必定在有重复决策过程的费用及下达决策的费用,与之相抵触。 ************************************************************************** 伊恩 哈密尔顿 说了一个笑话: 1896年,我在印度西姆拉任陆军军需兵副司令兼军需局副局长。我的上司,陆军军需兵司令兼军需局局长,是一个聪明而勤奋的工作狂。我们两人就是这样辛苦工作,并驾齐驱地赶阅文件;不过我比较年轻,而他又先被医生命令回欧洲治病。这样我就接替了他,成为 驻印陆军军需兵司令兼军需局局长。不幸的是,那时的政府非常吝啬,不肯出钱另任一副职人员。 总司令要求我以一当二,做双份儿工作。 我虽然感到沮丧,但除了试着做,别无良策 。这一天到来了。 哪知道,12小时的工作竟然6小时就完成了。 原来,我过去任副职时,当一个问题从某一个部门提交给我时,我就必须花时间去考虑和解释那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尽力劝说局长接受我的观点,他是一个谨慎小心的人,当他不同意我的观点时,他喜欢把自己的理由记录下来——要写上好几页理由。即使他赞同我的观点,也喜欢用自己的语言去说明。 现在我已经集局长与副局长于一身,但我还是像从前一样研究问题;但我的工作到此为止。我不必去劝说我的下级。因此,我只需下命令 —— 除了让人畏惧之外,这实在是太简单了。 ************************************************************************** 除了以上讲到的那些,还有另一种批评集权的意见。前面我们一直假定,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上级就能制定出比下级决策更精确的决策。 然而,事实上,这只有在上、下级同样能获得决策所需信息的条件下,才可能是正确的。 当决策必须在限期内做出,或当组织在地理上比较分散时,上述假设可能远非正确的。 较高的管理层次得不到较低管理层次上的第一手材料,这种下情不上达的现象,是大家熟悉的一种管理现象。 集权是工作专业化的必然伴生物,一旦进行了专业化分工,就必须引进一定的程序,以保证群体成员之间的协调;而强有力的协调程序之一,便是决策的集中化。这一点不假。 不过,我们在承认这一论断时,决不可无视于专业化分工相伴随的非常现实的弊处和代价。 ************************************************************************** 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包括彼此就计划进行信息沟通。 注: 有些东西,必须 长期才能看出来; 短期看不出分权的好处
26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论崔永元的独断主义,和成为暴君的可能性 (以及捍卫 出版自由) ... ... ...
gordon 2017-4-3 09:10
论崔永元的独断主义,和成为暴君的可能性  " 求知之欲过强,则必争长竞短 ,徒费笔墨,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实因 凡人之己见不过含混未形之识 。信仰之争,党同伐异,将误解天主在吾人心中激发之对知识与理解之殷望。" —— 1644年 弥尔顿《论出版自由》 连弥尔顿都将霍布斯列为不该容忍的人 据说查理二世“总是感叹” 居然连一般人都可以直接阅读圣经:“此自由实乃各教派兴起之因 ,各依恶念诠释,遂行其可怖邪道。” 自行许可出版书籍的权力是皇家学会拥有的珍贵特权。在此背景下,学者间的辩论便不应显得过于激烈。 公开集会地点同样受到怀疑,监视的对象甚至包括新兴的咖啡馆,虽然成效并不显著。 复辟危机和这些规训的措施,迫使有意生产此类知识的人必须适应或者保持沉默。 9月,佩皮斯写道, 英文版的《利维坦》“需求很大”,而且十分昂贵,“因为主教不准该书再度发行”。 霍布斯也在拉丁文版《利维坦》中加入一则附录,谈异端和迫害。其中的主要论点根据1662年的草稿完成,当时教会正对他提出控诉。 霍布斯的讨论坚持对信条的语言和成文法的规定进行细致分析: 把异端贴上“无耻”的标签并不意味着便可进行迫害 ,因为唯有动用民法方可为之。 霍布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版了《利维坦》,他宣称以此“捍卫吾王之权柄”;主教们和长老会牧师如约翰沃利斯 等人如今非法地执法以反对信仰,因为他们的行动并无法律根据 —— 霍布斯对这些人说:“ 凡人于争辩时多凶猛好斗 ,或辩论所学,或争夺权力, 从未思及法令,但若被激怒便大喊,行刑 。” 怀特和霍布斯都因其独断主义而受到提倡实验哲学的人的攻击,其中最主要的批评即来自格兰维尔的《科学怀疑论》 什么叫独断主义呢?就是个人对知识的独断。 像崔永元就是一个妄人,一个独断主义者,一个暴君,一个利维坦。 ***************************************************************** 实验哲学家防止工作上不要落入专制和独断。没有任何单一的个人权威可以强加信仰于他人。知识的力量来自自然,而非特权人士。 “依吾之见,所谓知识者也,不扰人心,但求安顿”。
19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中国人的信仰和认知 —— 科学不昌明的原因
热度 1 gordon 2017-3-8 15:39
行为产生认知,认知不一致,大脑会产生困扰,所以才有了信仰 其实, 宗教信仰这种东西啊,是社会产生的。或者说是人类行为产生的 对于未知,对于自己不能解释的事情的一种本能反应 打碎它也没有用,打碎它,正反映了青年的无知。 一个2b 青年去教化 一个没有知识的贫民,而且把人家信仰打碎了。 自己本身就傻,还去拯救别人,太扯淡了 而且还把胡适这种稍微懂一点的人赶跑了,呵呵 ********************************************************************** 社,指的是庙宇,社会指的是庙会。就是集市,赶会,人来人往,做点生意。 芸芸众生,皆是如此。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社会已经不是五四时期的二逼青年了。 知识见识的普及,信仰产业从业人员(僧侣教士)已经不再是离社会下层最近的文化精英,这也是现代文明最重要的标志。 只是科学文化还是有点弱,很多事情不能够给 群众一个完美的解释。 (中间还夹杂一些 2b 搞破坏) ********************************************************************** 某河,某坛的一些人呢,都是没什么能力,爱 “指点江山” 者 其实一些最基本的东西才是最宝贵的 而最基本的东西,他们又不会, 哈哈哈
211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信仰
如风如雨 2016-2-28 23:59
信仰倒了,怎么办? 看网上有人去印度礼佛,不顾是否藏独。 我呢?又该怎么办?除了眼泪,暗暗喊着娘,我能怎么办?
0 个评论
分享 斯人已去 言犹在耳
gordon 2016-2-15 20:26
“在缺乏一种可行的替代制度的情况下,统治者就可以利用操纵民众的恐惧,将之转变为可怕的力量。生活于我们时代的那些异见人士和因社会背景或怪异信仰而易受指控的替罪羊,便会成为这种力量的攻击目标。——没有什么能够伫立其间,以阻挡这种疯狂。” —— 孔飞力 ******************************************************************************** 人物介绍   孔飞力(Philip Alden Kuhn), 1933年9月9日出生于英国伦敦。1950年,毕业于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威尔逊CWoodraw Wilson)高级中学,同年考入哈佛大学。   大学期间,孔飞力被人类学家克拉克洪教授(Clyde Kluchholn)教授讲授的心理人类学深深吸引,曾经想投奔克拉克洪教授门下学习人类学。但当向克拉克洪教授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后,克拉克洪教授告诉 他,要想学习研究人类学,最好先学习一些具体的学科,比如历史学或希腊—罗马经典著作。在这一引导下,孔飞力选择了欧洲历史作为自己的专业。虽然如此,但 人类学的关怀一直留在他的历史研究之中。   大学期间,对孔飞力影响较大的还有社会学家诺曼包拔(Norman Birbaums)、政治学家塞缪尔·比尔(Samuel Beer)。受他们影响,孔飞力开始研究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当代西方最有影响的社会科学家之一马克斯·韦伯(Max Weber, 1864-1920),并对怎样应用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去理解历史,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1954年,孔飞力从哈佛大学毕业,获得学士学位。毕业之后,到英国著名的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学院学习日语与日本历史。1955年夏,回美 国,应征入伍,开始了为期三年的军旅生涯。他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Montery的军队语言学校学习中国语言文字,尽管难学,但他却逐渐着迷,如饥似渴。一 年的中文学习经历对孔飞力的人生旅程产生了关键影响。偶然的契机让他开始注意到古老而陌生的中国文化与中国历史,并与之结下了终身不解之缘。   中文学校的学习结束之后,孔飞力转移到东海岸。在那里,继续服完了剩余的18个月兵役。与此同时,他在乔治城大学攻读研究生,1959年获得硕士学位。   稍后,孔飞力考入哈佛大学,师从费正清教授(John Fairbank)、史华慈教授(Benjanmin Schwartz)学习中国历史,攻读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题目是《中国太平叛乱时期的民兵:团练的理论与实践》(Militia in China During Taiping Rebelli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uan-lien), 1964年获得了哈佛大学历史与远东语言的博士学位。   1962年,孔飞力开始了在芝加哥大学15年的教师生涯,在历史系执教,一直到1978年离开,前往哈佛大学。 ********************************************************************************   学术背景:   50-60年代的有关学术思潮对孔飞力的学术成长具有深刻的影响。大学阶段,孔飞力就在哈佛大学接受了著名人类学家克拉克洪的指导,萌发了人 类学的关怀。 接着,诺曼·包拔  新的史学思潮主张人类社会彼此独立和多元的观点,促进美国中国史专家酝酿“中国中心观”,关注中国社会本身的“独特 性”,并尝试从中国社会内部重新发现中国历史发展规律。 年鉴派史学家还重视用长时段方法研究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长远发展趋势,突破以往惯用的以“循环论”眼 光认识中国历史的方法论。 与此同时,年鉴派史学家对“总体史”的追求,综合研究倾向和“分解”研究倾向,都导致研究课题和研究领域不断扩展。孔飞力的学术 研究明显表现出跨越社会科学、历史学、人类学的态势,将社会科学、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引入历史研究中。 《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明显表现出他对于社会 学、人类学研究成果和方法的利用;在《叫魂》中,又注意了人类学、社会心理学、民俗学、宗教学、政治学、社会学的综合利用。他关注对中国历史的横向研究, 把中国分为省、地区、县乃至更小的地区单位。他对1796-1864年的军事化问题研究,就限定在中国中部和南部区域。他还考虑对中国历史的纵向探讨,着 重“由下而上”地研究中国社会,将研究的重心转向基层社会,特别是绅士阶层与家族。他试图表明,中国社会也是充满着差异和变化的社会,中国社会是“停滞社 会”的说法没有根据。他试图通过对中国的家族和绅士阶层的研究,进一步认识中国的社会结构和特点。   孔飞力精于概念分析、重视运用中国原始档案, 具有良好的中国语言基本功 。孔飞力等第二代中国学家注意从新的理论视角解释过去被简单地理解为 “西方冲击”下发生的重大事件如太平天国运动。80年代以后的中国改革开放,中美学术交流的正常化,使美国学者获得直接接触清宫档案的机会。这些都为孔飞 力的中国学研究提供了历史机遇。   孔飞力著作不是很多,每一本书之间出版的间隔都很长,但每一本著作问世都引起轰动
20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2015-03-01
热度 12 马鹿 2015-3-2 09:59
。。。。。。。。。。。。。。。。。。。。。。。。。。。。。。。。。。。。。。。。。。。。。。。。。。。。。。。。。。。。。。。。。。。。。。。。。。。。。。。。。。。。。。。。。。。。。。。。。。。。。。。。。。。。。。。。。。。。。。。。。。。。。。。。。。。。。。。。。。。。。。。。。。。。。。。。。。。。。。。。。。。。。。。。。。。。。。。。。。。。。。。。。。。。。。。。。。。。。。。。。。。。。。。。。。。。。。。。。。。。。。。。。。。。。。。。。。。。。。。。。。。。。。。。。。。。。。。。。。。。。。。。。。。。。。。。。。。。。。。。。。。。。。。。。。。 昨天看了易中天写的关于为啥中国人没信仰, 其实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华文明是连续的, 这连续的文明从来没见证过需要被我们信仰的超级力量的存在, 因此我们怀着畏惧的心对各种灵的力量都信那么一点点, 不灵就不信了。
个人分类: 自己的日记|40 次阅读|12 个评论
分享 乱了:教宗方济各:宇宙大爆炸和进化论 与天主教信仰没有冲突 ...
热度 23 jerf71 2014-11-6 00:45
(梵蒂冈路透电)罗马天主教教宗方济各表示,描述宇宙诞生初始条件及其后续演化的大爆炸(The Big Bang)和进化论,与天主教信仰没有冲突。 方济各是于周二在宗座科学院演说时作出上述讲话。设于梵蒂冈的宗座科学院是一个独立研究机构,主要由罗马教廷资助。 方济各说:“如今被认为是宇宙起点的大爆炸,与上帝创世论之间并无矛盾,反之还需要后者。 “大自然的进化并未违背上帝创世之说,因为进化的进程首先需要历经进化物体的创造。” 科学家相信,宇宙原是一个密度极大且温度极高的状态,后经大爆炸不断膨胀才演变至今。这一大爆炸被认为发生在137亿年前。 对此,方济各说:“世界的初始并非因为不知出处的混乱,而是出于因爱而创造的至上原则。” 教廷早期非常抗拒有可能颠覆圣经的宇宙科学理论。著名的17世纪天文学家伽利略就因提出地球是绕着太阳旋转而遭教廷打压。 不过到了近代,教廷试图摆脱其与科学为敌的形象,在方济各之前,已有数位教宗提出类似观点。 其中,教宗庇护十二世1950年就曾形容进化论为探索人类发展、可取的科学方式。教宗约翰保罗二世于1996年也重申了这一立场。 上一任教宗本笃十六世在2011年时也指出,探讨宇宙和人类诞生与发展的科学理论,与天主教信仰之间并无矛盾。不过他也补充指这些科学理论仍留有许多疑问未解答。
710 次阅读|14 个评论
分享 美国的自豪不在于自由,而在信仰基督
热度 3 gordon 2014-7-3 05:12
正如亨廷顿已大胆挑明的,历史上给美国人以自豪和自信的,绝不仅在于美国是个自由的国家,而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①公民有充分的信仰自由②公民普遍自愿地 信仰耶稣。如今美国人日益加增的恐慌感恰来自②的逐渐缺失/被替代和①的空心化/异质化。 西方自由意志来源于对上帝的绝对信仰,扎根于宗教精神,宗教式微后,则极易滥用自由意志而走向虚无(故存在主义兴起)。    第九联邦上诉法院也说“under God”二字“会让不信教的人感到自己是局外人,不是这政治社会的正式成员”。他们说对了:在美国社会,无神论者正是“局外人”。       美国是一个有着世俗政府的基督教占主导地位的国家 。不信基督教的人可以心安理得地把自己看作陌生人。      ……宪法的制订者相信,他们正在建立的共和制政府只有深深植根于道义和宗教,才能存在下去。约翰-亚当斯说,“一个共和国只有由纯宗教或严格道义来予以支持。”       在法国,宗教与自由是彼此对立的。可是美国人不一样 ,“他们很成功地将宗教精神与自由精神结合到了一起”。宗教在美国“应被看作是他们政治体制的第一项”。      英格兰长期与天主教的法国和西班牙交战,自视以新教立国。1609年议会决定禁止一切非新教徒获得英格兰国籍,以后又曾长期禁止天主教徒担任公职。1740年,议会决定在英国本土和海外殖民地只许新教徒以及犹太人和贵格会教友入英国国籍,仍将天主教徒排除在外。       否认上帝的存在,就是向美国社会和政体的根本原则挑战。      除了华盛顿第二次就职时的两段简短演说以外,所有的总统就职演说中都谈到了上帝。      美国货币上说的美国人信仰的“上帝”不言而喻是指基督教的上帝。但是,在公民宗教的言论和仪式上,有一个名字是不会出现的,那就是“耶稣基督”。“美国信念”是不提上帝的新教,美国公民宗教则是不提基督的基督教。 ××××××××××××××××××××××××××××××××××××× 自由意志是一种精神疾病。 妄想僭越当神,那是比偏执分裂更原始、更退行的 全能幻觉 。就是 “全能神” 嘛 退行(regression)。是指人们在受到挫折或面临焦虑、应激等状态时,放弃已经学到的比较成熟的适应技巧或方式,而退行到使用早期生活阶段的某种行为方式,以满足自己的某些欲望。 是指个体在遇到挫折和应激时,心理活动退回到较早年龄阶段的水平,以原始,幼稚的方法应付当前情景,是一种反成熟的倒退现象。 ××××××××××××××××××××××××××××××××××××× 看记者们的吐槽,才有意思呢 新闻路上跑了小半生,有过激情,有过奋斗,有过建树,也有过转型的尝试, “我们心怀天下,却连自己的生活都搞不定,有时候想想真是相当讽刺。” “一声叹息。” 哥们,正是因为你连自己的生活都搞不定,才心怀天下的 ,哈哈 这个事我问过一个发点小财的,那哥们的说法也很经典,那是因为你没钱。“你要是地主老财,你会为穷人说话,别逗了。”
28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您认为为了信仰离婚值不值?
热度 53 燕庐敕 2014-6-22 22:44
当然,我看这个不是真的为了信仰,更多是经济纠纷的家庭里的地位问题---当老公的觉得自己还不如寺庙的地位呢。 法院怎么认定感情破裂啊?啥是硬指标?婚外情?“尚未达到”,有趣。 http://news.sina.com.cn/s/2014-06-22/015930401536.shtml 女子每月发工资就向寺庙捐钱 丈夫不满诉离婚 京华时报讯 (记者 杨凤临)因不满妻子宋某总是往寺庙捐钱,王某两次将相濡以沫27年的妻子诉至法院,要求离婚。日前,考虑到两人不符合感情已破裂的情形,法院再次驳回了王某的诉讼请求。 原告王某诉称,去年,因难以忍受妻子总往寺庙捐钱,他提起了离婚诉讼,但法院判决驳回了该诉讼请求。判决后,他曾尽力说服妻子,也试图通过亲人、朋 友、家人做规劝工作,但宋某依然我行我素,按时烧香拜佛,经常向寺庙捐钱。“从易县西山庙,到房山区的寺庙,她每个月一发工资,就跑过去捐款。用来退休养 老的8万元,分文不剩全部捐给了西山庙。她现在还养成了翻我的包、掏我的衣服口袋找钱的恶习。”王某说。   王某认为,迷信使妻子淡漠了亲情,更破坏了夫妻感情,故再次诉求离婚。妻子宋某则辩称,她和王某已经结婚27年,期间互相包容、扶持,并生育一女,为了家庭和孩子,都不会同意离婚。“钱是身外之物,我信佛花的钱都是自己挣的。”宋某说。   法院经审理认为,两人因为信佛捐款问题产生矛盾影响了夫妻感情,但感情尚未达到破裂之程度。最终,判决驳回王某的诉讼请求。
938 次阅读|54 个评论
分享 宗教信仰和 “少女妈妈” 正相关(转)
热度 3 gordon 2014-5-2 10:12
宗教信仰和人均收入负相关,和腐败正相关,和少女妈妈的多少正相关 注意啊,这是统计数据啊,不代表 抑制早婚就能降低 宗教信仰。 ×××××××××××××××××××××××××××××××××××××××××××××××××××××××××××× 相关性的意思不是弱的 因果 性,有相关性不代表针对该相关性做点什么相关性就不存在了。机理比较清楚的是这样,机理还不明的也是这样。很多人对机理明确的接受得很好,机理不明的就缩成和没学过科学的人一样靠直觉了。何况很多时候的相关性都只是数字游戏而已。 相关性不等于 因果 性的意思是它也不等于一个比较弱的 因果 性,不意味着二者之间存在着相关性一个人就该为此做点什么,或者稍微做点什么。 要找出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某种结果是困难的,或许根本不可能。而发现两件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则要简单和快速的多。 ××××××××××××××××××××××××××××××××××××××××××××××××××××××××× 相信科学的意思是是相信用科学的方法可以在足够长的时间里用正确的方法找出一个问题的答案,不代表认为科学已经解决了一切,或者将在短时间内解决一切,从此以后只要快乐地躺在科学结论上等待幸福生活的降临就好了;更不代表一个人现在鼓吹的号称有科学支持的东西就真的是科学而且正确的。 如果你把科学的思维方式用在日常生活里,会发现很多情况下科学并不给你一个确切的肯定说法,它能肯定的只是很多流行的言之凿凿的说法是错的,没有省心的升级打怪活法,你在一片无定论的灰白中徘徊前行。 裸猿喜欢因果律的大脑受不了这个 。痛苦吗?习惯了就好了,学着从生活的细节中寻找乐趣吧。 ×××××××××××××××××××××××××××××××××××××××××××××××××××××××××××× 思维训练:有研究发现,在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年,家里有老人帮忙的孕妇更容易得抑郁症,因此有人建议孩子出生后不要老人帮忙。这个建议有问题么? 一种可能是得了抑郁症的产妇需要更多照顾,因此选择和父母住。这种情况抑郁症并非由于和父母住造成。 数据中的相关性不能简单解释成因果关系,这是逻辑训练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地方。
422 次阅读|9 个评论
分享 信仰的力量 (转)
gordon 2013-10-15 04:32
律师事务所KingWood的 Neil Cockroft说,“你爬得越高,圈子里的白人就越多。”麦觉理集团 Diane Grady 说,“当一名高级男性主管打算提拔一名雇员来与他最好的客户打交道时觉得选择一个女人或一个具有亚洲背景的人有点古怪,甚至冒险,因为 “ 他们的与众不同 ” ,所以保险起见,他会选择一名白人男性。” 牛人解释: 我做并购都选白人team,因为丫要是敢骗我,还有老婆孩子呢,亚洲人是可以连老婆孩子都卖了的。
0 个评论
分享 这是一个没信仰的时代
热度 72 老引北京 2013-3-21 13:40
这是一个没信仰的时代
应该叫五台山杂记啥的吧?。 标题弄吓人点儿,这样可能成功快点儿。 。 ~~~~~~~~~~~~~~~~~~~~~~~~~~~~~~~~~~~~~~~~~~~~~~~~~~~~~~~~~~ 老喇嘛不谈别的偏问俺钓鱼岛是咋回则事。爱坛茶党这点资料足够忽悠他老人家的啦!。这不,特别愿意跟俺合个影。哥们姐们一起沾光啊。出家人啊,国事佛事哪个重呢?。 上黛螺顶1080台阶天冷,人少。数数一路遇到三个假和尚。一个假装扫树叶,一个假装磕长头,一个假装丢钱,看!远处哪个点,就是假装扫树叶的。唉!佛门净地啊,拿信仰来蒙骗!,佛祖,您怎么看? 一段路上的井盖都贴上黄纸,庙门口的柿子也是黄纸封口,为啥呢?。 那边过来迎亲车队,据说女方出嫁起码陪送20万人民的币。贴狮子口是防止“狮子大开口”,贴井盖是防止阴气上来。五台人民心中有佛啊!。 这方丈是普庵寺的,几个当地政府工作人员来找麻烦。他正在大骂。拉住俺们;你们听听!我的木头都烂啦!房子就是不让盖! 右边小点既是政府人员。 他对面的白云寺正在原址上翻修,觉得内方丈就像这吼叫的狮子... 。 据说历史上盛世修庙,颓世也修庙,乱世砸庙。我们这d教育出来的人民哎,现在信仰哪个呢?。。。 作业完,去揩揩鼻涕。
237 次阅读|37 个评论
分享 信仰
热度 26 鼎革 2012-10-23 23:28
人遇到生老病死的时候,最希望有信仰。
93 次阅读|10 个评论
分享 中国人究竟信仰什么?
热度 5 宇文泰 2012-8-12 12:50
来源: 荆慧的日志 关于信仰,我最深的印象源于一部经典的电视剧《潜伏》,虽然观看过多次,但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触与震撼。这个假期,当再次品味时,我从中读出了一些关于信仰的感悟。“面对强大的敌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这是《亮剑》中李云龙的经典宣誓,同样它也是余则成的誓言与信念。电视剧完整地描述了余则成从一个军统人员到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并机智勇地完成重大使命的心路历程。在这期间,作为正义的共产党一方,有无数信仰坚定的战士:用实际行动感动余则成的吕宗方、为了使余则成不暴露而选择牺牲的左蓝和廖三民、为了掩护余则成而与其做假夫妻的翠平,受尽酷刑也不出卖余则成的联络员秋掌柜......这些英雄,都使余则成的信仰更加坚定。《潜伏》不同于一般的特工片,它揭示了一种信仰打败另一种信仰的过程,是一部为了理想而奋斗的作品。 《潜伏》中关于革命党人的信仰,折服了数以万计的中国人,同时也引发了人的思考:当代中国的新一代,我们在信仰什么?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正处于一个快速转型期,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快速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仍处在讨论期。这一宏大深刻的转型如一切社会转型一样,需要人们承受种种不适应甚至痛苦,它在瓦解人们原有各种价值观、伦理观与社会观的同时,并没有及时整合出新的信仰、价值观与伦理道德等社会底线共识,于是,一种更加强大的系统生成了,它看起来是如此自由又喧嚣,被牢固控制又放纵无羁。 请看有这么多匪夷所思的事:李一道长一人骗得万千追随者;商业领袖唐骏学历造假;方舟子十年如一日打假及遇袭;宜黄拆迁的暴力让一个普通家庭失去生存底线;“我的父亲是李刚”就能逍遥法外…… 正如盲人歌手周云蓬所说,我们缺少的不是信仰,而是底线,底线比信仰更重要。但是,我们不太愿意谈论“底线”,这个词萦绕着一股退居保守、审慎、懦弱、无可奈何、陈腐、龟缩的气息,我们更愿意谈论高屋建瓴、标杆、旗帜、明亮、原则式、坚贞、高洁的东西,它也许可以用一个词代替——“信仰”。 那么中国人究竟信仰什么?有人或许说曾经信仰共产主义,但今天恐怕共产主义的政治理想对于很多人而言,已只是一句空头白话。有人或许说我们信仰道教、儒教、或者佛教……是的,过去几千年,中国人在功利实用中寻找自已的信仰,中国人所拜的偶像也在随着时代的改变而不断变化,无论是一些妖魔鬼怪、魑魅魍魉,无论是释迦牟尼、太上老君、观音菩萨,中国人始终没有找到一个灵魂的归宿。于是从古至今,中国人的灵魂一直以孤儿似的方式生活着,没有依偎、没有依靠,没有勇气、没有信心。当三千英法联军从塘沽口岸登陆后,就能所向披靡,一直杀戮到圆明园;当抗日战争爆发后,一个日本鬼子可以驱赶一个村一个镇的中国百姓。在某种意义上来看,没有信仰的中国人如同一群迷失的羔羊。 近来儒家学说得到主流肯定,于是有人声称中国人在历史上都信奉儒家学说,信仰孔孟之道。翻开历史,表面上似乎的确如此。特别是宋元以来,上至君相鸿儒,下至吏员童生,甚至贩夫走卒,无不崇奉孔孟,讲究三纲五常、仁义道德。实际上,真正的纯儒少而又少,绝大多数人只是打着孔孟的旗号,内心什么都信,佛道鬼神,打卦算命,因果报应,只要于自己有利,或者有一个能自欺欺人的解释,都可以接受,都不妨一试。 不过中国人信仰报应,但由于报应可以追溯到前世,延续到来世,这种信仰也淡化了社会不公,缓解了贫富对立,调和了官民冲突。个人和家庭的不幸和苦难可以解释为本人前世罪孽所致,或者是因此而形成的“命”中注定。他人之所以拥有财富、权力、地位、幸运是由于祖上积德或本人前世的孝行善行。要改变这种状态唯一的途径是从此听天由命,逆来顺受,为本人修来世,为子孙积德。否则,下一辈子依然做牛作马,不得翻身。而那些奸臣、贪官、为富不仁、怙恶不悛的人即使能逍遥法外,生前享受荣华富贵,到了阴曹地府也会受到应得的惩罚,并且比人间的刑罚更加严酷,人间只有打板子、上夹棍、砍头,最厉害的才是千刀万剐,最终不过一死,而阴间会有十八层地狱。实在不够,会让你转世为牛马,再来一个轮回。 除此之外,在这个每天到讨论GDP和CPI的社会,还有一种普遍的认为,今天的很多中国人信仰关系、金钱和权势。这让我想到了《潜伏》中的一个小人物---谢若林。供职于中统的他没有政治信仰,唯一的信仰就是金钱,他靠倒卖情报为生,无论是谁,国民党、共产党、日本人,在他眼里都一样,谁给他钱他就为谁服务,而且遵守“商业规则”,该保密时绝对保密。他是个完全没有国家概念的市场经济能人,他八面玲珑、见多识广,全力不大,却朝中有人。但从搞情报来讲,谢若林明显强于余则成,但共产党为什么不像当年策反余则成那样策反谢若林呢?答案很简单,共产党是个有崇高信仰的组织,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吸收的。谢若林诚然是个人才,但他是个没有信仰与道德底线的人,是能作为废物利用,而不能作为人才引进。他最终的死于非命,也应了人为财死那句老话。所以,对于那些只信奉金钱、权势的人,我由衷的劝告,莫要落得个那般凄惨的下场。 “国家无信仰则亡,民族无信仰则衰,社会无信仰则乱,大学无信仰则烂,教授无信仰则堕,人无信仰则躁,家庭无信仰则变……”这样的言论看似危言耸听,但事实上,信仰问题已经引起中国人的广泛思考被当今社会所关注。 地产富豪潘石屹一直都在关注和思考信仰问题,他在世界金融危机后撰文指出:“这次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实质的确是精神的危机和信仰的危机。在危机中,信心的确比黄金更重要,但信心的基础是诚实,是信赖。越是处在欺骗的环境中,大家就越没有信心。试想,如果我们的食物中还有许多的三聚氰氨,如果我们身边还隐藏着许多兼职的、专职的,间接的和直接的麦道夫欺骗着我们,我们的信心如何再建立起来?诚实、关爱、负责任……这些精神品质是全社会财富的基础,失去这些基础,物质财富就像是建在沙滩上的高楼,难以持续。” 信仰能再次成为我笔下的话题,是因为我始终相信中国还有信仰可言。 许倬云教授曾对信仰的空洞心存忧虑:“如今的中国,不但政治化,经济的发展也出现了商品化,所以就出现信仰真空的问题。” 而与西方或我们的邻国相比,我们的信仰失落就显得格外怵目。哲学家陈嘉映说,变总是要变的,但变的比较缓慢其实更积极更有准备;变的太剧烈,就更有危害,更让人没有把握。中国可能是后一种。在提到了令人震动的富士康员工自杀事件时,他说,当农民工进城脱离了这种生活方式时,容易感到茫然若失。这种问题很广泛:当生活形式变化之后,应该如何面对? 一旦问题提出,我们就需要解决方案。远离现代文明、九年如一日风餐露宿在克孜尔石窟临摹壁画的壁画家王征,认为传统艺术能融入现代社会,开花结果,为世人提供精神力量。然而,就王征提出“文化艺术本身就是救赎”的观点而言,中国有传统,有五千年文明,但需要什么参与其间才能凝聚起传统呢?而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宗教与信仰,是一个亟待深究的问题。从孔子开始,“祭神如神在”,那么不祭神呢?神在不在? 但可以确定的是,对于信仰的对象不能假设,如果在信仰问题上打折扣,那么一个人的人格精神就不容易庄严,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就不容易庄严。那会产生难以估量的后果。 于是,当“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笑”的宣言大行其道,作为一个极端范例,王征的纯粹与理想化让人深思:这个社会除了物质标杆,是否还有其他东西导航? 幸好我们还有这些沉默者与他们的温暖故事—— 无论救助一个得病的孩子,还是地震时的举国救援,社会中的美好、善良的感情和正义的行为还是到处可见。就如同我们不能忘怀舟曲泥石流、上海大火后那焦楼下满街彰显的人性关怀鲜花,它们是这抹灰色中的一点红,它们提醒我们在这个时代还有人在关注终极价值,重视大时代下个体的微小生存。 没有像王征和20万上海市民一样的沉默者彰显的人性关怀,生命会因为失去信仰内涵而无所适从。荒原之所以是荒原,就是因为有力量者从那个时空关系中退场。 所以,我们应该有一些希望,正如许倬云所说,位微言轻的小我背后,是更宽泛的一种大爱。上一代和这一代人的信仰,也许已经很难改变,那么对于下一代或者下下一代,他们在信仰上会有突破。中国人口众多,只要其中的1%开始想问题,讨论问题,那么就有希望。当吃饱穿暖这些基本的问题解决以后,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开始思考问题。 我们不是仅仅从一年的365天中中思考寻找中国人的信仰。与其要在当下、在未来中记录着我们的信仰,不如敢于回首,从改革开放起,甚至追溯到建国,乃至维新运动起,开始寻找中国人的信仰,那是涉入我们精神的根,那是这棵树的根。
1225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转 中国人的信仰----葛剑雄
热度 3 宇文泰 2012-8-12 12:45
在与外国人的交往中常有人问起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当他们得知大部分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时,都会觉得不可思议。但这是中国的实际,并且至少已经存在了二三千年。不过他们大概并不了解,虽然中国人大多没有宗教信仰,却并不意味着中国人没有信仰。 近来儒家学说得到主流肯定,于是有人声称中国人在历史上都信奉儒家学说,信仰孔孟之道。翻开历史,表面上似乎的确如此。特别是宋元以降,上至君相鸿儒,下至吏员生童,甚至贩夫走卒,无不崇奉孔孟,讲究三纲五常、仁义道德。实际上,真正的纯儒少而又少,绝大多数人只是打着孔孟的旗号,内心什么都信,佛道鬼神,打卦算命,因果报应,只要于自己有利,或者有一个能自欺欺人的解释,都可以接受,都不妨一试。 至于在民间,尤其是在汉族地区,一般人佛、道、儒都信,天、地、君、亲、师都拜,还有极其广泛的实用性、地方性崇拜。如各地有土地神(或称土地公公)、城隍,家门口有门神,灶头有灶神,理财有财神,科第有魁星,婚姻有月老,求子有送子观音,驱蝗求刘猛将,养蚕祝蚕花娘娘,治蛟找许真君,航海靠妈祖,还有风伯、雨师、雷公、电母、河神、海龙王、阎罗王、玉皇大帝等各司其职,简直无所不包,应有尽有。一个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吉凶祸福,无不有相应的神或鬼督察照料,都可以通过虔诚的谟拜和丰盛的贡献得到相应的庇佑或化解。尽管表现形式不同,具体内容各异,这些崇拜的核心就是对因果报应的信仰,即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如果说一时见不到效果,那是因为“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所以祈求者完全可以“今世不修修来世”,在下一辈子得到弥补。 中国早期的鬼神信仰、多神信仰没有能发展成宗教,本土产生的道教先天不足,外来的佛教越来越与中国本土文化和社会结合,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的君主制度过于强大。皇帝作为“天子”体现了天命和天意,天则通过太阳黑子、日蚀、彗星、地震等各种天象和灾异显示自己的意图和警告。皇权与佛、道、儒、鬼神早已合为一体,即使偶有冲突,如官府对某些民间崇拜的禁止、对某些宗教活动的取缔,也没有影响这种广泛的结合。改朝换代或皇权的盛衰并没有改变这种格局,反而会产生新的方式,或者使之更加广泛。例如,满族入主中原后,不仅全盘承接了明朝的格局,还密切了与藏传佛教的关系,加封了班禅额尔德尼。对外来宗教,只要它能服从皇权,主动适应中国的状况,就能得到容许,并为进一步传播获得空间。如利玛窦等擅自修改教规,宣称天主教与儒家学说暗合,容许信徒保持对君主、祖宗、孔子等诸多偶像的崇拜,所以不仅能在明朝生存,还赢得包括大学士徐光启在内的一批高官和社会精英的皈依,使天主教在中国有了传播的基础。 一种信仰能够在如此广大的范围内得到长期延续,证明它适应了中国社会和民众的需要,无疑对中国社会的稳定和传统的延续起着积极作用。尽管从秦始皇开始,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并逐步巩固,越来越具体和深入,但直到民国年间,政治权力的作用一般仅延伸到县一级,在发达地区才能延伸到部分镇、乡。法律条文堪称严密,但也无法贯彻于基层。中国式的信仰恰当地填补了这些空白,与宗族、乡绅结合,在日常动作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那时的乡村、山区、边远地区根本没有任何行政或军事机构,有的连保甲、乡丁一类治安人员也没有,更没有无所不在的警察和探头,要杀人越货易如反掌,而且几乎不会得到追究,但由于多数人相信因果报应,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还是不敢轻举妄动。即使盗匪也不会过分,如谋财不害命,劫财时给苦主留下保命钱。又如孝道得以长期维持,表面看似乎是儒家学说和统治者倡导之功,实际上是信仰的震慑作用。不孝行为不仅会受到法律的严惩,更会招致天罚。我幼时还不止一次在雷雨时听到老人的警告,不孝父母会被“天打煞”(雷击而死)。有时听到绘声绘色的传闻:某村某人当场被雷击劈死,背上显出乌黑的“不孝”两字,接着就是该人具体的不孝行为。所以每次打雷时,都会产生莫名其妙的恐惧。连一些看来微不足道的不良习惯,也会受到天谴的警告,如不敬惜字纸,糟塌粮食,说话不老实等。 由于报应可以追溯到前世,延续到来世,这种信仰也淡化了社会不公,缓解了贫富对立,调和了官民冲突。个人和家庭的不幸和苦难可以解释为本人前世罪孽所致,或者是因此而形成的“命”中注定。他人之所以拥有财富、权力、地位、幸运是由于祖上积德或本人前世的孝行善行。要改变这种状态唯一的途径是从此听天由命,逆来顺受,为本人修来世,为子孙积德。否则,下一辈子依然做牛作马,不得翻身。而那些奸臣、贪官、为富不仁、怙恶不悛的人即使能逍遥法外,生前享受荣华富贵,到了阴曹地府也会受到应得的惩罚,并且比人间的刑罚更加严酷,人间只有打板子、上夹棍、砍头,最厉害的才是千刀万剐(凌迟),最终不过一死,而阴间会有十八层地狱,钉板、刀山、火海,只要想得出的刑具刑罚应有尽有,而且能一遍遍地用,死了再死。实在不够,让你转世为牛马,再来一个轮回。 其实早在先秦时代,学者已经明白:“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统治者再有权威和暴力,总会有人敢于对抗。人网再密,总有漏洞。唯有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神力无穷,没有哪个人逃脱得了。所以有时、有人明知这些不过是吓唬人的鬼话神话,甚至是自己骗出来的,但还是要以假乱真,弄假成真,大多是为了善良的目的,以便对潜在的罪犯产生心理上的震慑,使民众特别是孩童对“天地君亲师”、法律、伦理、传统、自然现象都保持敬畏。 神道设教固然不可避免造成迷信,甚至导致愚昧,但在中国历史上的积极作用显而易见。即使是在天灾人祸频繁、分裂割据不断、行政机构瘫痪、鸡犬之声绝迹的情况下,绝大多数人还不愿或不敢突破伦理道德的底线,尽量避免“丧天害理”的行为,或者还会“良心发现”,主要还不是靠孔孟之道,而是神道设教的效果,使因果报应的观念深入人心。 一旦这些观念都被作为封建迷信破除,又没有新的信仰替代,就会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用之于政治斗争或理论争论或许能鼓舞信心,振奋精神,增加胜算,让普通人当作处世原则却会造孽无穷。千岛湖事件的凶手在抢劫了数十名台胞的财物后将台胞游客锁在舱内,游客没有反抗,因为他们认为劫匪会遵守“谋财不害命”的底结,将他们锁入舱内不过是让他们无法报警,增加逃遁的时间,谁也想不到劫匪居然杀害全部游客。这位劫匪年纪不大,据说当过兵,属于“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如果他信鬼神,并稍有敬畏之心,绝不会下如此毒手。 政治家并非不知道信仰的重要性,只是他们希望用政治信仰取代其他信仰。政治信仰的对象不能是神,只能是主义或领袖。但主义和领袖是具体的,不可能十全十美,更不可能万能。如果说主义还能通过不断地修正或发展使之长期保持神圣的话,领袖毕竟是人,总不能与时俱进到只有优点没有缺点,还得始终拥有常人所没有的能力和魅力,于是只能将领袖造成神。记得我幼时唱的歌,还是“亲爱的父亲毛泽东,同我们一起过呀过呀快乐的节日”;“学习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他还是父亲,是可以学的。但到了1966后,唱的已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我们衷心祝福您老人家,万寿无疆,万寿无疆,万寿无疆”,甚至是整篇林彪写的《毛主席语录再版前言》。 政治信仰的确能起作用。且不说革命中的千辛万苦,就是内部的路线斗争或从未间断的什么斗争,按照常理无论如何是无法接受的,但信仰不需要求证,只要坚信其正确就行了。主义不会错,错的是有人没有按主义办。领袖不会错,错的都是背着领袖干的。凡自己的想法与主义不合,那肯定是自己错了,知识分子要检查阶级立场,工农出身者得提高理论水平。某杰出的隐蔽工作者是中共、军统、汪伪三料间谍,功勋赫赫,但解放后还被当作汉奸文人,长期关押,晚年方获平反。他的经历常人难以想像,要没有信仰,早精神崩溃了。据说他临终前已精神失常,可见要将政治信仰坚持到底实在不容易。 政治信仰也不容易恢复。文革初期,我虽然已是中学教师,还是与其他“革命小将”一样,决心紧跟毛主席闹革命,什么事都闻风而动,唯恐跟得不紧。《人民日报》发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后,不仅夜以继日贴别人大字报,还要引火烧身,鼓励学生贴自己大字报。但以后学校越搞越乱,社会上更乱,出现了很多 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乱象怪事。以我当时的水平,也知道那些都不符合毛泽东思想,想不到有些事得到了毛主席最新指示的肯定。面对报上的白纸红字(当时最新指示大多以红色印刷),我还是认为毛主席不会错,肯定是下面的人隐瞒真相,欺骗了毛主席。但毛主席明察秋毫,怎么会上别人当呢?这种想法刚一露头,我马上警觉起来——这不是怀疑毛主席吗?多么危险!可是等到林彪“自我爆炸”,再听到毛主席给江青的信的传达时,我终于动摇了对他的信仰——既然1966年就识破林彪阴谋,为什么还是让他干那么多坏事,还通过《党章》将他确立为接班人?既然洞察一切,怎么还让他出逃外蒙古?万一他不摔死,岂不是拿全国人民开玩笑吗?将毛主席当成神的日子从此一去不复返。 而且在一个正常的社会,政治信仰只能作用于政治家、政党骨干或少数有特殊政治兴趣的人,对多数民众是起不了作用的。 伦理道德的信仰更加理性,可惜也只限于少数社会精英,连普及到上层社会和知识分子也不可能,更不用说一般民众。儒家强调慎独,一方面说明自我修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证明要维持伦理道德的信仰多不容易! 人类历史已经证明,对社会的绝大多数人来说,最简便易行的还是宗教信仰或准宗教信仰,如中国以往的神道设教、因果报应等。因为再强大的政党和政府都无法解决一切社会问题,完全消除社会不公,也不能使每一个人避免不幸遭遇;再发达的科学技术也不能解释自然界的一切未解之谜;再英明的领袖也不可能没有缺点,不犯错误;再先进的理论也不可能指导任何实际。但宗教和神是全能的,物质上不能精神上能,今世不修来世修,此岸办不到的事在彼岸办得到,其他信仰能取代吗?
219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这是信仰的季节,这是怀疑的季节
热度 2 caiqinxue 2012-2-15 20:09
些日子,许多暴富的故事又渐渐流传起来--有人两年前买了贵州茅台一捂至今;还有人去年投入的12万元,变成了100万元…… 故事的真伪勿需考证,但反映的心态耐人琢磨。排除故事制造者别有用心不谈,故事流传本身就正在市场中传递着某种精神鸦片的作用。过往的事实证明,这种精神鸦片对入市不深的新股民来说,往往一食毙命。 经历了数年熊市的清冷,眼下的景象确实让人振奋:生猛的炒房资金转战股市,手头宽绰的老百姓开始考虑买点股票,中登公司不断刷新开户纪录,基金发行如火如荼,上证指数扶摇直上2000点,一派热火朝天的气氛。 巴菲特说,人们总像灰姑娘一样,明明知道午夜来临的时候香车和侍者都会变成南瓜和老鼠,还是不愿须臾错过盛大的舞会。现在的股市就像一场热闹的舞会,我并不怀疑还有很多好戏要上演,但这并不意味着新来的你将在这里找到快乐。 与无数倒下的“先驱”相比,现在的“新兵”的确要幸运很多,面临着更干净的市场和更理性的估值。但即使这样,这个市场也并非遍地黄金。无论牛熊,股市都有它自身的规律,要想在股海淘到真金,都需要知识的积累和长时间的训练,更要与人性的弱点痛苦较量。对于执意要进入市场的人,如果想一夜暴富,肯定会被消灭得最快。 10多年来那些习惯数浪、看K线等技术指标的投资者,在下半年的行情里直呼看不懂,说明这些人已经落伍,没有从企业自身挖掘,没有深入地分析基本面。虽然下半年行情的安全程度要远比5月份高很多,但那些习惯于盯着股票做差价的人,硬是把好好的大牛股做飞了,在赢得小利卖出后,再也无法用原来的价格拿回来。这就是只看图表炒作造成的遗憾。股市赚钱应该靠时间累积来实现,而不是选择股价高低做差价。 很多上市公司物超所值,股价却迟迟不肯下跌,这是由于场内投机资金过分膨胀的缘故。但是那些躲在低价垃圾股里的资金,因为大量蓝筹股的上市,势必会逐渐失去对手盘。特别是当股指期货推出后,大部分投机资金会选择卖出垃圾股,转投股指期货,所以垃圾股的暴跌必将无法避免。 题材股本身就是害人的东西,无非就是相互欺骗,看谁更傻在高位接盘,有些钱是不能随便赚的,就像做生意一样,昧心钱不能赚。股市也是一个取之有道的地方,“水至清无鱼”是那些所谓聪明的人自欺欺人的说法,不过他们在害人的同时,一定也会伤害自己。这个市场最终一定会修理那些所谓的聪明人。 从今年前三个季度基金的业绩情况来看,大部分散户投资者是没有能力超越基金的。这一情况表明,市场已经开始朝着机构队伍扩大、散户队伍缩小的趋势发展,相应的投资策略、操作方式当然也会向着机构偏好的方向延伸。 很多人特别关心指数,按照指数涨跌的原则操作股票,以后如果继续这样操作,可能收效不会很好。因为指数和个股的相关度会慢慢减弱,对个股基本面的深度挖掘才是我们更应关注的事情。 现在我们所处的市场也许恰似英国作家狄更斯在小说《双城记》开篇所形容的: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信仰的季节,这是怀疑的季节;人们眼前无所不有,人们眼前一无所有。” 只是,市场可以向来痴,你我却不应从此醉。
617 次阅读|3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3 00:57 , Processed in 0.042189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