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金陵十三钗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台湾MM看《金陵十三钗》
热度 65 巴山 2013-1-8 05:24
前阵认识了个台湾MM,当时不知怎么说起了电影,她居然知道张艺谋和《大红灯笼》。作为一个80后深绿背景,这很难得了。后来我提到了《金陵十三钗》,她说没看过,过几天打算找来看看。 今天见到她,她说周末看过了,看哭了,更加恨日本人了。我欣慰的同时,很骚包的想指出电影中军事上的硬伤:“那支国民党部队。。。。” “什么国民党部队?”她面露诧异之色。 “就是保护那些女孩子的中国军人啊!” “哦,我还以为是共产党军队呢。。。”她天真无邪的笑了。 ……%*……¥%¥……%¥*) 就算你是深绿,也不能以为天下的好事都是共产党和民进党做的啊。。。
1955 次阅读|24 个评论
分享 终于看了《金陵十三钗》
热度 25 楚天碧霭 2012-2-18 20:27
终于下定决心把《金陵十三钗》看了。 我有一特怪的毛病:越是热门片,越会拖着不看。拖着拖着,就真的再也不会去看。 被这毛病害到的热门片绝不少。 都不好意思举例子:任何人一听说我错过的电影,都会这样:额?!这片子你都没有看过?! 嗯,真就这样了。(有点惭愧。。。) 绝不是为了标新立异,也不是特立独行,偏要把眼睛长到头顶上去。动因其实很简单:电影与我而言,是种私密的享受,是很独立的精神对话,一对一的体会。 因为不喜欢被剧透,不喜欢带着别人的意志去品尝电影。但凡那些评论多到我躲都躲不了的电影,自然就生出了被戳穿西洋镜的悻悻之心,少了份雀跃。 然后,偶又是懒人一枚,电影的档期一下,没得看了,更不会去心心念念。 于是,有时候错过的偏就是可以一看的电影。 今次未看《十三钗》却不是评论的缘故──我忍住一个评论未看,直到今晚。却是因为与南京大屠杀的血意透心有关。多少有点不敢,不忍重温当年的惨状及悲愤。 最终给我一脚的,是窦文涛的“锵锵三人行”。我的Podcast定录了他的这档节目,每每空了累了都会听上一段,既解解闷,又可以让自己一心多用地与时俱进。而接下来的这期,正轮到了加藤嘉一聊《十三钗》。 以我的脾性,听了这期,《十三钗》估计就真看不成了。而我忍了那么久不看评论,正是还惦记着老谋子的电影。 终于啊终于,下午把从上海买的DVD翻出来,坐定在电脑前,开看。 电影的剧本有缺陷,几处“诗眼”的转承太突兀。这或许的确说明这个片子不够格拿个国际奖。可是,电影却绝不是如网间评论里描述得那么烂。这是个值得看的片子,有着某些实实在在的动人处。 我看过的老谋子的电影真也不多,除了《活着》,《黄金甲》,《三枪》之外,这是第四部。《黄金甲》与《三枪》忽略不谈。《活着》是部厚重的经典,《十三钗》着实不赖。 这样,我就可以继续听我的锵锵三人行了,呵呵。
1283 次阅读|18 个评论
分享 转载-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皆是读书人(有感于《金陵十三钗》被黑) ...
热度 11 西行的风 2012-1-1 13:39
我很少转载,但这个非常不错. 看得很痛快. by妖精凯茜, from tianya. 在这个如火如荼的贺岁档,我家先生建议我们去看《金陵十三钗》,我建议去看另一部3D武侠巨制,我说这是我们少年时代的武侠情结,我还揶揄他:“你是想去看老谋子镜头下的妓女能有多香艳是吧。”他拍了拍我的头,迁就了我的选择。          我用以往累积的经验去对一件事物下判定,认为这是预见;当时并不自知,有可能,会是成见。          直到同事拿着赠票非拉我去看这我根本不感冒的《金陵十三钗》,我仍然带着我的偏见去看——网上不都说这片催泪么?我倒是要看看能不能把我给催哭!          结果如我所料,我没哭,我从头到尾一滴眼泪都没流。          结果并不如我所料,有些东西梗在了喉咙里,一直梗着,梗得我一晚无眠。          第二天,我开始到豆瓣看影评,长评也看,短评也看。          第三天,我开始自己写影评,发到了天涯来。          第四天,看着那些毫无来由、胡乱抨击这部电影的评论,有的甚至连电影没看就大放厥词,我着急,我上火。          我这才明白,我中毒了,中了这电影的毒。          那种琐碎的、断续的、缓慢推进的电影叙事方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还未察觉到,感思已一点点的进入内心,悄然于心底蕴藏。          那些简约的台词,平淡的情节,由浅及深,像一杯温茶,渐渐沁入心脾,又好似一把尖刀慢慢刺入胸膛,有一种无可名状的痛。          那个没有结局的结局,一如国画中的留白,留给人无尽的思考。          是的,没有复杂的剧作结构,没有花哨的电影语言,没有快速的电影节奏,没有高潮的电影结局。          所有大片应具备的元素,都没有。          却为何如此让我着魔?我沉湎在电影带来的情绪中,一周了,拔不出来。         也许,一部好电影,带给人的,不是转瞬即逝的愉悦或刹那感伤,而是持续的感动与思考。          也许,一部划时代的好电影,在面世之际,注定是毁誉参半的,唯有留待时间去印证。          这是一部好电影吗?如果不是,为何各大门户网站的影视版、微博的热议话题,都与这部电影相关?截止今日,豆瓣电影上3221条长评,45795条短评;,当之无愧成为2011年度国内最受关注的电影。既是一部烂片,不是应该像《杨门女将之军令如山》和《东成西就2011》一样,悄无声息地迅速沉没吗?何以一石激起千层浪,竟惹口水无数?          什么资深影评人、电视台主持、女权主义者,什么专家、教授、记者,各大网站带V的知名人士(以下统称为文化精英,欢迎一一对号入座)一个个跳将出来,欲与“国师”试比高,纷纷发表影评,用最专业的术语,以最高的姿态,从意识形态上去否定这部电影,抨击张艺谋,连带为这部电影洒了热泪的观众也一并讥讽——“廉价的泪水,浅薄无知的感动”。          我都快三人成虎怀疑我自己了,很想弱弱问一句:我们看的是同一部电影吗?          可能带V人士自然有着带V的视角,能看到很多我们芸芸众生所看不到的东西,文化精英们之所以称为精英,自然是比咱们这些平民百姓更有文化上的优越感。他们能左右媒体,引领舆论的导向,他们说什么,便是什么。只有他们的感动才弥足珍贵,他们的眼泪才深刻隽永。          别人眼角眉梢尽是鄙夷的大烂片,我心心念念到现在都没解毒,好吧,我浅薄,我无知。我书读得没精英们多,视野没精英们宏大深邃,说不出什么专业术语,更没有从意识形态上去谈论的高度。          我只浅谈——妓女,这部电影的非议焦点。 1.污辱名著论。            首当其冲的就是题目。知书达礼的带V人士认为,《金陵十三钗》的“十三钗”是妓女,曹雪芹笔下的“金陵十二钗”是大家闺秀,电影用这样的名字良心大大的坏,是给中国名著《红楼梦》泼脏水,还冲奥?丢脸丢到了国外去。          老外看不看得懂《红楼梦》我不知道,但看懂了《红楼梦》的人断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曹雪芹笔下的女子死的死,出家的出家,被卖入青楼的卖入青楼,“择膏梁,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十二钗里沦落风尘的还少吗?巧姐、妙玉、湘云(87电视版)。曹公写这“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红楼梦,正是为着这天下间可怜的女子所写,在曹公心里,可从来没有把女子分个三六九等,甭管小姐丫头还是妓女,在他眼里都是可爱又可怜的女子,一个个鲜活灵动的、坚忍美丽的女子,他为她们在那个封建时代的悲惨境遇感叹、痛惜!            我认为《金陵十三钗》这个名字取得极好!不管是百年前红楼梦里的十二钗还是此刻电影里的十三钗,她们隔着时空的长河彼此辉映——同是金陵女子,同样被时代的车轮碾过命运,都有着悲凉的结局,却都有着高洁的灵魂!          “她们很坚强,勇敢,细腻,出色…有着永恒的力量和美……”            约翰跟贾宝玉一样,是这群女子活过,美过,爱过的见证,所以电影的处理手法是淡化约翰和其他男性,把更多的颂扬给了这群女子。          这样的一个名字,这样的一个立意,是向曹公致敬。 2.妓女救国论。            文化精英们认为,像南京大屠杀这么沉重的题材,就不要把妓女掺和进来了,三十万亡魂来自各个阶层,为何视角非对准妓女不可,电影表现妓女救国,是对爱国人士的一种侮辱。          首先,这部电影取材于严歌苓的同名小说,严歌苓的构思源自于记录南京大屠杀的魏特林女士的日记,妓女挺身而出的义举,是有真实记录的。          从事妓女这个行业是被迫,或是自愿,都不能否认她们属于平民的一部份,她们象征着被鄙夷和漠视的底层人民。          在强与弱的关系对照中,在七十多年前,在日军的铁蹄下,她们是弱者,在七十多年后的今天,她们依然是弱者,承受着非议与白眼,她们成为一部讲述弱者拯救更弱者的电影主角,合情合理。          为何表现了妓女的高尚,就是侮辱了爱国人士。我不知道这样的逻辑从何而来。当你提出这样的论点时,已然把生命排了个座次。生命本无分贵贱,妓女不可以爱国吗?因为她们身体不干净所以连带着灵魂也不洁净?精英们孜孜以求人人平等的民主,此刻又体现在哪里?          更何况,我并不认为她们不干净,我也看不出卖肉和卖字有多大区别。虽然妓女所从事的行业技术含量低了点,但至少是自食其力,比起那些被精英们包养的小三不要强太多哦。          其次,这不是一部南京大屠杀的记录片,不可能详尽描绘出一幅众生相。这部电影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讲述了一小部份人的故事,由此折射出当时整个南京的惨烈,引伸出对战争的声讨与反思,这部电影所传达的思想,已不仅仅局限于反映南京大屠杀中日本军队的恶行,而是对所有战争摧毁人性与文明的控诉。文化精英们不是老强调什么国际视野抨击国人目光短浅么?现在,务必请各位拿出镜子照一照,谢谢。          这部以小见大的电影,不是妓女在唱独角戏。有本打算出城,却为了保护女学生战至全军覆没的一队国军;有在教堂打杂的中国男孩乔治,虽然他有一个英文名字,但他的瓜皮帽加长衫,他木讷又执着的性格,都象征着他是那个年代中国普通老百姓的真实写照;有来自外国的草根阶层,一个殡葬工,这是那些当年选择留在炼狱南京为避难者开辟安全区和冒死带出影像与文字记录的外国友人们的缩影;有代表中产阶级的交通部官员,为救孩子不得已当了汉奸……正是这些来自各个阶层的人们的努力和牺牲,才完成了拯救女学生这一共同的义举。与其指责张艺谋的镜头只对准了妓女,不如先检讨检讨自己为何无视除了妓女以外的其他角色。          再次,这部电影没有什么政治述求,既没有反映爱国主义精神,也没有为现任政府作什么“洗脑宣传”。电影里奋勇作战的国军是前任政府的,再骁勇都跟现任政府没有半毛钱的关系,而且,在电影开场半小时,象征着国家机器的军人们全体牺牲后,政府这个概念已不存在于故事中;我要强调一点,妓女救国论根本不成立,电影从头到尾都没有描述妓女救国或者爱国,甚至没有任何角色在救国,他们只是救人,本身已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的一群弱者,在国破城屠的浩劫中,苦苦挣扎着求生,在万般无奈又迫在眉睫已没有选择的情况下,牺牲自己拯救比自己更弱的人。          观影者的感动,正是来自于此。          我们现存的社会,有太多的现象,都是强者欺负弱者,弱者欺负更弱者,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故事,去唤起国人的自省与反思。          不是人人都像精英们那般热衷于政治,相比你们时常挂在嘴边的民主,老百姓们关注的,是民生。          别送赠爱国帽,太高的帽子,戴不安稳。五千年来,你方唱罢我登场,多少王朝交迭更替,老百姓们爱得深沉的,始终是这方热土和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 3.妓女换处女论            精英们一边高举“南京,让妓女走开”的牌子,抨击导演的镜头对准妓女;一边又诟病用妓女换处女这种选择对妓女不公平,违背了人人平等的普世价值观,究竟是有多分裂啊?!          我尝试从各种角度去理解这种观点的形成,当面对一群十二三岁的女学生,首先想到的不是“孩子”而是“处女”,我理解不能。后来,我恍然大悟这种观点从何而来,这与日本兵冲进教堂见到女学生即兴奋大呼“有女人!!!是处女!!!”的视角根本是一样一样的嘛~~          孩子都能看成处女,也无怪乎会有干部轮奸12岁幼女以嫖宿罪处理的社会现象。精英们为什么会有这种视角,我想了一百遍都没想清楚,在座的各位有知道的吗?有知道的请告诉一声,谢谢!          可能会有人回答我,那是因为电影里玉墨说“小女孩对付不了这个,我们本来就是做这行的”,所以会有此妓女换处女论。拜托,“我们做这行的”是自我安慰,如果去日军那里真像平常接客那样,何苦还身藏碎玻璃和剪刀啊!日军的残暴精英们是不知道呢还是选择无视呢?“小女孩对付不了这个”是因为那些女学生是孩子!连大人都无法承受的强奸与轮奸,如何让孩子去承受?如果是妓女换大学生,“妓女换处女论”还有成立的可能,问题是那些中学生还是孩子!精英家的闺女十二三岁在精英眼里都还是孩子吧,上学放学都还车接车送吧,衣服穿多穿少了都还操心吧。为什么电影里约翰多次对女学生们编织美丽的谎言去安抚她们的情绪?他那是在哄孩子呀。          我再一次强调,这不是单凭妓女就能完成的拯救,这场替换表现的是一个已身处弱势的集体,共同保护更为弱势的孩子,把生的希望留给孩子,便等同于把未来的希望交给了孩子。希望能有一个没有战争的未来,一个充满爱与光明的未来。我得再赞一下这部电影完美的收稍,必须的!这嘎然而止的美,留白的电影张力——假神父用车载着孩子们在路上,这将来的路要怎么走?导演把问题留给了观众,留给现今依然迷惘着,不知路在何方的我们。 4.色情电影论               仿佛有妓女,必有色情。是你带了有色的眼镜去看还是电影本身有色啊。请问发出这个论调的精英到底进了影院看了电影吗?还是单凭一个电影预告,见露了膀子就联想到胸,就想到了性。          电影里到底哪个镜头色情了?请举例说明。那些裸露的尸体,用了远镜和模糊处理;豆蔻被日军糟蹋的戏,只露了一只手和一只腿;约翰与玉墨的床戏,点到即止,只见肩颈部分,连个后背都没露。现在还有哪部影视剧的床戏表现得比这部电影更为含蓄与克制?请举例说明。          还有一种说法是日军追逐女学生撕扯她们衣服那段戏太长了,就算什么都没露都显得很黄很暴力。不长怎么体现日军的无耻女学生的无助?不长怎么让座位上捧着爆米花的观众感同身受的愤慨?不长怎么去表现约翰的思想斗争坐如针毡不得已冲了出来假扮神父?就这么着,还有人认为约翰的转变太快了呢,说什么女学生不过叫唤了几声被撕扯了一下衣服,二流子就“一秒变”救世主了。          其实这段戏真不算长,你认为长是因为你心疼了,难受了,你不愿面对这么残忍的一幕。是个正常人都不愿面对,但这些事情,在七十四年前的南京,就这么残忍的发生了。南京大屠杀中有8万被强奸、杀害的妇女,这个史实,你不能回避。大屠杀期间日军对南京女性的性侵害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集体强奸暴行之一,日军强奸的对象大到八十岁的老妇,小到不足十岁的女孩甚至孕妇,各年龄层的妇女都可能受到侵害。这部电影反映的只是冰山一角,导演对此的表现手法,已尽可能的委婉与隐晦。          这时候,又有精英出来说了,为什么要再次把伤口撕开,为什么要有强奸这些残酷的场面出现,还拿到国际上去丢脸?我只想说,如果连受害的一方都觉得丢脸,不能对外人道,又怎么让国际舆论来指责?受害方都不肯提及的,就别怪犯罪方不承认了。被强奸的女性很丢脸吗?不是实施强奸者才应该觉得丢脸吗?你觉得这样便在国际上丢了脸,是否恰好说明,你打心眼里歧视遭受强奸的女性。我们是应该告诫被害者“这种事很丢人不能告诉别人,你就自认倒霉打落牙齿和血吞吧”;还是应该鼓励她勇敢地站出来,到法庭上指证凶手?事实上,直到现在,还有慰安妇为了能在国际法庭上控告日本追索赔偿而四方游走,向各方寻求帮助。          是的,强奸很残酷,轮奸很无耻。可这类事件就在现今的文明社会仍有发生。精英们与其费尽思量去攻击电影人在电影里展现同胞姐妹被蹂躏触疼了国人的旧伤口,不如想一想该怎么防止和减少这类丑恶在新社会的发生,尽一尽文化精英的职责与本份!          这几年的影视创作有很多民国戏,主角的背景设置,大多是上流社会权贵之家,再不济,也至少是个中产阶层(含知识份子);主角的行为模式,大多是散尽家财救国救民,或与家庭决裂投身到抗日或革命的洪流中去,诸如此类的桥段拍到了烂,偶有几个底层百姓角色,也属于配角,专为衬托那些有权有钱还有文化的人而存在。            难得有一部电影,多么难得一部《金陵十三钗》,既没有俯视,没有居高临下地去同情这些挣扎在生死之间的底层人民;也没有仰视,没有用塑造高大全人物形象的模式去歌颂这些舍生取义的底层人民。而是一直都保持着一种冷静、客观的叙事风格,用平行的角度,去展现草根阶层内心的善良与美丽,讲述了一个弱者拯救更弱者的故事。这部电影,让平日里被人瞧不起甚至是唾弃的妓女做了主角,就连男主角也是美国那边的草根阶层,一个二流子殡葬工,这可能便是让那些社会精英们极度不爽的真正原因。精英们总认为,他们才是救世主,只有他们才配这英雄的光环,那些底层人民只能是大众脸,等着他们踩着七色云彩来搭救!          当精英成为主角的时候,他在电视屏幕上与战地女记者的深情一吻,不管用多近的镜头多长的时间来表现那个吻,即使吻至口水粘连,都是纯洁的;他在大银幕上与女间谍肉搏翻滚,不管用多少种拍摄角度裸露了多少,都不算色情 5.美化妓女论。               持这种观点的精英们认为,这部电影过分美化了妓女,不单是妓女,就算是平头老百姓,也没那么伟大。然后列举了佛山小悦悦事件加以证明人性没那么崇高,认为这部电影过份拔高了人性美,所以显得假大空,而且人物转变太快,没有过渡,体现不出灵魂升华这个过程。          这部电影里的妓女,她们在最初进教堂时的喧哗张扬,躲进地窖后的衣衫不整,挑逗假神父时的放浪形骇,讥讽军人的尖酸刻薄,跟女学生打架的横蛮,让银幕下的我也像那群女学生一样嗤之以鼻,真心不待见。          她们跟所有普通人一样,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这样的人性缺点,贯穿了电影始终。哪里来的转变太快?拜托这又不是拍连续剧,能有个十几集的时间去详细展现一个人的思想转变。更何况,除了假神父约翰有转变,其他人至始至终都没有转变过,人还是那个人,思想境界也还是只到那个份上,拔高不了,讨论该不该替换女学生时依然尖酸刻薄,换上女学生的衣服时仍然放浪形骇自嘲奶子大,在身上藏利器时依然横蛮的表示要弄瞎鬼子一只眼睛,还是那样的操性,她们没有大无畏,她们也怕死,直到最后,已经决定并实施了替换学生这样一个没有选择的选择,临上日本人的卡车前,还有妓女大声叫喊“我不是女学生,我不要去!”如果不是在场的日本人都听不懂,那个汉奸要救女儿没说出真相,全教堂里的人都会被拖累死。          就是这样一群缺点多多的妓女,用半推半就的姿态,舍生取义。          最后,电影再次给出了妓女们初进教堂时的画面,她们拎着行李箱、妖娆地走进教堂,同样的喧哗张扬,轻佻放荡,但这时,你还会同样的嗤之以鼻么?          有转变的,其实是观者的思想,因为那一个多小时的叙述,让你透过人物的表象,看到了人物的内心。          卑贱的人行高尚的事不是没有可能。大地震里伸出援手救人的英雄们,他们全都完美无缺工作上堪称劳模家庭里堪称贤夫孝子?你以为是CCAV报道啊,这些平日里或世俗、或自私、或有着这样那样缺点的人们,在他们决定返回摇摇欲坠的房子里救人的那一刻,那几十秒的时间,怎么突然就灵魂转变了?根本没有过渡啊!          俗话说,关键时刻见人心。有些人,平日里表现得多么正气凌然邪气不侵,关键时候你发现原来他是范跑跑;有些人,平日里整一个二流子下三滥,关键时候你才发现原来他比黄继光还黄继光。甚至连你自己,都不一定可以肯定自己在面临最危急的时候,会做出什么选择。          你以为你会?真到了那份上,其实你不会;你以为你不会?去到那种境况下,原来你会。          那是一种特定情况下,危难时刻,最普通的人身上所体现出的最基本的情怀,是为人性。这些人性,日军没有,某些社会精英也不懂。          他们用他们惯常精打细算的度量去度量一切,把个人的认知当成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          是的,我相信你肯定不会愿意去替别人死。像你这样的有识之士,当然比别人更懂什么是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我更相信,在危难时刻,自顾不瑕,仍愿伸一只手,扶一把人的,是妓女的可能性大于文化人。          古语有云,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皆是读书人。          在十八个路人冷漠的路过之后,是谁抱起了小悦悦?捡垃圾的阿姨。          请读书人原谅我的武断,如果您看了以上我对文化精英的嘲讽觉得我武断,那很好,我不过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赘述完毕,为这部难得的好电影正名尽我一丝绵薄之力。          决定元旦时再进一次影院,陪我家先生看这部电影去。真的非常高兴,你只看了电影预告片,就说这会是部好电影,原来你真的比我高一点点。
1153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在美国金陵十三钗为什么被被大多数华人赞扬和支持
热度 20 西行的风 2011-12-29 14:04
在开始说明自己的观点前,我先引用一下www.huaren.us和mitbbs的一些海外华人,尤其是在美华人的原话. "俺们驱车一个小时,给海外票房贡献了7张,有条件就去看看吧!挺好的电影!" "很赞同lz的评论,也刚看完。画面拍的很棒,唯美和细致,充分展现张艺谋摄影师出身的功力。 情节就显拖拉,转换突兀,小说也许有交待但让电影观众有这种感觉不得不说是剧本改编和导演的水平问题。 张艺谋注重细节而忽视全局,不是一个好的story teller,在有好的编剧或导演改自短篇小说的电影时才比较出彩。 不管怎样,支持这部片子,勿忘国耻是需要代代铭记的。" "今天也去看了,人很多。我觉得很好看,两个半小时过得很快,手一直攥得紧紧的。女学生和妓女在楼上抢卫生间时,一个女孩被呼啸而来的子弹打死,那个场景的冲击力很强,周围​好多人都倒吸一口气。还有最后书娟的父亲被日本人打死的时候,好多观众都叫出声了。看到妓女们把随身的贵重物留给女学生,说替姐姐好好活下去的时候,我哭得特别难过。听到​好多啜泣声,周围的男观众似乎也在抹眼泪。" "能让俺看完还在“郁闷”的战争题材电影不多,The Pianist, Schindler's list 等入围。能找好莱坞一流男星撑场是个明智的选择,Bale有戏就是不一样,可以很轻易地引起西方观众的共鸣,引以带入,自然而然地开始揪心起南京死难的百姓,对残暴的日军​留下深刻的负面印象。 只要达到这个效果,其实这电影拍得就值了。 女主也同理,换了汤唯也不一定撑得起来,战场特效,摄影,后期,音效等基本看齐好莱坞水准,不大点范围放映真可惜。 张艺谋这次总算拍了个靠谱的,不是总在村妞和农村题材上转悠了,红花一朵。。。。" "说的好,那次真的是亡国之祸,这也是日本的小矶亲王敢于纵容南京大屠杀,他只是觉得丰臣秀吉的理想快实现了。需要用刀给被征服的人一个教训。 还是当时国人自大,麻木,好弄文而不注重工程,兼之政治国家混乱,才有那时的杯具。张这个片子也许什么都不想表达,只是让我们知道亡国的伤痛。太痛了。"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那就是: 笔者周围的大部分华人,都是对张艺谋赞许有加的.认为他这么多年浪费了才华后,终于作了点有意义的事情.说句很多国内人不知道的事实,张的英雄到现在为止仍然是大陆导演在海外票房的记录保持者,而且遥遥领先, 大陆外全球银幕收入$1.77亿. 作为在美最有知名度的大陆导演(说句题外话,在排名前三的circuitcity美国家电连锁店倒闭前,我去溜达的时候看到最频繁的就是英雄里秦军进攻的高清画面在电视墙​上闪动),很多海外华人对他的黄金甲,十面埋伏非常不感冒,英雄也觉得一般,我还记得听到那句最高境界就是和平,就是不杀的周围华人朋友的笑场,和我们对比的是老美到被忽​悠住了,至少看他们都很严肃的样子. 对于金陵十三钗,因为没有大规模上映,美国主流白人,黑人,西班牙裔的反应我还不好说,但海外华人的基本反映都是正面的,这个可以从我上面的引用看得出来.为什么大家有这么正面的回应?我觉得有几个原因. 在海外的华人,尤其是从大陆接受基本教育再到美国的大陆中国人,深深体会到祖国的重要性,对于历史问题是严肃的.大家都知道日本否定南京大屠杀是不遗余力的,事实上海外华人一直在宣传,在斗争.张纯如的rape of nanking就是最有力的回击.这点国内的朋友不在这边,可能体会不到. 张的金陵打痛了日本人,尤其是对日本人的兽行和残暴的一面用好莱坞的拍摄方法揭露的很彻底,这是第一次国内的导演用美国的宣传手法在揭露历史真相.这个意义非同小可,为什么好莱坞在全球影响力那么大,这绝对是有原因的,简单,好故事,好理解,大场面,逼真考究,娴熟运用资本的力量,如果做到以上几点,基本上可以横扫全球,而这次,我们都可​以从金陵十三钗看到类似的元素. 我个人希望张的金陵在美国和全球大规模放映,但由于日本人在美国好莱坞的影响力,我对结果和海外票房未必乐观.但海外华人的反应却让我很高兴,我再一次看到觉醒的民众的力量.海外华人对张的支持,反映的不仅是对于自己民族杰出人物的欣赏,也是华人自身走向团结和凝聚力量的反映.
1711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金陵十三钗缺少正是核心价值
热度 14 砺剑 2011-12-23 12:39
我不会说棒子好, 但是可以对比看一下 我们在拍历史题材的电影时缺少什么! 缺了一些最重要的东西 和核心的价值观。      《金陵》实质上就是讲了一个在教堂里日本人抓中国处女的故事。 对南京描写的很模糊。 用这样一个题材来拍商业片 并且还披着爱国主义的外衣其实 是很 缺德的。      在权威评论“好莱坞报告”中,13钗被说成是“hokum”(胡扯、空话、废话),认为只有最粗鲁的好莱坞制作人才会用这种把性的吸引当做反映南京大屠杀这个历史事件的噱头。it just plays like hokum.又学一词儿hokum.         连老外都觉得 中国人不适合 用性来做噱头 拍那个历史, 而我们却津津乐道的利用 这个 来赚钱。 唯有日本人看完这个电影会觉得舒服。 剧情拍的漏洞百出不说, 张艺谋拍这个故事 到底是什么居心?? 其实国外评论十三钗分数低是必然的,张艺谋的片子没什么普世价值观,切入点也不见得动人,想打动外国人,难!人家的眼睛亮着呢! 国内观众热捧老张,只不过是之前被烂片荼毒得太厉害了,再加上是历史伤痛,比较能触发感情而已。如果从一个导演的综合功力来看,张艺谋一直在退步,除了画面很出彩,老张讲故事的能力和节奏的把握能力一直都比较差。想直接和好莱坞的导演比,还差得远了。 顺便带上忙总对此事的点评: 南京大屠杀这种题材是不能拿来把玩的,就像自己母亲去世,张艺谋找一个乐队来演奏平湖秋月,你说我会怎么想?我会给他一刀。 中国人虽然很旷达,很淡定,对很多东西无所谓,但是民族感情最深沉的东西是不能随便碰的,谁碰谁就是超级大傻瓜。 这种伤疤最好不要去揭,尤其不要梦想靠去揭这种伤疤来牟利,来实现自己的功名利禄,来衣锦荣归。这次张艺谋玩得有点过了。 我不是偏见,这种主题的片子根本就不该拍。不管你用什么角度拍自己母亲的葬礼,你都不能拿来做商业产品,炒作卖钱。
1625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金陵十三钗,观影
热度 33 飞马萧 2011-12-20 23:42
这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不必追求逻辑严密毫无破绽,事实比故事的残酷性不在一个等级,真实的场景下,我相信没人能逃脱。 这是一个不投入感情就不能完全领会的故事。是,有些台词很搞笑,比如“她们是专业的”,但在那个背景下,可能只有没心没肺的人才能大笑出声,白痴到处都有,我拔高声音冷冷问一句:有什么好笑的?这好笑吗?还算有效果,说明大部分人是有羞耻心的。 所有的美好、欢笑都是将被破坏的,死亡时刻突然来临,即使拖,也不过几天而已。教会学校的女孩子是有情意的,即使开始看不起那些妓女,在日本兵闯进教堂四处追逐他们的关头,她们没有泄露妓女的藏身地,即使妓女们占了她们可以躲藏的地方。妓女们是更有情意的,替人赴死的行为是历史传承的侠义精神,文人记录了这种精神,能真正做到的却大多是屠狗辈。这些秦淮河的女人们总是吵吵闹闹,轻佻风骚,衣冠不整,她们在明知将死的时候也是笑着准备,笑着告别。都是人,没有人不会怕的,她们在被压上车时都在颤抖害怕。保护女孩子的陈乔治已不能用有情意来形容了,他跟着约翰找过豆蔻她俩,目睹了惨剧。在少一人的情况下,他坚持加入妓女们的行列,坚决毫无动摇拒绝约翰的跳车主意,他要为女孩子们争取时间。他的献身精神与其说来自教会,还不如说是侠义精神的传承与体现。南京失守,生灵涂炭,有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刻的军人、决定保护女孩子的教会杂役,他们代表了保护女人的男人,他们是不屈、负责人和反抗的象征,他们是大写的人,而日本鬼子是禽兽不如,没有人性的,试图挖掘他们人性的人是脑子缺氧的。做汉奸是毫无前途,朝不保夕的,书娟的爹爹为了家人安全做了汉奸,却毫无征兆地迎来了死亡,毫无转圜余地。 很好的片子,好评如潮是对的。张艺谋克制内敛,不卖弄技巧,很妥帖,不急躁。老谋子拍关键题材,做关键事情从不失手。大赞老谋子,得什么奖一点都不重要,他已留名青史。他爱本国女人,懂欣赏本国女人,很有品。这样的片子,隔个20年出一部是需要的,加上每年不断的抗日电视剧,我们不会忘记时刻提防小日本的。 三妞,去看吧。总会有压抑,这种题材没压抑是不正常的,但很收敛,不渲染,不煽情,能让人接受。玉墨她们一起唱《秦淮景》时,我落泪了,直到现在,我心里还在回荡着这个曲子和她们唱的场景。
229 次阅读|14 个评论
分享 金陵十三钗
热度 17 鹰从天降 2011-12-15 13:12
-------------------------------------------------------------------------------------------------------------------------------------------------------------------------------------------------------------------------------------------------------------------------------------------------------------------------------------------------------------------------------------------------------------------------------------------------------------------------------------------------------------------------------------------------------------------------------------------------------------------------------------------------------------------------------------------------------------------------------------------------------------------------------------------------------------------------------------------------------------------------------------------------------------------------------------------------------------------------------------------------------------------------------------------------------------------------------------------------------------------------------------------------------------------------------------------------------------------------------------------------------------------------------------------------------------------------- 中午吃饭的时候看了《金陵十三钗》的预告片,反正我没有任何意愿准备看这部集惨案、德械、狙击手、中英文交织、床戏还有所谓的人性的大片。日本人侮辱了中国人一次,我很不想让张艺谋再来一次。以俺对张艺谋的认识,在多次投机并最终归顺后,他现在成功的证明了他在电影学院“摄影”本科专业毕业是合格的,讲故事的能力是不合格的。 南京大屠杀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低谷标志性事件之一,几乎可与A股的1664点相比,那里有侵略者的凶残,也有当时统治者的腐朽、怯懦、无能、绝望、求和求战首鼠两端,也有中国民众被时代长时间跌停阴跌羞辱后的麻木、忍辱偷生、任人屠杀,但更重要的是,经此浩劫,中华民族临死地而后生,重新焕发出民族的力量,如同凤凰浴火,九死一生终于涅槃。终于,我们想起了我们是黄帝之胄神明种,风虎云龙,万国来同,天之骄子吾纵横。 所以,我觉得,南京大屠杀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最深的,最血淋淋的伤口,是无数内因外因凝结成的巨痛,也是民族从沉沦到复兴否极泰来的转折点,是一部伟大史诗的悲剧序幕。这个创伤如果现在没有能力揭开,就不要为了商业目的将它揭开,还不如让它继续阵痛下去,给整个民族警醒。 以强奸、床戏、宗教、救世祖般的西方友人、妓女、德械师、狙击手、拯救大兵瑞恩还有更恶心的人性为卖点,轻浮的描述这场悲剧而换上座率和金钱,是对这段历史最大的不尊敬。
132 次阅读|7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5 22:18 , Processed in 0.031287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