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考古队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所谓“大都无城”,我是这么想的
热度 14 猫元帅 2016-7-18 15:24
“大都无城”是二里头考古队队长许宏新书的名字。这书我还没看,因为还没有买,谁要是有,借我看看。 我只说说我对古城防御设施的看法。当然都是我的想象,没什么实际的依据,找依据很累的。 远古时代,还没有城市,只能叫聚落,也可以叫村。后来随着社会发展,村子越来越大,人口和设施越来越多,就可以叫做城了。那么一个城,需要防御什么呢?人类社会嘛,首先是要防御敌人、其次是防野兽,另外可能还要防洪水。以远古时代的生产力来说,我觉得挖壕沟是最早的防御设施。因为挖沟比较容易。但是沟这个东西防御力有限,我估计古人除了挖沟之外还会用栅栏、鹿砦之类的东西加强。后来筑墙技术发展了,才逐渐发展出城墙这种东西。墙毕竟比沟难以逾越。 自从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统治者一定是优先保卫的对象,所以最早的城,实际上只是用来保卫最高统治者的,也就是后来的皇城。其次,要保卫的是头领所占有的生产生活资料。比如一般等价物、奢侈品、贵重原材料等等,也就是所谓的府库。以及王公大臣等统治阶级。后来就叫宫城。 在古代社会,人口就是财富的来源,无论是粮食生产、日用品生产还是战争,都需要人口作为支撑。说白了就是谁人多谁有优势。那么如何保有大量人口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人都圈起来。减少流失。但是这种圈起来,和保卫统治者是不同的。所以早期的城市,不能叫内外城,应该叫城和圈。城用墙围起来,而老百姓住的圈,可能仍然是用壕沟和栅栏。后来的城市,其实都是这种布局。只不过圈的防御设施和城变得一样了而已。当然圈这个词不好听,就叫郭吧。但是这个不能叫无城,对吧。 那么有没有实例呢。有啊。但是中原王朝由于生产力发达,所以城市布局变化也快,对于远古遗存抛弃的比较早。但是不要紧,我们可以到社会发展落后的地方去寻找。比如北方游牧民族那里。我们知道,古中国的很多习俗,在北方少数民族那里保存了很长时间,建城也是。最典型的就是辽上京的布局。契丹人的南城就是一座设施很完备的城,而所谓的汉城,也就是北城,其实就是一个土墙围起来的圈而已。另一个例子就是清北京城,八旗驻扎北城,拱卫皇宫,汉人全部迁到南城,实际也是古代城市思想的遗留。 不但在国内,国外也有例子。就是在日本。日本的城,就是典型的城郭形式。大名居住的城防卫设施完备,而城下町则是简单的土墙而已。
871 次阅读|9 个评论
分享 ZT老官山汉墓
热度 16 坚持到底 2015-1-11 16:20
简介:成都老官山汉墓位于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土门社区卫生站东侧(当地俗称“老官山”)。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其进行了抢救性的考古发掘,共清理西汉时期土坑木椁墓4座,出土漆木器、陶器、铜器和铁器等620余件文物。该墓葬内发现920支医学竹简,部分医书极有可能是失传了的中医扁鹊学派经典书籍。4台蜀锦提花机的模型,是第一次出土完整的西汉织机模型,填补了中国丝绸纺织技术的考古空白。 凤凰纪录片
749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号外】萨苏去打捞“致远”舰啦
热度 30 常挨揍 2014-10-3 16:26
今年又是甲午年。 只是不知道鲶鱼能下海么 丹东黄海追寻北洋海军忠骨   9月30日是我国第一个烈士纪念日。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65周年之际,我们仍然不能忘却,黄海海域曾留 下北 洋舰队四艘战舰和600多名将士的忠骨,怀念那伴随大潮起落、惊涛昭示的壮烈。   今年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据媒体报道,考古人员在丹东黄海海域发现一艘体量在1600吨左右的沉船。该海域正是历史上著名的甲午海战的交战区,考古队认为,该船是中日甲午海战沉没的战舰,暂被命名为“丹东一号”。   北洋舰队有四艘战舰都沉没在交战区,它们是致远、经远、超勇和扬威舰。目前,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已经对这首沉舰进行了数月调查,并发现一大批遗物。通过这些遗物,专家分析,这艘甲午沉舰应该是海战中最悲壮的致远舰。   甲午沉舰覆盖了3米厚的淤泥   据华西都市报记者了解,发现沉舰的具体位置在丹东的海洋红港区,即甲午中日黄海决战发生地的大鹿岛海域。   通过物理探测手段和潜水调查作业,水下考古队员发现了木板、铁板、煤块等大量遗物,一些铁板边沿均带有铆钉孔,金相分析为炒钢锻打。作 为战舰的关键证据,考古队员还在水下发现一门铁炮。由于覆盖3米以上的淤泥,只有零星的铁甲边缘和碎片微微突起于泥沙之上,还都附着大量的海底生物和鱼 网。   为此次水下考古,9月4日,我国首艘水下考古工作船“ 中国 考 古01”号在山东青岛举行首航仪式,其首航的目的地就是为丹东大鹿岛海域,第一个任务就是开展对这艘甲午沉舰的考古活动。这艘战舰的发现,始于去年10月 份丹东港集团在进行新港航道开挖工程,当时在预计航道中心线偏左侧位置,发现一条钢制沉船残骸,并将其中一块残片打捞出水。随后,丹东港集团立即将这块舰 体残片送到北京,请相关专家进行初步鉴定。当时海军史研究会会长陈悦、知名旅日学者萨苏都参与了鉴定工作。3月16日,又有十余件打捞上来。   萨苏说,当时专家根据打捞起的舰舷钢板尺寸,初步推论,比较接近 英国 船厂使用的板材。同时,经国家水下考古中心技术鉴定,各项指标都与北洋水师时代舰只特征吻合。   身份确认多项证据指向致远舰   那么这艘沉舰到底是超勇还是致远?从目前来看,已发掘的遗骸中,多项证据指向致远舰。一是沉没地点, 日本 甲午战后记录的致远舰沉没地点,与现考古发掘的地点一致;其次,考古队员在水下曾发现一块方形的舷窗,只有致远舰上有方形的舷窗;最具说服力的是发现的一门11毫米的10管格林机关炮,也是致远舰独有。   萨苏说,如果要判定这艘沉舰的属性,大体需要三个方面的资料,第一是摸清这艘沉舰的结构,长宽高是多少,可大致推测是哪一艘舰;第二, 出水带有文字的标识物;第三,出水特定的东西,比如是超勇或者致远舰上独有的东西。参与该项考古工作的专家表示,从目前证据看,已基本可确定这艘沉船就是 致远舰。   ◎待解谜团   1、沉船被压石头 日本意在破坏中国风水?   围绕这艘沉舰,还发生了一件至今让专家无法完全解释的现象。陈悦说,考古队员发现沉舰上整个甲板铺满了一层石头,且石头都非常巨大。为何这些大石块会出现在沉舰的甲板上?   萨苏说,有可能是日本用石头压住舰体,防止沉舰被海流冲走。但陈悦更同意另外一种观点,即日本以石头镇压中国风水。陈悦说,有专家提 出,日本熟悉中国的风水文化,把石头压在船上就是破坏掉中国的风水,同时还有压着北洋海军乃至中国永世不得翻身的意思。据称,日本在甲午战后吞并 朝鲜 的过程中,也曾将钢钎钉入朝鲜的皇宫和山峦,意在切断朝鲜“龙脉”。   萨苏并不认同这种说法,不过陈悦还提出了另一种解释:即当时有一种打捞沉船的方式就是先倾倒石方,然后凭借石方的重力再把沉船浮上来。因此这些石方有可能是日方打捞沉舰时用的,但是后来因故打捞计划取消石方则全部倾倒在船上。   陈悦说,对于这艘甲午沉舰上的石方谜团的解开,还期待更多的考古发掘和文献资料解读。   2、锅炉盖 能否解开致远沉没之谜?   黄海决战,致远舰沉没后,朝野震惊。光绪帝曾为邓世昌书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但是,致远舰究竟是怎样沉没的,至 今还是一个谜。广为流传的说法是中鱼雷沉没,即战中邓世昌率舰向日舰吉野撞去,但致远被鱼雷打中沉没。但是“致远”沉没时与日舰的距离尚未进入鱼雷的有效 射程,否则“致远”舰也极有可能早已向日舰发起了鱼雷攻击。   近年来,有研究分析,致远的沉没很有可能是当日因为水线附近被日本的大口径火炮击穿,锅炉被击中,从而发生了大爆炸沉没。另一种解释认为“致远”的沉没是因为舰内进水过多,海水漫进了锅炉舱引起大爆炸所致。   恰巧,在此次的水下考古中,还发现了一个直径2米的锅炉盖,而且这个盖子是在离舰体30米的地方发现的。陈悦说,对于致远的沉没真正原因,恰恰需要通过发掘需要通过佐证。
1304 次阅读|18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6 15:56 , Processed in 0.020699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