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郭汝瑰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郭汝瑰,很多事情没有想明白
热度 3 gordon 2017-5-25 09:03
郭汝瑰,当作战厅厅长的时候,估计在哪儿 “胡出主意”呢,所以很多事情估计他没有想明白 很简单一个事情,碰到 “张鼓峰事件” 这种事情应该怎么办 尾高龟藏 vs 加仑将军 这个尾高龟藏啊 *********************************************************************** 呵呵,所以说,在抗日战争后,蒋介石就不应该打内战嘛 *********************************************************************** 联合政府当时,也不是 英美派反对,甚至也不是蒋介石反对 而是 陈立夫、陈果夫 反对 ,党务部门 反对 因为他们比较清廉,也没有什么额外的收入,所以想多占几个职位。联合政府,就像少数民族,要按比例占几个岗位 准确的说法,应该是 国民党发动了内战 *********************************************************************** 我们现在 媒宣的说法是 蒋介石发动了内战 这种事情,哪可能是一个人决定的 *********************************************************************** 不论,二陈 多清廉 ,不论他以后是否 养鸡度日 他们发动了内战,屠杀了中国人民 仅此而已 *********************************************************************** 注: 后来的那些,都是斗争的需要。篡改了 公共空间中的话语。 蒋介石发动了内战;国民党反动派,不是国民党的全部 实际上是 cc ,陈立夫、陈果夫
42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郭汝瑰,陈诚这一帮人都不行
gordon 2017-5-24 17:58
这个事情,我想了想,发觉 陈诚这一帮人都不行。 这不是总参谋部能搞定的事情。 他们就像 张学良 拿下 杨宇霆以后的那些娃娃 , “ too young , too simple , sometimes naive” 他们那一帮人里边,还有 石祖黄 这个傻逼 (坦克装甲兵 ) ********************************************************************* 粟裕 先打了整编七十四师,后打了 胡琏的 整编十一师, 没招儿, 我是没招儿啊 ********************************************************************* 郭忏是陈诚任六站区司令长官时的参谋长,一直是陈的亲信。 (陈诚是参谋长,白崇禧是国防部长) 郭汝瑰上台的时候,第三厅就归 刘斐指导了。(刘斐是参谋次长, 刘斐是桂系,为了平衡白崇禧 ) 作战厅这个差事,出力不讨好。打赢了是军事主官的光荣,打输了是参谋的责任。 ********************************************************************* 1946年4月10日,郭忏调任武汉行营(主任程潜)副主任兼参谋长。期间曾与新四军李先念部协商过停战事宜。5月31日,国民政府根据美国军事顾问的建议成立国防部,郭忏调任参谋本部(总长陈诚)参谋次长,主管人事。 郭忏主要负责指导第3厅 (厅长张秉钧,办公室主任宋达,总务组组长涂叙五,第1处处长许朗轩,第2处处长李树正)和第4厅(代厅长杨业孔,办公室主任韩定远,总务组组长张汇川,第1处处长陈达,第2处处长王金科,第3处处长梁筱斋),此外 他还兼任总长办公室主任 (秘书长颜逍鹏,第1科科长张一为,第2科科长张家闲,第3科科长钱汉佐),至11月将兼职移交钱卓沦后专任参谋次长。同年7月13日,郭忏获颁二等云麾勋章。11月又当选国民大会的军队代表。 1947年 3月14日获颁河图勋章。6月7日,郭忏调任联合勤务总司令部总司令。 联合勤务总司令部是国防部成立后的新设机构。在抗战时期,由于军政部负责的生产、储存和后方勤务司令部负责的分配、运输、补给多次之间多次产生矛盾,双方又利用职权互相攻击,经中美双方多次研究决定,为达成供应、补给业务自成一体的独立系统,以陆、海、空三军后方勤务统一办理为原则,将后方勤务司令部以及军政部所属的军需署、兵工署、军医署予以合并,改编成立联合勤务总司令部,隶属国防部,为陆、海、空三军联合后方勤务部门。该总部设总司令一、副总司令三、参谋长一。郭忏是联勤总部的第二任总司令,时任副总司令黄维、陈良、何世礼,参谋长赵桂森,副参谋长胡献昂。以周彭赏为办公厅(辖三科)主任,包钟敏为人事处长,鲍静安为外事处长,陈荫鸿为情报处长,潘茹刚为计划处长,陈简中为训练处长,高星垣为勤务处长,黄壮怀为补给处长,张科勋为物资处长(代),柳际明为工程署长,孙作人为财务署长,林可胜为军医署长,杨继曾为兵工署长,陈良为经理署长(兼),吴仲直为通信署长,郗恩绥为运输署长。此外,联勤总部还辖有六个补给区、五个兵站总监部以及十二个供应局,以保证各重点区的作战供应。 郭忏到任时,已经成立有半年的联勤机构的积弊逐渐暴露出来,如前后方脱节,关系紧张;补给不及时,制度不健全;手续混乱,差错不断;监护力量弱,物资器材损失严重;部分主管克扣勒索,指挥不利。因此,设法改善兵站业务是郭忏到任之后的首要解决问题。经过反复调查研究,郭忏于1947年6月正式实行兵站业务的改进办法,对前述积弊都有针对性的加以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接着郭忏又对健全联勤教育机构、完善后勤军官教育制度、加强联勤人事管理,以及对于联勤部队的分期调整、裁减员额等制度都有所改革。 1948年1月1日,政府酬其辛劳,特晋授一等宝鼎勋章。当陈诚前往东北指挥军事后,郭忏为扭转东北战局,又将工作重点全部转向东北,以保障东北国军各部的补给供应。1949年1月,国防部根据形势需要,命令联勤总部在上海、重庆、台湾设立指挥所,分别由副总司令张秉钧、何世礼、张知行兼任指挥所主任,而郭忏奉命在南京留守。8月1日,已经下野的蒋中正为牵制李宗仁的广州国民政府,指示联勤的主要事务全部转移到重庆,由张知行具体负责各项事宜,而郭忏奉命留在广州负责一些人事。同月17日,根据国防部《撤消联勤总部并入国防部》的命令。至31日,郭忏在完成了联勤总部的裁编事宜后调任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舟山指挥所主任(副主任石觉、丁治磐),负责舟山群岛的一切军政事宜。此时的舟山驻军计有第52、第67、第75三个军,另有第45、第71、第87、第92四个独立师。郭忏到任后以石觉兼任舟山防卫司令,负责陆军指挥事宜;将国防部调来的第2舰队主力部署在长涂岛以封锁海面,加紧扩建岱山机场使之成为重型轰炸机机场。由于防守严密,至1950年3月舟山守军奉命撤往台湾为止,仅外围小岛有所战斗,主岛始终安全无恙。 东南军政长官公署裁撤后,郭忏于3月28日调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战略顾问。1950年7月31日在台北因突发脑溢血而去世,死后葬于淡水。8月28日,国民政府追赠郭忏为陆军二级上将。1952年3月8日政府颁布褒扬令。全文如下: 总统府前战略顾问郭忏,志行沈毅,操履坚贞,起自偏裨,洊膺专阃,历预北伐剿匪诸役,理戎训士、允协机宜。抗战军兴,转战鄂西一带,胜利后,整军复员,均著功绩。嗣长联勤总部建立国防工业,筹供军品补给,三十八年调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舟山指挥部主任,尤能达成任务。方期益展勋猷,为国宣力。乃以积劳致疾,赍志溘逝,追怀曩绩,轸悼弥深。应予明令褒扬,用彰政府笃念忠勋之至意。此令。总统蒋中正,行政院院长陈诚 郭忏原配蒋氏(浙江诸暨人,1916年在诸暨去世),续娶斯璘(浙江诸暨人,1988年7月11日在台北去世)。其中蒋氏育有一女,名郭素文,留居上海;斯璘育有一子,名郭晨,居于台北 ********************************************************************* 哈哈哈
64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关于那个人在军事学中的贡献
热度 1 gordon 2014-9-15 18:06
倒不是讲武堂的人、黄埔的人不知道仗该怎么打? 而是有个实力对比的问题,人家这么弄,你也这么弄,小孩和大人比力气,这就很可笑了。 常规来说,军事学是不考虑社会问题的, 一个毫不动摇的观点,军事因素足以解释大多数军事事件。 事物是复杂的,对此观点的阐释并非有意轻视其他因素的重要性,也不是排除复杂的因果关系,而是希望对军事事件的内因理所当然地给予更多也更显著的注意。 正是因为现实中,敌我双方物资差异过大这么一个条件,要解决军事上的这么一个问题,就需要一些很特殊的方法。 而某人首先论证了 割据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后来还有什么创造平原的“人山”,改造地形运动。 哪都是一篇论文一篇论文写出来的,不是凭空出来的 ,明白。 那还有一个问题啊, 它的山地战为什么会占有优势呢? 山地战之所以有优势,是因为 我们的通信和工兵能力比国民党强,呵呵 甚至比日本人都强,呵呵 据郭汝瑰 回忆,郭汝槐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工兵科的,也就那样,还跟中国学员保密,呵呵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郭汝瑰退学,回国。 郭汝瑰是1931年回国的嘛,所以郭的信息是比较新的。 也就是说日本侵华之前,工兵水平不比中国强多少。 因为日本资源偏少,日军不太注重后勤,偏精神动员。 七七事变的发动者 牟田口廉也 指挥的进攻印度的“英帕尔”战役,后勤也是很烂的。 据此推测, 日军从 九一八事变 到 七七事变 之间,后勤能力没有太大变化。 抗日战争中有两个显著的事实,日军的通讯和工兵能力不如我们。 至于为什么,这就不知道了。 很少有人知道,在民国时期,曾经有一所大学 执中国社会学的牛耳,那就是上海大学。(现在早已停办) 注:它其实在三个方面在民国都是首屈一指: 社会学、工兵、通讯能力 。 1955年授衔,唐哲明少将 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工兵科的,1928年毕业。 ××××××××××××××××××××××××××××××××××××××××××××××××××××××××××××××××××× 学理工的人就是这样,爱从硬杠杠的角度看待历史。 个人见解,扯一些闲话。 注:其实他还是一个很早就意识到 宣传重要性的人,当然他也当过 国民党中央 代理宣传部长,还是中央执委 。 可能跟 第一次世界大战 这个时代背景 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新闻宣传战 就很厉害了。 1926年1月,国民党于广州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再次当选为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同时,中央常委会批准 , 继续代理 国民党中央 宣传部部长。
367 次阅读|1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18 14:03 , Processed in 0.022193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