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概率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一生碰见的都是好事,呵呵
热度 2 gordon 2017-3-11 03:24
王小波在《欣赏经典》中写道:「在一生的黄金时代里,我们……只看了八个戏。现在有人说,这些戏都是伟大的作品,应该列入经典作品之列……这对我倒是种安慰……但我也有点怀疑,怎么我碰到的全是经典?……芭蕾和京剧我不懂,但概率论我是懂的。这辈子碰上了八个戏,其中有两个是芭蕾舞剧,居然个个是经典,这种运气好得让人起疑。根据我的人生经验,假如你遇到一种可疑的说法,这种说法对自己又过于有利,这种说法准不对,因为它是编出来自己骗自己的。」 宗教信徒也该有这种疑心:在成百上千种唯我独尊、互不相容的宗教中,你因为出生环境的缘故碰巧信奉的那个居然恰好就是掌握真理的那个,运气实在比王小波还好得多。 ***************************************************************************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jk3NzM1NTY0/v.swf
176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那谁,给我换一枚硬币呗!
热度 31 独角兽 2016-5-29 15:18
当一连串的极小概率的负能量事件接踵而至时,我的心理历程通常是这样的: 倒霉了:小事,幸亏没有更倒霉;哈哈哈,谁让俺有欣快症呢! 又倒霉了: xx 失意, xx 得意,最近有啥好事要发生吗? 又又倒霉了:这次真的是天要降大任于我了吗?没关系,我坚强,能经受住考验。 又。。。。。又倒霉了:开始怀疑人生。这不科学啊,不符合概率论啊。是不是哪位 super power 看我没有心存敬畏,要连环耳光打服了我算啊。是不是我只要难过,只要哭出声音,只要认输,耳光就会停止了啊?可我真的不知道在哪一点上认输啊,我觉得我还能再抢救,哦,不,再坚持一下。 如果你连续扔硬币, 99 次都是反面,那么第 100 次是正面的概率是多大?乐观的估计,应该很大, 100 次都是反面的概率太小了;独立随机的概率告诉我,其实还是 50% ;但是,再好好想想,我们是不是该怀疑硬币不是公平的,有可能两面都是反面,也有可能是被 super power 下了咒语。如果真是这种情况,我想说,请给我换一枚硬币吧!我一直都那么努力,那么坚信,考验也要适可而止啊!我想要的生活不可能是在硬币立起来的时候才能实现吧!就算不能实现,也不要老是增加我笑着生活的难度啊!
105 次阅读|18 个评论
分享 一本经典教材的要素(转)
gordon 2016-5-20 06:10
任何学问的入门阶段,一本经典参考书、一本习题集、几个project足够了。 只说经典参考书,有几个必要条件。 1、概念的论述要清晰易懂。 2、例题丰富。 3、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组织书本结构。 对 于第三点,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组织书本结构,要讲解下面一系列问题。 本学科或分支最初想解决什么问题?最初的解决方法?那些关键概念和 定理的引入是为了解决什么困难?经历了哪些关键的阶段才发展到今天的成熟体系?回答了这些问题,一门学问中关键概念、定理的来龙去脉就清楚了。读者收获的 将不只是知识,还有解决科学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论。对于学生来说,后者更加重要。 国外教材做的不错,尤其是欧美的教材,特别注重概念、定理的需求过程和产生过程。国内教材在这一点普遍不好,没那个能力。 ******************************************************************************** 给 ”入门人“ 写教材,很难写。 这个需要功夫非常之深。 入门教科书,既要精彩,又要抓住一门学科的要害,否则会传达很多错误的第一印象,妨碍以后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 *********************************************************************** 像入门教科书,或者通识教育 这种东西,我都建议,全用国外教材。 国内写好的极少 注:国内的东西,就一些论文,一些实践的东西能看一下,其它的没必要看。 中国的教育是完全不合格,几乎全是狗屎 考评又不考评这个,明白吗?
10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用概率论来解释 “老年” 和中国
热度 1 gordon 2016-4-11 00:02
每天清晨一觉醒来,就如同打开了一个装满白球和黑球的罐子,每个人都得从中取出一个球来。如果取出的是白球,那一天我们就能活着,如果是黑球,我们就得死去。罐子里黑球的比例并非每天都一样,而是随着我们老之将至而在不断地增加。。。但是白球是摸不完的,于是,我们中的有些人就得日复一日地再摸上许多年。 ——— 奈曼 其实我们的机会窗口并不大,年轻的时候,有限的机会面临着众多人口的竞争,表现为类似 “高考、户口” 这样的问题。 底下,老年人越来越多,养老的负担就上来了。 时间窗口并不大,这就是hard 模式 所以要多努力。 注:网友经验总结的 hard 模式,但是没有建立起一个数学模型,说服力不强。
24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早年苏联的概率论课本
gordon 2016-4-10 14:28
伯恩斯坦的《概率论》既通俗易懂又有一定深度。不仅是理科生的教材也是数学家的参考书。因深受读者喜爱,该书连连再版,第四版也是最后一版出版于 1946 年(原计划 1948 年出版第五版,因伯恩斯坦拒绝删除有关生物学应用之章节而未果)。该著作曾多年作为俄罗斯概率论教材,对概率论在俄罗斯传播和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 然而 伯恩斯坦本人并非优秀概率论教师。 柯尔莫戈洛夫聘其为莫斯科大学数学力学系教授,并带了 3 名研究生。但 伯恩斯坦同高斯 (C. F. Gauss, 1777 — 1855) 一样,属于“个人数学家”,他不愿意做学术报告,其报告也枯燥无味,不能用自己的数学思想吸引听众。 柯尔莫戈洛夫邀请他尽量参加系里教学和科研活动,可他仅为一届本科生讲授了概率论课程,其思路很是独特,但教学效果不佳。 ********************************************************************************** 伯恩斯坦是奈曼的老师,那时候伯恩斯坦才35 岁,还是个讲师( 当时伯恩斯坦正在攻一个大问题 ) 基本上,奈曼的水平不如 柯尔莫戈洛夫。 注: 伯恩斯坦是一个犹太人,由于某种原因,他拿了双博士学位,谋生的需要。 他第一个博士学位是在巴黎大学拿的,太洋了 (不适合在国内混,你懂的) 后来在乌克兰又拿了一个博士学位 他是犹太人,受歧视,好像是 ********************************************************************************** 伯恩斯坦 ( С.Н.Бернщтейн , 1880 — 1968 ) 伯恩斯坦1893年毕业于巴黎大学(时年仅13岁),1901年毕业于巴黎综合工科学校,具有双博士学位(1904年在巴黎获数学博士学位,1914年又在哈尔科夫大学获纯粹数学博士学位)。1907-1933年任教于哈尔科夫大学。 伯恩斯坦跟 卡尔·皮尔逊,他们是一条道的 真正的源头在勒贝格这儿,还能延伸到 “博雷尔” 哪儿 卡尔·皮尔逊的儿子 埃贡·皮尔逊 和 奈曼合作的时候,数学很差。也不要指望费舍, 费舍数学更差。 就 奈曼数学好 ,奈曼早年不是干统计的, 他早年的兴趣在测度和积分上,就是勒贝格哪儿。 埃贡·皮尔逊、费舍,数学都不行 。 奈曼是因为崇拜 卡尔·皮尔逊 ,所以跑哪儿了 ********************************************************************************** 奈曼的工作跟农学是分不开的,他是统计助理。 有点像国企里面的统计员,就是干那种活儿 我们都是干管理的,我一个哥们干统计的 伯恩斯坦发表过 “风力与农作物总产量的关系”
50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我学习数学的岁月是从概率论开始的
热度 4 gordon 2014-2-19 16:55
其实爱坛才是我学习数学的第一源泉。 人总是和偏见做斗争的,自己的切身体验对于看书特别有用。 所以,Feller的名著:《概率论及其应用》一出现就抓住了我的眼球。 后来不知道怎么七拐八拐,找上了 莫绍揆 ,其实我的长项不在数学,我也不是数学专业的,只是我喜欢读罗素的书罢了。 读罗素的书也很麻烦,罗素的书是建立在批黑格尔的基础上的,而国内真正能讲黑格尔的人也不多。 还是人大的一位老师把黑格尔给我讲懂了,然后看罗素的书才突飞猛进的。 但罗素在数学方面是有缺憾的,莫绍揆 正好补了他的缺。莫绍揆 是希尔伯特的合作者 P.Bernays 的学生,他在瑞士上的学,对哥廷根学派熟悉的人都知道瑞士的厉害。德国马克贬值,很多德国名教授都是在瑞士任教的。 就是这样。 ×××××××××××××××××××××××××××××××××××××××××××××××××××××××××××××××× Feller的名著:《概率论及其应用》 也是历经坎坷 五十年代,我国采用的概率论教材,多为苏联数学家格涅坚科所写的“概率论教程” 。此书作为教材并不十分理想。许先生建议在无力自编好教材的情 况下,可先翻译一些外国(包括西方国家)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以应急需。当时W.Feller所著的“An introduction to probability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s”出版不久。许宝騄先生建议试译。 许宝騄也是钟开莱的老师 ×××××××××××××××××××××××××××××××××××××××××××××××××××××××××××××××× 符号这个东西啊,没有生活经历是学不了的。符号这个东西啊,跟政治学、心理学、思维科学有很大关系,呵呵 想学符号这个东西啊,政治学、社会学、脑科学、心理学 必须很强 ,这个不夸张。 我的符号论 学自 李幼蒸 ,逻辑实证主义主要是卡尔普纳的书, 政治学、社会学 就是芝加哥学派,还有法国的社会学派 ×××××××××××××××××××××××××××××××××××××××××××××××××××××××××××××××× 数学没什么东西,就是逻辑推理、形式化、符号系统、基本上就这样。 数学和应用关系很密切,即使是纯数学的开端,黎曼几何突破了欧式几何的空间概念,与此同时,在英国,法拉第和麦克思维的电磁学也改变了牛顿的空间概念。 英国的科学一直很强,只是后发国家着急追赶,不想孤立的解决问题,想有一个统一的解决框架,所以对理性过于推崇了。 我们对英国在科学史上的价值大大低估了。 通用解法这个事啊,笛卡尔最早整过,思路还是错的。莱布尼茨的思路是对的,但莱布尼茨没整理出来。 在纯数学之前,工程领域里的经验规律英国已经在用了。纯数学的诞生,英国也是助产士。
669 次阅读|1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6 03:51 , Processed in 0.026669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