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李希霍芬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说一说观音土
热度 27 席琳 2014-1-1 12:09
2013-12-31 说起目前最为时髦的吃包子,看到过三篇博文,一篇是菩提树花开《想起荒年吃观音土的日子》,一篇是刘国振《观音土可以当盐吃?路遥平凡的世界的一处败笔》,最后一篇是《我所经历的死亡之十,胖子、狗和三姨妈》。其中都提及到咱中国各地的老百姓在荒年时赖以充饥的观音土是什么的问题。三个人也似乎都是过来人,现摘录如下: 《想起荒年吃观音土的日子》:那年,我还小,五六岁?六七岁?反正我清楚地记得,大旱年家家颗粒无收,树皮树叶、草皮草根,天上飞的,水里游的都被人吃光了。不少大人饿得停停走走,走走停停,到几十里外的山下挖观音土。一天,我家的一个男亲戚送来了一包观音土。他小心翼翼打开布包,黑黑的油光瓦亮,多少日子没有见到一滴油星了,真想马上就能吃到这油冒冒的黑芝麻糕。我急急吼吼的等着,妈妈倒先吃上了,她要先试试有没有毒,然后才给我嘴里放了真正一点点。开头只想着一定好吃,嚼嚼才醒过味来,这那是什么糕啊,就是土,一股腥里巴叽的泥土。可毕竟是干货,不由分说已经下肚了。因为那时天天喝的是稀汤,几岁的孩子就能喝三四大青边碗,一转身就又饿了。可妈妈藏起了观音土,谁也不让再吃。姐姐告诉我,妈妈讲了,吃多了要出事。什么叫出事?姐姐也不明白。果不其然,后来真的死人了,是毒死的是胀死的没有人追究,真可怜啊 ! 《观音土可以当盐吃?》: 观音土是什么呢?在我们家乡,有一种黏性的土,棕红色,俗称胶泥,是和泥打土坯必不可少的东西,老辈人说,那就是书上常说的观音土。因为这种土有黏性,不像一般土质那么牙碜,听说在旧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闹灾荒时,穷人饿得实在难以忍受时,就用它来暂时充饥。但没有听说过把它当盐来吃的,因为它并没有咸味。查阅资料,《现代汉语词典》对观音土的注释是:一种白色的黏土。也叫观音粉。搜索网络资料,介绍则较为详细:观音土也称高岭土,又名甘土、皂土、陶土、白泥等,是以蒙脱石为主要成分的粘土矿物,是陶瓷制品的坯体和釉料以及粘土质耐火材料的重要原料。在旧社会,大灾之年断粮时,常有饥民靠吃观音土充饥。但观音土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也没有营养,食后容易腹胀,导致大便困难,少吃虽无大碍;吃多了则有生命危险 。 《我所经历的死亡》: 沈赞桶就是饿死的一个 老光棍 ,吃观音土,然后就胀死了。我第一次见到观音土,是太平河修大桥时候,我们天天在工地上玩,工人说挖出了大方的观音土,是灰白色的,印象中非常细腻,胜过我们的皮肤。由于它类似超自然的细腻,加上深埋在地底,绝望的人们当然可能这样想像,它是老天深藏的救人的食品。 据说明末陕西闹大饥荒,人们什么能吃的东西都找不到了, 穷人无物果腹,在山间发现一种类似面粉的粉末状矿物,手感细腻,煮而食之有饱腹感。大家以为是观音大士看大众饿不忍心而实施的善举,遂命名观音土。 由于这种土要吃干的,所以又叫胶泥瓣子 。 崇祯三年( 1630 年),陕西巡按马懋才在《备陈大饥疏 》中记载 说: 臣见诸臣具疏,有言父弃其子,夫鬻其妻者,言掘草根以自食,采白石以弃饥者,犹未详言也,臣今请悉为皇上言之。臣乡延安府,自去岁一年无雨,草木枯焦。八九月间,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其粒类糠皮,其味苦而涩。食之,仅可延以不死。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诸树惟榆皮差善,杂他树皮以为食,亦可稍缓其死。迨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其山中石块而食。石性冷而味腥,少食辄饱,不数日则腹胀下坠而死。民有不甘于食石而死者,始相聚为盗,而一二稍有积贮之民遂为所劫,而抢掠无遗矣,有司亦不能禁治 。 其实所谓的观音土,就是粘土,古称白石,北方俗称胶泥,或胶泥瓣子,南方称为 白鳝泥,或白泥巴,学名为高岭石( Kaolinite ),是一种含铝的硅酸盐矿物。理想的化学式为 Al2O3-2SiO2-2H2O ,其主要矿物成分是高岭石和多水高岭石。其中高岭石这学名,是颇有代表性的一个出口转内销的科学名词,来源于中国江西省浮梁县(历史上瓷都景德镇 为其下属的一个镇) 鹅湖 镇 高岭村 。 高岭村位于瓷都景德镇东北 40 公里处,是古代景德镇制瓷业最主要的原料产地。数百年大规模的高岭土开采,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和人文古迹,主要有采矿遗址、淘西坑、水口亭、东埠古街、古码头等,尤其是高岭土白色尾纱堆积蔚为壮观,被誉为青山浮白雪 。 这和康熙时期一个叫 殷弘绪 ( Père Francois Xavierd' Entrecolles ; 1664 年- 1741 年)法国籍传教士以及百年以后慕名而至的一个叫李希霍芬( Ferdinand von Richthofen ; 1833 年- 1905 年)的德国著名地质学家有关系。虽然高岭士的英文这一名词是曾专程抵达景德镇考察的李希霍芬创译,依据却是殷弘绪首次传去西方的高岭汉语读音 。 李希霍芬曾为中国地质、地理之研究,作了奠基性、开创性的贡献,尤其为当时的中国带来了近代西方地学、甚至整个自然科学的思想和方法,他是近 代中国和西方国家科学交流的重要先驱 ,对近代中国地质学、地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他于 1868 年 9 月曾到中国进行地质地理考察,直至 1872 年 5 月,将近 4 年,走遍了大半个中国( 14 个省区)。回国之后,从 1877 年开始,先后写出并发表了五卷并带有附图的《中国 -- 亲身旅行的成果和以之为根据的研究》。这套巨著是他 考察的丰富实际资料研究的结晶,对当时及以后的地学界都有重要的影响 。李希霍芬首次 提出中国黄土风成的理论,并命名了举世闻名的中国丝绸之路 。 1869 年,李希霍芬到景德镇考察,著文介绍高岭土,音释成 Kaolin 。从此,凡与高岭村所产性质相同的瓷土,统称为高岭土 。 殷弘绪因为和江西巡抚郎廷极(郎窑红的创始人)私人关系极好,曾在中国景德镇居住过 7 年,并先后于康熙 51 年 (1712 年 ) 和康熙 61 年( 1722 年)写信给法国的传教士,全面揭示了康熙晚期景德镇民窑的制瓷工艺水平。详细地介绍了景德镇民间传统制瓷工艺、瓷器的原材料和瓷器的制作方法,包括制胎原料工艺、成型工艺、装饰方法以及烧成工 艺。 此信传播开后不久的 1768 年,法国在利摩日地区发现了与高岭村类似的瓷土矿。自此,法国继德国之后,开始进入烧制真瓷器的时代。因此殷弘绪被尊为法国的陶瓷之父,在世界陶瓷史上大名鼎鼎,却也长期被国人辱骂为 披着传教士外衣的刺探商业情报的殖民主义分 子, 而在中文世界名不见经传 ,尽管在他死后,连骨头都埋在了北京。 1961 年秋后,全国很多省份开始走出饥荒,而四川省还处于严重的饥饿之中。 1961 年 8 月 31 日,四川省委整风整社达县工作团检查组,提交了一份渠县群众挖吃观音土的调查报告 。摘要如下: 六月下旬,大峡公社文兴大队的 20 多户人家,有 15 户在蒲家山挖观音土吃。七月中旬,挖土的人愈来愈多,蒲家山一处不够挖,就去太公石、河底子去挖。七月底、八月上旬更加严重,挖土吃的已扩大到三个区十八个公社。 我们在蒲家山、太公石、河底子、龙凤咀等四处调查的结果是,被群众挖空的土估算为 400 多立方米,挖土的约有一万人次,挖走的土 50 万斤左右。群众在挖土的过程中,由于坑少人多,还需要在烈日之下排队等候。路远的人为了不在当日爬过高山之后再挖土,头一天就住在山上的沙郎庙学校过夜,第二天早挖早走。这所学校每晚有四五十人住在这里,最多时有 100 多人。新河公社三大队派一老农专门挖土交给队里,队里给他记工分。由于饥饿,不少人边挖边吃。有的小孩由于天热和饥饿,昏倒在地,挖好的土也背不回去。挖土时还造成塌方,压伤了人。 群众把挖回的泥土,经过发水、磨细等简单处理后,就渗合着南瓜花、丝瓜花和其它野菜等做成粑来吃。有的地方还有人卖土粑的。庆丰大队 262 户人家当中,就有 214 户、 755 人吃过泥土。截至 8 月 23 日止,他们挖回 9840 斤观音土,已经吃掉了 6768 斤,现在还继续吃。吃土后普遍反映肚子疼,屙不出,有的诱发了不少疾病,有 6 人死亡。据对三个生产队的初步调查,吃泥土致死的就有 13 人。 观音土(即白泥巴,其中含有大量的氧化铝),由于颗粒细腻,给人以面粉的感觉,但它不含一点粮食中的成份,连动物也不吃。从 1959 年春开始,四川很多地方有大吃观音土的记载。北川县游坪公社马鞍山农民 1960 年冬到 1961 年春就大量挖吃观音土。这期间曲山、白泥、旋坪等公社多处发生群众挖观音土吃的严重情况。 从理论上分析,高岭石的化学成分应为:二氧化硅 ( SiO2 ) 46.5 %,三氧化二铝( Al2O3 ) 39.5 %,水( H2O ) 14 %。纯净的高岭土外观呈白色或浅灰色。含杂质时呈黄、灰、青玫瑰等色软泥状,颗粒细腻,状似面粉。 其实,高岭石 是南方(德化窑)制观音瓷像供奉和北方庙里塑观音泥胎时经常用的一种土,所以才称之为观音土。遍布南方的红黄壤尤其是砖红壤和赤红壤,其粘粒部分都含有大量的高岭石和氧化铁,因为了三价铁的关系,所以呈现出红颜色。北方的胶泥,也是含有稍许铁锰杂质的高岭石,根据氧化还原的不同和杂质的多寡,呈现纯白、青灰、到棕红等不同的颜色。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1945 次阅读|5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5-15 00:48 , Processed in 0.023948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