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君主制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法国大革命为什么具有君主制的特征?
热度 1 gordon 2015-5-23 17:15
注:因为傻叉很多,呵呵 大革命爆发不足一年,米拉波(1)就暗自写信给国王说:“请你比较一下新旧形势,然后你会觉得安慰并重新燃起希望,因为国民议会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法令显然有益于君主制政府。高等法院和三级会议省取消了,教士没有了,特权阶级和贵族等级也没有了,这些可都不是小事!只成立了一个公民阶级。一想到这个,宰相黎塞留不但觉得欣慰,而且非常高兴,因为这种平等对执行权力更有利。为了加强国王权威, 数届专制政府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这些努力所取得的成就还不如这场革命一年的成就大 。” 法国大革命的目的,是变革旧政府并废除旧社会结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它必须同时向现存的所有权力发起进攻,把一切公认势力都打垮,以新的风俗习惯取代各种传统习俗,把根深蒂固的顺从思想从民众的头脑中彻底清除。 在这些断壁残垣之下,其实隐藏着一个庞大的中央政权。在此之前,这些权力都分散在许多从属权力机构、等级、工作、家庭、个人身上,后来这些零散权力都被集中起来,变成了如今这个集所有零散权力于一身的中央政权,这个政权是自罗马帝国崩溃以来独一无二的政权。与其说这个新政权是大革命创造的,还不如说这个新政权是在大革命将旧制度摧毁之后自动产生的。相比之下,大革命所建立的新政府确实要脆弱一些。不过,跟大革命所推翻的所有政府相比,大革命所建立的新政府还是要强大百倍。受同一原因的影响,大革命兼具脆弱和强大的特性 ********************************************************************* 它本来的目的是想推翻君主制的(至少嘴上是这么说),却建立了一个更为强大的君主制社会。 呵呵 注:以前讲过这个事,袁世凯梦寐以求的事,被实现了。 它的财政脱离了海关收入,你懂的,建立了以统计学为基础的现代科学。。。 袁世凯搞不成是因为“清末新政” 对他有制衡。 ********************************************************************* 一切独*者 对这一制度叹为观止 (摘自《旧制度与大革命》第二章最后一段) 在旧制度被摧毁时,米拉波已经透过旧制度的瓦砾洞悉了新制度的轮廓。新制度虽然简单、正规、庞大,可是当时的民众却没有察觉到这个庞然大物的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民众逐渐认识了它,各国君主对它更是倍加关注。在谈到这个庞然大物时,不光是那些推动大革命的人表示赞赏,那些曾经抵触大革命的人也一样,甚至连那些曾经与大革命势不两立的人也对大革命充满了赞美和羡慕之情。 他们使不同等级的人拥有了平等的社会地位;废除贵族,让官吏取而代之;取消地方特权,建立统一的规章制度;取缔各种各样的权力机构,建立统一的政府。他们兢兢业业地忙于革命事业,并借用法国大革命的手段和准则来清除各种障碍。如果有必要,他们还会把穷人动员起来,让穷人们去跟富人作对;或是发动平民与贵族作斗争;还有可能让农民起来反抗领主。可以说,法国大革命在给民众带来灾祸的同时也教会了民众许多道理。 ********************************************************************* 注:它也没准备骗你,“儒法之争”,为秦始皇翻案(只是现在不太提这个了) 在现有基础上改的话,唯一的改法,就是从“东方专制主义”转向 西方的“君主制” 这已经是最平滑的一种办法了。(关键是把 原理 搞清楚 ) ********************************************************************* 更牛逼的是,它根本就不明白(不明白这个机制),然后走了一遍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DcxNzQwOTMy/v.swf 五百年后
15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为什么英国的封建制和同时代的欧洲大陆国家有很大区别?
热度 4 gordon 2013-10-5 01:08
答案很简单,因为他是一个吃败仗的君主,就是12世纪末,13世纪初那个约翰王嘛。 超点背的国王,接手了狮心王理查的烂摊子。1202-1208年之间,约翰王丢掉了全部诺曼底、安茹、曼恩、图棱。 其子亨利三世即位时,年仅9岁。 1219年,休伯特主政英国,始终坚持贯彻阻止国王收复法国境内属地的原则。 亨利三世的妹夫,英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西门·德·孟福尔,后来的英国贵族的领袖,曾率众打败国王亨利三世,对《牛津条例》的颁布、英国议会的诞生贡献甚巨。 而且那个地方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人少地多,好多地 都赠送给教会了。 王权衰败 至 “英法百年战争” 理查一世(“狮心王”) → 约翰 (“无地王”)→ 亨利三世(9岁即位) → 爱德华一世( 长期雇佣制 ) → 爱德华二世 → 爱德华三世 爱德华二世,骑兵败于苏格兰重步兵;到爱德华二世统治末期, 英格兰人认为骑士应采用和先人不同的方式, 进行徒步作战, 骑乘攻击应该用于战后的追击行动中去。 直至爱德华二世统治前期, 英格兰军队还维持了部分的封建特质: 一方面, 1314年英格兰领主仍自费带领大批随从征战苏格兰,以履行身为国王封臣的义务; 另一方面, 英格兰步兵则几乎都是通过征召的方式招募而来。但几十年后, 情况急剧转变, 到1322 年所有参战的领主也都领取王室的酬劳。爱德华三世在1327年最后一次发布正式的封建点召令,但领主在其随从集结的第一天就领到了他们的薪资。自1334 (或1333) 年以后, 爱德华三世麾下整支部队皆向国王领取酬劳。1346年爱德华三世按照配赋制度组织了一支远征法兰西的新军。 ×××××××××××××××××××××××××××××××××××××××××××××××××××××××××××××××× 丘吉尔指出: 英国的军事制度在爱德华一世进行的威尔士战争期间, 由撒克逊时代和整个封建时代的短期服役制转变为长期雇佣制 。 当威廉姆·华莱士和罗伯特·布鲁斯血气方刚地反抗英格兰的统治时爱德华一世已经是个白发苍苍的老者,他击败了威尔士的末代君主李威林,并顺利夺得他的王国;而后进攻苏格兰,虽然最终也未能达到完全控制苏格兰的目标,但却为今天的统一的英伦三岛打下最初的基础。 爱德华一世所做贡献: 首先,他完备了英格兰的军事制度和各个兵种。他召集了一支装备精良的重铠骑兵,并开创了长弓兵的先河。之前,西欧各国在这军事上都是重骑兵轻弓兵的,而弓兵的潜力在威力在爱德华一世的手上被充分挖掘出来。同时,他创造了先用弓兵扰乱敌方战阵,骑兵跟上冲击的战术。正是凭借他所缔造的英格兰军队和战术,几十年后其嫡孙英王爱德华三世横扫法国,取得了“英法百年之战”前期的辉煌胜利。 其次,“大宪章”制度是在英王爱德华一世时被得到了最终确定。 “大宪章”是在他的祖父英王约翰(1199-1216)手里被签定的,但当时只是个象征性的妥协文件,因为国王要维护庞大的军费开支与贵族议会苟合而不得以为之。也许英王约翰当时会想——到我孙子辈这个文件就会被废掉的,没想到在他的孙子英王爱德华一世手里“大宪章”得到了法律化并一直延续了800年。 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宪章”其实并没有削弱或者限制王权。相反,“大宪章”保证了从征服者威廉到如今的伊丽莎白女王二世一直血脉相连不断——正是因为“国王也必须遵守法律”,所以英国王室才能存在。 注:我估计爱德华一世没有想到他自己创的军事制度还有更厉害的对手 —— 民族国家。 参考资料: 《羊毛与酒——13世纪英格兰南部贸易中的两翼格局》 《大宪章》与英国宪法的起源
279 次阅读|0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30 15:21 , Processed in 0.018581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