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小人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相关日志

分享 【记忆碎片】怀旧小人书
热度 42 齐若散 2014-1-12 11:53
前注:下文是我2003年在西西河发的一篇怀旧文章,重贴于此以呼应山菊的同名日志。 我的童年,家里不特穷,也不特富,但就是没有属于自己的零花钱。我不太静,也不太好动,小朋友到我家约我出去玩时,我便玩得昏天黑地,没人约时就一个人呆在家里。在家里拿什么打发时间呢,一是吹吹短笛,二是找书看,姐姐们的课本都被我看遍了,所以,后来我上课时常常能不听讲就能脱口回答老师的问题,嘿嘿,这 是后话。 我那时特羡慕家里有书的小朋友,特别是有小人书(在我们那称之为称娃娃书)的小朋友。依稀记得有个刚搬到我们附近的一个小朋友捧着一本彩色的小人书在看,哇,天哪, 彩色的 小人书!想想我们连一般小人书都不敢奢望,哪里还敢想彩色的!于是乎,很多小朋友便围着那个新小朋友看彩色小人书。我当时比其他小朋友还小,不能挤到跟前, 只能隔老远伸长脖子看,那个馋劲就像后来我们大学时争看电视转播球赛的情景一样(现在还在想呢,幸亏当时的电视不是平面的,否则,抢不到好座位的人就不能在几乎与电视成180度的边上看电视),看的只是那份热闹,过后便苦苦思念,一遍又一遍地憧憬着自己也有这样一本好看的小人书。 为了也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小人书,我便和其他小朋友在大热天穿着短裤、光着脚到处去找蝉蜕(可以做中药),好积攒起来换钱买书!一个夏天能积攒2两就不错了,等到差不多的时候,我奶奶就拿去中药店卖了,当时一两可以卖一块九,这个价格是很好的(那时一个青工一个月的工资也才九元人民币)。我便央奶奶替我买一本小人书,后来如愿以偿,我便有了一本属于自己的小人书。书的名字是《鸡毛信》,不几天,我便把里面的内容看得滚瓜烂熟,也用此书和其他小朋友交换了一些来看, 总之,那段时间看小人书便打发了我很多时光。 因为小朋友拥有的书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又没有类似图书馆似的机构,所以,时间不久后,各小朋友只能重复的看自己的小人书了。 我虽然也在重复的看自己的小人书,但觉得不过瘾,就想了个办法来看,增添了不少乐趣:夏天,仰躺在竹床上,双手把书举起来,每次只让一张纸对着天,这样,由于光线的作用,纸两边的图案便重叠在一起,于是有了与原文内容不一样的情节,我便这样一边翻着,一边在心里自己给书编新的故事。后来在晚上看那本书时也类似地对着灯看。再后来,将这个经验交流给其他小朋友,很多小朋友都模仿着看,这样,又有一段时间我们可以相互换着看重叠的自编的故事。 两年后,因为搬家造成我的小人书丢失,我便失去了我珍贵的第一本书。 等我自己有了儿子后,我理解他渴望属于自己东西的需求,凡是他要买的小人书、拼装玩具,我都毫不吝啬地买给他,以弥补我儿时的遗憾。 童年时的小人书类似下面模样,封面和内页都是黑白的。
880 次阅读|25 个评论
分享 【记忆碎片】怀旧小人书
热度 39 山菊 2014-1-12 11:20
【记忆碎片】怀旧小人书
【侏罗纪故事】***大家一起来---怀旧小人书*** 来源:清谈天地 www.talkskyland.com 我说过很喜欢书的。最早让我喜欢的,当然是那些花花绿绿的小人书。 我是在另一个城市,我爷爷的堂弟家度过童年的。虽然那正是‘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的年代,因为年幼,并没有感受到生活的艰辛,跟大学岁月一样,留下的多是快乐的回忆。 堂爷爷排行第六,弟弟妹妹们叫他六爷爷,我直呼爷爷奶奶。他曾在一次车祸中受伤,有点驼背,而且没有生育。在广西老家领养了一个女儿,我去时她已经工作了。 爷 爷在县城的食品公司做会计,念过私塾,是我的启蒙老师。最早的记忆是有一次爬在他的驼背上去看电影,好象是王文娟的《追鱼》,从此喜欢古代美女。还记得有 一天下雨,爷爷养的四眼黑狗湿着脚回来在地板上走了一圈被奶奶赶出去了,留下些脚印。爷爷找出半截粉笔,教我把那些脚印变成了美丽的花~~~从此又喜欢上 了画画,而且后来课堂上无聊时专画古代美女。 画美女是从爷爷从单位图书室借回来的那本《三打白骨精》的小人书开始的。尤其喜欢画那妖精变成的村姑,裙上的折子在地板上练了好久才象点样子。画得最好的是头饰,那有串珠子的簪子和耳环是我的最爱。 后来又弄来本《杨门女将》,穆桂英又成了我的偶像。没事让奶奶找块旧被面系在腰上,头上插着爸爸带来的,长长的两根野鸡毛,在床上扮演穆元帅。耳朵上还不忘挂两条凤仙花或红薯叶做成的耳环。 过年总能收到些压岁钱,就都留着去小摊上看小人书。我可以在那坐很久,一两分钱一本(多根据厚度定价),慢慢的一页页的看,最后一本总是恋恋不舍地还回去。名字大都记不得了,反正附近的小人书摊我是都看遍了。 文 化大革命刚开始时,那种边远的地方动静还不大。但爷爷单位的图书室开始清理了,那些‘封资修’的书籍都要处理掉。爷爷抱回来一摞小人书,想象得出,我高兴 坏了。印象最深的是一套《三国演义》,也不知道全不全,反正好多本。最喜欢吕布那本,是不是叫《白门楼》呀?实在记不清了。大概是因为吕布帅,貂婵漂亮 吧。我的历史求知欲也就从那开始了。 翻来复去的看了好多遍后,有天突然有了个主意:拿去跟人家换小人书看呀~~~于是捧几本到地摊上,跟摆摊的小孩商量,我的书让他摆,但是我可以随便看他的书。这生意一说就成!有一阵我就天天坐在书摊边~~~ 后 来开始串连了,我们这些小学里的小屁孩居然也搞串连。远的地方去不了(好羡慕那些去北京的大哥哥姐姐们哟),就到附近农村去‘宣传毛泽东思想’。这段以后 有机会再写吧,我想说的是我上高中的么叔串连到了那个城市,当时‘武斗’已经开始,他看我们还到处乱跑,爷爷奶奶也管不了。就从车站把我拎回家,然后‘押 送’回父母身边,从此告别了那箱心爱的小人书,结束了我快乐的童年。 爷爷早已经做古,每年的清明,我都会想起他老人家。若不是跟他十年,若不是他把我引入书的世界,可能我会走一条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也许内心会少很多痛苦,但经历一定不会如此丰富。 原帖地址: http://www.talkskyland.com/dispbbs.asp?BoardID=13replyID=11411id=11411skin=0 =========================== 2005附言: 本来上网主要是学做饭来着,后来时间还多,就开始东逛西逛的。看见别人文章写得好,故事讲得精彩,想起自己当年也曾喜欢悄悄地涂涂抹抹,慢慢有些心动起来。 有缘来到清谈国,正赶上 征文,好文章一篇接一篇。闭目掩卷之余,想起很久以前读到的话:每本书里都有一个作者的灵魂,我打开书,同这个灵魂交谈。于是,那种丢失已久的感觉又似乎回来了:屏上每个ID后面,仿佛都是一个鲜活的灵魂。心里又产生了和这些灵魂交流的欲望,因此写下了那篇《五英之歌》。第一个跟贴的就是小人书同学。当时感动呵~~~心里许愿:先抄抄日记,等俺这只久涩的笔头顺畅点,一定好好写篇关于小人书的回忆。没想到还没准备 好,小人书同学就把这里外包要退隐啦。趁他还没走,赶紧凑一篇还愿吧。而且他这两天被封口,写得不好也不怕他上来贫。 所以啊,同学们,灌水回贴,莫因善小而不为啊,在您可能是日行一善,过后就忘了,对一个菜鸟而言,有可能就是他(她)的历史性记忆喔。 谢谢小人书!!! =========================== 2014附言: 看了 叶子版的“ 三味书屋 ” ,想起以前在清谈写的这篇随笔。听叶子的建议,在这里收藏一下。 顺便收藏两张图片~~~这个是,小人书兄弟后来果然给我画了一张妖精图(参看原帖下面的跟帖:): 有次回国,跟叔叔们提起这段公案,么叔赶紧从他的收藏中送了我这套小人书: 贴两首罗大佑的歌以示怀念:) 给力2011跨年演唱会:光阴的故事 童年 罗大佑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jMzNzAzNzI0/v.swf
个人分类: 记忆碎片|1191 次阅读|30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26 13:40 , Processed in 0.022589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