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182|回复: 6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生儿子好还是生女儿好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1457812441
  • 签到天数: 1 天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6-4 02:32: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1-6-3 12:40 编辑
    3 y8 l; N! ^! m6 u+ q7 k
    + Q9 V7 }2 N1 v4 Q9 L- l, T9 a! g$ J生孩子要么生男,要么生女,不能又男又女,或者半男半女。假定大家都遵守计划生育规定,只生一个,而且容许选择,那是生儿子好,还是生女儿好?

    结束时间: 2011-7-4 02:30

    正方观点 (15)

    生儿子好
    1、自古就有长子代父的说法,老爸翘掉后,长子为家里大事拿主意,说明只有儿子靠得住
    2、修个水龙头、搬个沙发什么的可以派用场
    3、商场、职场、战场都是男的占上风
    4、情场上潜规则总比被潜规则“不吃亏”

    反方观点 (18)

    生女儿好
    1、传宗接代还得从女人家家肚子里出来,孩子跟爸姓那是本末倒置
    2、女儿听话,看着喜欢,养着舒坦
    3、女儿贴心。指望儿子养老,到时候还不是指望媳妇?那还不如指望女儿呢
    4、公婆和媳妇闹别扭的远远多于丈人丈母和女婿闹别扭的。人活一辈子本来就不容易,谁不想少一点别扭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1-6-4 08:51:22 | 只看该作者
    儿子好!儿子可以带去踢球,可以教他泡妞,可以和他喝酒,女儿行吗?  Y" W( i+ H0 L+ O6 _, M/ s
    女儿好!女娃娃可爱!女孩儿可以化妆穿裙子,可以长大了折腾别人家儿子,儿子行吗?
    / g3 o) W6 s4 Y% V: Q9 \3 V4 U# p; V+ n6 W+ G' q2 S! h
    总结:俺还是光棍。。。。。这个问题有待思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3-13 03:54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板凳
    发表于 2011-6-4 09:27:4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晨枫 的帖子3 N0 X1 e) a6 @

    7 ]7 a6 D% ~8 O( s2 j; T* l- K情绪一激动,投错地方了。不能算我一稿两投。
    4 b1 x  H7 x5 }9 e0 o1 M- A. R( R
    7 k( ^8 d# p+ I生儿子好,这是立场问题。坚决站在公婆党代表鼎革导演的后面!3 p  I) f5 i9 E
      A  D. t4 {, F: _
    道理就不多说了,人类曾经走过母系氏族社会这段弯路。但是人类是正确的,伟大的,所以那段弯路并不长。
    & _: F8 q7 c( U) ~6 z( p+ ?1 N
    5 ?# l6 M$ L% G; |$ X给自己上花,鼓掌!
      W/ r- D5 V2 {! @, q+ l* 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9-8-20 01:05
  • 签到天数: 1020 天

    [LV.10]大乘

    地板
    发表于 2011-6-4 09:58:50 | 只看该作者
    当然生儿子好了,俺经常管小牛叫“儿子,吃饭啦”,如果是“女儿,吃饭了”,怎么喊怎么别扭

    点评

    切,那是因为你没女儿。俺就喊:“闺女儿,吃饭啦~”怎么喊怎么顺溜~;-)  发表于 2011-6-4 11: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1-6-5 02:04:1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晨枫 的帖子
    + u+ `0 J; M2 H7 q
    9 q3 [( e9 v6 G7 d" K! S2 ~P&p反应的正是女性之没有地位,熟女之难于出嫁以及由此招致的社会和家庭问题,最大的就是财产继承和分配。当然这是小说所处的社会背景,和现在的不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1-6-5 02:22:12 | 只看该作者
    很多次看到一种观点,认为父系遗传信息的继承者,只是儿子。我觉得有一定道理,X男女都能传,Y女生就没办法传了。这是开玩笑了,我始终觉得做女人比男人累,生理上讲,男人70岁还可以要小孩,女人总不能50岁还要生吧,女孩子通常较同龄男孩早熟,早熟,换个角度,就意味早老。从社会责任讲,女人内外兼顾的要求比较多一些,有几个家里爸爸回来还要陪孩子念书呢,基本上儿女教育,吃喝拉撒都是妈妈该做的。最近流行的那位,不是虎妈吗?我很难想象会有一个虎爸爸。这也是我觉得女人会分心,会累的地方。还有前两天看余光中的一篇文章,才意识到,女人固然不乏出色的小说家、散文家,真没几个像样的诗人,这可能是心智方面力度不够--他说的是华语文学。
    & T) p* a5 f, ~& ^- K: R$ W2 H, Z  P4 c/ y
    没有冒犯生女儿的家长的意思啊,我自己也有个女儿。我觉得需要为她操心的会比较多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1-6-5 03:45:1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晨枫 的帖子
    + i" s% z" j( U/ R% B  ?7 A; o5 m! d0 h, `9 h9 m$ ^
    那么统计数据就是说有一拨高龄老寡妇咯,长寿不等于幸福,我宁可我的孩子和她喜欢的人同生同死而不要一个人留下来。1 s) {3 o% W4 A0 z: Z$ w: t
    ) C9 c" l; P& _) {
    另外补一句P&P,我是奥斯丁的忠实粉丝,但她作为熟女或者说剩女而没有一间自己的房间,是我最替她难过的地方。她的书做的是为女人发声,但并没有要求什么都和男人一样,相反,她认为幸福婚姻,是女人最根本的走出依附的自我实现道路。我觉得现在的女权,倒是极端得不得了。因为女人和男人,怎么可能一样,生理有别,力量有别,心态有别,除非蕾丝边,倒是可以问问她们中的“男人”。奥斯丁写的是财产继承,我说的是基因继承,有的东西可以改,有的没法改。
    1 \# d# ]& F# ?+ V$ U0 N
    . I$ E/ Q& [/ t2 }7 e6 @  p) b从早婚早育到现在流行的晚婚晚育或者晚婚没得育,到底哪一种更利于身心呢。从女性健康角度讲,我会说前者。现在的婚姻,好像也没法草草,没法推销,没法父母掌控,但父母心里,一个高龄优质剩女,比一个三十不娶的儿子费心得多。前者要往高龄拣剩男,后者叫风华正茂,可以娶年轻一轮的女孩。女人完成这一系列人生大事的时限比男人短,这也是事实吧。我肯定不希望我的女儿以后当什么熟女剩女,与其去和男人较劲平不平等,不如早点规划好自己。
    - U8 ]7 ^1 r9 X9 U1 t5 V0 b9 W4 l$ n; w: F7 E
    至于子不教父之过,这不叫真理吧,顶多是俗语。我陪我女儿参加各种活动,还真没看到哪个爸爸跟班练习的,偶尔为之罢了,一以贯之的都是妈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1-6-5 03:52:1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晨枫 的帖子9 G! t: \  y& D. o. H8 U; d% @" B
    9 t; J/ x9 _3 O' f+ V/ W5 d
    哦,的确有一个父教名家,傅雷,连课本都是他给傅聪傅敏编。教养我女儿的时候,我更多的就想过他。不过,在我印象里,他是个例外,比70岁男人生孩子还例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1-6-5 13:20:5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九九 的帖子
    9 _1 I8 I6 ^1 X* L' r* j
    " g' |( T5 K0 j嗯,这个说法我同意。这个命题基本上是个伪命题,专门要力证自己孩子的性别好,属于先有结果,再来就势憋原因,等于无效证明。殊不知,越证明什么,潜意识很可能正是反向的。所以没孩子的人第一感觉真实得多。* Z* n$ |, M8 M: O, ]9 L

    5 i0 t0 z" X% ~# A( @. w( B' Q+ ]$ B9 o我自己只有女儿时,听谁说儿子如何如何,还颇不顺耳呢。但我不知道女儿性别时,的确是想要儿子的(理由如上,我觉得很靠谱的理由:),等到怀第二个了,反而无所谓了,因为为了她,怎样的搭配都可以。但是如果还是女儿呢,我可能依然面子上不说什么,内心希望是个儿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7-25 02:17 , Processed in 0.040230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