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42|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旅游] 土耳其印象:阿麦德苏丹广场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9-17 09:58:3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4-9-16 20:29 编辑

圣索菲亚大教堂到蓝色清真寺中间是一个很大的广场,这就是阿麦德苏丹广场。但这不是简单地把几座破茅房或者几棵树推倒的事情,这是一片浸透了历史的土地。在东罗马时代,这里叫Hippodrome。Hippodrome不是河马比赛的地方,这是马车比赛的地方(就像电影Ben Hur或者《星战前传1》里一样),来自希腊文,hippos意为马,dromos意为赛道。如前所述,拜占庭是东地中海最为希腊化的城市,君士坦丁堡的希腊味道远远重于罗马味道。

君士坦丁堡的Hippodrome在君士坦丁堡之前就有了。君士坦丁大帝从罗马迁都新罗马之后,这里成为古典世界最大、最重要的赛马场。新罗马的名字没有留下多少印记,很快这里被称为君士坦丁堡,这里的Hippodrome也达到了辉煌。据估计长达450米,宽达130米,可容纳10万人。这里也通过一条通道直接与紧邻的大王宫相连,皇上及皇亲国戚可以与民同乐。Hippodrome的建筑上曾经屹立4匹骏马,在第四次十字军洗劫后被抢到威尼斯,现在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的门脸上(现在室外看到的是复制品,真品在室内的博物馆里)。这4匹骏马是古典雕刻艺术的杰作,但真实年代和出处却从来没有确定过,只知道来自于君士坦丁堡的Hippodrome。

在希腊时代,奥林匹克的体育竞技从来不是单纯的娱乐或者竞技,而是证明“我的神比你的神更伟大”的场合。希腊人认为,运动员的体魄和技能不是他们自己的,而是神赋予的,是借以展示伟大的工具。所以比赛不力是对神的大不敬,作弊则是极大的亵渎,必须用亵渎神明的惩罚才是足够的制裁,常常是直接处死,至少刻上恶人榜,遗臭万年。到了罗马时代,这个传统被继承下来,而且Hippedrome成为公众少有的可以谈论国是和宗教的地方。体育与政治和宗教交织在一起,自然火药味十足。公元532年,Hippodrome爆发了有名的尼卡暴乱,大量建筑被烧(包括第二个圣索菲亚大教堂),元老院里也有人蠢蠢欲动,连雄才伟略的查士丁尼大帝都害怕了,想逃出君士坦丁堡保命。大王宫在半岛顶尖,倒是有私人码头可以逃生的,但王后西奥多拉阻止了查士丁尼:“无王冠,毋宁死。我绝不忍受人们不把我作为王后致敬的日子!”拒绝从海上逃生。醒过神来的查士丁尼派宠臣纳西斯进入Hippodrome,分化瓦解暴乱的民众,将军贝利撒留、蒙都斯则乘机率部杀进去,屠戮反对派,据说至少3万人丧生。尼卡暴乱之后,查士丁尼重建圣索菲亚大教堂和君士坦丁堡,这也是查士丁尼盛世的开始。

到了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时候,Hippodrome已经差不多被废弃,如今除了有限的几个纪念碑,已经没有什么遗迹留下来了,其中“蛇柱”是比较重要的一个。这是君士坦丁大帝从希腊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搬过来的,原先是用来纪念公元前479年希腊战胜波斯的战争,这是有名的马拉松之战之后的最后一次希腊-波斯战争,希腊民主、希腊文明在此后展开,雅典卫城就是在这个时代的伯利克勒斯统治时期建造的。

公元390年,提奥多西一世从埃及卡纳克神庙搬来了一座方尖碑,这座距今约3500年的方尖碑的状态惊人地完好。10世纪时,东罗马皇帝康斯坦丁•波菲罗吉尼图斯运来了另一座方尖碑。方尖碑上原来有黄铜板覆盖,远望过去金光闪闪,但铜板在第四次十字军洗劫中受到损坏,都丢失了,如今只留下伤痕累累的方尖碑碑身。据说土耳其军校生曾经以徒手爬上这座方尖碑为荣,现在当然不容许这样的危险动作了。

有意思的是,随着时间的积淀,现在的地面比东罗马时代高了很多,或者说东罗马时代的地面沉降了很多。蛇柱和两座方尖碑的底座现在都在2-3米深的坑里,显示出1000多年来的底面沉降。地面沉降在小亚细亚看来是普遍现象。古代繁华的特洛伊、以佛所等都沉降到现代地面以下,要挖开几米

广场上还有其他重要估计。靠近蓝色清真寺东北角落,有一座拜占庭复兴风格的大型喷泉,这是德国政府在1900年赠送给伊斯坦布尔的,纪念威廉二世在1898年访问伊斯坦布尔。一般称作“德国喷泉”,或者“威廉大帝喷泉”。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一个思想高度活跃的时代,各种新思潮和新观念相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各种新建筑风格也随之涌现。这倒不光是时尚翻新,而是有深刻思想基础的。正统的学院派依然在试图坚守阵地,新艺术运动(包括Art Nouveau、Jugenstile和Art Deco)开始冲击传统,现代主义已经浮现在地平线上,但古典复兴(或者新古典主义)、哥特复兴、拜占庭复兴(也称罗曼复兴,Romanesque Revival)则代表了不同的复古思潮。复古倒不一定就是守旧,很可能是戴上玫瑰色眼睛看“过去的好时光”的结果。不过“德国喷泉”倒没有这么复杂,这是德国和奥斯曼特殊关系的结果。

德国崛起在俾斯麦统一德国后进入快车道,但这个时候英国已经完成了殖民体系的建设,法国甚至比利时、意大利等也忙于在世界各地布点,德国作为后来者长期苦于找不到下手的地方,终于在奥斯曼帝国找到了切入点。奥斯曼帝国虽然庞大,但已经日落西山,强弩之末,成为西亚病夫。这里又是欧亚的十字路口,捏住这里,就捏住了英国通向印度的命脉,也捏住了俄国通向地中海的入口。19世纪后半叶,德国大力发展与奥斯曼的关系,试图打造德国的印度,通往伊斯坦布尔的东方铁路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连小亚细亚的考古都是德国为主,比如特洛伊和培加蒙的发掘。今日土耳其与德国的特殊关系也与此有关,土耳其移民大量涌入德国,德国汽车和工业产品主导土耳其市场。相反,美英与土耳其的经济政治文化关系都比较淡薄。

在广场的另一端,有一座东罗马时代的“零公里”标志,当然,东罗马用的距离计量不是公里。东罗马所有道路都从这里开始计量,现在也有一座标志,指向世界各大主要城市,并标上距离。不过标志大概经常掉下来,去的时候还看到地上有几个。不知道是有人故意捣乱,还是工作人员漫不经心,标志所指方向有时是错的,比如德黑兰就指到欧洲方向去了。

不过这样的“古迹”在伊斯坦布尔根本不足挂齿,同在广场另一端的罗马地下水宫要精彩多了。如前所述,罗马人是了不起的工程师,他们不仅修桥筑路,还特别擅长于引水和建造地下水库。罗马人对洗澡有特别的热情,这在后来演变成社交和地位的游戏,但在早期是有显著的公共卫生作用的。为此,罗马人对于饮用水和洗澡用水特别重视,在罗马世界经常可以见到高大的明渠、暗渠和架空引水渠,从遥远的山里引水到城市里,伊斯坦布尔地下水宫的水就来自19公里以外的山上。很多这样的罗马引水渠到今天依然在使用,为城市居民提供清洁的水源。君士坦丁堡有东罗马的大王宫,自然要有相应的引水渠和地下水宫。这里在君士坦丁大帝到查士丁尼大帝时代在地面上有一座巨大的公共大厅,后来失修倒塌,到奥斯曼征服的时候,地下有水宫这件事情已经被人遗忘了。直到奥斯曼当局看到经常有人从地面的洞里从地下打水,才意识到这不仅是一口井,而是一个巨大的地下水宫,这才发现这个地下奇迹。

这个地下水宫四周用4米厚的砖头砌就,然后用防水灰浆密封。水宫内有336根大理石柱,柱头大多为爱奥尼亚或者科林斯风格。有说法大部分大理石柱都是从各地建筑上拆下来的,这是当时很普通的做法,珍贵石料的采集和雕琢都不容易,有些旧有建筑不入当局法眼,部件正好“回收利用”;还有一些是建造圣索菲亚大教堂时多余下来的。其中有一根比较独特,周身雕有眼睛和叶子的图案,传说这是纪念为了建造地下水宫而丧生的数以百计的苦工,也有说法这是要镇住美杜莎的目光。没错,这里还有两个美杜莎头雕,一个倒置,一个侧置,谁也说不清这两个美杜莎头像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要倒置、侧置。在希腊神话中,美杜莎是蛇发女妖,谁看她一眼,就要变成石头。地下水宫是全城(尤其是王宫)的性命所在,不能让歹人进来作怪,污染水源,所有有说法美杜莎的头像在这里就是要镇住图谋不轨的歹人,“乱来就要变成石头”。希腊人的墓棺上也常有美杜莎头像,据说是差不多的功能:防止盗墓。

不过这些技术细节都是小意思,这个地下水宫太精彩了。我喜欢建筑,早就看到过有关这个地方的介绍,按说应该有似曾相识之感,但还是止不住感到震撼。在昏暗的地下,幽幽的灯光映照着油黑的水面和暗红的砖拱,整齐的大理石柱在幽深的虚空里展开,一行行,一列列,时而在灯光下坦荡,时而躲到水面的反光之中,像无声的滚雷,像静谧的呢喃,在昏黑中激荡,在幽暗中绕梁。罗马建筑在世界各地保存下来的有很多,但在地面上的基本上都由于时间的冲刷而磨损掉了原貌,只有这里不受风吹雨淋,最接近1500年前的原貌。突然想到,电影《指环王》里山中的地宫是不是以这里为启发?

伊斯坦布尔其实有好几座地下水宫,这座是最大、最精彩的,到伊斯坦布尔,切不可错过此地。记住:这里叫Basilica Cistern,或者用土耳其语叫Yerebatan Sarayi。作为地下水宫,这里原本是地下水库,应该盛满水的,那样可以储水至少8万吨水,甚至10万吨以上。现在只有浅浅的不到一米深的水,为的是尽量把大理石柱阵列展现出来。做得对。另外,要记住早点去,以过中午人就多了,就成地下集市了,一点思古之幽情都难有了。


从广场看蓝色清真寺


再看蓝色清真寺


蛇柱(前)和波菲罗吉尼图斯方尖碑(后)


提奥多西方尖碑(左)和波菲罗吉尼图斯方尖碑(右),两者之间可以隐约看见蛇柱


德国喷泉,旁边是土耳其总理埃多安的竞选宣传车?




广场上的人们



广场边的小摊贩



从广场看圣索菲亚大教堂






更多的广场上的人们


广场边的饭店,还没有到吃饭的时候


土耳其的灯好像有点名气



广场边上小街的灯火



夜市面开始了


在抽水烟


“零公里”处标志


这就是“零公里”处的原罗马拱门残迹





地下水宫







更多的地下水宫





这倒影是辉煌还是诡秘?



“眼柱”?“泪柱”?


倒置的美杜莎

评分

参与人数 11爱元 +64 学识 +2 收起 理由
colin1992 + 2 谢谢分享
到处停留的叶子 + 6 谢谢分享
MacArthur + 8 + 2 谢谢分享
老爷王 + 2 谢谢分享
Highway + 1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TA的每日心情

    2015-11-23 20:28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沙发
    发表于 2014-9-17 18:18:39 | 只看该作者
    蛇柱的蛇头现在好像在国家考古博物馆里?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9-17 21:13:37 | 只看该作者
    瓦片儿匠 发表于 2014-9-17 04:18
    蛇柱的蛇头现在好像在国家考古博物馆里?

    应该是。国家考古博物馆里也是好东西成堆啊。
  • TA的每日心情

    2020-11-20 06:24
  • 签到天数: 1618 天

    [LV.Master]无

    地板
    发表于 2014-9-17 22:05:09 | 只看该作者
    埃尔多按治理土耳其这些年的成效看出来了:土耳其的头巾比9年前多得多了。当年本地女性也没谁带头巾。
  • TA的每日心情

    2015-11-23 20:28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5#
    发表于 2014-9-17 22:12:57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14-9-17 21:13
    应该是。国家考古博物馆里也是好东西成堆啊。

    没错,尤其是古代东方文明馆,从巴比伦到赫梯到亚述,多少历史书上的的国家文物第一次见到,不过很奇怪的是主馆没什么奥斯曼帝国的遗物,反而有1453年拜占庭封锁金角湾的铁锁链,国家考古博物馆要花心思逛的话轻松一整个下午就没了。
    馆里的咖啡馆也很有意思,一堆石柱和雕塑中间摆上一张张的桌子,坐在大树下喝喝茶消磨时光实在太惬意了

    点评

    给力: 5.0 涨姿势: 5.0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4-9-18 00:44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14-9-17 22:54:46 | 只看该作者
    瓦片儿匠 发表于 2014-9-17 08:12
    没错,尤其是古代东方文明馆,从巴比伦到赫梯到亚述,多少历史书上的的国家文物第一次见到,不过很奇怪的 ...

    你要是喜欢希腊前的东西,安卡拉的文明博物馆更好,简直瞠目结舌。我们7月份去文明博物馆的时候,很多部分在修,不开,现在开了吗?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4-9-18 00:42:28 | 只看该作者
    燕庐敕 发表于 2014-9-17 22:05
    埃尔多按治理土耳其这些年的成效看出来了:土耳其的头巾比9年前多得多了。当年本地女性也没谁带头巾。 ...

    俺觉得这不是简单的伊斯坦布尔的世俗城市居民伊斯兰化的问题。也不是埃尔多一个人的功劳。 主要还是农民进城的越来越多了。 从本来宗教保守化的农村地区来的城市新移民,把乡下的习俗带进城了。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4-9-18 00:44:09 | 只看该作者
    瓦片儿匠 发表于 2014-9-17 22:12
    没错,尤其是古代东方文明馆,从巴比伦到赫梯到亚述,多少历史书上的的国家文物第一次见到,不过很奇怪的 ...

    瓦片儿匠游的地方还真不少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3-2-28 12:05
  • 签到天数: 1972 天

    [LV.Master]无

    9#
    发表于 2014-9-18 01:42:28 | 只看该作者
    地下水宫顶上黑漆漆的铁支架是不是现代新加的?很破坏美感。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9-18 02:30:46 | 只看该作者
    qyangroo 发表于 2014-9-17 11:42
    地下水宫顶上黑漆漆的铁支架是不是现代新加的?很破坏美感。

    应该是的。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3-1 00:08
  • 签到天数: 2397 天

    [LV.Master]无

    11#
    发表于 2014-9-18 03:26:32 | 只看该作者
    大教堂内部的拱门,还有地下水宫里的那些拱门,中间都穿有一根根的铁管子。。。 这些铁管子是后人加上的还是当年就有的?感觉像是用来加强结构的。。。 不过如果拱的结构没有被破坏的话,这完全是画蛇添足,破坏美感么。。。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楼主| 发表于 2014-9-18 04:09:24 | 只看该作者
    MacArthur 发表于 2014-9-17 13:26
    大教堂内部的拱门,还有地下水宫里的那些拱门,中间都穿有一根根的铁管子。。。 这些铁管子是后人加上的还 ...

    应该是后来加的,但不是加强结构,而是走电线什么的,用于照明。没办法,1500年前没有电灯,现在把砖石砸开埋暗线也不现实……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3-1 00:08
  • 签到天数: 2397 天

    [LV.Master]无

    13#
    发表于 2014-9-18 04:34:13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14-9-17 15:09
    应该是后来加的,但不是加强结构,而是走电线什么的,用于照明。没办法,1500年前没有电灯,现在把砖石砸 ...

    在地下水宫殿里倒也好理解。。。 可是在蓝色清真寺里面这么搞,可实在是有点儿太煞风景了。。。 埋地线也比在拱里面插上一杠子强呵。。。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0-3-23 00:29
  • 签到天数: 134 天

    [LV.7]分神

    14#
    发表于 2014-9-18 05:54:54 | 只看该作者
    晨大这次偷懒了,没有好好整理照片!太多了好照片不突出。

    总体来说,有人有树有房子的照片比纪念碑和柱子好看多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楼主| 发表于 2014-9-18 06:21:50 | 只看该作者
    到处停留的叶子 发表于 2014-9-17 15:54
    晨大这次偷懒了,没有好好整理照片!太多了好照片不突出。

    总体来说,有人有树有房子的照片比纪念碑和柱子 ...

    哈哈,还有太多的照片没法贴呢。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0-3-23 00:29
  • 签到天数: 134 天

    [LV.7]分神

    16#
    发表于 2014-9-18 06:24:08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14-9-18 06:21
    哈哈,还有太多的照片没法贴呢。

    要做减法的确很难。。。我刚刚旅行回来,深有同感。还好我拍照不专业,常常把相机留在车里,就带个手机到处跑。。。就这样五天也积累了500多张照片了。
  • TA的每日心情

    2015-11-23 20:28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17#
    发表于 2014-9-18 08:47:32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14-9-17 22:54
    你要是喜欢希腊前的东西,安卡拉的文明博物馆更好,简直瞠目结舌。我们7月份去文明博物馆的时候,很多部 ...

    现在开了,就是进门左手边那个建筑,和之前走遍全球地图上的不太一样,里面一堆老外在指着银板合约的原件狂拍,土耳其貌似有历史遗迹的城市都有考古博物馆,我知道的安塔利亚和塞尔丘克都有
  • TA的每日心情

    2015-11-23 20:28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18#
    发表于 2014-9-18 08:51:25 | 只看该作者
    草蜢 发表于 2014-9-18 00:42
    俺觉得这不是简单的伊斯坦布尔的世俗城市居民伊斯兰化的问题。也不是埃尔多一个人的功劳。 主要还是农民 ...

    土耳其还是和中国一样,地区差异比较大的一个国家,西部沿海城市非常欧化世俗化,很多海滨度假城市里成群结队的西欧人,看起来和欧洲城市区别不大,中东部就要保守得多了,路边全是缠着头巾的大妈晒太阳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3 20:45 , Processed in 0.052056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