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484|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儒林外史》中的回民争端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8-9 07:37: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近在看哈佛大学开办的中国历史系列课程中俺大清系列。

其中一段课专门讲谈《儒林外史》中所反应的俺大清社会。

《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生活在所谓的High Qing(盛清), 也就是康乾盛世。

《儒林外史》名义上是说的前明的事迹, 但这是当时小说的习惯性做法, 就是把年代放到前朝, 叫大家不要对号入座。 事实上《儒林外史》反应的正是俺大清康乾盛世的社会百观。

哈佛大学课程中采用的是《儒林外史》中的前几个著名的章节, 从王冕隐居,周进登第, 到范进中举, 还有严监生因为两茎灯草费油,而坚决不断气。

但我发现哈佛英译版中从范进中举到严监生的故事之中有个断节。

去翻了一下原著, 被剪裁的部分恰恰好是讲的一场回民争端。

这是由糊涂知县汤知县断案引发一起群体事件。

第四回 荐亡斋和尚契官司 打秋风乡绅遭横事

(汤知县)向张静斋道:“张世兄,你是做过官的,这件事正该与你商量,就是断牛肉的事。方才有几个教亲,共备了五十斤牛肉,请出一位老师父来求我,说是要断尽了,他们就没有饭吃,求我略松宽些,叫做瞒上不瞒下,送五十斤牛肉在这里给我。却是受得受不得?”


这一段开始,让草蜢看的糊涂。

啥叫“教亲”???

再仔细读下去,才明白

在此之前, (汤知县向范进)

说道:“真是得罪的很。我这敝教,酒席没有甚么吃的,只这几样小菜,权且用个便饭。敝教只是个牛羊肉,又恐贵教老爷们不用,所以不敢上席;现今奉旨禁宰耕牛,上司行来牌票甚紧,衙门里也都没得吃。”


也就是说汤知县是一名回回。所以他自称“敝教”, 而称范进等人为“贵教”


回回吃肉主要是牛羊肉。

但俺大清法律在清初有禁宰耕牛的律令。 而南方的养羊很少。 所以南方回回如果要吃肉就会与当时的法律发生冲突。

有一帮回回,也就是汤知县所称的“教亲”, 私下宰了牛,因为汤知县也是回回,就让阿訇(老师父)来让汤知县通融通融(求我略松宽些,叫做瞒上不瞒下), 送来了五十斤牛肉做礼物。


然后张静斋就出了馊主意

张静斋道:“老世叔,这句话断断使不得。你我做官的人,只知有皇上,那知有教亲?想起洪武年间。。。“

张静斋道:“依小侄愚见,世叔就在这事上出个大名;今晚叫他伺候。明日早堂,将这老师父拿进,打他几十个板子,取一面大枷枷了,把牛肉堆在枷上,出一张告示在傍,申明他大胆之处。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知县点头道:“十分有理!”


然后糊涂的汤知县就”大义灭亲“了。

教将老师父带上来,大骂一顿:“大胆狗奴才”重责三十板,取一面大枷,把那五十斤牛肉都堆在枷上,脸和颈子箍的紧紧的,只剩得两个眼睛,在县前示众。天气又热,枷到第二日,牛肉生蛆;第三日,呜呼死了。



整死了阿訇, 接下来,回民当然不满了 于是就是群众事件了。


众回子心里不服,一时聚众数百人,鸣锣罢市,闹到县前来,说道:“我们就是不该送牛肉来,也不该有死罪!这都是南海县的光棍张师陆的主意。我们闹进衙门去,揪他出来一顿打死,派出一个人来偿命!”



话说众回子因汤知县枷死了老师父,闹将起来,将县衙门围的水泄不通,口口声声只要揪出张静斋来打死。知县大惊,细细在衙门里追问,才晓得是门子泄漏风声;知县道:“我再不对,到底是一县之主,他敢对我怎样!设或闹了进来,看见张世兄,就有些开交不得了。如今须是设法先把张世兄弄出去,离了这个地方才好。”忙唤了几个心腹的衙役进来商议;幸得衙门后身紧靠著北城,几个衙役先溜到城外,用绳子把张、范二位系了出去。换了蓝布衣服、草帽、草鞋,寻一条小路,忙忙如丧家之狗,急急如漏网之鱼,连夜找路回省城了。



这次回民事端的处理应该是有代表性的


这里学师典史,俱出来安民,说了许多好话,众回子渐渐的散了。汤知县把这情由,细细写了个禀帖,禀知按察司。按察司行文书檄了知县。汤奉见了按察司,摘去纱帽,只管磕头;按察司道:“论起来,这件事你汤老爷也太轻率些;枷责就罢了,何必将牛肉堆在枷上?这成何刑法?但此刁风也不可长,我这里少不得捉几个为头的,尽法处置。你且回衙门去办事,凡事须要斟酌些,不可任性。”汤知县又磕头道:“这事是卑职不是;蒙大老爷保全,真乃天地父母之恩,此后知过必改。但大老爷审断明白了,这几个为头的人,还求大老爷发下卑县发落,赏卑职一个脸面。”按察司也应承了。知县叩谢出来,回到高要。 过了些时,果然把五个为头的回子判成‘奸民挟制官府,依律枷责。’发来本县发落。知县看了来文,挂出牌去。次日早晨,大摇大摆的出堂,将回子发落了。


这个本身是一个边缘族群的宗教生活习俗和帝国法律的冲突。

回民最初采取的是充满中国特色的处理方式, 向地方官送礼,所谓的法律是死的,人是活的, 绕过明文的法律,让知县”略松宽些,叫做瞒上不瞒下“。

本来以为因为汤知县也是“教亲”,会给予某种理解。

结果,汤知县询问张静斋, 被张静斋道:“你我做官的人,只知有皇上,那知有教亲”

汤知县虽然在吃饭上守着教门规矩, 但出于官本位立场, 就”大义灭亲“了。

作为回民代表出面交涉的宗教领袖阿訇, 居然就在大热天里被一大堆臭牛肉压顶弄死了。

然后, 一场官家处理不公的事件就成了民族矛盾。

评分

参与人数 7爱元 +26 收起 理由
蓦然回首 + 2
山远空寒 + 8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martian + 4 涨姿势
燕庐敕 + 6 涨姿势
Pipilu + 2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2-8 04:51
  • 签到天数: 1811 天

    [LV.Master]无

    沙发
    发表于 2014-8-9 08:39:46 | 只看该作者
    欢迎回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4-8-9 09:09:02 | 只看该作者
    换了个汉人或者满人做知县,也许还不至于。汤知县恐怕是因为自己身份尴尬,刻意避嫌才做得过了火。
    自古教大还是官大,在中国除非造反,真不是个问题。
    晚清朝廷暗弱,才有官怕洋人,教民仗势横行的事情。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6-4-10 10:23
  • 签到天数: 62 天

    [LV.6]出窍

    地板
    发表于 2014-8-9 09:36:53 | 只看该作者
    大蚂蚱回来了,欢迎欢迎!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2-2 14:00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5#
    发表于 2014-8-9 12:08:43 | 只看该作者
    这段反应历史上真实的社会生态,为何翻译时减掉呢?按说没有什么吧?其他情节哈佛们是怎么个看法,蚂蚱给科普一下,肯定送花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4-8-9 12:37: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kboz 于 2014-8-9 12:41 编辑

    犯了法,当顶罪, 判的重还是轻不应该看 教门出身,当依律而行,勿枉勿纵。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4-8-9 17:41:40 | 只看该作者
    几句好话就说散了,没有肉吃的回民好对付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4-8-9 19:50:55 | 只看该作者
    将进酒 发表于 2014-8-9 12:08
    这段反应历史上真实的社会生态,为何翻译时减掉呢?按说没有什么吧?其他情节哈佛们是怎么个看法,蚂蚱给科 ...

    我猜,可能是跟现实原型接近,怕有人对号入座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4-8-9 21:16:29 | 只看该作者
    梦川 发表于 2014-8-9 09:09
    换了个汉人或者满人做知县,也许还不至于。汤知县恐怕是因为自己身份尴尬,刻意避嫌才做得过了火。
    自古教 ...

    汤知县想升官,所以故意重判。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9-7-13 03:21
  • 签到天数: 3 天

    [LV.2]筑基

    10#
    发表于 2014-8-10 00:42:43 | 只看该作者
    wiki上给出的《儒林外史》英文译本只有杨宪益戴乃迭一种,是外文出版社的本子。外文社不是一般的商业机构,当年的小红书也是它出的,political correctness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这一段估计就是这么被和谐掉的。随着民族问题的深化,中文版里的这一段也有可能被和谐掉。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21:52
  • 签到天数: 2854 天

    [LV.Master]无

    11#
    发表于 2014-8-10 01:02:51 | 只看该作者
    LZ博学多才。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9-7-13 03:21
  • 签到天数: 3 天

    [LV.2]筑基

    12#
    发表于 2014-8-10 04:18:20 | 只看该作者
    我前个回复估错了。N词酷网上有全文中英文对照,就是杨宪益戴乃迭的版本,里面有这一段。那就是哈教授的问题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发表于 2014-8-10 05:30:50 | 只看该作者
    事情哪里那么简单。
    *************************
    顾炎武《日知录》

    《实录》:“正统元年六月乙卯,徙甘州、凉州寄居回回于江南各卫,凡四百三十六户,一千七百四十九口。”其时西陲有警,不得已,为徙戎之策,然其种类遂善于江左矣。
      
    明初,于其来降者待之虽优,而防之未尝不至。福建漳州卫指挥金事杨荣因进表至京,为回回之编置漳州者寄书于其同类,奉旨坐以交通外夷,黜为为事官于大同立功。
      
    其後文教涵儒,戎心渐革,而蛮貂之裔遂有登科第袭冠裳者。惟回回自守其国俗,终不肯变,结成党伙,为暴闾阎。以累朝之德化,而不能训其顽犷之习,所谓食桑葚而怀好音,固难言之矣。
    ****************************

    老顾比老吴那种文人强多了,老顾说明了,

    蒙古人滚蛋后,西北边患还是严重,于是不得已,大明朝廷将蒙古走狗的回回从陕甘边地迁到江东,结果其在江东繁衍做大了。

    明廷虽然把回回当降人待遇优厚,但还是不放心的。也举了事例。

    大明兴教化,蒙古兀良哈之类(蛮貂之裔)之类的有不少就主动融合了。但回回还是不肯变,固守回教,结党祸乱乡里。真是几代人的教化,对他们都不管用。

    现在不但中国,俄法英德美加澳,哪里的回回都仍旧是“自守其国俗,终不肯变,结成党伙,为暴闾阎”,还是没走出老顾的时代啊。

    另外,同样是《儒林外史》,偏后的章节有松潘卫的汉番(藏人)冲突,有兴趣的可以找找看。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发表于 2014-8-10 05:49:57 | 只看该作者
    见月 发表于 2014-8-9 21:16
    汤知县想升官,所以故意重判。

    小说里张静斋是这样说,但现实中汤知县的考虑仅仅是升官快吗?张师爷难道就没有弦外之音?他能直言大人避嫌乎?汤知县以一回民入官场,诸般禁忌岂有不知?
    做的是朝廷的官,还是回回的官,一个拿捏不好,赔上的岂止是前程!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9-7-13 03:21
  • 签到天数: 3 天

    [LV.2]筑基

    15#
    发表于 2014-8-10 10:02:09 | 只看该作者
    糊里糊涂 发表于 2014-8-10 05:30
    事情哪里那么简单。
    *************************
    顾炎武《日知录》

    说到底,是拳头不够硬。色目人在反元的时候入了股,想请出去就不是那么容易,跟西班牙reconquista彻底的宗教清算、全面驱逐比起来,面对元朝统治造成的北方极度残破的烂摊子,朱元璋再有想法,也只能采用温和手段。帖木儿最后出征中国,底气就来自西北穆斯林守将计划内应,好在他死在路上。

    点评

    给力: 5.0 涨姿势: 5.0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4-8-11 23:12
    朱元璋阉割云南回民也是够狠的  发表于 2014-8-10 18:52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4 06:51 , Processed in 0.059647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