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9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小津安二郎的「东京物语」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2 12:34: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天看到google的图标,一瞬以为google增加了新功能,难道还能根据客户最近的关注话题,为客户定制图标?
今天是日本著名导演小津安二郎诞辰110周年纪念。
真是太巧了,这两天一直在和共同通讯社的编辑在讨论小津安二郎的「东京物语」。
因为编辑说如果你要了解日本人的内心世界,可以多看看这部日本电影史上最著名的「东京物语」。
等今天有时间再写写。先做个标记,免得又忘了。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昨天 08:59
  • 签到天数: 2244 天

    [LV.Master]无

    沙发
    发表于 2013-12-12 12:58:41 | 只看该作者
    坐等好文~~~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4-30 12:43
  • 签到天数: 737 天

    [LV.9]渡劫

    板凳
    发表于 2013-12-12 13:04:50 | 只看该作者
    等下文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9-30 08:50
  • 签到天数: 339 天

    [LV.8]合体

    地板
    发表于 2013-12-12 14:55:33 | 只看该作者
    这部电影很不错,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如果不说日语,忽视日本的生活习惯,但从表现的感情上,你甚至会以为是部中国电影,从这个方面说,东方民族很多东西是共通的。尤其是其中的女性角色,更让中国观众感到非常亲切。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2 23:06:03 | 只看该作者
    完结版

    今天12月12日看到google的图标,一瞬间以为google增加了新功能,难道还能根据客户最近的关注话题,为客户定制图标?
       今天是日本著名导演小津安二郎诞辰110周年纪念。
    真是太巧了,这两天一直在和共同通讯社的编辑在讨论小津安二郎的《东京物语》。
    之所以提到这部电影,是前一阵有个人说“磨磨叽叽的人日本人让我发疯”。于是编辑说如果你要了解日本人的内心世界,可以多看看这部日本电影史上最著名的《东京物语》。
    作为旁观者我还真找来这部电影看了。
    大师的确是大师,这部1953年摄制的电影简直可以称为日本版《活着》。
    小津安二郎重视画面的构图,每个场景都很有画面感,静中显动,清淡却含可以细品的味道,像一幅水墨画,或者刚沏好的绿茶。小津喜欢让摄像机紧贴地面呈仰角拍摄,从片中妻子死后周吉眺望朝霞的场面、以及不少人物坐在榻榻米上对话的场景中,都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小津的这种独特风格。
    片中不时可以看到一些纯表现大烟囱、公寓楼、墓碑林等景物的镜头。这也是小津风格的表现之一,他往往会在影片的段落之间插入景物画面作为过渡,并以此暗示后面的内容。
    片中人物基本上没有什么剧烈的动作,人物的感情都从细微的表情神态,以及对话中细腻地展现出来。
    1953年的东京,烟囱林立,大阪城周边也不像现在这么热闹嘈杂,尾道却还有市井生活气息,不像现在寂静少有人烟。我是很喜欢大正和昭和时代日本的风土街景的。那时西方生活方式渗入日本人的生活不久,虽然西装,礼帽,西式裙装为最新时尚,黄色的淡淡的街灯下还有很有男人女人穿着和服,木屐走在石子小路上,发出啪啪的声响,伴随着扉门推拉的声音,安逸又充满秩序。
    那个时代多好啊。战后不久,一切在复兴之中。上海有上海的味道,十里洋场霓虹灯,东京有东京的特色,哪像现在东京、上海、纽约都长的像孪生兄弟一样,看不出什么不同。
    我正沉醉于对昭和时代市井与昭和日语的欣赏中,编辑又冒出一句,最后原节子的独白“私はずるいんです”。(我是很圆滑的。)」还是很感人的。
    我当然注意到了儿媳纪子的扮演者原节子的独白与对话,不仅这句,还有纪子与小姑京子的对话
    纪子:可是,京子啊,我在你那么大的时候也这么想。不过,孩子长大后,就开始渐渐远离父母了。大姐已经离开父母有了自己的生活。她绝不是存心不良。大家都是以自己的生活为重的。
    京子:是这样么?我可不想自己以后变成这样,这太冷酷了啊。
    纪子:的确。不过,或许所有人都会变成这样的,渐渐地就变了。
    京子:那嫂子你也会变么?
    纪子:是啊。虽然不想这样,但还是会变成这样的。
    京子:这个世界真让人讨厌。
    纪子:是啊,充满了讨厌的事情。
    这几句对白翻译成中文虽然也引人遐想,但是由原节子用昭和日语娓娓道来,味道又是不一样的。比如“私はずるいんです。”虽然翻译成“我是很圆滑的。”但是有种情绪与味道我是无论如何翻译不过来的。

    问编辑为什么纪子要说“私はずるいんです。”呢?
    编辑的回答是“戦死した夫に対して、また父母に対し、申し訳ないと思いながらも、自分の幸福を考えてしまう自分を責めているのでしょう。”
    (对战死的丈夫和其父母虽然感到对不起,却还是考虑了个人幸福的自己充满自责。)
    就这些啊。这种情感我们中国人也不是没有的。以前中国人的寡妇不再婚也被视为美德,所以才有很多贞女牌坊啊。
    从一个中国人的视角来看,我觉得这不能代表日本人的坚韧含蓄,这种情感至少在亚洲国家是有普遍性的。
    说实话,很多人视日本人的暧昧,含蓄为其文化特色,日本人自己也对本国此文化充满自豪。但其实中国文化的留白,含蓄却更奥妙无穷。唐诗中很多诗句都是留白给读者充分想象空间的。和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比起来,日本的那点“小心眼”简直小巫见大巫。
    我从此片看到更多的是日本人的实用主义。
    其实日本文化是很有两面性的。建前(表面)的彬彬有礼掩饰的是本音(内心)的务实与实用主义。比如此片没有抨击稍显冷漠的长子以及心直口快并有点小气的长女,却用很多细节暗示他们的态度和表现也是可以体谅和理解的。“她绝不是存心不良。大家都是以自己的生活为重的。”
    比如日本人对宗教的态度就充满了实用主义。“刚出生时拜神,结婚时教堂拜耶稣,死了找和尚念经。”全看心情和哪个实用了。
    编辑又说“時代の変化の中で失われていく家族のつながりを表現したのだと理解します。”(此片还表现了时代的变化中失去的家族的亲情与羁绊。)
    是因为时代的变化吗?我觉得这是日本特有的文化啊。一切务实,即使是自己的父母也不能影响自己的工作与生活,日本文化的最大美德是“他人に迷惑をかけないこと”(不要给别人添麻烦)当然,反之别人也不要给自己添麻烦。即使是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
    我无意评价这种文化是好还是坏。
    只是中国的话,即使是当今21世纪竞争如此激烈,拜金主义如此横行,家族的亲情却没有被淡化。西方人或者日本人最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中国人的父母来探亲会住上几个月甚至一年半载?子女们也乐此不疲,省下钱来带父母去吃最好的美食,游览最好的风景。我说这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文化。
    话题扯远了,这部《东京物语》还是很值得找来看看的。大师小津安二郎的这部影片如同他一贯的风格,取材于日本寻常家庭波澜不惊的日常生活。日本人传统的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或明或暗细腻地贯串渗透于整部作品中。人物的日常起居、言行举止皆充满了日式风味。每一个画面每一句台词都可咀嚼出滋味。(如果你懂日语,看原版就更有味道了。)影片在日本影史上是稳入历代TOP10榜的名作,我觉得它就是一部日本版的《活着》。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6 07:13 , Processed in 0.032866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