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7 I# N$ {% L% N+ ?( V9 E( q7 G* R& o/ ]9 R% F! H
 老实说,猛然看到东风31BJ,还是大吃一惊的。刚试射过东风31AG,证实了射程达到12000公里,怎么又出来东风31BJ呢?经过认真学习,理解了BJ是“B型井射”的意思。* j, o) s  N% W
 4 y5 c; G. {3 ]2 Z1 L
 中国正在大建风电场,据说发射井有360个之多。西方一直在猜:中国这是会填满所有的发射井,还是一弹多井,迫使任何胆敢首先发动核攻击的对手浪费核弹药。必须说,两种猜想都有道理。哪一个是真的,中国不告诉你,你怎么会知道?' b, C4 _, _" K; A& e+ L
 : P6 r6 ~" O5 v: ^8 W6 @
 但看到东风31BJ,似乎豁然开朗了:或许中国又一次“都要”。
 ; i* O% U$ A3 x9 `1 }2 i6 r0 J
 % z& d9 p' A4 i) ~, m) |东风31是公路机动发射的,东风31BJ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必然保留了一些公路发射的特质,比如说,导弹本身适合公路机动。
 ! P  U7 i3 n# h" E: A3 p2 z5 @, j* C9 _
 这提供了很多可能性。比如说,井场确实是一弹多井,但在秘密存放点,还有一批库存弹,在需要的时候可以装填到依然可用的发射井内。这将是第一次打击和第二次打击的有趣结合。
 0 a2 A( m9 ]2 i8 E% h( a+ ?$ D$ q. S% @/ m4 }7 ]
 东风31AG由于发射车的长度和重量限制,导弹射程做到12000公里就到头了。实际上,除了中国东北,12000公里并不足以覆盖美国全境,要14500公里才能从大部分中国国土达到美国全境。所以东风31AG还不够,需要东风41,现在是东风61。) ~3 Z6 [" O( M
 & }% K' y( o! o8 g4 R8 q
 但从车载改到井射的时候,长度和重量限制放宽,增加一点射程是可以做到的,比如说增加到14500公里的同时还能带多弹头,这可能是“B”型的由来。
 - g$ |: Z; U* q4 K$ _5 V6 C- ^/ W1 d* O/ {
 作为设计基础的验证,打一发东风31AG试试射程,顺便震慑一下不怀好意之人,于是有了一年前的“东风剑刺南太”。
 - y3 ?2 X2 |/ n3 j& F( v/ {. _% u* [- D' g4 X* L
 可怜东风31AG,刚闪亮一下,又被关进小黑屋,不让见人了。
 |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