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5-7-19 13:35 编辑
4 T" N: E! Z" p$ _' I# H3 \4 F+ b2 ^+ k) K) t
中国经济在世界上坐二望一,但人民币在世界上远不是坐二望一,慢说美元、欧元,可能英镑、日元的影响都在人民币前面。另一方面,除了美联储主席,中国央行行长的每一句话也是世界金融界竖起耳朵唯恐错过一个字的。这使得人民币的升值贬值问题格外有意思。2 c. n c& J8 W; H) ]
$ K0 g4 C* W b. x5 F1 f( L还有人记得70年代时,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是多少吗?是1美元对1.8人民币左右。不过一般人不会记得,因为那时美元兑换率是对人们生活无关紧要的问题,就像今天人们不会关心铅价一样。1 w/ ~! W2 `( ~" Z4 x' V; q
3 }" C$ m; W; @* ~. K5 d X进入80年代,改开开始了,人民币开始贬值的过程。记得80年代中是2.5左右。到90年代初,已经贬值到5.7左后,但在1994年一下子跳到8.4,1998年硬挂钩到8.27。2004年开始和一揽子货币挂钩,人民币进入“有管理的浮动”时代,大趋势是升值,直到2014年,达到6.14的高位。以后上下波动,但大趋势是贬值,当前在7.15左右。
7 h) E' N) ]1 p$ L0 a' K `6 J" e' B: N$ D3 Q
在很长时间里,就像今天指责“中国产能过剩”一样,“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是西方不变的指责。压力时大时小,但中国不为所动,坚持“有管理的浮动”,实际上是“且战且退、寸土必争的升值”。但2014年之后,美欧对中国崛起开始警惕,不断用各种反倾销和反市场经济手段抑制中国,人民币开始贬值。特朗普1.0开始的贸易战极大增加了中国的出口压力,人民币贬值压力增大,以至于出现中国GDP增长率高于美国但汇率GDP的差距反而增大的怪事。
4 G% M4 ]9 r5 f: Z9 V: y, j) Y* V+ d3 K3 J% i" R
在理论上,人民币汇率是个经济问题,在中国外贸顺差达到1万亿美元的现在,人民币的升值压力显而易见。人民币升值有助于抑制中国出口,促进中国进口,有利于贸易平衡。但与中国有关的事情都容易政治化,人民币贬值的压力也因此显而易见,有的时候中国央行大声疾呼“中国经济基本面依然强健”都止不住货币市场上的人民币贬值压力,需要央行用真金白银出手才能止跌。5 W. G6 d; m. d5 H7 W4 i& y, R
! B5 ^" D7 O: K u- P1 K6 h
央行有的是真金白银,但为什么需要走到这一步是个费思量的事。
% n1 u: E; }; T( T! D
. l! _$ ]0 h4 a8 y5 x3 {$ e中国是世界唯一的制造业超级大国,而且越来越超级。鞋帽服装玩具小商品之类或许越南、印度什么的还算挑战,但价值和供应链渗透率更高的机电、数码、化工等领域越来越成为“中国+1”甚至“中资内战”。汽车作为最后的量大价高的传统工业堡垒已经被中国踩平。AI、机器人、芯片、数字经济等方面美中竞争依然激烈,但更加接地气、更有执行力的“中国军团”越来越显优势。特朗普被迫放宽EDA、H20卡的出口限制不只是因为中国稀土反制,也因为看到了“再不上桌就没有汤喝”的前景。EUV禁运放宽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同样的理由。倒是中国,可能不到国产替代全面上线不肯解密,避免青涩少年被迫与世界冠军同场赛跑的问题。
9 }, k* P( @( `, R
; e" V# y7 C* Z- W/ H1 p9 R; s% o% I3 S. |也就是说,中国的出口优势有可能继续放大。这对各国都是一个困扰。中国不介意更大的市场份额,但要是别人都没饭吃了,那也不好。人民币汇率是有用的均衡器。换句话说,人民币升值压力将是长期的、显著的。
8 k2 k$ o( A# d: X! x; a& i, T a, j% b5 f+ Q$ o8 ?4 g
但西方出于政治目的,必须抹黑中国。在中国崛起势不可挡的现在,尤其必要,否则西方就要面对自身制度优越性的质疑了。慢说升值到70年代的1.8,就是升值到1984年的2.5,也立刻超过美国和欧盟GDP之和了。这是欧美不可接受的“虚假宣传”,尽管今日中国经济怎么看都比40年前发达不知道多少倍。 D% L% _: c. u/ g
( n7 m+ R- u: O
说到底,制度优越性是从生活水平和经济前景体现的。“中国崩溃论”已经唱不动了,“中国过顶论”也唱不动了,但中国经济还是必须唱衰。在西方依然有话语权的现在,这意味着对人民币的唱衰。
" c5 u% M% Z: w) F$ R. ^# |: \
+ x; q Y3 o/ s4 W. u0 \在经济上,对人民币唱衰也有静悄悄的好处。新冠疫情突然证明了中国供应链不可替代。美欧的供应链去中国化只是把直接依赖改为间接依赖,更加有用的“制造业回岸”则根本没有发生。不管直接还是间接,既然供应链不能去中国化,从中国直接或者间接的进口就是刚需,压迫人民币升值就提高了进口的成本,这对大体处于“紧平衡”的西方经济循环是极大压力。政府还能用赤字财政苟延残喘,民间消费的举债空间就有限了。* ~( u$ d+ V: w/ z# U2 z5 @+ `
. i' ]+ M2 ]6 u( V/ L D7 y
人民币升值在理论上增加中国的进口购买力,但对西方的帮助不大。在某种程度上,中国已经“买足”了从西方能买的东西,残存的西方制造业与中国的竞争力差距太大,对华出口已经不是人民币升值可以影响的。西方实际上已经没有更多的东西可供中国市场以达到有意义的贸易再平衡了。芯片解禁肯定可以增加中国进口,但远远平衡不了中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军火解禁更加没用,中国已经过了需要引进西方先进军事装备的时代了。
3 Z$ ?/ Q# W4 F- s9 |2 F
; s/ b' g' C; e4 v# ~人民币升值对全球南方的帮助也不大。理论上中国可以买更多的能源、矿产、农产品、低端工业制成品,实际上和西方一样,该买的都买了,卖方通过汇率变化的“事实降价”并不能增加中国的购买量。低成本高性能的中国制造也是全球南方的刚需,他们并无兴趣花更多的钱买到同样的东西。一带一路在帮助全球南方建立初级制造业,但取代中国进口还是很长的路,取代过程本身又形成对中国为主的供应链上游的依赖。
- K: F0 V _" C, O
. E2 S- g; I" r+ t" m, m( ?只有出国旅游之类的服务出口可能发生显著变化。但这方面,随着中国免签政策的推开,可能也最终弄成顺差,至少不可能通过旅游来实质性地减少实物出口顺差。
) `) Y/ K! x R# h4 A8 l
0 h, @/ i. d; h. g$ Q当然,人民币大幅度贬值是中国不容许的。中国的出口增长已经接近极限,如果不是已经达到极限的话。贬值不能促进出口,但增加进口成本。不好。所以央行不可能坐视人民币大幅度贬值。哪方妖魔鬼怪想要作乱,就放一点洪水淹一淹。. }- t6 ~: L4 \
+ a, T) I: ?: p
这么看来,人民币的长期趋势还真可能只是小幅度波动,近期小幅度升值为主,但大升不得,也大贬不得。
+ r4 a" k S# f
; Z s: ~: z, Q& ^6 e9 t) }中国乐得从善如流。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