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克兰的原野和城市,伴随着许多动人的故事,留在人们的记忆中,舍佩托夫卡,基辅、哈尔科夫、尼古拉耶夫、敖德萨等市镇的名字,在人们的心目中,总有它的位置。
+ {1 A8 \+ O; O3 `- q! y( ~5 s* K0 n
一架高速轰炸机,载着西南方面军作战部长巴格拉米扬少将,飞进基辅合围圈并在格列边卡机场降落,在机场高射炮的“欢迎”炮火中,有经验的机组让飞机安全着了陆,许多指挥员和红军战士围住了将军,大家十分惊奇,“一个将军从哪里并且为了什么要飞到我们机场来呢?”问题接二连三地提出:“将军同志,我们真的被合围了吗?”“我们怎么办呢?退还是打?”这是基辅战役大合围形成时的一幕。* p- g8 \0 K6 p
) z+ n; |) [% f基辅战役是东方战线在乌克兰的一场大型战役。1941年9月15日,古德里安指挥的第2装甲集群和克莱斯特指挥的第1装甲集群在基辅以东两百多公里的罗姆内(Romny)会合了,两支南北对进的德军装甲部队完成了大合围,基辅及周围地域的苏军被包围,这时候“巴巴罗萨作战“发动后的交战已经进行了快三个月。在边境交战的过程中,冯·博克指挥的中央集团军群攻势猛烈,斯摩棱斯克方向战事激烈,原隶属于西南方面军的第19集团军和第16集团军分别由科涅夫和卢金率领,去增援西方面军,在护卫莫斯科的方向展开防守,而机械化第9军军长(属西南方面军第5集团军)罗科索夫斯基被单独抽出,派往莫斯科向铁木辛哥报告并指挥一个集群,防守莫斯科西方的亚尔采沃高地,这样防守西南方向的苏军在阵容上有所削弱。在德军装甲部队的大合围内,由步兵为主的德军第2、第6和第17集团军,对基辅方向进行向心突击,形成了一个小合围圈。# ^: ~+ F3 y/ R# K9 n2 W; I- K. d
' Z/ x, B/ k! n% C* h8 [
铁木辛哥率领西南方向总司令部撤往合围圈外且离合围圈很近的波尔塔瓦附近,而西南方面军司令部仍坚守在合围圈内,位于皮里亚京以北上亚罗夫卡镇的一个村子里,也离合围圈很近。一般来说,乘合围圈刚刚形成还不很严密,马上实施突围很多时候是可行的。西南方面军的作战部长巴格拉米扬少将,此时正在合围圈外的方向总司令部,看着最近的作战汇报心里很难过,形势是令人忧虑的,他回到方面军司令部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了。
" V8 r; T' s8 ]! O2 [
; x0 S+ P# @3 q; i) i1941年9月16日,合围圈形成的第二天早晨,巴格拉米扬被叫到方向总司令铁木辛哥那里,十分关心部下的元帅问,“怎么样,还急着回去吗?” 得到部下肯定的回答,元帅赞许地看着少将,并发出口头指示让巴格拉米扬带给西南方面军司令员,“我们决定现在就下达组织突围的命令。要让基尔波诺斯发挥最大的积极性,向罗姆内方向和卢布内方向更坚决实施突击,而不要坐等我们把他从合围圈拉出来。” 随后就发生了本文开始的那一幕。- f S. o7 c' f4 Z" p8 E
- K" V! k g$ k- s6 ~7 r
有关撤退基辅突出部的苏军,最高统帅部内部有过激烈地争论,总参谋长经常提醒,“一般地说,要搞清德国人的战略并不困难,无非是老一套的做法,多次重复过的,集中兵力在我们的两翼进行突击“,且准确地预见了基辅苏军会被德军装甲部队合围,并且从纯军事角度建议撤退苏军,放弃基辅,这遭到最高统帅一阵破口大骂。最高统帅部也拒绝了西南方面军的撤退请求,并命令死守。
# G+ e5 j; m4 o3 v' X ]% }/ ~1 l# y9 N# u+ E
1941年9月17日巴格拉米扬降落在合围圈内,找到方面军司令部,向司令员报告了总司令的撤退命令,遗憾的是基尔波诺斯沉思了好久,然后问道,“您带来了书面的退却号令吗?” “没有,元帅命令口头传达。” 基尔波诺斯在房间里踱起来,然后说:“在收到文件以前,我不能采取任何行动。问题太重大了。” 老天,这关键的时候分分秒秒都非常珍贵,不是有 “先斩后奏” 吗? 不是有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吗? 明明作战部长巴格拉米扬带回了铁木辛哥元帅的命令,还要等“书面的退却号令“,这个基尔波诺斯上将真是不可思议。
* f q' O7 P+ L5 i: a/ K# D8 j* ~' Q: A3 h7 {! m
9月17日晚上,西南方面军给莫斯科发去了电报,就“组织突围的命令”,急切请求最高统帅部的指示。深夜,总参谋长简明地通知:大本营准许放弃基辅筑垒地域和将第37集团军转移到第聂伯河左岸。对于方面军主力撤至后方地区一事,仍然只字未提。基尔波诺斯将军这时也明白了,“除执行总司令的号令外没有任何出路了。”/ x" j) f0 Z H% t9 s5 W$ Q+ a
1 a. f. K$ y' b2 @# p5 v西南方面军立即发布战斗号令,9月18日凌晨开始合围圈内的集团军向东突围,合围圈外的部队实施突击接应,东西对进。而西南方面军司令部和军事委员会马上出发,决定经洛赫维察突围。说到突围的中外案例,有成功,有失败。第16集团军的司令部在维亚兹马被德军合围,罗科索夫斯基他们昼伏夜行,避开大居民点,“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掩埋牺牲的战友,抬走伤员,成功突围。1935年1月27日红十军团的突围失败,原因是军团领导顾虑部队疲劳,在怀玉山当地宿营,结果方志敏和军团长刘畴西被俘,全军2万多人仅千人在参谋长粟裕率领下突出重围。
4 ]5 o( a# U$ J! H, r/ O) q l" O6 {5 Y A2 Y! ~' E, b& \( c! Y
西南方面军司令部纵队的突围,正好也是正反两个案例。! `+ E0 T. b6 l* w" A' e
" e) [. n% U+ C8 x q, b2 G
9月18日凌晨开始突围,司令员基尔波诺斯命令巴格拉米扬率领一百多人的小部队,朝东面 “向先恰方向实施佯动冲击,把敌人的注意力引开。” 而方面军司令部主力纵队有一千多人,其中八百名是军官,他们向北行进,于9月20日拂晓,到了洛赫维察西南约十五公里的德留科夫希纳镇(Dryukivshchyna),纵队停下来进行全日休息,“许多军官各自走到镇上农舍去洗脸、弄食物...” 这 “全日休息” 和 “军官去洗脸” 葬送了全主力纵队,方面军司令员基尔波诺斯将军和军事委员都牺牲了。4 Z9 o) F2 h/ O
3 G/ \* ^& {) Y7 A
实施佯动冲击的巴格拉米扬小队命运如何呢? 他们也是“昼伏夜行,避开大居民点“,从乌代河和姆诺加河汇合处的戈罗季希村(Krutyi Bereh)出发,一路经过伊斯科夫齐(Iskivtsi),先恰(Sencha)村西郊,小村庄卢奇卡(Luchka),大村庄科梅什尼亚(Komyshnya),拉希夫卡村(Rashivka),终于在萨兰奇纳多利纳(Saranchova Dolyna)镇附近遇上苏军侦察群的汽车纵队,成功突围到达哈佳奇(Hadiach)市,回到自己同志们的怀抱,接受人们盛情的接待。这一路,掉队的指战员或单独,或两人一伙、三人一群,纷纷加入巴格拉米扬的突围队伍,面对德军的猛烈火力和坦克,他们马上绕道而走,沿途有国营农场的居民们把包着各种食物的纸包塞给他们,有农舍的主人给他们指示徒涉场,有农庄庄员送他们去据说昨天还有人看见红军战士的村庄。- n8 P- m: a" {. ~# ^' u/ z
9 Y0 V7 a. I3 X1 y9 V7 [5 }* F
这一支小队伍的突围是成功的,但基辅战役的结局十分悲壮,双重合围的包围圈中西南方面军的4个集团军(第5、第37、第26及第21集团军)基本损失,一个集团军(第40集团军)严重受损,许多指战员包括司令员和军事委员牺牲。遗憾的是苏军英雄们浴血保卫的基辅和乌克兰,现在都不知变成什么模样了。, o2 X& ^- }1 z- `4 b5 L# A
7 D2 O- s2 y7 H! a& r
* V: n: [, R. K0 X9 `) e) O: n
卫国战争开始时,巴格拉米扬军衔是上校,罗科索夫斯基是少将,朱可夫是大将
& R- P: N w8 H. P& d: t* T他们都是“列宁格勒高级骑兵学校指挥员训练班1924级“同班同学
6 L1 Q2 l- n K( x/ b( j) l(1941年6月,巴格拉米扬还不是党员,卫国战争开始后不久升少将并入党)
; E$ o: d6 y. Y# O* G& @0 q* W; v& d5 a% W9 a
! _+ e% |- L* e列宁格勒高级骑兵学校指挥员训练班1924级- h: _* s! W9 v, V/ h+ H
一排坐着的右一巴格拉米扬、右三叶廖缅科9 V4 s/ u D' O: Q9 k0 o
二排右一朱可夫、右五罗科索夫斯基( v) g; t9 P. J5 H+ l
# @$ U) W9 I/ D
/ F0 n+ v. i8 g
突围简图,红色--外合围圈,蓝色--突围路线7 h3 [/ p1 G5 J6 m/ c/ y
0 f( R/ E* ?8 Z;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