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7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科教沙龙] 工科的理科化问题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23-4-20 18:41: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3月10日,曹德旺等25名企业家、科学家联名在《科学报》上发表呼吁,要求逆转工科理科化的趋势。工科理科化是指“工科的评价体系及运行方式向理科靠拢,甚至完全向理科看齐,典型特征是用理论科学的方法解决工程问题,重视论文发表,忽视实践创新”。
% ^. H2 C1 l1 M8 M: L. e3 Z" l* v4 A
7 v! x* Q  f6 H' a, i必须说,这触及了很大的问题,但视角和解决方案还是偏颇的。
, `: n! q9 ?; L7 u2 L0 G4 h
6 f" H7 U; i9 u工科以工程实践为主体,理科以理论和实验科学为主体。工程实践的特点是:给定问题,不限解决方案,但以“经济、管用”为最终的评判准则。理论和实验科学的特点是:给定已知,探索未知,终点必然受到起点和路径的限制,“首创和真理”才是最终的评判准则,实用价值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6 @6 |2 i  X% ^
* i5 {# E& t5 _" {5 T
比如说,要在某地造一座桥,用石料、钢材、水泥还是纸,是拱桥、桁架桥、悬索桥、斜拉桥还是浮桥,只要符合地形地质条件,成本低、施工容易、经久耐用,就是好桥。是否首创并不重要,对后续造桥有指导作用最好,没有也无大碍。这是典型的工科问题。! G+ F( Q/ e4 \' h) G# j

# i1 J" C5 N2 z' I但中国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403秒,首创性和对核物理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但对受控核聚变的实用价值其实还很遥远,依然是“还有50年”。陈景润的“1+1”更是理论意义巨大,实用意义则遥远到目视不可及。这就是典型的理科问题,前者是实验科学问题,后者是理论科学问题。  d+ f! M# _0 d, \; s
: _$ F/ R6 ?- y' U5 G
工科和理科曾经是两股道上跑的车。工科从经验出发,根据已知的成功范例,一步一步往前试探,直到理论科学建立了相对完整的分析和综合工具,比如牛顿力学和微积分。
: l+ X$ _4 K1 P+ T" u/ x# B4 q
" H0 S; X% A9 z9 t% J在理论科学工具的指导下,工程实践的发展突飞猛进,这是工业革命的技术基础。从此,工业技术发展不再以盲目或者经验化摸索为主,而是在理论指导下有目的、有方向的摸索。这也是工科理科化的开始,也是工程教育越来越强调理科基础的基本推动力。
" s. E" y4 U2 G; S  ^1 A! y' d3 [$ H( y/ K/ y- F
工程师与工匠的最大差别在于:工程师需要知其所以然,但通常有足够的应对时间;工匠(或者技工)在大多数情况下只需要知其然,但需要立刻做出正确反应。极端一点的例子是汽车设计与赛车驾驶。都富有挑战,但思维和行为方式不同。但这也决定了工程师需要具备理科知识和思维方式。
- |+ j+ W8 v& f: H9 I8 M  }, D, a0 R
理论科学和实验科学都是从简化、纯化的假定开始的,有些是对现实世界的合理简化、纯化,有些则是理论工具本身局限带来的必要简化、纯化,否则处理不了。在工程实践中,合理简化、纯化得到核实,不合理简化、纯化则成为新的研究和突破方向。所以,工程实践对理论和实验科学有反哺作用。与其等理科再反馈回来,工科自己动手。这是工科理科化的另一个推动力。0 Z. H8 t, E: {! O- b4 a% S
( K2 @7 K, F% V) \# B+ I- `4 H
理科化的另一个特点是化整为零,把复杂问题分解成越来越细的小问题,各个击破。这也是理论和实验科学的基本手段。在此过程中,工科的教授、研究人员术业专攻,单刀突进,常常无暇或者忽略了工程问题的整体性,带来工科课程设置、授业、研究方向的专业化和碎片化。这是工科理科化的又一个推动力。
% q+ s+ [9 I2 g& r+ o  M' t0 J
. ?7 t  U8 @( r' e7 s+ C5 e但工程师毕竟是工程师,燃烧动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车辆动力学很重要,但汽车工程师最终需要拿出一个完整、可以经济地投产、能在路上可靠运行的汽车设计,并需要解决在生产中出现的各种材料和工艺问题,在用户反馈中不断改进设计。燃烧动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车辆动力学依然重要,但如何避免风挡漏水、座椅吱吱嘎嘎、安全带拉动卡顿同样重要。这正是《科学报》上联合呼吁中抱怨的问题。
: C. C' Z+ e! U, A
! `# g, W7 B$ D* s$ _! `这里面有几方面的问题。
6 e: j$ Y5 ~& k% g. o+ s! T) i: c1 H( O0 I6 D5 l( T
工科教授本身缺乏工程实践的经验。从学校到学校的成长路径培养出很多研究能力很强的人才,但缺乏工程实践最终带来工程师格局不足的问题。
# o  ^- S* H$ R8 n9 I/ J" w9 d
* n: a: Q9 N1 s3 p1 Q. a7 Y' Z然而,要求工程教授都具有工程师的实战经验和资质是不现实的。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不管是连读还是工作后再回来读博,在学时间就需要那么多,加上博后就是5-7年起跳。如果要求至少10年工程师经验,差不多就是要40岁才能入职教职。这对于个人的事业和生活是很大的困扰,大部分人直接打消主意了。工程教授不能吸引到最优秀的人才是不行的,研究生涯人为打断也是不可取的,重新积累是痛苦和费时的过程。
% ~2 S% |! t0 b& L  r* D4 T8 e9 F) U# u4 q
工科教育也只能以工科通识为基础,即使是行业专识,对于具体企业来说,依然“悬浮”于企业的具体需要,只能是“半通识、半专识”层次。这是不可能避免的。大学课程设置不可能对接到具体的企业。企业办大学或者技校更加“对胃口”,但有全额稳定吸收毕业生的问题,也限制了毕业生的眼界和技能构成。- k9 e# E6 q1 t( [8 J
5 F7 S( y6 h& \4 H: r- {0 |) M
研究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也不容易。教授需要能公开发表的成果,企业需要对有实际经济效益的成果作为商业机密加以保密,这本身就是难以调和的矛盾。教授需要首创性、指导性的成果。企业需要解决实际问题,学术价值无关紧要,“炒冷饭”就能解决其实最好,因为最低风险。教授毕竟“以教为主”,不能全部时间和精力扑到特定研究上,企业解决问题则有时间要求,等不得。这些都决定了企业科研的主导只能是企业,高校只能打下手,分包一些不影响保密的长期、孤立、预研性项目。换句话说,回到理科化的老路上了。
# J/ P; d! I: T3 s- ^! A; n" U9 W; d1 T' G. p
“校导“vs“企导”也不是一句话的问题。企业工程师有经验,但有繁重的自身工作,也对带学生缺乏经验,除非常年有学生轮换。企业的任务有时间要求,也不见得与学生的实习周期吻合。
6 {; W+ N9 U$ W" |; o( V9 f
; p: {/ t& S, e9 U理想的学生实习需要经过一个熟悉、上手、完成的周期。企业的安全规定、工程标准、人事制度都不是几句话就能弄明白的,派学生打小工送文件,都不一定知道送给谁,需要什么样的查收手续。1 D2 V- O# b# u( g" c/ S4 t! C

# i. X* b- i4 j4 i3 m7 ?# i; \/ s# d然后就是上手。太小的项目没意义,打螺丝更是与实习目的不符。太大的项目当然做不了,也不敢给实习生那么大的责任。企导是最终负责的,但老实说,如果不是出于育人的责任心或者某种激励机制,从效率出发,小事带着实习生做,还不如自己做。8 [+ ]/ V- s, ^' }! H, _5 v7 i+ E
1 r3 @% o) Y0 p, v/ n
不管是在企业层面,还是在工程师层面,光靠责任心不行,没有一点激励和动机,是没有兴趣当企导、提供实习机会的。9 _, w9 v, Q/ c4 k! {5 N1 o" k

- I! o6 `# r. `- \还有企业机密的问题。企业里一个萝卜一个坑,没有闲人,也没有闲活。需要人手加强的常常是重点项目,要么涉及技术机密,要么涉及商业机密。实习生是要走的,涉密项目他们不宜参加,但非重点项目又降低了实习的意义。
0 m5 n6 l- e1 z  n* n' R: d1 f
0 o% C! ?$ Q) j- j这就需要从国家和企业两个层面提供激励和动机了。2 [% R+ m3 p5 [( a+ A

5 Z5 N& R- C9 s1 u这不是国企责任心和私企功利心的问题。私企也有责任心,国企也需要功利心。这也不能通过一纸政令。牛不喝水,不能强按头,否则必然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m' Y  N. B+ E  B+ G4 D8 ]& ]
' ^0 E( l9 H' w+ R) d从国家层面上,需要把实习与科研和教育同等对待,提供税收减免,鼓励企业提供高质量实习机会。企业搞科研的开支上可以得到抵税,这是国家支持企业搞科技和产品研发的必要措施,各国都在做,天经地义。实习也应该如此。科研抵税管“物”的一面,实习抵税管“人”的一面,同等重要。2 u, [# X& y. r6 e! O
! R% w* z. Q( A& l9 {
国家应该对企业提供实习机会给予抵税待遇。比如说,每个人每个月折合多少钱的抵税。这样,实习机会提供得越多,抵税越多,适当冲抵企业的负担。如果精细化的话,还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实习机会,提供不同等级的抵税,但这就相对比较难管理了,需要一步一步来。% F* K8 j" G; P$ c$ d

  b6 ], H# I# u1 W3 b. S同时,国家也需要对企导和实习有一定的规范和监管,不是所有企业都有资格获得抵税待遇,不是所有人员都有企导资格。比如说,只有规模以上企业才有对口专业的实习资格,只有持证工程师或者有关资质的人才能当企导。
* Q# l/ [0 T2 i, L# w  }
: d' s3 a3 o+ v% O# P  j; K从企业角度来说,实习是预筛人才的重要步骤。在实习期间零距离考察,比什么HR面试都有用。但实习又是“无约束”的短期雇佣,如果人选不合适,到期自动终止,没有负担。在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现在,提前锁定人才对企业是有用的,尤其是“二线企业”。招聘拼不过头部企业的话,通过实习锁定有用人才是有用的途径。与特定高校组成对口关系,对高校和企业都是好事,带来一定的稳定性。
: X' t8 T5 d3 x( T1 w+ P
7 i4 H3 k( A6 `对于学生来说,实习既是获得实践经验的机会,也是建立人脉的过程,更是预习求职的过程,降低未来正式求职时的焦虑。由于实习的短期性,对实习生的求职压力较低,也不存在“入错行”的顾虑。企业不合适没关系,到期自动离开,以后不找他们就是了。但如果合适,企业预发招聘承诺是常见的,这样大大降低毕业生的求职焦虑。. R/ b- ~2 N6 O: M* e7 @

0 |* j" e$ Q, f% J: q: l在实习中,实习生还对未来工作有了第一手的观察,未来是直接求职,还是读研,都有了从自己实力和实际工作性质出发、更加符合实际的考虑。甚至专业不合适也有补救,还可以转专业。
1 q5 K. w. `" L0 u( N  Q4 e8 i3 }
, x) Z0 d$ p) G0 @从企业工程师角度来说,晋升条件应该包括日常运作、项目管理、挖潜改造、带徒弟等各方面的综合平衡,而不宜偏颇。一个萝卜钉死在一个坑对个人和企业都不利,不利于个人的综合发展,不利于企业的血液流动。从企业角度来说,同一个岗位需要有多人能干,避免在人力资源上造成瓶颈。不管是热点工作还是冷点工作,都要苦乐均沾。
/ K2 F' {4 O: P' ], ?8 {/ Y
- A2 V) C0 T) j" r1 {6 I带徒弟的内容之一就是带实习生。很多人都有体验:要别人做一件事情,首先需要讲清楚为什么和怎么做,在这过程中,理清自己的思路和知识,同时优化表达和实施,最终对自己也是有益的。带实习生不仅是公益劳动,也是工程师成长的一部分。7 [% ^$ v4 q( ?. b3 M2 w
$ i6 w, t. s- C7 H( {1 Y8 M( d
从高校角度来说,不仅需要有校内专门部门联系企业,指导和帮助学生获得实习机会,还需要根据实习市场权衡自己的专业设置。要是连实习机会都没有,就业就更难了。要么这个专业的就业机会缺缺,要么本校实力太差,无人问津,这些都是自身建设的风向标。“实习落地率”也可以成为考生报考时衡量的一个指标,这是就业率的前导指标,避免无的放矢。0 D) T( X' e4 O

0 M; Q- T) M; Y% E) w* D6 P这一切取决于企业提供有意义的实习机会。
/ f, Z) v/ |5 {7 _7 u3 c) p
9 l( D" p& I& Z6 d( m7 X. O: ~中国工科大学一直是有实习的,但对有意义的实习一直举棋不定。曾经实习就是到工厂当一段工人,开车床、拿焊枪,然后到毕业前下工厂做毕业设计,主要是跑一遍流程,“吃透”工艺,再重画一遍流程图中,加入自己的改进思路。这是过时的做法。+ Y5 Q5 R% x" s! a5 M  O
& D# n5 T- o! t, |8 I' U) U" j5 a  Z
除了学金工的,开车床、拿焊枪对其他工科学生来说,除了“体验生活”,没有实际意义。毕业设计依然悬浮于工厂实际,还是假设性的。需要做的是有机融入工厂的日常运作,成为工程师团队的“小跟班”,在实战中学。
7 e3 ~1 i* \9 t! d9 X9 L5 o8 U# D6 r+ n$ _
以化工过程工艺工程师为例,日常工作包括从过程和设备参数中汇总成若干关键指标,以此对过程和设备走势进行监测,及早发现瓶颈和故障,摸索改进线索。还要跟踪原料辅料消耗,管理库存、补货。还要对永远不断的大中技改项目提供支持,从日常运作的角度提供技术输入和审核,确认管道和容器的压力标称和材质相容性。对于无穷无尽的小项目,则直接计算阀门和孔板的流量系数、泵和压缩机的压头、电化学腐蚀速度和容限、能量与物料平衡核算等等。还有工程图纸更新、技术文件更新、召集和组织工作会议、确认工艺和技改文件的签字等。9 h% {! \. Y, O1 X" r5 S% u

( S" d) Y5 m% k* B0 G; X0 F实习应该分阶段。低年级实习主要是熟悉工业环境的安全规范、一般工作流程、组织关系、与同事的互动,并且做一些“低影响度”的工作,如协助召集工作会议,记录和分发会议纪要,更新工程图纸和技术文件,等等。高年级实习则可参加流量系数、压头的计算,电化学计算,合规审核,原料辅料库存和补货管理,能量与物料平衡核算,等等。2 j( s3 F8 P0 a& l3 _- w
. v# n+ Q, s8 b% Z5 T3 U
在这些“跑腿”工作中,实习生得到实战经验,理解了工程师的职责和工作流程,并且通过工业上实际使用的第一线器材设备认识技术前沿。在实践中,实习生不仅把课堂上学到的东西与实际联系起来,也容易学到课堂上不容易学到的东西。比如说,锅炉负荷增加,需要加水、加油,增加燃烧出力。但仪表水位在大量冷水注入时,会出现短暂的液位下降。这是因为冷水降低汽包里水的密度,降低沸腾,造成虚假的低液位。这样的“反向响应”用常见的简单动态模型不能解释,课堂上也顶多提一句,甚至一句也不提,但在实践中观察到了,不仅印象深刻,也容易通透。
5 i6 i) h6 O7 ~9 G& A+ _% X! ?
5 r2 j6 B/ V+ |" r5 J: z当然,企导对实习生的一切工作是最终负责的,实习生的所有工作都需要企导的指导、审核和拍板。这不是包办的关系,而是导师和研究生的关系。( e( a' {2 r9 P; \+ F7 M, t% Q

) w! p/ B2 H! h$ G+ z. W& |在西方,工科大学有co-op体系,工科学生有co-op和全学校的选择,但大部分会选择co-op。企业也常以co-op经验作为招聘条件,需要在co-op期间的雇主出具推荐信,就像正式工作经验一样。' X2 _- ?  p. y

* E% B' V& i# T+ D: W) \% Z3 kCo-op有短期多段和长期少段两种。短期多段每年暑假都要co-op,为期三四个月,有时整个学期不上课,做co-op。长期co-op只有低年级、高年级两次,低年级段较短,约4-6个月。高年级段很长,约8-16个月,这就可以在初入“上岸”后认真做完一两个真实项目了,更获co-op的协作企业的青睐。长期co-op经验也在最终招聘的时候得到用人企业的更大重视,这相当于已经受到过初级入职培训了。
# t% M$ s& K2 P6 l. b! U: L$ y  A: S
与全学校相比,co-op学制更长,一般需要5年甚至更长,暑假也没有放假。但不仅获得有用的工作经验,预习了就职和未来的职业生涯,还有有用的收入。5 o& C7 C) K6 |* N4 h) Q

9 o/ h. z9 K2 r5 f% A8 ^' M* b* L7 pCo-op实习生是有津贴的,这也是对未来入职后收入的预习,收入水平相当于入门级工程师的1/3到1/2。一方面,高年级实习生和入门级工程师的工作性质相近;另一方面,实习生毕竟是实习生,对企业不是人力资源,而是负担。0 Z( \, K  f; S' h

; r5 X) `! B& v必须说,工业规范、工作流程、团队互动这些是大学课堂没法教的,不仅教授们自己也只能纸上谈兵,而且都是些“讲半天还是悬浮、跟几天就通透”的东西。% B' n# [8 d% N1 e- I. m
, {8 }& H$ G* x: @3 Q
另一个问题是:具体的器材、系统、设备的使用、维修、调试在大学里也没法教。器材、系统、设备本身昂贵,还是“毛”,需要整个过程设施的“皮”才有意义。而且这些东西更新升级很快,工业上用这些东西盈利,舍得花钱,大学要反复投资、反复建设就难题大了。# o' H  J. ^$ [4 A% W

9 `+ \* i  I2 w4 L+ p" C但是,实习生和入门级工程师的工作性质相近,但实习期不能代替入门级工程师的规培。责任不同是一个方面,工作流程和企业规范有共性,但各企业还是有差别。实习生的实习期可能是在别的企业做的,招聘为入门级工程师后还是需要根据具体工作需要,进一步提供规章和技能的规范化培训。比如说,在实习生期间,可以接触到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编程,甚至在企导指导下编一两个小程序和实施。但入职后,必须进行系统、正规的培训,获得资质,才能上岗。这不仅是技能全面、规范训练的要求,也是法律上的合规要求,“无规培,不上岗”。这和医学院规培后入职,还需要进一步的岗位培训是一样的。2 E0 w$ Y$ ]+ j9 o
" o- P( e4 ]- \( a$ h- T% y
工科的理科化是全球性的问题,各国都在摸索解决,西方的co-op制度值得借鉴,但中国需要摸索出符合中国特色的路来。最关键的是,有效实习是纠正工科理科化的最重要手段,要做到国家、企业、高校、学生的相向而行,而不是互相角力。
/ w+ O" I" X$ a3 g

评分

参与人数 6爱元 +60 学识 +4 收起 理由
山远空寒 + 10 + 2 涨姿势
常挨揍 + 10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老票 + 16 + 2
landlord + 12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晨池 + 8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8-9-13 10:09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沙发
    发表于 2023-4-20 20:36:54 | 只看该作者
    企业需要对有实际经济效益的成果作为商业机密加以保密,
    企业工程师有经验,但有繁重的自身工作,也对带学生缺乏经验,除非常年有学生轮换。企业的任务有时间要求,也不见得与学生的实习周期吻合。
      @& q0 H% s8 T) v
    ! Y( ]3 i: X6 V8 g; ]
    这两个问题在互联网行业还真不存在,因为大把35岁被裁员出来的十年工作经验工程师可以做企业导师,或者到学校做工程教授的。7 i3 M$ f8 r. n' c  K  j( {4 T& j
    我有一个同学在四十岁被裁然后在家躺了一年多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就去一个大学里面做实习指导老师了,相当于工程教授吧,没有编制,钱也不多可能万把块钱,不过他肯定赚够了钱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3-4-20 20:43:06 | 只看该作者
    晨池 发表于 2023-4-20 06:36
    4 r4 l" H  Z1 K: J. J6 _) b这两个问题在互联网行业还真不存在,因为大把35岁被裁员出来的十年工作经验工程师可以做企业导师,或者 ...
    3 s$ L/ z% F9 Z7 N" ?1 Y
    这个是有问题的。被裁了就离开了第一线,对于变化特别快的ICT,经验只管几年用。8 n2 D5 x$ W2 D: b6 N

    - C, e2 S' ~; w- T  K工程教授不光需要实践经验,还需要理论造诣,才能搞科研,而不只是实验室带课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0-1-2 12:0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地板
    发表于 2023-4-20 22:30:20 | 只看该作者
    以前福特的工程师入职,就是花一年时间,把公司的制造流程走一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23-4-21 06:15:01 | 只看该作者
    semtex 发表于 2023-4-20 08:30
    / X0 B8 C; X7 I! C' c! `以前福特的工程师入职,就是花一年时间,把公司的制造流程走一遍。
    $ g1 g8 F9 a3 x$ m7 |
    我的老东家现在还是,花两年,然后确定实际工作岗位,再开始系统的规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7-16 03:25 , Processed in 0.03918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