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1-5-31 15:12 编辑 ( Y6 m9 S2 e0 m2 O! M
: _+ s0 w/ ^$ Y3 r7 V! ]/ N
近来流传一张新型直升机的图片,总体外观与直-20相似,但有很多重要的不同之处:6 u( {# y2 U* i+ N7 X' Y
/ s: |/ \4 \ k! n9 Z
3 p2 o9 r& H9 }5 S( Z
神秘的新型直升机
7 @( t- I L( m% B" G! ^& ^' o
8 b) L+ i: F+ `9 N
- {5 P- v+ G9 g) S2 ?具有明显的直-20的影响,但又有很多不同
1 Z9 S1 f a4 _" {/ b9 ?7 g: U# E6 h
直-20是中国直升机科技的重要里程碑。直-9在80年代引进的时候是先进的,但并不适宜作为主流中型运输直升机的基础,这不是工程放大的问题,而是旋翼技术、涵道尾桨的问题,法国也是到NH90年代才攻克中型运直的。直-10也走了一些弯路。9 @0 K: a' {9 e1 C3 S& o, d
$ N/ z [) K! G$ D+ O; A- \4 E直-20不是西科斯基UH-60“黑鹰”的翻版,但对标,受到的影响还是很显然的。美国正在进行“黑鹰”家族(包括海军的“海鹰”和空军的“铺路鹰”)换发,新发动机的功率更大、耗油更低、可靠性和寿命更好。美国正在推动FVL计划,研制下一代运直,但换发后的“黑鹰”家族还将用几十年。中国是后来者,先赶上、再超过是正常操作。 p# l, [$ q# n* @' u# c
& U" { i6 X- a
直-20作为基本中型运直是合适的,但没有什么隐身考虑。图片上的新型运直就显然有很多隐身考虑了。机体的隐身修型是最显然的特征,封闭式桨毂罩是另一个。尾桨桨毂看不到,估计也有类似的桨毂罩。
" V) d: c: @2 z' K1 e
$ a, ?5 A1 c: `( Z- {5 ]2 y但直升机以超低空运作为主,红外隐身和降噪比雷达隐身更重要,这里,新型运直就展示亮点了。* N8 p1 f- ]5 ^/ |& U- A
2 U1 d; c2 i: a7 @8 x4 v0 Y1 F
直升机的噪声很复杂,但噪声强度是一个问题,噪声频率是另一个问题。人类对高频噪声更加敏感,所以阻挡发动机发动机的噪声外传很重要,最后采取的措施也和降低发动机排气红外特征相同。
5 `8 _8 B3 V$ }' f
3 x9 z" C+ d, G! Y直升机速度低,蒙皮气动加热本来就较少,在旋翼下洗气流冲刷下,更是很快消散。发动机喷流才是最大的红外源。要达到红外隐身,首先要避免可以从远距离上直视发动机热端,也就是说,不宜采用直接向后喷气的直喷口。采用45度向外的喷口可以缓解一下,90度效果更好,但喷口依然炽热,形成强烈的红外特征。采用引射冷却,用喷流的能量吸入环境空气,混合降温后排出,可以显著降低红外特征。但“科曼奇”采用尾撑侧下条状排气孔,除了在正下方,基本上避免直视,大大改善了红外隐身,而且发动机噪声基本上听不见了。
5 x' t1 N; }, Y' R' R; H$ k( ?& C
Y$ t! ^! b. {* `5 M
4 W2 ^) }2 M6 U4 M% d/ h$ T
早期直升机没有什么讲究,发动机喷口直接向后,还能提供聊胜于无的推力,但从远距离上就可直视发动机热端,红外特征强烈
8 G1 p9 v A! E2 @2 c r# B/ a% k. `- c4 R
. g7 h! n) A7 Z! H
早期“黑鹰”稍好一点,但相差不多; W2 P+ |: x: m6 k
" _' E4 ~' [/ j" b' V' y: b' \
# r, ~+ I. r. w2 ?* O, P9 }6 \NH-90的喷口90度向外,红外隐身要好很多. x. e# E$ y( w5 [4 p
. T& I+ M# ^! a6 l* ]& H4 P
* f* z/ ~1 \" ?. S$ J7 P( e8 u. t2 g
后期型号转向上,避免地面直视,还强化旋翼下洗气流的吹散作用,但喷口背压提高,发动机效率受到影响
/ n: P" l1 _$ K' d# Y3 e
+ L( q2 ~; N$ P% C
+ H4 q9 V9 k$ S
H-160的喷口向外转45度,效果介于直接向后与90度向外之间。H-160是民用的,红外隐身不是重点,降低外传的发动机噪音的考虑更多( ~- D9 s7 f$ ?
1 H/ m5 e& g7 [) q s
: m) s7 j1 e8 ~5 U+ a9 g T& X- aA-109向外、向上各转45度,效果比H-160更好& U* ?2 y D& d N$ S
3 y, M1 U# Z' e1 F% [+ t
* d K1 M b3 ~9 w“黑鹰”后来加装排气冷却装置,降低红外特征,也适当降低直视
1 [. ?1 O* W9 j3 C5 }9 e: U, f, C7 t3 V$ H5 a5 O% q9 g- K& e
2 \# K5 z6 i4 R2 Q+ T) J6 U( B
空军敌后搜救用的MH/HH-60具有更加复杂的喷气冷却装置
5 j3 U7 `. \/ S" R) b M/ f: T( R, o0 s% `
' m8 R- H2 v- R+ g; f2 I* d/ S排气经冷却后从尾撑两侧百叶窗口排出,因为排气温度大大降低,直视的问题大大淡化2 U- m3 N( U0 v0 [" h8 @0 l0 n
- |; i. ^5 S7 m
% j3 S( @1 k3 t+ T! ~ J# \$ R从3D模型可以看到冷却空气进气口
# o% K, Y" x3 r2 t
% p9 L# c2 z! {4 _3 o- x
5 \$ ?$ g& T4 ?
号称第一代隐身直升机的RAH-66“科曼奇”粗看看不到排气口,完全避免了直视问题- d" I' m% M9 d+ ^0 n5 ^/ \
6 i) T# C1 D' f# n9 ?
% N; ^5 B9 X2 Q# K# T实际上条状排气口在尾撑两侧的侧下* F$ q$ w( M. R" F! V" d K
$ \8 t; H+ K, K' z/ r) _" C- z
比照中国的新型运直,不仅机体隐身修型和桨毂罩与“科曼奇”相似,尾撑上还有两排进气孔。这起到与MH/HH-60冷却装置一样的作用,但在设计上优美得多。4 d4 h& x9 P. r# ~+ q
* g5 m2 \: Z2 ?. N
“科曼奇”的条状排气口避免了对喷口的直视问题,但炽热排气在尾撑结构里流动,对结构防热要求很高,增加重量。而且没有与环境空气的混合冷却,排气降温完全靠喷出喷口后的混合。
* k' ]' Q& q& L9 F) l. _; l7 s3 N8 }9 ?+ v/ I* r
相比之下,中国新型运直不仅保留了“科曼奇”尾撑排气口与气动外形整合良好的优点,还用尾撑上表面进气孔吸入旋翼下洗气流,降低尾撑内的温度,降低结构防热要求,同时降低排气温度,红外隐身能力达到世界最先进水平。发动机噪声应该和 “科曼奇”一样,听不到了。- K" g! ~6 m# {5 y1 u& \
( d, l3 y/ F4 `' T另外,尾撑对旋翼下洗气流是有遮挡作用的,造成旋翼升力损失。隐身修型要求加宽尾撑,才能形成必要的倒五边或者六边形截面,进一步增加升力损失。尾撑上的进排气孔开辟了下洗气流的流道,降低了升力损失。 u/ J" w8 i" L* O, M1 x
/ N- V' ^: V0 `$ }要是与NOTAR原理相结合,还可降低尾桨的出力。NOTAR就是很直白的No Tail Rotor,就是无尾桨的意思,降噪作用十分明显。+ K9 S% P: ~4 K* m
; ]1 x8 }7 ]# L7 R
: L3 e# d! n; L: d2 O3 s
NOTAR就是没有尾桨的意思
- y1 R$ q# F! R0 N, x: J: e( t7 a0 B. u% t8 W3 X1 }* O
! B8 z1 t% L( z1 _# ?
“5”所示的转动喷口只产生1/3的反扭力,2/3由尾撑的引射效应产生3 Q6 K% ]$ V/ t+ y9 l
: U" Z9 [% u. \3 G3 U大部分直升机事故由尾桨挂碰或者失效造成。尾桨失效的话,直升机就立刻失控了,原地打转转中,自旋着陆都极易失事。直升机在林地、建筑物之间运作的话,尾桨要是挂住障碍物,飞行员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基本上是注定机毁人亡。
9 [/ r: ~' n+ u; \4 M" r' l9 z+ _% U9 q
尾桨也是噪声源的重要部份。尾桨要产生和主旋翼相同的扭力,出力小不了。但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尾桨尺寸,以降低重量和阻力,尾桨的转速必然要提高,产生的高频噪声成为主观感受噪声的主要来源。
# |8 k+ |1 Z j
1 u3 D. i2 b" m6 H7 l# FNOTAR取消了尾桨,用发动机通过齿轮带动的压气机(“2”)产生高压气流注入尾撑,大部分通过尾撑侧面很窄的条状喷口(“7”)高速喷出,在尾撑表面形成引射效应,带动环境气流加速,通过左低右高的气流速度差形成向右的反扭力,这与机翼产生升力的机制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引射作用提供反扭力的2/3,尾撑末端可转动的喷口进一步提供其余1/3的反扭力,还可用于姿态控制。% q% w3 {+ Y: o" B& X
+ X1 z9 N6 F' x" D直接用发动机喷气在理论上可以,但需要增加尾撑内的防热结构,不再通畅的排气通道也提高发动机背压,降低发动机效率和出力,实际上并无优点。
9 ]% d' E3 H" D U, I0 a0 D& U+ }! G) N) c1 P1 V
NOTAR不仅安全,噪音还特别低。问题是压气机“吃”功率,而且高速前飞时后洗气流与引射气流互相干扰,降低反扭力的出力,实际上用H形尾翼(“4”)在提供反扭力了。这使得在不同飞行阶段、速度条件下的直升机操控都不一样,增加操控复杂性。
7 W% ]& h3 U1 ~
# P$ ?: x6 j, I" c7 T8 \但中国新型运直如果在设计时就有所考虑,可以在尾撑内部下洗气流流道设计中形成一点引射反扭力,为尾桨减负,降低尾桨的动力消耗和噪声,但依然保留尾桨,降低操控上的复杂性,也避免额外的NOTAR压气机的功率消耗。5 K! ^, V7 T# g4 R% q+ J
! b1 ^7 Q8 H5 e+ N
5 V7 k2 x% k3 l" w2 S& `
直-10的尾桨是剪刀形,或者说是背对背的V形* Z! l) g, D. }! p* \! J1 L6 N
7 ~) n; c5 ]( c5 D* f1 u
' U1 {' M# m+ Y2 R! q直-20则是更加简单的十字形# u7 H. m1 {3 J6 J" p
+ q* }3 ]4 F5 X$ w+ @# R: H# i0 I新型运直的尾桨看不清,但估计是和直-10一样的剪刀式,而不是直-20的十字式。十字式比较简单,但产生均匀的高频噪声。四叶的剪刀式可粗略地看作双叶,噪声频率降低(实际上是低频与弱化的高频的叠加),主观感受噪声有显著降低。" C. C' U' ^5 d/ D/ U4 w" V0 ~
) U) ^: P+ e# Y
主旋翼的叶尖有明显的后掠,推迟激波产生,可在同样噪声水平下提高转速,增加出力;或者在同样转速和出力情况下降低噪声。桨叶较软、下垂明显是在同样的技术条件下,容许增加出力的需要。这意味着新型运直可能配备了功率更大的发动机。! S/ _4 I' @- _
/ P# P2 k i- H. u
7 e& p. q1 e. M- j) k据报道,在击毙本拉登作战中,美国出动了“隐身黑鹰”,但坠毁飞机主体被炸毁,只有剩下的尾桨结构还算完好
9 W w$ D/ V; Q, w T W4 U
# I: ? B, h& Q! r/ U
" C4 C# J& s5 @, c2 h4 Y( s( n+ o
“隐身黑鹰”的想象图
, [# \5 H, m# B2 c# t
" ?7 Y* S, n' O4 H- ], q3 U% Y; d中国的新型运直对标“隐身黑鹰”吗?会大量装备,还是只用于特种部队?这就要等更多信息的公开了。, _, k0 z2 m+ C; I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