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大哈瑞 于 2017-1-13 23:07 编辑
8 d; u/ H2 f* H/ _9 l
# t, h. U" P# ~2 O7 R; p5 I1941年12月7日,日本袭击珍珠港使世界航空第一大国美国全面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国内军用飞机的生产从战前1940年的3611架达到1942年的46907架,增长了13倍,到了1943年,美国生产了84853架军用飞机,增长了24倍。生产出来的每一架飞机都要经过多次接力飞行从工厂送上前线,工作量巨大。% _, `5 O# n2 U$ [) ]
) g' m: J/ s- k+ X$ d8 h
1942年9月,瓜岛之战进入高潮之际,前线的美国的男飞行员已经深感不足,为了替换出男飞行员进行战斗飞行,美国成立了两个民间组织开始招募女飞行员从事飞机转运工作:
7 j3 Y8 s, G$ l( p" |" z9 }! B2 O
( D( ^/ G6 E( T0 \8 c! b( o( N一个是女子飞行培训队( Women's Flying Training Detachment ,WFTD)。* Y Y* @1 y/ b! A- U3 W
另一个是女子辅助转运队(Women's Auxiliary Ferrying Squadron, WAFS)。- T. o( Z$ e# m3 `; l
% ]- v2 H- V" j# t( q
1943年8月这两个组织合并,成立了著名的女子陆军服务队(Women Army Service Pilots,WASP 大黄蜂, 注:二战时美国没有空军兵种,只有陆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先后有25000人申请加入大黄蜂,经过筛选,最后仅有1900人被录取,她们都是已经具有飞行经验的姑娘,通过培训最终拿到飞行执照的“大黄蜂”仅有1074人。/ P/ T9 l! M. i) O+ C" q
& V, b8 O. k/ r 3 c, b& ^" l9 j$ o! a2 D7 p
通过培训的女飞行员才可以佩戴“大黄蜂”的飞行资格章。
8 f5 B3 `- }- u( ~& j" X! x/ N* ~. e' o
![]()
% Z1 I) E h; b" e9 e1943年2月,大黄蜂在德克萨斯州休斯顿训练基地出版了自己的报纸“Fifinella Gazette”。主编请漫画大师沃尔特.迪斯尼画了一个女性的小淘气卡通,起名叫“飞飞乃拉”(Fifinella)。这个可爱的小精灵此后就成了“大黄蜂”的正式吉祥物,印在“大黄蜂”的臂章上。
4 O; y6 X3 @8 z$ c
% z0 e: c6 E' x; p& q: W* J7 v![]()
% x" y1 R1 L3 c. t6 b大黄蜂机组,背景是她们驾驶的B-24重型轰炸机。
. Z3 S! O- W, a' w9 F1 d
C( s f, I% w# i大黄蜂们驻扎在美国本土的122个基地,她们替换了许多男性飞行员使他们转到前线作战。大黄蜂在战争期间的主要任务就是转运美国生产的军用飞机,她们从工厂接收飞机,然后把飞机一架架飞到美国的港口和训练基地。此外,她们有时候还拖曳空靶,配合地面高炮部队进行实弹射击训练,或者模拟俯冲扫射,捎带着也跑跑运输。个别飞行技术特别棒的还参加过火箭动力飞机的试飞。1942至1944年“大黄蜂”总飞行距离近一亿公里,输送了78种12,650架飞机.6 N. d8 I) w* o% n% z' g
# Q/ L- n$ O2 X5 H6 Y7 x
) x, ^% C2 o" `7 Q2 ^
d; ~ f) F; M3 e : J. }3 j3 |; } P# A+ Y
多拉.达沃第(Dora Dougherty)是第一个飞行B-29 重型轰炸机的姑娘。
+ A( ^" t8 d/ j& W" d
Z+ Q. C8 \8 l1 Z![]()
5 _' X {9 x) S' {: m" C; E多拉.达沃第(左三)和提比茨(左一,原爆日本第一人)是哥们儿。) h# Q X8 m7 a3 Q
% i0 Y H/ Y( R* K' G值得一提的是,“大黄蜂”并非美军的正式编制,而是准军事组织。换句话说,所有“大黄蜂”的女飞行员都是平民,她们虽然驾驶军机,但没有军衔,也不享受任何军队的待遇。她们的月工资为250美元,但是像普通人一样,得自己掏钱付房租,买食物,衣服和车票。不过,她们必须服从所有军队的纪律和规定。1 J) h) [+ F5 U% _+ ^
$ j8 q4 V3 P; D9 D& U# Z 4 _1 q. a+ Z! z! ~7 ~) X
, T; d2 P( S7 W, e6 o; g/ z: R
[img]http://i.imgur.com/gnRvKOs.jpg[/imp
+ @3 G& Q. C' B* h
$ i+ Z* x5 {1 Y % b4 X- [& F; [6 Y
/ O$ t5 d! J* q# B: e
![]()
, M9 |0 Y2 T3 d3 d大黄蜂英姿。. S0 J# B' s/ g! `3 @
" Z8 i7 T; B, `* c* k+ p! _: Y1 s
美国政府规定了她们的工作范围不可超出美国本土,既不允许她们送飞机到航空母舰,更不允许她们接近战区。比起斯大林格勒,美国本土毕竟还算安全,在这样的局面下真要是把一帮大姑娘小媳妇送上战场玩空战,叫美国的老爷们儿脸往哪儿放?3 V; H* `: q) g; r1 b4 }# v0 [
! J# ^# [4 g! O
“大黄蜂”女飞行员中有两位华裔。一位叫Hazel Ying Lee,中文名字叫李月英。另一位叫Maggie Gee。
2 _6 u) ~0 D9 `9 `' W) G" F9 Y/ Q' @* O; E8 r4 Q$ K
李月英1912年出生于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市。高中毕业后,由于对华裔的普遍歧视,她只能在百货商店开电梯。李月英非常喜欢飞行,1932年,她不顾母亲的反对参加了波特兰市的华人飞行俱乐部学习飞行。当时全美国仅有1%的飞行员是女性。
* t O& L7 Z, c" f+ S
0 S7 y* z" k; C: W, c6 h3 U4 ]那一年的10月,李月英拿到了飞行执照,和她的同班几个华裔女生一起成为美国华人妇女飞行先驱。1933年,李月英前往中国,目的是参加中国空军对日作战。尽管中国空军缺人,但保守的中国社会无法容忍一位女性飞行员,更不用说是战斗机飞行员了。况且国民政府正忙着在江西打红军,不想马上跟日本人开战。李月英不得已只好前往广东,给一家私人航空公司当飞行员。她因此也成为中国最早期的女飞行员之一。
) F" P0 |$ s: ]; }, P
* g6 v' ~2 l: b) q* H$ j* J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李月英再次要求参加中国空军参战,但仍然遭到拒绝。1938年,她经香港返回了美国,作为中国政府雇员,在纽约帮助采购战争物资。6 s, z; p: \7 E" o& Q% _3 N/ v
" c4 D5 d6 R. n. R# f8 z* Q4 w - K& ?# S' ]! R3 Y& s8 z p" A
李月英在飞行模拟器上接受培训。3 W/ W7 f6 P4 l6 l
1943年,听说“大黄蜂”成立后,李月英积极报名并被录取,她成为43年第四期学员。经过6个月的培训后毕业,成为第一位驾驶军机的华裔女飞行员。* @$ n7 L" h; z2 i/ r
4 Y; k0 i7 x0 j+ i" b: B她被分配到密西根州的罗缪洛斯第三转运组。她们将工厂下线的飞机直接飞往港口,从那里飞机将被装船运往欧洲或亚洲。/ I& h3 R) Q; @9 Q* i4 {6 _
% _3 V8 _" r6 s![]()
* b& l; X& ]5 W李月英的转运飞行虽然没有空战,但也会遇到危险,她有两次在途中紧急迫降。有一次是在俄勒冈州的麦田里。迫降成功后,有个农民看到她,老农民抄起一把叉子追着她围着飞机跑,大喊“日本人来了”。经过李月英反复解释他才放下了叉子。
' M$ P" [( U2 }/ Q, A & h( B6 I( ^& C8 k2 ~0 r+ ]* z" z
![]()
+ o- `: m3 \9 p/ d李月英(中)和她驾驶的战斗机。
- }; ~' S$ w! f! R0 E
, O# A+ f9 L9 ?在转运飞机途中暂停时,李月英总会找一个中餐馆吃饭,甚至自己动手下厨房,她的手艺不错,让美国同伴们吃到美味中餐。
: ~2 |+ k: X0 V6 |0 d. \( R
4 e4 G2 ^7 a8 z1944年,李月英被送往德克萨斯州的 Brownsville学习驾驶高速战斗机,P-63,P-39和P-51.成为美国第一批驾驶战斗机的女飞行员。
4 f/ Y$ W. V3 j. `
' x. a8 C4 q" P- l1 w1944年11月10日,李月英受命前往纽约州的尼亚加拉瀑布市的贝尔飞机厂接受P-63战斗机。她们要将飞机转运到蒙大拿州的大瀑布市,再由男飞行员接手转运到阿拉斯加交给苏联飞行员。苏联飞行员再把飞机飞往苏联。到了11月底,“大黄蜂”在转运途中遇到了坏天气,不得不在北达科他州的Fargo停留。
9 f1 j, n5 g4 ]* {% }2 h7 z8 C8 m3 k i; u! q
但是恶劣的天气使大黄蜂们不得不在北达科他州的Fargo等待。直到感恩节(11月23日)李月英她们才可以从Fargo起飞。下午两点,李月英飞到了俄勒冈州的大瀑布机场并被允许降落。就在此刻,大批P-63飞机同时抵达,把塔台指挥搞懵了。李月英在降落时在跑道上不幸与另一架P-63相撞。两架飞机的汽油泄漏引发大火。救援人员迅速将李月英从机舱救出。两天之后,李月英因严重烧伤不治身亡,年仅32岁。就在李家忙着为她办丧事的时候,战争部又发来通知,说李月英的当坦克兵的哥哥在法国阵亡。兄妹俩为国捐躯令人极为痛心。但是更为令人痛心的是,墓地拒绝李家在选好的墓穴为他们俩下葬,理由是亚洲人不能葬在白人墓区。李家争了好久才赢了官司,获准在一块风水好的山坡上下葬。由于“大黄蜂”不是正规军,所以全部葬礼费用都是李家自费支付。
9 j; y5 _: v C. A0 S2 Y5 i7 K
# d2 R/ ^1 Q% S4 S3 |整个战争期间,共有38位大黄蜂姑娘因公死亡。李月英是最后一个。所有为国捐躯的大黄蜂都没有在自己的棺材上覆盖国旗的荣誉,而活着的大黄蜂们也没有得到过任何奖章。“大黄蜂”于1945年1月解散。此后,“大黄蜂”的所有资料全部作为机密封存,不许历史学家查阅,以致战后美国公众几乎不知道曾经有过“大黄蜂”的英勇事迹。到了1977年,空军居然糊里糊涂地宣布,他们正在培训第一批女飞行员。这件事算是个丑闻,闹得空军不得不解密“大黄蜂”的档案材料。
) L* h" Z% E: K8 A* ?7 m0 w. z$ f! m) p: l/ X
为“大黄蜂”正名,恢复她们正规军人身份的提议从1943年就开始了。美国国会就是不肯立法。战后,当年的大黄蜂们也没有放弃努力,她们去游说国会时得到参议员Barry Goldwater的有力支持。Barry Goldwater本人是一位同期的男性飞行员,也参加了转运飞机的工作。1977年,卡特总统终于签署了“GI 改进法案”,确认“大黄蜂”是在军队里服役的身份,在世的大黄蜂均可享受退伍军人的一切待遇。1984年,二战胜利35年之后,大黄蜂们终于得到了早就该属于她们的“二战胜利”纪念章。0 T3 k7 p4 T V$ \
m" C/ o' F! v- ~/ M7 K( P ![]()
# P9 s {6 S3 C9 e; c' }7 p2009年7月1日,奥巴马总统在白宫签署了一份文件,授予“大黄蜂”国会金质勋章。这个勋章是美国给平民颁发的最高荣誉。三位大黄蜂应邀参加了签字仪式。2010年5月,300名在世的大黄蜂们在国会山接受了众议院议长颁发的勋章。
7 ~) {- l$ P+ m9 u
4 X4 K% m, C W0 l$ s M# v(待续)" i' q+ Q7 w2 N( U- n. O9 N! u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