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6-11-5 23:13 编辑 & e/ k9 c" K7 `; a& L( x
! ?3 \! F' B w7 C6 h- B* }
在消费品领域,除了汽车,中国的相机工业大概是最受诟病的。很多人怀念当年的“海鸥”、“凤凰”相机,尽管现在对新时代的国产相机、镜头不屑一顾。不过中国相机还是那么不温不火、不死不活,中国的镜头行业倒有点异军突起的意思,尤其是手动对焦的广角、超广角镜头,这是怎么回事?
0 @. v- z7 Q: Z% J# ]; Z: e$ v# ?$ c }2 e! X7 L& s. i4 P
9 n8 A. E* G( {$ E- {( K* m
Kerlee 35mm/f1.2,手动对焦,世界上最大光圈35毫米镜头
" [' v# Z& a- G( G
& o* l; V- G }) ^( L9 J4 D( I![]()
% d6 y1 y* P! Q# J1 P样片
# m. P! Z, l$ q, c7 y: D9 ?* x: p# `2 {! W" p
" _. d& K: O5 h& k
永诺100mm/f2,这是自动对焦的
" H# v; _+ c, B% K/ |+ ]; O- `7 |3 q
: u9 o$ O6 j! q3 X( Z* \4 v
老蛙12mm/f2.8,手动对焦,世界最广角的rectilinear(而不是鱼眼)镜头
, T, I1 ?, H) _1 c( d4 s) S
9 l3 b2 H: g7 K" Q2 c$ B* R1 l! t8 ` + t1 n2 N6 k$ k) }; e' H7 `$ h
色彩、变形控制都很了得,很想弄一个玩玩" x0 @- x) m/ r' J$ K9 _. ]" U
: U% h: { J! [( e- V; g i6 [ J/ w8 P. R- q. j% q
老蛙15mm微距+ R7 A- [1 U2 ?
; W# a7 T' z9 e$ Z![]()
+ x) u- X$ ^$ c/ g很有意思的理念) n# H6 b/ ]- ~! ?2 s7 _
! ^9 O: F* l% c% {$ l![]()
) F% C b; ^ B. g用于一般照相的变形控制也很赞0 z& S8 f: D: V2 S' H: X7 F
: G( v& Y- \: N0 F 1 d* O t0 W( D& M" r
Handevision是中德合资的,焦距在24、35、50、75、90mm,金属镜筒,全部f2.4,手动对焦6 O* {! }! G8 @$ m$ O
% [6 G/ P+ I# f4 G
![]()
! w! x/ Q4 X5 P' J+ c& z; V: Z外观很像Leica镜头,做工似乎也不错3 q: v# {" ~/ z+ H4 |3 d% y" c
- J* E8 I/ P# o
/ V: h7 I9 y3 h, F1 [7 | g
已经形成一个镜头群,现在针对Sony,好像还没有C、N、P口' f2 f( o5 L4 j- J
' U' a h. ]' T( _ n" P" g![]()
2 i& t; N! N, s& ?, |" P3 a" e样片
' p" ?3 ?8 V/ j/ N: Z" W: J" \& X% b! p
![]()
3 n% I; ^2 O! A; EMikaton Zhongyi有50mm/f0.95,手动对焦,Sony口9 l8 N2 _* _4 _9 S9 y! C" C
) T+ ^% A8 m/ l% L3 v) R* C3 t 8 }4 e! l1 u, }4 Y0 t" t" o9 Y
样片也很impressive! i. @" }' y: }3 C" L+ Z
9 d6 r2 E/ L- f
" e7 t, _8 K1 R6 @4 W; l$ [
这个是85mm/f1.2! Z- n3 D5 ]: F0 I
; Q: A" n; g; S7 V d3 u6 @( k' M6 g
![]()
( _5 J5 N5 H% z) P样片9 s- f+ ` i5 k+ z0 t( W: E
$ p. h3 Q& `' L3 S6 [![]()
- J8 a* q2 j" k2 K& e135mm/f1.4,这个绝对世界第一了
: r8 o% U8 }/ L s$ t
% R8 ~5 R$ H+ D# r) F& u) b这些镜头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小众!这些都不是主流镜头,即使HandeVision的焦距还比较常规,但这种定焦、手动对焦镜头也只有很小的用户群,这些人大多是鼻子朝天的,名不见经传的中国品牌对他们有多少吸引力?) H3 j; O c- e R
1 C) o! Z+ ^: b3 {9 j+ ^+ ]" J* z& R
另一个特点:定焦。变焦有一定的光学损失,但现在顶级变焦已经做得足够好,与早年的定焦没有实质性差别。真正专业的人大多用变焦,尤其是跑新闻、体育、婚纱的,抓住镜头最关键,最后1%的画质差别反而是次要的。在现在还坚持用定焦,那一定不是“凡人”。" n' V* n) U. q4 Q
# C L& `) s* `) g9 K7 d还有一个特点:手动对焦,只有永诺的仿佳能(专利过期了)例外。手动对焦更加精确,技术上也简单、可靠,还避开各种专利困扰。
w) c y9 j! N6 R2 `" a: g! Y
% Y4 O% G6 h1 M. V8 ?0 B T# p不过还是有一个大问题:这些中国镜头的产生背景是什么?是一群发烧友自己搞起来的吗?本来就不打算推向主流市场?研发、生产的投资怎么收回呢?' s6 P# X6 ?7 i, c% B
$ w% ^$ g$ K9 y' |% ^$ g% N& G I这些镜头国内有卖吗?价钱如何?我对老蛙12mm很动心,这里要近1000美刀,加拿大还不知道有没有卖的。刚在上海买了一个松下ZS110,比加拿大便宜40%,比美国也便宜25-30%,不知道镜头会不会有类似的好事?3 [# y$ D. ~( s0 \+ R
# N! O* G8 f9 V
国内的光学设计、镀膜技术、光学玻璃怎么样?想起来,随着军工的发展,红外、光电设备的镜头要求都很高,集成电路制造也需要光刻,会不会这些行业的溢出造成现在的国产高级镜头“泛滥”?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