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93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大棋局之六——南海风云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14 12:09: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天,是发生在1988年的南沙海战24周年。回顾那段历史,包括前溯至1974年1月19日的西沙海战,可以使我们对当前的中国南海经略和整个地缘战略,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这里就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和分析。
3 \$ s: i, C  p' P' @: a
! u7 [# G# m3 V4 A) n& w; }5 b1 U  1974年初,经过“文革”的“折腾”,本来就薄弱的海军,又发生了很多欠账。当时的南海舰队,舰况普遍不好,又已经有十年的时间没有经过实战和演习的历练,状况很差。但是,中国却在这个时候迎来了解决西沙问题的战略机遇期。6 w) x. R) n( G4 U

: S( [  v8 v% H  当时的状况是,南越政权在美国的支持下,屡次骚扰中国在西沙正常的生产活动,并不断声索该海域的主权。但是,该政权当时已经风雨飘摇。美国已经通过尼克松访华等一系列措施,和中国形成了事实上的“反苏同盟”的关系,随时准备彻底抛弃南越政权。另一方面,越南北方政权,在战略上处于解放全境的最后阶段,不论是最后的决战,还是战后的恢复建设,都需要中国的决定性的支持。因此,在当时的情况下,只要在海上能够痛击南越海军,就可以彻底解决西沙问题。
: p3 k4 }$ r$ j+ d% ~8 C& {- `# B6 P% @5 p) }7 m' z
  整个海战的过程,这里就不赘述了。有一点是需要明确的:不论吨位数还是舰况,南越海军舰艇编队都优于南海舰队的编队。中方的舰艇,甚至是先后到达战区,临时拼凑成的。原因很简单:当时的南海舰队的装备保养和通讯联络状况都很不理想。舰艇能否到达战区,何时能够到达,完全是没有把握的。在中国的舰艇编队会齐之前,南越的舰艇就是靠着冲撞,也可以对中方的舰艇各个击沉。但是,南越海军却表现出强烈的畏战心理,坐失战机,在中方开炮后,不组织有效回击,却仓皇逃离,最后触礁沉没。单纯看其海军舰艇编队的表现,只能以“可笑”来概括。但是,如果放大视野,注意到当时南越的战略处境,就可以理解其上下畏战卸责的心态了。在开火前的对峙阶段,中方是等待增援舰艇,所以没有开火;而南越方面,则希图凭借其旗舰李常杰号的吨位优势,在中方舰艇面前高速行驶,希望掀起的海浪能够倾覆中方舰艇,或者吓退中方舰艇。这完全是一种 之下的侥幸心理的体现。在这种心态指导下,在战斗中出现什么情况都是正常的。
2 y1 ?: z6 A$ c4 |; P) t
: d, H" n% H5 h8 i1 Q  u3 T  在海战结束后,越南北方政府外交部,立即发表声明“感谢中国人民海军帮助越南人民解放了西沙群岛”。中国外交部随即礼貌地回复越南同志加兄弟:这是我们解放了自己的领海,与越南方面无涉。西沙主权控制的问题由此彻底解决。
' a; c" x; F( l2 C# L) _8 u& n2 Y3 L: n0 M( G9 ^% l5 S  y6 U' L8 W/ X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正确的战略决策对于政治军事斗争的决定性作用。没有长达十年的援越抗美的斗争,就不会争取到解决西沙问题的有利的战略机遇;没有一线指挥员的坚决果敢,没有海岛基干民兵——骨干为南海舰队复员军人——的有效配合,就不能取得海战的胜利,也就不能把战略机遇转化为战略成果;没有在越南统一后对越南方面的持续的战略压力,包括陆地的作战,就不能巩固这个战略成果。简单总结其基本经验,就是在战略上营造出有利的机遇期之后,上下同欲,以积极求战的精神,克服硬件方面的不足,把握住战略机遇期,彻底解决问题。可以说,这是一次成功的战略行动。在战术上,可总结的经验其实不多,倒是暴露了很多问题,使中央对海军乃至整个军队建设的紧迫性有了直观的清醒的认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3-14 12:10:53 | 只看该作者
      24年前的314海战,同样是在军事力量处于弱势的情况下,因一线指挥员果断处置,利用当时的中苏缓和的战略大背景,打胜了一场遭遇战。当时战术上的主要劣势在于,中国的歼击机的航程限制,无法对海军水面舰艇提供空中掩护,而越南方面却具备这个能力。在对方完全掌握制空权的情况下,海面舰艇的战斗,绝对是凶多吉少的。但在战略上,由于中苏关系缓和的大背景,在陆地上的“两山轮战”也进入收官阶段。
5 F" t4 t- s: v8 X
# x/ p: M0 N' H* |9 r! V: |5 r/ z$ t  在这个情形下,不论中越哪一方,都不希望在自己暂时还没有能力勘探开发资源的南沙地区,发生直接的冲突,干扰甚至打断已经开始的两国关系全面缓和的进程。因此,双方实际都保持了高度的克制。" s+ g  h* h' ~  ?
# I( m3 v& ^$ N  _; ]/ J
  对中方而言,主要是两点考虑。第一,就是要考虑越南背后的苏联。在当时,经过近十年的阿富汗战争,苏联已经充分显出疲态甚至颓势。因此,才有了中苏关系缓和的一个前提。如果能够实现缓和,对中苏双方而言,都可以结束对峙,坐收巨大的“和平红利”,把大量资源转移到经济建设和改善民生方面。这一点对当时的中国,尤其重要。因此,避免节外生枝,就是整个国家安全和改革发展的大局的要求。如果真的打痛越南,使其采取极端行动,苏联就会被其“战略信用”所挟持,对中国方面采取一些敌意的行动,恶化甚至毒化刚刚开始走向和解的两国关系的氛围,干扰中国发展的大局;第二,就是南海各相关国家的感受。如果通过一场海战打醒了各个相关国家,意识到中国崛起对他们的实实在在的“威胁”,将使南海乃至整个东南亚局势复杂化。因此,中国方面对南沙地区的行动,是高度慎重和克制的。当时的舰艇编队的任务只是护送研究机构建立试验站,只是在带队的湛江基地参谋长陈伟文的反复追问下,交代任务的副司令,才说了一句模棱两可的话。而在一线,陈伟文也尽力做到了衅自彼开,使越南方面先开了第一枪,才下令开火的。在战斗结束后,对越南方面的落海官兵,中国海军也尽了最大努力进行救捞。- n% y  {9 Y$ ~4 A, |. }' E
; I0 {1 X% S7 I1 z5 M
  在越南方面,同样对中国有着很大的顾忌,对东南亚其它国家也有着很强的戒备。因此,越南方面同样表现得高度克制。最直接的反映,就是越南方面始终没有出动战机,没有把自己的制空权方面的能力转化为实际的战斗中的优势。我们不难想见,如果越南方面充分发挥制空权方面的优势,很可能战斗会是另一个结果。1 D6 g% W3 I* z8 F! G
6 A9 ]2 `# s5 C) n9 C( _! R
  因此,可以简单总结一下,这场海战,是在总体有利的战略背景下,由一线指挥员果断处置,精心组织的,取得了战术上的全面胜利的遭遇战。但是,在战略上,其效果却是复杂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3-14 12:12:09 | 只看该作者
      客观的结果是,经过这场海战,不仅打醒了中国人民的海洋意识,也打醒了东南亚的南海主权声索国。随之掀起了占据岛礁的高潮。当时,中国不具备相应的海空实力,只能坐视南海问题复杂化。但是,当时中央最担心的情况,即影响中苏关系缓和的前景,却没有出现。这说明,中苏关系的缓和,在当时已经是两国战略决策层的高度共识,不会因一些局部的矛盾冲突而改变。中央军委当时是拖延了半个月,才发出嘉奖令的。这说明,一方面,中央军委的领导,对这场战斗是有相当保留意见的;另一方面,战斗既已进行且胜利,又没有在客观上引来最严重的后果,所谓“气可鼓不可泄”,以嘉奖和宣传的方式,唤醒全民的海洋意识,调动起各方的积极性,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复杂局面和各种挑战,就是绝对必要的了。
1 Z$ `& g2 Y" e  ]4 {+ Z1 u2 B& U6 c+ {, w8 h1 |
  因此,不同于1974年的西沙海战,314海战的战略意义,其答案不在当时,也不在当下,而在于我们最终能否有效应对各种复杂局面,最终有理有利地解决南海问题。当前,中国对南海的基本主张就是“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其意为:中国和各声索国,形成默契,各自宣示主权,但不宜进行明确的行政管理行为。对于该海域的资源,则应由中海油牵头,进行合资经营开发。提出这个主张,是有现实的军事和经济技术实力支持的。而东南亚声索国,则希图以整个东盟的声音与中国展开博弈。同时,还把美国的军事力量请回来,把美国的石油公司请进来,意图对中国形成制衡。
  V) _7 V1 E+ m& e; Q% j1 C3 o* p+ ]. I: X3 a
  中国的态度是:对任何声索国与美国公司之间的商业勘探开发的合作,中国一律在安全上形成足够威慑,逼退这些美国公司。另一方面,加深与相关东南亚国家的经济联系,坚持“睦邻富邻安邻”的原则不动摇,以最大的耐性和诚意,推动中国为主的共同开发,合作共赢。而对美国而言,没有勇气,也没有能力为那些东南亚国家的利益与中国发生直接的局部的军事冲突,美国更没有能力使东南亚国家获得大于从中国获得的经贸利益。因此,目前中国的策略是有理有力有节的,稳妥可行的策略。& ~& [" s+ @0 d9 M/ v6 S' o# H3 v
1 U, \" ~7 F2 ~0 k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就可以明确:我们所说的“和平崛起”,是指不经过全面战争就实现复兴,并不是放弃军事斗争。正确的军事斗争策略,是在整个国家战略的指导和规范下,进行有针对性的军事斗争,包括军队建设和交流对话等,以军事实力达成战略目标,最后实现和相关国家的真正的可持续的互利共赢。
% g3 y& E; ^5 w9 U- c2 }- `  d  e; K2 Z3 K
  就当前的南海问题而言,我们要看到,真正的对手,不是那些直接的声索国,而是这些国家背后的,希望中国的周边战略环境复杂化甚至恶化的西方大国。只有在中国的军事实力与西方大国投入到该地区的力量对比,形成局部的优势后,我们才有真正解决南海问题的前提条件。这个前提条件,既需要中国的发展,也需要西方大国的衰落,两向对进,才能最终确立。6 J/ Y$ ^9 q) c/ U8 y
( {" F. g$ x4 P, E4 f: t
  在此基础上,要对那些受挑唆的相关国家表现出最大的耐心和诚意,同时对背后的西方大国表现出足够的实力和坚定的意志,最终逐步逼退其“收保护费,吃霸王餐”的企图。最终,在中国与东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总盘子里,完成前述的“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南海经略。如果因为一些声索国的一些不恰当的言行,就对其“迎头痛击”,实际是在战略上为渊驱鱼,正中了外部势力的下怀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2-5-3 21:55:32 | 只看该作者
看着有点撞大运的意思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2-9-23 14:36:33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写的简单了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2-23 14:38 , Processed in 0.036597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