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25年班加罗尔航展上,美国F-35A和俄罗斯苏-57同台展出,蔚为奇观。班加罗尔或许是世界上唯一可以同时见到F-35A和苏-57的地方,这是因为美国和俄罗斯都极力向印度兜售自己的第五代战斗机。特朗普宣称美国愿意向印度出售F-35A,俄罗斯则宣称愿意特许印度引进生产苏-57。
- T) S# P' F# V
- ^) w* T6 l2 [' m# K印度空军急需第五代战斗机。当前印度空军的主力是法国“阵风”和俄罗斯苏-30MKI,前者号称四代半,后者号称世界上第一种量产矢量推力战斗机。两者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足够先进,但喜马拉雅山不是世界上的任何地方,因为山那边是中国。+ n6 i7 M5 Y7 O2 S5 q: J0 x
; w" k1 z( i" p$ N, d- \. z# c印度自命不凡。建国之初信心满满,除了已经工业化但被二战打成废墟的日本,印度得益于英国对殖民地的建设,具有亚洲最完整、最先进的工业设施和国家基础建设。在尼赫鲁的设计中,Chindia只是印度版本的G1+1:印度领导,中国跟随。
' t4 @, s! l) i1 C+ B+ M; `1 y+ P6 D* `7 X/ q' c
1962年中印战争后,印度处心积虑要翻本。文革十年时中国自乱阵脚,印度乐得“不担心”;改革开放是中国对西方开放,印度自诩在东西方早就两头讨好,依然不担心;苏东波后,中国被西方打入另册,印度自诩“世界最大民主国家”,90年代的西方已经有人在炒作印度的民主优势、法制优势、与西方的亲情优势,印度还是不担心;进入21世纪后,中国崛起一发不可收拾,印度突然发现“上海不比孟买落后”了,开始担心了;现在,美国都对中国玩不动G1+1,印度真担心了。 a- ^+ v" d0 n& S4 T
0 A* M8 Y: {; K3 M2 H但印度在军事上还是不太担心,直到南北六代飞起来。
! g. b+ h# Z/ ^; b7 d5 A2 j6 X' X
/ F) g( ]5 m! W3 A7 N; x中国军力早就远远超过印度,但中国军力的重点不在印度方向,中国也急于在印度方向维持现状。与印度大兵压境不同,中国只在喜马拉雅方向保持最低机动兵力。
5 R! Y; G4 @( Z0 e
+ w6 ?- }1 F+ E- p印度倒也未必穷兵黩武。印度军事技术水平低下,兵力机动和火力机动都不行,只能用分兵把守的笨办法。其实印度也感到不堪其重,终于同意与中国共同缓和边境态势,降低自己的压力。
6 f+ W4 b0 q! w# |" ~" ]4 y: I. t4 ?" ?* A- `- U) t7 B
印度明白,印军在喜马拉雅山的兵力优势根本不是优势,是不得已。解放军不仅居高临下,高原上还相对平坦,便于机动和增援。喜马拉雅山南的平原越低平,通往山脊的山坡就越陡峭。印军缺乏山地机动能力,只能堆山地步兵。真要打起来,只有靠人海战术。印度在喜马拉雅山上缺乏机动优势,缺乏火力优势,尤其缺乏空中优势,这仗没法打。 c) ~$ Q) K# N
$ G; }9 [ t' _; n- ]曾经有一个时候,印度空军对中国是占有技术优势的。直到80年代,印度空军的米格-25还不时窜入西藏纵深进行侦察。同在80年代,印度空军的幻影-2000和米格-29战斗机与当时世界先进水平齐肩,同时代中国空军最先进的批量装备战斗机还是歼-7。+ a6 J/ {# ^. G5 Y% R+ Y4 b
; \, v6 C0 s# R7 `. I, v& e+ D2 Y进入21世纪,中国空军开始装备歼-10和歼-11、苏-30MKK,印度空军也同步装备了苏-30MKI,技术各有高下,但没有代差。苏-30MKI装备了矢量推力、无源相控阵雷达、法国SAGEM卫星导航、以色列Elta EL/M8222自卫电子战系统等东西合璧技术,所以印度空军认为比歼-11、苏-30MKK更加先进,更是比单发的中型战斗机歼-10先进。( m# C6 ?" V8 P, E, C" S- V
$ Z) U4 o) e! o- d
但2011年首飞的歼-20掀翻了喜马拉雅山上本来你来我往的棋盘。第五代的歼-20具有隐身、超巡、高机动、高度态势感知能力,对苏-30MKI、幻影-2000、米格-29具有决定性优势。$ D S% h3 x$ |& G% _- c# Z* ]& F8 X
- Y/ w* G3 Q1 a8 q2 G: w: U印度引进法国“阵风”战斗机后,至少可以想象一下“阵风大战歼-20”的场景。其实“阵风”对标的是歼-10C,而歼-20的技术水平远远高于歼-10C,要不中国也不会下大力气研发歼-20了。而且不管怎么说,36架“阵风”肯定是没法“大战”300架歼-20(外电报道已经达到的数量)的,那是被围歼。. R( T: a6 {: H/ b( b8 [; H& K
1 t7 P6 n* z$ D* b+ J+ r+ g印度空军启动了一轮又一轮的“中型战斗机竞标”,但印度特色的碾磨盘始终没有碾出结果。印度还在自行设计“先进中型战斗机”(AMCA),现在计划2028年首飞,2036年量产交付,那时中国第六代战斗机都应该已经量产、服役好几年了。8 P/ i/ Q, q1 |/ w/ H
9 J, g9 L# N- E/ R7 U$ c! t4 L
印度空军太需要第五代战斗机了,而且是马上。世界上有5种第五代战斗机,但印度空军只有两个选择:F-35A和苏-57。这两家都在班加罗尔出席了,竞争意味显而易见。& M2 w- W+ A6 K* J+ h6 G
$ g( Q1 `0 B! x$ {5 Q! \
如果说2024年珠海航展上博格丹驾驶苏-57卖力表演,在2025年班加罗尔航展上就是玩命表演了。美国空军其实来了两架F-35A和两架F-16C,但飞行表演在最后关头取消了,使得急于一睹F-35A和苏-57当面锣对面鼓的人们大失所望。
) j, X* a# Z# H
! N5 w8 Z# X" d美国空军怂得有道理。苏-57可能是世界上机动性、表演性最强的战斗机,在珠海航展体验过苏-57在头顶上垂直爬升时发动机的撕心裂肺和脚底下水泥大地的颤抖的人都记忆犹新。无与伦比的推重比和翼载得到矢推的加持,加上博格丹传奇式的飞行技术,使得推重比和翼载都差得多而且无矢推的F-35A自惭形秽。单发的F-16也无法与双发的苏-57比气场和声势,而航展表演比的就是气场和声势,先进航电和隐身这些则表现不出来。1 P- N0 O. d* e: z
: ^3 P7 c7 ~' t0 h+ w E俄罗斯很想卖给印度苏-57,印度还曾有意与俄罗斯联合研发苏-57的双座型。现在印度要再次踩进同一条河流,既有俄罗斯愿意输出技术、由印度组装的优点,又有苏-57未必满足印度需要的缺点。* N7 R9 L, M9 J# c1 K: c$ K! @# ^, M" ]
/ o6 J" H9 w+ p' N0 B9 c
苏-57压倒巴基斯坦的F-16没有问题,压倒歼-10C或许也做得到,但一旦歼-35在巴基斯坦空军投入使用,苏-57的优势就不确定了。苏-57对歼-20则处于劣势,比拼速度和机动性或许可以有来有回,但在隐身和态势感知方面明显落下风了。这对印度空军应对北方挑战是不够的。0 c. l8 o9 j3 f" _* B5 S4 [2 ^
; x' A& E# a0 Q! z* Y9 v
F-35A是不一样的问题。隐身和态势感知优势对F-16和歼-10C有用,与歼-35或许也能打得有来有回,但速度和机动性不够,要是被F-16和歼-10C缠上就不好办。面对歼-20时差距就不可接受,美国空军F-35A在东海上空被歼-20贴着颈背围观就是例证。/ U1 `+ U( V; B
* u# @) [( k9 @4 D2 Z* C2 M
更大的问题是引进制造。印度正确地想通过引进制造最终发展起自己的战斗机工业,外方也正确地糖衣吃下、炮弹打回去。
3 S2 _& c( S- v# C8 b
, \6 M: {2 i$ |有通过引进制造最终发展起自己战斗机工业的想法的国家很多,做到的很少,关键在于引进技术通常只涉及最终组装,关键技术和研发体系都不涉及。好比只教了一点刷题术,能刷特定类型的题,但离理解、独立解题差得远。因此,不少国家最后好像拥有了挺像样的战斗机总装线,但无法发展起独立自主的战斗机科技和工业。原先引进的战斗机“保鲜期”一过,只得再次引进。' T- l% L1 U1 \' y) G
# `# W9 b5 e" z; ~5 d印度就是这样。从米格-21时代,就引进制造。到了米格-29,再次引进制造。到苏-30MKI,还是引进制造。
g# _6 [7 X; U5 g0 D5 Q, y' r; E" l1 g& u/ g2 j
印度的引进制造还有工期和质量问题,延迟交付不算,已有13架苏-30MKI坠毁,差不多一半是由于技术原因。印度要求引进制造“阵风”的时候,要求法国提供工期和质量保证,法国拒绝,最后是120架大单缩小为36架现货。5 w# {0 I4 u2 L5 I. @9 S4 _) [5 l8 N
" C: E' S& F# G2 E
米格-21和米格-29的引进制造简单直接,没什么奥妙。苏-30MKI的故事就复杂了,是既成功又失败的引进典型。
% v, A t+ F5 _5 j
5 U2 b% A' F. B苏联解体时,印度“捡漏”拿到了苏-30MKI,从飞机的性能和项目的耗资来说,这是很大的成功。一方面,这基于苏-27双座型的基本技术,相对成熟;另一方面,这采用矢量推力和无源相控阵雷达,还有整合以色列和法国技术的选项,技术上的天花板很高,而且包括引进制造。! f3 H* Q5 ^* T5 M1 ?- h0 x
& k( A/ [1 `) [2 P8 F0 ^这也是苏霍伊奄奄一息的时候,对印度的开价没有抵抗力,只能听凭印度捡漏。但印度也发现了捡漏的坏处:苏霍伊能给的就是散装技术,实际整合要么需要印度出资,要么需要印度自己做。印度做不了,只能不断出资,最后花了10年时间才完成整合。当然,俄罗斯把整合完成的最终产品中的西方技术用国产技术平替,转手推出苏-30SM。双方都为对方做了一把义务劳动,倒也算“互薅型”国际合作的典范。3 T- ]& y7 A2 Q4 Y2 U
6 H6 I7 u7 P& y- \
在苏-57基本设计已经完成的时代,印度想再薅一把,通过合作研发双座型来搭上第五代战斗机的顺风船。俄罗斯不干,反而把印度当提款机。印度也不干,只有一拍两散。但现在的全资引进制造就不同了。% y' S' l% e5 ~1 _
7 T/ t2 l3 B6 Q8 G" |
苏-57在理论上从2020年开始已经量产,但至今只交付了22架(加上10架原型机)。乌克兰战争本来是苏-57大杀四方的好机会,但最抓眼球的战绩却是击落自家的S-70“猎人”无人机,后者可能失控,即将飞入乌军控制地区。苏-57的技术状态是否还有磨合问题,外界要到阿尔及利亚的苏-57交付才能确认。但印度是不想再用10年来磨合了。6 l: m; @: ^# B
% k- T. f/ L* Z9 J/ Q) g/ K2 g
F-35A则是完全不同的问题。F-35A的引进制造基本上不可能。尽管这是高度软件化的战斗机,软件黑盒化了,对用户完全不开放,以色列是唯一的例外。因此,印度不可能绕过洛克希德进行任何更新和改进,印度武器的整合也必须通过洛克希德。
- p. F* m1 Y4 z3 t: s8 L& t! W4 Q1 ?0 ^$ F% |$ m7 M* u
更有甚者,F-35A的日常运作受到美国无微不至的关注,每一次按钮,每一个盖板开合,都通过ALIS(现在更新为ODIN)系统直接传送到远方的控制中心,更不用说每一次出击的燃油重量、携带武器、航行路径和速度甚至飞行员的身份(F-35A的飞行员头盔高度智能化,带头盔显示,需要对飞行员量身定制)。
2 y2 |& S/ D5 r, {! n+ K6 \& H. j
ALIS(或者ODIN)是勤务保障和预防性检修超级应用,通过对飞机所有状态无微不至的观察,自动向洛克希德的保障中心发送备件和技术服务要求,供应链甚至在飞机还没有落地的时候就启动了。但这也意味着Big Brother在时刻监视着,空中国防开了一个巨大的数字后门,在理论上可以一键使得所有F-35A停飞。F-35A美国或许有意卖,印度未必敢买,3 G% d! Y" E) E6 L! t
4 r* K& o \' ?3 v" ?! ~
印度的希望在于自研的AMCA。这是双发、双垂尾、常规布局,采用DSI进气口(原计划用加莱特进气口)的第五代战斗机,最大起飞重量为25吨级(原计划20吨级)。计划在2010年就启动了,原计划在2017年首飞。按照2025年班加罗尔航展上官方说法,现在飞机的详细设计已经完成,物料采购和制造安排已经开始,除发动机和弹射座椅外“所有部件都是国产的”,现计划2027年一号机完成,2028年首飞,2036年开始量产。; s# n: W; y Y1 a
8 h" `$ I% q$ a5 _2 d官方说法还指出:首批几个中队的AMCA将采用通用电气F414,但后续飞机将装用印度国产发动机,目前“这类发动机的生产完全没有问题”,目前为止“也没有遇到任何挑战和挫折”。9 Y4 Q( {( j" H2 y: c
: r7 O* d3 t9 P: [$ |' I
比照“光辉”战斗机的研发可能不厚道,但未必离谱。$ R# p6 N F- |$ Y" H3 J& ]& a
. ?1 R _, D6 ^3 U: B# k4 y“光辉”计划从2001年首飞到2015年量产,进度拖延且不说,技术上也不达标,以至于生产32架之后就停止了。改进后的“光辉Mk1A”连亲妈都分不出差别,但可能内秀增加,达到原定Mk1的技术标准了,已经订购73架,计划再加97架。 U3 y; k$ d+ q) C0 t& m8 c) ?: R
7 `; n; w' p1 Y! k/ j4 o) l2 L3 ?“光辉”其实很反映印度战斗机的特色。计划在80年代就启动了,而且是和配套的“卡维利”发动机一起启动的。在气动上,“光辉”采用了独特的凸式双三角翼,后掠角较小而弯度较大的内段起到近似于固定鸭翼的作用,但没有鸭翼的重量和阻力。
3 W. g ^% K5 ]* ~/ A. q
8 F, z9 f4 j4 R9 z9 b& l5 j问题是,设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凸式双三角翼的性能达不到期望,设计重量也从“世界上最轻的第四代战斗机”上升到与“枭龙”、“鹰狮”同级。“光辉Mk2”最终回到了鸭式三角翼的传统路线,重量也增加30%,发动机改用加大推力的F414。一号机计划在2025年底下线,2026年首飞,2028年服役。计划生产110-120架,预计可追加210架。
; l9 C6 g% ?6 K) y5 ]
. }4 i. n4 K! q; `4 W8 x o原计划里的“卡维利”涡扇则在高空试验台试验失败后弃用,“光辉Mk1”不再只是研发期间用通用电气F404过渡,而是永久性改用F404,Mk1A继续用F404。但“卡维利”依然在继续“研磨”中,并在2023年拉进法国赛峰联合研制,计划最终用于AMCA Mk2。比照“光辉Mk1”到Mk2的时间线,AMCA Mk2首飞恐怕要到2050年,那时中国没准第七代战斗机都出来了。2 i% E7 @, m( C4 H$ X- C: A, Q- z
# I1 ?0 z7 n- \5 D这未必是不切实际地低估印度战斗机研发能力。AMCA是双发,比单发的“光辉”更加复杂。外倾双垂尾和常规布局是印度缺乏经验的,DSI进气口对印度是全新的,这还没有考虑隐身涂料、有源相控阵雷达、红外光电系统等对印度同样全新的领域。“卡维利之子”更将是印度第一台战斗机涡扇发动机。
9 p. c' @- \, q. f0 `' ?; U* K0 q2 V; f% r1 I+ {
夸张的拖延已经成为印度战斗机研制的特色,而且并未因为时间推移而有所改变。“光辉Mk2”原计划2023年开始高速滑跑试验,已经跳票了。8 |1 _( i" c; ?5 L
' G1 d, l0 C8 T& W; O. K
比照“光辉Mk1”,AMCA从首飞到服役的时间已经缩短一半。考虑到“光辉Mk2”的进度也显著拖延了,AMCA要是顺延将不奇怪。即使AMCA能在2036年如期服役,战斗机世界也已经发展到下一代了。$ N$ |, Q( P( e
. S% ?! N P9 M) _1 x6 f+ F不过AMCA要是最大起飞重量能控制在25吨,在两台F414或者相同水平的“卡维利之子”推动下,倒是有可能实现大于1.0的加力推重比和接近0.7的军推推重比,这意味着不错的机动性和超巡性。但是比照韩国KF-21,同级的AMCA可能也必须采用半埋式外挂和隐身茧包吊舱携带武器。比中型的歼-35都差一点意思,对重型的歼-20决定性地居于下风。当然,这还是假设所有的“计划”都能实现。" y! s' i6 {$ k( m
. O. _/ E) `! b/ P; |
但南北六代(不管谁最后胜出)投入使用后,F-22都要退避三舍,苏-57和F-35A都不够看了,AMCA也一样没有希望。
" `, B- X3 ?9 D- ?; n# h/ n! `8 S$ m8 t7 y1 E$ t
换句话说,不管印度空军如何选择,对于最担心的北方前线都无济于事。
5 a" A/ [% m" t, A* c8 W8 d% {) \8 u; o0 h
但印度的问题其实不在北方,因为中国没心思追着印度打一仗,印度没胆量更没有实力追着中国打一仗,中印之间除了加勒万河谷那样的摩擦,其实打不起来。! n/ T3 T; h( x7 ], K, O# `' {
# a# _) z; p4 D% o/ t6 q) l
但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是不同的问题。& Q% \: e& l6 K
! ^3 o. @/ P* K& G, M4 ^印度把这些地方都看作印度的势力范围,尽管巴基斯坦老是“不服管”,执意站到势力范围外,甚至直接剑拔弩张。4 G2 m' J b, ~* _4 e
+ e% m: d1 d- a$ I: n
印度在南亚是霸凌十足的强势方,巴基斯坦是犟头倔脑的弱势方,孟加拉和斯里兰卡更多是忍气吞声的更弱的弱势方。但中国要是出手,这些都可能成为犟头倔脑而且不那么弱的弱势方,尽管倔强程度或许有所不同。4 `+ @) s/ i7 \5 Y0 H5 a
' E4 E+ J. \5 R0 J; ]( ~! Y中国军售一般以维持力量平衡为主,甚至“尊重现有不平衡”。弱势方因为强势方新添装备而进一步弱势的时候,才是中国军售提高规格的时候。. U' b7 i. M( r! e+ n
% C' V& U& h; _* j这里也有中国不愿意出售代表中国最高技术水平装备的原因。长期以来,中国军事技术只谈得上追赶,谈不上超越,“容许泄密”的空间很小。而这些国家都与欧美有较为亲密的关系,一定程度的泄密简直是必然的。: _7 R9 U7 E0 o/ \; C5 _- Q _: |/ [
: K# B9 g$ F8 U3 D$ w$ w: U9 o; s/ L“枭龙”是外销专用,谈不上泄密。歼-10C拖了很多年才卖给巴基斯坦,除了产能限制,也不无“脱密期”因素。现在据说孟加拉也想要,斯里兰卡或许只有购买“枭龙”Mk3的力量。歼-35是下一个,巴基斯坦声称即将开始交付,实际上什么时候能交付还不确定。
+ K' c% k- q& r+ V6 K& M2 T$ x
0 N4 ` A2 G% V歼-35是中国海军的重点,在中国空军内部的地位待定。但南北六代飞起来后,歼-35的“脱密期”到了,歼-10C则是白菜时刻了。中国军事技术的天花板提高后,军售门槛相对降低,孟加拉有意购买歼-10C的话,政治考虑就会较少,经济考虑主导。但周边更多的歼-10C对印度就是重压,“枭龙”Mk3都不好惹。# @; t4 i% E& j; k& h9 u
) A' S4 x2 ? o# B: u G
歼-10C的技术水平至少不低于“阵风”。苏-30MKI除了目标大、被击中时落地的动静大,对歼-10C没有多大的特别。印度要维持空中优势,必须引入第五代战斗机了,而且继续纠结是否能压倒歼-20已经失去意义。不管是苏-57、F-35A还是AMCA,在印度落地的时间上都大概率与中国六代机入役撞车。印度已经一步慢、步步慢了。
! r) Q* f% R. e; A+ e! @5 p+ I
, m0 f7 I$ J- }; s3 x" m4 ~印度最焦虑的地方和美国一样:银杏叶时刻不同于斯普特尼克时刻,代表的不是中国的灵光一现,而是大势消长的转折点。中国制造的服装鞋帽玩具家具依然强势,只是从血汗工厂转入黑灯工厂。中国制造从不锈钢不粘锅、大开口指甲钳到新三样、大国重器全面“霸市”。从这里开始,中国直道超车,一骑绝尘。+ M4 J. K- k/ }4 ]6 `
+ K, G* F K4 S
受到来自中国的“滴涓效应”影响,印度在南亚的强势越来越不强势,巴基斯坦、孟加拉甚至斯里兰卡也越来越不那么弱势,“不好管”了。' {; r7 L% Z* U0 T% W% |# r
" c+ |% N8 D5 x- K- t# f这才是真正值得印度焦虑的。
! P3 \( ]5 l, ?9 a0 \/ D( M' `" F- i1 Q* u
6 g& W. @# g+ X- W; C( N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