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84|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时事热点] 美国近40%顶级AI人才来自中国,怎么办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据《日经亚洲》报道,美国芝加哥保尔森基金会(Paulson Institute)下属智库MacroPolo的分析报告指出,美国公司和研究机构的顶尖AI人才近40%来自中国大学,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占比甚至超过了美国本土毕业生。其中包括知名的斯坦福大学教授、World Labs联合创始人李飞飞,以及微软AI首席科学家邓力。

根据报告,2019年,美国顶级AI人才中,有27%来自中国大学。到了2022年,这一比率上升至38%,超过了来自美国大学的37%。这些人才是在中国完成本科学习后,再赴美国攻读研究生课程,并最终在美国觅职。

MacroPolo对全球最负盛名的AI学术会议NeurIPS于2022年发表的论文的作者进行了背景调查,发现这些AI人才所属的前10个机构里有7个在美国,包括谷歌和斯坦福大学;中国紧追其后。NeurIPS对中国论文的采用有所增加,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跻身前10。

如果在美国的中国AI人才大量回流中国,对美中AI的此消彼长有极大作用。但MarcoPolo认为,当前主要IT公司和领先研究机构都位于美国,这对中国AI人才仍具吸引力。目前大约80%的外国博士生毕业后选择留在美国工作。

有意思的是,根据科学刊物出版社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2024年对科研机构进行的自然指数排名报告,中国机构倾向于独立研究而非国际合作;虽然中国的独立科研成果增长迅速,但在全球合作方面却相对薄弱。

这与人们对中国大量研究成果来自于国外机构的合作而产生的印象截然不同。

将两方面数据结合自来,可以看出一些很有意思的事情。

一直知道华人在美国科技界的作用重要,但40%还是超出意料。这40%的人才走向对美国和中国都有巨大意义。美国失去这40%,美国的AI优势(如果还有的话)就塌方了;中国得到这40%,中国的AI优势就坚不可摧了。这还是短期影响。长期而言,现在是AI高速发展期,这一代AI教授可能具有最丰富的实战经验,他们的阅历和战绩对训练下一代AI人才有决定性的影响。所以这40%的流向还决定了下一代AI人才。

对了,美国本土37%里,应该有不小比例是华裔二代、三代,以及大学就开始留学的中国人。

在《天下无贼》里,梨叔早就说过: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对于AI来说,人才还真是最重要的。

这意味着特朗普1.0时代的China Initiative之类的蠢举是自伤800、资敌1000。

这一代华人的出国背景也必须与大时代相连,他们的去留也与美国的中国政策相连。他们出国的时代是中国改革开放、经济起飞的时代。他们出国是为了学业和事业发展,并无政治离心力的驱动。他们自然地倾向于与国内的同学、老师、亲友保持亲情和学术上的联系,美国要在AI上对中国严防死守的话,这40%是天然的“大漏洞”。中国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提供了科研的沃土和养分,也是他们保持甚至强化与国内联系的强大动力。这与“背叛”无关。学术本无国界,将学术问题无限政治化才是对学术的背叛。如果中美之间上升到热战,他们的忠诚必然受到质疑。如果美国反华氛围继续高涨,他们别无选择,只有回国。

事实上,在他们的事业高峰回国并非“事业降级”。美国的“大力出奇迹”AI路线被DeepSeek证明为低效、不可持续,AI大换道势在必行。中国AI以开源化、面向应用、低成本训练、轻量化部署为特色,既接地气,又有更大的生长空间,拥抱中国式AI生态还有哪里比中国更好?

另一方面,AI潮水浪打浪,AI发展方兴未艾,眼前的40%重要,未来更重要。中国的大学毕业生是“可再生资源”。美国已经在收紧中国赴美留学生了,坎贝尔要中国留学生多学莎士比亚,少琢磨STEM,是真心话,也在用政策具体保障,包括收紧签证甚至拒绝入境。

这就牵涉到另一个问题了:这些新鲜的“中国学术韭菜”能在中国茁壮成长吗?DeepSeek的例子说明:能。Springer Nature的数据也表明,中国大量科研已经在独立自主的生态里开花结果了。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科研生态的完整和健康,另一方面是美欧政府的人为障碍。

这也说明,在AI人才问题上,美国有可能双输,而中国有可能双赢。这里的双输、双赢还真是输两次、赢两次。

如果有人超越AI、对美国整个STEM人才圈进行研究,相信也有差不多的问题。

一定会有人指出,美国STEM人才中,印度裔的比例也很高。美国还在鼓励印度裔学生置换中国学生。这里有两个问题:

1、印度裔“当领导”在行,但有多少能留在STEM?看看大学STEM教授就知道了,印度裔的大多老了,年轻一代被华裔大量占据
2、印度裔缺乏国内互动的独特学术生态,入乡随俗决定了印度裔的发展超不出美国本土人才的大框架

中国留学生在STEM方面成大事的在钱学森、杨振宁时代就有了,但总的来说还是寥若晨星。中国留学生大量成才是在这20年里发生的,原因和与中国崛起的关系值得深入分析,但印度留学生最多还在相当于钱学森、杨振宁的时代,尽管还没有印度钱学森、杨振宁出现。

评分

参与人数 5爱元 +38 收起 理由
helloworld + 10
李根 + 8 伙呆了
pcb + 4
水风 + 8
landlord + 8 伙呆了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3-26 09:1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沙发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怎么办啊?
    全美推广得克萨斯的好经验,继续上强度,还真不怕你们受的了。

    An executive order issued by Texas’ governor to “protect the state” from China and other “foreign adversary countries” would impose new restrictions and security requirements on public colleges, including potentially barring travel for faculty research and student recruitment to China.

    The order, by Gov. Greg Abbott, a Republican, could hobble academic engagement between Texas colleges and a country that remains a major source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nd a critical research partner.

    https://www.chronicle.com/articl ... versarial-countrie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征久仁 发表于 2025-2-17 13:04
    怎么办啊?
    全美推广得克萨斯的好经验,继续上强度,还真不怕你们受的了。

    不作不死,挺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2-8 04:51
  • 签到天数: 1811 天

    [LV.Master]无

    地板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三哥的钱杨早就有了,发现拉曼散射得炸药奖的Chandrasekhara Venkata Raman就是,他早早就回去搞杂志办教育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10 收起 理由
    togo + 10 涨姿势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moletronic 发表于 2025-2-18 06:42
    三哥的钱杨早就有了,发现拉曼散射得炸药奖的Chandrasekhara Venkata Raman就是,他早早就回去搞杂志办教育 ...

    这好像跟钱杨差一到几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2-2-1 03:47
  • 签到天数: 1084 天

    [LV.10]大乘

    6#
    发表于 前天 01:51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组绝对不是顶级AI组,50%印度人 40%中国人…工作要么中印口音英文,要么直接中文 =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18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09 天

    [LV.Master]无

    7#
    发表于 前天 02:12 | 只看该作者
    groovy26 发表于 2025-2-18 12:51
    我们组绝对不是顶级AI组,50%印度人 40%中国人…工作要么中印口音英文,要么直接中文 = = ...

    剩下10%用俄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02:33 | 只看该作者
    groovy26 发表于 2025-2-18 11:51
    我们组绝对不是顶级AI组,50%印度人 40%中国人…工作要么中印口音英文,要么直接中文 = = ...

    好奇:在整体上,中国成员的水平更高,还是印度成员的水平更高?或者说,谁领导谁?如果不涉密的话,组的规模有多大?十几人?百多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2-2-1 03:47
  • 签到天数: 1084 天

    [LV.10]大乘

    9#
    发表于 前天 11:24 | 只看该作者
    赫然 发表于 2025-2-19 02:12
    剩下10%用俄文。。。

    哈哈哈哈经典,总有个数学好的毛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2-2-1 03:47
  • 签到天数: 1084 天

    [LV.10]大乘

    10#
    发表于 前天 11:41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25-2-19 02:33
    好奇:在整体上,中国成员的水平更高,还是印度成员的水平更高?或者说,谁领导谁?如果不涉密的话,组的 ...

    十来个人的小组。水平的话其实都还成。我们经理是印度人,平常说不上领导,每个人做自己的探索然后需要拉人了跟老板协调拉其他人一起搞一阵。

    之前呆的组中国人更多,组长不是中国人但是我们几个搞模型的都是中国人…核心的模型训练库如果不是为了给别人看注释可以用中文写

    工作中见到的靠谱的老印和老中比例其实差不多。老印也有很拼的,他们好多人大学毕业之后国内借了留学贷款然后出来上学,指着找到工作挣钱还贷款呢。不过印象深的他们大部分都是包办婚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3:34 | 只看该作者
    groovy26 发表于 2025-2-18 21:41
    十来个人的小组。水平的话其实都还成。我们经理是印度人,平常说不上领导,每个人做自己的探索然后需要拉 ...

    可能AI领域还能吸引印度人。在化工这边,不管是化工系的教授,还是公司里的工程师,印度人都是昙花一现,然后就攀高枝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2-21 20:07 , Processed in 0.049570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