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5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辛德勇历史观之谬误:从历法之争的学者到文化虚无的观点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4-8 10:45
  • 签到天数: 227 天

    [LV.7]分神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24-12-6 17:00: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P" x; W% q! [7 M; @, E) R$ \辛德勇先生,作为知名的考据学者,其学术造诣无疑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在他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阐释中,尤其在涉及中国古代历法和春节等传统文化现象时,常常流露出对传统文化的贬低、对西方文明的盲目崇拜,以及一种割裂历史、以偏概全的倾向。这不仅显现出其历史观的偏误和文化虚无主义倾向,更在文化认同层面造成了误导与误解。本文将对辛德勇先生的相关论述进行批判,揭示其在文化认同上的误导与误解,并探讨其文化虚无主义的根源与危害,以期正其本清其源,廓清其言论。$ W9 e, I; z' G6 ]* f' {

    ' D. O5 V; M* h6 O2 T一、历法之争:以偏概全,曲解历史
    ) H. j& Y% G/ X* M, Z# C辛德勇在其文章《辛德勇读《史记》|太史公笔下的新年都是怎样的年?》中,试图通过对《史记·天官书》的解读,提出中国古代存在多种新年形式,并特别强调阳历年的存在和重要性,甚至暗示其科学性优于传统阴历年,以此来论证传统阴历年的“缺陷”和“不合时宜”。 然而,这一论点的出发点虽然是考据,但在历史理解和文化评判上却存在诸多偏误,暴露出其对历史的碎片化解读和对文化传承的断章取义之后的目的。$ O0 G/ \! d- S' F; X
    / h' u. G& r% Z9 H5 y
    1. “王者之年”误读的政治化倾向
    ; x; K  D' C, i( N1 S+ `5 K( B辛德勇将《春秋》开篇的“元年春王正月”解读为“王者之年”,并进一步推测阴历年是为了方便统治者进行政治控制,暗示其具有某种“阴谋论”色彩。然而,这种解读明显忽视了历史文献中的多元性与复杂性。“王正月”作为周天子所采用的标准历法,首先体现的是一种政治权威的象征和历法的统一性,为各诸侯国提供了一个共同的历法参照,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协调国家活动。通过自己历史学者的身份将其简化为“统治者控制民众的手段”不仅缺乏历史依据,也曲解了古代历法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多重角色,将正常的文化现象政治化解读,其背后的用心可见一斑。! U' C$ F! M/ v6 u# m* `+ E) z. i
    9 |3 d8 b$ o8 {9 v# L7 [( m0 T
    2. 对中国古代历法阴阳合历特性的忽视
    8 e( Y6 L6 X0 h+ X- ^- l辛德勇在分析中国古代历法时,将《夏小正》与《吕氏春秋》中的历法简单归类为太阳历,刻意忽略了中国历法长期以来阴阳合历的特性。中国古代历法并非单纯的太阳历或阴历,而是将太阳与月亮的运动规律巧妙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阴阳合历体系。这种历法结构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天文现象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天人合一”的理念,具有重要的社会与文化功能。辛德勇的这种简化归类,不仅忽视了历法本身的复杂性和科学性,更未能充分展现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底蕴。这种刻意的忽略,非不能也,实不为也;其目的也是昭然若揭。
    ) B8 l" o3 @% H5 U* e2 U& ?5 A2 @( G$ j  Q6 P- X4 @
    3. 以西方中心主义的视角评判历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 c' D( {$ R- T2 w6 H8 b. y/ E! y- `辛德勇以阳历年与太阳视运动周期的契合度为依据,主张阳历年比阴历年更为科学合理。然而,这种观点过于局限,带有明显的西方中心主义色彩,忽略了历法的社会文化功能和不同文明的差异性。中国传统的阴历年不仅与农业生产、节令变换密切相关,还深深地嵌入了中国的节庆、风俗、礼仪等社会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以西方的“科学性”作为唯一标准来评价历法,实际上是在否定和贬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忽视其作为文化载体的多重意义。历法的合理性不仅体现在天文学的精准性上,更应考虑其与社会传统、文化认同的关系,以及其在特定文明中所发挥的作用。这也充分体现了其屁股坐在哪里的问题。+ U" q' [0 A8 i7 K9 K( V& Q1 w

    6 G  D! f- O: b* P/ J1 k2 r( z9 x) c6 }4. 论证逻辑的不足和史料支撑的缺失: W) h) H7 M6 \4 V0 U
    辛德勇在其看似严谨的专业论证过程中,为了佐证自己的观点,使用了大量诸如“显然”、“当然”等引导性词汇,试图影响读者的判断,但却又缺乏严谨的史料支持和缜密的逻辑推理。譬如,他提出阴历年是为了政治控制民众,却没有提供任何直接相关的史料证明,更多的是基于个人猜测的推论。这种缺乏具体证据和严谨论证的言论,不仅降低了其学术价值,也容易误导读者对历史的理解,造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误判。更容易让人认清楚这种别有用心的解读意图。
    ( m9 p8 u0 M6 x" h7 s+ a3 U, I) Q* M0 v0 }
    二、春节批判:文化虚无,居心叵测1 P& t4 v; x# u5 |" N
    在最新的公号文章中,辛德勇对春节的批判更是阴阳怪气和充满恶意,他将春节贬斥为“不合时宜的旧俗残余”,甚至在其最新的言论中暗示庆祝春节的行为存在违法性,将正常的文化传承污名化、政治化。这种极端言论不仅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误解和曲解,更是对历史事实的扭曲,反映了他试图通过否定和矮化传统文化来迎合某种西方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其深层动机值得警惕。0 m: {1 F& w+ T: q$ O0 c
    8 ~9 \! _  B5 d+ X" R3 W

    / L5 V1 w+ z6 s0 K6 e, k/ q1. 恶意割裂春节与中华文明的联系, Q4 u6 e. d) A. @
    辛德勇通过贬低春节,恶意割裂春节与中华文明的深厚渊源。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意义、民族精神和集体记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民族认同的重要纽带。辛德勇却将其轻蔑地视为“旧俗残余”,意图削弱其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这不仅是对传统节庆的严重误读,更是一种数典忘祖的历史虚无主义体现。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载体。通过否定和贬低这一传统节庆,实际上是在割断民族文化的根脉,动摇民族自信的基石。
    9 O, u# j2 ^( f, g) W# G& o
    % }: h! O$ R; O- B7 F' Z" ], d2. 对历史事实的歪曲和对文化融合的否定
    7 ^; S! q  m. ?  c- w! \4 @* u7 n6 K虽然如辛德勇所说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采纳了公历(西历);但并没有“果决抛弃”传统阴历及春节,更没有将其定性为“违法”。实际上,春节的保留体现了对民众传统习俗的尊重和对文化多样性的包容,是文化融合和渐进式过渡的结果,而非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辛德勇将这种文化行为阴阳怪气的曲解为“守旧”,并进一步捏造“庆祝春节违法”的谎言,这种言辞明显是对历史事实的歪曲、对文化传承的误读,以及对社会和谐的恶意破坏。: a3 l5 F7 |8 C) ]

    , q1 U1 b3 Z& @) H/ L6 p% r3. 双重标准和文化自卑心态的暴露" D* @8 R# S5 r: x4 ]! b; l
    在考证并批评春节时,辛德勇采用了明显的双重标准,清晰地暴露了其文化自卑的心态。尽管他以“科学性”和“合理性”作为批评的依据,指责中国传统历法和春节不合时宜,但他却没有以同样的标准去审视西方历法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演变。任何历法都是其所处文化与历史背景的产物,所谓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非绝对标准,更不能脱离特定的文化语境进行评判。因此,辛德勇在批判中国传统文化时,展现出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和对本土文化的轻视,这是一种典型的文化不自信的表现。
    $ H4 V% o& b4 V( U, y7 d" Y  Q2 U2 G6 E- h  O
    4. 制造文化对立和社会分裂的险恶用心
    & R7 `$ n4 P' i: s# ^辛德勇的言论阴阳怪气的试图将春节与“守旧”与“违法”直接挂钩,意图在社会中制造文化对立与矛盾,其用心险恶。这种煽动性的言论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攻击,也可能引发群众的不安,破坏社会和谐与稳定。他一味构建的文化对立情绪不仅无助于文化的健康发展,反而会损害国家的文化认同和民族凝聚力。辛德勇的这种文化虚无主义倾向,实际上是对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潜在威胁。
    2 j+ J. ^8 g1 `, j/ k, T3 n
    7 [& i- b" B0 f/ I: |* Q三、文化虚无主义的本质:否定中华文化的价值
    + E! ^3 d. ~2 V辛德勇的历史观和文化观反映出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虚无主义倾向。在他的视野中,西方文明似乎是唯一合理、科学的标准,而中国传统文化则被贬低为“旧俗”,缺乏应有的价值与尊严。通过“解读历史”的名义,他企图否定中华文化的根基与传承,解构民族认同,表现出对民族文化和国家发展的缺乏信心,以及对西方文明的盲目崇拜。
    6 n; w5 M+ X7 U1 S0 W' r* W0 a( Q( J2 t! R4 @' s1 @5 X
    辛德勇的言论看似客观理性,实则充满了主观臆断与偏见。他采用西方中心主义的视角,将西方文明视为唯一的标尺,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和历史意义视而不见。这种文化虚无主义不仅歪曲了历史事实,也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与认同构成了严重威胁,不利于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和民族精神的振奋。
    7 N0 U5 K) P* @9 w9 k3 J6 @' @! Y# `4 g! y
    四、批判与反思:捍卫中华文化的尊严
    * Q" J0 K; S! {1 r* c面对辛德勇这类文化虚无主义倾向的言论,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并进行坚决的批判和抵制。我们应当从历史的整体视角出发,客观公正地重新审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捍卫中华文化的尊严和历史意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 h% G1 D; s/ m8 v
    ( u3 E% _) L3 h6 `2 p, Y. J7 z9 Q, o. `& h3 U$ N! c. H
    同时,我们也应反思,为何这些言论能够在部分群体中获得市场认同。这既与一部分人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有关,也与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化霸权和某些人盲目崇拜西方文明的心态有关。因此,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宣传,提升国民文化素养和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已经成为当前文化建设中的紧迫任务。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有效抵御文化虚无主义的侵蚀,确保中华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l3 }& p$ N* O- T

    9 v# H$ I# `9 d! r结语  A: I/ @6 e) ]8 S
    辛德勇的言论暴露了其历史观中存在的诸多偏误与文化虚无主义倾向。在面对这些言论时,我们要保持理性批判的态度,坚决捍卫中华文化的尊严与价值,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只有通过加强文化自信,我们才能确保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能够在文化上自信而坚定地走向未来。
    7 B2 |3 |4 e5 a3 Z9 _/ @2 Q0 y7 Z4 h2 C/ e5 q
    辛德勇2021年的考据文章: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1305002& }) z3 q% M; [
    " Y  G& X# T! T; w5 g$ d: d- M2 i8 O
    最新的公号文章——所謂“春節”是中國傳統曆法不合時宜的最好說明: https://mp.weixin.qq.com/s/adGgC4jSHXmkx4PE-EodHQ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10 收起 理由
    indy + 10 伙呆了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24-12-6 20:12:31 | 只看该作者
    财新刚刚封面套红前央行长易纲的不报复,转头就被撤了。------精神米国人的大腕儿,何其多也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10 收起 理由
    indy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8-1 06:41 , Processed in 0.036963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