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衰 2019-4-22 06:37 |
---|
签到天数: 488 天 [LV.9]渡劫
|
地板

楼主 |
发表于 2018-1-30 10:40: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忘情 于 2018-1-30 10:52 编辑 9 y8 _+ A( Q% N( i! P; K
5 x5 u) E8 t* W' k特立独行+ W- A, [. ~, O/ B1 g
( o3 B, r( X8 _
南部94式这样的手枪,要搁在其他国家,恐怕根本没法定型。就算造出来,军方也根本看不上眼。但南部94式不仅于1934年设计定型了,而且从1937年至战败投降,共生产了72000支之多,期间还批量出口泰国。/ o% ]0 h% i9 w' e7 a. j) b
) h+ W* Y6 Q [4 h/ Q
* e0 X* O3 E; p! k0 J1941年生产的南部94式枪身特写
, s* o% L! @1 f) |2 L) Y) s. E. e
: @& }! e/ E5 Y- N) v! A乍一看,此事非常奇葩。但细琢磨,这也在情理之中。
7 s6 W9 [1 k4 O& \% ^: f! j2 A( }% N- M; N, _. W
首先,南部94式其实还是达到了日本军方要求的。9 n0 z' I3 N+ \- A( V- N
% d' c# v8 Y" B# e& u' e% o外廓尺寸上,它比南部14式明显小一圈,重量上也显著轻了不少。该枪握把倾角120度,指向性极佳。虽说握把两侧的贴片材质,从南部14式的角质、木质变成了廉价的塑料制,但由于南部94式的握把前后缘都设计出了弧线,因此实际握持舒适度还要好于南部14式,并且部分抵消了全枪重心升高的缺点。虽说枪套设计得仍不完美,但抽枪速度仍快于南部14式。最为重要的是,在设计师的不懈努力下,该枪的加工工时,加工难度和造价,均比南部14式大幅下降。虽说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可靠性极差。尤其是在战争末期,因为要进一步降低工时,南部94的加工工艺越来越粗糙,让可靠性差的毛病愈发凸显。但在日本军方看来,这绝非不可容忍的缺陷。他们觉得反正自卫手枪的使用率极低,平时鲜有带弹携行的必要,确需使用前再拉套筒上膛也不迟。用使用方法的调整来克服武器的设计缺陷,在日本军方眼中是件性价比极高之事。
: x/ ] A# q* q3 u* k* @: ?8 Z
8 }1 t% c/ ^& f' ?# D1 m
+ B6 \, U+ L2 s南部94式手动保险特写
4 e5 ^7 r' N8 \) o% Y0 _$ C- w- E/ \) y4 T
其次,在当时的情况下,日本军方也没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 B% D* w: z* m! d1 E# Y) v5 D" @8 f( b/ w. ]. f: T
在那个年代,日本国产手枪的技战术性能落后于欧美产品,这是公认的事实。二战全面爆发前,按规定须自费购置手枪,并且极度“爱国”的日本军官弃国产手枪不用,宁可外购更加昂贵的舶来品,是普遍现象。只有基层士兵和军士,才不得不统一使用军方配发的国产手枪。日本军方之所以这么做,说到底既是源自于对自家产品的不满,又是为了维护“日本制造”的颜面。因为可以将外购手枪解释为军官们的个人行为,将为基层士兵和军士配发国产手枪解释为支持“国货”的有力举措。
3 \2 U" i% [3 _* B; |1 v# ~0 P( W: F0 A \% d2 [8 }
- K4 g) l: B9 W, J# u" S
+ \0 P5 F: u/ n+ C2 M2 r) J不过,随着1937年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列强们逐渐收紧了对日输出,在武器出口方面的限制也越来越严。在进口日益困难的情况下,为满足军队转入战时体制,急剧扩充后对自卫武器的需求,奇葩的南部94式手枪才得以大批量投产。
. K* x& I* d7 N9 F5 x
) K$ ?8 J& L; p+ x( h9 i* Q也许有人会问,虽说进口渠道断了,但当年在全世界范围内,手枪发展相当繁荣,其中不乏性能优异的自卫手枪。随便挑一支来仿制,也总比南部94式这样的奇葩好用吧?
6 b0 y+ Y* I! ?* t2 I3 r" E/ [4 X6 a+ u6 [0 E. ~( [5 \ F: G# h7 ^* n
1 f& X& `1 c5 s' M7 M/ l" p8 U
南部94式早期的皮制枪套
' B, i0 K/ s0 J/ w- B
6 v3 J, P2 j7 v. _8 E这个想法没错,但却不符合日本国情。当年的日本,综合国力虽然在亚洲手屈一指,但在世界上只不过是个各方面根基尚浅的暴发户而已。为了“后来者居上”,日本可谓是无所不用之极。无视知识产权、山寨他人产品就是其中的重要举措。在惹上了无数官司,付出了不少代价后,日本方面不得不有所收敛。7 T3 H- G e" ^0 M1 n! c' ]/ {: `5 c" c
: x! r: k1 {- U5 a另一方面,长期落后的日本,在欧美列强面前是打骨子里自卑,成天梦想着“脱亚入欧”。而这种深入骨髓的自卑,在日本现代化进程有所小成之后,便会以另一种形式表现出来——极度狂妄自大。在极度狂妄自大情绪的支配下,凡事都要求有“日本特色”,枉顾事实地叫嚣“日本第一”,也就顺理成章了。5 h9 v3 V2 A, J- j$ S0 \1 p3 |
% u3 u, H! f0 K& q5 K2 v7 w具体到轻武器领域,因为工业基础较差、技术积累薄弱,因此日本设计师不得不另辟蹊径,剑走偏锋,为追求某一方面的突出性能而放弃整件武器的均衡性能。从“三八大盖”到“鸡脖子”,从“歪把子”到“拐把子”,从“王八盒子”到南部94式,无一不具有鲜明的“日本特色”,无一不在世界同时代同类武器中,特立独行,独树一帜。
0 s6 Z q. ~: G ]' k3 u5 `* d9 D4 w: ?0 S
客观地说,上述武器中的“日本特色”,有些确实构思独特,设计精妙,实际效果颇佳。但更多的则是过于钻牛角尖,为了特色而特色。这种为了民族虚荣心,宁可牺牲武器性能的做法,着实不可取,当为后来者戒。
/ ]& t$ q0 Q- P2 a, L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