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6-9-4 09:56 |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
本帖最后由 萨苏 于 2013-11-8 09:29 编辑 , p6 i O, t. u; [4 n9 a
$ M. }4 l8 ~2 [( n8 O+ \
; P. w# q" j% t7 x5 D1884年9月17日,大东沟海面,中日两军展开了殊死奋战,而北洋水师的参战官兵们不知道,他们在十二年前,曾有一个轻松歼灭日本海军主力的极好机会
, `6 L1 L1 x3 m2 u. C1 S& ~1 A" h& ]" l& }; p; _
人们常常因为甲午战争中的失利而用黯淡的目光去审视北洋水师。然而,到历史的长河中寻觅,会发现这支舰队曾经充分地发挥过自己的作用。发生在1882年的壬午兵变和随后中国陆海军在朝鲜的行动,在近代史上常被人忽略。然而,这却是一起对中国海军而言不应该忘记的事件。北洋水师在这次行动中的表现,证明了中国进行海军建设的价值。
) e: ]' m5 @' }( P1 x7 O, s' g/ N4 w% S% f) D
实际上,从1882年开始,中国和日本围绕朝鲜半岛先后展开了三次交锋,在1882年和1884年,中国曾两次挫败日本尝试控制朝鲜半岛的企图。( M/ f) F+ c3 j4 x4 R' c2 Q" `$ M
( g9 [6 T ]! e. {* D
特别是1882年的“壬午兵变”中,刚刚建立,主力仅有两艘巡洋舰的北洋水师,不但曾有力地阻止了日本第一次对”征韩论”的全面实践,甚至有机会轻松歼灭日本海军几乎整个舰队.
4 U2 k& G) C; D4 C1 X v
, d; S6 I" j. s# ^6 K所谓“壬午兵变”由朝鲜内部变革派与保守派,亲日派与亲清派的矛盾而产生。7月23日,在保守派支持下,部分朝鲜军队发动兵变,虽一度控制政府,但因为实力和时机的问题无法完全控制局面,朝鲜半岛一时陷入一片混乱。日本乘机介入,借口朝鲜方面的暴动目的反日,调动舰队前往汉城(今韩国首都首尔),试图火中取栗。而中国闻讯反应也十分迅速,立即调动的北洋水师组成编队开赴朝鲜平叛,稳定局势.8月16日,日本原驻朝公使花房义质率先遣支队一千五百余人到达汉城,17日,清军庆字六营淮军共计三千余人从驻地登州上船,在名将吴长庆率领下亦开赴朝鲜平乱。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率超勇,扬威,威远三舰护航,随即在汉城口外仁川与来犯日本舰队对峙,为陆军的行动提供了充分有效的屏障。
- h/ V8 ]& V$ k$ V
" }% [. S, U! c北洋水师的威远号练习舰,1882年曾到达朝鲜仁川参加平乱9 X6 r) B& u G. r+ ?
4 u: S# ?! O, ^9 f r$ Q* Y这次中日在朝鲜的争端中,日本海军计划向朝鲜水域出动的舰只分为三批,8月8日,第一艘出动的日舰金刚号进抵仁川港,12日,比睿,天城,磐城,清辉,日进,孟春并花房义质的座舰迅鲸号共七舰到达朝鲜外海。同时,日本海军战斗力最强的装甲舰扶桑号已经在品川港枕戈待命,随时准备作为第三梯队开赴朝鲜参战。' J1 I' Q3 X, M
) Z4 w: _ E2 s& Y* }5 k% b" V日军出动赴朝的八艘战舰之一 迅鲸
: H+ \3 K; U. ] N1 _$ z
) K, a7 j8 K) v4 `1 i1 a$ h9 V与它当时的主要对手日本海军相比,只有三艘军舰的北洋水师舰队无论从数量还是从吨位上,都处于相当的劣势。然而,这次争端的结果却是吴长庆部顺利平定兵变,确立了以闵妃为首的亲清政权,逼迫日方将其阴谋活动匆匆叫停,并在随后的谈判中取得了在朝鲜驻军,租界,以及控制其海关,电信等实际利益。这也是清王朝与朝鲜的宗藩关系第一次从礼仪性的朝贡走向事实的保护国形式。日本虽也在侵朝方面取得驻兵等一定进展,但因清军的直接介入,在朝鲜的威慑能力反不如兵变之前。此后直到1894年,中国在朝鲜半岛对日本始终保持着战略优势。
0 G: m1 B1 \' u, b) W5 Y/ z
6 M& I" w, L0 k" _2 O% y值得一提的是,壬午兵变中,眼看全面控制朝鲜半岛已经不可能,日方曾借口部分人员被杀,要求朝鲜割让巨济,蓣陵二岛,以为登陆大陆的跳板。对此,中方以实力为后盾,协助朝鲜与日方斗智斗勇,最终仅以朝方赔付慰问金了事,完全粉碎了日方的企图。% Q( n2 N4 S. _* u/ r
. U6 ^' `2 t* n3 o; E
日韩双方争夺激烈的独岛(竹岛),正是蓣陵岛的属岛。因此,可说今天韩国能够与日本在这一领土问题上据理力争,还得益于一百多年前中国协助进行的这场谈判呢。, I: p; i. u+ _1 P
6 g9 g) Z, T8 R& x& W) T$ y这其中,北洋水师以三舰对八舰,吨位不到对方的二分之一,但与日本舰队对峙四十余日,丝毫不落下风,日军最终不敢进击,海军功不可没。7 h; Y9 e# }6 S0 \4 e* m
8 x: U1 p# R" x- S* {% J
朝鲜古都汉城老照片,壬午兵乱的发生地6 h/ m+ F/ b0 e4 U, L) e) z
z) s0 N( J% N
在清军平定汉城兵乱的整个过程中,日军坐视中国陆海军增援朝鲜,竟然没敢向中国舰只发射一枪一弹。这次较成功的干涉行动,史家传统认为其关键在于当时北洋舰队有两艘十分先进的战舰,被日军认为一对一的战斗力远超在朝日舰,所以犹豫不敢一战。- q; a) I2 G* i8 s' C' s) M
2 r$ W7 f7 Q4 J1 ~8 _
然而,2012年笔者在日本发现的一批新材料,却给出了一个不一样的答案 – 事实上日本海军1882年在朝鲜遇到了极大的问题,一个恶魔在日军官兵的头顶徘徊,几乎给他们带来灭顶之灾。十二年后兵败自尽的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对此可能会扼腕终生 – 在1882年的这次对峙中,清军如果情报工作更好一些,完全可能轻松全歼到达朝鲜的日本舰队!. s1 A* i$ v9 c' R9 A
, ^4 M# d0 w; q; Z# h[待续]' K2 N& T5 H" P. W/ {( H9 g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