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03|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旅游] 初夏合肥访张辽(下)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22:54
  • 签到天数: 785 天

    [LV.10]大乘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老票 于 2025-5-24 20:39 编辑

    书接上回:http://www.aswetalk.net/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61940&page=1#pid1461622



    身为曹营武将之首的张辽,生平最著名的战绩是在合肥创造的,他与合肥也成为东吴大帝孙权一生的苦主。那么在三国时期,合肥究竟有多重要呢?



    兵家必争




    合肥位于长江防线和淮河防线之间,军事意义极其重大。 合肥周边水系发达,东吴水军可以乘船从长江到巢湖直逼合肥城下;合肥北部越过淮河,就是开阔的黄淮平原,曹魏陆军可以从容施展。





    合肥素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之称,其周边地形也适合东吴水军作战,长江、淮河、淝河、巢湖合称“三水一湖”;曹魏阵营在合肥以北还有一座重镇:寿春(现安徽寿县)。此地距离合肥只有百余里,拿下合肥就足以震撼寿春;但如果想绕过合肥直接攻击黄淮平原,那合肥就会成为背后最大的隐患。

    因此,东吴要想北上大展宏图,合肥是绝对不能被绕过的。

    三国时期的好玩之处在于:三者之间都有两两军事对峙的独立空间,也都发生了著名的大战。曹魏和刘备的单独对抗是汉中之战,刘备和孙权之间发生的是夷陵之战,而曹魏和孙权之间大部分战争都发生在合肥周边一带。

    看一下三国时期合肥一带发生的战争记述简表:

    兴平元年(公元194年)袁术攻打庐江(现合肥庐江县),太守陆康(江东怀橘陆郎之父)守城失败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袁术病死,孙策、周瑜、孙权征讨并夺取庐江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庐江太守李术背叛孙策,同年孙权出兵夺回庐江郡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孙权征合肥,逍遥津之战
    黄武三年(公元224年)曹丕出广陵,征讨孙权
    黄武七年(公元228年)孙权至皖口,陆逊督诸将大破曹休
    嘉禾二年(公元233年)孙权攻合肥新城
    嘉禾三年(公元234年)孙权率大众围合肥新城,魏明帝曹睿亲征
    嘉平五年(公元253年)诸葛恪围攻合肥新城百日,此前一年孙权病死

    三国期间,合肥一带是曹魏和东吴势力犬牙交错的主战场;孙权统治江东50多年,期间在合肥附近交战大小20余次。

    再看下图:这张图的时间是张辽大战孙权的逍遥津之战发生前一年





    背景请参看以前的拙文再谈汉中之战以及后续(上)

    汉中之战前夕,刘备已经据有荆州和益州;为了集中精力图谋汉中,刘备与孙权和谈,史称“湘水划界”,将上图中江夏、长沙、桂阳划给孙权。交换条件是:为确保刘备能全力夺取汉中,孙权此时要向合肥一带进攻来牵制曹军主力。

    同一时期,赤壁之战的失败让曹操明白此刻图谋江东不太现实,于是也将目光转向了汉中。  曹操和刘备准备在汉中大战,合肥此地就成了另一个军事对峙乃至大战发生的焦点。

    太祖既征孙权还,使辽与乐进、李典等将七千馀人屯合肥。--三国志.张辽传

    曹操率领主力大军向西南直奔汉中,只留下7000人镇守合肥,这点人马防守宽阔的江淮防线显得很单薄。

    孙权一看:机会来了!且不说刘备方面已经割让了三郡来诱使自己出兵,就冲着合肥如此重大的军事战略意义,此时不取更待何时?

    没想到这一出兵,合肥成为孙权一生未竟的野望。



    长期备战

    《三国志·魏书.刘司马梁张温贾传》:馥既受命,单马造合肥空城,建立州治,南怀绪等,皆安集之,贡献相继。数年中恩化大行,百姓乐其政,流民越江山而归者以万数。於是聚诸生,立学校,广屯田,兴治芍陂及(茹)陂、七门、吴塘诸堨以溉稻田,官民有畜。又高为城垒,多积木石,编作草苫数千万枚,益贮鱼膏数千斛,为战守备。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扬州刺史刘馥来到合肥空城,在那里建立了扬州的新治所,安抚和稳住地方武装势力,大行恩惠与教化;百姓非常满意他的治理措施,有数万名以前因避乱而到附近州郡流浪的江淮人又都回到原居;刘馥进行大规模屯田,使官府和百姓都有了粮食储备;他又建筑高城垒作守护,积聚木石,编织上千万张草苫(既可以遮掩城墙的薄弱环节,也可以防备一部分攻城器械的冲击)、增加储存数千斛鱼膏(点燃照明防止夜袭,亦可火攻伤敌;一斛大约是100升,储存几十万升鱼油足够合肥城内天天吃烧烤了) 作战防御准备做的非常充分。





    扬州刺史刘馥,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任上病逝。在任8年内,合肥城已经被他打造成一座坚城。


    备注:《三国演义》中刘馥的出现是在赤壁之战前夕,曹操收到黄盖的诈降信件后志得意满,借着酒劲在大江上横槊赋诗吟颂《短歌行》,正在兴头上刘馥出来说此言不吉利,被曹操当场一槊刺死。


    罗贯中同学黑起人来真是不露痕迹...




    不仅如此,曹魏方面还建立了大规模的无人区来抵御东吴方向可能的进攻:《三国志·吴主传》:初,曹公恐江滨郡县为权所略,徵令内移。民转相惊,自庐江、九江、蕲春、广陵户十馀万皆东渡江,江西遂虚。


    为了便于防守(不给敌军提供钱粮和人口,就是坚壁清野),曹操下令内迁百姓;少部分百姓迁移去了中原,其余十几万人出于惊恐逃去了江东,使合肥以南到长江形成数百公里的广大无人区;这一招曹操在进攻汉中时也一样实施过,将汉中数千户百姓迁走,导致刘备夺取汉中后需要好多年休养生息。


    古代战争打的就是钱粮,而有较大规模的人烟聚集地方就意味着有粮食物资和有补充兵员。曹操在合肥城周边搞出来这么大一片无人区,东吴军队要想进攻此地就必须全部依靠后方长途不间断补给了。

    即便如此,孙权也无法抵御合肥的诱惑,亲率十万大军征讨合肥。曹操远征汉中,先讨张鲁再战刘备,短时间内肯定无暇东顾。必须趁机拿下合肥,从此与曹魏划淮河而不是划长江而治!   

    说不定,未来可以兵锋直指许昌...






    两次突袭




    孙权大军进逼城下,合肥方面得到消息后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全部守军就只有7000人,附近都是无人区也没有救援,该怎么打?  军事主将是张辽、乐进、李典三人,还有一位护军薛悌。 曹操留下孤军镇守的同时,还留下了一个锦囊妙计,呃说错了,是一封密信,说贼至乃发。


    教与护军薛悌,署函边曰“贼至乃发”。俄而权率十万众围合肥,乃共发教,教曰:“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诸将皆疑。


    大家打开一看,曹操的锦囊妙计很让人搞不懂:假如孙权来了,张辽和李典出城迎敌,乐进守城,护军不得参战。  本来敌我力量悬殊、守军人数很少,最佳选择难道不是坚守不出、等待救援么?主动出击不是送死么?


    辽曰;“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


    张辽站出来解释:曹丞相的意思是大军主力远征汉中,如果我们在这里只是消极等待援军,待援军山遥水远的赶过来,城池肯定已经被攻破了。因此曹丞相指出,我们应该主动出击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稳定我军军心,然后就可以稳固防守。 这就是我们的成败之机,大家还犹豫啥?!


    看到此处,不禁拍案叫绝:最懂曹操的,毫无疑问是张辽;这里的懂并不简简单单是深刻理解体会曹操的战略意图,更是与曹操之间的生死信任。
    孤军出击,战胜是小概率事件,一旦战败不仅是城池失守军队溃败,自身性命极有可能不保。 这不是简单的鲁莽可以形容的。


    而且,合肥守将彼此之间还有矛盾:进、典、辽皆素不睦...三国志.李典传


    上文说过,张辽这样仁义礼智信兼备的同僚,既不贪功也不狂言,与关羽这样的忠义之士多年惺惺相惜,还主动汇报臧霸纠正自己错误判断的坦率行为,为何与李典、乐进不和睦呢?


    史书记载:典从父乾...初平中,以众随太祖,破黄巾於寿张,又从击袁术,征徐州。吕布之乱,太祖遣乾还乘氏,慰劳诸县。布别驾薛兰、治中李封招乾,欲俱叛,乾不听,遂杀乾。





    李典,字曼成,好学问,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军中称其长者。


    李典的亲叔叔李乾,是早年跟随曹操的功勋之臣,被吕布叛将杀死;那么杀死李乾的叛军部队和张辽有无干系呢? 当时张辽是吕布手下的重臣,此事恐怕难以洗干净。  而李典的起家和叔叔李乾的带领提携关系甚大,看到张辽这个当年降将现在做了自己的上级,心情应该不会太愉快。


    乐进也有相似处,他和李典跟随曹操的时间都比张辽早很多,也都是以勇猛作战著称。

    建安十一年,太祖表汉帝,称进及于禁、张辽曰:“论功纪用,宜各显宠。”於是禁为虎威;进,折冲;辽,荡寇将军。


    曹操大军远征汉中,东南方向的主将居然任命了张辽,而不是老臣子乐进和李典...要知道几年前乐进的官职还在张辽之上。  


    辽恐其不从,典慨然曰:“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

    诸将犹疑之时,李典果断站起来表态:这是国家大事!且看看你张将军这个决断如何!我绝不会为了私人恩怨忘掉公义!  

    一起上吧!

    於是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飨将士,明日大战。

    既然决定要打,那就直接上敢死队! 人数不在多,再多也不可能比城外十万大军更多。张辽当晚募集志愿兵800人,然后大吃一顿,准备在黎明时分发起进攻



    这是逍遥津之战的示意图,东吴十万大军将合肥团团围困,孙权自己率领3000士卒在合肥城东南角的逍遥津扎营。

    张辽决定擒贼先擒王,既然要突袭,那就直奔敌人主帅,这是最英勇也最能打击敌军士气的选择。

    平旦,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开,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馀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馀众。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自旦战至日中,吴人夺气,还修守备,众心乃安,诸将咸服。

    黎明破晓时分,正是敌人睡梦正酣、警备最松弛的时段;张辽披甲执戟,率800死士直冲孙权本阵。 他身先士卒,大声呼喊着自己的名字,斩将夺垒冲到孙权大帐边。东吴军队茫然不知所措,孙权大惊失色,仓皇逃到旁边的土丘上;张辽冲到土丘下,大喊孙权你有种下来呀! 孙权战战兢兢不敢搭茬...  此时大批东吴军队赶来援助,将张辽所部围了个水泄不通。  张辽左右冲击,率几十人突围而出;其他被围住的魏军敢死队们大喊:张将军你不管我们了么?  张辽又转身杀入重围,救出其他部众。  孙权部下被张辽的勇气吓倒,没有人敢正面与其对敌。

    这一场以少对多的战斗,从黎明打到中午,东吴军队的士气遭遇到了非常沉重的打击。

    史书上并未记载这一战斗双方的伤亡情况,但张辽只带了800人出去,被重重包围后顽强战斗了半天的时间,还能全身而退。   战果可谓是惊人的。

    三国志里这一段描写非常精彩,也是冷兵器时代战斗意志的最巅峰体现之一。

    此时的孙权非常狼狈:劳师远征合肥,一路缺乏补给;到达坚城下刚扎营还未来得及展开攻击,就被敌人偷袭了大营,自己还差点被活捉,最后敌人居然全身而退。  

    最可气的是,敌将始终在大喊自己的名字:我是张辽! 孙权你有种下来单挑! 孙权这辈子没受过这个窝囊气...

    可惜,此时还不是他最窝囊的时候...



    权守合肥十馀日,城不可拔,乃引退。


    大军围困合肥十几天,发现城池非常坚固打不下来,这时孙权考虑要撤军了。  才打十几天为何要撤军呢?
      
    一来因为合肥确实被刘馥建设的很好,不但城墙坚固还有各类点火措施,粮草也很充沛;而东吴军队深处无人区,补给比较困难;
    二来城内守军众志成城士气高涨,急切之下不可图之;
    三来此时东吴军队也出现了流行疾病:建安二十年,从攻合肥,会疫疾,军旅皆已引出,唯车下虎士千馀人---三国志.甘宁传

    四来听到大量传言,曹魏的援军已经在路上了...这当然是曹魏方面放出的流言。

    还有一条,孙权被张辽的首次突袭打懵了。

    那就撤军吧...  为了鼓舞士气,也为了保持撤退时候建制完整部伍不乱,孙权决定亲自断后掩护大军撤退。   看到这一段时,深刻感觉到上一次突袭张辽给孙权的心理打击有多大。 亲自断后,看起来更像是孙权为了挽回自尊的莽撞举动。


    于是有了第二次突袭...


    孙权率领自己的亲兵卫队渡河到合肥城下,掩护大军撤退。此时的孙权是面对合肥坚城,背河扎营。他背后是小师河,宽度不大估计也就10米左右,河上有座小桥叫小师桥。

    不知道孙权有没有胆量向城上叫阵,但张辽看清了孙权的环境局势后肯定是不觉莞尔:这孩子记吃不记打啊...  于是他叫来李典耳语几句,李典会心一笑带人出城,悄悄摸到小师河对岸,把小师桥的桥板拆了。

    张辽率军出城,对孙权发起再次突袭!

    史书记载记载这一段很简略:辽率诸军追击,几复获权。太祖大壮辽,拜征东将军。---三国志.张辽传

    上文提到:曹操用“壮”这个词激励下属的次数极其罕见,应该只有两次,都是给张辽。 这次是“大壮”,比上次的程度又升了一级。征东将军是重号将军,仅低于三公,已经是曹魏东南方向的最高封号。






    我们再换到敌人的角度,从凌统传里看看这段战斗有多惨烈:

    时权彻军,前部已发,魏将张辽等奄至津北。权使追还前兵,兵去已远,势不相及,统率亲近三百人陷围,扶扞权出。敌已毁桥,桥之属者两版,权策马驱驰,统复还战,左右尽死,身亦被创,所杀数十人,度权已免,乃还。桥败路绝,统被甲潜行。权既御船,见之惊喜。统痛亲近无反者,悲不自胜。权引袂拭之,谓曰:“公绩,亡者已矣,苟使卿在,何患无人?“拜偏将军,倍给本兵。


    再次遭遇张辽突袭,孙权赶紧派人去追已经撤离的东吴主力,可大军已经撤走来不及返回,此时只有甘宁和凌统率领少数部曲在旁卫护。

    凌统带领自己的亲近部曲300人拼死战斗保护孙权,撤退到小师桥发现:桥板已经被李典拆了。 孙权约马退后,猛抽鞭子凌空飞跃过了小师河;东吴其他部众没有那么好的马,只得脱去铠甲游水渡河返回;可怜凌统浴血苦战,身边将士最后全部战死,自己也身负重伤,只能悄悄潜回。

    回到东吴船队,孙权看到凌统居然幸存感到十分惊喜(他以为凌统肯定战死了);而凌统想起来自己的核心团队全部战死,哭的稀里哗啦;孙权拿自己袖子给他擦泪,然后许诺给他补足部曲。

    从敌人惨烈的角度来回看,张辽打的真是够英勇!


    再看看甘宁视角的记述:

    建安二十年,从攻合肥,会疫疾,军旅皆已引出,唯车下虎士千馀人,并吕蒙、蒋钦、凌统及宁,从权逍遥津北。张辽觇望知之,即将步骑奄至。宁引弓射敌,与统等死战。宁厉声问鼓吹何以不作,壮气毅然,权尤嘉之。---三国志.甘宁传


    看看这份名单,东吴群英会里甘宁、凌统、吕蒙、蒋钦等诸将都在列,孙权还是亲征。 而曹魏这边,就只有张辽一个。(乐进始终未出城,李典率少数人马拆了桥就跑)

    这就是“张辽威震逍遥津”的故事,也是“闻张辽大名,江东小儿不敢夜啼”的出处。

    张辽“威声远播,敌国婴孩闻其名而止啼”。---《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


    南宋思想家叶适在评论逍遥津战役时说:“孙权十万攻合肥,守者七千。旁无近援,固已不自保。而辽乃募士八百,击其未合,以至尾追,几获大丑。非操之智,无以使张辽;非辽之勇,而明亦不能自任。胜负成败,盖诚以人,不在众寡。”


    这段评价很深刻的说明了曹操与张辽各自的过人智慧和卓越功勋,窃以为是对逍遥津战役的最佳注释。








    毕生噩梦




    从此以后,张辽与合肥,成为孙权一生的噩梦。

    此后曹操病死曹丕即位,参看旧文夷陵之战(上)---攻守易势的一场定界之战

    孙权因为和刘备交战,上表向曹丕称臣,此后再次反叛曹魏;曹丕加封张辽为前将军、晋阳侯,回到合肥继续震慑孙权。

    张辽一到合肥,孙权立刻偃旗息鼓。

    闻讯后,曹丕叹息顾左右曰:“此亦古之召虎也。”召虎是西周宣王时期的重臣,他因平定淮夷叛乱、辅佐周宣王实现“宣王中兴”而闻名。曹丕将张辽比作召虎,既是对张辽军事功绩的最高级评价,也是曹魏自比西周的一种攀附。


    疾未瘳,帝迎辽就行在所,车驾亲临,执其手,赐以御衣,太官日送御食。疾小差,还屯。

    后来张辽生病,曹丕就亲自前往看望,手拉手的嘘寒问暖,还给送衣服、点心。在曹丕掌权时期,如此亲切的待遇只有张辽一人独享。 张辽病情稍微痊愈,立刻就返回任上。

    孙权复叛,帝遣辽乘舟,与曹休至海陵,临江。权甚惮焉,敕诸将:“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

    后来孙权再次叛乱,曹丕派张辽和曹休迎敌;孙权听说张辽来了,惊惧不已,还告诫部将说:虽然张辽病了,但咱还是打不过他,撤吧...

    在我看来,这是“死诸葛能走生仲达”的合肥版本。




    是岁,辽与诸将破权将吕范。辽病笃,遂薨于江都。帝为流涕,谥曰刚侯。

    曹丕的角度看待张辽,就是一个无所不能的忠诚大叔:帝追念辽、典在合肥之功,诏曰:“合肥之役,辽、典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自古用兵,未之有也。使贼至今夺气,可谓国之爪牙矣。








    公元222年,张辽病死在扬州(江都),享年53岁。位于合肥市庐阳区寿春路16号的逍遥津公园,有张辽的衣冠冢。也有说法认为张辽病逝在扬州,扬州华林寺曾有他的墓(已佚)。








    合肥逍遥津公园西北角,就是张辽的衣冠冢。 旁边不远是三国合肥历史文化馆,内里有声光电形式的逍遥津战役解说,效果不错值得一去,门票10元。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孙子兵法·始计篇》

    张辽的一生,称得上是“五德兼备,良将之极”   
        以智驭勇,破天柱如庖丁解牛;
        以信立身,处忠义若阴阳调和;
        以仁治军,定乱局似春风化雨;
        以勇慑敌,震江东成不战之功;
        以严持正,镇边关作魏室砥柱。




    结语:三国时期名将如云,但能符合这五德的人并不算多,其中最全面的莫过于张辽;他的勇敢和智谋足以兼备,忠贞和仁义并不矛盾,因此也成为俺最喜爱的三国武将之一。


    略感自豪的是,张辽还是俺乡党。年少之时,也曾赴朔州一游。






    从孙权的角度看待张辽,那只能是毕其一生头顶时刻悬挂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了。

    这次出差合肥,忽然有个奇怪的想法:把去程的高铁票打印出来,下次去南京孙权墓地(就在南京明孝陵入口处不远)的时候,给他供在墓前,也算是给东吴大帝尽点心意。





    话音未落,在网上搜到了这张照片,有不少好事者(俺的同好)已经在孙权墓前做了这件事。竖立的是合肥地图,右边那一堆排列的都是游戏卡(张辽)

    更有甚者,居然还把自己的合肥大学录取通知书打印出来给孙权贡上...

    噫...子曰:德有邻,必不孤

    是为记







    来自群组: 万水千山走遍

    评分

    参与人数 14爱元 +137 收起 理由
    云淡风轻 + 8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石璧 + 10
    testjhy + 10
    长叶林 + 10
    松叶牡丹 + 12 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22:54
  • 签到天数: 785 天

    [LV.10]大乘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人品比拼:

    曹操墓前贡的是杜康酒和布洛芬,诸葛亮墓上贡的是去西安的高铁票;这都能理解,可孙权墓前贡的居然就是合肥地图和张辽画像?

    还有更过分的:张辽墓前贡的是孙权照片?   

    孙权一脸问号:我给朱元璋守墓看大门也就算了,居然还要兼职给张辽守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0:15
  • 签到天数: 1937 天

    [LV.Master]无

    板凳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打三国游戏常用张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22:54
  • 签到天数: 785 天

    [LV.10]大乘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住在乡下 发表于 2025-5-25 10:23
    打三国游戏常用张辽

    我玩的是《三国志11》威力加强版...   


    南方统一北方比较容易,从北往南打就比较吃力.... 这一点和历史趋势有点相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4-8 10:45
  • 签到天数: 227 天

    [LV.7]分神

    5#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老票 发表于 2025-5-24 20:49
    人品比拼:

    曹操墓前贡的是杜康酒和布洛芬,诸葛亮墓上贡的是去西安的高铁票;这都能理解,可孙权墓前贡的 ...

    扫墓这个事情整的活还不少,说到这个事情就不得不说说老家洛阳的北邙山上,B站有个几个up主,甚至都整理了北邙山上的扫墓攻略,尤其是叫北芒风的那个,还有陪人上坟的可以被雇佣的差事。

    然后历史同人圈整活的就来了,比如去首阳山给曹丕送二甲双胍,给班超送统一方便面的,最离谱的是给拓跋宏送了推广普通话大使的奖状。当然最令人感动的是给颜真卿点了清明的长明烛火,北邙之上,千年之后,仍有人记得这个孤忠的人物……

    所以我说,以后洛阳文旅应该整个北邙扫墓之旅,别出心裁又不怕被模仿。

    点评

    给力: 5.0 涨姿势: 5.0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4 天前

    评分

    参与人数 4爱元 +32 收起 理由
    landlord + 12 涨姿势
    长叶林 + 10
    mezhan + 2 精彩
    老票 + 8 伙呆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1:16
  • 签到天数: 783 天

    [LV.10]大乘

    6#
    发表于 4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老票 发表于 2025-5-24 20:49
    人品比拼:

    曹操墓前贡的是杜康酒和布洛芬,诸葛亮墓上贡的是去西安的高铁票;这都能理解,可孙权墓前贡的 ...

    我去年去武侯祠的时候,穿了一件印着长安的文化衫。去故宫的时候,传了一个印着九锡的帽衫,哈哈哈。

    点评

    油墨: 5.0 油菜: 5.0
    给力: 5.0
    油墨: 5 油菜: 5 给力: 5
      发表于 4 天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22:54
  • 签到天数: 785 天

    [LV.10]大乘

    7#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长叶林 发表于 2025-5-26 21:03
    我去年去武侯祠的时候,穿了一件印着长安的文化衫。去故宫的时候,传了一个印着九锡的帽衫,哈哈哈。 ...

    握手握手~~  

    当年我去剑阁的时候拜谒姜维,带了几片阿莫西林,希望对急性胆囊炎有点帮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前天 09:52 | 只看该作者
    这篇文章解开我长久以来的一个惑,想当年看三国演义说李典与张辽不睦,我心想到底是为了公款还是为了娘们,咋不说个清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22:54
  • 签到天数: 785 天

    [LV.10]大乘

    9#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4:54 | 只看该作者
    石璧 发表于 2025-5-28 09:52
    这篇文章解开我长久以来的一个惑,想当年看三国演义说李典与张辽不睦,我心想到底是为了公款还是为了娘们, ...

    陛下圣明!  肯定不是因为公款和女性,据我考证是因为饮食习惯难以协调。

    张辽是山西朔州人,李典是山东菏泽人,在合肥这个水稻产区搞点白面不容易,做饭的时候就吵起来了:一个说要做刀削面,一个说要蒸大馒头。问乐进,乐进这个河南人说吃啥都中,俩人火气就更大了


    这一战打败孙权之后,“太祖复征孙权,到合肥,循查辽典食堂,叹息者良久。乃增辽私厨,多留面粉,二者始不相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4-12-7 02:20
  • 签到天数: 389 天

    [LV.9]渡劫

    10#
    发表于 前天 20:48 | 只看该作者
    张辽使得是什么兵器?看照片像是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5-30 06:07 , Processed in 0.03818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