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武器展望] 076是“小福建”?那你就格局小了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24-9-10 01:39: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076看来在路上了。外媒上不断有卫星图片流传出来,显示出全新的大吨位平甲板战舰在沪东中华的长兴岛基地建造中。初步估计,新舰全长约260米,宽度约52米,排水量在5万吨级。也就是说,新舰不仅比075大,也比世界上任何已知的两攻都要大。作为比照,“美国”级长257米,宽32米,排水量45000吨;“出云”级长248米,宽38米,排水量26000吨;075级长232米,宽37米,排水量36000吨。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级长280米,宽73米,排水量65000吨。这是航母,不是两攻,但作为参照也一并纳入比较。; o7 Z7 n, a8 F& u& {" \7 {

" j6 @9 }  t6 n. Z  O: X( P
2 t$ e* K7 |8 p$ W% I( M: O0 b3 n& j5 v. ~
更加引人注目的是,新舰左舷有一条长达130米的“壕沟”,一般认为这是电弹滑轨的位置。左舷靠后和右舷舰桥前有开口,估计是升降机用的。出人意料的是,新舰的电弹滑轨比“福建”号还长,后者“只有”108米。按照舰型推断,这是大型两攻,应该带有坞舱,但航空功能显然是新舰的重点。" s8 p% t9 i4 K) J( ~
" A5 t( N3 a5 X3 M: G
按照网上流行说法,这就是传说中的076。6 Z5 U, T1 `- U3 J$ e8 Y

, l5 _0 L1 G6 \' z2 k9 x更大的两攻当然意味着更加强劲的两栖作战能力,但更加强大的航空能力自然引起人们的遐想,尤其是史无前例的电弹。这将是世界上第一艘具有电弹(或者任何弹射能力)的两攻,在理论上有能力弹射重型固定翼作战飞机,包括但不限于歼-15、歼-35、空警600等。这就很使人们兴趣盎然了。
% R2 I$ g) x( K" B4 ]' T
- s7 y+ X/ k' U$ I曾经有一个时候,西方热衷为中国新装备“找爹”,但076肯定哪里也找不到“爹”,这就是“爹”。中国不会为了标新立异而建造这样一艘大型战舰,独特一定有独特的用意,那076是轻量化的“福建”号吗?. I- z0 [5 H* `  I5 N& X, v
$ V! l/ H6 m4 z/ V5 E. L; j
必须说,“福建”号接近解除了国人的航母执念,“小航母”成为国人的新执念。但076不是缩小的“福建”号,076依然是具有兼职航母功能的两攻。小航母毕竟是小航母,战斗力比大航母差一截,这是美国海军反复论证的结果。一艘小航母的造价和运作费用或许只有一艘大航母的一半,但两艘小航母的战斗力不及一艘大航母,这是由大航母更加均衡的舰载机搭配以及更高的舰载机出动率和周转率决定的。
6 o6 B5 \" X) n# ]# D: u2 S) _+ ]9 J6 c1 t! Z/ C

/ m" @2 K+ z5 `/ p# C5 y/ n
, R" G% Q& r: v9 D/ L/ N  L' J) @/ F美国是两攻的先行者,“美国”级是最新的两攻。前两艘取消了坞舱,以增加航空设施和燃油容积,只有垂直登陆能力,不再能出动和回收气垫船、登陆艇和两栖战车。后三艘恢复坞舱,损失一点航空设施和燃油容积,但恢复水平登陆能力,回到传统两攻。
# t( i0 {( o! t! T+ K. f
' N5 ]3 y% x/ S2 d% w  }由于全平的大甲板,“美国”级不仅适宜出动和回收直升机,还能运作“鹞”式和F-35B那样的垂直-短距起落战斗机。除了不具备预警机,“美国”级具有可观的固定翼飞机搭载能力,是不错的兼职航母。  f, I, {. T$ F' X4 r
, j! f! G. S9 X2 H
两攻的吨位大,甲板大,机库大,但基本设计决定了舰体短肥,阻力较大,航速也较低,“美国”级只有22节。
7 ~% i+ d+ n8 {6 m8 x
  s% O- Z7 q2 D) J1 S4 h' p以此为模版,西方有多款缩水版,如意大利的“的里雅斯特”级、澳大利亚的“堪培拉”级等。为了增加F-35B的起飞重量,舰首增加滑跃甲板,但也因此减少可用于停放和运作直升机的甲板面积。+ @) C6 X% F6 F  G- k5 @
# b$ C3 q3 j. C

5 D; I4 ]; {% k日本“出云”级是另一个思路
6 S- I  o) n% l/ B: x& ?% H* L7 H0 u* p/ F# M  ?8 e9 x; L+ ^
日本的“出云”级是另一个思路。这不是两攻,在设计上就没有坞舱的空间,也不宜搭载大量两栖兵力。这是专职的直升机航母,也因此舰体瘦削,降低航行阻力,航速可达30节。较大的甲板面积用增加外飘来取得,但吨位和舰内空间有限,性能天花板较低。
) W, J+ ~+ V& Q2 ]. L  K# _: m# ~
: H$ }0 {2 l6 a% h- l3 ^2 p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进一步远离两攻。“伊丽莎白女王”级本来在设计时同时为弹射起飞和滑跃起飞留有空间,甚至在建造中都容许改主意。最后决定滑跃起飞是因为美国电弹的成本大大高于预期,进度大大落后于英国的需要,只能锁定滑跃起飞。* Y  T1 _, ]; s& k5 c1 A  Z! X
( W! n. d; \' h$ N5 A
作为同时考虑弹射起飞和滑跃起飞的航母,“伊丽莎白女王”级的甲板既可以斜-直两段,也可以全直,只是划线的问题。决定滑跃后,当然全直了。F-35B的起飞用左舷的滑跃甲板,着陆直接在后甲板进行,并不需要专用的斜甲板,右舷甲板提供宽大的停机面积。
( i: b8 _2 l$ R/ a8 f. R* Y% x
3 Y1 ]. F2 N# E* D4 M- f+ V9 G076在左舷安装一条电弹,在功能上可以与“伊丽莎白女王”级等效,但电弹意味着舰载机不具备垂直-短距起落能力,电弹解决了起飞问题,还需要拦阻索帮助降落。) ?: g' D$ o3 q: b1 H9 J$ U

' K' H; G3 K" y: I以076现在的建造进度,还难以判别是否具有拦阻索,但应该是有的,而且很可能是与电弹相配合的电拦,在拦阻减速中发电、回收能量,注入储能系统,用于下一次电弹。7 N* y: j9 T" i0 e) \7 o% D* R2 h
& Z/ h% a1 N& Y2 k% Q* N
但这也意味着076回到二战时代全通甲板的设计,而且成为历史上第一种具有弹射的全通甲板航母。二战时代的航母没有弹射起飞,起飞靠舰载机自身动力滑跑加速。2 }$ E) ]3 R8 A. ]3 O
* u) v' G+ n, Z' l& j  \* c
斜甲板正是为了提高着舰安全性、出动率和周转率而发明的。起飞与着陆跑道分开后,出动率和周转率大大提高。不过斜甲板与全通甲板相比,一锤子买卖的全甲板出动时的出动率没有太大的变化,但可持续所以更加有用的循环出动率就高的多了。9 ?( [! k* j2 t- y0 y$ o* w% z: ?
; j5 J3 }3 `, o/ |2 q: l: c/ u3 ?/ G
同时,在斜甲板上着舰时,万一着舰失败,舰载机冲出左舷(斜甲板一般为左前-右后走向,这只是舰岛右置后的习惯,在理论上没有不可以全盘反过来的理由),坠入海里,不影响停放在前甲板的飞机。
8 Z8 y, F8 X( o& I# _7 @7 q8 q& z5 m# E1 f* P; ?. o
直甲板用于放飞。在弹射器的帮助下,长度较短不是问题。直甲板也在成批回收中用于临时停放飞机,这比用升降机转运到甲板下机库要快捷得多。机库反而主要用于停放备用飞机和维修。部分直甲板面积还用于加油、装弹,在开放空间进行这些危险作业比机库内安全得多。
8 J( {* ^% c; y. a' o* ~, k: `+ a+ W, J5 ^% l: [* y
由于明显的好处,曾经有很多076想象图都具有斜-直两段甲板,但真实的076是全直的。虽然076甲板宽度异乎寻常地大,依然不大可能有斜甲板。左前-右后走向的斜甲板与起飞跑道交叉,失去斜甲板的意义;舰岛右置决定了不可能有右前-左后走向。
& w: H+ s1 R  M4 u0 A! `; @  \2 P0 w( Z3 W" P8 D# `; j: S
076放弃斜甲板,意味着放弃高出动率和周转率。这当然是因为吨位不够,无法鱼与熊掌兼得,但这也是很关键的设计决定,在某种意义上,也对076定了位:这是可以兼作ISR航母的两攻,而不是兼作打击航母的两攻,出动少量重型舰载机的能力优先于出动率、周转率。2 h( M' @& {! b. a
6 s; P: j* z3 z4 R6 ~
不管是“美国”级还是“出云”级,用作航母的时候,都是打击航母。也就是说,搭载的F-35B以打击任务为主,而不是海空控制为主。海空控制首先需要掌握空情,这非固定翼预警机莫属。预警直升机都不行,因为巡航高度和留空时间不足。巡航高度决定了预警机对低空目标的探测距离,留空时间不足则不能提供有意义的空情监控。
/ C) D7 V. C$ y3 b! n' e( Z8 c8 r' r  X) E4 B3 c
但在友邻的预警机或者其他离舰探测手段的支援下,打击航母还是可以放手一战的。独立作战的时候,则可以对远方海空目标发动自主的空中打击。* h6 l4 N; _9 Z4 D' L" P2 ~
" A# L2 I! p' N! _- r2 \2 l: @7 h
“伊丽莎白女王”级也是一样的问题:缺乏固定翼预警机,只能用作打击航母。在理论上,E-2D可以从滑跃甲板起飞,但“伊丽莎白女王”级缺乏拦阻索,E-2D只能起飞、不能降落是不行的。在这一点上,“辽宁”号和“山东”号就不一样,只要解决了预警机从滑跃甲板可靠出动的问题,降落的拦阻索是现成的。“伊丽莎白女王”级也可以加装拦阻索,但只为了E-2D而加装复杂、沉重的拦阻索系统就有点舍本逐末了。7 a( u9 a4 c, a

& c! z! o! u# e8 j9 x" Z这也使得076更加独特:具有电弹和电拦,但没有斜甲板;能出动重型舰载机,包括预警机,但出动率和周转率不高。也就是说,076并不是按照打击航母定位的。076很有可能是历史上第一种ISR航母。, |0 y! q( U7 Q% o9 U: ~
4 O' {5 }5 s. c  Q
在一开始,航母就是以ISR任务为主的,尽管那时并没有ISR的说法。ISR意为情报、监视和侦察(Intelligence,Surveillance,Reconnaissance)。/ u* `! A: L& J: K  ?8 s5 e5 F

9 h- R% W# l0 n第一艘航母出现在一战后不久的1922年。这是大舰巨炮的年代,初生的飞机在速度、航程、载弹等方面都不够给力,航电则是不存在的。米歇尔在演示中用飞机炸沉了报废战舰,但海上飞机的主要作用还是为舰队提供空中侦察。舰载侦察机重量轻,起飞速度低,并不需要起飞甲板,可以直接在大型战舰上用液压弹射器弹射起飞,然后在水上着陆后,用起重机吊回母舰,准备再次使用。! u. g) X1 N, E
9 |) q5 h8 m+ D
在中途岛海战中,“利根”号巡洋舰上的侦察机掉了链子,没有及时发现逼近的美国舰队,导致日本舰队遭受惨重打击。
9 X" [$ F3 W+ K5 l5 {
' l* v* W# v5 O1 i  F4 ]但舰载飞机在迅速发展,二战是航母的春天,舰载机的速度、航程、载弹都“够用”了。不管是塔兰托、珍珠港还是中途岛、珊瑚海,航母都成为海上实力的中坚。莱特湾大海战里,航母更是一锤定音。从此,各国海军只要有可能,无不追求“航母海军”的光环,连中看不中用的“袖珍航母”也乐此不疲。
# k# R) x4 q1 }% s1 i. Z/ t! w, h# u* Q6 |1 u  H1 _9 J
但不管是二战航母还是战后航母,都是打击航母。在某种意义上,这是战列舰的延伸,只是舰炮改成飞机,炮弹改成炸弹。与舰炮和炮弹相比,飞机的投送距离极大增加,炸弹的威力极大增加,而且命中精度与距离无关,只与飞行员的投弹技能有关。+ E3 m" W5 b/ T5 B8 ~4 U4 d

( x3 A0 |5 i1 K) J$ i! i舰载机的首要任务是打击敌舰,舰队防空则是保存自己的必须。美国海军发明了舰载预警机,但打击航母的性质并没有改变。也就是说,舰载机的出动率和周转率是航母战斗力的核心,斜-直两段甲板是刚需。
5 a5 `" A: Y9 T1 I0 {9 N/ J- ~6 l4 [* f
打击航母也适合美国海军的运作理念。美国海军是海洋控制型的,围绕着全面的制海权和制空权而打造。但制海权、制空权的目的是打击敌舰和敌方陆地目标,而不只是不让敌人打击自己的舰队和陆地目标。由于缺乏有意义的对手,美国航母打击敌人的任务比重大大高于保存自己。
& S/ U; M3 J$ d) n! n! S
0 c9 S1 ^$ }; ^导弹出现了,威力大,射程远,精度高,但需要从情报到打击的整个打击链的支持。即使有卫星,大洋上的航母依然不容易发现和跟踪,尤其是实时精确定位信息。但苏联海军的海洋监视卫星-超音速轰炸机-重型反舰导弹的组合还是形成巨大压力,美国海军对舰队防空极大重视,“宙斯盾”系统和F-14战斗机应运而生。
% {- ]# C# c) q1 g- X9 K. b/ r+ T' ~3 O% c8 G) w
“宙斯盾”的垂发首先是用于舰载防空导弹的,但垂发的通用性使之很快用于巡航导弹、反潜导弹、反舰导弹的发射,弹仓容量也相比于倾斜导轨发射而大大增加了。
* v( i- g9 g( C0 V* H0 u9 b1 B9 }
对于美国海军来说,垂发的通用性主要体现在对陆攻击,反舰依然是舰载机的任务。舰载机发射反舰导弹不仅极大延长了反舰导弹的射程,还有机动发射的好处,增加打击的多变性和突发性。
4 [5 \8 ^7 _% {2 H4 q& t% L% Q0 b& I- k/ U, Q
但垂发也便于发射重型反舰导弹,中国海军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鹰击18”超音速反舰导弹(实际上是亚音速巡航、超音速冲刺)、“鹰击21”高超音速反舰导弹极大地改变了海战。; O9 X  i, M* t3 ]8 b2 x7 N4 B
+ n6 J. A! C! |  ]8 P8 T8 E7 ]
垂发还便于发射反潜导弹,远程反潜导弹是中国海军的首创。传统反潜导弹只有三十多公里的射程,由于舰上反潜搜索和跟踪距离的限制,更远的射程并无必要。更远距离上的反潜用直升机和自带的反潜鱼雷进行。: A3 L7 {0 Y% e9 u+ k/ x4 t

- P$ `% V3 m, u! K9 u' T  M但中国数量最大的直-9起飞重量有限,自带反潜鱼雷的时候只有有限的反潜搜索距离和留空时间,只有不带反潜鱼雷才能提供有用的反潜搜索距离和留空时间。这就是远程反潜导弹的机会:在直-9的引导下,打击敌人潜艇。直-20大大提高了起飞重量,但不带反潜鱼雷意味着更大的反潜搜索距离和留空时间。固定翼飞机的航程、速度和有效载荷能力更大。与更加远程的反潜导弹相配合,中国的舰艇反潜能力将有巨大的提高。
3 |  v. H9 y, @, D( l" _5 O: X/ H7 c# j
垂发当然适合发射巡航导弹和高超音速陆攻导弹,前者在“宙斯盾”时代就大显神威,后者则是中国海军的独门利器。
6 t6 j$ J) Q6 I- W2 _8 Q" c- s- X9 x
垂发、先进导弹和很大的弹仓容量使得055成为威力空前的海战平台,但手到首先需要眼到,055面临一战时代战列舰相同的难题:目标发现。6 w, D  L5 D: G. s' u% o
/ h4 ?7 q5 \+ s
卫星、海床水声探测网都有各自的作用,但舰队自身的远程探测能力同样必不可少。无人机在陆战中大显神威,但在海战中如何使用一直是个问题,无人机航母也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 L' ?3 q* u/ F
7 R' h1 u2 H- E7 ?+ y# x
传统思维把舰载无人机当作舰载有人机一样看待,只是没有飞行员而已。这样的话,无人机航母与传统航母没有本质差别,只是舰载机无人化了。
0 M% y, K  h% B# J- ^$ g& }. U5 z) I
& P$ n4 _% l0 N, `' I8 z6 K然而,除了运载工具可重复使用外,无人机用于打击任务并不比导弹更加优越。海战的特点是目标数量少、价值高,无人机反舰相对于导弹反舰的优点更不突出。用于对地打击还有点优越性,毕竟弹药投送吨位要求高的多。* K+ d8 D4 B8 q8 J
; `5 L; W! T" W7 `
两攻自带对地打击的无人机很有诱惑力,这基本上把两栖战斗的要素补齐了。076将能运作攻击-11,甚至更大、性能更加强大的无人战斗机,在使用中与F-35B的作用类似,可以用于轰炸滩头和浅近纵深的敌人阵地,还有一定的空战能力,用于空战自卫,或者保护两栖舰队。6 n; |7 a! d# K7 f

' C1 p% [. j! G" C5 j但两栖战斗空前激烈,空中作战不是“有比没强”,要有就要管用。全直甲板的出动率和周转率不足以支持持续的高强度空中作战,076这样使用实际上有点鸡肋。; n+ w1 o; i+ Q0 z7 k9 Z) j: a8 m+ T
3 V- i# a1 X4 B$ e& I$ ~8 ~3 h7 G
但是参照近年的陆地战争实践,无人机体现出与有人机完全不同的特质,作用大大超过无人化的有人机。长航时无人机的ISR作用尤其引人注意。/ e5 Y/ l: X* s% o  Y! C; v
& n( P( N4 [/ w' \5 D
传统高空和中空长航时无人机特别适合ISR任务,低速、大翼展的飞行特别省油。但一来大翼展不适合上舰,二来低速、低机动飞机的战场生存力不足,有点意思的敌人舰队一般都有强大的防空能力,甚至拥有舰载战斗机。/ u, H5 Z* B! j7 R  `4 [6 W$ x7 [
  h7 z( `, T! p+ |% N2 H/ O
海上的ISR飞机需要更加接近高性能战术飞机,速度高、机动性好,但这也意味着油耗更大,需要较大的起飞重量。9 r& J& i, ~* o. ]! S
- g1 [  A+ M, ]* d& L
一般认为076的电弹来自“福建”号,但加长了。“福建”号的电弹是用于弹射重型舰载机的,076电弹滑轨加长未必是为了弹射更重的舰载机,很可能是076动力不足而必须延长滑轨所致。
$ J3 _( |5 }3 J' d. j4 ^; k( |5 t7 d" I0 L/ v4 n) ]+ r  P, U2 }* R5 R6 ]
076毕竟是两攻,短肥的舰型决定了阻力较大、航速较低,主机功率太大没有意义,但这也限制了能提供电弹的功率。“福建”号的电弹长度受到前甲板设计的限制,076在理论上可以使用舰全长,加长滑轨就容易多了。
. w5 A& K$ N2 M, ]+ T: W
1 J! a: N# Z8 U8 z% J3 ~+ o7 K076也可以走“出云”级的路线,采用瘦削舰体、高航速,但那样就回到“小航母”思路了,成本迅速上升,但在达到“大航母”的门槛之前,作战效能并不同步上升。中国海军不需要重新发明轮子。中国已经有“福建”号了,需要更多航母就认认真真造大航母,小航母不能按照缩小的大航母思路,远程ISR就是新思路。
" ]% X5 z/ n  @" y$ \! g" F' o0 {1 f" g0 g0 A5 z. w+ ?
有报道指出,网上流传的076招标书里,有起飞重量30吨的要求,这就远远超过已知舰载无人机的起飞重量,美国X-47B也只有20吨的起飞重量。( Z' D7 ^; t6 G* |% r3 c6 y
" J1 D! H3 ]8 Q, E) o
诺斯罗普X-47B曾经要作为美国海军舰载无人战斗机的基础,翼展19米,速度M0.9,航程3900公里。波音MQ-25“黄貂鱼”最后成为首款上舰的无人机,翼展22.8米,速度M0.7,航程超过4000公里,起飞重量超过20吨。
$ A. }8 E# X- u5 ~) D
1 }! [8 q6 g. V7 m. n6 y8 aX-47B是无尾飞翼,隐身更好,这样的气动构型适合用于突防侦察轰炸,这相当于海上的察打一体,在穿透性侦察和监视中,引导视距外打击;MQ-25采用先进常规布局,这样的气动构型长航时巡航性能更好,适合用于ISR、加油、反潜等。这两种都是需要中国重点研发的。把起飞重量增加到30吨后,航程和有效载荷有望极大增加,有用性进一步增加。
; {  J; z% F4 r0 D
6 C/ f- b2 C4 i) J7 W0 Z4 ^' J当然,这样的重型无人机用作战术飞机也具有很强大的打击力,但又回到出动率和周转率不足的问题。零星出动三架两架飞机对高烈度海战的作用不大,低烈度海战又小题大做,076作为打击航母使用比较鸡肋。5 P- B/ w7 N& v8 I3 x- p) T: Z; s6 s
! l! K+ B, z8 @! M5 d; L) u
当然,076的电弹不止用于重型无人机,电弹就是电弹,有人机和无人机一样弹射。30吨弹射能力意味着歼-15或者歼-35也能使用,但和重型无人机一样的问题,出动率和周转率不足,难堪大用。空警-600就是另外的问题了。这有大用,问题在于无护航。
! ]& i1 l9 D, W+ {  A' y4 {' d
最后还是要回到重型ISR无人机。ISR需要重型舰载机,但不需要多高的出动率和周转率。重型舰载ISR无人机撒出去,掌握远方的空情海情,引导重型舰载武器予以打击。机上自带自卫空战能力,远程舰空导弹也提供防空保障,使得缺乏战斗机护航的重型ISR无人机依然具有有用生存力。在某种意义上,这是中国式远程反潜思路的扩充,是对055和076组合威力的很好发挥。+ V. L" a7 y/ O* I. L
! f5 U" o0 b! i1 X% x: M
“福建”号代表中国海军追赶世界领先水平的努力的话,076或许就代表中国海军创新思维。$ ?) |; c# u% a4 M- a( U; e

* n8 A: I& D$ t" p5 d! W9 C076还说明两个问题:
: O  N+ }# A. q' j. j( G% s! X- m" e( b' a
1、        中国对电弹有高度信心,而且成本高度可控。美国是电弹的先驱,但研发本身和成长困难使得成本高企,而可靠性低落。中国正好相反。早就传说中国电弹可靠性高,但在“福建”号尚未在海上实测电弹时就开建076,充分表明中国对电弹的信心。由于076相对低成本的定位,装用电弹也证明了中国电弹对成本控制很有效。在美国还在抛光明珠电弹的时候,中国已经白菜电弹大批下锅,这很说明中美先进军工科技发展的异同。% [8 B) n( r" e+ X! ?2 R. e5 b
2、        076的建造非常迅速。建造076的干船坞在2023年9月刚完工,10月076就开始建造,不到一年时间,已经很有样子了。2021年以来,中国海军已经有3艘075下水,还有一艘在建。这在欧美是不可思议的速度,中国造船能力200倍于美国所言非虚。中国造船(尤其是军船)不仅速度快,而且质量好,技术先进,还成本低廉,这使得美国海军想海军竞赛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不只是造船厂的问题,需要整个供应链都跟上。在中国“穷得只有产能”的时候,美国“穷得只有钱”。钱只是钱,只有产能才能砸出更多更好的新舰。
0 q- I; R6 [0 {% P0 A" z' g! Y. S0 k" X% V# g3 N# B* D) T
055诞生的时候,笔者就指出这不但是“航母的带刀护卫”,更是独立作战的先进水面战斗群的中坚。航母战斗群和先进水面战斗群相结合,这将是中国海军的新路子。076使得以055为中坚的水面战斗群如虎添翼,中国海军渐入佳境了。
1 f& }, u  C- Z3 i+ ~* z

评分

参与人数 2爱元 +10 收起 理由
pcb + 4
住在乡下 + 6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7-27 13:49 , Processed in 0.035692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