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衰 2019-4-22 06:37 |
---|
签到天数: 488 天 [LV.9]渡劫
|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8-4-16 09:47:06
|
只看该作者
' i* o& N# U6 p+ h4 {, m
先天不足
^- b9 R+ D5 s- S; k
$ C; b* X; ~! { s6 t( y$ d
! D5 }+ X, `2 C6 h" Q8 ~) l
RT-23弹道导弹列车外观上与普通货车有明显区别
& F/ |, }" Z, \. g4 k" M! V, z' N. Y# u$ d, {% ^7 a1 p
媒体炒作能忽悠外行,但却骗不了内行。一个最简单的逻辑是:如果导弹列车真如媒体炒作的那么强大、隐蔽性那么好,为什么率先开展该项目研究的美国却早早地放弃了呢?为什么苏联只装备了12列导弹列车,列编的RT-23铁路机动型洲际弹道导弹仅有区区36枚,在苏联高达1400余枚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中,仅占2.6%左右呢?同样是80年代中期服役的公路机动型RS-12洲际弹道导弹(北约代号SS-25,绰号“白杨”),共生产了300多枚,并衍生出了SS-27。5 I& Z8 R: u9 g
9 X* n* y* q- R9 _
- `7 M% b4 }7 }3 {% w! \RT-23弹道导弹列车起竖导弹
7 X5 Z+ \2 _! T- K+ e2 a' [4 ~2 H; g2 k, H. k% G) |
在媒体宣传中,典型的表述如下:“导弹列车装备军队后,这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武器系统让整个西方世界都感到了震惊,尤其美国更是谈之色变。在美国人看来,这些神秘的导弹列车有着不亚于弹道导弹的强大威慑力。由于外形上与普通货运列车十分相似,导弹列车在经过严密的伪装后与民用列车几乎没有什么两样。对于美国情报机构来说,一旦出现核危机,要想在对方境内每天数千辆普通货运列车中判断哪些列车上装载有随时可以进行致命打击的洲际弹道导弹发射系统,根本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更让美国头疼的是,对方境内四通八达的铁路网为导弹列车提供了广阔的机动空间。通常情况下,一列导弹列车一昼夜的机动距离可达1000公里,要想始终保持对这列火车的跟踪监视,就必须同时动用300颗左右的侦察卫星,而这显然是完全不可能的。在苏联时期,美国最多也只能同时动用18颗军用侦察卫星,保持对几个重要导弹列车基地的全天候监视。而一旦列车离开基地进入铁路网,几分钟后就会驶出美国卫星的监视范围,消失得无影无踪。因此,每当导弹列车驶出基地的时候,位于美国本土北达科他州波托马克和大福克斯的美国战略核力量中央指挥部里就会很惊慌,每个人都在问同样的问题——它往哪里去?干什么去?现在在哪里?”8 [- @2 S; W% P& Z3 p" z6 ^2 H
/ t+ w( ]& E% S; w; Z' x6 w0 B
/ v, l4 w' G0 I" M" |8 H/ g+ z" b6 R
RT-23弹道导弹列车采用3台机车牵引,与普通货车区别明显" ^# m) g+ e( A h
1 [, O$ a9 z( l- ?, I
实际上,这些表述违反了基本常识,而且根本经不起推敲。况且世易时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情况,也与当下有了天壤之别。& p) \; P' M; g. ~ O4 r, J
9 u- ]( ~/ g7 B: G3 f+ Y& I
7 `: j+ d: |; ?9 |+ d( p: GRT-23弹道导弹列车上有推开,剪断接触网的专用装置,用以在电气化铁路上发射' ~* f* ]8 y R) X
* S$ j+ ~' X$ {+ a$ q导弹列车无论是编组长度、编组方式、车辆外型,都与普通货车有明显区别。不要说是专业情报分析人员和铁路员工,就是普通民众,只要稍加留意,都能非常容易地发现这些列车的“不同寻常”之处。6 w. v& F5 d% A' Z$ p
6 k2 H4 f% F# O
; T& P2 c) a. T1 X+ s
RT-23弹道导弹列车进行导弹起竖作业8 j) {6 E Y* j0 [
3 N9 n2 ~/ b' T; P- X( W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苏联对入境的外国人是有严格限制和监控的,当时互联网技术还尚未兴起,数码产品更是普通苏联百姓闻所未闻的,因此在对付人力侦察方面,当时的苏联有着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对付空基侦察,就没这么容易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美国“锁眼”系列侦察卫星的分辨率已达亚米级,RT-23弹道导弹列车在“锁眼”看来,可谓纤毫毕现,无从遁形。如今的天基侦察技术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相比,手段更加丰富完善,识别伪装的能力更强。导弹列车利用卫星临空间隙,短时间内逃脱对方视野是可能的,但长期“隐形”却是万万做不到的。% B5 {/ K1 J+ I1 f
& }! v/ Q5 k- y$ E1 E6 [
' ~) g) P" f7 w" [3 V- J: W( u
RT-23弹道导弹异常粗壮笨重) t, Z1 o; e3 `/ D+ T! R
* y8 h* Y% Q8 ^- @/ ?
所谓导弹列车可混迹在成千列普通列车中,让对方无从侦察,更是外行讲出的笑话。俄罗斯总爱宣称自家铁路总长达12.8万公里。但实际上,这是包括了复线和联络线在内。简单地说,就是“每根钢轨都算”。实际上,俄罗斯铁路的总运营里程只有8.6万公里,目前居世界第三位。和1700余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相比,这8.6万公里铁路不仅数量稀小,而且分布极为不均。在乌拉尔山脉以东的广袤地区,主要是西伯利亚铁路和贝阿铁路,总运营里程只有一万多,不到两万公里。处于高寒冻土地带的这些铁路因为修筑困难,因此直至今日,仍有不少路段是单线,而且货车时速仅为50余公里,各会让站间距也颇大,所以行车密度很低,对导弹列车的隐蔽不利。俄罗斯铁路网算得上“密集”的,是欧洲部分。而莫斯科就处在这张“铁路蜘蛛网”的中心位置。不过,在互联网和数码技术普及的今天,导弹列车如果行驶在这样的路网上,在反人力侦察、泄密方面就“压力山大”了。而且由于俄罗斯地广人稀,因此该国修铁路宁可绕远路,也不愿“遇水搭桥”,就更别谈“逢山凿洞”了。在缺乏隧道的铁路网上行驶,对导弹列车规避侦察是极为不利的。
" |( k" H/ b0 }: ]1 m& G) ?1 l7 F8 W6 U$ b0 l
% ?0 z# c% h& h4 ~( F7 N/ L" eRT-23弹道导弹列车进入发射状态
! x* \' f. E S7 }4 {" W) {& H. C& k, y- |; O) h
在效费比方面,RT-23铁路机动型洲际弹道导弹的设计寿命只有10年,这与苏联同期发展的其他洲际弹道导弹20至30年的使用寿命相比,明显偏短。这是因为这种导弹出厂时就装在密封的储运发射容器内,担负战备值班任务时,几乎始终处于使用状态。不断的进行通电测试,必然让导弹加速老化。事实上,因为RT-23寿命短,所以虽然定编只有36枚,但苏联和俄罗斯却前后生产了89枚,就是为了一对一替换寿命到限的导弹。; {7 Z O! w/ Z; P5 c
/ m: M c% k( }& S+ K# z9 [
此外,铁路机动型洲际弹道导弹担负战备值班时,就必须“两弹结合”,否则临战反应速度就无从谈起。可在这种状态下,导弹列车成天在铁路网上机动,本身就是个巨大的隐患。一旦发生脱轨或撞车事故,很可能会酿成灾难性后果。
3 A" g& s8 S* ], E$ V8 O/ T1 E( ? p/ Z: u m- l' ^+ j* E8 }
终上所述,导弹列车的这些先天不足,是技术领先,路网更密集,更有条件发展此类武器的美国最终放弃这方面努力的根本原因。而苏联之所以“一条道走到黑”,是因为它与美国展开军备竞赛时,基本是“紧盯式发展”。你有的,我也得有。你没有的,我也要有。这样更能对外显示苏联的“强大”和“体制优越”。RT-23弹道导弹列车的服役,确实赚足了眼球,让苏联很是“风光”了一把。但宣传归宣传,导弹列车的实际效果如何,苏联军方冷暖自知。只列编区区12列列车,36枚铁路机动型洲际弹道导弹,充分说明了一切。
4 |# K+ N5 Z* }; u! g3 Z
5 a9 I2 ?4 T/ H, n$ V' v# l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俄罗斯前些年明知这是个“坑”,却还要往里跳,高调宣布启动“巴尔古津”导弹列车项目呢?
J+ M" q# n9 E& h8 u/ y4 Y, U* z. _4 |, [3 Q
笔者以为,其实这正是俄罗斯国力日衰的体现。苏联解体后,曾经强大的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协作体制土盟瓦解,经济崩溃,人才流失,技术断档,让俄罗斯想重振昔日“雄风”时却苦于“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便走了条“多快好省”的“捷径”,吃起了苏联时代技术遗产的老本。纵观新世纪俄罗斯重大装备项目,从“亚森”、“北风之神”、“亚尔斯”、“布拉瓦”,到T-90、图-160M2、S-400、苏-35、乃至苏-57,不是苏联时代烂尾工程的续建,就是在苏联产品基础上的“缝缝补补”,真正意义上的全新研制项目凤毛麟角。“巴尔古津”导弹列车项目亦是如此。反正系统框架是现成的,只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一点小修小改,项目本身并不存在失败的危险。反正这东西只是“备而不用”,不真到世界末日那天,外人也搞不清楚它的真正实力。因此在“老黄瓜”上多刷两道“绿漆”,又可大吹大擂一翻,对内可提升民心士气,对外则又多了一个讨价还价的“筹码”,何乐而不为呢?只不过,要把井基和公路机动型导弹集成到列车上,还是得作出一些适应性改进。而所有的改进和试验,都是要花钱的。有钱的时候“阔绰”一把还是能办到的。当下囊中羞涩,这种华而不实,宣传效应远超实际能力,性价比又不高的项目,被砍掉是必然的。
+ m$ |& n8 L2 E l# i2 v* w
) \. |: x* x/ A# U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