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行近来动作很大,四出注资,但《经济学人》指出,中国实际上正在进入量化紧缩(简称QT)阶段,而不是有人认为的中国版的量化宽松(简称QE)。QE刺激流动性,刺激经济增长,但可能从流动性紧缩而摆动到流动性泛滥,但对于现在的中国情况,这是假象。很多年来,中国由于资本流动管制,外汇不能随意进出,央行必须发行与新增外汇储备等价的人民币,造成输入性通胀。这种被动的输入性通胀在某种程度上迫使央行放弃独立的货币政策,但在客观上满足了中国经济对新增货币的需求。现在经济放慢,而且中国在有意削减过度外汇储备,人民币贬值也需要抛出美元来稳定币值,这样,传统的输入性通胀消失了,但央行通过注资所带来的新增货币实际上落后于GDP增长,这些年来央行资产与GDP之比是稳步下降的,与美国、欧洲中央银行和日本中央银行在QE之后资产占GDP比例稳步增高截然相反,所以中国不存在流动性泛滥的问题,至少现在没有。
3 T: y5 A. j$ L- a, ^4 [+ z+ l
* A k5 D; Y; x& m* A9 S1 V- `5 Y
8 F A5 f5 S, _& }3 Z1 W3 @( o$ {: i
比较各国央行的情况,ECB(欧洲中央银行)在12年有一个高峰,这是上一次希腊危机的时候,此后逐渐下降,但这一次希腊危机后再次上升。美联储在2008-09年有一个跃升,这是QE1;2010-11年是QE2;2012年底到2014年底为QE3。由于GDP增长有所恢复,美联储资产占GDP比重在2009年后增长不算款,但一直在稳步增长。但日本情况就不一样了,BOJ在2012年开始安倍经济学的举债刺激,此后迅速飙升,BOJ资产和占GDP比重同比飙升,因为日本经济GDP增长依然接近于零,借债刺激无果。安倍似乎决定一条道走到黑,BOJ的上升曲线还没有改平的趋向。另一方面,BOJ资产增幅还是低于美联储,或许这是安倍的底气所在。
6 [) @# t" |0 M# B( J, X) u2 H( }3 {5 l" t3 z8 Y6 B* z" I, }2 A
相比之下,PBOC(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增幅并不小,接近ECB的高峰和现状,实际上和BOJ差不多,但中国的GDP增长抵消了PBOC资产增长的负面影响,从2009-10年后一直在稳步下降。但是,PBOC资产占GDP的比例很高,至少两倍于美联储和ECB,仅次于BOJ。4万亿确实推高了这个比例,但推高的比例还是低于美国的QE1和ECB的希腊救援,现在的下降则在逐步消化。换句话说,如果北京决心重蹈4万亿旧辙的话,PBOC其实还是有QE空间的,但动用这个大杀器要非常谨慎,就现在的样子看,可能还是不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