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254|回复: 5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评论] 周邦彦的品行,以及施政思想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昨天 00:02
  • 签到天数: 2534 天

    [LV.Master]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4 00:49: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龙血树 于 2014-11-14 01:29 编辑

    (一)谁识京华倦客?

    周邦彦在后世词名大盛,往往令人误以为其生前名气也必然可观。其实并非全然如此,终其一生,他的作品,无一刊印,无一集评。单就文人集团来看,他的作品被漠视了。他的诗作也得到后人高度评价,但竟然少有留存,是被冷落的另一个表现了。

    后人看前人,往往直接看千百年的整体评价,通常不会按照编年,一一查看,何人何时做何评语。如果有文学家,如周邦彦作品,其价值在身后方得到足够重视,往往容易被现代人误会为其生前也被重视。

    今人又有大部头著书,力证周邦彦的人品不堪。我看着那些例证总觉得牵强,作者用了丰富的想象力来抨击周邦彦人品,但是逻辑有漏洞,不能自圆其说。哪怕是真的,热议名人的缺失有用吗?我一般无视对于名人揭短的行为。但是这次发现不仅罗织太牵强,而且被中华书局出版,影响了一代周邦彦新读者,就忍不住论一论了。

    回到开头。令人好奇的是,为什么周邦彦生前不被重视呢?其中有文学格式本身的原因,也有群党的原因。 参考北宋末期惨烈的新旧党争,伟大如王安石、欧阳修、苏东坡等,也都各自有其党派归属。在文学领域,也似乎有结党习气。周邦彦似乎独树一帜,他虽然早期打上了新党标签,然而后来一直不群不党,不论是政治,还是文学。

    那么,不介入党争、也不肯加入一代文人领袖的苏轼集团的周邦彦,被整个文人群体无视,也不是奇怪的事情了。我独遗憾他散失太多作品,名气,自有其作用。

    所以,第一点,一个不群不党的人,如何被有些人士评为攀附呢?莫非不是不群不党、还是被泼了污水?京华倦客有谁识?

    兰陵王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侧,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评分

    参与人数 5爱元 +32 收起 理由
    Highway + 8 谢谢分享
    蓦然回首 + 4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山菊 + 10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楚天 + 4 油菜
    煮酒正熟 + 6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昨天 00:02
  • 签到天数: 2534 天

    [LV.Master]无

    48#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9 00:32: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龙血树 于 2014-11-19 00:34 编辑
    月下 发表于 2014-11-18 12:00
    休王师是不可能省略成休王的,意思完全拧了。我怀疑休王是个人,封号,或者干脆就是讹误。 ...


    找到繁体版, 休王是对的,后面是良有由。苏轼等人用过休王,但是我读不懂。应该是五行学说的内容,还要再找一下资料。

    该用户从未签到

    47#
    发表于 2014-11-18 12:00:03 | 只看该作者
    龙血树 发表于 2014-11-18 04:12
    去找了很久“休王”的出处,终于发现杜甫有用到“休王师”,问疑主将,要那么多荒地干什么?猜测可能周邦 ...

    休王师是不可能省略成休王的,意思完全拧了。我怀疑休王是个人,封号,或者干脆就是讹误。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昨天 00:02
  • 签到天数: 2534 天

    [LV.Master]无

    46#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8 04:12:53 | 只看该作者
    月下 发表于 2014-11-17 03:55
    ,休王良有田难偕集雍鹭
    这两句怎么解释的

    去找了很久“休王”的出处,终于发现杜甫有用到“休王师”,问疑主将,要那么多荒地干什么?猜测可能周邦彦化用前四句,意思比较吻合。

    【送高三十五书记】杜甫

    崆峒小麦熟,且愿休王师。请公问主将,焉用穷荒为。
    饥鹰未饱肉,侧翅随人飞。高生跨鞍马,有似幽并儿。
    脱身簿尉中,始与捶楚辞。借问今何官,触热向武威。
    答云一书记,所愧国士知。人实不易知,更须慎其仪。
    十年出幕府,自可持旌麾。此行既特达,足以慰所思。
    男儿功名遂,亦在老大时。常恨结欢浅,各在天一涯。
    又如参与商,惨惨中肠悲。惊风吹鸿鹄,不得相追随。
    黄尘翳沙漠,念子何当归。边城有馀力,早寄从军诗。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昨天 00:02
  • 签到天数: 2534 天

    [LV.Master]无

    45#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7 22:44:55 | 只看该作者
    月下 发表于 2014-11-17 22:42
    记得读过一篇文章讨论“存储介质”这个问题。记得硬盘这个东西也就能保存三五年??内容记不清了,只记得 ...

    我们会留下垃圾遍布的地球

    该用户从未签到

    44#
    发表于 2014-11-17 22:42:47 | 只看该作者
    龙血树 发表于 2014-11-17 22:19
    都给冤死了,还不许他欺负乐盲吗?

    现在用手机拍录就好

    记得读过一篇文章讨论“存储介质”这个问题。记得硬盘这个东西也就能保存三五年??内容记不清了,只记得最后的感叹,以宇宙为尺度,人类什么也留不下。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昨天 00:02
  • 签到天数: 2534 天

    [LV.Master]无

    43#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7 22:19:37 | 只看该作者
    水风 发表于 2014-11-17 22:05
    或者说,因为使用文字的人最多。用的多了,自然就有可能留存下来。

    嵇康临刑奏《广陵散》,却叹息从此绝 ...

    都给冤死了,还不许他欺负乐盲吗?

    现在用手机拍录就好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昨天 00:02
  • 签到天数: 2534 天

    [LV.Master]无

    42#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7 22:17:15 | 只看该作者
    月下 发表于 2014-11-17 13:21
    客观上还是因为文字最易保存。山海经在,山海图没了,也是一例。

    周邦彦的文章也大都散落了。前人重视不够,后人干瞪眼。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昨天 00:02
  • 签到天数: 2534 天

    [LV.Master]无

    41#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7 22:15:26 | 只看该作者
    水风 发表于 2014-11-17 10:48
    文人习气阿。还是下意识的认为世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以文美在音乐界的地位,比之至圣先师有点过, ...

    虽说文人有所遗憾,但文人主流的文明,究竟比蛮族的杀戮文明更值得赞赏。可惜科技没有发展起来,世界上文化温和的古文明大都被野蛮种族灭了,中国是仅存的一个,灭而复生的。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4-16 03:01
  • 签到天数: 192 天

    [LV.7]分神

    40#
    发表于 2014-11-17 22:05:41 | 只看该作者
    月下 发表于 2014-11-17 13:21
    客观上还是因为文字最易保存。山海经在,山海图没了,也是一例。

    或者说,因为使用文字的人最多。用的多了,自然就有可能留存下来。

    嵇康临刑奏《广陵散》,却叹息从此绝矣。不就是欺负周围没有一个人能记下来么?你要是来个临终绝句,说不定就被人背诵下来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4-16 03:01
  • 签到天数: 192 天

    [LV.7]分神

    39#
    发表于 2014-11-17 22:02:18 | 只看该作者
    龙血树 发表于 2014-11-17 11:30
    有辛弃疾的气势的词作者,很难找另一位了。可惜他只是军事家,兼性情中人,不是政治家和哲学家,否则又是 ...

    所以才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阿

    辛弃疾十几岁就从军了,然后从北边杀回南宋,原想劝说朝廷北伐来着。结果一帮子软骨头死活不肯,辛弃疾也就逐步闲置了。又没有太祖志同道合的同志们做帮衬,也没有马列主义作为指导,所以只能当个词人,发发悲愤牢骚而已。辛弃疾用典是出名的又多又偏僻,这个与他在文人的心目中,属于杂牌军大概有一定的关系。你越是没有的,越要去遮掩。

    但辛弃疾的层次决定了他跟太祖的词的区别。太祖是真正的高瞻远瞩,因为他站的实在是太高了。而辛只是一元猛将而已。

    点评

    油菜: 5.0 给力: 5.0
    涨姿势: 5.0
    油菜: 5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4-11-17 22:20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8 收起 理由
    山菊 + 8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38#
    发表于 2014-11-17 13:21:16 | 只看该作者
    水风 发表于 2014-11-17 10:48
    文人习气阿。还是下意识的认为世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以文美在音乐界的地位,比之至圣先师有点过, ...

    客观上还是因为文字最易保存。山海经在,山海图没了,也是一例。

    点评

    油菜: 5.0 涨姿势: 5.0
    油菜: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4-11-17 22:20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昨天 00:02
  • 签到天数: 2534 天

    [LV.Master]无

    37#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7 11:30:02 | 只看该作者
    水风 发表于 2014-11-17 10:54
    辛弃疾是从战场上杀出来的,自然不是耍嘴皮子的文人可以比拟的。只可惜朝廷积弱,否则我们知道的,就是名 ...

    有辛弃疾的气势的词作者,很难找另一位了。可惜他只是军事家,兼性情中人,不是政治家和哲学家,否则又是一位当朝太祖式的人物。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4-16 03:01
  • 签到天数: 192 天

    [LV.7]分神

    36#
    发表于 2014-11-17 10:54:06 | 只看该作者
    龙血树 发表于 2014-11-15 13:04
    辛稼轩是俺家乡人,从小常常去逛稼轩祠,无比敬仰骄傲。辛稼轩是千里取人首级的,不单才情,那 ...

    辛弃疾是从战场上杀出来的,自然不是耍嘴皮子的文人可以比拟的。只可惜朝廷积弱,否则我们知道的,就是名将而非词人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4-16 03:01
  • 签到天数: 192 天

    [LV.7]分神

    35#
    发表于 2014-11-17 10:48:04 | 只看该作者
    月下 发表于 2014-11-14 05:36
    多半还是因为词谱失传的缘故。词谱已无,周等一堆执着于合乐的词人,他们的努力就无法让后人看到了。既然 ...

    文人习气阿。还是下意识的认为世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以文美在音乐界的地位,比之至圣先师有点过,但比颜子,孟子,也相差不多。试问儒家会如何保护颜孟的作品。

    只看词谱散逸,就可以推知后世文人的态度,不过玩物而已。

    点评

    油菜: 5.0 给力: 5.0
    涨姿势: 5.0
    油菜: 5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4-11-17 11:20

    该用户从未签到

    34#
    发表于 2014-11-17 05:55: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月下 于 2014-11-17 06:18 编辑
    龙血树 发表于 2014-11-17 05:34
    雍鹭这个典故,是周邦彦在赞颂一位隐士的诗中引用的。全篇是赞美这位隐士的美德:在不能或不愿当官的情况 ...

    我觉得没这么高大上。案牍劳神心生懈怠了。那个隐士应是个考不上进士的大地主。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昨天 00:02
  • 签到天数: 2534 天

    [LV.Master]无

    33#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7 05:34:19 | 只看该作者
    月下 发表于 2014-11-17 05:03
    雍鹭这个典故应该是对的。果然还是基础知识不过关。实际从下句,宁作曳尾鱼,这句话的意思大概也能猜出来。 ...

    雍鹭这个典故,是周邦彦在赞颂一位隐士的诗中引用的。全篇是赞美这位隐士的美德:在不能或不愿当官的情况下,力所能及行善事。

    下帷斋,我的读后感是,全篇主旨在阐述道家的和平无为治世思想,是讨论哲学范畴的抽象内容,不是具体抨击武夫。比如,爱好和平,和抨击解放军,不是一回事。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昨天 00:02
  • 签到天数: 2534 天

    [LV.Master]无

    32#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7 05:06:26 | 只看该作者
    (六)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

    词作在早期都是配曲在酒席歌宴演唱,也就是流行歌曲的歌词。到了苏东坡才开始开拓内容,加入传统在“言志”的诗作里面的内容。在苏东坡引领文学时代潮流的同时,北宋词作也演变向以苏轼豪放风格为主。但是,周邦彦却不肯追随,而坚持把词局限在适合演唱的内容。读周邦彦的诗作,可以看出,他的诗的内容与词截然不同,有气势雄浑的咏史诗军事诗,有神奇瑰丽的游仙诗,也有哲理思考的诗篇。少有写男女欢恋,离愁别绪。当然也可能散佚太多,不好断言。

    考虑到他擅长音乐,也可以理解,他为什么不认同音律不太讲究,以至于不再适合歌唱的苏轼词风。(其实到了现代,文化失传,歌词连通顺都不必讲究,音律也可以狂魔乱舞。)周邦彦当时的坚持可以看出对语言和音律的执着了。他对此也自傲,自认为能“顾曲”,自比于三国“曲有误周郎顾”的周瑜。

    关于周邦彦与苏轼,还有有趣的观察。苏轼和周邦彦的叔父关系很好,同为旧党。而周邦彦虽然和叔父关系很亲近,却从来没有依附苏轼,不管是政治观念,还是文学思想。苏轼虽然伟大,也不免党争。除了政治方面,在文学方面,他也是不欣赏婉约风格的,比如曾批评秦少游学习柳永风格。难怪以苏轼为首的文学集团,虽然同处一个时代,不曾对周邦彦的词作做出评价。当然也没有批评,或许还是有故旧情分在。做为苏轼,明明是名满天下的故旧长辈,周邦彦却不肯去拜会请教,也可能是他不愿意提及周邦彦的另一个因素了。

    这也再次可以看出,周邦彦于两党都有机会去依附,但是选择了不去依附任何一方。当时新旧党争激烈,已经无关国事,游离党争之外是值得称颂的。但是,在人人结党的时候不结党,那么就只有忍受孤独,知音唯有歌姬中寻了。

    新旧党争,北宋后期愈演惨烈。因为超级文豪苏轼属于旧党,而新党蔡京被宋史列为奸臣,后人容易先入为主认为旧党被新党迫害。但是最惨烈迫害行为实际由旧党首开。新党领袖蔡确失势被贬,旧党炮制《游车盖亭》文字冤案 (车盖亭诗案),把蔡确发配瘴疠之地,其古稀老母出面恳请也无用,使之死于贬所。当时发配瘴疠之地被认为是必死无疑,可见就是想要蔡确的命。车盖亭诗案虽然晚于苏轼遭遇的乌台诗案,但是却是北宋最惨烈、打击面最广的文字狱。而且不同于王安石等新党元老与领袖纷纷出面维护旧党的苏东坡,车盖亭诗案里面得势的旧党人士维护蔡确的声音不多,以至于旧党中的少数维护者之一的范纯仁感叹:日后我们难免有此下场。果然不幸言中。此后蔡京(与蔡确同宗)得势报复,开始发配旧党人士去岭南。苏东坡等人都曾受此害。蔡确文名不够显达,后人知他冤死的不多。而苏轼因脍炙人口的词篇,后人都知他被贬岭南,也知他更早经历的乌台诗案。参考蔡确的冤死,蔡京后来的行为,不能排除有为堂兄蔡确报复的因素。

    内耗令人遗憾,宋朝曾如此繁荣,究竟走向覆灭。做为不想卷入党争的周邦彦,在近乎人人结党的时代,也不可能完全不受影响,也因此一生仕途迁转漂泊甚多。倘若周邦彦风格的大臣是主流,朝廷少有党争倾轧,或许宋朝能更加昌盛,能最终挺过蒙古人的侵略,也未可知。但这究竟是梦幻泡影之思了。美成词中也曾提及梦想,虽然明面是梦想梅花,但是意境却不必局限于此了。


    花犯

    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露痕轻缀,疑净洗铅华,无限佳丽。去年胜赏曾孤倚,冰盘同宴喜。更可惜、雪中高树,香篝熏素被。

    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相将见、翠丸荐酒,人正在、空江烟浪里。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


    评分

    参与人数 2爱元 +14 收起 理由
    山菊 + 10 精彩
    蓦然回首 + 4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31#
    发表于 2014-11-17 05:03:07 | 只看该作者
    雍鹭这个典故应该是对的。果然还是基础知识不过关。实际从下句,宁作曳尾鱼,这句话的意思大概也能猜出来。意思就是不能当官就隐居。还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那套。

    下帷斋一首,主旨就是说,官事太多,我要立志向学,还用一半的篇幅抨击了一下武夫,学文好,学武卑贱。从上下文来推,弦歌废决拾,习文不习武,休王良有田,休王不解,良有田,我猜就是书中自有千钟粟黄金屋之意。

    别叫老师,当不起。

    点评

    别那么认真么,俺当初也是~~~吐啊吐啊吐的就习惯了:)  发表于 2014-11-18 09:20
    不好意思冒昧了,不过我到小轩学习,轩里都是师了。  发表于 2014-11-17 05:48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昨天 00:02
  • 签到天数: 2534 天

    [LV.Master]无

    30#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7 04:25:31 | 只看该作者
    月下 发表于 2014-11-17 03:55
    ,休王良有田难偕集雍鹭
    这两句怎么解释的

    谢谢月老师督促,不能偷偷马虎了事了。 找出以下典故:

    《周颂·振鹭》一章:“振鹭于飞,于彼西雍。”《韩诗》说:“鹭,洁白之鸟。西雍,文王之雍也。言文王之时,辟雍学士皆洁白之人也。”毛《传》:“振振,群飞貌。鹭,白鸟也。雍,泽也。”郑《笺》:“白鸟集于西雍之泽,言所集得其处。”

    我是这样理解,请月老师点评: 难偕集雍鹭,指不能如同周文王时代,众多品行良好的人,能够聚在一起,发挥才干做实事。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24 01:55 , Processed in 0.055570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