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1
有网友说我常在微博混后就没谈过投资。的确,微博这种碎片式有严重威胁我们老人家提前进入老年痴呆的危险。陆续听到各种神出鬼没的神仙、大师清仓A股或重出A股江湖的消息,不禁感从心来,拼凑博文一篇健脑。
中国股市虽然才成立20年,但被冠以股神、投资大师的却比任何一个发达市场都要多。
美国人很吝啬给“股神”、“大师”的称号,不像中国人,“股神”、“大师”满天飞,几天、几月赚了一笔钱就是“股神”了;因抱团(或掷铜板的结果)一只股赚了N倍也能成为大师……事实上真正的大师们虽然都做价值投资,但买的股可谓百花齐放。比如巴菲特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演讲《多德村都市里的超级投资者》中就讲道:“我必须指出,截至目前我们所观察的记录,投资组合在整段期间都几乎没有重叠。他们都是根据价格与价值间的差异来选股,选择的标的也截然不同。华特的最重要持股都是扎实的企业,如Hudson Pulp&Paper、Jeddo HighHand Coal、 New York Trap Rock Company,即使是偶尔阅读金融版新闻的人,对这些企业的名称也耳熟能详。帝地布朗公司所选择的标的则更是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另一方面,比尔的选择标的则是大型企业。这些投资组合极少出现重叠现象。他们的记录并非由某人主导的猜测铜板,其他人则只听命附和。”
华尔街给证券市场上大佬们的称号很有讲究,细细品味,耐人寻味。
巴菲特:股神(正宗)。 约翰.坦普顿:伟大的基金经理。
索罗斯:大鳄。 彼得.林奇:神奇的基金经理。
伟大要经过长时间的验证,通常没有经过30年,没有经历过困难时期的不要轻易说伟大。比如苹果公司,熬过很长一段艰难岁月,国内某些企业股价连续涨了六、七年或七、八年,就被称为“伟大的公司”,总觉得有点矫情。
神奇之所以称为“神奇”,是因为超越自然生长周期,违背自然规律的通常代表短暂,接下去就会面临死亡。所以,最长的林奇只维持了13年,罗杰斯维持了10年,便只能金盆洗手,当然依靠这样的光环已足够风光的生活一生,但总体财富上总归有距离了。否则要么有索罗斯的超坚强意志,大落后还能获得重生,我看他的书,满眼看到的都是“大起大落”这四个字,这刻满了他的整个记忆,内心里没有安全感。
因为有个可口可乐,中国的股民便认为中国的消费食品饮料企业便都是伟大公司了,但老巴在1997年的股东大会上明确详细的解释了食品消费企业很难出现可口可乐。
江湖向来有帮派之间互相看不上眼,中国还有文人相轻之说,股市既是江湖,自然也脱不了江湖的江湖气。比如很多人就很看不起看市盈率衡量价值的,不屑的称之谓只有新手才会看市盈率,只配捡烟蒂,我们这些动辄谈市盈率的一下子矮了三截。
不过,要正儿八经的算一算,A股市场20年来几乎没有出现过烟蒂股,我们用低估或合理的价格买好公司的股票已是A股市场上十分落后的人。换句话说,A股市场上稀少的是落后的人,而不是进化的人,与芒格建议巴菲特要进化时的情形正好相反。“美国股市在1980年代以前,内在价值这个概念使用起来要比之前容易得多,因为有许多股票的售价在清算价值的50%以下,有些证券的价格甚至只有清算价值的20%。所以只要通过计算器对美国的公司进行计算,就能找到一些心动的证券,然后再对市场整体价格做一些适当的了解,便能发现买入价格相对于价值有很大折扣的证券。不管管理团队有多糟糕”——这是芒格对格雷厄姆的理解。但其实这也许是芒格不喜欢格雷厄姆这个人以至没有真正理解他的投资思想,在《证券分析》中,格雷厄姆还是认为关注企业经营是重要的,虽然篇幅很小,但是一些对商业的判断还是很正确的。
这便是PB估值法。随着时代的发展,聪明的投资者越来越多,这样的机会已经被挖掘怠尽,于是便出现了PE估值法,按现金收入流(企业未来盈利能力)估计内在价值,也就是格雷厄姆所说的“新时代投资法”。如果把PB、PE、PEG这三种估值方法比喻成社会形态,那么A股从开市以来就没有经过封建社会或资本主义社会(PB估值),直接从原始社会跳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或社会主义(PE估值)和共产主义(PEG估值法)。
用PEG相当于是在用增长率作为折现率,那些认为只要能以200%的速度增长,200倍的市盈率也是合理的投机者,等于说用200%的利率在折现。16倍市盈率其实就是无风险利率作为折现率思维的市盈率表现形式。
企业的价值与分红的多少既没有关系,因为它只和企业未来的现金流贴现有关。
但是,企业的价值实际上与分红的多少又有那么点关系,因为如果把赚到的钱即时分给股东,可以避免企业做错事,把利润盲目再投资后造成损失(这也是企业自由现金流多不一定内在价值可靠的原因,当你买进时1元的自由现金值1元,但是你一买进后,企业就把这1元钱投资项目去了,那么一段时期后这1元有可能全部亏损,也有可能赚了2元);当然这样同时也失去了像巴菲特的伯克希尔那样把利润再投资获得超额收益的机会,如此,分红是否对未来现金流有正面影响,最后又要回到定性的问题上,即还要看行业的发展前景和企业的管理能力。然而最终能有伯克希尔那样投资能力的企业少之又少,所以强制分红是为了宁可错过1%的企业获得超额收益,也不要让99%的企业有机会犯错。
那么最后到底是分了还是不分为好呢?如果经济体已是发达国家,大多数行业就会增长缓慢甚至开始走下坡路,相关企业就要分掉大部分或全部分红,以免遭受行业萧条带来的利润再投资的损失。所以欧洲或美国企业分红的很多。另外,资本扩张,会降低ROE,因此反过来,为了保持高ROE,企业要把钱分掉。当经济体处于刚刚起步或还远远未到繁荣时,则会倾向不分红或少分红。
青原惟信禅师曾谈到了自己的亲身体验,他说:“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到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依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这阐发了观照与冥想这一艺术思维的完整过程。山与水作为外界物质,是一种客观存在,未开悟时,山水是与我对立的,山是山,水是水;当看山情满于山,观海情满与海时,山又不是山,水又不是水,而是审美情感与山水的交融。——这段是抄来的。
GMT+8, 2024-11-15 10:11 , Processed in 0.032887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