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爱吱声 返回首页

河蚌的小水洼 http://aswetalk.net/bbs/?27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日志

孩子的风险

热度 59已有 744 次阅读2013-3-6 09:11 |个人分类:我爱我家| 孩子,

       说起吉林窃车事件,现在很多人都在责怪父母,在我看来,父母确实有责任,但是责任不算太大,毕竟这是天降奇祸的小概率事件。当然,最主要是,天下父母情同此心,悲剧已经发生了,而且他们才是最伤心的人,我们就不要再往他们身上撒盐了。
       俺觉得,这对父母那么做,其实和人的本性有关系。有些人做什么事都觉得,这事怎么可能出错,即使错怎么就那么巧轮到我头上。有些人,则会在考虑事情时更多考虑危险。这就是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应该说这两种想法的人,是一半一半吧。持乐观想法的人很容易出这对父母这样的问题,所以,象这样将孩子置于某种小概率风险中的,每天也是数不胜数,只是,真正变成悲剧的,则十分少十分少。
       其实人生本来就有无数的风险,但这些风险真要都变成灾祸,没有一个人可以活到成年,所以大家常说,谁没有个三灾九难。过日子,你不可能总去顾虑风险,或者说如果你全顾虑到,那就只能和《死神来了》里的那个人一样,将自己完全锁在家里,家里还不能放任何东西。
       当然,对于我们成年人,大家有着生活技能,可以从本能上将风险降到最低。但是对于我们的孩子,就存在着两难,一方面,我们必须让孩子锻炼,让他们学习生活技能,另一方面,我们又绝不能让他们犯错,以致于遗祸终生。所以,我真的怀念小时候那样的环境,孩子们摔了碰了,虽然小灾不断,但不会有太大的灾难,不象现在,光是一个马路,就如天河一样,让无数父母孩子魂断。
       生活还是要继续,不能因为现在风险大,就将孩子窝在怀里,毕竟总有一天,他们要面对社会。对于孩子的风险,其实我家的冲突就无所不在,因为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而俺家领导就是一个乐观主义者。
       比如送孩子上学过马路。这就是一件每天都做举手之劳的事情。前年,孩子4年级开学,领导让他单独过马路,当时我出差,回来知道了,和她大吵一通。她的观点是,现在不练,难道这辈子你还能一直拉着他过,何况,每天那么多孩子过马路,怎么就能被撞上,我的观点则是,过马路是一件不能试错的行为,这不是一个可以锻炼的事情,因为错了就是一辈子的事情,所以,能晚些让他练习就晚些,起码现在不应该,因为现在孩子心里还认为童话是真的,还想着车来了我一个翻身在车前蹦过,而且,孩子必须足够大,起码能够让司机能看得见车前面有个熊孩子在乱窜。
       再比如一旦出外,我就会将孩子手紧紧拉牢,特别是4、5岁时,绝不让孩子离开视线,这不仅是怕孩子被抢走(这个概率很小),更多是怕孩子不留神跑到马路上。而领导则认为,孩子已经懂事,已经知道车了,而且肯定会找大人,不会乱跑。其实我也认为孩子不会乱跑,但我更认为,盯着孩子,这是根本不需要费力气的事情,而如果出了意外,比如孩子让车撞了,或者被人抱走, 也就是分分钟的事情,就这一分钟的疏忽误了一生,太不值得。
       这样的风险,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无处不在。对我而言,对孩子的照顾,就是以我为主,我意识到的能避免的风险,就预先将风险消除,绝不会将责任推到别人或者推到孩子身上。引哥的话,最让我共鸣,不怕别人能做到,就怕自己想不到。不要认为这样的照顾是溺爱,如果一个风险可能让孩子生出严重的灾祸,父母再如何仔细照顾都不为过。
       当然,还有另一类风险,这个也会出错,但不会有终生伤害,那就可以放手让孩子去锻炼。其实这样的锻炼父母都在做,比如孩子学走路,没有不摔跤的,但父母不但让孩子学,而且还要鼓励,摔倒了再自己爬起来,让孩子乐于尝试。再比如学游泳,我就很想把孩子抱到水里,不管他哭叫,习惯就好,而领导就听不得孩子哭叫,坚决不让,于是,俺家儿子到现在游泳也就是刚会游。
       总结一下,俺是这样认为的:对于孩子,如果举手之劳就能避免风险,而这个风险引起的灾难则可能影响人的一辈子,那么即使危险是小概率,即使这样的事情每天每时每刻都要做,我也必须把这件事儿做到。


膜拜

鸡蛋
12

鲜花
41

路过

雷人

开心

感动

难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53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2 个评论)

回复 东湖珞珈 2013-3-6 09:26
这事,我是悲观主义者,这是不能出错的。在可控制的环境里面,可以让孩子试一试。有潜在危险的,还是不要试了。
我自己也从来不会去坐过山车、蹦极之类的自找危险的项目。我常玩的打猎钓鱼的项目都有危险,这就足够了。
回复 苏鲁锭 2013-3-6 09:34
第一段最后少了个“不”字。
回复 河蚌 2013-3-6 09:37
苏鲁锭: 第一段最后少了个“不”字。
加上了。
回复 小糊 2013-3-6 09:39
很同意河蚌的看法,孩子就是孩子,看上去很懂事了,什么都明白,但是万一出什么问题对于家长来说就是一万
回复 河蚌 2013-3-6 09:41
小糊: 很同意河蚌的看法,孩子就是孩子,看上去很懂事了,什么都明白,但是万一出什么问题对于家长来说就是一万
所以,现在我也是每天祈祷上苍,可千万别让孩子出什么事情。
回复 河蚌 2013-3-6 09:45
东湖珞珈: 这事,我是悲观主义者,这是不能出错的。在可控制的环境里面,可以让孩子试一试。有潜在危险的,还是不要试了。
我自己也从来不会去坐过山车、蹦极之类的自找危 ...
是,其实象钓鱼、打猎,出事的概率要大于过马路,但,这毕竟是可控的,正好给孩子以锻炼的机会。
回复 鹰从天降 2013-3-6 10:05
谢谢,也给我提了个醒。
回复 响马 2013-3-6 10:14
说得好,记下来给领导看。
回复 chalet 2013-3-6 11:50
过分保护会压抑小孩的发展,每个人都同意,但是每个人对过分保护定的标准都是不一样的,这就是家长的困难之处.

总的来说,我觉得你的保护已经过度了.4年级还不能自己过马路,我们小时候1、2年级就是自己上学了,谁来送啊?

这样保护下去,苦头以后都是你自己吃。
回复 河蚌 2013-3-6 12:02
chalet: 过分保护会压抑小孩的发展,每个人都同意,但是每个人对过分保护定的标准都是不一样的,这就是家长的困难之处.

总的来说,我觉得你的保护已经过度了.4年级还不能自 ...
你不要拿小时候的标准来套到现在。你既然说你小时候是这样,那你现在敢用在你的孩子身上用吗?你敢让你的孩子1、2年级自己去上学吗?其实你在这儿说敢也没用,因为你的夫人、你的父母都只会把你批的抱头认错。
现在的马路就是风险带,你让4年级还整天想着童话故事的孩子自己过马路,就是不负责任,让他们独自去上学,也是不负责任。
对我而言,孩子什么时候真正认清现实世界了(不再把童话当现实),并且个子张得足够高(至少1.4米以上),能够让司机可以轻易看见了,那就是让他过马路的时候。
回复 chalet 2013-3-6 12:15
河蚌: 你不要拿小时候的标准来套到现在。你既然说你小时候是这样,那你现在敢用在你的孩子身上用吗?你敢让你的孩子1、2年级自己去上学吗?其实你在这儿说敢也没用,因 ...
还真不是。我住在魔都。前天一个朋友说,她的外甥女四年级,坚决不要家长送,自己上下学。本来3年级就要求这样了,家里不同意,但是今年熬不过她,同意了,不过是上学送,放学自己回。

现在车子是比原来多了,但是只要不是偏僻的地方,没有乱开车的条件,还是应该鼓励孩子自己走的。

我孩子4岁多,2岁多我们就教她在小区见到有车就靠边站,马上就能掌握。今年年初送她去美国,走路上下幼儿园,美国马路和人行道靠得非常近,有的地方还没有,只能走边上的草地。我就叫她在人行道上不能疯跑,怕绊一跤就滚到路当中了。讲了几次,现在执行得很好。还有过路口一定要停下来拉着大人的手才能过,这点也执行得很好。

所以,我觉得大人的作用是分析风险在哪里,解释并教给正确的方法,锻炼他们尽早建立自己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
回复 小淘 2013-3-6 12:42
chalet: 还真不是。我住在魔都。前天一个朋友说,她的外甥女四年级,坚决不要家长送,自己上下学。本来3年级就要求这样了,家里不同意,但是今年熬不过她,同意了,不过 ...
太理想化了吧.即使魔都,不守规矩的电瓶车也满天飞.孩子自己上下学的危险也蛮大.
回复 河蚌 2013-3-6 13:04
chalet: 还真不是。我住在魔都。前天一个朋友说,她的外甥女四年级,坚决不要家长送,自己上下学。本来3年级就要求这样了,家里不同意,但是今年熬不过她,同意了,不过 ...
实际上,如何应对小概率风险是个很难的抉择。因为它的发生甚至是几百万分之一以下的可能性,但发生一次,就是致命的。所以,所有的所谓对孩子放手的好案例,都不足以来证明放任的正确性。
在我看来,14岁以前的孩子的选择,得由大人来做。就象你说的那个小女孩,三四年级,确实可以自己上学了。但是,这样的孩子本身就还心智不全,防护能力极弱。作为一个家长有责任去接送她,而不是由着她自己来决定。其实俺觉得那个小孩子不让人接送,本身就是受了什么人的诱导,否则三年级的孩子哪可能想到这些事情。
其实人在社会上,本来就有很多规则在保护着,很多规则制定的那么严格,就是希望当某个人犯错时,另外的人不会同时也犯错。那个孩子,出事的可能性很小,而且99%的可能,一直到成人都不会出事,但只要出一次事,就会让家长后悔一辈子。这样的选择,不是我赞同的,甚至可以说,不值得宣扬,完全是个恶例。
对于我来说,何时放手,是看孩子的心智成长与躲避风险的能力的。随着孩子心智的健全,知道人不可能会飞,车也不会说话,坏人不是我们自己能拿大棍子打的,有了危险意识之后,再去教他过马路,又有什么,不过就是晚上1、2年的事情。象我,孩子1、2年级,我们都是亲自送到校门口,而现在,我们只送过马路,下面的路都自己走,而放学不用过马路,我们今年就让他自己坐车回来。这都是循序渐进的。
在我的孩子4岁多时,我也一样教他如何做,不要跑,但绝对不会放手随便他。当时,只要是走在马路上,绝对会让他在路边这一侧拉着手,如果人行步道很宽,可以不拉手,则必须孩子在身侧1米左右,保证不出意外。这个岁数的孩子会因为很多特殊情况而将你教他一切的忘掉,做出意外的举动。而父母,就是要时刻警惕,当出现这种意外时,能够制止住。
有些事情,在没有发生时,当然可以自信满满,甚至可以向同事炫耀,但真来了事了,即使你打自己一千个耳光,骂自己一万句“蠢”,又有什么用处。
回复 水杉 2013-3-6 13:11
小孩子一定要看好,做父母的要把风险考虑的多些。
小区的一个孩子,刚会走路,大人带着就在3米之内,结果被车压了。。。
住在高层,一个房的窗户未做防护栏,结果5岁的孩子掉下楼。。。。
大概十年前,傍晚,我正开车往回赶,一个大妈带个5、6岁的孩子在前面人行道上走,小孩子突然一个人跑到我的车前面向前跑,当时,这个心都要跳出来了,幸亏躲过去了,停下车,不骂都不行哦。
回复 chalet 2013-3-6 13:35
小淘: 太理想化了吧.即使魔都,不守规矩的电瓶车也满天飞.孩子自己上下学的危险也蛮大.
太小看孩子的能力了,孩子的反应性那是比我快多了。
回复 chalet 2013-3-6 13:45
河蚌: 实际上,如何应对小概率风险是个很难的抉择。因为它的发生甚至是几百万分之一以下的可能性,但发生一次,就是致命的。所以,所有的所谓对孩子放手的好案例,都不 ...
所以呢,这就是个度的问题,每个人有自己的标准,也不用多讨论。

我总觉得儿孙自有儿孙福,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可能是因为我2岁不到就在自己身上犯下了无法挽回的错误。是把它放在已经千斤重担的生活负担上呢,还是笑笑扔在一边?想开点,人生不过如此。
回复 北京阿新 2013-3-6 15:29
不过这家人也很奇葩了~先不说自身的责任,只说他们对警方的态度,对大众的态度就够可以了。只能说这个孩子生在这样一个家庭其实够倒霉的~
回复 三妞 2013-3-6 16:19
北京阿新: 不过这家人也很奇葩了~先不说自身的责任,只说他们对警方的态度,对大众的态度就够可以了。只能说这个孩子生在这样一个家庭其实够倒霉的~ ...
哈哈,没错,尤其是孩子的舅舅的态度。真的很奇葩
回复 农民家的狗 2013-3-6 22:56
+1,有些事情无法承受,所以一定尽可能地去消除。
回复 2013-3-7 00:22
大家都要尊重生命 在国内开车的人,请记住礼让行人.
12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26 09:01 , Processed in 0.03259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