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1|
这2-3个星期,坡县最大的事就是李光耀的逝世了,转载一些评论。
于时语
2015年03月30日
一年多前,我把叙利亚内战的国际化形容为伊斯兰世界的“三十年战争”(编者按:这是由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战演变而成的全欧洲参与的一次大规模国际战争,从1618年打到1648年,前后30年。这场战争是欧洲各国争夺利益、树立霸权以及宗教纠纷的产物,战争以波希米亚人民反抗哈布斯堡皇室统治为肇始,最后以哈布斯堡皇室战败并签订《威斯特法伦和约》而告结束)。随着沙特阿拉伯以阻止伊朗扩张为名,率领十个逊尼派阿拉伯国家,在军事上直接卷入阿拉伯半岛南部的也门胡塞叛军与政府军的内战,伊斯兰世界“三十年战争”日益成为难以回避的现实。
在这场宗教教派驱动的国际冲突之外,还有政治号召力仍然强盛的“伊斯兰国”。这两种冲突的交织影响下,从大中东到世界其他地区日现乱像。从大局看,最主要的不稳定趋势,便是三百多年来主导世界的所谓“威斯特伐利亚(Westphalian)体系”开始弱化,而成为欧美不少政客包括外交元老基辛格关注的题目。
并非凑巧,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正是欧洲三十年战争的产物。在欧洲各方遭受巨大生命财产损失、精疲力竭之后,通过在威斯特伐利亚(位于今天德国西北部)地区的几场和会和条约,达成了所谓威斯特伐利亚和平。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和约确立了欧洲近代民族国家(nation-state)的基础,特别是国家有确定的边界领土,在其内享有绝对主权,被称为“威斯特伐利亚主权”。
当然不受外部干预的绝对主权,以及各国在法律上平等,在许多情况下只是抽象原则。但是像三十年战争期间那样,任何政治领袖都可以用保护境外同教派或同文化人口的借口,侵入他国领土的惯习,毕竟日益罕见。随着西方世界的崛起,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被扩用到整个国际社会。至少欧美主流认为:近代相对稳定的国际社会,正是得益于这样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弱化并非最新现象,从西方角度也不全属负面。这包括了超越国家结构的欧洲联盟,以及近年来超越国家主权的所谓“保护责任(Responsibility-to-Protect,简称R2P)”。
但是伊斯兰世界“三十年战争”,从根本上触动了“威斯特伐利亚主权”。大中东的许多国家,都以支持保护属于同一教派信徒的借口,公开和直接干预他国。除了各方卷入的叙利亚内战,沙特对也门的军事干预,完全是欧洲三十年宗教战争的翻版。
更糟糕的是“伊斯兰国”组织,干脆彻底否定现有国家结构和国际边界,而要建立一个包含整个“稳麦”的单一哈里发国。《华盛顿邮报》认为这是对现代威斯特伐利亚国际体制的重大威胁。
俄国公开而欧美暗中卷入的乌克兰内战,也是威斯特伐利亚国际体制衰落的另一例证。
不管人们如何看待欧美世界霸权,在更好的多元化体制出现之前,威斯特伐利亚体制的解体,是对现有国际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威胁。
按照我的看法,西方霸权的衰落,是威斯特伐利亚体制退化的主因。除了寥寥几个传统国家,今天欧美之外的大多数国家,都是非殖民化的结果。第三世界国家具有的大量直线段边界(例如叙利亚与伊拉克之间的赛克斯-皮科边界),显示它们都是人为产物,并不是自然的“民族国家”,而是不同种族、语言、宗教和文化的强行混合物。一旦主导这样的国际体系的西方文明开始失去掌控世界局势的实力,许多这些人为的“民族国家”便难以为继,陷入各种内外矛盾而无法自拔。
从这一角度,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先生的历史功绩更加令人感佩。新加坡也是这样一个毫无历史传统的非殖民化产物,特别是与马来西亚的合并与分离,更彰显了新加坡立国基础的薄弱。许多中国大陆民众并不了解的,是华人之外,新加坡还有大量的马来人和印度次大陆移民。即便华人也来自若干语言不相通的地区。在宗教上新加坡更是五花八门,包括了世上所有主要宗教。换言之,从一开始,新加坡便正是种族、语言、宗教和文化的混合体。而且不及绝大多数非殖民化国家,只有弹丸之地,缺乏基本的自然资源。
虽然有这样的逆境和起始点,在李光耀先生的领导下,新加坡今天成为非殖民化之后唯一自力更生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新兴国家。同样重要的是新加坡始终维持了族群、语言和宗教的和谐,树立了明确的国家认同。这样的历史成就,不仅值得担虑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衰落的欧美世界领会,也值得难以消除宗教和民族矛盾的北京观摩。
GMT+8, 2024-11-26 12:04 , Processed in 0.026373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